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劉家昌結婚七年後生下子千,因為劉家昌豪賭,我擔心家裡的經濟問題而提出離婚,他立刻答應,就在子千一歲時,我們離婚了。
為了給子千一個完整的家,以及顧到大人的面子,這三十年來,我和子千始終過著息事寧人、忍辱負重的日子,但是我對不起子千,因為他受到嚴重的傷害,所以今天我必須說明幾件重要的事。
子千的成長過程, 因為劉家昌外務多,很少在家,多數時間是我們母子相依為命。子千念音樂學校,二十三歲時回台和華納唱片簽約三年,出了第一張專輯「Mr.Why」,外界反應不錯,劉家昌聽了也對我讚美子千。
沒想到,劉家昌突然要主導子千的音樂發展,當時劉家昌和華納唱片正合作演唱會,他到華納公司要求華納和子千解約,不然他就要對外公布華納和他的演唱會「帳目不清」,華納被冤枉,但害怕惹事只好提出解約,子千也只能無奈的簽字。這些都是外界不知道的內幕。
後來子千到日本做音樂,劉家昌一定要子千回台錄製「唸你」專輯,子千不願意,拜託爸爸讓他做自己的音樂,最後為了不讓我為難,子千只好勉強答應,於是出了這張讓他被外界嘲笑的專輯「唸你」。
「唸你」宣傳時,媒體問他為何唱古早風格的歌,還拍那樣陽春的MV,子千有口難言,只能猛說他愛他的父親,不然就是裝傻,非常痛苦。卻也因為這樣的表現,被外界冠上「靠爸」、「鴨嗓」的稱呼,其實子千有能力做自己的音樂,歌聲也不是那個風格,從小也很獨立。
之後,劉家昌還要繼續操控子千,子千不答應,劉家昌就大怒,威脅子千:「你不聽我的,我就對外說你在家打爹罵娘!我會用盡各種方法,把你的路子全給斷掉!」最後子千只好離家出走,劉家昌就再沒有回過這個家,不過還是不斷的向我要錢。
2012年,劉家昌承諾我再給他一筆錢,他就不再要錢,也不再和我們往來,所以我給了錢,這件事有朋友和書面可以證明,可是,才給他錢,他就到香港訴請離婚,這時我才不得不公開我和他早就離婚的事實,財産問題也就不存在了。香港開庭時,他的律師只好說劉家昌可能忘記離婚的事,法官判他敗訴。
本來以為事情到此為止,劉家昌去年做了網路節目「劉家昌開口」,裡面罵我也就算了,卻怪子千不理他,讓他很傷心種種,這是惡人先告狀,說的都不是事實,卻讓許多網友認為子千不孝順,讓子千百口莫辯。
我沒有辦法,只好以公司名義寫了一封很客氣的信給劉家昌,請他把節目中使用的影片和歌曲拿掉,因為那些是我出錢做的,版權是我公司所有。
接著五月二十二日,劉家昌就在他的臉書上痛罵子千「畜生」,「我是怕人以為你死了,所以在網路上播了我的歌有你﹍你丟盡劉家的臉,過了五年,我報仇了,時候差不多了,該找你們算帳了」。非常傷害子千形象。
這篇文章,讓我知道我不能再容忍了,古人說「虎毒不食子」,劉家昌却是這麼殘忍的傷害兒子,子千受的委屈和傷害還不夠嗎?我再不還子千清白,我怎麼對得起子千?
子千原本熱愛音樂,但劉家昌斷了他所有音樂的路,讓他現在看到吉他都反感,劉家昌還對外罵子千忘恩負義、過河拆橋。後來子千在演戲上有了興趣和心得,劉家昌又嘲笑他好好的偶像不做,演戲像小丑,極盡打擊侮辱子千。
其實,子千的心態很健康,從來沒想過要當偶像,只想做個有實力的表演者。
我今天說出實話,希望還給子千一個遲來的公道, 過去是我無能,處處怕劉家昌。也請劉家昌不要再殘害兒子,如果繼續毀謗傷害、威脅恐嚇子千,我不會再沉默,一定控告劉家昌。
最後還是希望劉家昌放過我和子千,讓我們平靜地過日子,讓子千做他該做的事,也懇請社會大眾原諒我多年來沒有辦法把家務事說清楚,非常抱歉。
同時也有95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UTIN喻婷,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敬請期待 2021全新編曲版獨家女孩 ,Coming Soon!》 ------------------------------------------------------------------- UT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utinyang/ UT...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口罩男 Facebook 八卦
【想要老婆更愛你,跟她搶做家事準沒錯】
這週末輪到我做東,邀請幾個三五好友,來家裡做客吃飯,大家酒足飯飽後,在客廳休息、閒話家常,我突然跟我朋友說:「你們先自便,我要準備去洗碗了」
朋友驚訝的說:「幹嘛洗碗?大嫂不是已經在廚房整理了嗎?」
我更驚訝的說:「為什麼不洗碗?難道你們都不做家事的嗎?」
【家事不難做,但肯做的人很少】
其實我在沒有結婚之前,我也很少做過家事,除了過年過節會幫忙拿一些重物之外, 大部分家裡的事情,都是我〝母親大人〞做的好好的,就連有時候想幫忙,
她也會說:「不用拉,你去外面休息,這些都是女人的事情」。我從小就在不知不覺中,被灌輸〝做家事是女人的事情〞。
我們住鄉下的傳統社會就是這樣,老一輩的女性也被灌輸著,〝男主外、女主內 〞,【家就是女人在管的,廚房更是男人的禁地】
很多不會做家事的老公跟先生,其實都是被媽媽寵出來的,我也不例外,誰叫我每次吃飽飯,姐姐或媽媽,就自動把我碗筷收去洗,我放學下課只要把髒衣服丟著,隔天就會有香噴噴的新衣服,折好放在房間裡,〝我一直都是家中名副其實的小王子〞。
【每個男人都是可以改變跟訓練,但前提是要夠愛妳】
