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們有人跟我一樣屬於一定要天天洗頭,一天不洗就會油
或是頭皮比較敏感,容易發炎長痘痘之類的
推薦大家可以用用看這個台灣自己研發的酵素洗髮精
<對,這是一篇邀稿不要懷疑XDDD但我也是洗了一個半月才報告心得>
它的原理是含有蒜頭酵素50%
可以抑制細菌又可以提供營養
我試用了一個半月
最明顯的就是頭髮比較不容易油跟塌掉
而且眾多洗髮精的試用最後挑選推薦這款
也是因為他沒有塑化劑、類固醇、甲醇等等化學物質
有9項的SGS檢測報告(抗菌檢測99.9%),和做過人體檢驗報告
✅通過皮膚敏感性檢測➡敏感肌安心洗
✅頭皮油脂含量有效降低57%
✅有效增加毛髮量
✅毛髮寬度有變寬趨勢 ➡髮絲變強健
✅改善頭皮屑
裡面放了大蒜、酒粕跟酵素
但有一個特殊的地方是.....……..
點選影片參考使用心得
給有想要換洗髮精的人購買前做參考唷
康定活動優惠在這>>https://goo.gl/Z1hzW8
這次有活動分享唷!!
按讚+留言(頭皮困擾或使用心得)+公開分享
可抽CONTIN康定酵素植萃旅行組(10名)
抽獎時間到3/25,3/26晚上公布名單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7萬的網紅蒼藍鴿的醫學天地,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下架蒼藍鴿暢銷新書▶ https://goo.gl/mXXp5K 綠界小額贊助▶ https://ppt.cc/fNNdSx 最重要的▶按讚影片並分享出去! #工作細胞特別篇 #感冒 #癌症 #腫瘤 #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 化學治療. 化療. 放射線治療. 放療. ...
抑菌劑原理 在 Facebook 八卦
台灣島人體實驗
我實在不願意這樣猜測。
但是,凡事異常必有妖。
到底為什麼,2300萬人,被迫要做白老鼠?
1
台灣許多人雖然不認自己是中國人,但,2300萬人之中,其實有95%
不但來自中國大陸,而且是漢人。
意思是,台灣人的DNA,對於美國與日本針對中國研究生化武器,有無可名狀的重要性。
除了台灣,你再也找不到一個地方,有2000多萬個中國漢人以供人體實驗與研究。
並且,統治集團毫不介意出賣台灣人。
更樂意做任何事,只要能傷害自己的國家-中國。
2
2020年的疫情,讓蔡英文順理成章,斬斷兩岸往來。
但是,台灣的用處,才剛剛顯現出來。
台灣受美日三代洗腦,對於“中國”兩個字,已經有非常扭曲的潛意識。
在美日聯合遏中毀中的長期戰爭中,自願或半推半就的,站在美日這一邊,冷眼看海峽另一側,並且願意爲美國日本,肝腦塗地。
如今,正要借台灣人頭一用。
3
一直沒有人看得懂,為什麼蔡集團把高端跟聯亞兩支疫苗當成珍稀國寶?
給錢給政策扶持也就罷了。
可是為什麼要違逆科學基本原則,要違法阻擋世衞組織認證的疫苗
到台灣?
寧可讓台灣人日日死去?
4
為什麼公共衛生專業的初級生,都知道應該普遍檢測,才可能抑制疫情。
京元電子、壹電視都是全員檢測,且不止一次。
萬華、新北熱區,也是因為市長立刻設快篩站,才找出許多確診者。
那麼,為什麼蔡集團就是不肯普遍檢測?
幾千億的新冠特別預算,竟然連加快核酸檢測的儀器設備人員,通通都沒有。
廣州最近不過幾十例,全市1600萬人核酸檢測。
台灣呢,還在一天只有1萬出頭的檢測能量。
台灣如果要做完廣州的人數,需要1600天,也就是4年多。
廣州只要一個禮拜!
號稱醫療發達的整個台灣,竟然遠遠不如一個廣州,而且,比都不要比。
為什麼這樣詭異?
5
為什麼在高端跟聯亞二期解盲時,恰好台灣疫情大噴發?
