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監護處分制度,夠完善嗎?」
鐵路殺警案被告一審被判無罪,並施以監護處分5年,也讓各界對於「監護處分」有許多討論,法務部與司法院的專案報告中,也分別提到了監護處分等保安處分相關的修法意見。
因此,今天在司法委員會質詢中,我向法務部長、衛福部次長,請教了有關「監護處分」的相關問題。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解釋什麼是監護處分。
有些人犯了罪,光是刑罰可能不足以改善,因此不得不使用另外的保護安全手段,來達到矯治的目的,希望他未來能適應於社會生活,進而達到社會防衛的目的,以上被稱為「保安處分」。
而監護處分便是保安處分的其中之一。
若個案在目前依《刑法》第19條判為無罪,但如果沒有採取其他措施,不單是可能危害到其他人,也有可能傷害自己。因此依照法官認定,得令入相當處所,比如相關的精神醫療機構等,施予監護處分。
監護處分應該要有實質能夠幫助他未來重返社會的可能性,我在今天質詢中,就存在已久的、第一線人員反映執行端的困難,以及目前在既有的網絡中其實有許多橫向聯繫的問題,請教法務部與衛福部。
🔵 針對不同個案態樣的監護處分,應建置分流機制
2019年3月監察院的調查報告指出,目前監護處分的執行,未有完整配套措施。實務面長期存在經費欠缺,處遇執行處所不足或不適合,處遇內容無法因應個案的需求差異及變化、醫療紀錄的銜接斷裂、強制社區治療的選擇太少等等的困境。
在執行場所方面,高檢署在1998年頒訂《執行監護處分之注意事項規定及費用支應要點》,從早年在病監執行、家屬監護,到慢慢轉至委託精神醫療機構辦理,其實還有很大的進步。
另外,每年受監護處分人數約莫在200人左右,其中約九成是採取於醫療機構住院的模式。但是,這其實忽略了受監護處分人常見合併多種複雜的狀況:除了重大精神疾病之外,可能也會有「發展遲緩合併精神官能憂鬱症」、「藥物或酒精等物質成癮」、「智能不足」等情況。
建議不同的精神障礙、心智缺陷及風險程度的受監護人,應分流進入不同的處遇機構,施予不同態樣或程度的治療(如心理諮商、團體治療)、戒護(如司法精神病院)與處遇密度。
🔵 醫療院所執行監護處分的困難,予以重視並改善
地檢署相關人員反映,目前全國各地執行監護處分的醫療院所,必須由各地檢署自行尋找醫院委託簽約。但個案情況複雜醫院可能無法收治、病床數不足、醫院提出的治療項目經費,可能遭到檢察機關上級核刪等資源與經費的情況等,導致醫療院所多不願承接。衛福部應與法務部改善現狀。
🔵 刑事司法與精神醫療的連結,合作模式應制度化
從法院決定做出監護處分、地檢署指揮執行送至合作的醫療院所,到提供治療及相關處遇的過程,三方的溝通連結並不順暢,各單位對個案在不同階段的資訊斷鏈。
各地檢署與簽約的醫療院所,對於受監護處分人的處遇情況,應有定期且實質討論、調整處遇方案的橫向連結機制。醫療院所需掌握受監護處分人的事前評估與現狀,收治後,各地檢署也應強化與醫療院所的連結密度,了解受監護處分人在醫療端的情況,以瞭解是否有減緩或改善之趨勢。
司法端與精神醫療的連結,應將中間的合作連結模式,結構化、制度化,以發揮綜效。
針對以上建議內容,我也在委員會中提出臨時提案,並獲得法務部及衛福部的承諾。未來兩個部會將具體討論實際措施,一起往完善監護處分制度努力,避免遺憾再度發生,提高社會安全之穩定。
同時也有10000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2萬的網紅Bryan Wee,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戒 酒 團體治療 在 Facebook 八卦
#團體治療 #也許你該找一群人聊聊 #心理小說
.
「克莉絲蒂,要不要告訴大家你昨天吃了什麼?」羅森醫師說。
.
「不要!」我的聲音在牆壁間迴盪。我跳下椅子,在圓圈中跳動,好像我想要踏熄一堆火。「不要!拜託,羅森醫師,別叫我這麼做!」我像孩子般懇求。不要這樣;拜託不要。我以前從來不會這樣。但那是因為沒人直接問我吃過了什麼。
.
「天啊,姑娘。如果你會這樣子,那一定要告訴我們。」卡羅斯說。
.
我們根本沒談到食物。我們談的是羅莉的寵物雪貂的醫療帳單。
.
我參加 #團體治療 一個月了。在四次的週二聚會中,團體與我進行了互相認識的儀式。他們知道我參加是因為情感關係的問題。他們知道我的暴食。他們知道我與露絲博士。但這個?告訴我面前的七個人,我昨天吃了什麼?不可能。
.
