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讀推薦】~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
如果這世上有神蹟,或許在現代建築大師-勒・科比意(Le Corbusier,1887- 1965)所設計的宗教建築裡,那些隨意流瀉游移的光影中便可見到,例如名聞遐邇的「廊香教堂」(The Chapelle Notre-Dame du Haut de Ronchamp),或者「拉圖雷特修道院」(Sainte Marie de La Tourette)。
出生於瑞士,發跡於巴黎,科比意生活的年代與現代藝術發展軌跡恰好重疊。
如同畢卡索(Pablo Picasso,1881-1973)、馬諦斯(Henri Matisse,1869-1954)一般,他們都經歷過兩次大戰,眼見世界如何從歌舞昇平美好年代,遭受戰火侵襲而後重建,也為藝術和建築現代化揚起改革大旗。
----------------
多才多藝如科比意,不僅限於建築才能,同時能寫又能畫,著述甚多,影響至深。從純粹主義、功能主義,至粗獷主義、結構主義,自1920至1960年代,科比意個人風格轉變幾乎書寫了現代建築史重要章節。因為才華洋溢形式前衛,科比意又被視為〝建築界的畢卡索〞。
一心推動革新,禮讚現代建築,面對批評向來剽悍強勢,翻桌吵架完全沒在怕,加上又是個無神論者,這樣的科比意如何為最古老保守的天主教道明會設計修道院?
當初又是誰獨排眾議,硬生生破除要由教徒建築師主導的傳統,堅持找來名氣雖響亮,爭議卻未曾少的科比意操刀?
----------------
形式簡潔新穎,完全有別於古典形象,許多傳統宗教符徵只能隱晦置身其中,在那個新舊交錯的年代,如此模樣的宗教建築肯定招來不少批判吧?結果偏偏廊香教堂和拉圖雷特修道院都成為科比意代表作,也榮登20世紀最重要宗教建築之列。
若說廊香教堂和拉圖雷特修道院是科比意人生最後的傑作,那麼費盡千辛萬苦百般周折才請到科比意來展現揮灑的艾倫神父(Marie-Alain Couturier,1897-1954)就是最重要的幕後推手。
艾倫神父原本立志當畫家,後來雖加入道明會成為修士,敏銳美感卻未就此塵封,他積極突破宗教藩籬和觀念隔閡,一再促成非教徒當代藝術家,甚至猶太藝術家與教會合作,讓藝術成為文化和宗教的延伸,並與畢卡索、馬諦斯、夏卡爾等人都交情匪淺。
由於愛倫神父慧眼挑中科比意設計建築,更使得原本垂死的教會乍現生機,迎向現代。
----------------
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原本為宗教服務,只是時代變遷,現代藝術創作早已遠離宗教主題。
然而有了科比意的建築,反而因褪去傳統外衣,憑藉傑出設計,讓古老教派再度被世人所見。除了拉圖雷特修道院和廊香教堂,就連馬諦斯晚年結合剪紙藝術的精華之作「旺斯小教堂」(Chapelle du Rosaire de Vence)設計案,艾倫神父也參與其中。
儘管成為修士,艾倫神父的創作魂並未閒置,受過完整藝術訓練的他,就以花窗玻璃設計而聞名。可惜年僅56歲便逝於重症肌無力,他的去世不僅是教會一大損失,也讓眾多藝術家深深哀悼。
多年後的現在看來,許多建築和藝術愛好者為了追逐殿堂之美,來到艾倫神父籌畫的宗教場域時,透過這些大師們別出心裁的手筆和才華,因為強烈感受而深深觸動,那一剎那,無聲勝有聲,人間諸事早已超越了宗教和規範限制。
原來是否相信上帝,重要嗎?