為什麼即使疫情大噴發
,統治集團卻堅決不肯接受人民捐贈的,國際認證的疫苗?
更不要提,大陸是第一時間,就提出要全力救援台灣了。
為什麼情況如此緊急了,卻怪異的,堅決不肯普遍檢測病毒?
世上任何統治者都不可能拒絕擴大檢測。
只有台灣統治集團例外。
為什麼?
台灣醫療發達,公衞專家多,經濟基礎太足。
那麼,為什麼在檢測病毒、在疫苗上,永遠都是堅決違反基本科學原理?
都是違逆公衛常識?
當然我知道,背後有龐大的,數以千億計算的金錢利益。
但,從整體佈局來看,詭異的情節,遠遠超過想像。
6
只有一個解釋,就是,統治集團有一個更遠大的目標。
統治集團的掌上明珠是高端跟聯亞疫苗。
想想看,專門幫美國政府做暗殺、武器走私、傭兵的黑水公司,竟然是聯亞疫苗的幕後老闆。
然後,民進黨郭正亮上政論節目公開説,美國國務院跟高端疫苗“接頭”,而陳建仁是知情人。
7
聯亞跟高端最大的價值,是因為有統治集團的全力護衛。
所以,可以肆無忌憚的使用台灣2300萬人的DNA。
而且可以用種種權力,逼迫2300萬人,做人類史上最大型的人體實驗。
只是,如果台灣不是疫情大爆發,就沒有病毒在島內傳播。
那麼,這個超大型人體實驗,是做不起來的。
這就是去年大陸疫苗遇到的尷尬,因為大陸境內已經沒有疫情,所以除了一期人體實驗以外,後期人體實驗,基本都需要在國外。
如此“巧妙”,統治集團在邊境上,不做入境核酸檢測,又減少飛機師隔離為3天。
5月12日,台灣疫情大爆發。
統治集團告訴日本,台灣7月就有疫苗產能,所以不需要太多疫苗。
6月9日前,統治集團以超高價簽約買高端聯亞1000萬劑疫苗。
6月10日高端解盲。
聯亞隨後。
8
這兩支疫苗,跟美國關係如此深。
統治集團不擇手段,必欲讓台灣2300萬人,除了他們自己以外,全打上這兩疫苗。
除了暴利以外,到底還為了什麼?
美國在全世界有200多個生化實驗室。
美國為了拿到731部隊在中國做細菌戰跟活體實驗的資料,跟731部隊作了魔鬼交易,包庇他們,拿到了實驗結果,跟731部隊重要人員。
其中,包括頭頭石井四郎,都在德特里克堡這個美國絕密實驗室中。
而在朝鮮戰爭、越戰、伊拉克戰爭、、等戰爭中,美國都大規模使用生化武器。
9
台灣對於美國的價值,在於,台灣不但是中國領土,而且是個小中國。
不論是文化、歷史、種族,都是中國。
所以,只要2300萬台灣人的DNA大規模實驗過,拿到大規模的實驗結果、數據、DNA樣本。
那麼,對於中國人的DNA樣態,將有無價的深刻理解。
美國過去只能藉著醫學研究,在鄉村做小規模的人體資料,包括DNA收集。
現在大陸開始比較有警覺了,不太容易再拿到DNA了。
而台灣,疫情大爆發+不讓疫苗進入+不普篩+統治集團全力護航,完成了人類的第一次。2300萬人的集中營,要貢獻健康與DNA,給美國。
這個實驗,實在太過珍貴了。
因為,台灣人的DNA,就是中國漢族的DNA。
10
在DNA完成收集之後,疫情就會被撲滅。
預計,反正死亡人數不會超過921大地震。
過去,高雄氣爆後陳菊高票連任。
太魯閣鐵路死亡49人,已無人記得。
死幾千人,也不會動搖政權。
因為,美國跟日本,保證當台獨的靠山。
你覺得,我的推測,有沒有道理?