我的飲食失調已不再是劇情片的題材——我不會吃遍速食店然後嘔吐,但我的吃法很古怪。證據一:每天早上我會吃一片包心菜葉捲乾乳酪,還有一碗微波加熱的脫脂牛奶與蘋果片。這是我幾乎三年以來的早餐。絕不吃香腸麵包、巧克力可頌或燕麥棒。如果我無法吃這個祕密的特別早餐,還有私密的廚房,我就不吃早餐。這種早餐很安全。不會誘惑我大吃特吃。
.
我的法學院朋友每天都會看到我的古怪午餐,因為我無法躲藏:一罐水煮鮪魚倒在包心菜葉上,淋上法國經典黃芥末醬。他們很合理地取笑我的食物看起來多麼噁心與缺乏想像力。一個正常人絕不會在任何人面前吃這個午餐超過一次,但我每天都吃。午餐時間,其他學生會穿過校園,去買裝滿了紅白肉類與乳酪的潛艇三明治,淋上大量的蔬菜醬汁。而我坐在學生餐廳中有如兔子般吃東西,準備下一堂課。他們不知道我戒癮之前,我與食物的關係導致我幾乎餐後都趴在馬桶上嘔吐。胃口失控的身體記憶與廁所的慘狀總是糾纏著我。我在大學差點就真的暴斃。我的午餐可以接受很多批評—索然無味、虐待自己、保證引發胃痛,但它可以防止我失控。那些潛艇堡做得到嗎?
.
晚餐,我吃煎碎的火雞肉搭配花椰菜、胡蘿蔔、一湯匙乾酪。有時候我會用雞肉取代火雞肉。有次我還嘗試了碎羊肉,但是太油膩,讓我的公寓有氣味。當我開始戒癮暴食,我選擇了一些看似「安全」的食物,因為我沒有大吃特吃。我不敢放棄自己的安全食物。
.
但是暴食出現在其他地方。那是我心中腐壞的祕密。每天晚上的「甜點」,我會吃三或四顆紅蘋果—通常更多。有時多達八顆。當我對德州的輔導人凱蒂暗示我的蘋果消耗量,她向我保證,只要不吃砂糖就沒關係,不管是一次吃一百顆蘋果,還是一天吃三頓都可以。砂糖是許多戒癮者的毒藥,可以讓你死於甜甜圈。凱蒂允許我把蘋果放在「安全食物」中,不管我每週吃下幾百顆。
・
我花在蘋果上的錢超過了有線電視、瓦斯與交通加起來的費用。蘋果導致我沒有室友,因為我怕被人發現,但我也難以想像每晚只吃一顆蘋果。
・
「告訴我們吧。」羅莉說,她的聲音很輕柔溫和。
・
我閉上眼睛,快速說話如連珠炮,就像拍賣場上的拍賣官:「乳酪、包心菜、蘋果、牛奶、包心菜、鮪魚、芥末醬、一顆柳橙、雞肉、胡蘿蔔與菠菜。」我停下來,不敢繼續。無法想像告訴他們蘋果的情況,但保密突然變得難以忍受。他們會說我沒有戒癮,我沒有正確按照步驟,我是個失敗者。我在內心歇斯底里地尖叫。但不知如何,我脫口說出:「然後我又吃了六顆蘋果。」
・
很難說哪種羞愧更讓人難受:晚餐後吃六顆蘋果,或我的飲食敵人是受歡迎的無辜水果。我參加過數百次戒癮聚會,聽到人們描述他們對櫻桃乳酪蛋糕、黑甘草、焗烤馬鈴薯所做的怪異與恐怖事情。還有我與我大腿上的一袋蘋果。
・
前一天晚上的吃法是例行公事。我在晚餐後就吃了一顆蘋果,並發誓今天不再吃了。但是我肚子開始攪動:我還餓嗎?身體發出需要更多熱量的信號了嗎?我不知道。戒癮聚會中的一位女子總是說,如果晚餐後還想吃東西,就應該坐在床上等待欲望消退。我試了—盤腿坐在床上聆聽著街道上的聲音——但對蘋果的渴望卻拉我下床進入廚房。
・
我從冰箱中又拿出一顆。很快地吃下一顆,覺得如果在六十秒內吃掉就不算數。然後一個人快速吃蘋果的羞愧——我在團體治療中學到的關鍵詞——達到了巔峰,所以我又吃了兩顆。我的肚子摸起來有點疼。我在搞什麼鬼?我不知道,但我又吃了兩顆。當我終於爬回床上睡覺時,那些沒有好好被咀嚼的蘋果硬皮開始戳刺我的胃。胃酸刺痛了我的喉嚨。
・
我的每天晚上都像這樣,怎麼還能稱自己戒癮食物?誰會愛上像我這樣吃東西的人?我這樣做已經好幾年了。要如何才能停止?
