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世界美妙,因為我們不一樣
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在無數標籤與壓力下,被無止境的貪婪與慾望追趕著,崇拜著別人的樣子,卻忘了問自己,自己真正適合什麼、擅長什麼、在意什麼、想要什麼。
你其實知道,人生的挑戰不會是一時,而是存在每一天,你感到茫然,覺得疲累和失落。也許你該換個角度看待目標,你不需要賺很多錢,不需要房子,不需要別人的認可,為那些目標重新賦予意義,由你來決定的意義。
因為有一個東西叫心,如何活可能比活下去更重要。
▍這是你要的生活嗎?
我們出生於物質舒適充裕的年代,卻也總是徬徨、不安,疲憊地尋找光亮的世代,又豐盈又貧乏,不悲觀卻也無法樂觀。那個現實中的自己,與想要成為的自己滿是距離,但之間的張力,也許就是我們的推動力。因為人追求自由,渴望意義。對人而言,務虛與務實缺一不可。
▍不喜歡正在走的路,那就鋪一條新的
什麼是普通?什麼是卓越?我們已經不能再用同一把尺去評估生活。現實可能比我們想像中摻和更多眼淚,且混亂無章,但不要放棄對生命的思索,對自己的真實,聽從你心,愛你所愛,行你所行,讓每一個日常,都過成你喜歡的樣子。
在跨越困難,感到無力的時刻,停下來確認自己的狀態,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擁有怎樣的性格?喜歡和需要什麼樣的東西?覺得什麼是真正有價值的?和自己對話、反思、調整和實踐。只有了解最本質的自己,才能做出舒心的選擇,將每一步踩得踏實。
▍不完美的活出自己,勝過完美的模仿別人
你整天看名人傳記,期望在勵志故事中尋找到能暴富的經驗,你翻遍了心靈雞湯,卻只得到一點點自欺欺人的安慰。可是,這世界又充滿了不確定性,它變化得太快。快到你今天剛買的手機,明天就過時了;快到你今天剛買的衣服,明天就不流行了;快到你今天剛發的薪水,明天就不夠花了;甚至快到你今天剛想通的道理,明天就不適用了。
一些道理莫名其妙變成了陷阱,有些是事實有些是藉口,這條線只有自己知道差別。不自欺欺人,堅強直視殘忍的現實,看清真相之後,要不有種改變世界,要不乖乖改變自己。在這個浮誇的時代,真誠顯得特別難能可貴,對別人是,對自己更是。
▍別抱怨生活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生活不是心靈雞湯,無法總結道理,難以區分對錯。你覺得別人的成功很容易,是因為沒有成功的人不會被你看見。沒有誰過得比較容易,只是有人呼天喊地,有人默默努力。你抱怨命運不公,充滿惡意,是因為不懂迷失方向才是失敗的罪魁禍首。
沒有人在意你過得苦不苦?摔得疼不疼?他們只看見你最後站在哪裡,然後羨慕或鄙視。所以無視吧!別讓那些幫不上忙的目光成為阻礙。命運如刀,往後餘生,有些路,只能自己一個人走。
不安讓生活與感覺激盪,同時也提供了一個機會,邀請我們堅強而又開放地接受問題,從頭檢視根源。即使可能感到害怕,即使可能看不到事情的發展方向,我們也必須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將憤怒、悲傷或挫折的感受用愛替換,給別人和自己多一點體諒、理解和寬容,用溫暖給希望澆水。
.
摘錄自《#在別人的地圖上,找不到自己的路》
作者:澈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晚安:
我喜歡這本書的文案,很能讓人醒腦。也有點溫暖,但不渲染。
祝願您,能安於做自己,儘管平凡!
.
歡迎參與贈書直播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925404294876136
.
以上文字摘錄自
《#在別人的地圖上,找不到自己的路》3/22上市
別去抱怨生活的苦,那是去看世界的路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85446
作者: 澈言
@沐光文化
https://www.facebook.com/SunlightCulture
.
