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德歐夫】昨天發文在畢德的粉絲專頁,
受到蠻多迴響,今天在幣圖誌這邊再分享一次,
希望你們會喜歡。
《資產配置理論是對的,實務也是對的,執行上卻因人而異產生極大難度》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這幾年來算是越來越多人明白,
不過在執行上很容易遇上問題。
撇除低資產族群與中低收入戶家庭(因為無產可配),
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即便是收入有在中間值,
常會因為兩個情況,就讓資產配置的計畫與初衷,
整個七零八落。
這就是執行上的困難...
第一、買房
中產階級在沒有原生家庭的協助下(例如幫出頭期款),
那原先規劃在股市、債市、保險、定存,
這些配置比例往往會在「買房這個決策後」
就通通失衡了...(這邊先不討論買房的未來趨勢,跳過)
第二、生育
中產階級如果沒有上一代的協助,
(不只是金錢上、爺奶輩的出力幫顧小孩也算)
那就會產生大量的托育費用,
像是台北的保母費一個月約落在兩萬,
托育中心差不多。
然後奶粉、尿布、玩具以及各種嬰幼兒用品都自己來,
自己花錢買,(再度凸顯爺奶的重要性了)
這邊幾乎會讓一個家庭的資產配置再度失衡。
最近有朋友剛買中和的房子,
夫妻都很節省,過去也都是跟父母親租屋,
一家7口即使擁擠,至少存錢會快一些。
(有哥哥跟大嫂同住)
結果買了近1300萬的屋齡十年電梯社區,加車位。
之後跟老婆與小孩搬出去住。
他感嘆的說:
「因為買房,之前的什麼資產配置計畫通通都沒了,
中產階級光房產就佔了總資產七八成以上,
這真的太無言了。」
我笑著回答:
「本來就是這樣,對於八成以上的中產家庭來說,
房產一定是超過一半以上的資產,
也因此如果資金太少的人,我不太建議在資產配置上作太多的著墨,應該要盡可能提高儲蓄率。
當然啦,如果都已經很省了,就沒什麼好說了。」
也曾經有年輕朋友問我說,
如果有十萬要怎麼做資產配置?
我都覺得煩惱實在太多,
每個月定時定額這種廣告標語,
可能真的影響太多人了。
有多少人每個月都定時定額繳3000~5000給基金公司,
布局了很多地區或產業的基金。
或者購買投資型保單,結果十年後結果跟當初預想的差異甚大。
(或者十年內就因為上述兩種情況提早變現)
周圍有許多朋友都是忍痛認賠賣出,
所以這種事情並不是真的這麼簡單。
資金如果這麼少,要做的事情是「提高本業收入」,
以及「減少非必要性支出」才對。
但這樣簡單的觀念卻反而大家都不想去面對,
彷彿拿個幾十萬去做好資產配置會賺比較多。
觀念是好的,只是不適合大多數民眾。
一時有感,分享給大家參考,
希望每個讀者朋友都會更好,
祝你們都有美好的一天。
投資型保險難度 在 幣圖誌Bituzi Facebook 八卦
【畢德歐夫】昨天發文在畢德的粉絲專頁,
受到蠻多迴響,今天在幣圖誌這邊再分享一次,
希望你們會喜歡。
《資產配置理論是對的,實務也是對的,執行上卻因人而異產生極大難度》
資產配置的重要性,這幾年來算是越來越多人明白,
不過在執行上很容易遇上問題。
撇除低資產族群與中低收入戶家庭(因為無產可配),
大多數的中產階級,即便是收入有在中間值,
常會因為兩個情況,就讓資產配置的計畫與初衷,
整個七零八落。
這就是執行上的困難...
第一、買房
中產階級在沒有原生家庭的協助下(例如幫出頭期款),
那原先規劃在股市、債市、保險、定存,
這些配置比例往往會在「買房這個決策後」
就通通失衡了...(這邊先不討論買房的未來趨勢,跳過)
第二、生育
中產階級如果沒有上一代的協助,
(不只是金錢上、爺奶輩的出力幫顧小孩也算)
那就會產生大量的托育費用,
像是台北的保母費一個月約落在兩萬,
托育中心差不多。
然後奶粉、尿布、玩具以及各種嬰幼兒用品都自己來,
自己花錢買,(再度凸顯爺奶的重要性了)
這邊幾乎會讓一個家庭的資產配置再度失衡。
最近有朋友剛買中和的房子,
夫妻都很節省,過去也都是跟父母親租屋,
一家7口即使擁擠,至少存錢會快一些。
(有哥哥跟大嫂同住)
結果買了近1300萬的屋齡十年電梯社區,加車位。
之後跟老婆與小孩搬出去住。
他感嘆的說:
「因為買房,之前的什麼資產配置計畫通通都沒了,
中產階級光房產就佔了總資產七八成以上,
這真的太無言了。」
我笑著回答:
「本來就是這樣,對於八成以上的中產家庭來說,
房產一定是超過一半以上的資產,
也因此如果資金太少的人,我不太建議在資產配置上作太多的著墨,應該要盡可能提高儲蓄率。
當然啦,如果都已經很省了,就沒什麼好說了。」
也曾經有年輕朋友問我說,
如果有十萬要怎麼做資產配置?
