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因「自我感覺良好」,阻礙你發現問題的真相!】
段考結束,接到家長著急的電話:「老師,昨天發下成績單後,我看到慘不忍睹的成績,原本想找女兒好好談談。但沒想到她竟然對我大吼大叫,說她已經夠努力了,壓力很大,要我不要再給她壓力了。」
「她的成績的確一直處在吊車尾的狀態,每科幾乎都不及格,代表她不是某幾科『不會』的問題,而是『整個學習態度』都需要調整。她平常在家有在讀書嗎?」
「她段考前兩週的週末都會去圖書館讀書,每週要補習三天,其他時間我就不太敢管她,畢竟高中課業我也不懂,又怕她壓力太大,只敢在成績單發下來的時候督促一下。但她永遠都是這種反應,讓我也不知怎麼辦才好。想問老師她在學校的表現又是如何呢?」
***
隔天一大早,我把早自習就趴在桌上睡覺的學生找來。
「這次段考你的表現不理想,你媽媽很擔心,說你在家嚷著壓力很大;而老師也很擔心,因為我看你常常精神不好,上課也常打瞌睡,不知道你平常作息如何?這次段考,準備狀況是怎麼樣呢?」
「我每次段考都超認真準備,但每次都考不好,我覺得很生氣,也很氣餒,這讓我越來越不想努力了。」
「超認真準備?是怎樣的準備呢?」
「就段考前兩週我一定會去圖書館讀書,讀書的時候也一定會把手機收起來,不懂的也一定會去問老師。我自認為該做的都已經做了,可是成績還是不理想。」
「聽起來蠻認真的。那沒有段考的時候,每天回家有唸書嗎?」
「我每週有三天要補習,從六點到九點,補習的那三天,回家後很累,就不會讀書了。」
「恩,我可以理解。那其他天的讀書時間是多少呢?」
「呃……其他時候每天都讀十分鐘到二十分鐘的書,有時候可能沒讀書。」
「啊!!!十分鐘!十分鐘可以讀到甚麼東西嗎?就算二十分鐘也不夠把一課看完吧?」
***
這樣的對話並不僅止於一名學生,意料之外的—這是近期訪談近十位學生後的結果。
🎯他們普遍有三種情況:
一、 平時幾乎不讀書,倘若有,也大概在半小時到一小時之間。
二、 小考幾乎不準備,要嘛在家隨便翻翻,要嘛就是到學校後利用下課時間惡補一下。
三、 段考前才開始讀書,他們口中的「積極用功」是指段考前兩週,「有看書」是指段考前一週,真正的「沒準備」是指段考前的自習課才讀書。
但這類學生卻普遍有一個共通的情緒,就是「只記得自己考前抱佛腳的『用功感』」,把失敗歸因於粗心,或推託「大家也都考不好」,還會自憐說:「我已經這麼努力,卻沒有好成績」。
他們自我感覺良好,對考前兩週的努力讚歎不已,對那時候承受的壓力記憶猶新,因此,更加覺得「考不好都是外在的一切害的」,覺得自己無比委屈,還因為這種情緒變得更不想努力,落入惡性循環。
而家長呢?
或許也因為看到孩子這兩週的「努力」,因為他們那種自憐又委屈的情緒而不忍責備,最終,檢討成了安慰,忽略問題的本質使得一切只是原地踏步。
❤️但,真正問題的核心是:你考不好,不是因為「你不努力」,而是「你『不夠』努力」!
用臨時抱佛腳的方式讀書,就算是自認為已經提前的「考前兩週」,也只是「短期記憶」!
理科需要反覆計算、理解,才能從定理到應用都完全掌握,還得透過不斷練習,避免粗心失誤,並且提高速度。
文科同樣需要消化、記憶的過程,注釋、名詞、單字的一個小疏漏,就會造成張冠李戴的結果,也無法真正理解文意,更不用說閱讀能力的提升了。
提升成效的終極秘密在於平日腳踏實地的累積,說穿了就是預習、複習而已,今天教完今日畢,如果堆積功課不複習,最後結果就是:好像有看書,但都像是不穩固的根基,一考就倒,一比較就混淆。
小考或許偶爾還可矇混過關,到了大考絕對是一團混亂,全盤潰散。
學習是反覆確認的過程,就像單字背不熟,只能靠反覆多背幾次解決;數學學不會,就得每一題蓋起來老老實實算三遍,再利用訂正回溯定理,原原本本弄清楚才能高分。
考前抱佛腳,理科就變成「背作法」,連練習都不夠,遑論弄懂原理了;而文科也會讀得似是而非,變成「看起來都很像,選起來卻不一樣」的結果。
❤️不要因為「自我感覺良好」,耽誤了反省的機會!不要濫用自憐的情緒,自己親手毀了自己!