----------------
《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作者范毅舜是教徒也是專業攝影師,前後曾拜訪拉圖雷特修道院多次,也在此與僅存的10位修士長期共同生活。這兒根本是座結合中世紀隱修與現代空間的秘境。
在范毅舜鏡頭下所呈現出的拉圖雷特修道院,有暮靄晨露,春意秋色,流光漫影,疏林繁野,還敘述了更多關於科比意、艾倫神父、道明會與現代藝術大師們的陳年故事。那都是觀光客走馬看花所見不到的風景,聽不到的往事,幸虧,他用鏡頭和文字記錄了下來。
不僅圖美,文字亦舒雅,細膩感性又性靈深邃。每每翻開一頁,尋覓歷史脈絡之餘,總是因修道院的某個角落而傾心,儘管只是一株看盡人世滄桑的大樹,或是曠野林中的教士身影。
科比意依據艾倫神父所願,在法國視野開闊的里昂郊區「創造一個安靜、可讓上百人身心靈安頓的地方」,成為修士們安身立命,洗滌心靈之所。如今亂世紛擾,正需要這麼一個逸靜之處。
----------------
儘管此刻無法親自前往,透過《山丘上的修道院:科比意的最後風景》一幀又一幀精彩畫面和溫潤文字,我們也可以走進郊野坡地上的修道院,領略大師思緒,感知寧靜之美,進而遠離塵囂沉澱心境,神遊桃花源而心神嚮往之。
反正最近哪裡都不能去,正適合靜下心來在家好好閱讀。
#美得動人至深
#科比意
#拉圖雷特修道院
#廊香教堂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部落格 https://juniewang.mystrikingly.com/#articles
#IG https://www.instagram.com/art.junie/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Copyright © 2021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Dr_Min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目前我所收集網路上資料,整理出最完整的鬥陣特攻背景故事,包含了各角色的串連,和時間的先後順序。 捍衛者解散以後在幹麻? ▶聯合國:通過派卓斯法案,廢除捍衛者,將其所有行動視為非法。 ▶捍衛者基地:武器和科技被各地暴徒竊取,惡意使用。 ▶莫里森:總部爆炸後,成為士兵76,到處入侵政府機構,捍衛者...
拉圖雷特修道院 在 黎明柔 Facebook 八卦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
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
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拉圖雷特修道院 在 黎明柔 Facebook 八卦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
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
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拉圖雷特修道院 在 Dr_Minn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目前我所收集網路上資料,整理出最完整的鬥陣特攻背景故事,包含了各角色的串連,和時間的先後順序。
捍衛者解散以後在幹麻?
▶聯合國:通過派卓斯法案,廢除捍衛者,將其所有行動視為非法。
▶捍衛者基地:武器和科技被各地暴徒竊取,惡意使用。
▶莫里森:總部爆炸後,成為士兵76,到處入侵政府機構,捍衛者機構,不擇手段追查真相。
▶雷耶斯:總部爆炸,經過改造後成為死神,攻擊溫斯頓所在的前捍衛者總部,試圖竊取捍衛者個資,不斷追殺前捍衛者成員。
▶法拉:因捍衛者解散而無法加入,後成為螺旋國際安全公司的維安隊長。
▶源氏:變成生化武士,摧毀島田犯罪組織後脫離捍衛者,跟隨禪雅塔,並接受自己,最後和半藏大哥相逢。
▶閃光:獨立作戰,持續未人們伸張正義。
▶麥卡利:為了不捲入捍衛者的內鬥,脫離組織,持續尋找理想正義。
▶半藏:殺死胞弟後,拒絕繼承家中島田組事業,周遊列國,修行戰技。
▶壁壘機兵:遠離都市,在森林裡探索自然。
▶奪命女:殺死捍衛者老公以後,繼續執行刺客任務。
▶小美:在一次風暴中進入冬眠等待救援,甦醒時,捍衛者已經解散,但仍堅持要重建世界生態網路。
▶托比昂:為了找到失竊的捍衛者武器和科技,重出江湖。
▶炸彈鼠:靠撿拾澳洲核爆後的零件發財,被賞金獵人追殺,只好找攔路豬當保鏢,繼續作亂。
▶D.VA:持續維護南韓的和平。
▶攔路豬:遇到炸彈鼠後五五分錢,與其到處作亂。
▶札莉雅:繼續保衛俄羅斯。
▶溫斯頓:在直布羅陀,前捍衛者基地等待時機召集全球的捍衛者。
▶萊因哈特:因年老而退役,最終仍披上鎧甲為歐洲和平而戰。
▶慈悲:照顧流離失所的人們,讓無辜的人不再受害。
▶禪雅塔:離開孟達塔在喜馬拉雅山的修道院,流浪全世界尋找真理。
▶路西歐:走唱全世界。
▶辛梅塔:繼續當工程師,但開始懷疑他所謂的正義為何?
