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訪筆記之1:美國紐約 🇺🇸】
坐了14個小時的飛機,終於來到紐約,好險時差對外科醫師來說是家常便飯,適應很快,趁現在有空,先來跟大家報告一下今天都在做些什麼:
一大早,我跟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吃早餐,聊聊國際情勢。和這樣的重量級學者會談,當然要「多聽少說」,我們也請相關的幕僚保持聯繫,未來有機會可以跟他請益。
到了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地方,這裡在2012年被珊迪颶風嚴重摧毀,但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成功的活化了這個區域。反觀在台灣,因爲過去的政府失去人民的信任,讓BOT被汙名化,所以政府如何建立制度、重建人民信心,創造一個政府、企業、人民之間「三贏」的局面很重要,這也是我們努力在做的。(自從我們建立制度之後,我上任之後推動的BOT案,沒有一個上過晚上Call in節目)
緊接著,則是和紐約州Brian Kavanagh參議員、紐約市議員陳倩雯、紐約州牛毓琳眾議員等政要吃午餐,我跟他們分享了一些台北的市政成果,包括醫療與社福制度、如何重整BOT制度、公共住宅、捷運站建置電梯等市政建設,也邀請他們有空的時候一定要來台北走走,體驗在台北生活的美好與便利。
下午,我來到了紐約市中心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參觀,除了看到有名的梵谷畫作「星夜」之外,也考察了他們正在進行的擴建計畫。事實上,我們的北美館開館超過35年了,最近也要開始進行二期擴建工程,MoMA的擴建計劃也給我們很多建設性的方向。
晚上則是非常感謝大紐約地區僑界的接待,更要感謝很多從美國各地飛來紐約迎接的僑胞們,同時也誠摯感謝駐處同仁的辛苦協助,讓訪美行程安排更加順利。
其實不只是我,每一位台灣遊子出外打拼,旅居海外的僑胞都會給予溫暖,未來若有機會,也希望可以回饋他們。
好了,忙整天,這邊已經半夜,我該睡覺了,明天我們要啟程前往華府,繼續嗡嗡嗡,到時候見!
#出訪筆記
#影音版出訪筆記即將上線
#請鎖定我的Youtube頻道
#認同請按分享
---
Youtube頻道,歡迎大家訂閱
https://bit.ly/2VO1IWm
同時也有87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loveelva0824,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數位音樂 iTunes ➲ http://goo.gl/OHpm9G KKBOX ➲ http://goo.gl/X77xnU myMusic ➲ http://goo.gl/V5hncn Omusic ➲ http://goo.gl/kuhVl2 Spotify ➲ http://goo.gl/T...
「打call台灣」的推薦目錄: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柯文哲 Facebook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柯文哲 Facebook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柯文哲 Facebook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loveelva0824 Youtube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Youtube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欸你這週要幹嘛 Youtube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到處都在打call 到底是在打什麼call啦!? 打call怎麼變網路流行 ...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台灣Vtuber 邱可的歌回時間!歡迎進來替邱可打call - Dcard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情報] LLSS劇場版台灣加映打CALL場4/10 - c_chat | PTT動漫區 的評價
- 關於打call台灣 在 [情報] 劇場版台灣特映打Call場11/17 - Mo PTT 鄉公所 的評價
打call台灣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出訪筆記之1:美國紐約 🇺🇸】
坐了14個小時的飛機,終於來到紐約,好險時差對外科醫師來說是家常便飯,適應很快,趁現在有空,先來跟大家報告一下今天都在做些什麼:
一大早,我跟哥倫比亞大學教授黎安友(Andrew Nathan)吃早餐,聊聊國際情勢。和這樣的重量級學者會談,當然要「多聽少說」,我們也請相關的幕僚保持聯繫,未來有機會可以跟他請益。
到了南街海港(South Street Seaport),也是一個令人驚艷的地方,這裡在2012年被珊迪颶風嚴重摧毀,但透過公私協力合作,成功的活化了這個區域。反觀在台灣,因爲過去的政府失去人民的信任,讓BOT被汙名化,所以政府如何建立制度、重建人民信心,創造一個政府、企業、人民之間「三贏」的局面很重要,這也是我們努力在做的。(自從我們建立制度之後,我上任之後推動的BOT案,沒有一個上過晚上Call in節目)
緊接著,則是和紐約州Brian Kavanagh參議員、紐約市議員陳倩雯、紐約州牛毓琳眾議員等政要吃午餐,我跟他們分享了一些台北的市政成果,包括醫療與社福制度、如何重整BOT制度、公共住宅、捷運站建置電梯等市政建設,也邀請他們有空的時候一定要來台北走走,體驗在台北生活的美好與便利。
下午,我來到了紐約市中心的MoMA(現代藝術博物館)參觀,除了看到有名的梵谷畫作「星夜」之外,也考察了他們正在進行的擴建計畫。事實上,我們的北美館開館超過35年了,最近也要開始進行二期擴建工程,MoMA的擴建計劃也給我們很多建設性的方向。
晚上則是非常感謝大紐約地區僑界的接待,更要感謝很多從美國各地飛來紐約迎接的僑胞們,同時也誠摯感謝駐處同仁的辛苦協助,讓訪美行程安排更加順利。
其實不只是我,每一位台灣遊子出外打拼,旅居海外的僑胞都會給予溫暖,未來若有機會,也希望可以回饋他們。
好了,忙整天,這邊已經半夜,我該睡覺了,明天我們要啟程前往華府,繼續嗡嗡嗡,到時候見!
#出訪筆記
#影音版出訪筆記即將上線
#請鎖定我的Youtube頻道
#認同請按分享
-\-\-
Youtube頻道,歡迎大家訂閱
https://bit.ly/2VO1IWm
打call台灣 在 柯文哲 Facebook 八卦
#0818演說完整版正式上線
政治其實很簡單,只有三件事: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這樣就行了。
就像為什麼我特別注重財政紀律,因為第一、欠債是要還錢的,如果欠債可以不用還錢,大家都來借錢就好了。第二、欠債是要繳利息的。我上任時,台北市政府一年要繳29億元利息,還債520億之後,現在一年的利息下降至7億多,一年就可以省下21億。
所以各縣市政府在負債不斷攀高的情況下,還增加重陽敬老金的發放,甚至還有春節敬老金,這些因此增加的債務,將來要誰去還?
答案是我們的下一代,「這是債留子孫的行為」。
台灣再4年,大於65歲的人口會超過20%,面對一個快速高齡化的社會,台灣需要建立一個可長可久的老人照護系統,而不是發齊頭式的重陽敬老金,「政府不可以如此懶惰」。
不遵守財政紀律,甚至在負債升高的情況下,不斷加碼齊頭式的一次性禮金,台灣人應該要有勇氣,對這種事情說「這是不對的」。
堅持做對的事,就是進步價值,而鞏固這個價值,使其成為台灣政治的一部分,這是我們要繼續努力的。
#改變成真持續發生
#teamKP
【 8/18 阿北演講全記錄 】
首先感謝大家支持募資活動
我們在 12 個小時,其中還當機了 3 個鐘頭
獲得了 2,4000 筆的小額募款
募得了 4,100 萬元
這是台灣史上時間最短
募到最高金額的一場募資活動
這個,加上我拿房子去貸款的 2,000 萬
我想這個貸款的 2,000 萬用來付人事費
還有一些雜支
那這 4,000 萬用來做活動,還有宣傳品
我們會持續推動「改變台灣政治文化的社會運動」
4 年前我第一次選舉的時候
我當時就覺得很奇怪
為什麼年輕人都不願意出來投票
經過 2、3 年的思考,我知道原因在那裡
因為沒有他們認同的對象可以選
所以當然他們不想選
我們在 4 年前
透過一連串的社會運動,來讓年輕人相信
我們是有能力改變台灣的政治文化
例如:我們不插旗子、不掛布條
不用宣傳車、不買業配
甚至在選前的一個月,我們就停止了募款
也公佈了我們的競選帳目
在台灣的政壇上,沒有其他人可以這樣做
有很多人還在批評我們怎麼樣
但是,第一:他們都捨不得提早停止募款
因為他們都要撈到最後一秒
第二:他們竟然還敢拿假發票來汙衊我
可是這一些人,從來不敢跟民眾公佈他們的競選帳目
我當台北市長到這一天,我還是沒有設基金會
我一直在抵抗魔鬼的誘惑
台灣,在我們這個層級的政治人物
哪一個沒有基金會?
