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夫與外勤跪婦的對調人參】煩誒!別再寫一個字罵一次了!這不是親子文是夫妻相處文。
和筋肉老爺對調身份已經快要半年。
自從他出院回家後,就是負責專心復健以及與小一兒共處,我負責往外跑賺錢養一家老小。這半年來的故事絕對不是無痛轉換度過,而是父子兩雞飛狗跳、人妻我忍怒到暗傷、溝通再溝通、引導式改變、自我開導(改變不了他人只好自己轉念~嘖嘖~)......好不容易我們都在軌道上,但如今將要半年了,依舊常常上演讓人青筋暴走的戲碼!
這系列我覺得出一本書絕對還寫不完!太多我想要一吐為快的地方;更多夫妻對調身份後的恍然大悟。
這週末也有一個恍然大悟,我想分享一下,大概不少夫妻有類似的感受。
小一男生真的很天兵很晚熟,都度過一學期了,他對於寫功課這件事,還是常常忘東忘西、寫的每個字都彷彿不受控飛上天的個體、要不就是寫個十分鐘就大喊:「我好累喔~我寫一個小時了吧~我手好酸啊~我要休息了!」
回憶起,在他幼稚園大班時,我轉換身份幾乎在家工作,為的就是兒子上小學後可以陪他養成寫功課讀書好習慣,所以當時開始規定他天天練鋼琴、看點注音書、寫寫邏輯數學......(練琴是為了改變他容易分心、看注音書是希望孩子養成看書習慣不要一輩子都仰賴3C、邏輯數學培養的是邏輯能力)。
即使是輕鬆的幼稚園期,當時因為我很專注於育兒,就很容易變成「所有專注力」都在孩子身上。於是會急躁、會變得耐心用盡、很難當慈母、每天為了孩子的事暴躁如雷,當然孩子也被我弄的緊張兮兮。
直到跳出「陪讀老母」的身份後,眼睜睜看著筋肉老爺變成一個「被自我意識囚禁的陪讀老爸」,常常為了兒子寫字歪斜、落東落西而大動肝火,最好搞到一個大吼一個大哭,實在讓我感慨萬千。
今天又來了!筋肉老爺又搬了一張椅子在旁邊分秒不遺漏的盯寫陪讀,然後隔了一下聽到兩人開始吵架,最後又變成兒子大哭收場,於是我再也忍不住,走進房內,跟筋肉老爺說:「爸爸,你累了出來喝點東西吧~出來休息一下。」(人母多辛苦,其實想要大吼要他立刻離開房間,偏偏這樣就滅了他在兒子眼中的威嚴,還要這樣小心翼翼想藉口。)
結果老爺不領情!「等一下啦~他寫到一半啊~」他這樣皺著眉頭回我。
儘管內心已經火山爆炸,但我表現冷靜如平靜的湖水:「我知道~真的~你~~~出來喝個水。」(因為最後一個「水」字說得很用力,他終於懂了我在發火,悻悻然的離開兒子房間)
「爸爸,你知道我說過很多次了,你為什麼就是不肯改?你真的不需要一直坐在小孩旁邊,你大可以做自己的事,要他寫完一個段落出來讓你檢查就好!!念書是他的責任他必須學會自主學習,而不是都被逼著直到長大了不知道為何而念!!還有,你都兇他,他現在怕你,以後他不怕你了呢?你管不動他,父子感情也壞掉了,為什麼我屢勸不聽?!?!?!?!」
#到底是什麼自虐狂一定要坐在孩子旁邊陪讀
#老公你可以過的自我一點我ok
老公說:「他就都亂寫不寫啊!我一開始有好好講」
我說:「你一開始就很兇,你自己不知道而已。他寫不好讓他自己去學校承擔後果,這又不是你的功課是他的。」
這讓我想到,當我把兒子當成世界時,也曾是這樣的母親,無法在家時放心搞自己的事,反而讓母子關係緊張,孩子也喪失了學習興趣;然後有一天我必須一直在外工作了,這種自我強迫不藥而癒,反而是在家時,要兒子做什麼工作、練琴....講一聲他就乖乖聽話,完全不用動我肝火,他開心我也開心。
這中間,轉變了什麼、改變了哪些,所以我和小孩可以變得融洽快樂;爸爸又為什麼,墜入了我以前的陪讀魔人深淵?
