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在芬蘭看物理治療師】
今天我有個很特別的體驗: 第一次在芬蘭看物理治療師,其實應該說,是生平第一次看物理治療師。
會決定去看,是因為兩週前突然覺得右手肘外側有點微酸,顯然跟在電腦前太久有關係,因為一到週末兩天都不碰電腦,我就好了,然後只要一週中間又開始長時間坐電腦前,就又開始微酸。
我一直覺得,預防勝於治療,加上身邊有朋友因為電腦而得了"網球肘"曾經很痛苦的例子,哪怕我只是微酸,休息兩天就自己好,還是覺得打電話預約物理治療師比較保險。
芬蘭是這樣的,如果有工作,這些健康相關的基本服務,通常公司都會出錢,而且更容易很快見到需要的醫師,所以我也是直接打給公司的合作醫院護士,跟她說我的情況,以及想見物理治療師聊聊的需求。
護士很有趣,在我已經說完情況後,她還用另一種方式追問一句: "你覺得目前這個狀況,是否會影響到妳的工作呢?"
當下我的反應是,我剛才講了半天就是在告訴你,手有點酸讓我沒辦法好好工作啊,為什麼要換個方法再問一次呢?不過馬上轉念一下,我猜這是"例行問句",她必須要這樣問我,以確定"我的狀況影響到工作",然後她才能合理的把我"轉介"給物理治療師。
於是我就很清楚地表示:「 對,這個狀況影響到我的工作。為了順利日常工作,我需要見物理治療師。」
然後,今天就順利地去跟物理治療師見面了。
原本我以為,只是去聽聽她的建議,15分鐘應該就夠了吧,結果,我竟然在裡頭待了45分鐘,收穫滿滿!
首先,她聽了我的狀況,當場用幾個動作,測試我會不會痛,結果是: 完全不痛,可以說是目前還沒有"網球肘"的症狀。
我告訴她,我的確症狀還很輕,而且不用電腦就自動消失,但是前兩週有點酸的時候也是很不舒服,當然是要馬上尋找對策,而不是等到症狀嚴重了才開始想辦法啊!
結果,她介紹了我好幾個動作來平衡使用電腦時會過度用到的肌肉,包括手腕、手肘,還有整個胸腔部位的擴張與伸展。
同時,也讓我試用一個垂直式的滑鼠,原來一般的滑鼠使用方式,本身就不符合人體工學,垂直式的可以減少肌肉的負擔。她也試著讓我試試看調整螢幕的高度,我還跟她討論,是不是該將手肘放在桌上,有支撐比較好?
她看了我的動作說,手肘要有支撐是對的,可是你現在這個動作,整個胸腔還是往內彎,這樣會造成其它肌肉負擔,所以,桌面要調低,或是同時考慮換可以支持手的椅子,自己的姿勢也要注意,後背要支撐,同時上半身不要往內縮,要往外打開…
最後,她說她會寄email給我,給我:
-運動的建議,比方某個動作一天要做兩回合,一次做8-12次
-滑鼠、可以調整高度的桌子、和可以大幅細節調整的椅子,她都會把建議購買的地方列給我參考,也同時列出outlet、和買二手也可以的建議
我問她,在我什麼都沒買之前,要怎麼先自我調整呢?
她說:
-做各種運動,包括肌肉運動
-每工作一個小時,一定要休息一下,千萬不要再一整天在電腦前不休息了,這個對腦力和體力長久來說都是很大的負荷。
她也說,我先自己依照這些建議試三週,如果覺得沒有改善,再預約時間找她,她再看是否需要任何其它更詳細的檢查或是有沒有其它方式。
或是,如果我想買任何桌椅,卻不知如何選擇,也可以拿來問她,她幫我分析比較。
就這樣,45分鐘,得到滿滿的建議和幫助,非常滿意。
在回家的路上,我心裡想著,為什麼現在的工作總是如此忙碌呢? 再怎麼喜歡自己的工作,也不可以無止境地、長期地、因為它而讓身心負荷變重,很多時候,自己還是可以做一些改變的。比方:
-一定要每個小時起來休息一下。
-每天花半小時一小時運動,其實不是擠不出時間,是沒有把Priority給照顧自己的身體並讓它好好的動一動。
-在這個大家都遠距工作的時代,更要適時說"不",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在meeting的時候,把狀態設為"no disturbance" -不可打擾,這樣就不會一邊開遠距會議,還一邊從四面八方進來一大堆即時信息,即使是想忽略它們,光是聽到一堆叮叮咚咚的訊息進來聲音,也是很干擾的。
至少我是這麼決定了,要"靜音"各種干擾訊息,multi-tasking過多了不是好事,每一個時刻都專心做好一件事,才是王道。
下午回到家,又是連三個小時不停的會議,馬上施行新方案,請勿打擾,此時此刻不相干的事通通擋在門外,我需要專心做好一件事。
大家共勉之,都好好照顧自己吧!
