【南極洲巨型冰山斷裂,冰雪大陸形狀永久改變】
南極一塊巨型冰棚從南極分裂,冰棚重達1兆噸,面積高達5800平方公里,面積大小相當於接近74個香港島。儘管冰塊分裂不會帶來即時災難,但長遠將令海平面上升,為全球暖化帶來嚴重警號。
名為拉森C的冰架在幾年的時間裡已經逐漸現出一條長達120英里(約合193公里)的大裂縫,一直在監測這條裂縫的科學家週三證實,巨大的冰山終於從冰架斷裂出來。
全球暖化是否是這次斷裂的罪魁禍首,目前科學上尚無共識。但來自英國斯旺西大學(Swansea University)和阿伯斯威斯特大學(Aberystwyth University)的邁達斯計劃(Project Midas)研究小組說,南極半島的形狀已經徹底改變,該小組自2014年起,一直在監測這條裂縫。
「剩下的冰架將處於有記錄以來的已知最小規模,」邁達斯計劃的首席研究員艾德里安•拉克曼(Adrian Luckman)說。「這是一個極大的變化。需要重新繪製地圖。」
與此前崩解的兩個較小冰架一樣,拉森C冰架幾乎沒有阻擋多少陸上冰,所以其崩解預計不會對海平面的上升產生多大影響。但在南極的其他地區,類似的冰架正阻擋著大量的冰川,科學家們擔心,這些冰架的未來崩解可能會將足夠多的冰傾入海洋,從而導致海平面上升1米以上。這種情況可能多麼快地發生目前尚不清楚。
20世紀末,從南極主體向南美洲方向伸出的南極半島是世界上溫度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雖然這種變暖已經在21世紀放緩或可能略有逆轉,但科學家認為,冰的溫度尚未達到半島地區的更高溫度。
一些氣候科學家認為,該地區的變暖至少部分是人為氣候變化的結果,但也有一些氣候科學家對這種觀點持異議,認為自然的多變性在其中起著更大的作用,他們指出,冰山從冰架上脫離的事情在數百萬年間時有發生。但是,這兩個陣營的人都一致認為,半島地區冰架的斷裂,可能預示了等待著南極主體的未來,因為地球由於人類活動在不斷升溫。
在美國宇航局領導極地研究項目的托馬斯•P•瓦格納(Thomas P. Wagner)說:「雖然這可能不是全球暖化造成的,但它至少為研究其他冰架將如何崩解提供了一個自然實驗室,有助於改進我們預測未來海平面上升的理論基礎。」
在寒冷地區,名為冰川的長冰河從陸地流入海洋形成了冰架。其結果有點像排水管發生了堵塞,減慢了供給冰架的冰川的流速。當冰架出現崩解時,其後面的冰川的滑動可能會加速,就好像排水管突然暢通了。
拉森C冰架剩餘部分的邊緣現在與科學家稱之為「褶皺弧」的界線更接近了,褶皺弧對結構穩定性至關重要。如果冰川的前沿退到了這條線的後邊,那麼冰架的最北部分可能會在幾個月內崩解。
「到那時,冰川會有所反應,」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氣候科學家埃里克•裡格諾特(Eric Rignot)說,他對極地冰做過廣泛的研究。「如果冰架破碎,它將消除對流入其中的冰川的支撐。冰川流動的阻力會變得更小,等於是把擋在它前面的塞子拿掉了。」
科學家們也擔心將會失去兩個關鍵的固定點。
裡格諾特說,隨著冰架的前部變薄,整個冰架的穩定性受到威脅。
「拉森C冰架這邊有這兩個固定點,它們對把冰架保持在現有位置上起著關鍵作用,」他說。「如果冰架變得越來越薄,就更容易斷裂,並會失去與冰隆的接觸。」