在這個地方,我要感謝大家
我會繼續努力,讓改變成真,持續發生
這 4 年來,每個禮拜一到禮拜五
我每天早上 6 點半起床
7 點 搭公車出發
7 點半 在台北市政府準時開會
4 年來 我市長直接列管的案子
超過 8,200 個案子
我們台北市團隊,在這 4 年下來我發現:越來越好了
我相信:我們整個台北市的團隊會越來越強大
可以令台北市民驕傲
我在 3 年半,減債 520 億
因為我堅持財政紀律、精實管理
不隨意追加預算
目前在台北市政府,只要是要追加預算的
一律要進市長室專案報告,後來就很少了
我當市長到現在,我們超過 2,000 萬以上的標案
不准用價格標,都要用最有利標
為什麼你知道嗎?
以前喔,首長不用負責任,都用最低的價格標
結果喔,我們台灣話說俗物無好貨
然後品質做不好,再來追加預算
我要求所有的局處長,你既然當首長
你必須負責任,給我全部用最有利標
要價格標還要市長同意
而且,我們在上網的時候,同時公佈
評審委員的名字,歡迎大家互相檢舉
而且我們還公佈底價
而且我們還要求
在評審的時候委員要出席超過 3 分之 2
而且外聘的委員也要超過 3 分之 2
更重要的,我們連府內、府外的委員都有定義
比方說:退休三年內不能算是府外
我問大家:以前所有的BOT案
都是晚上 CALL-IN 節目討論的節目
不管是大巨蛋、松菸、三創、美河市、雙子星
為什麼換了柯文哲當台北市長,我有 BOT 案啊?
在 2017 年我們台北市的招商 BOT
也是全台灣最高的,達到 299 億,接近 300 億
柯文哲當台北市長 我的 BOT 有那一個案子
上過晚上的 CALL-IN 節目?
因為很簡單:公開透明
我們沒有想要汙錢,就好辦了嘛?
其實喔,單單堅持財政紀律
對的事情做,不對的事情不要做,認真做
其實也沒有什麼祕訣,就這樣
我們 3 年半,竟然可以還債還 520 億
高房租、高房價,如果是台灣的年輕人
尤其是台北市的年輕人最痛恨的事情
請問,過去 20 年
不管是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
有針對高房租高房價,做過什麼努力嗎?
沒有。
大規模興建公宅,還是從柯文哲開始的
也許我們沒有一下子蓋到目標的 20,000 戶
但是我相信到今年年底,已完工跟已開工的
還是會達到 12,000 戶,我們會繼續努力
作為政府,沒有辦法讓年輕人一下子買的起房子
最起碼,要讓他有租得起的房子
這是居住正義
第二,我蓋的公宅都比較漂亮,沒有話講
不管是松山區的健康公宅
或是文山區的興隆公宅,都非常的漂亮
因為:我們都非常的注意施工的品質
其實要跟大家講,只要內心不要想要汙錢貪汙
工程都能做到一定的水準
我們不僅要達到居住正義
我們在實現城市的美學
更重要的,我們利用在蓋公宅的時候
來提升整個台灣智慧建築產業的水準
所以我們的公宅喔,都有智慧電表、智慧水表
智慧瓦斯表、智慧電網、智慧那個保全系統
這個叫光點盤
我們利用在蓋公宅的時候
把台灣最強的資通訊產業,再往前推一步
更重要的,我們在蓋公宅的時候,我們的低樓層
會把托嬰、托幼、托老,甚至里長所需要的
居民活動中心都帶進去
也就是說每一棟公宅
它都是符合那個地區的社會福利設施
我們把它順便引進去
更重要的,以前的政府喔
都不能做為一個產業的推動者
我們今年年底,南港機廠
90 億的公宅要開建的時候
我們就把循環經濟,第一次帶進台灣
循環經濟的概念,就是它在蓋房子的時候
它已經想到 50 年後、70 年後,它要拆的時候
它的垃圾要最少
因為那些不管是隔間或是一些材料
都可以再 RE-USE 或是 RE-CYCLE
所以,永續經營喔,是我們一個政府的態度
過去我每次講:
「有任期的選舉制度,加上沒有歷史觀的政治人物
造成我們今天台灣的困境。」
我當台北市長
我想的都是:「我們要留下一個什麼樣的台灣給下一代?」
我會如此地堅持下去
法國的巴黎有凱旋門
我們台灣的台北有北門
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劃
從我上任的當天晚上
先開始拆掉忠孝西路,那個沒有用的公車專用道
一個完工八年,躺在那裡竟然沒有人敢拆
我上任的第一個晚上就把它拆掉了
再來,我們花了 6 天
把那個困住北門的忠孝橋引道也把它拆掉了
國光客運搬走
三井倉庫移走
再把那個地方變成一個交六廣場
再做公車彎進去
再把整個北門廣場重建
路型重整
今天 北門是我們台灣的國門意象
這是我們台北市民的一個驕傲
以北門為中心
往上,圓環,當年那個蓋了也不能用的圓環
也被我把它拆掉
過去的政府常常蓋沒有用的東西
圓環拆掉了,現在變成一個公園
還給大同區的居民
388 公園:在 10 月會完工
大龍國宅跟大龍市場,明年 8 月會完工
明倫公宅正在興建
社子島 內政部也通過我們的都市計畫
我們可以按部就班開發下去
這是往北
往南,萬華雙子星已經啟用了
環南市場 在今年 5 月已經上樑了
明年 8 月會第一期完工
再來 花費 140 億的第一果菜市場跟魚市場
應該在明年也會開工
中繼市場在去年 12 月已經開工了
所以以北門為中心的西區門戶計畫
往北往南
過去,軸線翻轉只是一個口號
但是我把它實現了
政治 :就是堅持該做的事情
當時我開始路邊停車收費,也是一片大家在罵
我相信:今天如果在台北市再辦公投
路邊停車收費會過半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政治人物
對的事情,他應該勇敢地、堅持地做下去
因為有路邊停車收費
我們才能開始做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其實路邊停車收費真正的目的是管理
而不是收那個停車費
我要跟各位年輕朋友講一句話:
2017 年,是 50 年來,台北市車禍死亡人數最少的一年
台北市有 456 里,到去年年底的時候
大概有⋯已經有 196 個里
有做那個鄰里交通改善計畫
在巷子裡面有畫那個綠色人行通道
另外一邊畫停車格,把整個路做一個整理
有做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里
相對於以前,車禍傷亡人數降了 47%
這個就是我要跟大家講:
「政治,必須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走在巷子裡面,有這個綠色人行通道
事實上對那些老弱婦孺,增加很多安全
以前因為車子亂停,他被迫走道路的中間
然後常常就被摩托車擦撞
有實施鄰里交通改善計畫的鄰里
相對於它還沒做之前,車禍傷亡人數降低47%
也間接地造成了 2017 年
50 年來,台北市車禍死亡人數最少的一年
過去的政治人物都認為要做什麼大建設
錯!人民的小問題,就是政府的大問題
政治,必須落實在人民生活的每一天
另外,也因為我們有路邊停車收費
所以我們才有足夠的錢
可以來進行那個 1280 元(定期票)
補貼那個公共運輸的費用
很多人在問說:這 1280 元的財源在哪裡?
