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誠實中/ 陳時中》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522pol001/
成大醫學院電話 在 MedPartner 美的好朋友 Facebook 八卦
今天晚上,想佔用大家3分鐘的時間,認識一位 #索羅門 來的朋友:#波波拉。近期台灣努力爭取加入WHA,但仍然有許多人持續以 #失敗主義 的論調,評論我國政府和民間組織的各種努力。波波拉的故事,也許會讓你有些新的想法。(以下內容出自成功大學)
---
距離台灣5000多公里,位於澳洲東北方的索羅門群島,是台灣少數邦交國之一,兩個島國建交35年的特殊情誼,也在成功大學留下美好的印記。2014年7月,來自索羅門的波波拉(Paul Bosawai Popora)從成大獲得醫學學位,隨即返回家鄉成為當地唯一的醫生。2017年波波拉醫師在家鄉建造了自己的診所,為他的醫療志業夢邁出重大一步。
高中畢業的波波拉,2004年飄洋過海到達台灣,進入成功大學醫學系就讀,展開他10年間波折不斷的求學生涯。返鄉後,波波拉醫師每個月義務免費看診2500人次,他將台灣視為他第二個故鄉,同時感念成大讓他實現幫助當地民眾的醫療志願,自稱「將永遠是成大在索羅門群島的大使」。
醫生開設自己的診所看似稀鬆平常,但在索羅門群島偏遠的瓜達康納爾島,波波拉的診所是當地第一棟正規醫療建築,而這還是波波拉自己參考建築教科書、畫設計圖、購買建材,讓學木工的高中生花了兩年時間蓋好的。這非凡的成就讓波波拉的同學現任東海大學助理教授的Timothy McBush Hiele忍不住特地傳訊向成大校長蘇慧貞報喜。波波拉的最終夢想是建造一家更大更專業的醫院,希望設有診療室、外科、婦產科、兒科、急診室及5間病房,提供給家鄉地區居民良好的醫療品質。這個醫療志業夢起源於成大。
2003年波波拉曾因政府獎學金於巴布亞紐幾內亞修讀醫學,但一年不到就沒了經費被迫輟學,第二年波波拉幸運地獲得台灣政府提供的獎學金,於是飛到台灣繼續學業。第一次出國的波波拉,在新加坡轉機時目瞪口呆地看著高樓大廈,搭飛機時,心裡一直認為自己搭的是「空中火車」,想到火車竟然能夠在空中行走還能精確地被操控到某個地方,讓他驚嚇不已。
但更大的衝擊還在後頭,波波拉被要求先學習中文,對他來說完全是天書,加上嚴重的思鄉病,幾乎馬上想回家,但為了未來的學業挑戰,終於撐過8個月的努力。緊接而來的是更艱巨的挑戰,2005年波波拉錄取成大醫學系,第一年就吃盡苦頭,再怎麼努力,學業上還是有太多的疑惑難解。某天他真的覺得自己撐不下去了,心灰意冷之餘,寫信給當時的宋瑞珍院長說:「我想放棄回鄉去!」
宋瑞珍院長當時立刻打電話給波波拉找他面談,用堅定的語氣告訴他:「你在這裡唯一要做的一件事,就是不要放棄!」受到院長鼓舞,波波拉重新調整心情,堅強迎接各種挑戰,日復一日,也正因為院長的一席話,原本想要成為工程師的波波拉努力朝向成為醫生的路邁進。
但挫折又再次襲來,大四那年,他的台灣獎學金提供到期了,面臨輟學的波波拉難過地打電話通知遠在家鄉的哥哥,因為沒錢不能再唸書,即將返家。但天無絕人之路,正在宿舍收拾行李的波波拉接到索羅門大使致電,詢問他學習狀況,再次幫他爭取到兩年獎學金繼續學業,在學最後1年,波波拉又想辦法找贊助者,索羅門的GPPOL棕櫚油公司以他畢業後任職公司診所為條件答應贊助,波波拉總算能夠安心完成學業。
在醫院實習階段,波波拉奠定了成為醫師的畢生志願,「當時在成大醫院我看到許多醫師、護理人員及志工無私的付出與奉獻,我更堅定要把醫術帶回故鄉的想法。」其實一開始,病人對於膚色黝黑、中文腔調特別的波波拉不太習慣,但後來都被他認真又負責的態度所感動。成大醫院內科醫師劉明煇印象深刻,「波波拉樂於和大家討論並且從中學習,病歷紀錄做得很詳實,對病人很親切,頗受好評。」