抑菌劑原理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41萬劑AZ疫苗,28日開打 5萬警消列優先》
https://news.tvbs.com.tw/life/1516552
【紐約市公立醫院擔任內科住院醫師---張凱銘分享,5-14-2021】附上分享:
其中AZ副作用:1)亞洲人比白種人少:2)國際因多起經驗,血栓可監控、醫治請參考:
現在已經不是2020年3月了,對於COVID知識,我們了解更多了,很多過去錯誤的做法,都可以調整,有新的東西,也應該嘗試使用,這就是與時俱進。不要害怕病毒,我們可以克服。
●傳染力:
為什麼COVID-19傳染力驚人?
因為無症狀也可以開始傳染,這跟2003年的SARS不一樣,SARS原則上要病人有發燒或咳嗽症狀才會傳染,所以當年很快就可以擋下來,現在的COVID可以沒有症狀也傳染給別人,所以各大出入口體溫篩檢其實不一定很有用。因為可以無症狀感染,所以疫情才會這麼難以控制。
COVID原則上出現症狀前兩天到發病後一天內傳染力最強,發病後七天內逐漸減弱傳染力。
病人多久還有傳染力確切時間很難告訴你一個數字,但是大致上7-10天後就沒有什麼傳染力了,這也是美國CDC的隔離時間是訂在10天的原因,當然不是說十天後就一定不會傳染,這邊是說傳染力越來越弱,機率越來越低,一個概率的問題,醫學到最後都是統計的問題,極端值先不討論。
●什麼叫確診?
在此次疫情爆發之前,時常看到境外確診者,常常沒有症狀,也許在國外一陣子前染過病,到台灣篩檢陽性,或甚至是隔離14天後期滿然後自主申請檢驗然後被確診,那些人的通性都是CT值很高(>30),抗體早就已經產生陽性,這代表,他們早就被感染了,他們某種程度已經免疫了,PCR測出來的只是死掉的病毒片段被檢驗出來,其實沒有什麼傳染力不用太擔心。
CT值代表要複製病毒片段多少次才能被檢驗出來,所以CT值如果很高,代表病毒片段實在是太少了,要一直複製到30次以上才有辦法被檢驗出來,有個小篇的NEJM韓國研究指出CT值在28.4以上病毒培養都培養不出來,所以CT>30其實根本不用擔心。
這種沒有什麼臨床意義的病例,是否有需要每個人都送去負壓病房隔離,我認為是很需要商榷的,我很難想像這些人既沒有症狀,也沒有傳染力,到底是要住院做什麼治療?如果疫情不嚴重就算了,但國內疫情持續升溫,這可能占用醫療資源讓有需要的人無法住進醫院,那問題就大了。
現在已經是2021年五月了,早已不是2019年12月或2020年一月,COVID已經不是神秘的病毒了,我認為需要用科學方法對待隔離這件事。
然而此次境內社區感染,很多都是有症狀且CT值低(10-20幾),這些人就是剛被感染,這些才是真正有意義的確診者,這些是最要小心的族群。
●檢驗:
PCR是1980年代就發展出來的一種檢驗技術,這不是什麼酷炫的科技也不是昂貴的檢查,任何一個檢驗,結果是死的,判斷是活的,如果有偽陽性或偽陰性問題,都可以再重複檢查。臨床判斷不能忽略。如果覺得重複檢驗費太貴,那問題應該是為什麼此項檢查會這麼貴,而不是懷疑其檢驗的必要。COVID都可以無症狀,如果懷疑COVID,不要用猜的,要用驗的。
●Variant (變異病毒):
COVID病毒跟其他常見流感病毒一樣,越多人被感染,病毒一直複製,外膜就容易產生片段的變異,所以本質還是同一個病毒,因此我不喜歡用變種病毒這個名稱,我比較喜歡講變異。
不管是英國或南非病毒,他們並不會使感染後的病人變嚴重,但是變異病毒的傳染力確實比較強,也可能讓疫苗效果比較不好,但是目前看來疫苗對英國變異病毒還是有效的。我認為未來的世界可能會需要每年都打COVID疫苗,就像流感每年都會變,每年都該打流感疫苗,任何人終究都需要打COVID疫苗,在這地球村就是不可能不打,除非你永遠關起來不要跟外界的人接觸。
阻止病毒繼續傳播的最好方式就是疫苗。如果可以,我希望全世界70億人現在都注射好疫苗,一兩個月後COVID大流行就會終結。為什麼COVID一直流行,就是因為全世界疫苗施打太緩慢,太多人猶豫不決。越慢打疫苗,病毒一直在複製,一直複製的結果就是又產生變異,到時候疫苗又漸漸失去效果,大流行又要重來一輪。
