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嗆俺:「你既然這麼有本事,怎麼不教台灣勞工怎麼跟資方談判呢?」開玩笑,我是寫教學文起家的,雖然沒啥深度但優點是夠白話文人類都聽得懂。本宮當年寫設計教學的時候,你還在媽媽肚子裡呢(誇張)。
正當我開始落筆寫教學的時候,兩個疑問浮現在腦海:
一、我他媽是欠你的嗎?談判技巧,看書是沒有用的,紙上談兵會死很快。我的技巧,是經過十幾年職場洗禮得來的。五成靠班長傳授,另五成靠客戶們的打罵教育。當年,我身邊幾乎每一位同事都知道如何為自己、為公司爭取各種權益和利益,可我卻不懂。
事後我了解到,如何談判學校不會教,那要靠家庭教育。我的白人同事、同學、朋友們,他們從小在家就學會兩大生存技能:假性民主、談判技巧。華人家庭不提倡這些,我爹都教我溫良恭儉讓,把書讀好,運氣好點當醫生運氣差點進大企業當一輩子勞工,安穩過一生。
談判要有分析局勢的能力,接著要把對自己有利的細節分析給敵方,各種明示暗示威脅脅迫以求達到目的。俺發現地球絕大多數勞工,既沒有分析能力,也沒有表達能力。然後,就沒然後了。本宮現在懶得教,教會你談判,你是會分錢給我膩?
二、台灣勞工有多少籌碼?談判的首要條件是手上籌碼不能太少,關於這點,我可以很殘忍地說,台灣多數勞工真的沒籌碼。台灣中小企業、迷你企業佔比太重。服務業、農業、製造業 etc,需要大量免洗人員多過留住人才。跟家族企業談判,他們先看你身上流著什麼血脈;跟巷子口的便當店談判,老闆會叫你趕快滾他會找他小姨子來頂班。
剛才見到某個討論串議論著「個人條件不夠好的勞工是不是就活該過勞、苦逼一輩子?」,在社會保障不夠齊全的資本主義社會,的確是這樣沒錯。但那並不理想,勞基法想要保護這群沒有籌碼的人,很好理解。只是,保護了他們,同時也該思考,淘汰制度怎麼辦?
別說勞方,一堆資方也只是春秋一夢罷了,實際上他們同樣是勞方。瞧瞧那些加盟主,賺了多少錢?店內擺幾台夾娃娃機,就自稱老闆了。微利創業,很可怕。不僅苦了員工,也苦了自己。放棄老闆夢乖乖當勞工,又心有不甘。面對這種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的傢伙,還真的無法讓他吐出錢來,頂多把他扁一頓(?)。
最不健康的勞動環境,是劣幣驅逐良幣。大票不守法的爛企業,把良心企業越逼越緊。能力欠缺且沒有自知的,比上進勞工喊地更大聲。依我看,這兩者都該被淘汰,只是誰要來接住這群人?還是讓他們自生自滅就好?
打罵教育優點 在 戴晨志 Facebook 八卦
〈多包容孩子的不完美,別把孩子的信心全罵光〉 文/戴晨志
一天下午,我帶孩子全家到新北市鶯歌區去爬山,鶯歌是以出產陶瓷聞名。我們順著路標,找到「鶯歌石步道」,我和兒子、女兒即開心地沿著步道往上爬。
「德德,你看,我們爬過那麼多山,今天這個步道最漂亮,階梯都用粗陶片做成的……」我對唸國三的兒子說。
兒子點點頭說:「對啊!」
此時,唸國二的女兒柔柔,手拿著小拐杖撐著,當玩具,也氣喘喘地往上爬。
柔柔和哥哥一路上一直聊著美國NBA職籃的球員——哪些人又被賣到哪個球隊?哪些明星球員是MVP?命中率多少?球衣號碼幾號……
爬呀爬,粗陶片鋪成的階梯沒有了,變成是要拉繩索、踏著斜坡岩石往上爬的崎嶇道路;可是,這也是兩個孩子最喜歡的方式,因為有挑戰、很刺激,雙手拉著繩子,小心地搖晃前進,而不是走平順的階梯而已。
平常,我在全台各地或海外演講,周末經常不在,但我總盡可能地抽空,陪孩子出去爬山,或利用寒暑假出國旅行;把一切事情全都排開,陪孩子四處遊走,好開心!
尤其是,兒子、女兒逐漸長大,但他們都願意跟我牽著手,一起爬山、走路,或是逛街買東西、看電影……這,真是全家極快樂的一大福氣啊!