我會開始學做家事,是我跟我媽的【交換條件】,因為我女兒剛出生的時候,我母親大人跟大部分的婆婆一樣 ,只要我女兒一大哭就捨不得,就想進房來看、來哄,導致我老婆情緒很不穩,也很難用自己的方式帶小孩,兩人關係一度很緊繃,我看苗頭不對,再不出來協調,一定會出大事
於是我跟我母親約法三章,
我說:「媽咪阿,你最討厭做什麼事情?」
莊媽:「做家事阿,做了一輩子家事,累死了,但又不能不做,無法看這個家,亂七八糟」(明明就被她整理得超乾淨)
我直接回說,好,從今以後你都不用做拉,只要出一張嘴就可以了,以後就由我跟我老婆全包拉,是完全包辦那種,
但前提是....【你不能再聽到小朋友哭,就隨便進我房間】
我媽開心的大笑說:「真假,好喔、好喔」
從此,【我就從莊家小王子,變成東廠小李子】
我開始學做基本簡單的家事,打掃房間、洗米煮飯、洗衣拖地、買菜買水果跟幫忙洗碗,我最會的就是洗碗,因為我老婆不愛碰髒水,所以家裡所有的鍋、碗、瓢、盆都我在洗,我除了是個很會喝奶的爸爸(請參考我產後情緒障礙那篇),也是個【很會洗碗的爸爸。】
【當男人開始搶做家事的同時,你會發現家裡的女生都會很喜歡你】
起初我也只是為了信守承諾,勉強自己去做那些事情,但我發現做到後面,不僅是我姐姐、媽媽,對我讚譽有加,就連來找我媽打牌、閒聊的阿姨、嬸嬸們,看到我在切水果、洗碗盤,都說我是新好男人,我越做越開心、越有心得。
【稱讚、誇獎,是讓男人做家事的方法之一】
就連我老婆只要在我做家事的同時,都會用著崇拜偶像的眼神看著我,事後也都會特別開心、對我特別好,幫我按摩捶背、敷敷面膜、修修指甲、切切水果,我整個瞬間又從〝太監變皇上了〞。
其實將心比心一下,全職媽媽每天都在顧小孩、忙家事,24小時全天待命,累的都跟狗一樣了,你回到家不幫忙也就算了,還要茶來伸手、飯來張口像個大老爺一樣要人伺候,你真當她是機器人都不會累,都沒有情緒的嗎?
你這種回家就要當大爺的態度跟行為,任誰都不會給你好臉色.好對待,甚至夜深人靜【想來個愛的一發,我看想都不用想】
【人是互相的】
男人工作一整天,回到家真的都很累,但家是夫妻一起共有維持的,就像小孩也是雙方的責任,不該侷限於說,男人就是賺錢,女人就是顧家帶小孩
所有的老公跟先生,下班回家當然可以
【休息、放鬆,但不是放縱】,不是回到家就是準備睡覺、玩手機、等人倒茶、煮飯。
有些事情〝順手做起來〞,都只是〝舉手之勞〞,做了不會要你命,但不做,【長期下來,你老婆可能會累到死、操到死】就像是
吃完飯,順便洗個碗盤,不難,但就是很多人寧願丟著也不願洗
去廚房,看到垃圾都滿了,順手包起來,
去陽台,看到洗衣機的衣服洗好了,順便拿起來晾一晾
進房間,滿地都是小朋友玩具,彎個腰撿一撿、收一收
上廁所,馬桶黃了、臭了、髒了,拿個清潔劑噴一下、刷一下
休息時,看到老婆還在忙,放下手機,問一下說:「老婆,還需要幫忙些什麼?」
包你老婆聽到這句,馬上直接掉淚,
你小小的關心問候,都是能讓老婆大大感動的事情。
以前有個口號叫做【舉手之勞做環保】,現在我發明一個【舉手之勞救老婆】,別在眼不見為淨了,為了這個家
一個女人從光鮮亮麗的公主,變成了大家眼中的全職媽媽、打掃阿姨,我們沒法讓她當上公主就算了,但也要想盡辦法,
【絕對不能讓她成為一個超級黃臉婆。】
﹉﹉﹉﹉﹉﹉﹉﹉﹉﹉﹉﹉﹉
【歡迎分享,請勿盜文】
【未經授權,請勿任意使用,尊重原創、尊重自己】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鄭文燦 Facebook 八卦
昨天,已陪母親走完最後一程,衷心感謝所有關心、慰問的各界好友,每一份關懷,都溫暖了我們的心情。
對母親思念,難以言喻,所有度過美好的時光,所有走過艱辛的生活,都將永遠留在我的心中。母親慈祥的聲音以及仔細的叮嚀,在我的生活與工作中,也將成為自然組成的一部分。
謹以此文,追思我最敬愛的母親。
——
給天上的阿母
阿母,您在天上,是否看見我們。八十五年寒暑,走過人生的坎坷與歡喜,現在,阿母,您已經做神,我相信,您在天上,會微笑看顧您所摯愛的家人。阿母,您一生的付出,給我們的一切,我們會永遠放在心底。
阿母出生在八德茄苳溪地區的瓦厝邱家,兩歲被抱到鄭家,與阿爸生活、結褵超過七十年,寫下人生的悲歡戲曲。
少女的時代,阿母就在桃園大秦紡織廠當女工,貼補家用,工作之餘,不管是農事或是家務,阿母永遠是那個最肯吃苦的無聲媳婦。
阿爸是基層的公務員,阿公中風臥病時又負債累累。在貧窮的農村,還要養育七位子女,負擔是非常沉重,但是,阿母的堅毅陪伴,讓我們一個一個完成學業,度過難關。阿母說,自己從小吃苦,因此從不打孩子,阿母常說,每個孩子就像五隻手指頭,都是骨肉,雖然長短沒同款,一樣要用心照顧。
阿母與我感情很好,我想起兒時陪伴阿母去社區賣菜,換取學校營養午餐的費用,想起家中米缸沒米時,陪阿母去鄰居家賒借的場景。貧窮家庭充滿真實的生命經驗,讓我走上不一樣的人生。
我從阿母身上學到了耐操的本領,無論遇到什麼困難,我都勇於面對。十五歲我就隻身北上就讀高中,大學時代受到時代氛圍的感動,選擇從台大電機系,轉學到社會系,放棄了平坦的人生道路。我感謝阿母,在第一時間,無法了解什麼是社會學時,就包容我充滿風險的決定。
一九九〇年代,學生運動的浪頭上,阿母從電視上看到我,報紙上斗大的標題,讓她有源自白色恐怖的不安。雖然阿母天生就很有台灣意識,她知道我在追求對的價值,但是,一顆心懸著,不知道兒子是否能夠安然,這樣的日子, 貫穿了我的學生時代。
三十歲時,我決定返鄉參選桃園縣議員。我的家庭沒有政治背景,阿爸是基層公務員,阿母是女工,樸素的生活,是家庭的日常。在沒有奧援的條件下,一步一腳印,我竟然第一高票當選,踏上政治這條路。