●疫苗:
現在全世界有四家有效的疫苗:Pfizer和Moderna是mRNA疫苗,AZ和JNJ是腺病毒載體疫苗。這四種都非常有效,重症死亡率保護都非常的好。疫苗最重要的是防止死亡,不是打了就一定不會被感染。
實際上COVID大部分的人被感染了只有輕度或無症狀,但是有些有危險因子的人(COVID特別喜歡攻擊老年人,肥胖,糖尿病者)可能產生嚴重肺部纖維化而至死亡。
如果今天全世界的人都打滿疫苗,有些人也許還是會有感染或輕微症狀,但是到時候就不會有人擔心,因為跟感冒一樣,沒什麼大不了的!今天還在擔心那些輕微副作用(發燒、疲憊、肌肉痠痛這些真的是無關緊要1-3天就會消失的副作用),那你就失去了大局觀。
99.99%的人都沒有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在國外都有過敏案例用漸加劑量還是把第二劑疫苗打齊的記載。打疫苗很多人當然會有不舒服反應,但是這些是可以接受的,因為打疫苗本來就不是要打舒服的,打了針會不會舒服一直都不是打疫苗的考量點,就跟你終究要買歐洲車,你這輩子終究是要打COVID疫苗的,早打就早有保護力,就不會一直擔心會不會被感染。
我認為能早點打疫苗就是好事,任何上述四種疫苗都非常的好,真的不需要挑,沒有打就是沒有防護力,與其思考70-95%的差距,不如想0-70%的差距,沒有打疫苗病毒可以長驅直入,有疫苗你平常沒有太多病史或免疫問題,你要死於COVID的機率會非常非常的低。
打疫苗不是大學聯考,去計較一兩分的差距,每個疫苗臨床試驗的基準點都不一樣,沒辦法拿純數字去比較。美國人做事慢,非常沒有效率,有在美國生活過一定知道這點,然而美國疫苗是在FDA星期五通過,星期一就開打,這點就非常有效率。看到很多人因為疫情爆發終於願意趕快打疫苗了,這也算好事,雖然在過去兩三個月早就可以做的事,真的是有點可惜。我真的很希望疫苗覆蓋率可以再高一點。
●疫苗副作用:
常見副作用就不說了,發燒疲憊肌肉痠痛等,這些不應該是你不打疫苗的理由。有些人可能淋巴腫大但是不嚴重且看運氣。立即過敏反應極度罕見。
現在要談談血栓。AZ或JNJ(嬌生疫苗)腺病毒載體疫苗有一個非常罕見(約十萬到百萬分之一),但可以是嚴重的副作用就是血栓問題。這邊的血栓並非腿部因久不動而產生的靜脈栓塞(DVT)或肺栓塞(PE),而是會產生類似Heparin-induced thrombocytopenia (HIT)的原理,身體產生platelet factor 4 (PF4)抗體跟heparin結合消耗血小板導致的血栓問題,然而這些人都沒有接觸過heparin類藥物,所以因為疫苗導致的血栓病有一個新的病名叫做Vaccine-induced immune 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a (VITT),這比較類似自體免疫反應,常發生在年輕女性,過去可能沒有什麼明顯病史或血栓問題,在打了AZ或JNJ疫苗,一般在兩個禮拜左右發作(時間相對短,長一點可能一個月),血栓產生部位有可能是在splenic vein or cavernous venous sinus,所以病人也許會有肚子痛、頭部腦神經異常,動眼神經異常,視力異常,等問題。
*如果是腦內血栓影像診斷甚至要靠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血液檢查要驗HIT panel (PF4 or serotonin release assay)。
*相信很多台灣醫師可能根本沒有驗過HIT,因為東方人血栓問題不大,這對我們來說也是好事所以更加肯定疫苗風險是很低的。
*臨床醫師警覺性要很高。疫苗副作用通報系統要很完善才行。治療方式不可以用傳統heparin類的抗凝血劑,enoxaparin這些常見的都不行。可以使用argatroban,fondaparinux,或DOAC (apixaban, rivoraxaban)這類。還可以用IVIG治療。所幸國外的案例多半治療後無大礙。
●COVID的治療,現在有什麼?
