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時,心情非常沉重,因為我像在述說一個無法改變的宿命一般....是孩子的宿命,也是父母的宿命....。
題目:安親班帶大的孩子們
作者: 李佳燕(本文刊在於人本教育札記335期)
邀請更多的孩子和他的父母來診間談話,越談,我心越沉重,許多孩子在學校,行為表現讓老師頭疼,對課業學習缺乏熱誠與興趣,問題不在孩子,是與教育現場有關,而家庭生活更是脫不了干係。
家裡的父母又何嘗願意帶給孩子負面的影響,說起來,更是無奈至極。有什麼父母願意讓孩子在「偽」單親的狀況下成長?有什麼父母會不希望天天看著孩子長大變高壯?有什麼父母會願意把孩子托給安親班、才藝班、補習班、美語班到晚上七點、八點、九點,甚至十點?有什麼父母會希望每天見到孩子時,只剩催促孩子聯絡簿拿出來簽名、快洗澡、快去睡覺,什麼聊天說地的時間都沒有?沒有!沒有!都沒有!沒有這樣的父母,可是,全台灣卻佈滿這樣的父母,他們不願意有這樣的居家生活,他們希望跟孩子有更充裕互動的時間,但是,他們被工作逼著走,為家計每天早出晚歸。這是整個社會結構的悲歌,並非單獨個體可以改變的現實。
都已經是國中一年級的小男生,媽媽帶著前來。當然是因為在學校惹事生非,從來沒有停過,孩子直接告訴我:「我已經被記了五支警告,還被老師罰寫反省單,好像已經寫了十幾張,太多張了,不記得幾張了。」
而孩子對老師記他警告的反應是:「我告訴你喔,同學都很喜歡我啦!上課的時候,坐在我四周的同學,都會很嗨,妳看,我是不是很厲害!」
他是少數當我問他「喜歡上學嗎?」的時候,快速回答我:「喜歡!」乾脆俐落,毫不拖泥帶水的孩子。雖然在學校一直被老師嫌棄,警告記不完,顯然,上學有其他不可言喻的魅力。「因為上學,有很多同學啊!可以一起玩,一起打籃球。」
這孩子說出了學校仍具有吸引力的主因,不是因為老師,不是因為對學習的內容有興趣,而是因為-同學,而且是下課的時候,與同學之間的互動,才是孩子每天仍然願意睡眼惺忪地起床,穿上制服,背上書包,甘願冒著又要被師長數落處罰的風險,往學校大門邁進,沒有轉身逃學的主因。是的,許多孩子是為了朋友和下課,才願意上學的。換句話說,當老師處罰這些孩子,留在教室裡罰站,或者繼續坐在座位上罰寫課文,不准下課,這無異是剝奪了孩子最後一點,一小點願意上學的動機,也促成了之後拒學、逃學的前奏曲。
有可以自由玩耍的時間,還有玩伴,是現在的孩子多麼難得的時光啊!我們這些老人聽了其實內心會滴淚,因為這些對今日的孩子而言,如天降的恩典,在我們這些老人的兒時年代,卻是如此理所當然。
在我們讀高中之前,除了月考和期末考,很少有其他考試。下午約四點時回到家,還有很長的時間,供我們揮灑。平日大家放學回家,功課是邊玩邊寫,有時到鄰居家寫,有時帶著作業說要到同學家一起寫,到了同學家,當然是先玩耍再說。玩到天昏地暗,才驚覺正事還沒做,趕緊胡亂寫一通,回家才有個交代。當然,作業也經常是原封不動又帶回來了。
若是小學時候,一週裡,總有幾天是只上半天的課,那時,回家以後,更有一大片的時光,可以玩耍。我還記得每週期待著那幾個半天的上課日,先邊哀嘆,邊內心暗自發願長大以後要當一位沒有回家作業的老師,以自我心理支持繼續把功課痛苦地完成,一旦作業趕完,我便可以有好幾個小時的時間可以玩我的遊戲。我那時已脫離拿實體物品,玩扮家家酒的年紀,實體玩具的有限性,無法滿足小學三年級的腦袋。於是,我蒐集了從報紙、月曆、雜誌看到的室內設計的美麗照片,把照片剪下來,貼在不用的日曆本上,日曆本就是我的剪貼簿。然後,在腦海裡想像這些房間的用途與排列,住在這房子裡的人物角色,想像這些假想的角色,在這些漂亮的房子裡,每天一張開眼,發生什麼事。有時,劇情會編到房子要改裝了,於是,我便可以把新加入的照片,再編到故事的場景裡。
這是我自小志向是當一位室內設計師的由來,從小學三年級一直維持到現在的興趣。我常想,如果我是生在今日的孩子,我有機會發展這樣的興趣嗎?
