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溼地藝術遇見愛鄉遊行
雲林縣政府和觀樹基金會合作多年的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即將在5月1日登場;同時間,口湖鄉也將進行五十年來第一次大遊行,反對在成龍地區設置火葬場。
「要濕地、不要屍地」的運動,引人關注。身為雲林縣的地方首長,延續蘇前縣長保護溼地的政策,沒有任何改變,而在政策評估方面,雲林縣並沒有興建第二座火葬場的急迫需要,也已經清楚表明。同時考量當地脆弱的環境條件,和亟待振興的產業,我們已將公所的興辦計畫退回。
鄉民們基於對土地的關懷,用遊行表達集體的意志,讓人感動。5月1日,當溼地藝術遇見愛鄉遊行,讓雲林人的感情再一次的昇華,溼地藝術節成功,愛鄉大遊行平安。
圖片來源:ChengLong Wetlands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Art Project 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計畫
大遊行活動頁:http://www.facebook.com/events/1596534273963997/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
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 在 廖郁賢 雲林縣議員 Facebook 八卦
【里山倡議的精神才能為雲林觀光帶來永續發展🌏】
雲林到底需要什麼樣的觀光?怎樣的觀光才能讓雲林翻轉?
阿賢認為,以⾥⼭倡議的願景,持續深化雲林觀光政策內涵,才是正解。但令人失望的是,縣長不斷強調自己團隊有多努力、用心,對於雲林縣內有哪些問題?卻不願意正面回應...
雲林縣為農業大縣,這是張縣長常掛在嘴邊的,雲林是臺灣糧倉及最大蔬果及畜牧中心,有著品質優良的農特產品,然而,我們不得不面對雲林縣人口老化、青年外流、地層下陷、空氣汙染嚴重、大量的垃圾、大眾交通不便等問題,觀光發展是雲林的良藥?還是製造更多問題的毒藥?
在此呼籲縣長,建設與開發不是唯一改善雲林的方式,觀光若能與文化資產、環境生態、農業地景扣連,更能發展出屬於雲林在地特色的觀光。
📝#希望張麗善縣長承諾
一、以里山倡議的願景,持續深化雲林觀光政策內涵。
二、透過國內外經驗,思考雲林農村如何再生,並且要與自然共在。
三、 完善雲林觀光政策白皮書,人流錢流固然重要,但更要思考永續怎麼做到永續觀光。
#賢仔的心內話❤
阿賢擔任議員這一年多,重新認識雲林縣,才知道原來林內鄉有過去種菸的菸樓、虎尾糖廠是全台少數有在運作的糖鐵、二崙的詔安客家文化、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各種豐富的文化資產等,雲林的美與好,都環繞著這塊土地。
這次質詢,我帶著對雲林文化與自然地景的愛,給縣長提供建議,就是希望縣長不要口口聲聲說雲林是農業大縣,但在觀光發展上,造成雲林縣這塊土地更多的破壞,觀光政策的思維須留意環境承載力,更要去思考雲林現有的各種問題,開發不是唯一改善雲林問題的方式,
雲林縣政府可以做的還有更多...
張縣長,若您真的不希望雲林一直被網友評為最不好玩的縣市,煩請您好好思考、參考我這場質詢的內容,讓雲林的觀光能夠永續經營!
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 在 林務局-森活情報站 Facebook 八卦
【堅持十年,濕地變寶地】
十年,不只可以改變一個人
更可以改變一整個村落!
連續舉辦十年的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不僅打響了雲林縣口湖鄉成龍村的名號,也讓曾經放棄希望的成龍村有了改變的機會,以藝術發揮濕地的潛力,讓地方重拾元氣👍
除了注入來自各方的能量,更重要的是回歸到社區居民與生產者🙌 重新凝聚共識,讓居民願意投入社區,重新探索這片「曾經快被放棄的土地」,從自身開始改變對成龍村的印象,向外拓展,發生無限可能!✨
這就是 #成龍濕地國際藝術節 的精神,而且持續進化中,未來請大家拭目以待❤
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另一塊命運同樣曲折的濕地,是位在雲林口湖的成龍溼地,這裡原本是農田,但是因為地層下陷加上風災侵襲,積水排不出去,意外變成一塊生態豐富的溼地。但是當地村民抱怨,大量候鳥飛來這裡棲息,把他們養殖的石斑和鰻苗,都快吃光了.為了讓村民生計與生態之間找到平衡點,農委會跟民間基金會合作,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一起來看看,到底帶來什麼新生機.
雲林縣口湖鄉的成龍溼地,原本是農耕地,但當地長期超抽地下水,地層下陷嚴重.1986年受到韋恩颱風侵襲,1996年再遭賀伯颱風肆虐,當地積水無法排出,逐漸形成了面積約171公頃的鹽淡混合溼地,每年冬天到隔年春天,吸引大批候鳥前來棲息,十分壯觀。不過,成龍溼地橫跨口湖鄉的成龍村與台子村,大部分屬於私人土地,村民頻頻抱怨,溼地上的鳥類猛吃養殖魚類,讓他們財產蒙受損失。
當地漁村缺乏其他經濟來源,青壯人口外流嚴重,在地村民很擔心,呼籲政府不能只顧溼地,不顧居民生計。2009年開始,觀樹教育基金會與農委會合作,長期進駐成龍溼地,進行環境教育。並從去年起,連續兩年舉辦""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邀請各國藝術家進駐創作,與村民互動。
來自印度的女藝術家Shilpa,用當地蚵架竹子打造一處蚵棚風車,希望讓災地鄉親感受到,「風」是成龍地區重要的資源;法國籍藝術家瑪莉安,則用蘆葦紮起鳥類,讓孩童們大呼驚奇。最有趣的是美國藝術家Roy的新潮地景藝術,靈感來自沿海先民最早的""插蚵養殖技術""。去年藝術節之後,工作團隊還請來生態養殖業者為居民上課,介紹新技術與觀念。
但是私有土地與環境保育的衝突,仍需要政府協助解決,當地居民希望政府的規畫,讓村民真正看得見未來。
曾經是地層下陷區的成龍濕地,意外變成水鳥天堂,但是村民的生計也要顧,觀樹基金會仍在不斷努力嘗試,希望讓成龍溼地,成為經濟發展與生物多樣性,和諧共榮的新範例。
記者綜合報導"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aRZ-ijmaysE/hqdefault.jpg)
成龍溼地國際藝術節 在 2022成龍溼地國際環境藝術季 - YouTube 的八卦
2022 成龍濕地國際 環境 藝術 季,9/24(六)、9/25(日)登場‼️#2022 成龍溼地國際 環境 藝術 季透過 藝術 讓成龍村重新出發,讓村民重新思考與環境的關係,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