奠定醫師畢生志願 成大醫院無私付出與奉獻感動了他
2014年7月,波波拉取得成功大學醫學學位,8月份便返回家鄉在GPPOL公司的診所工作。當時,要離開生活了10年的台灣,對波波拉來說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他說自己當時很捨不得離開,因為在台灣、在成大,學習到很多,也獲得很多,而且擁有很多朋友,台灣是他的第二個故鄉。
所羅門醫療落後,GPPOL公司的診所提供當地民眾免費醫療 而波波拉是唯一的醫生,什麼科都要看,與在成大醫院實習相比,有過之而猶不及,每個月平均看診2500人。因為在成大醫院深受感動,看診之餘,波波拉也在家鄉號召並推動志工服務工作,以社區發展、醫療及教育等模式幫助及服務家鄉社區民眾。在社區發展方面,波波拉推動社區營收計畫,計畫所得的10%捐入社區基金,他自己個人則捐出一半薪水當作資金,透過鄉村發展計畫,完成水源改善;醫療志工方面,當另一家Good Samaritan醫院沒有醫生時,他就義務免費幫忙看診;而教育志工方面,他每周日都在Ghaobata社區中學免費教授數學,幫助學生順利升上高中。
將在成大醫學院所學的均化為志工服務的養份,波波拉一人身兼多職,除了擔任GPPOL健康部門主任之外,包括GPPOL瓜達爾卡納爾島工會主席、鄉村發展計畫志工、Ghaobata社區中學數理志工老師、Komubety 及Sape社區營收計畫與發展顧問、瓜達爾卡納爾島省Thimbo部落Luvumatanighabu主席、Good Samaritan醫院醫生志工以及Sape醫療中心主任,都是義務幫忙。
從成大醫學系畢業回到家鄉所羅門群島已近4年,波波拉仍然和許多成大的教授、同學們保持密切聯繫,曾任醫學院院長的林其和教授表示,波波拉求學期間,挑戰很多,但他始終以無比毅力去克服難關,所以回到家鄉有這麼出眾的表現是意料之中,「也許有朝一日有機會成為所羅門群的衛生部長,為更多人謀福利。」雖然在離台灣遙遠故鄉努力看診和做志工,但波波拉說,他從沒忘記在台灣的一切,也非常感謝教授和導師們,以及成大醫院醫療訓練的工作人員,有朝一日他希望能夠有機會再回到母校進修外科醫療,「別忘了我會一直是成大在索羅門群島的大使。」
—
看完了波波拉的故事,不知道你感受到了什麼?事實上,類似於波波拉的故事,還有很多。前幾天幫台灣在WHA大會上仗義執言的聖文森衛生部長,就曾受到馬偕醫院的接待,世界醫師會的新任會長,更是與台灣醫師公會全聯會有密切的交往。為了讓我們自己的國家,在世界上爭取「僅僅是應有的待遇」,我們看到跨越世代、跨越行業的許多台灣人,在自己的領域努力想讓自己的國家被看見、被重視,甚至是自己出錢出力在打拼,只會高唱失敗主義的這些人,又為自己的國家做了些什麼呢?
#天助自助,這是在這屆WHA會議前,台灣的二十個醫事人員團體召開的記者會上,被高舉出的標語。我們不知道能不能成功,國際的問題除了自己努力也要看國際情勢,但無論國際情勢如何,我們自己準備好了嗎?我們盡了最大的努力了嗎?如果不努力,甚至只會唱衰,被人瞧不起也是剛剛好而已。
我們的國家被打壓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但我們從沒放棄,並且把握每個機會,發揮自己存在的意義。這座島嶼從來不缺出賣她、唱衰她的人,但願有更多在她的保護、照顧下長大的孩子們,能夠拿出自己的良知和尊嚴,在世界的每個地方勇敢發出台灣的聲音。
--
❤️讓我們一起為台灣拼出全球第一的中文醫療保健新媒體!