我詢問了母親這位雖然一直被記警告,依舊愛上學的孩子一日的作息,我想這也是數不清的孩子的一日作息:「孩子從上小學以來,放學之後,孩子由誰帶?」母親很順口地回答我:「安親班、美語班、補習班。」
無論是讀一整天還是上半天的課,放學之後,就是安親班接走,或者自己走到學校附近的補習班。安親班到約七點鐘,所以晚餐是在安親班解決,接著便是美語班或才藝班時間,一直到晚上九點,才結束了一整天,超過十二個小時的教室生涯!回到家也快十點了,匆匆洗個澡,再吃個點心,母親翻開必須心臟很強才看得下去的聯絡簿,回應老師,回頭質問孩子:「為什麼又惹禍了?為什麼上課就是不能好好乖乖地聽講?為什麼要在上課時作怪?為什麼不能閉嘴不要講話?為什麼不能有幾天老師聯絡簿不再有抱怨?為什麼我辛苦工作一整天了,下班以後,還要生這些氣?為什麼不能讓我平平靜靜地過日子?」每一天,總在母親的疲憊與無助,甚至歇斯底里的怒吼下結束。
如此倦怠的心情,如此短暫忙碌的時間,如何讓孩子願意放下他偽裝的無所謂,與孩子建立互信的關係?如何從試圖脫離大人管轄,建立獨立自我的青春期孩子嘴中聽到他內心的聲音?如何了解他在學校遇到的困難?如何與孩子一起面對他的處境?經常有親子教養專家強調,與孩子的相處是「質重於量」。我讀到這樣的觀點,總會嗤之以鼻,與孩子的相處,沒有量,如何產生質啊?
「週末呢?」週末,安親班的幽魂總散了吧!「週六要回婆家,星期天則回我娘家。」每週都這樣安排嗎?「是啊!因為平常很忙,沒有空關照老人家,只能趁週末的時間了!」孩子呢?孩子的放假日週週被大人這樣安排,心甘情願嗎?沒有抱怨嗎?「我喜歡去阿公阿嬤家,因為有I-PAD可以玩啊!一個禮拜才能玩一天而已!去外婆家,媽媽她都跟外婆聊天,我可以一直看電視,都不會有大人罵我,也不錯啦!」顯然,這樣的假期安排,是皆大歡喜。
孩子沒有其他兄弟姐妹,孩子的父親在北部工作,每個月只回家一兩趟,母親自己下班時都已經七點多,既要工作,又要帶孩子,簡直就是母兼父職,可說是竭盡她所能地養育小孩了。
一位精力充沛、活力十足、鬼靈精怪的十二歲孩子,每天必須在不同的教室裡十幾個小時,吃外食便當,一直到晚上十一點以後才能上床睡覺,隔天一大早六點半即要起床,連週末也只能進行靜態的休閒活動。這樣的孩子不趁著上課時玩耍,什麼時候可以像個十二歲的孩子?我們怎能要求這些孩子上課不要動、不要講話、聽話坐好專心上課呢?他們被壓抑下來的想像力、爆發力總要有個出口啊!
孩子如此的生活,如此地長大,是父母的責任,卻是父母心有餘力不足,擔不起的責任啊!