您知道嗎——「連陪孩子玩,都需要下定決心!」
多少父母答應陪孩子出去玩,但一下子臨時有事啦,一下子人不舒服啦,一下子家人吵嘴啦,一下子長輩有事情啦……以至於出遊、旅遊的計劃泡湯了,孩子生氣了,全家氣氛也低盪到谷底。
我對孩子的承諾,一向是「說到、做到」,出國旅遊也是如此,不讓孩子失望。
記得有一次我們開車在美國旅行,途經某一個小鎮時,天色已經灰暗,可是看到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獨自站在一斜坡的轉角,手拿著紙牌,上面用英文寫著:「我是越戰老兵,現在無業、無居所,請幫助我……」
我車開過那老人,心裡一陣心酸,也停下車。當時唸小學的兒子女兒也同意,拿一些錢,跑過去,遞給那越戰退役的老人,幫助他一些些。
我不是親子教育專家,我只是不斷在學習,盡量當個好父親,也陪伴孩子長大。
我相信,「陪伴孩子玩,一定要下決心」,因為,「機會,經常在猶豫與等待中失去!」
也因此,我常陪伴孩子旅行、觀看世界;因為在旅途中,每天都在探險,都在培養親情,這是多麼美好的事!
我相信,「讓孩子有發現力的眼睛」,那麼,他們的觀察力、學習力、判斷力、寫作力,就會大大提升!
所以,我希望孩子——「用眼看見特殊,用筆記錄情懷,也開心快樂成長。」
我的兒子、女兒,功課都不是最棒的;他們跟其他孩子一樣,有優點、有缺點!但,我期許自己——
「永遠別對孩子說:你閉嘴!」
「永遠不憤怒地打罵孩子!」
「多包容孩子的『不完美』!」
「不要把孩子的自信心全罵光!」
「孩子心靈的免疫力,來自父母滿滿的愛。」
* * *
【博客來獨家活動】
訂購《享受成功.邁向顛峰》有聲書,立即送《說故事高手》親筆簽名書!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79442
《享受成功.邁向顛峰》3CD珍藏版 熱賣中
http://www.books.com.tw/exep/cdfile.php?item=0020189330
打罵教育優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取自《青春正效應》
-\-\-\-\-\-\-\-\-\-\-\-\-\-\-\-\-\-\-\-\-\-\-\-\-\-\-\-\-\-\-\-\-\-\-\-\-\-\-\-\-\-\-\-\-\-\
接下來要介紹的這本書,很適合國小高年級到青少年閱讀。這本書可以說是作文的範本,裡面所引用的知識,也很生活化。
這篇講到暴力的模仿,家庭暴力常是霸凌的溫床。不過,暴力對待孩子的父母,自有其合理化。
那些父母,內在也有相當多的恐懼與不安,化成惡言與拳頭,傷人傷己。我知道,我一直以來也都看得到,地球人如果任由小我主導,悲劇就會不斷上演。
那些人,想要用暴力來縫補破碎的自尊,越縫越破碎…
記得意識到自己的呼吸,常回到自己的身體,去覺知自己正在做什麼,去感受內在的狀態。讓我們平靜安穩,心明眼亮地為自己掌舵。
自尊能用愛縫補,那是我們想走向的最後,也是我們的初衷。祝福您!
-\-\-\-\-\-\-\-\-\-\-\-\-\-\-\-\-\-\-\-\-\-\-\-\-\-\-\-\-\-\-\-\-\-\-\-\-\-\-\-\-\-\-\-\-\-\
【文/蔡淇華】
踢貓/踢狗效應: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
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
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
有一天,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
「他連打我兩巴掌,我被打傻了。」
「你為什麼不打回去?」
「因為……」學生小凱談到自己被霸凌的經驗時,我以為他會說自己太軟弱,想不到他提到霸凌者時,我卻嗅不到一絲恨意。「他也很可憐,學校家訪時,發現他父親常打他和他媽媽。」
心理學有一個「踢貓/踢狗效應」(Kick the Cat/Kick the Dog),形容人以責罵下屬發洩壓力,結果可能造成連鎖反應,例如爸爸對媽媽發脾氣,接著媽媽對小孩發脾氣,最後小孩把氣出在寵物身上。
這個霸凌小凱的孩子,其實是「踢貓/踢狗效應」的受害者。
甚至,我自己也是受害者。
教書第二年,我體罰一名國中生,結果家長找了電視記者,錄了專訪,當晚新聞就會播出。幸好,我當日下午登門道歉,最後他們決定撤下新聞。
出事那個月,我的許多童年記憶紛沓襲來。我想起發狂的祖父拿大榔頭敲碎全家電視機、玻璃與磁磚,我想起母親被失去慈悲的父親打到跳樓住院,我還想起自己就讀私立中學時,被老師打到痛得站不起來……
那些駭人的記憶碎片,不僅扎人,而且還內化影響我的行為模式。
洪蘭博士指出,三歲時每個月挨打的孩子,五歲時打人的機率是其他孩子的兩倍。暴力可能會被模仿,甚至遺傳。