美的好朋友 #訂閱集資計畫 ▶︎ https://tinyurl.com/yak2hmkw
現在就動手,讓我們成為彼此的夥伴吧!
🌟更多實用的醫藥保健資訊:
https://www.medpartner.club
🌟跟我們一起邁向 YouTube 20 萬訂閱:
http://bit.ly/subMedPartner
🌟立即用 Line 輕鬆查詢醫藥營養資訊:
http://line.me/ti/p/%40MedPartner
成大醫學院電話 在 鄉民挺起來 Facebook 八卦
《防疫誠實中.陳時中》
#不小心一口氣讀完了
#內有珍貴照片
5月15日,國內連續8天零確診,33天無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記者會擺出8顆芭樂,取其諧音「八樂」以資慶祝。是日傍晚,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結束後,抵達輔大醫院,參與MAC WARD模組病房發表記者會。2天之內可以快速組裝的模組病房為台美合作,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亦蒞臨現場,2人相見不握手只碰肘—此為防疫期間最流行的打招呼方式。要合照了,一群人在講台上隔出1.5公尺的社交距離,眾人摘下口罩,或者捏在手上,或對折放在口袋,唯獨陳時中,拇指與食指小心翼翼地捻著,彷彿手中捻著是一朵花。
.
因疫翻紅 宛如唐僧肉
講台上,他示範何謂防疫新生活的社交,台下記者為取得最佳攝影位置,相互推擠咆哮,完全無視安全距離。時間回溯到一年前,其時,政府機關明白了網路聲量即民意的道理,各部會首長爭相當網紅蔚為風潮,當年的農曆年陳時中首度拍衛福部新春宣傳片,宣導國人如遇家暴、街上看到孤苦遊民,該打哪支電話求助。社群媒體菜鳥第一次拍片,臉有點僵,反應有點生澀,影片僅238個按讚。他事後自嘲:「面惡心善,不是民眾的菜。」但他現在哪裡不是民眾的菜呢?媒體和群眾看見這個66歲的阿伯,簡直像看到唐僧肉來著。
轉折點是今年1月20日,因應肺炎疫情擴大,台灣成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24日升為二級開設,由他任指揮官坐鎮防疫記者會,至今逾120天無間斷。日前,民調顯示他因防疫表現獲跨黨派支持,滿意度高達94%。世界遇此百年大疫,台灣抗疫可防可控,外媒頻頻報導,他被日媒封為「鐵人部長」,台灣在國際的視野中,未曾有過如此清晰的能見度。
「民調來來去去的,當然現在大家給我們的評價很高啦,但是這不是我們的目的,一開始目的是希望建立公信力、建立透明溝通的管道,這個我們大概有做到吧,所以大家會給我們肯定。」這一天,國內連續11天零確診,他接受本刊訪問,被問及爆紅心情,他言必稱「我們」,一樣是記者會上的和緩口吻,種種榮耀與冠冕歸於醫界專家、歸於疾管署團隊、歸於協助疫調的各中央與地方單位,當然,也不忘感謝國人的配合。
「這段時間,我們沒有用強烈的手段,去做任何我們認為防疫應該做的事,都是靠國民的配合,這是台灣跟世界其他國家不太一樣的地方。」專訪當日正值世界衛生大會(WHA)召開大會,台灣又被拒於門外,他沒有憤怒,只是遺憾無法跟友邦分享「防疫台灣模式」,「有些國家激烈地封城,但國民不配合,效果反而減低。之所以會發生這樣的情況,我認為跟決策者訊息夠不夠透明有關,如果我們讓民眾知道我們正處於什麼樣的情況,大家想法會一致。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堅持要整個疫情公開透明,讓大家都得到一樣訊息的緣故。」
.