扮家家酒由來 在 宅媽花花 Facebook 八卦
4/8 #單親媽媽早餐日記
昨天是週二,生母固定的放風日,由於武漢肺炎因素現在與 楊梅香吉士 的約會都改在家裡面自主居家防疫。前幾天去二手店購買的假掰下午茶餐具組合終於可以拿出來使用了,貼心的香吉士為了滿足我扮家家酒的少女心,特地早起花了兩三個小時的時間做了浮誇的三明治來讓我拍照。
從早上十點到下午三點,是我一整週當中可以放鬆自在當一個小廢物的時間,雖然只有短短的五個小時就要收假,但也因為現在相聚的時刻特別少,因此才會格外珍惜這短短的幾個鐘頭,在這段時間當中毫無保留地去陪伴彼此。
下午回到了家中,尚宇又去水果攤買水果,我覺得再過ㄧ陣子說不定水果攤老闆就會邀請尚宇去打工了。只要身上有錢,尚宇就會拿去買大量水果,然後自己洗、自己切,再分享給哥哥一起吃。即便切水果時不慎切到手指,仍然沒有讓他畏懼這件事,也印證了個體心理學中的目的論: #你決定要做一件事情的時候是會排除萬難的
香吉士有稍微聽了我週一時發生的狀況(為了讓尚謙開口說話花了一小時在開導),早餐日記中無法鉅細靡遺地描述與尚謙整個對話過程,但那對我們雙方來說都不是個愉快的對話,我感受得到尚謙的憤怒以及他試圖使用力量來反抗我的那份壓抑。
暴力,是支配對方、令對方服從最快的方式。
這是他在屏東那五年所學到的人生觀,然而我不似他的父親或者其他家人,我不會對他大吼大叫或是出手打他,我只是像隻九官鳥似的不斷重複著洗腦他的言語。他雖然感到憤怒,卻沒有足夠的理由來讓他對我動手,因此只能夠緊握雙拳看向他方,不斷深呼吸並且渾身顫抖著。
昨晚香吉士買了我很愛吃的中壢某一家腿庫飯來給我們全家當晚餐,藉著回車上拿書的名義讓尚謙陪他下樓,期間他們講了什麼我不清楚,不過昨晚尚謙明顯比較願意聽我說話了。
尚謙告訴我,香吉士跟他說他不會去動手打他或者是弟弟,因為力量相差太過懸殊;若是他對他們兄弟動手了,那不能稱之為教育,那只是在霸凌。
「如果要幹架,我會找個體型實力都跟我差不多的對手,這樣打起來才有意思啊。」
然後兩個男人就聊起了香吉士一直很希望能夠同台對戰的對手,尚謙講起香吉士時的表情是非常複雜的,是那種帶有點畏懼卻崇拜、排斥卻又忍不住被吸引的矛盾。佛洛伊德曾說男孩都有一定程度的戀母情結,可能是因為香吉士是我的伴侶,因此尚謙才會如此困惑吧?
搞定了尚謙,緊接著得陪尚宇寫作業了,翻開聯絡簿又是滿滿導師的無奈留言。相較於之前屏東的導師,尚宇現在的導師真的對他已經非常包容與寬待了,然而在生活常規上,尚宇依然還是無法跟上同儕的腳步,他非常的......做自己。
昨晚的尚謙非常黏我,所以我就乾脆一起講給他們兩人聽,我告訴他們生存於這個世界,逼自己社會化是必要的課題。至少在學校或是其他人面前,扮演好這個世界想看到的角色,會省去非常多不必要的麻煩。例如乖乖地把聯絡簿抄完,老師就不會一直把焦點放在自己身上。
:「我可以接受你們兩個原本的模樣,但很遺憾不是整個世界都能夠認同,而我有一天會老、會死,或者發生什麼意外而提前離開這個世界。當某天我不在了,假如你們還沒有學會讓自己社會化,你們會過得很痛苦。」
:「但你們要相信,在這個世界上除了我之外,一定還會遇到某個人或者某些人,會像我一樣無條件地接受你們。你們在那個人或者那群人的面前,可以安心的做你們自己;那不見得會是你們將來的伴侶,也可能只是你的國中、高中同學或是線上遊戲認識的朋友。」
:「在遇到這個人之前,你們要學習逼自己社會化,然後找到適合自己的生存方式。例如我知道自己非常厭惡人群,那麼我就想辦法提升自己的能力,好讓自己即使不用實際跟人群接觸,我也有能力能夠照顧好我自己;而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必須與他人接觸時,我也能夠擠出我那社會化的微笑去面對。」
:「上學不是件有趣的事情,我懂我也經歷過,然而學校所教的知識仍然是你們非常重要的根基。你們未來的能力會奠定在這些基礎上,將來你們要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這些基礎將會提供給你們更多的方向。」
:「當然,知識不見得只能夠從學校獲取,你們還是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管道來獲得知識,我自己小時候上學時也是從沒有認真聽課過,但在課後我會花非常多的時間去探索、累積自己的知識。」