圖:無關內文,昨天說了要讓家裡更有耶誕味,今天就多了一顆星星,願星星也照亮心,更能在每日生活中做取捨。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3萬的網紅早安健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無論是穿高跟鞋還是運動打球,很常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腳踝扭傷!不分性別與年齡,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而像是知名的NBA球員-Stephen Curry就是「翻腳刀」的常客。究竟腳踝扭傷的高危險群是哪些人?受傷後的正確處置又是什麼呢?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一次解答! 腳踝扭傷如何發生...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嚴重的全身性關節炎
這大概是我看過最嚴重的關節炎病患之一,華人,女,55歲左右,幾個月前初診時,她的肩頸、手肘、腕關節、手指、膝關節、腳踝、腳板、腳趾等等的關節,全部都有嚴重的關節炎。病人自述,這些關節都痛到不行,又非常僵硬,她每天都得服用大量的止痛藥才能勉強睡幾個小時。十根手指都變形為「W」形狀,短短的手指先往內側彎曲,再往外側彎曲,再往內側彎曲,然後再往外側彎曲,無法正常活動,只能大拇指和其它四隻手指像螃蟹夾子一樣的夾住東西。膝蓋、小腿、腳踝、腳板、腳趾水腫明顯,部分呈現紫色,僵硬,脹痛嚴重。肩頸和上臂僵硬到無法忍受,眼睛和嘴巴非常乾。
初診時看到病人,大概只能用「慘不忍睹」來形容。我問病人,關節炎通常得發病十多年以上才會變得那麼嚴重,為什麼拖了那麼久才來看診?她說才沒有十多年,她幾個月就變得如此嚴重,我非常驚訝,於是花很多時間來了解病人背景及故事。病人說她幾年前就得了西醫所謂的「乾燥症」(一種全身性的風濕免疫性疾病),眼睛和嘴巴非常乾,西醫給她開了西藥,告訴她得終身服用,可是病人服用以後,副作用非常多,非常不舒服,無法正常生活,只好停西藥,自己堅強的忍受乾燥現象。大約三年多前,病人突然出現視覺重複影像,西醫很擔心,要求她做全身MRI,當時醫生提醒她,有少部分病人會對MRI顯影劑產生反應,而導致關節疼痛的副作用,要她簽責任豁免條款(liability wavier),她也沒多想,也就做了全身MRI。結果,沒檢查出來什麼問題,重複影像問題幾週後自己好了,然而,全身的關節果真開始疼痛了。沒多久,兩隻手指變形,關節炎專科醫生告訴她不用太擔心,大概需要十年,其它手指才會如此一樣的變形。很可惜,和西醫猜測的大不相同,幾個月後。不但十隻手指都變形了,肩頸、手肘、腕關節、膝關節、腳踝、腳板、腳趾等等的關節也都出現嚴重的關節炎症狀!