- 剛確診沒多久,最好前48小時內,如果屬於高危險族群(病人本身身體比較差者),打單株抗體(monoclonal antibody)效果最好,可以預防病情的進展,在美國有很多infusion center,或有些急診也可以打,抗體趕快中和病毒。美國現在有Regeneron藥廠的Casirivimab/imdevimab跟Bamlanivimab/etesevimab。
-
Hydroxycholoroquine奎寧在2020年三月美國疫情剛爆發甚至世界各地都很常用,多個研究出來結果就是沒有用,希望以後不會有人再提這個了。
*慎用抗生素:在2020年三月幾乎每個人因為COVID住院都會給azithromycin等抗生素,因為臨床上病毒性肺炎跟細菌性肺炎都很類似。但是發現COVID剛發病很少有細菌感染,如果病人只是乾咳,沒有痰,CXR或CT很典型就是bilateral GGO沒有局部consolidation(局部細菌肺炎感染),其實可以不用上抗生素。
一般細菌性感染多半發生在ICU病患、插管者、住院住兩三個禮拜以上者,這些再好好考慮。
不應該每個人得到COVID就給抗生素。
*Remdesivir IV for 5 days(200mg*1 day, then 100mg*4 days)在美國算最常用的抗病毒藥物,如果有氧氣需求患者一般都會給,注意肝指數可能升高需要檢測,攜帶remdesivir的cyclodextrin需要靠腎臟清除所以如果eGFR<30可能不能使用,但是洗腎可以清除所以洗腎患者又可以使用
*Dexamethsone 6mg IV or PO for 10 days: nejm上大名鼎鼎的recovery trial顯示,對於重症患者(需氧或插管者)有助於降低死亡率,特別是插管者幫助最大,因為可以避免免疫風暴過度激化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ARDS),如果病人不需要氧氣輕症患者,給dexamethasone是無用的,請勿濫用類固醇。
*氧氣目標不一定要100%,如果病人沒有特別覺得喘,SpO2維持在92-96%左右其實也可以。
跟2021年3月做法不一樣的事,避免早期插管! 插管可以避免最好,一旦插管就很難拔管。
*俯臥(肚子貼地臉朝下)prone position對於血氧維持還是非常有效,high flow nasal cannula (HFNC)高速鼻氧氣管對於維持血氧也很有效,這些都可以避免走入插管這一途。
*Tocilizumab: 2020年3月很多人用,後來研究說沒有用,最近又捲土重來越來越多研究看似有用。Toci(這樣簡稱才不會念太長)是IL-6 inhibitor,可以抑制免疫反應也是想避免走入cytokine storm,先前研究結果會失敗可能跟使用時機最有關,因為不是每個病人都可以給,而是建議在氧氣需求量一直增加,已經到只用HFNC或BiPAP這種階段隨時要被插管這種階段可能會比較有用,而且至少給過類固醇(上述的dexamethasone)24小時還是一直惡化再給。
-*小心菌血症甚至黴菌感染:這些是指ICU重症患者,他們可能產生MRSA or MSSA bacteremia, Candidemia等,如果住院有發燒,該做的blood culture還是不能少。甚至有些病人肺部產生mucormycosis or Aspergillosis的關聯性世界各國有越來越多的paper報導 (我也有一篇相關論文)。
●後記:這算是一年後的一篇心得文章,在美國紐約2020年3月我們走過最可怕的多次融斷潮,紐約當時宛如空城,時代廣場空無一人,空氣中彷彿都有高濃度的病毒,ICU要擴張三倍,整間醫院只有COVID病人相比,現在怎麼樣台灣情況都好得多,而且現在有疫苗,有更多對病毒的認識,少了很多未知,我們現在更多知道什麼藥物有用,什麼沒有用,可以少走很多冤枉路。
*我對台灣人高水準的國民素質很有信心,多半人都很願意戴口罩也配合,疫情肯定不會太差。
*冷靜準備,有疫苗趕快打。
*看著歐美在疫苗施打後疫情逐漸散去,台灣也不可能永遠用高壓圍籬,非常”old school”的”2020年”防疫方式一直下去,最有效控制疫情還是要靠疫苗,希望全球大流行可以趕快結束。