我擔任公職後,阿母並沒有改變原來的生活。她對鄉親友善親切,人情義理,是非對錯,阿母卻都有一把尺。人生的磨難,賦予阿母難捨能捨的智慧,我也繼承了阿母的特質,沒有什麼是看不破的關卡。
阿母不重生活的享受,她相信家庭和睦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也基於此,家是阿母的全部,阿母在,家就有了原點。我在政治上遇到挫折,卸下職務回到老家時,阿母還是溫暖如昔,兒子終究是兒子,只希望我顧好身體,顧好家庭。
二〇〇九年,我臨危受命參選縣長,要在兩個月內承擔不可能的任務。阿母默默拜託她所有認識的人,連半世紀前一起工作的女工班員,她也一個一個找回來。我以勇氣挑戰百年政治世家,被當作以卵擊石。在每一個深夜,跑完行程下了車,都會看到阿母準備好的衣服、熱食,阿母以母愛為後盾,給我滿滿的支持,我深深覺得,我就是平凡家庭所能代表最大的力量。那一役,我輸了選舉,卻贏得桃園的人心,奠定四年後翻轉桃園的基礎。
阿母是民意的雷達,在我擔任市長後,她總是給我第一手的資訊。阿母喜歡去市場買菜、廟宇參拜,到社區據點與人互動,她告訴我,人民的眼睛很亮,嘴巴很利,凡事不能只有想好的,也要想壞的,凡事都要留餘地。阿母沒有深奧的政治哲學,她的出發點就是每一張選票都會說話。
我忙碌於市政,有時候回家探望阿母,也是三言兩語而已。阿母很少來市政府,有一次,我在立法院前被抗議群眾撞傷,阿母趕快燉了排骨湯,帶到市長室,卻落了空,見不到我。因為那時我正強忍著疼痛跑行程,我想母子連心,得以印證。
生命的黃昏,也是阿母與我們最美好的回憶。七位子女與阿母的家是連在一起,無數的親情互動,是我們子女的福氣。阿母常說,阿爸沒有機會看到我擔任市長,她心底是非常感傷的,阿母說,阿爸愛面子,她要代表阿爸,看到我天天做一個好市長。
我們祈求阿母健康到老,長命百歲,卻不可得。我們還有很多話想對阿母說,卻來不及。但是,我還是要說:阿母,做您的子女是幸福的,來生來世,我還是選擇做您的兒子。
阿母,您沒有遠離,我們永遠思念您。
文燦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UTIN喻婷 Youtube 的評價
《敬請期待 2021全新編曲版獨家女孩 ,Coming Soon!》
-------------------------------------------------------------------
UTIN IG :https://www.instagram.com/utinyang/
UTIN FB:https://www.facebook.com/utinyang
|| UTIN's Daily Practice 100天挑戰 https://reurl.cc/OXO8e9
詞曲:UTIN喻婷
饒舌:UTIN喻婷、關東煮
編曲來源:youtube instrumental beats
#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不要丟下我轉身離開
就想在你背上耍賴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Baby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每天做你愛吃蘋果派
獨家鏡頭只讓你拍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Vers.1
我知道我很壞 挽著你的手說誰很帥
對你的關心 遠不及給 男明星的愛
我知道我不乖 逼著你練腹肌吃青菜
你低著頭說我錯了 我卻不理不睬
RAP
關東煮:
可能愛妳的人太多我只是其中
要帶妳環遊世界只是我天馬行空
已經度過世界末日 我看著時鐘
我的心怎麼在妳那
妳是世紀末神偷
UTIN:
Yeah 睡前傳來簡訊晚安
天亮接送上班 附帶一份早餐
babe 咖啡口味喜不喜歡
你皺著眉 擔心得 等待著我答 案
#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不要丟下我轉身離開
就想在你背上耍賴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Baby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每天做你愛吃蘋果派
獨家鏡頭只讓你拍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Vers.2
消夜零食送來 就連狗狗愛吃的品牌
心情差罵你呆 最喜歡看你無奈
左手放進口袋 右手緊緊牽著不放開
在你的身邊 我成為最幸福的女孩
RAP
UTIN:
an apology今天姊妹又有聚會
抱歉 明天朋友生日派對
你提起以前 經常散步的小公園
我留著淚希望你陪伴的時間多一點
關東煮:
BABY我們許個願
然後我們往上拋
看我眼裡像被丟汽油彈怎麼有火在燒
我要妳勾我的手在我懷裡乖得像貓
我要妳跟著我走在我愛妳的每分秒
*
don't wanna say goodbye
不要丟下我轉身離開
就想在你背上耍賴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每天做你愛吃蘋果派