我那受日本教育的祖父,以高壓父權的打罵教育教養父親。小學五年級時,有天放學後,我發現家裡的磁磚、玻璃、電視機、電話全被砸碎,母親衣櫥裡的衣服也全被剪破。原來是祖父與父親爭產,拿著大榔頭和剪刀發洩他的不滿。父親的窮凶惡狀也不遑多讓,母親曾多次遭暴力相向。最近帶母親去照X光片時,醫生發現母親脊椎有兩節擠壓在一起,原來是當年父親拿長板凳重擊母親留下的。還有一次,母親被打到從二樓跳下,最後躺在床上一個月才能下床。
剛結婚時,我常思考「我與惡的距離」到底有多遠?我很害怕會成為父執輩的暴力翻版。我到學校服務後,發覺暴力仍嵌在我的D N A中,我的情緒控管有極大問題。三十歲前,我不僅易怒,而且無法控制拳頭。
幸好我願意求助專業,了解人的行為與大腦互為表裡,大腦雖會引導行為,但重複行為傳出的訊息,又會改變大腦的神經網絡。我試著在每次發怒前深呼吸,告訴自己別做後悔的事。漸漸的,我竟然長出了理性的腦。現在,我不僅很少發怒,甚至和太太結婚二十多年,從未吵過架。
你也有不堪的暴力童年嗎?你也在「被害人」與「加害人」的角色間循環擺盪嗎?你也陷入情緒控管問題嗎?善與惡只有一線之隔,下次揮出拳頭前,試著深呼吸,有一天,你的暴力腦會跟你說再見,然後世上被莫名踢上一腳的「小貓小狗」,也會愈來愈少。
.
以上文字取自
青春正效應:新世代應該知道的人生微哲學──探索自我、友誼、學習、愛情、人生的50個夢想核爆點!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25832
蔡淇華:把孩子的缺點化為優點,讓教育幫助孩子「原力覺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tzWCIoxjCk
.
免費桃園工作坊_做一個有自我價值的媽媽(8/13、20、27早上9點到12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48454632399957/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打罵教育優點 在 不打罵怎麼教小孩?家庭教育恐成孩子終身的陰影!《請你跟我 ... 的八卦
不 打罵 怎麼教小孩?家庭 教育 恐成孩子終身的陰影!《請你跟我這樣過》 EP145 婷婷. 242 views · 7 months ago ...more ... ... <看更多>
打罵教育優點 在 [無雷] 我理解超級瑪利歐為什麼出現兩極化評價- 看板movie 的八卦
早上帶三歲小鬼和老婆一起進場看完,
我個人覺得不到超驚艷,但很爽的看完了。
我兒子耳濡目染下和我一起喜歡瑪利歐,
對瑪利歐世界觀的認識有一定程度瞭解。
他看闖關打鬥賽車場面就開開心心的一直笑。
我老婆則是對瑪利歐世界比我兒子知道的少。
對於電影幫她補足的世界觀劇情與角色刻劃,
她看完給很高的評價,好像比我還高分。
前面那篇外媒評價寫很好啊,就是忠於電玩元素。
有設計把各代電玩元素合理整合在一起。
我不認為這是缺點就是了,
但如果你習慣看電影玩遊戲一定要有「教育」意義,
你可能不會喜歡這部電影。
就像任天堂對自家遊戲的堅持一樣,
認為遊戲的初心一定要先有「遊戲性」;
這次的超級瑪利歐電影,
我感受到電影的初心要先有「娛樂性」。
至於劇情部分,
外媒批評的太過緊湊我同意一半,
雖然世界觀跟劇情的節奏很快,
但每個事件都很簡單,不需要消化太久,
反而我和我老婆都覺得劇情進展體感是慢的。
這邊描述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
舉例假設一般電影可能有10個劇情事件要交代,
每個事件可能要花5分鐘講解,
那瑪利歐電影感覺就有20個劇情事件,
但每個事件5秒一句話就能講完了。
總之,雖然劇情不是強項,
但也沒有什麼覺得糟糕的地方,
我覺得就是忠於原味的爽片,
也沒有魔改一些莫名其妙的內容。
電玩情懷粉可以看彩蛋聽配樂,
小朋友看冒險戰鬥也可以簡單進入劇情,
帶女友老婆也完全不必怕他們不喜歡。
唯一就是不推薦想在這部電影看到教育價值、沒提到就覺得在冒犯你的,這部你會看得很痛苦。
另外沒有小孩就看英文版吧,
庫巴跟奇諾比奧的一些劇情完全能想像出是為演員性格打造的,
聽原版應該會很爽。
許願第二集瓦利歐能登場,
反正還是會進場再支持囉。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6.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1.218.5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movie/M.1680686353.A.92F.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