我想,可能是因為......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又無法對孩子放心信任
#常常在意制式的成績與課業規範
於是,當陪伴孩子的時間多了,就變成了恐怖的陪讀魔人,當孩子無法照個制式的那個規範走時,就讓自己性情暴躁起來,也讓孩子失去了自主學習的機會。
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為什麼字一定要寫的端正美麗?(如果有一天他字很醜而被扣分吃虧了,他就自己知道要寫好了啊~)
為什麼一定要逼他寫完所有功課,如果他不能理解功課的意義?孩子只是覺得一直被罵很痛苦,不知道為何而寫時,要他寫得更多,只是把他與知識推離得更遠,因為他想到功課時,大腦的另一個聯想就是爸媽生氣的臉與大吼的聲音。
知識的吸收、潛能的開發、天賦的找尋、興趣的摸索,只要與「懷情緒」連結在一起,就玩完了!
因為沒有任何人,會想去做讓自己難受的事,想都沒想,就會逃開了;而大腦的神奇,就是可以讓兒時的不愉快種子,發酵成長為一個幽暗的樹!(或是讓自主學習的快樂回憶,茁壯成一片神氣活現的森林)
所以身為爸媽的我們,寧可讓他們自己吃虧受挫了,而後懂的唸書功課的重要性;都不應該是我們拿著無形的鞭子,逼他們念,在學校毫不犯錯,最後卻成為了沒有人目標的人。
#身為爸媽我們都該學會放手
#身為爸媽也要學會看孩子適度犯錯
#而我們主要就是陪伴
#給予正直人格的培養與品行教育
#那是他們的功課不是我們的
孩子都是冰雪聰明的!
他會想要爸爸媽媽開心!
所以當兒子知道我工作很累,回家以後會期待他的聽話或者好的學習態度時,就會自主做出讓媽媽感到放心與開心的事;無形之中,變成了只要我出一張嘴,他就什麼都自動自發完成的良好狀況。
#你愛孩子孩子更愛你
#孩子也會想要進步讓爸媽開心呢
育兒心得打完收工,所以我要把話題拉回夫妻這一塊了。
事實上,在外拚事業是很辛苦壓力很大的,能支持我的最大動力,就是回家看到幸福的筋肉父子檔,很能慰藉心靈加滿油繼續往外拼搏!
但是,每當工作回家,聽到的卻是老公生氣罵人、兒子生氣大哭的音場與畫面時,真的會壓力爆表,再也無法忍奈疲憊了一天的怒氣!
如果這時候,筋肉父子再出來各自告狀時,我就會立刻理智斷線、變成母夜叉、最後在半夜暗自垂淚....啊就想看到快樂的他們~為什麼最後我也參與了戰爭?
這樣的心情真的會很氣餒很傷心,也會影響在外奮鬥的鬥志啊!!
所以親愛的媽咪人妻們,如果你們現在是在家育兒的角色啊~千萬不要掉入了我以前的陪讀魔人漩渦(寫這一篇也是期望筋肉老爺趕緊跳出來),因為不止孩子會很困惑於唸書的意義,其實也很傷婦妻感情啊~~
#試著不要另一半下班回家就跟他告孩子的狀
#試著別讓另一半下班回家就聽到吵鬧罵人的音場
爸媽真的很難當,我們一起交流心得,努力奮鬥!