病人一開始尋求西醫的治療,關節炎的西藥導致她更多的問題,無法正常生活,只好放棄西醫治療。再過來的兩年中,她前後找了兩位中醫來長期治療,沒有什麼療效,病情繼續惡化,兩位中醫都宣告放棄,直到去年下旬才來找我看診。
怎麼治療?確實是個頭大的問題,雖然在中醫辨證論治下,有許多的辦法治療西醫所謂的關節炎,但是,手指關節炎、膝蓋關節炎、腳趾關節炎等等,不同部位及不同症狀,使用的中藥組合都不一樣,同時,一個引藥往手走,另一個引藥往腳走,一起使用就分散了藥力。因為如果無法使用手指,人等於半廢了,許多事情都無法自己做,所以,一開始我們以手指為主,一個月後手指有些改進時,病人希望改為攻下半身,膝蓋、小腿水腫等等改進了一些後,病人又希望能減輕她肩頸與手臂的僵硬及疼痛。就這樣,專注在一部分一陣子,改為專注在另一部分一陣子,一邊治本,一邊像救火一樣的治療病人的抱怨,到現在已經有五六個月了。
目前,病人整體狀況進步,沒有服用任何止痛藥,可以好好睡覺六七個小時。全身各個關節不再疼痛,依然有僵硬感,手指活動能力增加,生活比較便利。膝關節鬆了不少,小腿水腫從膝蓋降到腳踝下方,已經沒有呈現紫色。本來起身走路很困難,現在可以緩慢的自由走動。肩頸僵硬,放血後好幾天,還撐不過一整週。眼睛乾好不少,口乾好一些,但仍很乾。基本上套用西醫的說法,病人自身免疫系統攻擊自己身體的現象,已經好轉很多,整體病情穩定下來了。
使用了什麼中藥方劑?這是一個很頭大的病例,生附子、炮附子、生硫磺、烏頭蜜等等的重藥都分別或一起上陣了,細節我不想多解釋,以免讀者們,甚至中醫師們,在經驗不足的情況下使用這些重藥,導致嚴重的問題。而我使用這些重藥治療這位病人時,偶然還是會遇到病人心跳不適等問題,不過,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總是得想辦法繞過問題,達到想要的療效。當然,藥方不是一成不變,也不是只靠這些重藥,還是得搭配其它君臣佐使、後勤補給等等的藥物,不能只是一昧的進攻。
又一個題外話,病人有一次告訴我,她的朋友來家裡探望她,看到她還沒有痊癒,竟然告訴她說,這個中醫師太爛了,幾個月還沒把她治好,要她換一個醫師。我聽了差點昏倒,有這樣的進展,應該要謝天謝地了,說真的,這樣的進展在關節炎及免疫系統疾病專科醫師看來,已經是不可思議了,一個不懂醫學的門外漢竟然信口開河、隨意亂說,就像現在一大堆網路亂象一樣,把這個世界搞得烏煙瘴氣。自從那次開始,每次病人來複診,我和她打招呼的第一句話改成:「嘿,妳還活著啊!不錯嘛!」讓她知道她的病情是多麼的複雜難治。不過,開玩笑歸開玩笑,我確實要求病人簽責任豁免條款(liability wavier),因為我擔心病人心急,為了加快療效,自己偷偷服用兩三倍的中藥劑量,造成更大的問題。
(http://andylee.pro/wp/?p=5347)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當張仲景遇上史丹佛 Facebook 八卦
經絡的結構性及對應性
昨天晚上中國工程師學會中醫概論課程,我們介紹了針灸的基本概念。這讓我們想到一般中醫教科書教導針灸的方法,大多從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開始,然後再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雖然這樣教學方法已經沿襲了很多年,在學理工的人眼裡看來,往往會覺得有種見樹不見林的感覺,大的架構都還沒有建立,又如何能深入各個小部分的細節?
我們試著把視角拉高,從一個較高較廣的角度來看經絡的概念。如果經絡系統是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好比整個國家的電力系統一般,那麼我們似乎不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對應實質肉體的各個細部位置來開始討論,而應該從這個能量系統的結構性、對稱性、功能性、主要器官的對應性等等來起始。
這裡整理了三個圖,分別代表十二正經在身體軀幹、雙手、及雙腳的對應關係。經絡左右對稱,這自然不需要多解釋,大家都知道,然而,其它的對應關係卻很少人討論。
首先,無論是軀幹、手、或腳,在觀念及實質身體位置關係上,基本上都按照一樣的順序來建構。手足三陽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陽經、少陽經、陽明經,也就是依照陽經「開」、「樞」、「合」的順序。而手足三陰經的基本順序,都是太陰經、厥陰經、少陰經,也就是依照陰經「開」、「合」、「樞」的順序。有很少數例外的部位,兩條經交叉了,局部的順序互換了,這個我們等一下再來討論。