來了,其實坦白跟大家講
我們是利用那個停車收費的錢過來補
這樣的話,可以讓整個公共運輸
它可以繼續往前走
因為公共運輸是需要補貼的
那些有錢買車子的人,他去路邊停車
交一點停車費,來補貼那些沒有錢買車的人
所以齁,政治其實就是
按部就班去給他推動
如果有人問我說,只有 30 秒
你要看一個機關的好壞,你要看哪裡?
答案是廁所。
但是如果你有 30 分鐘,你要去看一個城市的好壞
是哪裡?答案是市場。
其實市場是一個城市的縮影
過去的政府從來都不願意去碰市場
為什麼?因為太麻煩了。
環南市場,在今年 5 月已經上樑
它是在 2016 年的 11 月開工
環南市場裡面有 1,300 攤
外面還有 300 攤沒有執照
這個,我記得在開工那一天
市場處的主任秘書在掉眼淚
我問他為什麼?
他說:我進台北市政府當公務員
第一份公文,就是環南市場改建計畫
18 年後,它終於開工了
一個這麼重要的市場,竟然擺了 18 年
為什麼你知不知道?
還是那句話:因為過去的政治人物
如果認為他不能夠剪綵,他不太願意做
還有一點:
當他要跟 1,600 攤的攤販去協調的時候
他覺得太煩了,他不屑做這種事
我倒覺得是這樣:該做的就要去做
只要對人民有益的,對整個歷史有益的
我們就應該勇敢地去做
所以環南市場開工了,今年 5 月已經上樑
同樣的,大龍市場當年我一上任第一年就開工
南門市場中繼市場,前幾天也開工了
第一果菜市場及魚市場的中繼市場也開工了
然後大概明年主體市場會開工
然後再下來是這個東門跟北投市場
我們這些很困難的市場
都一個一個一個在處理掉
所以,只要是該做的。就應該認真地去做
還有一點,我為什麼非常強調財政紀律
我要跟大家講:
我剛上任時,我們台北市一年的利息要 29 億
後來我還了 520 億之後,債務從 1,468 億降到 948 億後
我們現在一年的利息,只要 7 億多
也就是說單單利息,就省了 21 億
我要跟大家講:
我為什麼對財政紀律這麼有意見
為什麼這麼重視
第一,欠債是需要還錢的
如果欠債可以不用還錢,那我們就來欠啊?
第二,欠債是要繳利息的
我問大家一個問題
在各縣市政府欠債的狀態下
他們還繼續增加重陽敬老金的發放
讓債務更加擴大
請問:這個增加的債務,將來要誰去還?
(觀眾回:我們)
所以這一些人,台灣話說「夭壽」
我反對齊頭式的社會福利政策
21 世紀資本論這本書
他厚厚的一本書,其實他只講一個概念:
用錢賺錢比用勞力賺錢快
所以貧富懸殊會越來越厲害
政府面對貧富懸殊越來越厲害,只有兩個手段
第一:所得累進稅
也就是說有錢人必須繳多一點的稅
第二:社會福利必須偏向弱勢
所以齊頭式發放重陽敬老金,這個是錯的
很多人在問我說:我們有沒有在發重陽敬老金
有啊!中低收入戶有發!
本來社會福利政策就是要偏向弱勢
而不是齊頭式發放
你給王永慶、徐旭東 1,500 幹什麼?
那一些要求齊頭式發放重陽敬老金的
這一些就是債留子孫的代表
再過四年,整個台灣大於 65 歲以上人口
會超過 20%
所以我們在這個短期的時間內
我們必須建構整個台北市完整的老人福利系統
所以為什麼我們要發敬老卡
一個月 480 塊
讓那些長者可以免費使用這些交通工具
因為活動活動,要活就要動
如果他很健康的時候,我們鼓勵他走出去
再來,我們目前台北市有三百六十幾個老人共餐據點
其實吃飯不是目的
我雖然來吃飯一個給他補助 40 塊
其實真正的用意是,我們要讓老人變成一個互助的團體
他們彼此認識
坦白講,四年以後,
當台北市大於 65 歲以上人口超過 20%
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的時候
不可能社會局去照顧每一個老人
所以變成要老人形成團體,老人去照顧老人
這才是比較好的政策
所以我們從給他發敬老卡
鼓勵他走出去,一個月 480 元
因為他們還有半價,所以應該是夠用
然後開放所有的場館,讓他們去使用
你想想看:
台北市動物園的猴子,被 1,000 個人看過
跟被 1,200 個人看過,成本是一樣的
所以我們鼓勵長者多出去
能夠出去活動,去看看猴子
然後到不管是里長還是教會,有形成一個老人的團體
大家可以共餐,彼此認識
啊其實我們還有很多衛教啦
甚至我們還有那個 3C 教學車
教他們如何使用 Line
還有很多,體育局也有給他們做那個體適能的訓練⋯等等
再來,過去我們看十大死因
我們台灣十大死因:第一名是癌症
第二名是心臟病
第三名是肺炎
所以我們給台北市 65 歲以上的長者
可以打那個肺炎疫苗
坦白講:我們要建構的是一個可長可久的老人照護系統
目前我們台北市
我上任的時候,是有 19 個日間照顧中心
現在又再加 3 個,其實我的目標是蓋到 38 個
其實每一個老人日間照顧中心,它就要負起整個社區的服務
不管是老人共餐據點
從它基地可以派出去
到不同的老人共餐據點去支持這些老人活動據點
坦白講:台北市需要的是一個可長可久的老人照護系統
而不是發 1,500 塊給他以後,跟他講說:莎呦娜啦 ByeBye
政府不可以如此的懶惰。
坦白講:重陽敬老金,一年要花七億多
如果是你賺的,你要拿出來發給大家
我會跟你說 Thank you
問題也不是啊?
