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記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就覺得生子之事,要就是不生,要就一定要有兩個。
婚後,我們每天為了生活柴米油鹽醬醋茶,總是忙得焦頭爛額,加上有了孩子之後,夫妻倆的相處時間變少,更別說個人的時間。即便生活忙得不可開交,想要有二寶的念頭卻從未斷過。
我本身在三姐弟的環境下成長 ,在家中排行老二,從小常和弟弟打鬧搶玩具,和姊姊擠一個房間,共用一個衣櫥,而姊姊比較文靜愛閱讀,我從小就是靜不下來好好看書,只偏愛有圖像的插畫書,愛拿畫筆隨處畫畫,姐妹倆像不同tone的人;記得兒時,我一度很希望自己是獨生女,還想著媽媽每次買回來的統一布丁都是三個一排,我天真的認為如果自己是獨生女,那不就一個人可以吃三個!也不會有人跟我搶玩具。
有一陣子姊姊居住在外,弟弟在異地工作,家中為我一個,確實讓我好好享受「獨生女」的生活。
隨著年紀增長,我們三姐弟有各自的領域和家庭,弟弟長期在異地工作,我們三人好像疏離各自的生活,但當需要彼此時,會豪不猶豫的給予支持,我也漸漸感受到有手足的重要性。每逢父母生日父母親節就會計劃如何幫父母親慶祝,一起送禮,一起送父母出國旅遊,做任何決定都多一個人可以討論和分享,因為我們血脈相連,互相依靠。
曾經有身為獨生子的朋友語重心長地跟我說:「千萬別讓你的孩子當獨生子。」
因為他當時正獨自面對至親生重病,一個人照顧兩老,有什麼事也沒有對象可以商量討論;另一個獨生子友人則是父親過逝,母親中風而成植物人,終年臥病在床,他必須獨自照料母親,逢年過節也只能一個人過,他的面容總是顯得孤單寂寞。
另一個獨生女友人曾和我表示她從小到大就一直希望有個伴,她好希望有個伴和她搶玩具,有個伴陪她嬉鬧聊天說笑,有個伴可以陪她一起為父母親挑選節日禮物,一起商量如何慶祝,而這個心願卻始終未實現過,也因如此,當她擁有自己的家庭時,她擁有一兒一女,只因為她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和她一樣的童年,更不希望孩子必須獨自面對年邁的兩老。
在少子化的年代,許多父母認為孩子還小,一個孩子就可以獨享父母的疼愛,父母就是孩子的天和地,有父母的全心陪伴,哪裡還需要伴?
孩子好不容易懂得自理,再生一個還要重新呵護照料,生活步調又要再次調整,更不想增加生活壓力,影響生活品質,還是生一個就好。
但等他們體認到「孩子需要伴」時,往往已錯過有二寶的最佳時機。
許多長輩們和我分享育兒經驗,他們表示生一個很累,但生兩個未必會更累,因為讓大的學習照顧小的,同時教育他們相親相愛,互相分享,手足能給的,父母未必能給,孩子的手足就好比身旁的另一半,即便是一起玩耍,一起吵架。
於是,當張小嘟滿周歲,為了不讓二寶和他年紀相差太多,我便開始計劃懷二寶。
試了前幾個月都沒消息,我還開始怪老公平日不運動,所以精蟲游不動,直到真正中獎時,真的是喜出望外!
那天,一位旅行中結識的旅伴得知我懷有二寶時,相當驚訝的說:「我以為你應該會再出走,到處旅遊,現在又有二寶,那樣不就要拖更久才能去了?」
當下,我便說出我想懷二寶的緣由,和即便再出走,我也會帶著孩子一起去看世界。
身為人母後,許多觀念和想法會有所轉變,不再單單只為個人夢想,出發點開始為孩子設想,這就為什麼在張小嘟才8個月大時,就跟我出國旅遊工作,也讓我立下每年要帶孩子四處走走的心願。
在這之中,讓他們學習獨立自理與互助相處,懂得分享,懂得替他人著想,懂得照顧自己的同時也顧慮他人。
多一個孩子要教養是必須要多承擔更多責任與經濟壓力,光居住空間也必須多設想一個家庭成員,為此換屋買房,確實增加不少負擔,但我想看到孩子間彼此的相處互動,身為父母的應該都會感到欣慰,慶幸還好讓孩子有個伴。
多辛苦這幾年,讓孩子有不一樣的人生和童年。
(此文刊登於媽媽寶寶12月號 Belle專欄)
#我居然默默的寫了一年的專欄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