獨家 鏡頭只讓你拍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在你背上耍賴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我想當妳女孩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鏡頭只讓你拍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我想當妳女孩
#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不要丟下我轉身離開
就想在你背上耍賴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Baby I don't wanna say goodbye
每天做你愛吃蘋果派
獨家鏡頭只讓你拍
我還想當你的女孩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eqHkrTZ9ZQ/hqdefault.jpg)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廢宅妞 Youtube 的評價
*新網站上線囉😊:http://lovesexhome.com/
*如果不想錯過任何通知記得訂閱羞羞情慾電子報【免費訂閱】
→ https://nancylovesex.gr8.com/
*本片無色情畫面,純粹心得分享
每次逃避與另一半的閨房趣事,倒不如改變自己的心境
讓「口交」成為我們另類的休閒娛樂 !
因為唯有愛上口交這件事,我們在閨房中才有可能玩得盡興😊
在感情當中也才不會經常為了拒絕求歡、口交而不歡而散 !
如果有臉紅紅閨房事願意和廢宅妞分享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etktcn/
歡迎寄信至:entzuyyy@gmail.com
或者私:@suh0979b (記得加上@哦!)
希望每部影片帶來的不僅僅是歡笑
還能夠讓每個人都走向幸福的一端 !
我是廢宅妞,也是蘿蔔妞妞(因為有雙可愛的蘿蔔腿 哈哈)
我們下次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9itNgOVATK0/hqdefault.jpg)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廢宅妞 Youtube 的評價
*新網站上線囉😊:http://lovesexhome.com/
*如果不想錯過任何通知記得訂閱羞羞情慾電子報【免費訂閱】
→ https://nancylovesex.gr8.com/
*本片無色情畫面,純粹心得分享
*今天字幕又凸槌了,是狂「插」猛幹,還請多多包涵見諒~~~😭
很多時候,我們都希望能帶給對方更好的性愛,然而卻都會以自己的主觀感覺為主。
本視頻並不是說男孩技術不好什麼之類的,而是希望能讓你們多多了解女人心一點😊
(也許不代表所有的女性,但至少是一個參考 ~~~
最後,前戲真的很重要 !
然而前戲的重點不在於時間多長,而是能不能挑起另一半的情慾 !
然後今天實在找不到適合本片的音樂,所以今日影片就沒有音樂了😗
如果有臉紅紅閨房事願意和廢宅妞分享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meetktcn/
歡迎寄信至:entzuyyy@gmail.com
或者私:@suh0979b (記得加上@哦!)
(可能會回覆稍微慢一點哦😭)
希望每部影片帶來的不僅僅是歡笑
還能夠讓每個人都走向幸福的一端 !
我是廢宅妞,也是蘿蔔妞妞(因為有雙可愛的蘿蔔腿 哈哈)
我們下次見~~~~~~😘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Lp87xWhHeAE/hqdefault.jpg)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 我可能錯了》 - 書籍板 的八卦
我可能錯 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 Jag kan ha fel och andra visdomar från mitt liv som buddhistmunk,▫️評分:8/10,▫️作- 書單,書籍, ... ... <看更多>
我可能錯了心得 在 [心得] 2022,我最喜歡的10本書- 看板book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每年來書版分享年度書單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2022年我讀了70本書,
以下所精選的10本書,
有初聲試啼即令人驚豔的新作家,也有讓我再發現的資深作者;
有顛覆我既有觀念的科學論證,也有撼動我固有價值觀的人文思辨;
而無獨有偶的,兩本旁觀親友如何面對絕症與死亡的書,
都以細膩且直接的日常書寫讓人深刻感受到生命的重量;
還有原本不在我的待讀清單或關注的作家,偶然看到推薦才發現的好書。
感覺到自己的閱讀領域有漸漸拓寬了,
不再偏食的只讀自己過去喜歡的文類與作家,
希望未來這一年,也能持續踏出我的閱讀舒適圈。
medium好讀版:https://reurl.cc/LXylY7
幼時孕育的友情,
是否也能像打開夾著書籤的書本,
能夠還原那猶如空氣般闔上書本的記憶,
無論到了幾歲都能夠挽回呢?
