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的醉仙閣(台南)
水彩 57x 37 cm
-----南方時框內容節錄-----
此刻,正是下午三點時分。吳桑穿著繡有「醉仙閣,洋菓子」金色字樣的黑色工作圍裙,白色襯衫,戴著白色球帽,在稍微有些悶熱的店裡面仔細的回答我的問題。偶爾有客人進來,他再走回吧檯準備咖啡,或是處理結帳的事情。這間店的糕點採自助式,由客人拿著小籃子挑選蛋糕,有點像我家附近的麵包店。
忙活了一陣子,客人走了,吳桑再跑回我的面前繼續講解醉仙閣的過去:「接手醉仙閣後,隔年高得就將酒樓的經營轉給兒子高金溪,也就是我的外曾祖父。高金溪的日文流利而且善於交際,幫醉仙閣拓展了不少人脈與生意,當時台灣輕鐵會社的社長辛西淮和高家有密切的關係,會社的重大集會也都在醉仙閣舉行。店裡生意越來越好,空間漸漸不夠用,加上原本的木造建築不符合新的消防法規,醉仙閣在一九三〇年搬離了宮後街,遷移到新的四層樓大樓裡。後來又在兩年後改租位在市中心的大樓營業,負責人則換成高金溪的弟弟高大水。」
關於吳桑的描述,讓我感到好奇,在那個時代,酒樓的發展似乎也與社會的發展有某種程度的連結。幸運的是,這時吳桑拿給我一本剛出版不久的碩士論文《城市與酒樓:日治臺南醉仙閣經營實態之研究》,他說這是前陣子一位成大歷史系研究生所寫的論文,因為常常找他借閱資料,所以畢業後送了一本放在店裡。
這個時候,又有一組客人進來。我在吳桑忙著招呼客人的空檔,隨意翻閱論文,在第三章〈城市中的公共空間與酒樓功能〉裡,找到了解答。
酒樓在日治時期一直有著公共空間的功能。在日治初期,它的主要客群來自於舊時代的仕紳,他們在政權轉移後,常常光顧酒樓,三五好友煮酒論詩,以此慰藉心靈。不過隨著城市現代化的進展,到了二〇~三〇年代,人們的飲食逐漸改變,不只限於文人雅士,市民們也越發依賴酒樓作為外食與交際應酬的空間。隨著產業的發展與新思潮的傳入,酒樓也開始成了商業、政治與社會運動者的集會場所,必須容納更多的客人,成了醉仙閣後來搬離宮後街的主要原因。另外,酒樓還是日本人與台灣人互相交流的平台,不少日本人為了品嚐酒樓的特色台灣料理,而時常光顧。
讀到這裡,我想到了身為舊城仕紳的陳聰楷應該對醉仙樓相當熟悉,帶著佐藤春夫來到醉仙閣品嚐具有異國情調的台灣料理,也就十分合理了。
#藝術蝦 #南方時框
成大論文借閱 在 成大論文借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八卦
關於「成大論文借閱」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館際合作服務-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際合作服務是各圖書館間提供資源共享的付費服務方式,為 ... ... <看更多>
成大論文借閱 在 成大論文借閱在PTT/Dcard完整相關資訊 - 你不知道的歷史故事 的八卦
關於「成大論文借閱」標籤,搜尋引擎有相關的訊息討論:. 館際合作服務- 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際合作服務是各圖書館間提供資源共享的付費服務方式,為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