●補充:
#兒童:
小孩子也會得到COVID,他們症狀多半比較輕微,但是說小孩子得到都不會有事也不是正確的。有部分小孩得到病毒急性感染也可能會嚴重到插管,因此不能因為多半無症狀或症狀輕微就掉以輕心。小孩子常常造成家長或成人的感染來源,就算小孩子沒什麼事但是如果傳染給家裡長輩可能導致長輩嚴重生病,因此這部分公衛預防也很重要。
另外小孩比較可能因為COVID的併發嚴重疾病叫做Multisystem inflammatory syndrome in children (MIS-C),在美國我們讀MIS-C為”Miss C”,MIS-C並非病毒急性感染導致的疾病,實際上多好發兒童感染後一個月後,其症狀表現如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這些病人說不定COVID PCR都已經陰性,因此不需要給remdesivir等抗病毒藥物,這比較像免疫發應引起的全身發炎反應,處置方法類似Kawasaki disease,給IVIG、Aspirin,要做心臟超音波Echo。成人也可能會有MIS-A (A=adult),但是成人科醫生對川崎病經驗不足也許比較容易漏掉。
目前僅有美國Pfzier、Moderna 疫苗降低施打年齡到12歲以上,其他疫苗還沒有開放讓兒童施打。
#孕婦:
孕婦如果感染到COVID多半還是輕症為主,但是部分病人會有比較糟的預後。所以如果能盡早接種疫苗,還是多一點保護。目前沒有證據疫苗會對流產或胎兒有不良影響,實際上很多新生兒的血液可以測得對抗COVID的抗體,意思是說如果媽媽有打疫苗,新生兒也會間接打到疫苗,其實對兩方都是好事。如同之前所說AZ有可能導致某些罕見血栓,而這個又比較好發較年輕的女性,是一個要衡量的點,但各大婦產科醫學會偏向鼓勵孕婦施打疫苗,病人需要知道潛在風險,孕婦打了疫苗也不用太恐慌,如果疫情嚴重施打可能還是Z>B。
#COVID後遺症:
有部分人得到COVID後,儘管已經康復沒有病毒感染的跡象,但還是有持續的症狀特別是疲憊、思慮不清、運動一下就很累需要停止、焦慮、嗅味覺異常等甚至到六個月以上之久,此為“Post-acute sequelae of SARS-CoV-2 infection” (PASC)。
PASC是一個真實的疾病國外很多人都有類似的問題,多半好發年輕女性30-40歲左右,可能跟免疫反應有關,一系列的血液或抽血檢查多半都正常,卻有持續的症狀且都得過COVID,他們一般都沒有嚴重COVID疾病,多半輕症且不需要氧氣。目前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式,症狀治療為主,時間久了多半慢慢改善緩解,可能需要多方專科(包含精神科)一起幫助病人。
#COVID傳染途徑:
還是以空氣、飛沫傳染為主。接觸傳染似乎沒有想像中常見。勤洗手、環境清潔當然很重要,但是不用過度恐慌而反覆一直消毒等,接觸傳染沒有那麼容易傳染。
#疫苗副作用處置:
不需要預防性吃退燒藥,如果有發生發燒或疼痛等再吃止痛退燒藥就好(acetaminophen or NSAIDs)。免疫力不全者或老人、安養院居民,其實是最需要施打疫苗的對象,因為他們一旦得到COVID死亡率最高,這些人施打疫苗反而最不會有任何症狀因為他們免疫反應力弱,就算是施打了mRNA疫苗還是可能無法產生足夠的抗體,因此「還是要戴口罩」等,特別小心。
*他們是所謂”breakthrough infection”(突破感染)最常見的族群。這也是為什麼我建議一般人有什麼疫苗就先打什麼,因為對一般人來說現有疫苗保護力其實就很夠了,根本不用區分保護力高低。基本上打滿了都可以非常有效預防重症,至於高危險族群,他們更不能承擔沒有疫苗保護的風險下,總之就是建議趕快施打。
Thank you for this most interesting consultation, allowing me to participate in the most difficult and challenging case. I shall continue to follow up with you.