聯絡苦大師:
▶Facebook(http://facebook.com/cooMaster88)
▶訂閱Youtube
▶聯絡E-Mail:cooMaster@outlook.com
以FPS遊戲為主的遊戲頻道,提供第一手的射擊遊戲資訊與評論。
只要有槍可打,就有苦大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TdQEpjhzmE/hqdefault.jpg)
拉圖雷特修道院 在 五件小事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五件小事
→INSTAGRAM:http://instagram.com/reyeslim/
→脸书:https://www.facebook.com/FiveKnow/
→社交网址:https://FiveKnow.com
五件小事|Wu Jian Xiao Shi
有人喜歡住在人來人往的地方,
畢竟交通方面,周圍也熱鬧。
有的人則喜歡把房子
建在僻靜的地方,
或許是因為想圖個安靜,
也可能是因為這棟房子的功能所需。
而不管是深山的房子,
抑或林中的小屋,
它們肯定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故事。
今天,五件小事為你帶來
隱居深山的房子 0:00
5:Solvay Hut 0:33
4:獨居小屋 1:54
3:空中修道院 3:20
2:Jim Olson的樹屋 4:45
1:拉斯·埃斯特雷亞斯鎮 5:50
-----------------------------------------------------------------------------------------
★参考资料:
https://lnnk.in/bfcV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6gM_gYcLVI/hqdefault.jpg)
拉圖雷特修道院 在 GuanHao.H.法蘭克 Youtube 的評價
IG @guanhao.huang
這次西班牙自由行定位於他的世界遺產
以下是西班牙全部的世界遺產
我們去了其中一些
1.格拉納達的阿爾罕布拉、赫內拉利弗和阿爾巴辛 Alhambra, Generalife and Albayzín, Granada(1984年,1994年擴大範圍)(世界文化遺產)
2.布爾戈斯大教堂 Burgos Cathedral(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
3.科爾多瓦歷史中心 Historic Centre of Cordoba(1984年,1994年擴大範圍,世界文化遺產)
4.馬德里的埃斯科里亞爾修道院和遺址 Monastery and Site of the Escurial, Madrid(1984年,世界文化遺產)
5.安東尼·高迪建築作品Works of Antoni Gaudi(1984年,2005年擴大範圍):圭爾公園、圭爾宮和米拉公寓(1984年)-文森特公寓、神聖家族教堂、巴特里奧公寓和圭爾住宅區的地下教堂(2005年,世界文化遺產)
6.阿爾塔米拉洞和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洞窟藝術Cave of Altamira and Paleolithic Cave Art of Northern Spain(1985年,2008年擴大範圍):阿爾塔米拉洞(1985年)-西班牙北部舊石器時代洞窟藝術(2008年,世界文化遺產)
7.奧維耶多和阿斯圖里亞斯王國的古建築 Monuments of Oviedo and the Kingdom of the Asturias(1985年,1998年擴大範圍,世界文化遺產)
8.阿維拉古城及其城外教堂 Old Town of Ávila with its Extra-Muros Churches(1985年,2007年擴大範圍)(世界文化遺產)
9.塞哥維亞古城及其輸水道 Old Town of Segovia and its Aqueduct(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10.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古城)Santiago de Compostela (Old Town)(1985年,世界文化遺產)
11.加拉霍艾國家公園 Garajonay National Park(1986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自然遺產)
12.托萊多古城 Historic City of Toledo(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13.阿拉貢的穆德哈爾式建築 Mudejar Architecture of Aragon (1986年,2001年擴大範圍,世界文化遺產)
14.卡塞雷斯古城 Old Town of Cáceres(1986年,世界文化遺產)
15.塞維利亞大教堂、城堡和西印度群島檔案館 Cathedral, Alcázar and Archivo de Indias in Seville(1987年,世界文化遺產)
16.薩拉曼卡古城 Old City of Salamanca (1988年,世界文化遺產)
17.波夫萊特修道院 Poblet Monastery(1991年,世界文化遺產)