第二,陽經及陰經的對應位置,符合臟腑表裡的對應關係,也就是太陽經和少陰經對應、少陽經和厥陰經對應、陽明經和太陰經對應。譬如,手外側橈側為手陽明大腸經,對應的手內側橈側即為手太陰肺經,符合大腸和肺的表裡關係,手外側中間為手少陽三焦經,對應的手內側中間即為手厥陰心包經,符合三焦和心包的表裡關係,而手外側尺側為手太陽小腸經,對應的手內側尺側即為手少陰心經,符合小腸和心的表裡關係。這樣的對應,在身體軀幹及腳上也吻合。也就是說臟腑對應,以及臟腑相對經絡的實質身體對應位置,兩者是吻合的。
或許有人會說,這還不簡單?臟腑對應是我們定出來的,而我們在指定臟腑相對的經絡時,故意找實質身體對應的位置,那麼不就能產生這樣的對應性?其實不然,肺與大腸的表裡對應,不是隨便指定的,必須有生理上的解釋,以及臨床上實質觀察的證明。同樣的,肺臟與肺經的對應,也不是我們隨便在身上找一條經絡,就說它對應肺臟,必須在臨床上有實質證據,在指定為肺經的穴位上針灸,必須符合針灸理論上對肺臟產生實質的影響,和肺臟有最大的關聯性。換句話說,「臟腑的表裡對應」、「臟腑和經絡的對應」、「手足陰陽經實質位置的對應」,這三方能夠相互吻合,絕非是「人為指定」或「純屬巧合」可以解釋的,而比較像是整個能量控制及傳輸系統設計好了以後,再考慮如何把抽象的系統設計實踐到有血有肉的實質身體。
至於,為什麼會有前面說過的「很少數例外的部份」呢?或許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意義,這是值得研究的。不過,我認為或許只是我們觀察三度空間時的一個錯覺。譬如,人體經絡圖會展現肝經和脾經在小腿內側交叉了,而造成一小段肝脾兩經位置關係互換的例外。然而,脾經的地機及漏谷穴比較深,肝經的蠡溝及中都穴比較淺,脾經和肝經其實並沒有在這四個穴位附近交叉,而只是在下面的三陰交交會而已,因此在三度空間下,端看觀察的角度,或許並不存在這個肝脾兩經順序互換的「例外」。
第三,太陽的「開」、少陽的「樞」、陽明的「合」、太陰的「開」、少陰的「樞」、厥陰的「合」,一般是針對臟腑功能來討論的,好比示意圖裡呈現的意義,我們這裡不深入探討。然而,當我們比對三陽經、三陰經在軀幹、雙手、雙腳的對應位置,不難發現,這些對應位置和人體能彎動的方向似乎有著什麼一致的關聯性。譬如人體可以往前彎腰,卻無法大幅度的往後仰,手肘可以往內彎,卻無法往外彎,膝蓋可以往後彎,卻無法往前彎。人體軀幹、手、腳的動作,似乎和陽經及陰經的「開」、「樞」、「合」有實質上的關係。換句話說,六經的「開」、「樞」、「合」指的不僅僅是五臟六腑抽象的功能,或許也和人體運動有實質的關聯。當然,這只是從經絡的結構性觀察出來的一個可能性,還需要更多研究及臨床來證明。
文章結束前,我們再討論一點現代針灸教學的問題。前面說過,一般教科書解釋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的循行走向後,就開始一一介紹每一個穴位的位置及功能,這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那個穴「主治」什麼病症,這其實是本末倒置的方法。經絡既然可以比喻為人體能量控制及傳輸的系統,「系統調整」的作用也就比單一穴位的功能重要許多,和「系統調整」有關的結構性及處理辦法,當然也就應該為優先學習的重點。 特殊穴位,譬如井 、滎、俞、經、合、原、絡、 郄、募、背俞、八會穴 、奇經八脈會穴等等在經絡系統上的意義,以及各種系統性的治則,譬如五行補瀉、五俞穴的應用、原絡治療、俞募治療、會郄治療等等配穴治療的方法,都應該先了解、先學習,而不是強調一個個不同穴位可以「主治」什麼病症,最後變得像「連連看」,病人抱怨什麼,就看書上寫哪些穴位有提到可以幫助那個症狀,也不辨證論治,直接下那些穴位。或者,有些書籍及網頁早就反向整理好了,可以查詢一個病症「對應」那些穴位,頭痛就下這五六個穴位,高血壓就下那七八個穴位,根本不需要辨證論治了,也不用學習針灸了,只要手機拿起來查一下,就開始幫病人下針了!這樣已經是很差的中醫師了,更差的是,有些中醫師哪裡痛下哪裡,頭痛就在頭頂上下個一二十針,背痛就在背上下二三十根針,結果沒有療效,只好再「發明」個什麼「新的針法」,靠大肆宣傳來招攬生意上門。
中醫想要被世界主流重視,中醫得自強,而中醫亂象的去除,得靠病人充分了解真正的中醫,從病人這端去杜絕不肖又不學無術的中醫師。
(http://andylee.pro/wp/?p=5700)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早安健康 Youtube 的評價
無論是穿高跟鞋還是運動打球,很常發生的一件事情就是:腳踝扭傷!不分性別與年齡,幾乎所有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而像是知名的NBA球員-Stephen Curry就是「翻腳刀」的常客。究竟腳踝扭傷的高危險群是哪些人?受傷後的正確處置又是什麼呢?學善治療體系顧問蔡永裕主任治療師一次解答!
腳踝扭傷如何發生?高危險群是哪些人?