你的努力根本還不夠努力,只有每天持續讀書、踏實弄懂,才能稱得上用功。
***
「然後,如果你真的想考好成績,最終還是覺得考進前幾志願是你的目標的話,那就一定要養成每天讀書的習慣,從每天半小時、一小時開始,再到兩小時或三小時;
而且應該是先完成讀書的任務,之後才滑手機、玩遊戲,放鬆才不會變成放空。
記住,真正要難過的是『我每天都拼死拼活讀書,卻還是考不好』,而不是『我考前兩週已經有讀書,卻還是考不好』。」
❤️如果要討拍、一起軟爛,我也可以昧著良心說討喜的話;但我知道你一心想上進,知道你每天來學校,心裡最終還是想獲得成就感。
❤️沒有人喜歡做白工,而不斷勇敢為你戳破假象的我,才是真正心疼你做白工的那個知己。
❤️所以,辛苦了!但我們下次超前部署吧!
———
我是嘉嘉,我陪你更強!
每一個成功學生的背後,都有一個人生導師!
女王的學習策略課|四小時自律與效率的養成訓練:https://ps.yottau.net/LRWAN
打瞌睡原理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八卦
|緬甸內觀筆記:專注力,現代人最缺乏的精神維他命|
2019年11月17日,我結束緬甸馬哈希內觀中心,為期十天的閉關修行。
這趟旅程不是我第一次接觸內觀,在台灣,我也去過兩次葛印卡系統的內觀十日,當時就獲得非常深刻的洞見和啟發,影響我極為深遠。
但跨了千山萬水,千里迢迢飛到緬甸這個禪修的大本營,傳說中正宗的內觀中心,同樣是十天,卻給了我難以想像的震撼教育。
不,不只是禪修這件事。
***
馬哈希系統的內觀教法,雖然和葛印卡略有不同,但原理是很相似的,加上我在台灣看過馬哈希的《四念處內觀禪修》,因此即便在中文不通,連英文溝通都相當有限的環境,禪修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每天坐禪、行禪總計十幾個小時,早上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半就寢,在高強度的修行條件下,人的專注力會被磨亮到史無前例的雪亮。而專注力,也就是所謂的「定」,我認為是現代人最缺乏的精神維生素。
禪修讓我們大量吞下那記維生素,精神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突破性的變化。
很多平常看不透的,這時候答案忽然了然於心;
很多平常放不掉的,這時候卻在心中微笑化開了;
很多原本「知道但是就做不到」的事,在定的強大輔助下,不用刻意逼自己就能做到,理所當然。
平常的我最害怕噪音,專注力極為強大時,禪堂外面就是隆隆的電鑽聲,也能靜靜閉上眼像微風輕拂過樹梢,甚至可以在敲敲打打聲中午睡;
平常的我最愛賴床,但精神品質被「定」養得極好時,可以凌晨四點摸黑走過夜路,準時出現在禪堂,收攏心神靜坐,而且完全不打瞌睡。
平常我不是很耐打坐的人,雖然受過葛印卡系統的訓練,在被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勉強撐一小時。但這次竟然進展到,偶爾可以徐徐進入一個寧靜的內在中心,那個地方沒有身體,也沒有時間,在那裡一小時,很短。
***
可是你說,這一切容易嗎?難啊!前兩天簡直是精神排毒期,坐不住,心裡苦,身體累,埋怨自己為什麼要來。