・
羅森醫師問我是否需要幫助。我慢慢點頭,很怕他會建議我像正常的孤獨者一樣,每晚吃漢堡或披薩或喝啤酒。或更糟的,要我停止吃蘋果。
・
「每天晚上打電話給羅莉,說說你吃了什麼。」
・
羅莉看著我,笑容非常友善,我必須轉移視線,不然會哭出來—如羅森醫師恭賀我的第一名成績時一樣。當頭的善意有如一盞燈溫暖了我的心,讓我流淚。
・
詳細說出我的例行公事,就像剝掉了一層皮膚。我的飲食關鍵在於保密。幼稚園時,我從零食櫃中偷餅乾;高中三年級的感恩節週末,我偷吃了核桃派的頂層;我偷吃所有室友的食物;連在戒癮時,我雖然停止嘔吐,但保留了祕密,還有某些形式的暴食。
・
「我不會叫你停止吃蘋果,」羅森醫師說,「要吃多少都可以。蘋果不會害死你;祕密才會。重點是⋯⋯」他往前傾,放低聲音,「如果你能讓這個團體進入你與食物的關係,就更接近親密的情感關係。你可以從羅莉開始。」
⋯⋯⋯⋯⋯⋯⋯⋯⋯⋯⋯⋯⋯⋯⋯⋯⋯⋯
⋯⋯⋯⋯⋯⋯⋯⋯⋯⋯⋯⋯⋯⋯⋯⋯⋯⋯
以上片段摘自《你不需治療,只需說出口:心理師和那群拯救我的人》,作者克莉絲蒂・塔特(Christie Tate)為芝加哥出身的作家與散文家、成功的律師,也是名心理治療患者。
・
本書主角法學院優等生克莉絲蒂・塔特儘管擁有了一切成就,卻覺得自己被深沉的悲哀與孤獨所纏繞,更不用說從小開始的 #神經性暴食、不斷干擾她的失眠問題,以及老是以失敗收場的親密關係,與在一旁伺機而動的死亡陰影。
・
因緣巧合下,她遇見了古怪的羅森醫師,戰戰兢兢地踏上令人畏懼又讓人重生的團體治療之旅。唯一的條件就是:必須在6名陌生人前完全坦白每一樣事情,不容許有祕密。
・
面對這樣的挑戰,還有羅森醫師看似荒謬的各種要求,她開始赤裸裸地剖析自己的心理和情緒,揭露自身靈魂的一切。聚會成員一次次幫助她放下防線,而她也一步步面對自己的恐懼、感受,並體驗到建立親密關係時必須付出的代價。自此,她明白了「聯繫」的真義,走上通往幸福的道路。
・
這是一場充滿恐懼、羞愧、憤怒、氣餒、不安、悲傷,到最終重獲與人、與自己連結的旅程。為了接受人類情感關係中的混亂現實,你我需要的不是解藥,而是見證者。
・
看看本書介紹吧👉https://tinyurl.com/bdu7yxbp
感謝出版發行 👉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戒 酒 團體治療 在 黃秀芳 Facebook 八卦
【飲酒過度易傷身 鼓勵酒癮者接受治療】
酒癮是一種腦部原發性而慢性化的疾病,秀芳9-3會期在衛環委員會質詢衛福部酒癮處遇議題,要求衛福部應與警政單位建立良好的窗口,針對酒癮者主動提供酒癮處遇資訊。
【酒癮的症狀】
長期飲酒的人若突然停酒或是減量可能會有戒斷症狀。輕則肢體顫抖、焦慮、失眠、脈搏及血壓明顯升高。嚴重者可能會出現抽搐、甚至幻覺、妄想、混亂行為、記憶障礙。
【酒精傷害多多😰】
👻傷肝:長期酗酒將導致肝臟病變。
😔傷胃:酒精可能造成胃發炎,影響腸道對維生素B1、B12(修復神經的必要營養素)的吸收,腦部病變引發憂鬱、視聽幻覺、失憶甚至是失智。
💥傷中樞神經:影響人的思考能力、情緒以及行為控制能力。
💔酒精還會減損身體各方面的功能,如造成心肌炎等心肌病變,還會使葉酸吸收困難、導致貧血。
【酒癮如何治療?】
目前酒癮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團體治療,協助停止喝酒後新生活秩序的重建。在治療過程中,為了確保最佳的治療效果,也建議當事人的家人、同事、朋友也能夠盡量給予支持🤗
衛福部有補助「酒癮治療服務方案機構」,需要時別猶豫,請尋求專業協助:http://bit.ly/2WkxuuR
戒 酒 團體治療 在 戒酒無名會導言 - YouTube 的八卦
戒酒 無名會導言:說明戒酒無名會這個自助團體,只有一個單一目標,就是保持清醒.全文如下:戒酒無名會是一個團體,會員不分男女,彼此分享他們的經驗、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