無論要重來幾次都行。
要相遇多少次都行。
正因為書店是全世界最適合相遇與出發的地方,
因此黛安娜最喜歡這裡了。
總有一天,希望能夠開一間能賦予顧客很多祝福及希望的書店。
《書店的黛安娜》/ 柚木麻子
發現這本書的過程有些曲折,
是從有在追蹤的日本文學youtuber看到介紹,
去圖書館借回來看以後實在是太喜歡,
但因為書已經絕版,後來才成功買到二手書。
這本小說以兩個出身及個性截然不同的少女為主角,
從一見鍾情般的相知相惜,到中間因誤會而分開,最後重逢,
她們所建立起的友情閃閃發亮趨近於愛情,讓人看了欣羨又感動。
除此之外,我也很喜歡作者描寫兩位母親對女孩教養方式的不同,
導致她們日後有了相異的際遇,
一個是將女兒呵護在無菌的溫室中長大、卻反而讓她失去了辨別惡意與反擊的能力,
而看似散漫實則自由的教育則是讓女兒學會掌握自己生活的主控權,
如此反差似乎有違社會常理,
卻是相當深刻的觀察。
而我一向喜歡與書店、閱讀相關的故事,
這本書也捕捉了許多閱讀所帶來的撫慰及力量,
尤其是讀到結局,
當女孩們終於提起勇氣面對那些曾經讓她們深受傷害的人時,
真的會特別想為她們加油打氣,
就像書名的黛安娜是取自於《紅髮安妮》中的配角,
她們也許都無法像書裡的主角那樣擁有一帆風順又亮眼的人生,
但經歷過自我的覺醒以後,
她們也能成為其他女孩的榜樣與救贖吧。
誠摯推薦本書給曾經喜歡過少女文學的讀者,
看這本書會有更多共鳴與驚喜。
我所保存的記憶,我不能任其潰爛。
我不能讓創傷滲透、擴散,讓記憶腐化成無用之物。
那些記憶,是我應當悉心照顧的時光。
我們共有的文化,還在我的肺腑,我的基因裡持續作用,
我應該把握它、滋育它,不能讓它葬送於我。
如此一來,終有一天,我能將它傳承下去。
她授予我的教誨、她活過的證明,
都還活在我的身上,活在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之中。
我就是她的遺物。
既然不能和媽媽一起活著,我可以成為她。
《沒有媽媽的超市》/ 蜜雪兒.桑娜
同樣是女兒寫由母親帶來的飲食記憶,
蜜雪兒桑娜這本原文名為《Crying in H Mart》的散文集,
竟比洪愛珠的《老派少女購物路線》更為觸動我,
或許是因為這本書不只談食物所引發的鄉愁,
還細膩地刻劃出亞洲母女間那種愛恨交織的複雜情感,
尤其當母女成長背景分處兩個不同國家與文化時,
價值觀的衝突與對立更加兇險。
但同時,這也是一本喪母的哀悼之書,
一個對女兒來說是如此強烈存在的母親,
看見她因為罹患癌症而漸漸流失生氣的過程,
該會有多麼折磨且心痛。
我印象最深的是有段她寫道母親即使仍在跟她冷戰的時候,
仍然將買來要給她的一雙皮靴先穿軟,
就如同過去一樣總是想盡一切努力減少她的任何不適與疼痛,
然而當母親在住院期間因病受苦時,
她卻什麼也做不到,只能靜靜地躺在一旁,
這應該是為人子女最感到無助與悲傷的時刻吧。
這些段落讓同樣與母親關係緊密的我,
讀得膽戰心驚,在許多段落中潸然淚下。
雖然說沒有一本書能讓人預先練習任何離別,
但我相信如果有天必須永別的時刻來臨時,
我會再次找出這本書,配著她的文字好好大哭一場。
我們取出記憶,把它們裝幀成書。
只要是一個人再也無法承受、再也無法共存的回憶,
我們就會將它們取走,放在不會造成任何傷害的地方,
這就是書存在的意義。我們裝幀的不是靈魂,也不是人,只是回憶。
這是神聖的使命,
人們願意把記憶託付給你……讓你帶走他們最深沉、最黑暗的部分,
永久塵封。
即便再也不會有人看見它,
你依然要對這段回憶致上敬意,
賦予它美麗的樣貌,
並用你的生命去看守它。
《裝幀師》/ 布莉琪.柯林斯
這是2022年最讓我廢寢忘食想一口氣讀完的小說。
作者以細膩的文筆將一個帶著奇幻色彩的世界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
如果能夠將最痛苦難堪的回憶裝幀成書本以後,
讓自己回到事件發生前一片空白的狀態,
聽起來似乎是很美好的一件事,
但,真的是這樣嗎?