#歡迎版上如果有陪讀老爸_拜託寫下你們的育兒陪讀心得讓我們家參考參考吧
同時也有36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3萬的網紅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火星進魔羯。 這是個重要的火星移動,一來火星、太陽在本週都進入開創星座,形成刑相,映照人間便是不平靜的大改變開始;二來,火星將展開「長達八個月的魔羯、水瓶之旅」,這波長達兩個月的火魔羯,就是劇情的起點。 這星象必「大大強化、凸顯」「生命中本就艱難的部份」,事件既然發生,或某事既然啟程,就必須擔下...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在 唐綺陽官方專屬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火星進魔羯。
這是個重要的火星移動,一來火星、太陽在本週都進入開創星座,形成刑相,映照人間便是不平靜的大改變開始;二來,火星將展開「長達八個月的魔羯、水瓶之旅」,這波長達兩個月的火魔羯,就是劇情的起點。
這星象必「大大強化、凸顯」「生命中本就艱難的部份」,事件既然發生,或某事既然啟程,就必須擔下責任、認了苦難,披荊斬棘尋找新的出路。
此外,我們也必然身兼兩種角色,一是作為下層,遇到「施加壓力、不可理喻」的上層時,既然看到邊界、無法突破,那麼,是要接受壓迫、圈養,還是忠於自我、走向未知呢?而作為上層,我們也會遇到不守規矩,太放飛自我的個體、怪咖、孩子、暴力份子,不斷地挑戰你的底限,不斷挑釁,面對這樣的難題,究竟是該嚴懲還是懷柔呢?重點是,對方也必然讓你懷柔不下去,這是問題所在。不管是哪種角度,都很令人崩潰,這就是未來一個月我們都要面對的難題。
火星的破壞性,也可能使老舊、搖搖欲墜的高層、企業、老店一夕生變(因為老問題引爆);但火星的建設性,則使掌權者更能施展鐵腕,快速打造新的系統,訂下規則、雷厲風行,讓情勢迅速變得很有壓力。
對「小型社會架構:家庭」來說,也變故難免,每個人家中多少都有「家變」,哪位長輩病倒,或家庭成員失業,或家族遭逢變故,連鎖效應啟動。
上述這些效應說來似乎讓人憂心,但其意義只在「引爆」,所有問題「都是老問題」,只是現在不能無視了,也無法掩飾,那麼,就正面對決「關關難過、關關過吧」
水星、木星的逆行,讓懷舊效應持續,溝通、交通不順持續,翻舊帳、見故人持續,要注意的是「說話太直、容易有火氣、吵架、自說自話」等水牡羊效應,雖然我們都想做自己、說想說的話,但這一輪過後,我們究竟暴露了怎樣的自我呢?似乎也頗值得反思。
本週還火、土入相,這星相讓人直面責任與壓力,是的,某些事情得承擔、面對、挑起了,覺得「人生辛苦,都是責任壓力」,但,這也是讓事情「超級有進度」的星象,只要好好規劃、執行,不散漫,未來兩個月將能「辦成一件大事、短時間創造奇蹟」,是發揮「專業職人」最大值,與非常態的動心忍性下,所能建造的奇景。
太陽進入牡羊,迎來春分節氣,萬物正在復甦,新的一年正式展開,如果你也感受到那股蠢蠢欲動、欠缺耐性,不如投入新的創造,並理解那些風暴、挑戰,哪不過是刺激我們成長的序曲。
本週天秤蠟燭兩頭燒,獅子別期待太高;誰要當心可能花錢破財,又是誰應注意聚餐導致的幸福肥呢?來看唐老師的分析吧~
◆◆◆◆◆◆◆◆◆◆
◎工作注意:處女、天秤、射手、雙魚
處女:按計畫循規蹈矩,不受他人影響
天秤:蠟燭兩頭燒,該輕鬆一下
射手:計畫一波三折,請多點耐心
雙魚:還是要顧及團體
◎桃花注意:白羊、巨蟹、獅子、天蠍
白羊:別人的建議,別盡聽盡信
巨蟹:別疑神疑鬼,要講求證據
獅子:別期待太高
天蠍:收穫更多關愛
◎財運注意:金牛、水瓶
金牛:雖有進帳,還是要注意花錢破財
水瓶:用心努力能有收穫,有幫手賺更快
◎健康注意:雙子、魔羯
雙子:應酬相聚注意腸胃,當心幸福肥
魔羯:注意靜心、安睡,顧好自己
◆ 唐綺陽 Jesse Tang ◆
唐綺陽占星官網:http://www.astroinfo.com.tw
↬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JesseTang11
↬微博 Weibo:http://weibo.com/jessetang11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thWHilNYT5Q/hqdefault.jpg)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7/4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9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僅剩五位名額)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 X Telegram 」:https://t.me/turnkeysolution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有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退休人士早年存的「退休金」,到了晚年,經常是不夠用的,如果你也會有這樣的擔心,就一定要看完今天的分享。
在內容開始之前,請記得先訂閱我們的頻道,並且開啟小鈴鐺,你的具體行動,是對我們最好的支持~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很多人工作了三、四十年,一直支持他們繼續工作的動力,就是希望有一天能夠「存夠錢」;存夠錢之後然後退休,就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你知道嗎?近年來在很多退休人士的研究裡面,都顯示出相同的結果,那就是他們二十年前準備好的錢,等到了二十年過去之後,通常是不夠用的!