那個重陽敬老金也是人民納稅錢啊⋯
所以今天只是一個問題:
「這些錢怎樣用,對整個社會的長遠制度是好的?」
所以,今天來很多年輕人
回去告訴你的阿公阿嬤:「柯文哲是對的」
這個 2014 年,我當時的選舉
到最後的時候,訴求「這一票聽孩子的話。」
我看,這次要說「這一票聽孫子的話。」
所以,要拜託各位
其實我們台北市還有那個修屋補八萬
其實跌倒,是老人很重要的死亡原因
因為他跌倒之後可能就骨折
骨折之後就很容易肺炎、褥瘡
所以我們一個修屋補八萬
就是說:如果你是比較窮的
我們有跟那個勵馨基金會合作
他幫你 check 看看,把整個家裡弄的比較安全
比較不會跌倒
另外,我們日間照顧中心,會一個一個蓋下去
台北市,需要的是一個可長可久完整的老人照護系統
而不是發 1,500 塊以後
1,500 塊給他,然後說:莎呦娜啦 ByeBye
這是不對的
更重要的:我們也不需要去討好人民
一再的加碼。
我覺得相對於其他縣市
在負債的狀態下,重陽敬老金一直加碼
我認為這個是沒有財政紀律,這是不對的
台灣必須要有勇氣,跟那個不對的事情說「這是不對的」
2017 年的夏季奇蹟是什麼?世大運。
世大運,台灣走出去,世界走進來。讓世界看見台灣
坦白講,在過程當中
雖然我們都被人家看衰
但是我們還是很堅持,按部就班
我要跟大家講:世大運成功當然有很多故事
包括 3 個颱風 90 度轉彎
這個真的是天佑台灣
還有我們台灣的選手,竟然拿了 90 面獎牌
我都不曉得我們台灣是世界體育強國
但是我要跟大家講:
其實在成功的背後,是有很多人
可以說不辭辛苦,日夜趕工,才有這些成績
比方說:我們有 60 個場館
分佈在 5 個縣市
還有這個選手村、還有這個主營運中心、新聞中心
夯不啷噹加起來,至少 70 個
全部準時完工,全部通過國際大專體總的認證
而且更重要的:沒有追加預算。
各位不知道 2016 里約奧運的時候
到開幕那一天,還有很多場館還沒好
我們以前台灣的公共工程
時間到沒有蓋好,蓋好了驗收沒有過
不然就是要增加預算
當年郝龍斌,編那個世大運預算編 198 億
我 152 億完成的
而且,就照剛才講的:
我們場館全部如期完工,全部通過
那個來驗收的不是台灣政府,是國際大專體總
而且沒有追加預算
我們全部給它做完
我們有 12,000 名的選手村
吃飯吃了一個月沒有拉肚子
這表示食安要盯得很緊
我們有 500 輛的巴士,每天載這 12,000 名
到將近 70 個場館去,都沒有脫班
這表示說:我們非常認真地在做每一件事情
我們有 1,8000 名的志工
都可以分佈到不同的場館
每天都準時上工,然後都沒有凸槌
我要跟大家講:
2017 的世大運
他不僅是天佑台灣
他有全體台灣人的艱苦奮鬥,才會成功
其實,在今天這一刻這一秒
我內心的擔憂是什麼?
我們在過去這四年當中,我們改變成真
但是我們希望所有這一些
我們要繼續做下去
不僅是改變成真,而且持續發生
最後他會變成我們台灣政治的一部分
不會讓任何人來動搖他
台灣必須成為一個公平正義的國家
我們要繼續努力
所以,沒有你們的支持
我一個人,幾乎都做不到
過去四年,靠著大家的支持
我們改變成真
未來的四年,我們要讓改變繼續發生
謝謝大家
-\-\
#teamKP
#改變成真
#持續發生
打call台灣 在 loveelva0824 Youtube 的評價
數位音樂
iTunes ➲ http://goo.gl/OHpm9G
KKBOX ➲ http://goo.gl/X77xnU
myMusic ➲ http://goo.gl/V5hncn
Omusic ➲ http://goo.gl/kuhVl2
Spotify ➲ http://goo.gl/T0QVo7
**特別感謝 Ford Fiesta 熱情贊助**
來電答鈴
中華電信 ➲ http://goo.gl/YWprwB
台灣大哥大 ➲ http://goo.gl/qgrrzt
遠傳電信 ➲ http://goo.gl/PT2CJA
實體購買
博客來 ➲ http://goo.gl/5DqD1f
五大 ➲ http://goo.gl/bTFf32
誠品 ➲ http://goo.gl/6trvdH
佳佳 ➲ http://goo.gl/4cRXCk
玫瑰大眾 ➲ http://goo.gl/rLUVxr
--------------------------------------------------------------------------
浪漫來襲 Romance Strikes
原詞曲:Peter Mansson / Vicky Karagiorgos
改編詞:徐世珍
如果我眨了眼 不會看見那顆流星
如果再慢一秒 不會在街角和你相遇
愛的出現 一點都不講理
玫瑰花一瞬間 開滿了大地
到底愛你好不好 我還不知道
只知道心在動搖 丘比特在微笑
Oh 愛 是一種直覺 是一種氣味 是一種淪陷
Oh 愛 閃耀時刻隨時啟動擋不了
當浪漫來襲 臉頰在燃燒
當你給我第一手 獨家擁抱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為了你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Oh Oh
Hey 如果可以 我也不想每天這麼想你
愛不是電影 卻比電影更有戲劇性
你就在我需要的時候來臨
在背景音樂裏 對你動了心
我在月光下 披上了你的外套
也在你懷裏 看見了幸福的一角
Oh 愛 在你的雙眼 在你的指尖 在你的一切
Oh 愛 閃耀時刻隨時啟動我心跳
當浪漫來襲 愛出現主角
當你給我 想不到的各種美好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為了你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Oh Oh
這一種感覺多麼奇妙 被寵著哄著愛著每一天
也不問我要不要 要 要 要 要
當浪漫來襲 臉頰在燃燒
當你給我第一手 獨家擁抱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只為你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Oh Oh
當浪漫來襲 愛出現主角
當你給我 想不到的各種美好
我的心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為了你怦怦怦怦怦跳 它怦怦怦怦怦 Oh Oh
--------------------------------------------------------------------------
❥ELVA蕭亞軒〈浪漫來襲〉MV展現藝術天份
❥噴漆、塗鴉、潑漆全都來 片場變粉紅異想世界
❥彷彿回到學生時代 自爆曾頑皮甩洗筆水桶潑同學
❥福特汽車贊助 她與男主角浪漫開車出遊
第四波主打歌〈浪漫來襲〉充滿戀愛中的甜蜜氛圍,不僅被福特汽車相中成為Fiesta車款年度代表歌曲,也是收視長紅的電視劇「十六個夏天」指定片頭曲,還有網友力挺表示,當初劇播出時專輯尚未推出,為了聽ELVA的歌,不知不覺就開始追看「十六個夏天」。
〈浪漫來襲〉歌詞第一段就寫道:「如果我眨了眼,不會看見那顆流星,如果再慢一秒,不會在街角和你相遇,愛的出現一點都不講理,玫瑰花一瞬間開滿了大地。」ELVA表示:「歌曲敘述女生遇到Mr.Right,彷彿流星落在這一秒、和這個人相遇,一切都像想像中一般美好,看到對方就心跳加速,無論是從曖昧階段邁入戀人交往時、或著是甜蜜交往中,都非常適合聆聽。」
〈浪漫來襲〉MV由新銳女導演張瀞予執導,MV中ELVA原本期待和男主角度過周年紀念日,還特地準備燭光晚餐,男主角卻一通電話就被朋友call出門,讓ELVA抓狂用噴漆、油漆把房間中的畫、牆壁甚至是桌椅都染上粉紅色,象徵女生對浪漫的渴望。由於男主角缺席,ELVA只好猛演獨角戲,甚至和立燈演起對手戲,ELVA笑說:「MV中有一幕要搬動立燈,在燈罩上塗鴉,幸好我平常有在健身,光是搬它就超喘的,NG兩次就差點不行了。」由於拍攝現場是密閉的攝影棚,ELVA在噴漆、潑漆時都必須閉氣,「油漆味道超重,我一邊閉氣還要一邊做表情,只要一呼吸,感覺肺都變成粉紅色了。」設計科系出身的她也透露,以前學生時代很愛逗同學,甚至會把洗筆用的水桶拿來「車輪轉」,利用離心力,水不會灑出來,說完馬上開始「示範」,只見工作人員驚叫鳥獸散,就怕成為當場濕身的犧牲者。
--------------------------------------------------------------------------
40榜排行冠軍專輯 慶功不解釋
ELVA蕭亞軒《不解釋親吻》慶功改版
「浪漫來襲版」獨家收 藏ELVA x MOLLY充氣抱枕
及ELVA私密生活寫真
❥更多活動詳情請上
Sony Music官方網站
http://www.sonymusic.com.tw/main
Sony Music Taiwan CPOP-華語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sonymusiccpop

打call台灣 在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Youtube 的評價
Stream and download #忘記你 here : https://patrickbrasca.lnk.to/4GetBoutU
繼2月底推出的《Don’t Wanna Lie》單曲在串流平台上大獲好評,Patrick這回找來志同道合的香港新銳R&B歌手Tyson Yoshi一起合作,推出洗腦失戀療傷情歌《忘記你》。兩人合力譜寫的track,搭配如喃喃自語、無限迴圈般的唱法,透過洗腦般的Loop旋律,展現出失戀症候群無法自拔式的自我反省狀態,反面表現出根本無法忘記與分手戀人之間的種種回憶。
Patrick和Tyson在2019年底透過共同朋友介紹認識,當時Tyson剛好在台北有演出,兩人趁工作空檔相約在錄音室一起聊音樂與彼此的創作。兩人雖然是首次見面,但可說是一拍即合,在短短幾天就順利完成了這首單曲。Patrick和Tyson在錄音的時候就非常期待可以一起拍MV,原本打算找一群玩攝影的好朋友一起來完成這支MV,但沒想到當時疫情日趨嚴重,在分隔兩地的情況下,只好放棄一起拍攝的念頭。經過一番討論之後,他們決定《忘記你》這首歌詞版MV主要以大玩影像視覺特效為重點,除了Patrick和Tyson各自在台北與香港拍攝取景的畫面,在後期製作上更下足功夫,特別找來字型設計師為MV設計新鮮有趣的字體圖案,營造出如80年代老電視放映出來的視覺感受!