那些痛苦的回憶是否也可能參雜著對你來說最重要的東西,
而當你被剝除了憤怒、恐懼與悔恨等負面情緒之後,
你是否也等同於失去了一部分的靈魂?
雖然本書在中段開始畫風突變成禁忌的愛情故事,
創意十足的奇幻設定變成有如背景一般確實也有些可惜,
然而我還是很喜歡作者富含情感的筆觸,
將原本可能略顯有些老梗的故事,
藉由時空錯置與視角轉換的方式,變得格外引人入勝。
作者藉由小說向我們做出這樣的靈魂拷問:
你是真的忘記了,或者只是害怕想起來?
遺忘後的人生真有可能比較幸福嗎?
如果你看見了一本裝幀有你過往回憶的書,
你會選擇繼續將它鎖在書櫃(腦海)深處,
還是勇敢地把它丟向火堆試著回想起那些曾經被你棄置的記憶呢?
完全陌生的街道亮起燈光。
這景色隨處可見,我卻覺得美極了。
這是學弟帶來的光輝。
我很清楚,光明不在自己手中,反而更顯美麗。
社區、公寓大廈、普通公寓、獨棟房屋。
每一扇窗戶內存在各種事物,
孤獨、痛苦、後悔、暴力,天經地義。
明知有些黑暗以「光」為名,
人仍然不自覺受其吸引。
《小小世界》/ 一穂ミチ
以六個短篇故事所組成《小小世界》,輕薄短小的篇幅,
卻讓人在結束每個篇章後都忍不住掩卷嘆息。
作者所勾勒的角色,有的冷靜理性到讓人畏怯,
有的則是在爽朗背後藏著讓人一秒落淚的伏線;
有些人生煩惱看來平凡卻恰到好處的勾起讀者的共鳴,
有些情節則以讓人難以預料的超展開顛覆讀者的想像。
正如作者在後記所言,
他在觀察街道上那一扇扇點著暖黃燈光的窗戶時,
總會想像屋內的人過著什麼樣的生活,
也許在幸福的假象下,
每個人都懷抱著大小不一的苦惱也不一定。
我最喜歡的兩篇故事是〈霓虹燈魚〉與〈儀式之日〉,
剛好兩篇的角色是有些許關聯,
也能從中看見人物的變化,
而這兩篇也展現出作者最令我喜愛的功力,
那就是藉由一來一往的對話,
讓原本就讓人隱約感到似乎有那裡不對勁的異樣感成為後續真相揭開的伏筆,
彷彿窺見看似毫無波瀾的湖面下其實暗藏著致命的渦旋,
但又在即將走向狗血以前戛然而止,留下深刻的餘韻。
值得一提的還有本書的翻譯,
〈魔王歸來〉裡以對白夾雜台語文的方式表現出主角姐姐的豪邁性格,
〈花歌〉則以注音文呈現主角秋生日漸進步而後又慢慢退化的語文能力,
都讓語言可能產生的隔閡縮短了一些。
在我生長的國度,
生活中彷彿出現一丁點失敗就會遭受責難;
周遭的人們大多掛著表面的微笑,
內心則氣度狹小。
而不知為何,多年來自己從未質疑過這樣的生活。
其實不需要一心一意想著要幸福。
老是鑽牛角尖,總想著非得獲得幸福不可的話,
只要遇上一點不幸就會無法容忍。
人生就算有些不幸也無所謂,畢竟不可能盡如人意。
《自轉公轉》/ 山本文緒
曾經非常喜歡山本文緒的《藍,或另一種藍》,
覺得她寫都會女子時,
像是透過一層客觀但有時顯然過於冷冽的濾鏡,
將筆下角色的愚昧與執迷毫不留情地呈現出來,
讀一本時會感到痛快,但讀多了難免會覺得厭膩。
直到聽聞她因病而早逝的消息,
台灣在2022年也終於出版她最後一本長篇小說,
我翻閱之後,反而對她有一種再發現的驚喜感,
卻也不免感到遺憾,
當她的寫作之路開始出現轉折之際,生命就這樣戛然而止。
小說以一場辦在異國的婚禮作為楔子,
而在讀者於閱讀過程中不斷猜測女主角最後會情歸何處時,
在結局處才重新接回開頭的婚禮,
並同時帶來意外的驚喜,是很有意思的布局。
然而最令我動容的,
或許是她對於筆下角色不再那麼苛刻,
雖然他們都是些沒什麼生活目標、日子過得渾渾噩噩的人,
就像你我一樣,
時過中年已經再也沒有力氣去追尋什麼夢想或者童話般的愛情,
但她最後選擇賜予他們平凡卻溫暖的相知時光,
即使是看起來充滿各種裂痕的人生,
也還是可以稱得上是幸福吧。
而現在的我,好像也到了可以欣賞這種,
有些缺憾的完滿了。
臺灣最大的庶民信仰揉合佛、道思想令常人難以細辯。
不過臺灣人其實也沒有要搞清楚的意思,
他們鄉愿、濫情、理盲又迷信,
