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教育有興趣嘅朋友可以ㄧ看 😉
Peter Gray - 孩子們的自我教育II:眾所周知的幼童自我教育
你有沒有停下來思考一下,孩子們在他們生命最初的幾年,在他們還沒有被任何人試圖系統地教育起來時,學了多少東西?他們的學習是自然而然的,是他們玩耍,探索,觀察周圍人的本能結果。但是,這是自然的,卻並不意味著無需努力。
嬰兒和幼童在學習上投入了巨大的能量。其持續關注的能力,無論是在身體上還是精神上,還是克服障礙和挫折,都是非同凡響的。下回你有機會觀察一個五歲以下的孩子時,坐好,靜觀一段時間。試著去想象一下,當一個孩子在和世界打交道時,他頭腦裡的經歷。如果你允許自己有這個奢侈,你將會獲得極大的享受。這個經歷會使你以全新的眼光來看教育,這個光,來自孩子的內在,而不是照在孩子身上的。
在這,我簡單地勾勒一下發展心理學界對孩子學習的理解。為了令這些知識和教育相關,我把它分為身體的,語言的,科學的,和社會道德的教育。
(一)體育
咱們從學步開始。用雙腿走路是人類特有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它是與生俱來的。即便如此,學步並不容易。每個來到這個世界的人,都為學習走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我依然記得很多年前的一個春天,我的兒子,快一歲了,正是可以把著東西來走路,但仍不會獨立地走路的時候。那天,我們碰巧在一個遊船上旅遊,我兒子在整個行程裡,堅持在甲板上,捉著我的手,走來走去。我們在船上走了很多個鐘頭,我一直弓著腰,讓我的手可以被他的手牽著。當然,做這事的決定,完全是他的。我只是個工具而已,一個人力手杖。我一直試圖說服他休息一下,因為我需要休息。但是,每次我們停下一會,他就嫻熟地指揮我回去走路。
研究發現,幼兒在學步的高峰期,每天平均走路6個小時,走路9000步,距離等同於29個橄欖球場的長度(大約3.2公里,譯者註)(Adolph et al.,2003,Child Development ,74,475-497)。他們並非想去哪裡,他們是為了走路而走路。當他們遇到一種新的表面,他們就會特別要在上面走路。我懷疑那天我的兒子在船上被刺激了,部分原因是船本身的運動令走路更困難,增添了一個新的挑戰。
在獨立行走的開始,孩子們會經常摔跤,但他們會立刻爬起來,再試一次,又一次,又一次,又一次。走路之後,是跑步,跳躍,攀爬,盪韆鞦,各種各樣的運動。我們不需要教他們,而且絕對不需要鼓勵他們。我們只需要提供一個安全的訓練基地。
(二)語言教育
如果你曾經在成年後試圖學習一個新的語言,你一定知道這有多難。有成千的詞彙和無數的語法要學。然而孩子們四歲前基本上都精通了他們的母語。在這個年齡,在談話中,他們顯示出對詞語和語法規則的成熟運用。實際上,在雙語家庭長大的孩子們,四歲就掌握了兩種語言,並且懂得其中的不同。
四歲的孩子不會描述語法規則(美國教育不教語法,譯者註),但是他們的講話和理解說明他們對規則有自覺的知識。他們在名詞後面加“s”,把它變成複數形式,在動詞後面加“ed”,把它變成過去形式,並且表現了對詞類的語法分類的理解 - 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來造新句子。嬰兒來到世間,可能已經有天生的語言能力,正如著名語言學家Avram Noam Chomsky很久以前建議的,但是每個語言所特有的詞彙和語言都很獨特,都顯然是必須要掌握的。
嬰兒和幼兒不斷地自學語言。嬰兒一開始咿咿呀呀地發出像語言的聲音,聯繫說話的動作。隨著時間,他們開始咿咿呀呀那些他們從身邊語言中聽到的聲音。幾個月大的寶寶會對別人的講話特別感興趣,會參與一些活動去弄明白人家在說什麼。比如,他們經常追隨大孩子或者成人的眼神,去看他們在看什麼,以便猜測他們在談什麼。這個策略,一個幼兒,在花園裡聽到有人說「多美的菊花」,會主動去認識被說的菊花。在2歲到17歲之間,年輕人平均要學會六萬個詞,(Bloom, 2001, Behavior&Brain Sciences, 24, 1095-1103); 這意味著在他們醒著的時候,每個小時要學一個詞。
學習語言,和學步一樣,是玩耍。它吸引人,強度大,為了學而學。小朋友們到處指點物品的名字,因為指點名字很好玩,而不是為了任何獎勵。當孩子們長大,他們的詞彙遊戲也越來越複雜,用到了謎語,雙關語,和押韻。我們無法教孩子們語言,我們只能提供一個正常的人類環境,讓他們在其中學習實踐,他們可以和會說話的人打交道。
(三)科學教育