《忘記你》
詞/曲:派偉俊Patrick Brasca / Tyson Yoshi
//Patrick Brasca//
照片依然留在床頭
我想解釋衝破了頭
你電話卻不通
試著挽留你的那晚
沒想過那一句話後
再也沒聯絡
都是我的錯
你說我 給你的安全感還不夠
我不懂 也許光愛你那還不夠多
失去你 比我想像的還難很多
忘記你 忘記你 我會試著忘記你的
壞脾氣 壞脾氣 就算還是會想到我們曾經 的回憶
我會讓他留在你寫的信裡
放下你 我會學著放下你
//Tyson Yoshi//
Oh What can I do
Oh What can I say
你走遠了
我卻留在原地
I wanna know how
I wanna know why
你放了手
我卻更不自由
是不是我不夠成熟
是不是我不夠溫柔
I wanna know oh I wanna know
What's the cause of death
I've been calling a thousand times
等待了多少個day and night
One last call I'm gonna go
Forget about you
忘記你 忘記你 我會試著忘記你的
壞脾氣 壞脾氣 就算還是會想到我們曾經 的回憶
我會讓他留在你寫的信裡
放下你 我會學著放下你
//Patrick Brasca//
You came into my life and leave me alone
Why you took my heart away
Don't say that it's ok
//Tyson Yoshi//
You came into my life
I'm fxxked up I wonder why
You took my heart away
Leave me No goodbye
//Patrick & Tyson//
忘記你 忘記你 我會試著忘記你的
壞脾氣 壞脾氣 就算還是會想到我們曾經 的回憶
我會讓他留在你寫的信裡
放下你 我會學著放下你
//Patrick & Tyson//
忘記你 忘記你 我會試著忘記你的
(You came into my life and leave me alone)
壞脾氣 壞脾氣 就算還是會想到我們曾經 的回憶
(Why you took my heart away Don't say that it's ok)
我會讓他留在你寫的信裡
(You came into my life I'm fxxked up I wonder why )
放下你 我會學著放下你
(You took my heart away Leave me No goodbye)
詞Lyrics:派偉俊Patrick Brasca / Tyson Yoshi
曲Compos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 Tyson Yoshi
製作人Produc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編曲Arrangement:派偉俊Patrick Brasca
和聲Backing Vocal:派偉俊Patrick Brasca / Tyson Yoshi
錄音師Recording Engineer:派偉俊Patrick Brasca
錄音室Recording Studio:JVR Studio
混音師Mixing Engineer:Ken Matsuoka
混音室Mixing Studio:Showastation
母帶後製處理工程師Mastering Engineer:陳陸泰aTai
母帶後製處理混音室Mastering Studio:原艾音樂Mugwort Music
◆來電答鈴/手機鈴聲Ring Back Tone / Ring Tone◆
中華電信: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6165
遠傳電信:手機直撥900→按4→輸入代碼 093808
台灣之星:手機直撥700→按4→輸入代碼 012973
派偉俊 Patrick Brasca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patrickbrasca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patrickbrasca
Weibo http://www.weibo.com/patrickbrasca
JVR Music
Official Website http://www.jvrmusic.com
Lyric MV https://goo.gl/JjelVn
#派偉俊PatrickBrasca #TysonYoshi #忘記你

打call台灣 在 欸你這週要幹嘛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IG日常:https://www.instagram.com/arielsvlog_816/
搭好 你們要的來啦
十年前的我們一定沒想過
可以在30歲前一起踏上冰島這個國度
我們辦到了
這集主要在描述我們如何從臺灣經倫敦轉機到冰島的過程
連這樣我都可以剪成一集也算是搞威
幾個重點提醒:
1.機票
我在十個月前就購買華航直飛倫敦的機票
價格約$22000 算是便宜的 (除非又再打價格戰)
飛冰島則是兩個月前買的
是廉航WIZZ Air 含20kg行李價格約快$5000
2.機場
我們抵達英國是在Gatwick Airport
但WIZZ Air起飛冰島是在Luton Airport
所以到Gatwick後我們立刻搭火車至Luton
準備搭隔天早上的飛機
3.OYO HOTEL
就如同影片所呈現的那樣
一進去想介紹 但也只能發出嗯的一聲
完全沒什麼好講的啦哈哈哈哈哈
但我們只是為了轉機睡覺用的
它到Luton機場搭公車只需要15分鐘
所以找一個非常非常便宜來睡覺
如果你們跟我們一樣 那可以訂這間來睡覺啦
4.英國便利商店的食物
出乎我們意料的覺得便宜
而且微波食品以倫敦這價格都還算過得去
如果是窮遊 我覺得吃微波食品也不會餓死
但我們去買的那間沒微波爐 我們帶回飯店微波的
你們要自己先確認一下
5.Luton Airport過海關
我們原本還悠哉的吃著漢堡王
沒想到差點來不及 還被Final call
因為那機場的動線不知道怎麼搞得非常不順
然後切記筆電一定要拿出來單獨過X光
手提行李裡面
任何罐裝保養品一定要放在夾鏈袋裡面
他們過得非常嚴格動作又很慢!!!!!
如果X光沒過 抱歉就是一直重來喔
6.冰島租車
切記一定要先在台灣的監理所換國際駕照
並把台灣駕照跟國際駕照都帶去
7.租車公司與保險
機場出來後找Shuttle Bus接你去租車公司
我們租的是Ice Rental Cars
因為不想有任何麻煩
所以直接跟租車公司保了全險
比較貴但是也不會被刁難
甚至因為跟他們保了全險 取車的時候連對傷痕都沒有
過程中沒什麼毛病
如果你想省錢也可以找更便宜的保險
不過五個人你想租七人座還是九人座就看你們自己了
8.網卡
由威利網卡提供的贊助!