假如你也認為「只要存夠錢」就能夠退休,那麼你現在在準備的,很有可能會是讓你晚景淒涼的退休計畫。
要命的「早知道」
然而再進一步分析,有更多的數據反映出,所有失控的退休生活,最主要的罪魁禍首,就是一連串錯誤的觀念~
而什麼樣的錯誤觀念呢?最常見的就是沒有理財的觀念,所以不懂得通貨膨脹,也就不懂得「退休金」需要存多少,做怎麼樣的配置,才能夠讓自己持盈保泰。
再不然就是手頭鬆的時候,缺乏「節制」的觀念,所以讓慾望走在前面,有錢也不會多存下來。
還有另外一種奇怪的想法,就是他「不信任金融機構」,所以呢從來就沒有買保險、也不投資,然而當你聽到了這些,都還不是最危險的!
其實最危險的觀念,就是當我們身在二十一世紀,還認為我們可以做一份工作,然後可以做到六十歲退休。
而不是做好你必需要延長工作年限的準備,慢慢的從年輕的體力活,轉型成靠腦力、經驗決勝的顧問工作,讓自己越老越吃香啊!
所以呢,這些晚景淒涼的退休人士,他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不外乎就是什麼呢?比如說「早知道錢會愈來愈小,就應該學好理財」。
再不然呢?「早知道會活這麼久,就應該要買保險」、 接著呢「早知道會被時代淘汰,就應該學第二專長」這些話。
總而言之呢,後悔的理由真的很多啊,然而一切卻無法挽回、無能為力!
對現在的你來說,更重要的事情是喔,是在你還有時間的狀況底下,往富足的思維靠近,讓你降低面對退休的壓力跟風險。
「富一代」的七個準則
國外有作者喔,為了探討白手起家的人,是怎麼樣變成有錢人;所以刻意的約訪了這些「富一代」,去歸納出成為有錢人的七個準則。這七個準則分別是什麼呢?
第一、他們量入為出,生活花費一定會小於收入。
第二、他們相信真正的金錢自由,會比「讓別人知道自己很有錢」這件事更重要。
第三、他們有效的運用時間、精力跟金錢,去做「累積財富」的事。
第四、他們的父母,在他們成年之後,就不再提供金錢上面的資助。
第五、他們也會要求小孩,在成年之後能夠經濟獨立,養活自己。
第六、他們了解自己,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來發展。
最後第七、他們懂得觀察趨勢,擅於抓住市場的機會。
「成為有錢人」的共同點
然而當我們說到這裡,你可能會想這些準則光用嘴巴講講,當然都很容易啊,但如果你也想要朝著「成為有錢人」這個目標邁進。
你會不會很好奇啊,他們還只是一般人的時候,這些導致他們「成為有錢人」的想法,又是從何而來的呢?我們試著來拆解看看喔~
首先,第一個「量入為出」,並且知道真正的財富自由,會比「展現」財力更重要的這個部份。
這是因為他們有「健康」的理財方式,並且懂得「理財理的不是錢,而是慾望啊」這樣子更深的觀念很重要;所以才能夠駕馭自己的慾望,留住該存下來的錢。
再來,他們很早就認清時間跟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他們能夠有效的運用時間、精力與金錢,去做累積財富的事」。
這就是把目標明確的定在「增加財富」這件事,並且「以終為始」的幫自己做規劃,決定自己眼下的時間跟精力,應該怎什麼、如何做?才能夠幫助他們達成自己的目標?
接著,這些白手起家的第一代,他們的父母通常不會給他們太多經濟上的支持,這倒不是說他們的家庭就沒有溫暖!
很有可能是這些家庭,原本的經濟狀況就不好了,或者是就算經濟狀況好,也很強調孩子要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這是因為他們的父母親或原生家庭,有一定的「人我分際」這樣的觀念,才能夠做到不過份的心軟、被親情綁架,從而幫助孩子發展出獨立自主的人格。
而最後,他們會更了解自己,因此會懂得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並且刻意培養「觀察趨勢」這樣的能力,所以更擅於抓住市場的機會。
我們姑且不論這些人處於什麼樣的產業,或者是擁有什麼樣的專業,單就以能夠「搞清楚自己要的是什麼」,以及「看懂市場趨勢」這兩點來看。
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具備了向內看懂自己,和向外看懂世界的趨勢,這兩種探索的勇氣跟素質。
然而這份勇氣的背後,並不是為了勇敢而勇敢的莽撞行事;而是能夠獨處、靠近自己,並且俱備了「全局的思維」,不斷的跟著成長的變化而調整,才能夠穩定的培養出新的能力。
如何培養「變有錢」的能力?