抑菌劑原理 在 蒼藍鴿的醫學天地 Youtube 的評價
支持蒼藍鴿持續製作優質內容:
下架蒼藍鴿暢銷新書▶ https://goo.gl/mXXp5K
綠界小額贊助▶ https://ppt.cc/fNNdSx
最重要的▶按讚影片並分享出去!
#工作細胞特別篇 #感冒 #癌症 #腫瘤 #免疫治療 #免疫療法
化學治療. 化療. 放射線治療. 放療. 電療. 標靶治療
流感. 流行性感冒. 流感疫苗
はたらく細胞. Cells At Work!
「Kevin MacLeod」創作的「Breaktime - Silent Film Light」是根據「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授權使用
來源:http://incompetech.com/music/royalty-free/index.html?isrc=USUAN1100302
演出者:http://incompetech.com/
【蒼藍鴿的熱門影片】
關於『癌症』的真相!別再被騙了!
► https://youtu.be/tYKIhSoBIrg
失眠淺眠怎麼辦? 這幾招讓你一夜好眠!
► https://youtu.be/28fdCrV6EKo
不要再對憂鬱症患者「講幹話」! 淺談憂鬱症!!
► https://youtu.be/-g3WZnFaBoY
念醫學系真的好嗎?一路上的心境歷程有什麼變化?
► https://youtu.be/a9z4YK1qH38
癌症新療法「免疫治療」有多貴?原理是什麼?
► https://youtu.be/TJduprv5uhQ
人為什麼會脹氣? 究竟該怎麼有效預防?
► https://youtu.be/DprtG2832Ls
【追蹤蒼藍鴿】
▶訂閱頻道 https://goo.gl/Xtp7YW
▶FB粉專 https://www.facebook.com/bluepigeonnn/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bluepigeon0810/
▶Twitter https://twitter.com/bluepigeon0810
歡迎蒞臨討論,別忘了按讚跟追蹤!影片也歡迎分享!
【關鍵字】
蒼藍鴿/醫師/醫生/醫學/醫學系/健康/保健/蒼藍鴿聊醫學/工作細胞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y3OFeJLEGg/hqdefault.jpg)
抑菌劑原理 在 Hi A Day Youtube 的評價
如果你們有人跟我一樣屬於一定要天天洗頭,一天不洗就會油
或是頭皮比較敏感,容易發炎長痘痘之類的
推薦大家可以用用看這個台灣自己研發的酵素洗髮精
它的原理是含有蒜頭酵素50%,可以抑制細菌又可以提供營養
我試用了一個半月,最明顯的就是頭髮比較不容易油跟塌掉
而且眾多洗髮精的試用最後挑選推薦這款,也是因為他沒有塑化劑、類固醇、甲醇等等化學物質
有9項的SGS檢測報告*抗菌檢測99.9%*和做過人體檢驗報告
✅通過皮膚敏感性檢測➡敏感肌安心洗
✅頭皮油脂含量有效降低57%
✅增加毛髮量11%
✅毛髮寬度有變寬趨勢 ➡髮絲變強健
✅改善頭皮屑
裡面放了大蒜、酒粕跟酵素,所以她有一個特殊的地方是……?
點選影片參考使用心得,
給有想要換洗髮精的人購買前做參考唷
康定活動優惠在這 https://goo.gl/496kEs
Contin康定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contin2014
這次有活動抽獎唷!!
