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市長,數字魔術師是你?五萬戶目標執行到底還在不在?】
.
這是我在今年4月質詢台北市都發局黃局長的圖表,從台北市自己的數據可以看出來,柯市長八年任內,累積規劃的12200戶社宅中,有10006戶是林洲民前局長規劃的,光林洲民前局長一個人就規劃總量的82%。
.
從數據也可很明顯看到,柯市長至今自豪全台最多「興建中的北市社宅數」,其實多是林洲民前局長的規劃。
.
一個政策,若要知道是否為市長意志,就要看政策執行效果,若市長意志很明確,即使局長換人,通常也不會落差太多。
.
但很明顯的,林洲民前局長「被離職」後,北市府只規劃了2194戶社宅,只有林洲民前局長量能的20%,甚至比郝龍斌前市長規劃的3561戶還要少。
.
八年五萬戶,是柯市長自己的政見,就算無法八年完成,但至少五萬戶不要下修。但從「北市歷年預算編列社宅戶數」即可明顯發現,沒有林洲民前局長,恐怕根本無法維持今日柯市長強調「一萬戶興建中」的執行量能。
.
而我為何會憂心忡忡,就是因為我看到林洲民前局長離開市府後,北市社宅規劃戶數根本比郝龍斌時期還要少,這要怎麼讓人相信,五萬戶目標會順利進行?
.
事實上,原本2019年時計算社宅施工速率,台北市社宅蓋完五萬戶大約要22年,但2021年依照新數據重新計算,由於柯市長第二任規劃數落差太大,現在最樂觀也要再延長至27年了。
.
結果柯市長,昨天只會在防疫記者會上當數字魔術師,不敢講自己立下的五萬戶目標還存不存在,要不要下修,也不敢講絕大多數興建中的一萬戶社宅,是他第一任期內林洲民前局長的規劃,第二任後,社宅規劃比郝龍斌前市長還不如。
.
我為什麼會有被騙的感覺,因為我在還未選上議員前,就和許多年輕人一樣,一直很關心社宅的問題,世界其他國家如美國、日本、澳洲、韓國、荷蘭等國都有這樣保障居住權的福利政策,因此柯市長的八年五萬戶計畫,我很認同,我也知道,這個政策是2014年他和居住正義相關NGO團體討論的結果。
.
我甚至在2019年也曾私下拜訪林洲民前局長,當時他也給我看了八年五萬戶的具體社宅規劃,市府照計畫應可竭盡完成。
.
2019年我擔任議員後,則一直和柯市長談到社宅進度,請他千萬不能放棄蓋五萬戶社宅,就算他卸任,都還是要建立制度讓下任市長蓋下去,過去柯市長在質詢台上,總是會認真聽我建議,也會說他不會放棄蓋五萬戶,會想看看怎麼加快速度。
.
然而,今年的柯市長,已經變成,當我提起五萬戶目標,或第二任規劃數明顯過低、速度又變更慢等問題時,他只會說怎麼可能數字一定有錯,或叫他的政黨團隊瘋狂罵我其心可議,或當媒體提問時,自溺於自己 (第一任內)蓋很多、嘲諷全台灣縣市都比不上台北市、沒人可以批評他。
.
八年五萬戶社宅確實跳票,是事實,五萬戶目標消失、八年恐怕連一半都沒達到,是事實,柯市長第二任規劃數比不上第一任,也是事實。
.