選擇信仰更多是出於功利與便宜的動機。
對於宗教一知半解之人佔大多數,
他們經常高舉宗教大旗,卻別有用心;
聲稱謙遜虔誠,實際上違逆又霸道。
佛只是藉口,他們信的是自己。
這就是偽善。
《八尺門的辯護人》/ 唐福睿
因為本身有點法律背景,
所以對於以法庭與律師為背景的故事都會較嚴格看待,
而台灣過去相關主題的影劇對我來說鮮少有及格的作品,
直到讀了這本由具律師身分的作者所撰寫的小說,
我才終於有眼前一亮的感覺。
故事由一樁有如現代版「湯英伸事件」的滅門血案拉開序幕,
作者唐福睿以法庭中常見的人物作為筆下角色,
呈現他們因彼此立場不同而產生的價值觀碰撞,
同時,他也藉由他們形形色色的族群性別及成長背景,
將幾個極具爭議性的議題都帶入情節中:
如在台移工的人權、遠洋漁業的利益糾葛、
原住民族群所遭受的歧視、最後到死刑的存廢,
雖然這每一個議題的複雜程度或許都能寫成一本論文或專書探討,
但同時放進小說中卻也不覺得繁雜或者說教,
反而因為這些都是在台灣討論已久的話題,讓人倍感親切。
故事本身極具戲劇張力,
也難怪在小說出版前就已決定同時籌拍電視劇,
但我更欣賞的是作者在鋪陳的同時,
也不斷丟出價值觀的辯證來挑戰讀者,
尤其是結局帶來的反高潮,
讓我在闔上書本後還久久無法從悵然的情緒中回過神來,
這不是一個會讓人感到正義得以伸張的痛快收尾,
但主角佟寶駒在法庭上的所做出的最終結辯,
那字字句句不只是對法官的陳述,
也像是在質問閱讀的我們。
對於喜歡跟著小說一起反思的讀者,
這本書絕對會讓你感到驚艷,我也很期待電視劇的翻拍。
創傷不會被遺忘,
它會永恆地刻在大腦迴路上,
甚至改變自己的警報系統。
每一口呼吸,每一個彈指,
每一個踏出去的步伐,
身體會記得每一個心靈的傷,
不受控制地反覆吟唱。
時間不會沖淡一切,
真正的回憶只是被各種感官存在體內,
埋藏好,關進心底一個小盒子裡,
闔上,反覆一道道上鎖。
氣味則是那把鑰匙,喀啦一聲,
所有回憶洪水猛獸般倘洩,
在血液裡四處流竄。
《成為怪物以前》/ 蕭瑋萱
一翻開這本小說,
就被作者對於「氣味」的描繪給震懾住,
而且那甚至並不是甜美的氣味,
而是在死亡現場中令人不由得感到毛骨悚然的味道,
蕭瑋萱將這難以描繪的感官體驗,
用細密的文字讓讀者得以身歷其境,
也因此一下子就進入了主角楊寧的世界與愛恨中。
而氣味不只帶來臨場感,
也能勾起曾經藏在腦海深處的記憶,
那不一定是令人懷念的食物味道,
有時反而是某種香氣或臭味,
與人生某段經歷產生幽微的連結,
純屬個人,在猝不及防之際會召喚來的或許不是什麼溫暖美好,
而是亟欲遺忘的恐怖經歷。
雖然故事設定可以看到一些優秀前作的影子,
例如主角楊寧尋求前殺人犯程春金的協助,
兩人的交鋒會讓人聯想到「沉默的羔羊」,
但蕭瑋萱仍然寫出了屬於台灣的味道,
推理的鋪陳與轉折在引人入勝之餘也不會過於破格,
而我特別想稱讚結局的安排,
終於可以看到一種不矯情的「復仇」了,
同時也點題了我們離變成所謂的怪物一點都不遠,
現在只不過是「成為怪物以前」的寧靜假象而已。
初次寫長篇小說就能交出如此精采的作品,
讓人更加期待她未來的發展!
傳統上,
把肥胖理解成是某些人選擇了錯誤的生活方式,
這讓許多利潤豐厚的行業獲得巨大的財富,
如瘦身行業、健身運動業、食品工業和製藥業等,
都為了維護其既得利益而維持這種觀點。
正如本書所探討的,
食品工業會大量生產致胖的加工食品;
而沒有肥胖,就不會有健身運動業和瘦身行業;
如果沒有肥胖,更不需要製藥業所出售的各種高利潤藥物。
《我們為何吃太多》/ 安德魯.詹金森
這是2022年其中一本改變我觀念的書,
身為也時常為體重所困擾的人,
看過不少關於減重的書,
但這本所提出的論點確實有讓我感到耳目一新。
作者身為執行過許多減重手術的醫師,
看過許多患者在手術過後就此徹底改變,
因而讓他開始質疑過去認為「肥胖者就是意志力不足」的觀念是否僅為偏見?