在冰島跟倫敦網路一切都很順!給你們參考
https://www.facebook.com/willywanka.simcard/
好了該講的我都講了
以上就是我們從台灣到倫敦轉機冰島的過程
搭長途飛機對我來說好像不是難事
下集正式帶你們看冰島!!!

打call台灣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
打call台灣 在 到處都在打call 到底是在打什麼call啦!? 打call怎麼變網路流行 ... 的八卦

在流行前, 打call 這詞在大陸網路上開始被帶到藝人、綜藝節目去用之後大家開始更風就變成這樣.......對一個WOTA來說 打call 當然要去演唱會打啊! ... <看更多>
打call台灣 在 Fw: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的八卦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WTC-hqz ]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新聞]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
時間: Tue Apr 13 06:54:31 2021
中國用語滲透台灣?從 Dcard 數據窺見年輕人網路用語趨勢
https://www.readr.tw/post/2836 READr (鏡周刊互動新聞品牌) 廖元鈴
當中國在臺灣成為強勢流行文化
觀賞完串流平台的最新戲劇,打開通訊軟體呼叫朋友,準備一起玩連線手機遊戲;或是打
開社群網站,瀏覽喜愛的明星資訊......這是當代年輕人們再熟悉不過的日常。
只是對今年 16 歲的高中生林俞淨(化名)來說,她看的節目是 明星大偵探、使用的
通訊軟體是微信、與朋友聊天的文字是簡體字、著迷的手機遊戲是 王者榮耀。
無獨有偶,現年 20 歲的南部大學生小妤(化名),手機裡常用的 APP 是微博、微信、
騰訊視頻,用來關注她喜愛的中國藝人消息。
她們常把「視頻」、「閨蜜」、「打 call」等在中國流行的詞彙掛在嘴邊,並不特別覺
得在臺灣使用有什麼奇怪;被問到會不會使用「服務員」、「網民」等字詞時,還回問記
者:「這不是大家都會用嗎?」
「閨蜜找我出門」、「他顏值擔當」、「這東西好種草」......當臺灣年輕人琅琅上口的
字句離不開中國流行語,背後體現的是兩岸的文化交流,還是不對等的文化滲透?
一位在中南部教書近 10 年的老師吳子午(化名),在教學現場注意到學生使用中國流行
語的頻率日漸增加。「平常上課互動時,學生就突然蹦出一句,『網紅』、『學霸』、『
老司機』這種詞彙;當下提醒他們,這是中國來的詞彙,但學生大多不以為意,久了也就
沒有特別提醒。」
但更讓吳子午疑惑的是:「為什麼學生放著臺灣有的詞彙不用,卻選擇這些中國詞彙使用
?」
從 Dcard 論壇資料 窺見中國流行語滲透
不只吳子午感到困惑,以國內網路批踢踢(PTT)論壇為例,熱烈討論「中國用語」議題
,多是關於「 [心情] 無所不在的中國用語」、「[問卦] 中國用語是不是深入低年齡層
了」,顯示不少人已注意到中國流行語持續向年輕族群紮根的現象。
為了試圖解答這個現象,READr 鎖定臺灣時下主攻大學生族群的論壇Dcard ,抓取近8年
間累積的 391 萬篇論壇文章,並藉由網路大數據專業「DailyView 網路溫度計」提供的
中國用語聲量榜,找出歷年來 Dcard 上究竟流行著哪些中國用語。
從近 8 年的 Dcard 論壇資料中,我們找出持續被使用的中國流行用語,以 2020 年為基
準,前 15 名使用頻率最高的中國流行用語分為「閨蜜」、「立馬」、「特好/特別好」
、「網紅」、「顏值」、「小姊姊(小姐姐)」、「在線」、「奇葩」、「信息」、「好
評」、「套路」、「老司機」、「學霸」、「佛系」、「視頻」。
從使用趨勢來看,2020 年前 15 名使用頻率高的中國流行語,在 2015 年至 2016 年間
使用頻率飆升,接續幾年的使用率都居高不下。
舉例來說,像是「閨蜜」在 2014 年開始有人在 Dcard 上使用,2015 年開始出現次數飆
破 3000 次,隔年更成長了 4 倍。無獨有偶,「網紅」、「顏值」、「單身狗」、「撩
妹」這些字詞,相較於前一年的使用次數,都以兩位數成長。
根據吳子午的親身觀察,READr 分析出的中國流行語百大表中,前 25 名的詞彙他都常常
在教學場域裡聽到學生使用;另一位在北部國立高中任職的蔡老師教學時也有相似的感受
,「這些字詞蠻常聽到的,同學們覺得有趣就會去說。」
為什麼中國流行語在年輕族群中日漸普及?若從 Dcard 個別討論版中國流行用語的使用
次數可以發現,Dcard 歷年累積使用中國流行語最頻繁的討論版前三名,分別是 BL 、
追星(entertainer)版、戲劇綜藝(tvepisode)。
以 BL 版中使用「姨母笑」的為例,最早是源自於韓國的粉絲圈(又稱為飯圈),由於
中國娛樂產業的明星藝人逐漸低齡化,使得該詞彙在 2016 年於中國廣泛流行使用,
並在 2017 年首度出現在 Dcard 的追星版,緊接著則是 2018 年的 BL 版。2019 年,
BL 版的「姨母笑」甚至成為當年度所有討論版中使用比例最高(26%)的中國流行語。
除此之外,像是「pick」一詞原意為英語的挑選、選擇之意,隨後衍生為支持誰、喜歡誰
的意思,成了中國「飯圈」的熱門術語。回溯源頭,最早也來自韓國。
2016 年至 2017 年開播的韓國選秀節目《produce101》,由於主打開放觀眾簡訊投票,
決定哪些舞台上成員被淘汰、哪些成員可以晉級,首創性的養成類真人秀帶動了中國網路
討論熱度,像是「你 pick 的人選出道了嗎」、「國民 pick」等詞彙。中國騰訊看準國
內市場討論熱度,於 2018 年拿下正版授權,推出《創造 101》節目,培養新一代中國女
團;而中國愛奇藝也在同年推出真人秀節目《偶像練習生》,由各大經紀公司推薦的百名
男練習生,由全民票選出最終優勝人選,成為全民男團。
以追星版中的「pick」使用頻率,於 2017 年首度出現,之後每年都有人使用,於 2019
年出現高峰。
由此可證,「姨母笑」、「pick」等字詞在 Dcard 的流行時間點,與中國流行娛樂時間
趨勢相符。若把 Dcard 論壇語料視為臺灣年輕人的網路行為縮影,臺灣年輕族群學習中
國流行語的主要來源便離不開中國的影視、娛樂節目、動漫遊戲等次文化(subculture)
的流行。
探究中國流行文化輸出大本營:戲劇、綜藝節目等次文化的崛起
蔡老師實際調查他任課學生的影視行為:4 個班級共 105 名同學中,有 1/3 的同學表示
「自己平常會持續追蹤、收看中國戲劇和綜藝節目」。同樣地, Dcard 各年度使用中國
流行語的總次數也藏了些蛛絲馬跡。