柯市長當初對於年輕人的承諾、好好的政策,最終只剩下玩數字話術,在台上嬉笑怒罵政治口水,真的覺得,好景不常,「市」風日下,令人失望。
附註:
所有數據都是都發局自己的數字。紅色匡起來是北市府編列預算所規劃的社宅戶數,柯市長上任真的能編列的預算,是從2016年開始,2015年以前,是郝龍斌前市長編列規劃的數字。
------
#過去我對居住正義的質詢:
公共住宅應落實保護弱勢的初衷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jH025EEys0
22年五萬戶社宅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abbLXnf1Qs
社宅要降租且服務真正需要的年輕族群
https://reurl.cc/AR8l3p
公宅政策應建立在具體數據之上
https://reurl.cc/Krjo9R
社宅承諾八年五萬戶不只早已跳票,更是徹底縮水
https://reurl.cc/EZzvQA
社宅應持續規劃、永續發展
https://reurl.cc/q18qKD
囤房稅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NV_2eTfEvY
房屋稅制改革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yiB6X0CtLc
降低房價所得比
https://reurl.cc/mv9QkG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590的網紅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31219台視 買屋得花九年薪 壓力指數創新高 影片網址→http://youtu.be/lmS6E-KeVsM 感謝記者 張佩雅 的採訪,說真的,我自己親身接觸的很多有錢人,現在都考慮先租房子,慢慢看、慢慢挑,畢竟現在租金行情漲不起來,租真的比買來得划算,住不爽,也可以立刻拍拍屁股走人。 ...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的推薦目錄: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Facebook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新聞] 台北「房價收入比」是歐美的5倍!房市泡- 看板home-sale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全球-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 ...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全球-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 ...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全球-在PTT/MOBILE01/Dcard上的體驗開箱及優惠 ...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ptt – 歷年房價走勢圖 - Mcwla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日本房價所得比的情報與評價,MOBILE01、STOCKFEEL、PTT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日本房價所得比的情報與評價,MOBILE01、STOCKFEEL、PTT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台灣房價ptt – 台灣歷年房價走勢圖 - Sjysj 的評價
- 關於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台北市歷年房價所得比 - Mobile01 的評價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艾蜜莉-自由之路 Facebook 八卦
【房地合一稅明年上路!營建、房仲股長線將走下循環】
房地合一稅明年上路,
對房地產相關股票而言,
無論是營建股或房仲股,
長線下循環趨勢已定!
所以就算有些目前跌到便宜價、或殖利率很高的,
也不建議拿來當「定存股」!
---------------
台灣房地產的歷史--18 年 1 循環
台灣的房地產景氣大約 18 年左右 1 個循環。
也就是説,從谷底到高峰大約會經歷 9 年;
而從高峰再跌回谷底也又再需要 9 年。
不得不說,這是 1 個很長線的景氣循環,
所以在上循環之時,房價似乎永遠「只漲不跌」!
但房價真的「只漲不跌」嗎?
1.1985 年 ~ 1994 年的房地產上循環
1980 年代中期 ( 1985 年之後 ) ,
是台灣經濟起飛的年代,
「台灣錢淹腳目」是那個時代最精彩的形容詞。
1986 年台股首次躍過 1000 點,
房地產也在 1985 年之後開始走升。
1987 年國產局標售華航附近土地創下當時天價,
也拉開了房價狂飆期的序曲。
雖然民眾在短期內所得遠遠趕不上飆漲的房價,
但由於產生「預期心理」-- 遇期房價會越來越高漲,
「房價所得比」越是不合理,就越是飆漲。
1990 年 2 年房價飆 3 倍的泡沫,
造成第 1 次無殼蝸牛運動!
以台北市為例,房價在民國 1989 、 1990 年 2 年內,
上漲為民國 1988 年的 3 倍之多,
民國 1988 年時可以買一層房子的錢,
在 1990 年時可能只能買到 1 、 2 間廁所。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
終於爆發了第一次「無殼蝸牛運動」。
2.1994 年 ~ 2003 年房地產的下循環
不過當大部分的人都買不起而走上街頭時,
反而是要開始盛極而衰了。
1995 年 ~ 1996 年,當時的總統李登輝先生,
發表「兩國論」引起台海危機,
大陸把飛彈對準台灣,很多人擔心引起戰爭,
當時很多大戶、有錢人紛紛拋售台灣的房地產遷居國外,
房價也開始長達 9 年的下跌循環。
2003 年SARS危機,
房地產買氣與售價跌到谷底
2003 年中,台灣爆發「SARS疫情」,
這是 1 種嚴重的致命傳染病,
當時人人自危不敢出入公共場所,
對已經走 9 年下循環的房地產來說更是致命一擊,
很多房地產都賣不出去,用極低的價格求售,
房地產產業急凍!
3.2003 年 ~ 2012 年的房地產上循環
不過最冷的寒冬過後,冬雪消融,就帶來了春天。
2003 年中之後,房地產產業從谷底爬升,
又開始往上循環。
剛開始是悄悄的,
但隨著經濟、股市整體大環境的熱絡,
房地產景氣又熱絡起來。
此波上循環在 2012 年左右又到達了最高峰,
其中參與的相關業者都賺的荷包滿滿,
除了建商之外,
最著名的還有大型的炒房集團「二黃一劉一陳」。
政府的打房政策有效嗎?