#博客來六折書展
《謝謝你知道我愛你:在關係中,面對愛,接受愛,學習愛,放下愛》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87218
《我想傾聽你:懂得傾聽,學會不過度涉入,讓我們用更自在的陪伴豐富彼此》優惠價180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7041
《靜下心去愛:在靜定中找到自己,也圓滿身邊的關係》優惠價192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25991
《找一條回家的路:從跟家庭和解出發,再學會修復自己與關係》優惠價168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663204
《療癒誌:洪仲清與你書寫談心》優惠價:156元【優惠期限:4/9】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0127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50的網紅偽學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
成功 勵志 文案 在 張哲生 Facebook 八卦
1987年7月13日,滾石唱片發行了周華健的首張個人專輯《心的方向》(李宗盛製作)並廣獲好評,專輯同名主打歌《心的方向》則成為周華健的成名曲。1993年,國語專輯《心的方向》入選了由「臺灣民歌之母」陶曉清女士發起評選的「臺灣流行音樂百張最佳專輯」。
《心的方向》
作詞:徐愛維
作曲:陳揚
編曲:黃韻玲
演唱:周華健
追逐風 追逐太陽
在人生的大道上
追逐我的理想
我的方向 就在前方
載著一顆年輕的心
沿途裝滿了理想
我的心 不斷地飛翔
路 不斷地向前伸展
我的方向 就在前方
追逐我的理想 心的方向
下面一篇由社團法人中華音樂著作權協會發表於2015年1月9日的文章,清楚地講述了這首歌曲的來龍去脈。
【心的方向-超級勵志邁向前方汽車廣告歌】
受訪者:陳揚 / 徐愛維
採訪撰文:王景新
1987年夏天,台灣解嚴,社會一片欣欣向榮,一張專輯的文案寫著「一個很會唱歌的男人、一個熟悉動聽的聲音」,主打歌〈心的方向〉是當時大家都早已熟悉的歌曲,因為在推出專輯版本之前,〈心的方向〉已經是在電視上熱播了約半年的三富汽車雷諾九號(Renault 9)廣告歌曲,周華健清新健康的形象,搭配「追逐」、「理想」、「年輕」、「飛翔」、「伸展」等陽光、積極的關鍵字,從此,華語歌壇誕生一位重要的國民歌王。〈心的方向〉作曲者陳揚回憶道,除了搶搭戲劇主題曲,讓歌曲搭上電視廣告,這樣的「搭便車」手法是當時很流行的。作詞者徐愛維當時擔任廣告公司創意總監,一時興起將廣告旁白改用廣告歌來唱,意外的留下了一首 "國民歌曲",也意外的創造出一位歌壇新天王。
徐愛維說,她負責企劃、製作客戶三富汽車雷諾九號的電視廣告,「這支長達兩分鐘的廣告,在當時稱得上是,有史以來的大製作,花了兩百多萬元,從北拍到南。」廣告內容的呈現手法也非常獨特,有馬匹穿越過海浪的鏡頭;汽車窗外沿途台灣各地景緻變換;行遍萬水千山,最後汽車停在一棟歐式建築前,暗示愛家的意象與意義。「很多人以為廣告在國外拍,其實是在南投九族文化村拍的。」
廣告歌必須配合產品,當時雷諾九號的產品定位是中價位小車,目標客群是二十五到三十五歲年輕人,於是徐愛維針對產品的特色,醞釀了一個月左右,就寫了〈心的方向〉,然後再跟陳揚敘述她的創作背景與動機,讓陳揚有譜曲方向。她笑說:「追逐風、追逐太陽,其實也是在寫我自己。」歌詞宛如徐愛維的個性寫照:陽光、正面、積極。
