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3星期後,台北的骨科醫生割開了先前在佛羅倫斯打的石膏,讓我的右手有機會出來呼吸一下。原本嚴重破皮的傷口已漸漸修復,手腕骨折的部份按壓也ok,反而是小指,或許太久沒動,試著伸直彎曲反而有些不適。接著,又把小指與無名指再次固定住,讓指關節彎的角度更多,最後,石膏再一路從手腕包覆至接近手肘才算大功告成。拍了X光片,骨折的那條線還在,醫生說傷筋動骨100天,囑咐我讓右手多休息才能痊癒,殊不知它早就開發出3指握筆法,偷偷開始畫畫了😂😂
#3指握筆畫作的局部特寫請讚上一篇po文
手肘骨折伸不直 在 馮云 Facebook 八卦
Q:昨天去治療受傷的手後再次問了醫生我的進度後,想來請教5/18重訓課是否會實際拿到啞鈴或是比較有重量的運動器材實做?
.
馮云A:5/18台中重訓課有啞鈴(但受傷可以用水壺)了解重訓怎麼做 。也會有一個動作有壺鈴(也可不拿做),你受了什麼傷呢?
Q:我在冰上重摔朴街,手肘直接落在厚冰面上,國外醫生是判斷骨裂,但實際我還傷了手肘骨正整片的軟骨組織跟整條手多處筋絡...然後嚴重到變獨臂俠😅經過這幾個月治療有好一半 。
馮云A:所以有開刀嗎?
Q:沒有開刀,骨裂國外跟國內醫生和多年配合的推拿都說一個半月骨裂會自己癒合。
馮云A:幾個月了到現在還不能拿重物不太對,我之前手肘骨折開刀放鈦合金還是一樣重訓。軟組織和筋絡要趕快處理呦!
Q:
🔺軟組織和筋絡要趕快處理呦→對阿!因為有被國外醫生拖到醫療所以更嚴重,回來後普通骨科物理治療毫無改善,我一個月後就改打骨震波幾次才有改善。
🔺中間有去幾次我長年看的推拿,更加速幫助。結果你沒癒合嗎?→骨科醫生說先不用照骨了,主要先打骨震波在軟骨組織跟旁邊筋絡的部份做治療
那些是我主要很痛的點
-\-\-\-\-\-\-\-\-\-\-
這是前幾天和一位5/18要見面的同學前的對話,因為覺得.很.重.要,所以拿出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
馮云幾年前因為騎登山車左手關節頭斷裂(是骨折,而且是最麻煩的關節骨折),才明白大部分的傳統骨科醫生只會顧及骨頭痊癒部分,軟組織和肌肉經膜等都不在傳統西醫骨科的範圍,所以很多骨折病人骨頭痊癒後,軟組織因為缺乏運動就硬化了,造成守再也伸不直(陳水扁就是一例),馮云當年治療很積極,找的是自費的運動骨科,專門幫運動選手開刀的醫生,再加上一週2-3賜給呂師父做可以稱之為酷刑的復健(將肌纖維用尖銳器具一次一次拉扯撕裂開來)再加上中醫的針灸,以上雖然幾乎都沒有健保給付,昂貴了些,但也撿回了一隻可以伸直彎曲自如的左手。
.
#軟組織復健的過程非常非常的疼痛,可以說是這輩子直到目前最痛的經驗,是會痛到無法自主飆淚的胃抽筋的那種可怕的人間酷刑,而且這段過程我一樣每週兩次重訓拿重物沒停過(這是運動骨科醫生的處方),放入鈦合金我是請一般骨科開的刀,超大一刀,肌纖維和軟組織全被破壞,後來才去給運動骨科復健,隔一年後拿出鈦合金,我記得拿出鈦合金的隔天我就去市場買菜左手拿菜回來了。。。。。
.
❤️結論:若你不是骨頭受傷,是肌肉筋膜這些軟組織因為太久沒動硬化了,這個一定要積極,不然會纖維化。
不是只有受傷才有這種硬化問題呦,伸展做不足,老化或是身體弱,甚至硬吞情緒都會發生纖維硬化的問題。
#最有名的就是50肩
拿重物或是伸展拉筋,如果骨裂痊癒了,復健或拿重物痛是正常的,因為怕痛不敢動,會越拖越可怕越難處理,除了趕快動起來!也要積極按摩刮痧,我當時還用針灸處理,和中醫朋友買了一大包短針,每天扎著活化組織。
.