雖然曾經有房地產投資客,
公開在媒體上認為政府打房的政策是無效的,
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根據內政部資料統計,
今年1 - 4 月台北市買賣移轉件數與 2013 年房市高點相較,
整體衰退達 33 %,
12 個行政區分別有 22.1 % ~ 46.2 % 不等的量縮幅度,
而在價格方面也有 3 個行政區衰退逾 1 成。
以往最熱絡的雙北房地產價格下跌、成交量也急凍,
不少投資客只能轉戰炒作其他縣市的房子。
不過人稱「帥過頭」的房產投資客,
近期卻因為在新竹大浦炒房失利賠錢,
而與旗下成員發生糾紛。
2016 年起出台的「房地合一」政策,
將讓房地產的下循環更劇烈
由上述情況可見,
政府推動的政策是有效的,
效果雖然緩慢、但是久遠。
如果搭配景氣循環週期、與過去的歷史情況來推斷,
目前可能開始長線走下循環了。
雖然目前房價還是看起來很高,
下循環的開始還是會有很多人沒有感覺,
但若未來經濟、股市也一起走衰,
而且出現重大事件,
到時房價就會邁入「恐慌急跌期」。
房地產相關的股票介紹
在了解國內房地產景氣的過去、現況與可能的未來之後,
我們也可以把這些觀點套用在房地產的相關類股。
EX: 營建類股、房仲類股…等。
房地產的長週期景氣循環特性,
也同樣的體現在營建股的身上。
近幾年房地產景氣維持在高檔區,
2014 年營建股的獲利不錯,
所以今年營建類股發的殖利率很高,
前 20 名都超過 8 %,
而和旺 ( 5505 ) 和聯上 ( 4113 ) 甚至高達 20 % 以上!
營建股、房仲股歷年股價、股利落差極大
不過不要只看今年的高殖利率,
就把營建類股當成是「定存股」。
我們以人稱營建業「 F 4 」之一的大建商 -- 興富發來觀察,
發現在上一波的谷底( 2001 年 ~ 2003 年),
它的年度最低價只有 1.62 元,
與 2013 年的年度最高股價 76.4 元,
足足差了 47 倍!
而且不僅如此,不管景氣好壞「定存股」應該要有提供穩定股息的功能。
雖然興富發近 2 年都配發了 7 元的高股利,
但我們同時也觀察到,
谷底期 ( 2002 年 ~ 2004 年) 的股息卻是掛「零」。
結論:
回到主題:「營建股殖利率高達 20 % 以上適合拿來存股嗎?」
我個人傾向的答案是「不適合」的。
不論是營建股或是房仲股 (如:信義) 都一樣,
谷底和高峰時落差極大的股票,
根本不適合,想穩穩領股息過生活的「存股」一族啊!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親民黨 People First Party Facebook 八卦
蔡政府所帶給人民的記憶:「1次全國大停電,2修勞基法,斷3個邦交國,引爆499之亂,5次不斷電表決,亂開6次臨時會,砍勞工7天假,舉8400億債務」。
李鴻鈞總召指出,即使民進黨政府一再對外界說明,經濟成長率創新高;失業率創新低;出口金額為歷年同期最高紀錄,但親民黨團認為應該從以下8個與人民攸關的數字來一一檢視:
1.萬物齊漲生活壓力大:自105年第二季以來,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由1.33%增加至107年四月的1.98%,直逼中央銀行的2%警戒。
2.實質經常性薪資跟不上物價上揚:2018年1至2月實質經常性薪資38,017元,依然不及民國91年的38,436元,也就是說以當前薪資水準所買到的東西仍比16年前來得少。