徐愛維娓娓道來一段〈心的方向〉不為人知的故事。她說,創作〈心的方向〉完全是從廣告產品的形象來著手,沒有設想這歌會由誰來演唱。「客戶指定說,要已經成名的楊姓男歌手來唱。後來,那歌手價碼開六萬元太高而沒有合作。最後,我請陳揚幫忙找人來唱,陳揚找來尚未成名的周華健。」根據了解,當時未成名歌手不露臉唱廣告歌的行情價是,一首歌三千元。
「廣告在電視首播三天,求好心切的客戶來找我,說廣告反映平平,他們妥協要按照原訂計畫找那位楊姓歌手來唱。但我說,再給我一個禮拜的時間看看,還是不好再說、再換。結果沒兩天,就接到滾石打電話來說,要把這廣告歌延長變成流行歌。」徐愛維說。
當年,徐愛維幾乎沒日沒夜在片廠拍廣告,常常回到家都半夜,其實不太知道〈心的方向〉到底有多紅。「有一天,從美國來住我家的阿姨,看著張小燕主持的『周末派』,疑惑說,每次播〈心的方向〉,電視字幕上的作詞人跟我同名。」才知道原來,〈心的方向〉已經蟬聯「周末派」流行歌曲排行榜長達半年之久。據她了解,早年有不少公司行號都把〈心的方向〉,當成早上晨會激勵員工士氣的歌曲。
陳揚指出,其實早在〈心的方向〉之前,他就非常看好周華健的演唱功力,找他來唱了非常多首廣告歌曲。陳揚說,〈心的方向〉一開始是一首長篇幅的廣告歌曲,先有徐愛維的歌詞,他再依照歌詞的方向譜曲;沒想到,這歌搭配電視汽車廣告播出後,市場迴響極大,不分年齡、性別、階層,人人幾乎都能唱上一段,「滾石老闆三毛(段鍾潭)就決定要把這首廣告歌變成流行歌曲。」
〈心的方向〉廣告版本情緒濃烈、慷慨激昂;專輯版本就比較放鬆自然,這樣「一魚兩吃」,而且一樣唱遍大街小巷,幾乎成為當年的「國歌」,陳揚說:「這是一首我無心插柳,柳成蔭的作品。」
陳揚表示,一次他與周華健在遼寧街吃豆漿,「我對周華健說,你一定可以成名!」聽完陳揚一席話,也讓原本都在幕後唱廣告歌的周華健更有信心往幕前發展,果真一步一腳印,唱出自己的天王之路。徐愛維憶及,〈心的方向〉大紅後,一次她剛好在錄音室忙其他的廣告歌,剛好周華健在隔壁,「陳揚跑去隔壁說,你的貴人在這裡……周華健馬上跑來跟我握手連聲說謝謝!謝謝!」周華建已非昔日籍藉無名的小歌手,身段仍是柔軟。看著周華健轉身離去的背影,徐愛維點點頭心想,這個謙虛的年輕人將來一定會成功。
陳揚創作的廣告歌曲不計其數,他說,除了〈心的方向〉,〈天天年輕〉也是延續先有廣告歌、再收錄到專輯模式而廣受歡迎的歌曲。「廣告歌曲像是精華,流行歌曲是把精華稀釋。」陳揚巧妙詮釋廣告歌與流行歌的區別。
徐愛維說,「廣告集結文學、音樂、美術、雕塑、舞蹈、建築、戲劇、電影,八大藝術之大成。」她身為資深廣告人,在商業藝術領域成績斐然,近年也學水墨畫、書法、陶藝等,她口中所謂「真正的藝術」。目前,她在雙溪成立「自然山舍」,預計朝藝術民宿方向經營,是她人生另一個「新」的方向。
成功 勵志 文案 在 武敬凱 Jing Wu Facebook 八卦
【不好意思,一看就知道你公司某天會倒。】
「這一波疫情,我認為對創業者來說是件好事。」
「沒錯,雖然我家旁邊的店已經倒一整排了。」
在某次講課後,
我和公司的夥伴討論著。
有些老闆不見棺材不掉淚,
我們講不聽的舊思維,讓疫情來和你溝通。
疫情對消費者行為最直接的改變就是:
什麼事情都選擇Stay Home。
吃東西在家,以致外送平台單量大增;
買東西在家,所以網購平台業績上漲;
娛樂當然也在家,
美國影音串流平台HBO,也在此時大張旗鼓,
把觸角伸向了台灣。
依照這樣的趨勢,可以很直覺的預測,
只要你的公司在網路上沒有任何佈局,
跟「電商」、「網路行銷」扯不上邊,
那麼疫情結束後,會倒的、宣告破產的,
可能就會是你的公司。
這結果,連我阿嬤大概都猜想得到。
不碰網路,未來可能倒閉的原因有2:
一、得過且過,不懂得分散風險。
二、訊息傳播的窒礙難行。
一、什麼是得過且過,不懂得分散風險?