蔡永裕主任指出,腳踝扭傷是發生在腳落地的瞬間,差不多0.3∼0.4秒之間。「因為落地時不穩,導致腳掌外側著地,而產生所謂翻腳刀的現象。」他說明,通常好發的高危險群多以「扁平足」為主。
腳踝扭傷正確的處置方式
1、冰敷
腳踝扭到時,我們常常會拿冰袋冰敷患部,蔡永裕主任指出,冰敷能讓腫脹得到適度的控制,同時可以降低疼痛的感覺,所以若有上述症狀,都會建議先冰敷。建議以冰:水=1:1(包)的方式使用。
2、觀察患部是否持續腫脹
3、注意能否踏地:無法踏地則可能是骨折。
錯誤的處置方式:放血
放血的同時會傷害到其他軟組織,反而無法達到消腫的目的。
腳踝扭傷能根治嗎?
蔡永裕主任提及,腳踝扭傷是發生在瞬間的意外。一般約7∼10天就可痊癒。若超過這個時間還沒有好,就建議就醫治療。若腳踝有腫脹症狀,復原時間則會拉長,大概需要4∼6周。
若超過4∼6周都還沒痊癒,腳踝仍持續腫脹,可能就需要就醫進行手術。?腫脹會讓腳踝不穩定,因此需要外科開刀處理。」
腳踝扭傷能使用護具嗎?
蔡永裕主任表示,腳踝腫脹的時期會建議使用「加壓式護具」,減輕腫脹現象,同時配合適度運動,通常復原情形都十分良好。
腳踝扭傷緩解運動
短足運動
1、將腳掌置於平面。
2、腳踝置於膝蓋正下方,患者站坐皆可。
3、將大腳趾朝跟骨方向移動,此時可看到足弓增高。
4、放開回復原狀,來回重複10次即可。
腓腸肌運動
1、身體向右旋轉90度,此時右腳大腳趾會微微抬高。
2、將右腳大腳趾往下壓,訓練右側的腓骨腸肌。
3、身體向左旋轉90度,此時換左腳大腳趾微微抬高。
4、再將左腳大腳趾往下壓,訓練左側的腓骨腸肌。
5、恢復原本姿勢,每天、每小時做10次即可。
踮腳尖運動
1、站姿,雙腳及膝蓋朝前方。
2、雙腳與肩同寬
3、雙手肘成90度置於牆面。
4、開始踮腳尖,來回10次即可。
【相關影音】
足底筋膜炎 要如何正確舒緩? 【蔡永裕主任/疼痛麥擱來】
https://youtu.be/BWxN5DwR57g
選鞋6原則+2招腳部按摩【廖昀君物理治療師/ 健康連線】
https://youtu.be/RE31NucPcsk
按摩膝蓋疏散累積毒素,暢通關節經絡一身輕【早安健康】
https://youtu.be/9CjcYu5yMQk
【相關文章】
足底筋膜炎踩地、走久就會痛!醫師:一招踩樓梯可舒緩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4693
腳踝扭傷不落病根!6伸展動作復健踝關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012
踮腳、單腳站立練腳力!預防足底筋膜炎、翻腳刀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article/10445
#蔡永裕 #扭傷 #腳踝
----------------------------------------------------------------------------------
早安健康網站:
https://www.everydayhealth.com.tw/
早安健康FB:
https://www.facebook.com/Everydayhealth.Taiwan
早安健康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EverydayhealthTw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SQnxuY7ew/hqdefault.jpg)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手肘痛不只是肌腱炎,網球肘4大病根這樣除才確實 的相關結果
現代人常患有網球肘,且不少患者抱怨即使接受了治療,仍然時好時壞。菁英診所復健科尤稚凱醫師表示,雖然網球肘有特定的痛點(位於肘關節外側),但病根卻可能發生於 ... ... <看更多>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網球肘》手肘外側酸痛無力,當心網球肘! | 骨科蔡依樽醫師 的相關結果
網球肘是一種常見的軟組織疾病,學名叫做肱骨外上髁炎(Lateral Epicondylitis),肱骨外上髁是手肘外側一個骨凸點,許多控制手腕的肌肉群發源於此(見下圖),因此當過度 ... ... <看更多>
手肘外側痛治療 在 揮別網球肘、手機肘!2穴道2伸展舒緩手肘關節痛 - 早安健康 的相關結果
揮別網球肘、手機肘!2穴道2伸展舒緩手肘關節痛 · 1. 坐在椅子上,將左手的手肘伸直,掌心朝上。 · 2. 用右手下壓食指~小指,並維持10秒。 · 3. 加入拇指,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