無論是中國流行語的使用次數、還是佔整體文章的比例,皆於 2015 年開始成長,並在
2016 年達到高峰。READr 深入檢視 2015、2016 年使用中國流行用語頻率最高的前 5
大看板,發現其中最大的共通點是對中國 的熱烈討論。
連續 2 年都上榜的討論版,分別為有趣版、感情版、心情版、女孩版、閒聊版(排序依
2016 年為主),都有關於中國 IP 劇的熱烈討論,像是《花千骨》、《羋月傳》、《琅
琊榜》、《後宮甄嬛傳》、《微微一笑很傾城》。
2015 年,被中國網媒稱作「中國 IP 元年」。中國影視產業蓬勃發展 IP 劇,像是當年
度推出的《盜墓筆記》、《何以笙簫默》、《花千骨》、《琅琊榜》等熱門 IP 都在中國
帶動熱烈討論。
當在家打開電視機,看見的就是中國流行文化
而中國 IP 劇為何能快速崛起、吸引臺灣年輕族群的目光?牽猴子整合行銷總監王師指出
,臺灣從老三台轉變成有線電視台後,頻道數增多了,「自製費用就變得昂貴,連廣告的
大餅都被瓜分了」。
早在 10 多年前,購買境外劇就成了臺灣電視台的優先選擇。對內容產業與觀眾關係有深
刻觀察的王師認為,文化商品的意義是多重的,「消費者不會願意去消費比自己還 Low、
還落後的地方所拍出的東西。」
王師強調,「娛樂內容的選擇,是一種你所想像中的美好嚮往。舉例來說,像是韓國整套
的文化輸出,除了有經濟上的意義之外,消費韓國文化內容的消費者,會覺得韓國是一個
令人嚮往的國度。」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臺劇不斷輸出到對岸的局勢,於 2009 年後開始出現轉變。中國廣電
總局境外劇的許可部數,臺灣劇連年下滑;但反觀臺灣電視台境外劇的比例當中,中國戲
劇逆勢崛起。
從文化部影視廣播產業趨勢研究調查報告中可發現,自 2009 年起,中國戲劇播出時數連
年成長,使得向來一支獨秀的韓劇,與中國戲劇相互角逐境外劇播映時數最長的霸主。
中國戲劇後來居上,首度於 2012 年超越韓劇,更在 2015 年、2016 年、2018 年擊敗韓
劇。電視台播映中國戲劇的時間比例愈高,臺灣的閱聽眾自然愈容易觀看到。
2008 年,中國舉辦北京奧運,成功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力崛起。在奧運會後,更持續投入
大規模的文化輸出戰略,持續推廣漢語學習、中華文化,有明顯想成為東亞中心的文化霸
權的野心。
這讓近年中國 IP 劇逐步取代韓劇,成了臺灣電視台黃金時段的收視保證。以收視長紅的
《後宮甄嬛傳》,創下了首映後 3 年內重播了 10 次的紀錄,《步步驚心》以重播 6 次
緊追在後,還掀起了一波回溯閱讀原作小說的熱潮。
中國影視文化抬頭之餘,伴隨著中國影音平台「愛奇藝」臺灣站的正式落地,臺灣閱聽者
收看中國的戲劇、節目的門檻也大幅降低,中國流行文化的討論熱度更甚以往。
不過,對中國影視內容產業有多年研究的中山大學東南亞研究中心研究員廖美,指出中國
流行文化能強勢崛起的關鍵,離不開 「中國特色的 IP」。
解密「中國特色」的娛樂內容產業:夾帶「粉絲經濟」與「流量明星」
亞洲地區最早將小說、漫畫改編成影集的是日本、韓國,但從來不特別強調 IP 劇;但為
何中國影視圈、製片方與投資方卻不斷強調「IP 劇」?
「一個是『粉絲經濟』,另一個是『明星流量』,如果沒有這兩個支柱扶持,中國的 IP
劇跟日本、韓國並沒有兩樣」,廖美進一步表示,中國的粉絲經濟不單純只是偶像與粉絲
的關係,是系統性的操作。
實際拆解 IP 劇的產製過程,中國影視內容生產端將膾炙人口的文本(包含遊戲、網路小
說、小說、民俗故事)改編成影集或電影創作,「以銷售的角度來看,如果賣不好,至少
還有基本粉絲,不會虧錢」。
廖美強調,再加上開發新客源的思維,找來自帶流量的明星藝人擔綱演出,「就算不熟悉
這個劇本,追隨藝人的粉絲還是會衝著支持,」強強攜手加持下,等於消費的客群除了有
熟悉、支持原著的粉絲,還有單純為了支持偶像而去收看的粉絲客群。
「中國 IP 劇變得不單純只是作品跟觀眾的關係、也不只是表演者跟支持者的關係,而是
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條龍產業。」廖美點出關鍵。
實際分別詢問大學生小妤、高中生林俞淨,驗證了「中國特色」一條龍娛樂內容的強勁之
處。
兩人都表示不太看臺灣的節目,小妤還說到,有時身邊人在討論臺灣偶像劇時,自己常在
狀況外,「臺灣紅什麼其實不太知道。」
但一提到最喜歡的明星與藝人,兩人不約而同地回答中國藝人肖戰、王一搏;有趣的
是,兩人愛好的中國藝人,都是圍繞在一部 2018 年底上映的中國 IP 劇《陳情令》。
林俞淨說,自己之前就相當關注肖戰,「後來他又出演了《陳情令》,《陳情令》的原小
說是我看過的,是我比較喜歡的小說,因此特別找來看(劇)。」小妤更興奮地分享,「
我是因為親戚看才跟著看的,《陳情令》是真的很紅,去年(2019 年)超火的!它延燒
到今年都還在火,你可以去搜一下就知道。」
小妤還提到,自己為了關注中國古裝劇《陳情令》男主角王一博、肖戰的消息,因此特別
會去關注微博,「為了看懂大家在討論什麼,自然就會學他們(中國)的流行用語,像是
打 call ,就是為明星聲援的用語。」
當中國文化成流行 不跟著用就落伍
或許林俞淨與小妤只是部分狂熱者,但另一位在南部唸大學的陳婷宜(化名)就表示,自
己並不追崇中國戲劇與節目,卻時常聽到朋友們會使用中國流行語,或討論中國時下最紅
的戲劇與綜藝,漸漸地也會受影響。
「『小哥哥』、『走心』是聽到朋友講,我原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如果我不用的話,會
覺得『為什麼大家知道我都不知道』,後來就跟著講了;或是像『走心』這個詞,我很常
會不經意使用,因為跟朋友聊天時,就忽然覺得很適合形容...自然而然地就會說出來。」
陳婷宜也提到,自己頻繁使用「小姐姐(小姊姊)」一詞,主要是常看到 Dcard、蝦皮,
關於穿搭或是美妝的討論,就會使用「小姐姐」風格妝容、穿搭。
同儕間風靡使用、再到網路論壇與商品販售,中國流行語真的成了時下風潮嗎?觀察緊跟
時事、追求流量點閱的臺灣網路新聞媒體,READr 分析刊登在網頁上的新聞文字,發現近
三年(2018~2020 年)來,每 10 篇就會有 1 篇網路新聞會使用到中國流行語。其中又
以 ETtoday 東森新聞雲、中時電子報、聯合報使用頻率最高(依 2020 年為基準)。
「做流量,就是不能跟讀者作對,」一位曾任職上述其中幾家媒體的中階主管表示,早些
年還很抗拒使用「網紅」一詞,但當各家媒體都用「網紅」下標,在追求高點閱的 KPI
教條下,「我自己覺得有點不得不,因為當大家都這樣用的時候,你不跟著使用,就變成
你很怪。」
臺灣年輕人與中國流行語,背後牽扯「國家認同」?