原因之一是緬甸內觀中心硬體設備,我估計是台灣三十年前的水準吧?浴室沒熱水,每天只供電13小時,沒衛生紙(傳統緬甸人是用一瓢水和手上廁所的),沒吹風機,木板床會吱吱叫,感覺隨時會塌──但這還是給外國人的良好待遇了,緬甸本地人的住宿環境更簡陋,我甚至還看到有些本地人房間是沒有紗窗的,廁所要上公廁(裡面也是只有一瓢水一塊肥皂),洗澡要去公用的大水池,圍著浴巾洗冷水。
硬體不適應、作息超級硬、過午不食、語言難溝通,頭兩天坐著三秒鐘就開始打瞌睡,那換成行禪就不想睡了吧?但又遇到生理期,行禪十五分鐘腰就酸到要跪下來,生理期完以後又因為洗太多天冷水澡,身體受了寒,小小病了幾天,低燒無力肌肉酸痛,又不能偷懶,還是得繼續坐禪、行禪。
然後一路走到第十天,小參的時候,緬甸的禪修老師跟我說,你的進展非常好,出關以後繼續保持。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一切都串起來了。
***
你知道,我即將出的第三本書是什麼嗎?就是「專注力」的日常練習。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跟老天許願,希望這次寫書的主題,讓我在寫的時候能夠成長,看的讀者也能夠成長。當時靈感很快就來了,我開發了一套適合日常操作的「專注力練習處方籤」,一邊練習一邊寫,一邊記錄自己練習過程中的驚人改變,寫到今年九月交稿。
交稿之後我想,總不能出一本關於專注力的書,但自己狀態不夠好吧,於是因緣際會在朋友的牽線下,到了緬甸的馬哈希內觀總部,想在書上市前,把自己的專注力與覺察力推到下一個境界。
然後回來,我就準備出書了,而我的「專注力練習處方籤」最大的優點,剛好就是「容易在日常維持」。原來走了一年,飛到緬甸的土地上,一切都串成了一個圓圈。
***
你準備好跟我一起,服用「專注力」這帖精神維他命了嗎?我們年底拭目以待吧!
在這之前,我有好多在緬甸發生的事,剛好可以一路寫到出書以前,慢慢說給你聽。
#緬甸馬哈希內觀中心
#圖為內觀中心的禪修制服
#想去的人先等我寫完生存指南再說XD
PS 1. 小知識:其實禪修的披肩應該要偏袒右肩,但因為我用自拍模式,所以照片看起來穿反的了🤣
PS 2.兩天後開始一個人旅行,緬甸達人朋友跟我說,要我有心理準備,出了仰光之後,時光會倒退80年。
內觀中心就已經倒退三五十年了,八十年是什麼情境我無法想像。天龍國文青的文化衝擊即將展開。
一樣心靈類文章會放在粉絲團,生活小品請追蹤IG:柚子甜或是臉書YS Tian哦
打瞌睡原理 在 柚子甜剝心事 Facebook 八卦
|緬甸內觀筆記:專注力,現代人最缺乏的精神維他命|
2019年11月17日,我結束緬甸馬哈希內觀中心,為期十天的閉關修行。
這趟旅程不是我第一次接觸內觀,在台灣,我也去過兩次葛印卡系統的內觀十日,當時就獲得非常深刻的洞見和啟發,影響我極為深遠。
但跨了千山萬水,千里迢迢飛到緬甸這個禪修的大本營,傳說中正宗的內觀中心,同樣是十天,卻給了我難以想像的震撼教育。
不,不只是禪修這件事。
***
馬哈希系統的內觀教法,雖然和葛印卡略有不同,但原理是很相似的,加上我在台灣看過馬哈希的《四念處內觀禪修》,因此即便在中文不通,連英文溝通都相當有限的環境,禪修都有突破性的進展。
每天坐禪、行禪總計十幾個小時,早上四點起床,晚上九點半就寢,在高強度的修行條件下,人的專注力會被磨亮到史無前例的雪亮。而專注力,也就是所謂的「定」,我認為是現代人最缺乏的精神維生素。
禪修讓我們大量吞下那記維生素,精神就會在很短的時間內,發生突破性的變化。
很多平常看不透的,這時候答案忽然了然於心;
很多平常放不掉的,這時候卻在心中微笑化開了;