白話主持 收視率保證
話題一轉,他舉例疾管署如何拿出數據,跟民眾溝通不做普篩和快篩,然後20分鐘就過去了。訪問不過50分鐘,低頭瞄一眼訪綱上羅列10來個問題,他才回答2題,心裡不免暗暗著急。他每個回答都是長長的申論,有理有據,我猴急地追問自己想追問的,他慢條斯理地把話題導回自己想闡述的,恍惚的剎那,我以為置身某小鎮牙科診所,而非疾管署貴賓室。
但他的風格一向如此,我們側訪不願具名的醫藥線記者,「你在立法院觀察他,他對待立委跟這陣子直播,態度沒差太多。他被質詢時,會消化數字,很會講大白話。有些部長被問了什麼問題,就叫幕僚來回答,但他不會,幕僚就站在他後面,他在幫幕僚擋子彈,因為他對政策夠清楚。」政治人物的話術,有人如烈酒一樣刺激辛辣,有人如含糖飲料一樣甜膩,而他就跟白開水一樣,淡寡無趣,可面對如火燎原的疫情,如水一樣透明的說話之道,反而產生安慰人心的力量。他說:「有些比較緊急的情況,講出來一定會帶來人心不安,我們也會掙扎該不該講,但只要一次沒有把事情講清楚,公信力一旦破了,什麼都沒用了。」防疫如其名,誠實為上策,防疫台灣模式可供世界參考,指揮中心的危機處理何嘗不可作為台灣公部門的借鏡?說清楚,講明白,直球對決才是王道。
故而每個午後的防疫記者會變成全台收視率最高的節目,除了疫情匯報,偶爾擺放西瓜、芭樂,幫台灣農產品業配,偶爾擺放荷蘭餅乾和鬱金香,幫外交部做國民外交。小男生戴粉紅口罩被同學嘲笑,他說不如他們幾個老男人戴一次,做個示範,讓大家去思考顏色的性別議題。
.
失控爆淚 鐵人釋懷了
現在說來是一派輕鬆,但防疫120日,有無哪一個案例爆發,會讓心裡涼了半截?「有啊,第一例武漢回來的啦,再來是武漢旅遊團在台灣,從101搭車去台大看病,事情也很大…還有高雄金芭黎女公關,任何一個小洞都會變成大洞…」每一個個案染疫都足以掀起驚滔駭浪,但他講得水波不興,講著講著就是武漢第一次包機回台事件了,「那一陣子不是有人故意把檢疫所講出來,其他縣市單位檢疫所壓力就很大,我跟地方政府拜託,說都是為了國家做事情嘛,我們選的地方都不會有問題,如果縣市長不放心,那我就留在那邊睡,指揮官跟大家住在一起,總是比較放心…」
他還原2月3日武漢首班包機返台48小時經過,當晚接機,忙碌一整晚,隔日回台北,心想出了這樣的事,大家一定很擔心,不如早早開記者會,一整天人仰馬翻,得知有人確診,內心相當沉重。所以記者會就哭了?「大家很喜歡問我這個問題齁。我只是在記者會上想到留在武漢的人這樣多,第一班包機出問題,後來包機都不可能了。那時候武漢開始蓋方艙醫院,心想,生了病,本來人好好的,結果進去一條命都出問題,將心比心,一環一環想下去,覺得難過,可能又太久沒睡,太疲勞,一時情緒控管太差就哭了。」衛福部長管國人身體健康,也管心理衛生,問他不會覺得偶爾壓力大哭一哭比較紓壓嗎?「不知道欸,我很少哭,看到別人流眼淚,會覺得很怪,但反而哭過一次,會常常想到要哭,可能覺得用哭泣來釋放心理壓力也不錯。」
.
身段如水 同理不發火
在不允許哭泣的場合哭泣是將心比心,在記者會呼籲大眾停止肉搜感染者個資亦然,後來,他在公視《青春發言人》被小朋友問記者會上遇到記者問奇怪的問題不生氣嗎?他的好修養也是來自同理心,「問的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個社會有多元想法,大家都不一樣,不要有先入為主的觀念,要用同理心去思考並好好跟他說,彼此之間的關係就會更好。」
因為同理心,讓他金句一句接著一句,也是他深受信賴,民調居高不下的原因。問他同理心養成從而何來?他回答任職衛生署副署長時,因處理公共事務,在開會中,養成把對方問題聽清楚的習慣,唯有把對方問題聽清楚,我們才有辦法去解決問題。
.