Q:我以為不行拿重物怕發炎,我上週才開始拿得起馬克杯就口喝水,之前只能拿起。(我心裡喊著天啊...這一定要公告天下一下)
馮云:重訓就是破壞,發炎是痊癒和變強的過程。不要因為痛讓肌肉不動,以後就真的動不了了⋯一定要動起來才會恢復有力,老人都不動不是嗎?最後就是萎縮不能動了。
#呼叫
5/18台中一次就學會的重訓課(其中也包含兩次正念瞑)目前還有幾個名額還可以報名
https://livinghoho.net/重訓台中
#再次感恩在過程中幫助我復原的所有好人
手肘骨折伸不直 在 豆花藥師 之 身體小教室 Facebook 八卦
一個關於硬傷科與軟傷科的感想-掌握清明不是掌握技術
最近一個剛當完兵的社團學弟來找豆花調理,他說當兵時有個學長學過一些硬傷科看他身體很歪又很硬就幫他橋了一下,"咖咖咖"好幾聲之後學長覺得橋好了回正了,然後就是痛苦的開始,一直覺得喉嚨很緊,吞嚥時會痛而且困難,嚴重的時候甚至會沒辦法講話,還有覺得吃不下東西,好像都卡在胃沒有往下到腸道的感覺,因此沒有食慾,肚子摸起來很硬很緊,雖然練功動一動之後會好一點,但是一結束一下下走幾步路就又全部緊回來,就這樣持續了三個多月。
一檢查發現不得了,從後面看脖子明顯是斜的頭也歪一邊,脊椎摸起來呈現不連貫的S型,最嚴重的地方在頸椎的部分已經可以摸到非常明顯的落差,接著是胸腰椎交界處有一個明顯不連貫的轉折處,而這兩個部分又跟他的症狀蠻相合的,頸椎的落差導致脖子很緊,進而影響聲帶;胸椎接近腰椎的不連貫使腹部緊繃,腸胃道可能因此蠕動不順,才會覺得吃不下東西。當下覺得太嚴重就忘記拍照先調再說了。
調理時頸椎筋膜是豆花覺得必須第一個調理的地方,因為這邊的落差最大,而且已經把整體筋膜層鎖住了,先把頭頸胸擺到頸部落差消失的角度,脊椎大略呈現S型的狀態,然後張嘴、伸舌、前後點頭、呼吸...等讓頸部的筋膜鬆開,接著再把右手肩胛骨、鎖骨、肱骨三者位置對上解除肩井的張力,頸部的落差就幾乎沒有了,剩下是下面的拉力造成的,脖子的張力也就小很多,摸起來就鬆多了。
接著處理胸腰椎交界的轉折,這個轉折也變得比較明顯,骨盆上來的張力也很明顯,處理順序上要先把胸腰椎擺到轉折消失然後前挺後彎讓脊椎動到極限再呼吸,要先讓脊椎的轉折力道小一點才能真的動開足弓改變縱軸張力,處理完縱軸後再把橫軸肋骨鬆開,最後把前後軸順著肋骨對上就大功告成了,肚子摸起來就鬆軟有彈性了。
其實蠻多人問豆花硬傷科可不可以做?會不會很危險?這個部分豆花覺得看情況還有看師傅,畢竟高手在民間,還是有很多厲害的老師傅能夠有效處理問題的,豆花也遇過一些裝況無法處理,後來硬傷科把問題解決了,有一些是因為豆花本身功夫不到家還摸不到調不了,而有一些是軟傷科本身真的沒有辦法處理的部分,最明顯的例子是豆花師姐腳之前骨折,才剛骨折整隻腳踝都很腫,豆花怎麼用也沒甚麼起色,但是經過盧文瑞中醫師用硬傷科接骨的方式推開消腫定位,疼痛與動態就好上一大半,這樣處理骨折的方式真的是另外一門很高深的學問。
其實能夠存活下來的技術一定都有自己一套的理論跟邏輯概念,豆花在高中、大學時代也有接觸過硬傷科,高中是因為習武難免受傷,家人帶去給國術館橋一橋有興趣就跟著一些師傅學一兩手,拿同學來試試手,也是有一些效果的。大學時代除了去社團之外還有跟著一位校外老師教授推拿傷科的在職專班,有系統的學從板頭、拉手腕、壓手肘、板腰、拉腳踝、拉膝蓋...等一整套的方式,還有個別按揉肌肉的方式,那個時候也是拿同學來實作,效果還蠻不錯的,一些同學都覺得很有效,能夠立即做出一些效果來。
畢業後有一次的經驗讓豆花反思所學的硬傷科,那時幫一位大學朋友從頭到腳做一整套的硬傷科,左右都來,每下都"咖",然後她說隔天她痛到起不來,要吃止痛藥才能上班。這真的嚇到了,怎麼會這樣?所有一切都按照所學,也都真的有很舒爽的"咖"一聲阿,怎麼會這樣?當初學在職專班的硬傷時老師有說硬傷有分骨頭派跟肌肉派,一派認為只要骨頭"咖"進去肌肉就會鬆了,一派認為只要把肌肉幹鬆骨頭就會回去了,但是都不完全,所以他教的是兩者都處理,豆花也都處理了阿?那怎麼還會這樣?是哪裡錯了?但是一直找不到人有辦法說出一套邏輯理論,再加上豆花處理的時候常常遇到當下有效回去過沒多久可能就沒效或是效果不完全,但是又找不到老師可以進一步研究,因此漸漸的就不再用了,除非真的非常迫切需要急救的時才用。
後來因為師兄牽線接觸的林氏傷科手法,如獲至寶,有一整套系統理論,能夠清楚明瞭的解釋為什麼這樣做、會有甚麼反應、會有甚麼結果,而請都是用同一個邏輯理論解釋,更難能可貴的是不只老師一人獨強,是能夠複製能夠傳承的一門實實在在的技術。
豆花覺得以前用硬傷科能夠做到的效果,現在用林氏傷科手法也能夠做到,而且效果更好,更能夠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這也比較符合豆花的個性,不喜歡做白工,只能夠短暫不痛的治標,一段時間後又來,而是從源頭處理問題,根本性的改變,從結構上、使用身體的邏輯上去做改變,當然也還是有很多需要學習與精進的部分,即將正式邁入學習林氏傷科手法第三個年頭,期許將來能夠一步一步達到老師所說"清明"的境界。
#清楚的邏輯理論與使用時機很重要
#硬傷科與軟傷科都是一門技術與工具好不好用看人的功力
#硬傷看操作者功力與實際狀況
#骨折請找專業醫師處理
2019.11.10豆花藥傷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