3.人民負債愈來愈多:舉債持續惡化,每人負擔中央政府債務從2016年的23.2萬上升至23.6萬元,這還不含8年8800億元的未來性舉債。
4.民眾買房愈來愈困難:買房更難,房價所得比越來越高,從2016年第一季房價所得比8.46到2017年第四季房價所得比9.16
5.國內投資成長率低落:成長率低落國內投資為國內經濟成長表現的關鍵,但2017年的民間投資年增率竟下降至-0.89%,不增反減。
6.少子化危機顯然易見:根據國外的統計資料顯示,在全球224國生育率中,台灣名列倒數第3。
7.台灣大學的排名直直落:根據英國泰晤士報高等教育特刊所公布全球最佳大學排行榜,台灣大學排名創14年來新低紀錄;清華大學排名也大幅滑落。
8.青年失業問題依舊嚴重:根據主計總處統計,台灣15-24歲年平均失業率近9年來都破10%;最近統計資料、今年2月份15-24歲失業率數據為11.41%,遠高過同期失業率3.70%。
陳怡潔委員則表示,最近針對蔡總統執政兩周年的期中考成績,各家媒體民調紛紛顯示不滿意度提升甚至突破六成,滿意度下降也有低到兩成,成績滿江紅的民調數字等於是多科「死當」,嚴重性已經不只是「留校察看」。雖然不確定賴清德院長會不會被徵召去選台北市長,但是對於賴院長最近趕在520之前,「臨時抱佛腳」連三天開記者會,說要搶救低薪卻又公布全國人民平均薪資已達49,989元,甚至又公布2018年每月實質總薪資已經達到59,852元,真的是惹惱全台灣勞工,難道現在薪水不到六萬的可以請政府補差額嗎?如果政府部門連最真實的數據都可以拿來畫大餅,不確實反映問題去解決問題,只會美化數據玩弄數字遊戲,不接地氣又背離民氣,民調恐怕還會繼續往下掉。
陳怡潔委員認為,民進黨執政兩年以來,行政團隊根本不到位,帶頭的賴院長不斷強調自己是「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卻已經讓自己變成蔡總統執政的「麻煩製造者」。尤其走了馮世寬卻又換上了吳茂昆,多是在其位卻不謀其政的閣員,「做實事內閣」根本只是華而不實!希望賴院長不要再頂著中華民國的招牌,卻一再僭越總統兩岸外交職權,「務實台獨不如坐實台灣經濟實力,再創台灣經濟奇蹟」。人民最不滿的是經濟疲弱,民進黨政府看不到嗎?不管是三月的「衛生紙之亂」與最近的「499之亂」,反映的都是萬物皆漲只有薪水不漲,所以市場上的一點點風吹草動都會引起民眾恐慌,因為能省一塊算一塊,這已經不是小確幸而是很不幸!
眼前最大的危機絕對不是年底的九合一選舉,才五月天氣已經一天比一天高溫,815全國大停電的噩夢現在全民都「挫哩等」,核二二號機、核三一號機都要陸續重啟,如果今年夏天815事件再重演,不要說選舉會崩盤,全民的憤怒跟反彈絕對會排山倒海。希望政府誠實面對台灣的缺電危機,並做好確實有效的能源政策調整方略,民眾不會被「乾淨的媒」呼攏,更不要深澳燃煤廠惡化空汙讓民眾活在會得肺腺癌的恐懼之中。
周陳秀霞則表示,二年前蔡英文總統挾著超高的人氣與聲望入主總統府,民進黨更在立法院拿下多數席次,達成完全執政的目標,大家原本以為「骨力做,趁會著好運」,有好日子過了,結果事與願違,變成是「空笑夢」。她提到,過去這段時間,很多民眾對親民黨不諒解,認為親民黨跟民進黨走在一起,事實上不是這樣的。親民黨是認為大家都在同一艘船上面,不應該也不能把台灣這艘船弄沈。因此,面對民進黨執政所推出的各種政策,都秉持著忠誠在野黨為民喉舌的精神與理念的立場,理性、務實來討論。我們的出發點是好的,沒想到「好心被雷親」,蔡政府執意背離民意,造成台灣亂糟糟,大家都看不到未來,實在令人捶心肝!