很多原本「知道但是就做不到」的事,在定的強大輔助下,不用刻意逼自己就能做到,理所當然。
平常的我最害怕噪音,專注力極為強大時,禪堂外面就是隆隆的電鑽聲,也能靜靜閉上眼像微風輕拂過樹梢,甚至可以在敲敲打打聲中午睡;
平常的我最愛賴床,但精神品質被「定」養得極好時,可以凌晨四點摸黑走過夜路,準時出現在禪堂,收攏心神靜坐,而且完全不打瞌睡。
平常我不是很耐打坐的人,雖然受過葛印卡系統的訓練,在被要求的情況下,可以勉強撐一小時。但這次竟然進展到,偶爾可以徐徐進入一個寧靜的內在中心,那個地方沒有身體,也沒有時間,在那裡一小時,很短。
***
可是你說,這一切容易嗎?難啊!前兩天簡直是精神排毒期,坐不住,心裡苦,身體累,埋怨自己為什麼要來。
原因之一是緬甸內觀中心硬體設備,我估計是台灣三十年前的水準吧?浴室沒熱水,每天只供電13小時,沒衛生紙(傳統緬甸人是用一瓢水和手上廁所的),沒吹風機,木板床會吱吱叫,感覺隨時會塌──但這還是給外國人的良好待遇了,緬甸本地人的住宿環境更簡陋,我甚至還看到有些本地人房間是沒有紗窗的,廁所要上公廁(裡面也是只有一瓢水一塊肥皂),洗澡要去公用的大水池,圍著浴巾洗冷水。
硬體不適應、作息超級硬、過午不食、語言難溝通,頭兩天坐著三秒鐘就開始打瞌睡,那換成行禪就不想睡了吧?但又遇到生理期,行禪十五分鐘腰就酸到要跪下來,生理期完以後又因為洗太多天冷水澡,身體受了寒,小小病了幾天,低燒無力肌肉酸痛,又不能偷懶,還是得繼續坐禪、行禪。
然後一路走到第十天,小參的時候,緬甸的禪修老師跟我說,你的進展非常好,出關以後繼續保持。
那一刻我忽然意識到,一切都串起來了。
***
你知道,我即將出的第三本書是什麼嗎?就是「專注力」的日常練習。
去年年底的時候,我跟老天許願,希望這次寫書的主題,讓我在寫的時候能夠成長,看的讀者也能夠成長。當時靈感很快就來了,我開發了一套適合日常操作的「專注力練習處方籤」,一邊練習一邊寫,一邊記錄自己練習過程中的驚人改變,寫到今年九月交稿。
交稿之後我想,總不能出一本關於專注力的書,但自己狀態不夠好吧,於是因緣際會在朋友的牽線下,到了緬甸的馬哈希內觀總部,想在書上市前,把自己的專注力與覺察力推到下一個境界。
然後回來,我就準備出書了,而我的「專注力練習處方籤」最大的優點,剛好就是「容易在日常維持」。原來走了一年,飛到緬甸的土地上,一切都串成了一個圓圈。
***
你準備好跟我一起,服用「專注力」這帖精神維他命了嗎?我們年底拭目以待吧!
在這之前,我有好多在緬甸發生的事,剛好可以一路寫到出書以前,慢慢說給你聽。
#緬甸馬哈希內觀中心
#圖為內觀中心的禪修制服
#想去的人先等我寫完生存指南再說XD
PS 1. 小知識:其實禪修的披肩應該要偏袒右肩,但因為我用自拍模式,所以照片看起來穿反的了🤣
PS 2.兩天後開始一個人旅行,緬甸達人朋友跟我說,要我有心理準備,出了仰光之後,時光會倒退80年。
內觀中心就已經倒退三五十年了,八十年是什麼情境我無法想像。天龍國文青的文化衝擊即將展開。
一樣心靈類文章會放在粉絲團,生活小品請追蹤IG:柚子甜或是臉書YS Tian哦
打瞌睡原理 在 防止打瞌睡 - YouTube 的八卦
活絡腦下垂體(很簡單!) | 這個好方法將給你美麗心情| 不要被這個“芸豆”糊弄! | 好吧,原理是什麼呢? | 手上的其他穴位. 5 moments in this video. 5 moments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