這樣的疑問讓他進一步去探討肥胖的原因,
以及如何才能徹底擺脫一再復胖的輪迴。
雖然書中大部分篇幅都在釐清導致肥胖的關鍵,
真正的「減重建議」只有短短幾十頁,
但對於導正已經流傳多年的錯誤觀念,確實有其必要,
其中最讓我驚訝的莫過於「膽固醇之爭」。
作者認為膽固醇是被漏洞百出的研究給汙名化,
也導致避免天然脂肪的飲食建議,
反而讓人們吃進更不健康的人造植物油,
同時也忽略了糖才是真正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罪魁禍首。
他也認為這些錯誤的觀念之所以沒有被大力的澄清與指正,
是因為這樣會影響到整個產業鏈,
包含了健身房、食品加工、甚至是醫藥界。
也因此,最後他給出的飲食建議其實很簡單,
就是返璞歸真,盡量吃原型食物,避免任何加工品,
尤其是那些標榜健康食品的,往往反而是更不健康的。
若我手上擁有大量世間事物(所得、財富、權勢與地位)都是自己掙來的,
那我必然配得它們。
成功是才德的象徵,富裕是我應得的回報。
這種思想非常振奮人心。
它鼓勵人視自己為命運的主人,
而非受役於不受他們掌控的力量。
但這種思想也有黑暗面。
我們愈認為人是自為自足的,
就愈不可能在乎比我們不幸的人。
既然成功是我個人的本事,
那失敗必然是輸家自己的錯。
這種思想腐蝕了休戚與共感。
太過強調命運操之在己導致我們很難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
《成功的反思》/ 邁可.桑德爾
這大概是讓我在去年收穫最多的一本書,
在2022年的台灣讀這本書,格外有感,
也更認同作者所作出的觀察及點出來的問題。
誠然,桑德爾並不是第一個質疑高等教育以及社會菁英的作者,
但本書卻可說是集大成之作,
且批判的力道更兇猛,
從英文書名《The Tyranny of Merit》就可看得出來。
針對越趨極化的政治對立,
作者認為原因出自於現在的社會菁英,
認為自己之所以能擁有優秀的學歷進而成為富裕階級,
全都要歸功於自己的努力,
這樣的想法導致菁英們變得傲慢,
蔑視那些底層的人是因為懶散才落得失敗的下場,
這樣的不滿累積到最後,
在民主社會掀起了民粹主義的浪潮,
選民投票給那些政治菁英的對手來表達他們的憤怒,
但也因而損害了國家的民主制度。
雖然書中描寫的是美國社會,
但在廣設大學的台灣,
高學歷者的傲慢及欠缺同理心的情形,似乎更為嚴重。
作者舉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例子,
過去貴族世襲的時代,
上層階級是因為投對胎才得以擁有那些特權,
農民雖然生活辛苦卻不會有是自己不夠努力而造成的雙重剝奪感。
過去認為教育能促成階級流動,
然而那些被大肆報導的少數特例,
卻成為社會已經足夠平等的藉口,
未能藉由教育向上爬升的都是因為好吃懶做,
這樣的想法忽略了對於生活難以維持溫飽的家庭而言,
能夠專心唸書只是一種奢侈,
更不用說在補習文化下讓階級間的差距變成更難以跨越的鴻溝。
不管你是不是社會上所認同的菁英份子,
都相當推薦這本書,
會讓人重新認知到,在資本主義的社會上,
成功其實也有運氣的成分,
我們都應該更加謙遜地看待自己的成就。
而點出問題後,
作者也在書中提出了一些有意思的解方,
這部分就留待給各位自行閱讀了。
The only way people seem able to deal with this disease, she says,
is to make it a hero narrative.
Surviviors are heroes, unless they're kids,
in which case they're superheroes,
and even doctors, who are just doing their goddamn job,
are said to be taking heroic measures.
But why whould cancer be some kind of test of a person's mettle?
I can't tell you how much trouble I've had with that, she says.
There's almost nothing anyone's said to me
that hasn't been some banality or cliché.
I quit social media because I had to get away from all the noise.
Some of the worst comes from the cancer support community —
think of your cancer as a gift,
an opportunity for spiritual growth,
for developing resources you never knew you had,
think of cancer as a step in the journey to becoming your best self.
I mean, seriously. Who wants to die listening the crap.
《What are you going through》/ Sigrid Nunez
久違的讀英文小說,
就被Sigrid Nunez幽默精煉的文字給深深吸引,
甚至是讓我放慢速度,有些捨不得讀完這本書,
或許也是因為知道等在終點的會是什麼,
才讓我想沉浸在過程中更久一點。
故事描寫主角有天接到一個久未聯絡的朋友請託,
她被診斷出癌症後,在無法開刀且化療失敗後,
決定放棄一切積極治療,
希望在神智清明還能自由行動的時候,
先了結自己的生命,
而她希望主角能夠陪伴她走人生最後的一段路。
雖然描寫邁向死亡的旅程,
但這本書並不走催淚路線,
相反的,這個時日無多的患者,
她拒絕主流的正向觀點,
反而質疑那些將抗癌成功者渲染成英雄的故事,
都在企圖美化這個病症所帶來的苦痛,
比方說把罹癌視為一種人生考驗,
通過測試的人就具備了某種高尚的美德。
中文譯本將書名翻作《告訴我,你受了什麼苦》,
可說是精準捕捉了作者透過本書想傳達的,
當我們在旁觀他人的苦痛時,
唯一能做的,或許就是好好去聆聽她所感受到的一切,
並且不帶任何正向思考的濾鏡,
不用任何心靈雞湯式的標語去美化所有苦痛,
就只是靜靜地傾聽,
這樣的陪伴或許比任何安慰之詞更有力量。
--
*孤讀者的航行*
部落格:https://glenna1106.blogspot.tw/
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lonelyreader/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3.107.1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ook/M.1674480749.A.049.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