周陳秀霞委員以年金改革為例指出,蔡政府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這樣真的做得到嗎?蔡政府「吃銅吃鐵,吃人骨頭囤歸山」。我在想,「被人賣了還幫人家數鈔票」,未來人民很難跟政府是一條心!「戲台頂的皇帝,做袂久」、「海面闊闊,船頭也會相拄著」,希望蔡政府千萬不要對民眾、對軍公教刻薄,否則將會斷了自己的後路。她更提醒蔡政府「行船看水時,做戴誌看時機」,不要「食緊撞破碗」。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評價
131219台視 買屋得花九年薪 壓力指數創新高
影片網址→http://youtu.be/lmS6E-KeVsM
感謝記者 張佩雅 的採訪,說真的,我自己親身接觸的很多有錢人,現在都考慮先租房子,慢慢看、慢慢挑,畢竟現在租金行情漲不起來,租真的比買來得划算,住不爽,也可以立刻拍拍屁股走人。
除非真的閒錢夠多,或者是房貸占收入所得低於1/3,否則「純粹個人建議」(不代表本人所屬公司),還是不要為了養房,犧牲生活品質。
以下是新聞報導......↓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房屋權狀是16坪,一坪單價實價登錄是65萬,所以總價大概是1050萬左右。
一房一廳的套房,總價就破千萬,想在台北市買到容納一家4口的房子越來越難,根據營建署的最新調查,全國房價所得比已經來到9.2倍,創下歷年新高,民眾想買屋,現在就得花上9年薪水。
民眾買房的痛苦指數,恐怕比官方調查還要高,台北市最為辛苦,每月有一半的薪水都拿來扛房貸,而新北市至少月薪四成付貸款,專家建議,無殼蝸牛現階段還是以租帶買,會比較划算。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光是買房子房貸的利息,連租金都cover不了了,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覺得說,好像租房子比買房子還來得更划算。
也難怪民眾買房意願降到低點,創下2010年3月來的新低,在薪水不漲,壓力指數不斷飆高的情況下,要想維持生活品質也得精打細算。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1611667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陳泰源-房仲/主持人/歌手/作家/演講師 Youtube 的評價
131219中天 9年不吃喝才買得起房 壓力創新高
影片網址→http://youtu.be/IxHNb5E_5cA
感謝記者 陳乙杉 的採訪,關於購屋壓力越來越大,我想主要還是集中在台北市,當然,新北市近1~2年也列入購屋壓力的排名裡面了。的確,大家整體薪資所得停滯甚至倒退,加上美國QE退場的消息日趨明顯,種種利空因素壟罩台北房市,只能說,自住客遇到心動的房子,或許可以考慮殺很大!但純投資呢?或許觀望一下囉~~
以下是新聞報導......↓
走進小小客廳,16坪一房一廳一衛,對新婚夫妻很適合,不過現在在台北市16坪卻也要千萬起跳,房價漲很大,最新房價所得比顯示,台灣人買房,平均也要不吃不喝存9.2年的薪水才買得起,史上新高。
房價貴鬆鬆,看看今年第三季房價所得比,全國平均要花9.2年,台北市所得比14.7倍,等於住台北市要超過14年不吃不喝,新北市要花超過11年,更創下歷年新高,房價不停飆漲,讓外界不禁擔心,台北房價可能泡沫化。
因為國際上所得比超過3~5倍就是警戒區,沒想到台北市就一舉跳高到14.7倍,嚴重超標,房價短期漲幅也超過30%,也是泡沫化的指標,台北市房價十年來漲幅超過135%,讓財政部長張盛和出來警告,大台北房價,真的太高了。
房仲業者 陳泰源 表示:薪資也沒有成長甚至還倒退,那是不是我租屋比買房更划算?所以現在變成很多人都會考慮先租房這樣子。
房價飆漲的不合理,小市民墊墊口袋重量,覺得買屋壓力真的好大。
網址→http://blog.yam.com/taiyuanchen/article/71611460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歷年房價所得比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issipate也提到: 以下皆個人猜測: 線索1:去板橋找妹妹拿東西+女方爸媽已先到現場——老婆娘家可能本來就是板橋, ... ... <看更多>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房價所得比台灣在PTT/mobile01評價與討論 的八卦
在歷年房價所得比這個討論中,有超過5篇Ptt貼文,作者Dissipate也提到: 以下皆個人猜測: 線索1:去板橋找妹妹拿東西+女方爸媽已先到現場——老婆娘家可能本來就是板橋, ... ... <看更多>
房價所得比台灣歷年 在 [新聞] 台北「房價收入比」是歐美的5倍!房市泡- 看板home-sale 的八卦
台北「房價收入比」是歐美的5倍!房市泡沫來了嗎?
遠見 文 / 胡偉良
【胡偉良觀點】觀察雙北市近20年的房價所得比變化,2002年台北縣平均維持在6.15倍,
台北市則維持在6.01倍。但到2021年台北市已經加重到15.86倍,新北市加重到12.13倍—
—快速的把有房的和沒房的,在財富上劃分成兩個世界。
什麼是「房價收入比」?