冰隆是冰架覆蓋下的島嶼,它們能承擔更多的冰架重量。科學家尚未確定鮑登冰隆和吉普斯冰隆周圍的變薄程度,但裡格諾特指出,鮑登冰隆已經更加脆弱。
「我們就連目前那裡的什麼東西在支撐著冰架都不確定,」他說。「但如果沒有鮑登的話,整個冰架都會感覺到。」
南極半島可能是煤礦裡的金絲雀。
南極半島冰架的崩解可以被解釋為俄亥俄州立大學著名地質學家約翰•H•默瑟(John H. Mercer)1978年所做預言的兌現。默瑟在一篇經典論文中警告說,南極西部對人類造成的氣候變暖如此之脆弱,以至於該地區構成對海平面上升所致「災難的威脅」。
他說,當冰架開始沿著半島崩解、而且崩解逐步向南擴展時,人類將會知道災難已經到來。
拉森A冰架已從1995年開始在幾年的時間裡崩解了。拉森B冰架在2002年發生了突然的崩潰。現在,科學家們擔心,巨大冰山的脫落可能是拉森C冰架崩解的第一個階段。
裡格諾特說,「隨著氣候變暖進一步向南發展,受其影響的冰架將越來越大,擋在這些冰架後面的冰川也越來越大,因此,這些冰架的崩解將對海平面的上升有更大的影響。」
------------------------------------------------------------------------------
週三,一座幾乎和汶萊一樣大的冰山脫離了南極半島。
你知道那看起來是什麼樣的,對嗎?如果我們說它的面積有兩個薩摩亞群島那麼大,是不是更容易想像?要是說有岡比亞的一半、拉脫維亞的的十分之一、博茨瓦納的一百分之一呢?
正在報導這項重大科學進展的新聞機構——這是史上記錄到的最大的冰山之一,將會大大改變南極地區的景觀——只能期待受眾有足夠多的地理知識,來理解這條新聞的分量。
包括《紐約時報》在內的幾家美國新聞機構將這座面積達2240平方英里(約合5801平方公里)的冰山,與面積1954平方英里(約合5060平方公里)的特拉華州作比。
《赫芬頓郵報》(The Huffington Post)也拿它與特拉華州作比,但同時也提出了另一個參照對象:印度尼西亞的巴厘島。
《倫敦旗幟晚報》(The London Evening Standard)表示,這座冰山有四個倫敦那麼大,也可以說「大約相當於15個懷特島、兩個盧森堡,或四分之一個威爾斯」。
CNN先是說它有「卡達的一半那麼大」,之後又補充道,它的面積是「倫敦的四倍,或者說比七個紐約還要大」。
美聯社(The Associated Press)採用了和研究人員一樣的描述:容積大約相當於伊利湖的兩倍。
Mashable網站表示,它可以填滿4.62億個奧運會標準游泳池。
所以,但願這個問題現在講清楚了。
新聞來源:NYT
畫面來源:RTV
拉森c冰棚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中天的夢想驛站》氣候變遷系列報導
【川普擬退出巴黎協議 美13大企業巨頭勸阻 白宮外抗議慶就職百日 59%民眾盼環保優先 2016為地球最熱一年 2017氣候極不尋常 日本大雨冰雹颳怪風 東北到九州飆高溫 大陸華北史上最熱 大興安嶺森林大火 新疆五月罕見大規模雨雪 南極冰棚新裂縫 川普退不退巴黎協議? 白宮內部意見分歧】
全球的暖化越來越嚴重,時間才剛進入5月,西伯利亞的俄羅斯就發生了森林大火,另外在美國堪薩斯春末暴雪、密蘇里爆發洪水,不知道什麼時候人類才會醒過來?而川普政府還在這一刻繼續辯論,政府是否要退出氣候巴黎協定?