小孩子們對他們身邊的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即便才出生幾天,嬰兒們會對新的東西長時間凝視。等他們手眼協調能力足夠,能夠伸手把玩物品時,他們就不停地做這件事。六個月大的孩子會仔細檢查他們摸到的新東西,以各種專門的方式了解其物理特性。他們會捏它,從一手傳到另一手,左右細看,搖晃它,摔它,看會發生甚麼;然後如果有甚麼事情發生了,他們會重複一次,好像在驗證這不是個意外。仔細觀察6個月的寶寶,你看到的是一個科學家。
小朋友們探索的主要目標是學會控制他們的環境。很多實驗顯示,嬰幼兒對他們能控制的物品之興趣,遠遠大於那些他們不能控制的物品。例如,一個他們自己可以開關的音響,遠比一個自動開關的,或者大人們開關的音響更吸引他們。在他們學習控制這個音響的時候,就更被這類東西吸引。一旦他們學會控制一個物品,玩遍了一切可能的玩法,他們就會對這東西失去興趣。這就是為什麼,玩具盒對孩子的吸引力,會超出內裡新奇的但無法控制的玩具。
人類對搞清楚物品運作的原理,以及如何控制它,有著強烈的動機,它並沒有隨著童年結束而消失;只要孩子和成人們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的道路,這個動機就會延續。這個動機就是科學的基礎。當人們被告知對一個新的東西必須做什麼,如何去做時,這個動機就遭到了最大的毀害。科學的樂趣來自於發現,而非被發現的知識。這對我們所有人來說都是真的,無論是六個月的嬰兒正在玩手機,還是兩歲的幼童在玩盒子,還是成年科學家,正在探索一個物理微粒或酵素的性質。人們喜歡科學是因為他們喜歡去發現自己的問題的答案;沒有人喜歡科學的原因是源於喜歡被灌輸別人的問題的答案。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標準的科學培訓從來不能培養出科學家來。科學家們恰恰是克服了這樣的培訓,才成為科學家的。
(四)社會和道德的教育
比物質環境對幼童更有吸引力的,是他們的社會環境。。。。。孩子們自然地被他人吸引,尤其是那些比他們稍大一點,能力稍強一點的孩子們。他們會去模仿那些孩子,想和他們玩。社交遊戲是每個孩子的社會和道德教育最主要的自然工具。
通過遊戲,孩子們學會和別人相處。在遊戲中,他們必須考慮到其他孩子們的需求,學會從別人的角度看問題,學會對差異談判,學會控制自己的衝動,學會和別人相處愉快一起玩耍。這些都是很難的課程,卻是我們要能幸福地生活的最重要一堂必修課。這些課是我們無法教給孩子們的;我們所能做到的就是讓他們和別的孩子們玩,從中體會社交上成功與失敗的後果。和別的孩子一起玩的強烈內在動力,驅使他們努力地與遊戲中其他孩子們和睦相處。不能和睦相處的直接後果就是遊戲玩不下去了,這是一個非常震撼的體驗。沒有任何大人的說教和勸告能夠取代這樣的體驗。在這裡我就不再贅述,以後有文章專門詳述。
那麼孩子們五,六歲時,他們的動機發生了什麼變化?
有一次,當我兒子大概七歲時,他在公立學校裡上學。我對他的老師提起,他似乎比上學前遠遠沒有學習的動力了。她的反應大致是這樣的:「作為心理學家,我肯定你知道,這是個自然發展的變化。孩子小時候的天性是自發地學習,但是他們後來就越來越以任務為主了。」
我能夠理解她是從哪裡得到這個看法的。我見過一些發展心理學教科書,每個單元講一個年齡,學齡前被叫做「玩的年齡」。所有關於玩的討論都在前幾章,好像到了5、6歲,玩就結束了。餘下的章節主要是關於怎麼讓孩子們完成大人給他們作業的研究。我想這個老師在學教育學時,一定讀過一本這樣的書。這種書扭曲了自然。下面的兩篇文章裡,我會提供證據,當年輕人過了六歲之後,如果有自由和機會追尋自己的興趣,他們玩耍探索的動力會繼續促進他們,進行越來越複雜的學習。
=======================================
作者彼得•格雷(Peter Gray)畢生致力於研究教育發展學的生物基礎。他是波士頓學院(Boston College)心理系研究教授,也是「今日心理學」(Psychology Today)網站熱門部落格「自由學習」 (自由學習)的版主。他的新書《會玩才會學》(Free to Learn)已經翻譯成中文。
Peter Gray 二月講座報名:
http://www.ednovationfest.hk/speaker/peter-gray/
作者官網: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experts/peter-gray-phd
原文:
https://www.psychologytoday.com/…/children-educate-themselv…
本文來源:
https://www.douban.com/note/472813862/
譯者:曼僑
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