18.梅里達的考古遺址群 Archaeological Ensemble of Mérida(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19.聖地亞哥·德·孔波斯特拉之路 Route of Santiago de Compostela(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20.瓜達盧佩的聖瑪利亞皇家修道院 Royal Monastery of Santa María de Guadalupe(1993年,世界文化遺產)
21.多南那國家公園 Doñana National Park(1994年,2005年擴大範圍,世界自然遺產)
22.城牆圍繞的歷史名城昆卡 Historic Walled Town of Cuenca(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3.巴倫西亞的絲綢交易廳 La Lonja de la Seda de Valencia (1996年,世界文化遺產)
24.拉斯梅德拉斯 Las Médulas(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5.巴塞羅那的加泰羅尼亞音樂廳和聖保羅醫院 Palau de la Música Catalana and Hospital de Sant Pau, Barcelona(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6.比利牛斯—珀杜山 Pyrénées - Mont Perdu(1997年,1999年擴大範圍,與法國共有,世界文化自然雙重遺產)
27.聖米蘭的尤索和素索修道院 San Millán Yuso and Suso Monasteries(1997年,世界文化遺產)
28.科阿谷和謝加貝爾德史前岩石藝術遺址Prehistoric Rock-Art Sites in the Côa Valley and Siega Verde(1998年,2010年擴大範圍,與葡萄牙共有):葡萄牙的科阿谷的史前岩石藝術遺跡群(1998年)-西班牙的謝加貝爾德的史前岩石藝術遺跡群(2010年,世界文化遺產)
29.伊比利亞半島地中海盆地岩畫藝術 Rock Art of the Mediterranean Basin on the Iberian Peninsula (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30.埃納雷斯堡大學城和歷史區 University and Historic Precinct of Alcalá de Henares(1998年,世界文化遺產)
31.伊維薩島,生物多樣性和文化 Ibiza, Biodiversity and Culture(1999年,世界文化自然遺產)
32.拉古納的聖克里斯托瓦爾 San Cristóbal de La Laguna(1999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文化遺產)
33.塔拉科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Ensemble of Tárraco(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4.阿塔皮爾卡的考古遺址 Archaeological Site of Atapuerca(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5.博伊山谷的加泰羅尼亞羅馬式教堂群 Catalan Romanesque Churches of the Vall de Boí(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6.埃爾切的棗椰林 Palmeral of Elche(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7.盧戈的古羅馬城牆 Roman Walls of Lugo(2000年,世界文化遺產)
38.阿蘭胡埃斯文化景觀 Aranjuez Cultural Landscape(2001年,世界文化遺產)
39.烏韋達和巴埃薩的文藝復興時期古蹟群 Renaissance Monumental Ensembles of Úbeda and Baeza(2003年,世界文化遺產)
40.比斯開橋 Vizcaya Bridge(2006年,世界文化遺產)
41.泰德國家公園 Teide National Park(2007年,位於加那利群島,世界自然遺產)
42.海克力士塔 Tower of Hercules(2009年,世界文化遺產)
43.特拉蒙塔那山區文化景觀 Cultural Landscape of the Serra de Tramuntana (2011年,世界文化遺產)
44.水銀遺產:阿爾馬登與伊德里亞 Heritage of Mercury:Almdén and Idrija (2012年,與斯洛文尼亞共有,世界文化遺產)
45. Antequera石墳遺址(2016年,世界文化遺產)
46. 喀爾巴阡山脈和歐洲其他地區的山毛櫸林PrimevalBeech Forests of the Carpathians and Other Regions of Europe(2017年,與阿爾巴尼亞/比利時/保加利亞/克羅地亞/德國/意大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奧地利/烏克蘭13國共有,世界自然遺產)
黃冠皓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XZCGTpv4cY/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