那麼聽到這裡喔,如果你也想要擁有「成為有錢人」的能力,具體上到底該怎麼樣做到呢?最簡單的第一步,就是加入「啟點線上學苑」的學習行列。
在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的【理財心裡學】這一門課裡,嘉玲老師會從原生家庭帶給你的經驗,陪伴你回溯根本的源頭,梳理你的金錢信念。
讓你了解自己的花錢習慣之後,更進一步的幫助你,建立健康的理財步驟,做好對自己的投資,讓你花錢啊、越花越有錢!
而在【時間駕訓班】的課程裡,我會用具體的步驟,協助你盤點出自己的「時間黑洞」,讓你看見自己的時間都花到哪去了?
並且陪伴你理解大腦是怎麼樣運作的,讓你能夠運用「專注模式」和「發散模式」的切換,提高你的時間效率。
而另外呢,我們還有【人際斷捨離】的課程,幫助你澄清那些不假思索、習以為常的人情壓力。
就像親子關係會是一輩子的,我們不會完全的脫離家庭,但也不需要一直跟家人綁在一起。
因此呢,需要學習的不是切斷關係,而是斷開那些不合時宜的信念,建立清楚的人我分際、關係界限。
讓該放手的時刻發生的時候,可以心無罣礙、祝福彼此,這樣子對於自己跟他人,才能夠活出真正的獨立。
另外,我們還有【過好人生學】,無論你工作幾年,從事什麼行業,你的行業有沒有遠景?
在這劇烈變動的時代裡,你都需要先搞清楚,自己有沒有一些不自覺的想法,限制了你的眼界,讓你看不到更大的格局、讓你的職業生涯老是在原地打轉?
在此同時呢,又不知道怎麼樣培養有利於自己的生態圈?怎麼樣做決定?還有「自主學習」這些關鍵的能力?
如果「釐清自己」和「培養新的能力」都是你需要的,那麼在【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就能夠帶給你很具體的前進。
我相信啊,活在充滿不確定性、變化又很快的時代裡,經常會給你很大的壓力;因此呢「存夠錢就退休」這是很多人一生努力的奮鬥目標。
然而也請你別忘了,這個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準確的預測到自己的未來,我們能做到的,永遠是在既有的資訊底下,為退休生活多做一些準備,就能夠多降低一點風險。
那麼現在的你,有多想要成為有錢人呢?而你想要幫自己準備幾個「成為有錢人」的條件呢?
平安的日子一天一天過,很容易讓人失去危機意識,這是很正常的人性;然而當我們處在新冠疫情,引起全球動盪的期間。
這背後為我們帶來的省思,就是如果你想要擁有長遠的安全跟穩定,那麼我們先做好什麼樣的準備?
歡迎你現在加入「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為你想要的人生,做更好的準備;也期盼今天的分享,能夠陪伴你一起面對危機,迎接轉機;祝福你~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以外,我們也開通了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運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除了訂閱之外,也請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並且分享給你身旁的朋友,我們需要你用最具體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提到的「啟點文化線上學苑」的部分。
在這疫情肆虐的今天,我想線上學習會是你很棒的選擇,你可以在不受時間跟空間的限制底下,自由自在的進行你所需要的學習。
詳細的資訊,在我們每一段影片說明裡都有連結,我很期待你的加入;也希望我能夠跟你一起學習、一起進前。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了,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C0TWNM4BSQ8/hqdefault.jpg)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rd-P7QETP7s/hqdefault.jpg)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在 哈佛大學研究:想孩子成功,父母必要做的三件事!| - YouTube 的八卦
![影片讀取中](/images/youtube.png)
郭博士分享教養心理學| 父母放手讓 孩子 學習獨立| 如何培養正向情緒的 孩子 |你的 孩子 常常做事 ... 太容易 的事情對於 孩子 來說很 容易 就會讓 孩子 感到沉悶。 ... <看更多>
我們太容易想幫孩子做所有事 在 [求助] 要結婚了,才發現沒有共識- 看板Boy-Girl 的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