父為榜樣 專注教潔牙
只留下背影,因為陳時中不找記者來,也不讓拍照,甚至都不多說什麼。這樣的性格,也可能受到父親影響。
他的父親陳棋炎是台大法律系教授,為台灣民法權威,「他有從政的機會,但都拒絕。我很納悶,想說他平常意見都很多,為什麼政府請他當官,可以改變現狀,都不去?後來我才明白,在當時那樣的環境要改革是很困難的。但我爸做一件事,他寫了一輩子的判例研究,我問他為什麼要寫這個?他說一個學者從政沒有辦法改變什麼,但這些判例研究做公開討論,可以統一法學的見解,可以使整個法律環境有所進步。
我對他做這件事感觸蠻深的,每個人只要找到某一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紮紮實實地把這事情做好,也許,社會會更好。」
對台北醫學院牙醫學系畢業的他而言,那件對社會有幫助的事情就是教大家刷牙,「我是一個牙醫師,我想教大家好好刷牙,潔牙做好,讓大家蛀牙變少。我覺得,我一個人很認真地在診所裡面教,我沒有辦法教很多的人,所以希望利用公共力量,讓更多人能夠潔牙,所以我從事公共事務,第一個願望是要讓台灣50%的人會潔牙,但後來的事情越做越多,就變成今天這樣子。」
1994年,他擔任牙醫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率先推動試辦牙醫部門健保總額制,「牙科總額幾乎是我一手創設的,原因是想到如果我推廣口腔保健太成功,大家沒有蛀牙該怎麼辦?所以我才想說做總額好了。大家把口腔保健做好,沒有蛀牙,我們還有錢賺。這是我的初發心,但這樣的初發心反而造成我們(牙醫)費用的保障。」
當年單純只是想推廣口腔保健衛生,教會大家刷牙,結果從牙醫當到牙醫公會理事長、衛生署副署長、然後成了任期最長的衛福部長,那個初發心協助他推動了健保牙醫總額、幫蔡英文寫醫療政策白皮書、推長照2.0,也幫台灣守住了武漢肺炎的攻擊。初發心也讓他續任衛福部長,要調漲健保費用。
.
漲健保費 不惜捨官位
調漲健保費率是台灣政壇不可說的佛地魔,每次調漲幾乎都以政務官下台為代價,但陳時中說他已經做好隨時準備畢業的打算了,該漲的要漲,該省的要省,該改革的也要改革。「醫療費用不夠,預算當然要省,但要合理的節省,留有餘裕的錢去做改革。我們現在的醫療效率太高了,把人事算得很精,護理人員的時間、每一張病床、每一分、每一秒,都掐得很緊。這次的防疫我們就看出這個危機,雖然這次整體疫情控制得很好,對正常的醫療沒有產生影響,可是未知的疾病很多,現在十年就一發嘛,中間會有小波折,我們不會每次都運氣很好,不見得每次都能控制得住。我們的醫療量繃得太緊,平常(應該)讓醫療人員輕鬆一點,去進修,戰時才有餘裕去打仗…」
3年前就任衛福部長,上任時引用醫師誓詞表示「醫療是服務業」,引發醫界反彈,如今要捍衛醫護人員的專業,言必稱「我們」,可他還是小鎮醫生的口吻,緩緩的,淡淡的,有理有據說他要如何巧推健保調漲的計畫,「我一面推,一面注意對方(社會輿論)的想法,我可能因應他的想法,退兩步,然後進三步,來來回回,一步一步,這樣,事情就一定會成功。」
成大醫學院電話 在 緊急聯絡電話 -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的相關結果
緊急聯絡電話 · 國立成功大學緊急連絡電話 · 總機:06-2757575 · 醫學中心緊急災害通報專線 · 總機:06-2353535 ... ... <看更多>
成大醫學院電話 在 行政人員- NCKU,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的相關結果
教務分處. 職稱, 姓名, 連絡電話, 電子郵件, 業務執掌. 行政組員, 王梨菱小姐, (06)235-3535轉5003, [email protected], 教師升等業務. 事務助理, 林玉燕小姐 ... ... <看更多>
成大醫學院電話 在 Q: 請問醫學院的聯絡方式為何? - NCKU,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院 的相關結果
Q: 請問醫學院的聯絡方式為何? ... A: 電話請撥打:06-2353535 轉分機5015。Email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