我都覺得煩惱實在太多,
每個月定時定額這種廣告標語,
可能真的影響太多人了。
有多少人每個月都定時定額繳3000~5000給基金公司,
布局了很多地區或產業的基金。
或者購買投資型保單,結果十年後結果跟當初預想的差異甚大。
(或者十年內就因為上述兩種情況提早變現)
周圍有許多朋友都是忍痛認賠賣出,
所以這種事情並不是真的這麼簡單。
資金如果這麼少,要做的事情是「提高本業收入」,
以及「減少非必要性支出」才對。
但這樣簡單的觀念卻反而大家都不想去面對,
彷彿拿個幾十萬去做好資產配置會賺比較多。
觀念是好的,只是不適合大多數民眾。
一時有感,分享給大家參考,
希望每個讀者朋友都會更好,
祝你們都有美好的一天。
投資型保險難度 在 寶可孟的理財記事本 Facebook 八卦
【壓力山大】你也有買蓄儲險嗎?7/1起,6年期商品可能絕版耶!
我其實不是很喜歡這個商品,一綁就是六年,明年大家賺的錢是否繳得出來都是大哉問了,結果繳不出來解約還要本金打八折!其實對消費者來說,是一個很容易賠錢的商品;與其買一個0回饋的六年期商品,你不如把錢放「高利活儲」數位帳戶,還比較賺!人家最高也有2.6%回饋,小錢分多家銀行帳戶放,也是hen OK der😀
❤️寶可孟推薦1️⃣:渣打優逸理財 1.1% (300萬以內)
只要符合每月存入15萬的條件,就可以享有300萬元以內的高利活儲,各銀行開始減碼降息的當下,渣打的這個帳戶就顯得非常吸引人了,想存錢的朋友,別再錯過👇
http://bit.ly/2rYOsoL
❤️寶可孟推薦2️⃣:永豐大戶 1.1% (50萬以內)
50萬元以內,大家都可以無腦存高利,五月上車,開戶輸入卡板邦指定代碼CTMAY,還有機會抽中「大戶限量香氛禮盒」!👇
http://bit.ly/2ZnO9Pp
❤️寶可孟推薦3️⃣:上銀Cloud Bank 1.2% (50萬以內)
50萬元以內的資金要放哪?用數字挑就是上銀的Cloud Bank無誤!缺點就是沒有自己專屬的APP,所以就只是一個做半套的產品。想要單純存錢就好,它會是你的首選👇
http://bit.ly/37Zjrjr
❤️寶可孟推薦4️⃣:遠銀Bankee 2.6% (5萬以內)
原因很簡單,只要動動手指開戶就能即享2.6%的回饋超級爽!雖然上限僅5萬,放半年也不過才650元利息,但你想想:同樣一筆5萬塊,你放Richart帳戶得放477天才能拿到650元利息;現在自然是上車的絕佳好時機👇
https://bit.ly/33LCM7i
❤️寶可孟推薦5️⃣:聯邦NewNEwBank 2% (10萬以內)
聯邦NewNewBank的高利活儲2%很不錯,但缺點就是APP功能不夠完整,而且開戶也頗嚴格的,所以建議上一篇貼文的第1~3名開戶完畢,再來挑單這一家👇
https://bit.ly/2RLtIuz
❤️寶可孟推薦6️⃣:一銀iLEO 1.2% (12萬以內)
我最愛小粉獅了!APP操作界面設計得很可愛,也有12萬元以內的高利活儲1.2%,非常適合小資族入手一個帳戶來存錢👇
http://bit.ly/2v78mMd
2020 真是神奇的一年,股價、油價、接著是保單利率,
這次的責準利率調降,會讓儲蓄險與利變壽險銷售難度大增!
有看 #台灣銀行家雜誌 的捧油們早就知道:
是時候該和儲蓄險分手說掰掰~重新擁抱保險保障的本質了(`・∀・)b
-\-\-
當今天買儲蓄險跟錢放銀行定存的回報差不多時,你還會想買儲蓄險嗎?
金編雖然不是保險老司機,但可以透過 #台灣銀行家雜誌 的眼睛👀,來為大家指點迷津~
今年 1 月在台灣銀行家雜誌中就有提到 2020 是壽險的轉型年,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變化就是最近保險業正夯的新聞 #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名字太長惹,就叫它 #責準利率 吧)。
⁉️究竟,調降責準利率會發生什麼事呢?
金編也常常收到儲蓄險的推銷,特別是儲蓄險對小資族或新鮮人來說,儲蓄險好像能「#強迫自己儲蓄」,所以也常常成為小資族購買保單的首選。而這次的責任準備金利率調降,將為壽險市場帶來什麼樣的衝擊呢?
👉「對於業務員來說,儲蓄險不再好賣,因為保險公司要提列更多責任準備金,會壓縮到保險公司的獲利空間,保單的費用勢必就要調高,對保險公司來說儲蓄險商品就會很難設計,又不好賣。」
👉「對於銀行員來說,這次受到較大衝擊的反而會是銀行通路,因為銀行過去較擅長銷售儲蓄險保單,但在2020年7月之後,要轉銷售高保障的商品,或是主攻投資型保單,可能都會讓銀行手續費收入下降。」
🔸🔸總結🔸🔸
保險是保障,不是儲蓄;
保險是打造財務安全的好工具,但絕對不是賺錢的工具。
-\-\-
🔍什麼是 #責任準備金利率?
責準利率是保險公司收取保費後,用來提存準備金依據的利率,通常也是金管會調控業者銷售買氣過熱商品的手段。在金管會每年透過政策引導下調,壽險公司就必須為未來保險給付作提存準備,在成本壓力下最終只好調漲保費。
-\-\-
延伸閱讀📗
🔹專訪金管會黃天牧主委:探看未來「保險新面貌」👉https://tabf.pse.is/SG54B
🔹負利率下的保險面面觀👉https://tabf.pse.is/Q3V8C
#來碗龜苓膏 #消衝動的火 #投保前停看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