抗議群眾高喊,「我們不會走,歡迎你的一百天!」
4月29日,川普就職百日,上千民眾在白宮外遊行示威,他們有的為大樹請命,有的則力挺再生能源,因為裡頭的新主人一再宣稱,氣候變遷是個騙局,上個月才以行政命令方式撤銷了前朝所留下針對煤礦產業的管制。
一份最新公佈的蓋洛普民調指,有59%美國民眾同意環境保護應該優先於近來大幅成長的能源產業擴大,但川普可不這麼想,上任以來就大刪環保署預算,一連串動作號稱拚經濟。近期包括石油業巨擘殼牌、零售商沃爾瑪等全美13家大企業巨頭卻聯袂呼籲,川普別退出巴黎氣候協議。
聯合國環境計畫執行長ERIK SOLHEIM表示,「很顯然,如果你不是巴黎協議的一份子,你將會被淘汰出局,而且主要的輸家當然就是美國人民本身。因為,所有有趣的、引人入勝的新綠能工作,將會跑到中國還有世界的其他大規模投資在這領域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看,目前已知美國在煤礦產業只有7萬個工作機會,但在太陽能卻有40萬個工作機會,所以毫無疑問,未來在哪裡,所有私人企業早就知道了。」
因為暖化早已是全球共識,歐盟哥白尼氣候變遷局(CCCS)公布的最新數據更顯示,去年全球均溫攝氏14.8度,已是地球最熱的一年。相較於工業革命前估計高出攝氏1.3度,已經接近「巴黎協議」所設定1.5度的目標,各地頻頻出現的極端氣候就是最佳鐵證。
密蘇里洪水,暴雨量破歷史記錄;紐約淹大水,羅徹斯特如水鄉澤國;堪薩斯罕見春末暴雪,重創大小麥產區。
美國今年春夏交接氣候極不尋常,中西部多個州都因暴雨導致河水氾濫。其中密蘇里、阿肯色和伊利諾州部分地區,更因洪災釀成至少12人死亡。德州小鎮一連遭三波龍捲風襲擊,汽車樹木被整個吹起、多處電力中斷,死傷慘重。
日本黃金周九天假期也是怪天氣,除了大雨、冰雹,東日本還颳起強風,雷電導致民宅起火,所幸無人傷亡。
東北到九州廣大範圍氣溫上升,兵庫、鳥取等氣溫更是飆破攝氏30度,就跟夏天沒兩樣。
燠熱的天氣也出現在大陸華北多地,五一假期對人們來說,迎來了1951年有氣象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東遼寧等地。7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都破了歷史極值,多地發出森林火災預警,承德一場大火瞬間過火面積就近千畝,俄羅斯森林大火也沿著國界蔓延至大興安嶺。
同一時間,新疆氣溫驟降,本該花紅柳綠、鳥語花香的五月,新疆北部天山山區和哈密等地,卻遭逢大規模雨雪,積雪深達三至六公分,但接下來一周又會大幅度回暖,最高氣溫預估上升至攝氏25度左右。
就在此時,地球物理學家在英國「冰棚融化影響計畫」發現,位於南極洲第4大的拉森C冰棚上的新裂縫,可能會破壞南極數一數二的冰棚,且將導致一個面積約6452平方公里,宛若美國德拉瓦州大小的冰山出現,預估是鐵達尼號撞上的30萬倍大。且對照過去紀錄,這道裂縫並沒有延長裂開,而是寬度逐漸擴大,速度大約是平均每天1公尺。
CNN氣象主播說,一旦冰棚融化,它就會連帶使得冰河快速崩解,造成海平面上升。
選前信誓旦旦說百日內非做不可,但究竟要不要退出《巴黎氣候協議》?川普至今仍未做出決定。<紐約時報>分析指,這是因為白宮內部資深顧問意見極度分歧,一派是首席策士班農及環保部長普魯特為首,希望全面退出,另一邊則是川普大女兒伊凡卡和國務卿提勒森,覺得應該進行修正,而非全面撤退。至於能源部長裴利則主張重新協商,而非直接抽腿。
身為全球兩大排碳國之一,當國際紛紛積極投入氣候融資,總統川普卻仍是巴黎協議的一大變數,美國企業憂心錯失這塊綠能商機,也會讓美國學界就此失去全球氣候變遷的話語權和領導地位。
拉森c冰棚 在 環境資訊中心 Facebook 八卦
【南極拉森冰棚斷成1/6個台灣大的冰山】#環資看世界
南極的拉森C冰棚,在2010年首次出現了可見的裂紋,且這幾個月有明顯越裂越大的跡象,終在10~12日中完全斷裂為史上第三大的冰山。
😱冰山斷裂後,整個冰棚縮小了1/10。😱
---------------------------------------------------
加入定期定額捐款 環境資訊不中斷
https://goo.gl/J7RocQ
米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