:「上學、聽課、交作業,這是生存於這個世界的某一項規則,也是社會化的門檻;這無關喜不喜歡的問題,而是非做不可。你不用去欺騙自己或者逼自己喜歡這樣的制度,但你必須配合。每個地方都有那個地方的規則,就像你們住在我這裡,就得依照家規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學校或是這十二年的義務教育也是一樣的。」
然後,我讓他們看辯論金字塔的圖(附在圖二),要他們去思考過去與他人意見相左時通常都是什麼樣的狀況,我得到的回答是:全部都是在反對以下。為反對而反對卻提不出為何反對的論點與自己支持的理由,更多的時候得到的,都只有人身攻擊。
:「知識就是用在這裡,你現在覺得無趣的一切,將來都會成為你的武器;你必須懂得夠多,才有能力去爭取自己想要的並且說服他人接受你的想法,同時不再讓他人來干涉你的人生。」
不知不覺又對他們講了快一小時,不過昨晚的對話過程是輕鬆的,尚謙跟尚宇過程中都有持續表達自己的疑惑與看法,相較於前天晚上我單方面對尚謙的碎念,昨晚的對話非常正面且讓我們母子三人都有滿滿的收穫。
:「我還想繼續聽妳的看法。」
自覺到講太多所以想幫自己下一個句點,意外得到了尚謙表示希望我能再講更多這樣的回饋。然而這就跟釀酒一樣適當即可,給他們時間去發酵,並且期待下一次我還會再跟他們說什麼。
然後昨晚兩個男孩都吵著要進我房間睡覺,殊不知,生母只想跟香吉士睡覺啊(菸
那我們明天見啦~
#以下業配
懶人料理超值組合包活動價:1999元 (原價2295)
為什麼這個組合這麼推薦?
一)新會員送50元購物金(首購現抵)
二)搭配花花的折扣碼《HANA》又會再多送一包雞胸
三)花花每個月25號會有憑消費記錄即可參加抽牛排的活動
四)乾爹加碼再多送一包雞胸
#折扣碼可重複使用喔
等於整組共有
🍠 優質碳水冰烤地瓜 — 10包
🐔 動物性蛋白質之王嫩雞胸 — 12包
🐟 低脂白肉舒肥鯛 — 5包
🥟 動植物蛋白鱸來神張 — 5包
🚚 而、且、免、運、費!!
一個人吃的話這個組合可以吃上半個月沒問題,平均一餐不到135元,比自助餐健康、比超商便宜、比自己買食材料理輕鬆,CP值高到根本不用考慮啊484!!
如果是給孩子吃,一位小學生這個組合可以吃一整個月,因為體重大約只有三四十公斤的兒童,一餐的蛋白質不需要吃到整包雞胸肉,可分成兩餐食用,平均一餐不到70元,比吃早餐店還便宜啊!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4/12止(折扣碼可以重複使用)
手刀搶購:https://lihi1.com/3Ik3g
#部落格介紹文 👉🏻 https://lihi1.com/NCtwA
扮家家酒由來 在 吹著魔笛的浮士德 Facebook 八卦
: 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 PM(或業務) 可能在當時沒有其他選項了,
: 如果接不到案子, 跟老闆說做不到, 他就丟烏紗帽.(免洗PM的由來)
: 所以 LP 捏著,把良心丟給狗吃,犧牲底下的 PG, 也要"做到".
: 從工程師的思維,很輕易說出 :
: "不夠格的PM就該離開那個位置"
: "賺不到錢的老闆沒資格出來開公司,趕快回家洗洗睡"
: 但是當設身處地想一下,這幾句話其實很殘酷,也造成勞資雙方無解的恩怨.
這兩句話一點也不殘酷。
出來做事不是扮家家酒,要不正在創造價值,要不就是努力的掙扎好有機會創造價值。
當大家都知道這是錯的,還要去賭那個機會,這不叫勇敢,這叫無知導致無懼。
『把150kg的槓鈴舉過頂』
『100公尺跑進11秒內』
任何沒練過的人都知道這不可能馬上辦到。
但為什麼會有人覺得:
『這個系統兩個月做出來』
『那個功能三天後交』
會很合理,然後把公司賭下去試呢?這種思想的根據是什麼?
--
研發與營運 / 業務單位間永遠的鴻溝...
扮家家酒由來 在 洋娃娃玩快餐車廚房兒童玩具煮飯扮家家酒 - YouTube 的八卦
洋娃娃玩快餐車寶寶兒童廚房玩具煮飯扮家家酒過家家北美玩具.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