吳子午提到,他觀察到校內一名女高中生,從國中時期開始,Instagram 貼文都自動轉換
成「簡體字」,更使用 QQ、微博、抖音等中國社交軟體,目的是為了更貼近自己崇尚的
中國偶像。
另一名高中生林俞淨受訪時,用著一口中國腔回應自己很渴望有機會能去中國,「大陸發
展比較快,東西比較多,像我本人會看小說漫畫,大陸那些Cos比較多,就是發展比較快
、多樣化。」
提到自己的中國口音,林俞淨提到,「狼人殺我是玩大陸的,他們講話很大陸腔,我到
後來也講話也變得很大陸腔,我現在變得比較注重咬文嚼字,就是他們的文化很標準。」
大學生小妤也分享,自己是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並不會想到統獨議題。她提到,之前自
己曾因為使用「視頻」一詞,被同學糾正,讓她感到相當錯愕,「大家都聽得懂就好了啊
,差不多啊。」
吳子午認為,「長遠來看這不是一件好事,一個詞彙代表的是一個文化的底蘊,如果學生
越常使用中國詞彙,就代表越加熟悉這個文化的內容,很可能進一步對這個文化產生認同
感」,他憂心地說:「這樣真的好嗎?對現在的臺灣是好事嗎?」
長期研究民族主義的中研院社會所研究員汪宏倫認為,語言文化的交流,本來就是無可避
免、也很正常的事情。
「我不會特別覺得使用這些(流行)詞彙有什麼問題,」汪宏倫解釋,語言是活的,尤其
流行用語有時會形成風潮、過一陣子又會衰退,但在兩岸關係「不正常」的框架下,交流
過程中所產生的扭曲、張力、緊張,很容易使得本來低政治性、沒有政治意涵的東西,都
容易帶有政治解讀。
不過,汪宏倫提醒,當臺灣與中國兩者的政治經濟力量的差異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在選
擇詞彙、發音時,刻意地改變(臺灣)原有的用詞跟發音,趨同於某一種標準,認同也好
、權力關係就隱隱約約出來了,這裡頭就內含了一些議題值得探討。」
汪宏倫指出,中國與日本、韓國等帶動流行文化亞洲國家不同,對臺是有主權宣示、領土
主張,臺灣人不能輕忽中國的政治意圖,「大家都不想討論政治,都說不要用泛政治的眼
光來看,很現實的是,這個世界上沒有什麼事情與政治無關,特別是兩岸關係上,凡事都
是政治、充滿了政治意涵跟意味。」
「認為他們(中國)講的話比較好聽、用的詞比較精準,這種意涵著『中心跟邊陲』、『
尊跟卑』關係,還是太深刻地存在於很多人對兩岸關係的想像,認為中國才是文化的根源
,如果是這樣想的話,的確是會讓臺灣這個共同體的基礎,造成鬆動。」他舉例。
汪宏倫也提到,中國對臺戰略都已註明所謂的「入島、入戶、入腦、入心」,「這並不是
要強調敵我意識,是臺灣人有沒有自覺。把中國當作臺灣文化的根源跟源頭,會產生
不由自主盲目的崇拜、要去依附中國,這樣的想法是非常危險的。」
不過話鋒一轉,汪宏倫認為,大家對於臺灣是怎麼樣的一個地方、要如何珍惜維護這個政
治共同體,藉由這樣的討論,培養出臺灣在地的「公民意識」,反而是一件好事。
「自己要有自覺,這個背後有沒有任何政治意涵、政治效應,這些效用就是作用在你自己
身上,如果有這種自覺有培養出來的話,文化交流所造成的詞彙傳播,就不必特別擔心。
」汪宏倫強調,「臺灣人要不卑不亢的面對中華文化,這件事情非常重要,但這還是有一
段很長的路要走。」
廖美也持相似意見,她認為流行是反映當下的時事,但流行也會有退流行的時候。
不過廖美提醒,若琅琅上口的中國流行詞彙,其字面意義與背後脈絡是反民主、鄙視人權
、強勢維穩、歌頌共產極權,像是「主旋律」、「廣大人民群眾」、「脫貧攻堅」、「敘
事宏大」......等帶有特定意識型態詞彙,廖美強調,「就該很驚醒地不去使用,避免
牙牙學舌後,內化成為自己的信念和價值。」
流行文化強國恐將退燒?法令成了中國娛樂文化的緊箍咒
中國流行語背後意涵的強勢文化,能在臺灣持續領航多久?業界人士王師與影視學者廖美
持相似看法 OTT 時代下,中國影視實力反而受制於自己的官方法令。
王師舉例,原本預定前年(2019 年)上映的戰爭片電影《八佰》,成本高達新台幣
23.5 億元,卻因為官方審查時間難以預期,上映時段一延再延。第一出品方「華誼兄弟
」為了讓公司續命,透過各種方式借款,董事長王中軍甚至拍賣自家收藏品與香港房產,
試圖挽救公司。
直到官方審查結束,《八佰》正式於去年下半年上映,靠著票房衝破新台幣 126 億元,
一舉成為去年度全球最賣座電影,「華誼兄弟」才逆轉破產局勢。
王師強調,經商最重要的是風險管控跟環境的可預期性,「內容產業的本質就是風險很高
(競爭激烈),如果還加上政治風險,就是高上加高。」他指出,政策上的不確定性,以
及擔心內容上的審查尺度不斷變化跟游移的恐懼,會使得內容文化產業無法正常被預期、
正常被投資。
廖美也提到,近 2 年中國廣電總局開始針對網劇勒緊監控,像是外遇、師生戀、同性戀
等設定凸顯人性的元素,都很可能因為先審後播的限制,間接迫使創作者進行自我審查,
創作的作品也難以有新的突破點。再加上這幾年,國際串流平台的興起(像是 Netflix、
Disney+、HBO GO),打破影視劇的國界限制,若以觀眾角度來看,中國戲劇、綜藝節目
在國際串流平台上的吸引力,不比其他國家蓬勃多元的作品。
再過 2、3 年,當觀眾更習慣在跨多國平台收看網路戲劇,「屆時年輕人對戲劇品質有更
多比較和選擇,現下以看陸劇為主的族群會產生一定變化。」廖美指出。
廖美提到,粉絲本身就是一種流動的民意,「感悟、感情、感受常常需要透過作品(不管
電影、電視劇或綜藝節目)與明星藝人產生連結,一個沒有作品的藝人(比如因為「劣跡
」或「道德瑕疵」被封殺),就算之前有強韌的粉絲基礎,也可能在一夕之間崩塌,像是
近期的鄭爽代孕棄養就是一例。」
從臺灣近 40 年的流行文化趨勢變化可發現,不論是港影、日劇、韓劇,再到近年的中國
劇,主導整個臺灣流行文化與目光的,往往是當時代的內容文化的強國。追根究底,王師
解釋,「臺灣本地內容產業一旦疲弱,臺灣就會是全世界任何內容產業強國的殖民地。」
近幾年,臺灣已開始關注到文化內容自製的議題,不再只有陣頭、辦桌、宮廟等元素才能
代表臺灣。王師樂觀地看待近年的臺劇復興,像是《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
等現象級臺劇,成功走進庶民文化,「唯有在文化上逐步地去釐清,究竟什麼是臺灣,臺
灣人是誰?在做什麼?之後才有可能發展出獨特的文化創意產業,這幾年已有慢慢的往前
邁進。」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Gossiping/M.1618268075.A.D3D.html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YOPOYOPO (203.64.138.253 臺灣), 04/13/2021 13:34:34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