簡單來說,房價收入比就是房屋總價與居民家庭平均年收入的比值。
房價收入比愈高表示買房的難度愈大。台北市的房價收入比最高,也就是說如果想在台北
市買房,理論上需要不吃不喝15年才能買房。可是現實中,那個買房的會真的等上15年才
去買房?這就是理論與現實的差距。
因為我們學會了一個叫「槓桿」的東西,沒有人會真的等到把錢存夠了才去買,而且如果
考量房價增長和收入增長幅度,可能會愈等買房希望愈渺茫。很多人也就是因為這樣的心
態,所以大家都喜歡追漲房價。
這倒不是說有了槓桿買房就變得不難,買房對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的確是一件難事,而
且越來越難。那房價收入比是不是就沒用了?
其他各國的房價收入比
在美國和北歐,房價收入比一般保持在2-3之間;其他西歐國家房價收入比常年維持在3-4
之間;國際上認定的合理標準則是4-6之間。每個國家有每個國家的國情,每個國家有每
個國家的過法。
世界銀行提出發達國家正常的房價收入比一般在1.8~5.5之間,而發展中國家合理的房價
收入比則在3~6之間,比值越大,說明居民家庭對住房的支付能力越低。如果按照公佈的
國內房價收入比來看,台灣房價高的程度的確驚人。
雙北市近20年的房價所得比變化,2002年台北縣平均維持在6.15倍,台北市則維持在6.01
倍。但到2021年台北市已經加重到15.86倍,新北市加重到12.13倍。也就是這一波的房價
變化,快速的把有房的和沒房的,在財富上劃分成兩個世界。
根據歷年房價負擔能力統計資訊,20年來家庭可支配所得中位數增幅不到兩成,但住宅中
位數總價漲幅卻逾兩倍,相當於兩者差距在20年間拉大了10倍,要靠薪資買房已是一個愈
來愈艱鉅的任務。
房價收入比過高的城市,會有房市泡沫?
房價收入比太高意味著房地產對經濟增長的正作用在減弱,甚至會得不償失。
這些房價收入比過高的城市,買房風險增大, 存在區域性的房價泡沫。房價收入比過高
需要警惕,但如果就此判斷,這樣的城市不能買房,反倒去一些房價收入比低的城市買房
,那就更得不償失。一線城市房價高是對一般民眾算高,但是對綜合實力較好的有錢人來
說可能不高。
其實,房價收入比不是買房唯一指標
如果完全依賴於房價收入比,對買房並不具有指導意義,台北、新北的房價的確很高,如
果光看房價收入比來決定是不是去買房可能會很危險;像嘉義、屏東、基隆這些偏遠城市
的房價收入比都不高(小於6),那是不是就該去買呢?顯然不是。買房不能把房價收入
比當作唯一指標。
有人說台北、新北市存有泡泡,但是一般情況下,只要有人口源源不斷地流進來,市場就
不會出現大問題。反之,一些根本就沒有人口資源和產業支撐的城市。房價收入比再低,
買房也毫無意義,除非你去自住。
所以,房價收入比不是說沒有用,它的意義在於告知這個城市的房價與普通百姓收入懸殊
,需要加以關注,但我們知道大城市的房價不是普通老百姓的收入決定的。它只是用來衡
量普通家庭的購房負擔,它的合理與否還要看這個城市有沒有活力,它的租金回報率情形
。
真正該注意房價泡沫的地點
像大城市房價收入比高,意味著購房負擔重,如果租金水平也很低,那麼泡沫可能就比較
大。像上述嘉義、屏東、基隆這樣的不發達城市,房價收入比即使低,可是租賃市場和二
手房市場根本就沒形成,甚至都沒有,也就是說房價需求有價無市,賣不出去也租不出去
。這才是真的最有泡沫的地方。
我不支持高房價,更反對房地產繼續成為少數人的遊戲,但另一方面,該如何讓居民收入
增長上去,逐步消除高房價的負面作用,這也是執政當局努力的地方。畢竟,「擁有房子
」是民眾安身立命的基礎,更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使命所在。
這篇文章的出發點不是在為台灣的高房價收入比找理由。其實當今全世界的大都會地區房
價收入比都不低,因為大都會地區具備了「稀缺」的特性。
面對台灣土地稀缺的本質和日益高漲的興建費用,透過產業升級,提升民眾所得或許才是
降低房價收入比的不二法門。
https://www.gvm.com.tw/article/88701
台北房價收入比才16倍就嫌高?
等60倍再來說嘴好嗎!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43.242.205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home-sale/M.1649592379.A.B2B.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