幫我按喜歡+留言*頭皮困擾或使用心得*
可抽CONTIN康定酵素植萃旅行組5名
抽獎時間到3/25,3/26晚上公布名單
3/26活動已截止
恭喜得獎者們獲得 CONTIN康定酵素植萃旅行組
Chun hsin Ma
徐穎
annied36
Ya Chu Chang
李怡慧
再麻煩提供以下資訊寄到此信箱 writing9999@gmail.com
主旨:台灣妞-康定酵素植萃
提供FB名字、姓名、電話、地址
3/29前內若無回應,機會將讓給下一位幸運者!!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pZS9J-gSRu0/hqdefault.jpg?sqp=-oaymwEbCKgBEF5IVfKriqkDDggBFQAAiEIYAXABwAEG&rs=AOn4CLDQFbBXBMDDbgb6tE-qJNogbDIiMQ)
抑菌劑原理 在 MEeeep More Youtube 的評價
疫情期間,人戴口罩就好平常,但係冷氣機戴口罩你又聽過未呢?一間本地品牌 Filter King,研發咗專為冷氣機而設嘅口罩「Air Con Mask」,只要一張濾紙就可以殺滅超過 99% 嘅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等等,兼令到空氣更加清新,等我哋一齊嚟睇下!
Air Con Mask 使用既係納米纖維技術,呢條納米纖維比一條頭髮細
3000 倍以上,可以有效隔絕 PM2.5,灰塵及其他污染物等等。再加上
佢嘅特定技術,為 Air Con Mask 加入埋殺菌劑嘅功效,能夠殺滅 99% 嘅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金黃葡萄球菌及大腸桿菌。
呢張既輕又薄嘅 Air Con Mask,無論屋企抑或辦公室都用得,安
裝亦都十分方便。等我哋睇下喺屋企嘅安裝方法先!我哋只要將家用冷氣機嘅尼龍濾夾拎出嚟,將濾紙剪裁,貼上去,再放返入冷氣機就已經完成,真係好方便!
Filter King 嘅 Air Con Mask 一樣可以喺辦公室嘅中央冷氣系統用到!成個過程大約十分鐘之內就搞掂!簡單又快捷!
生產 Air Con Mask 嘅過程一啲都唔簡單,不如我哋聽下 Filter King 嘅首席營運官 Vincent 點講!
我們本身的生產過程其實都會注重一個好清潔的環境,所以我身後這一個是無塵間,是一個ISO Class8的無塵間。所以我們會在無塵間包裝好,才會出貨,確保我們的產品十分乾淨。而我們的未來方向,我們會有3D打印服務,可以做到與屋企冷氣機的濾網一模一樣。講緊嘅佢就方便好多,不用需要再做剪裁,因為已經做了一個主要設定,長闊已經定了位,之後簡單地夾下去,便可以直接放入冷氣機使用。如果要更換的話,拿出來,打開夾,將濾紙拿走,再換一張,就已經是一個新的濾網。咁就可以做到過濾空氣、殺滅 Covid 19、甚至 AB 流感的一張濾網。
如果對 Air Con Mask 有興趣嘅話,大家可以上 Filter King 嘅官網或者Facebook了解同埋購買。咁以後無論面對新冠病毒,甲乙流感病毒,金黃葡萄球菌,或者大腸桿菌等等,都唔使怕冷氣機會成為播毒途徑之一啦!
Filter King Air Con Mask 網址 : www.filterking.hk
Facebook 專頁 : facebook.com/filterkinghk168/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e_B83mt6M8/hqdefault.jpg)
抑菌劑原理 在 大迷思小知識:殺菌劑、消毒劑、防腐劑、抗菌劑差在哪? 的相關結果
防腐劑:延緩食物、產品變質及腐敗,也可稱為「抑菌劑」。它屬於抑制派。防腐劑不僅是食品添加物分類中的第一類註1,同時也是化妝品的管制範圍。註2 ... <看更多>
抑菌劑原理 在 抗菌劑 - MBA智库百科 的相關結果
抗菌劑(Antimicrobial)抗菌劑是指可以添加到材料當中,賦予材料抗菌性的物質,是能夠抑制細菌和黴菌繁殖,造成其難於生存的環境,而且效果可以持續較長時間的藥劑。 ... <看更多>
抑菌劑原理 在 抑菌劑 - 盛源食品原料股份有限公司 的相關結果
抑菌劑 指的是正面表列的防腐劑以外,具有抑制微生物生長的食品原料或添加物。包括以無水醋酸鈉、胺基乙酸、乳酸鈉、無水檸檬酸、乳酸、葡萄糖酸內酯等調味劑,乙烯二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