我有一個朋友在某線上餐廳訂位平台工作,
我們愛好美食,
時不時就衝著google上評價高的餐廳踢館,
我的朋友是一個衝動的人,
用餐結束後,只要是體驗良好的店家,
他就會拿出名片衝去櫃檯洽談合作。
而我觀察到一個現象:
拒絕合作的,往往都是老字號店家。
這些平台的遊戲規則通常簡單,採抽成制。
簡單講就是假設你賺錢,他們抽你個幾%;
假設你沒賺錢,他們也沒錢賺,
是一個互利共生的結構。
而通常聽到拒絕合作的理由是:
「我現在賺好好的,幹嘛搞這些?」
這就是得過且過的想法。
很多傳產或深耕多年的老品牌、大品牌,
錯認自己的成功是因為「經營得當」,
但其實失敗到不行,
而其能夠橫跨一甲子的原因只有一個:
老子蹲得早。
可以參考之前我寫過的文章:
【分析品牌成功案例,有時是件愚蠢的行為。】
Link|https://reurl.cc/X6EkGR
所以仗著自己 Since 19xx的名號,
依然可以縱橫天下。
你應該吃過某些百年老餐廳吧?
這種店的服務人員,通常都是愛理不理,
反正不缺你一個客人,
經營得爛,還是有錢賺。
如果公司真的賺得夠多,
短期之內有辦法把養老金一併補到位,
那麼打著「能賺就賺多少」的心態,
倒也罷了,
因為不是每個人都要勵志當Bill Gates。
但如果公司一倒,
影響的是 你自己、你的家人,
還有 員工的家庭 及 他的家人,
你的得過且過,
就不是公司倒閉這麼簡單。
而通常這種得過且過的心態,
就是許多公司不跨足電商的原因,
伴隨的問題就是風險集中。
我就問,
假設你投資某支股票賺了不少錢,
你會繼續拿著這些資產All in這支股票,
賭一個要馬一夜致富,要馬街頭露宿?
投資要「分散風險」,每個人都知道,
經營公司何嘗不是?
和電商平台合作,必須經過抽成,
自己經營電商,必須額外投入行銷成本,
你會賺得比實體通路來得少沒錯,
但賺得少也是賺,
至少在突發的情況下,例如疫情,
可以讓公司死得不會這麼慘,
多了一個通路,你就多一個生存的機會。
當你超過50%的營收都來自單一通路,
又或者同一個合作夥伴,
這叫「孤注一擲」,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
只要通路爆炸,你就跟著爆炸,
合作夥伴約滿停止續約,你就跟著再見。
二、什麼是訊息傳播的窒礙難行?
許多餐飲為了在疫情期間盡可能降低虧損,
推出了5折以下的優惠活動,
連號稱「天下第一廳」,晶華酒店 - 柏麗廳,
這種在疫情前無時無刻不高朋滿座的餐廳,
都端出「一泊六食」方案,吸引消費者上門。
那麼假設「武敬凱餐廳」比晶華酒店大手筆,
直接推出1折優惠,原價1萬A5神戶和牛,
只要1千就可以吃到,
你覺得這餐廳能有效消除庫存並挽救業績?
答案:是不可能。
除非他知道,如何透過網路行銷,
或在自己經營的電商平台,
讓這件事情有效的傳播出去。
「我可以發傳單啊!」
別傻了,
疫情好發期,誰又會經過你的店?
又在疫情爆發前,經過你店的人能有幾個?
網路經營得好,
瀏覽你網站的人,可以遠遠高過於路人。
網路行銷不是詐騙,
但我非常非常清楚,台灣確實存在一批人,
憑藉普遍大眾對「網路行銷」的知識落差,
敲詐那些完全不懂的人,
之前抄襲我們公司影片的就是一個。
有太多太多在各產業的學生跟我分享,
諸如一個月拿幾萬給行銷公司,
外包 社群經營 跟 影像製作,
互動成效還比自己上傳自拍照來得差。
花了好幾萬請別人製作網頁,
基本的UI、UX沒依照使用者體驗設計,
不利於SEO的內容設計,
更是讓我看了直喊 "WTF"。
但也正因為多數人不懂「網路行銷」,
也就更凸顯了他的價值:
在大家普遍都太不在乎「網路行銷」的產業裡,
你如果先懂了,未來你就絕對制霸。
有一次在講課後,
我和公司的夥伴說:
「這一波疫情,我認為對老闆們來說是件好事。」
「沒錯,雖然我家旁邊的店已經倒一整排了。」
因為不論我們怎麼在課堂上告訴老闆、創業者,
或是在企業進行顧問輔導,
告訴老闆們:「放下實體,經營電商。」
永遠不會比公司要面臨倒閉時,來得有用。
講不聽的舊思維,讓疫情來和你溝通。
哎...我們盡力了。
【關於合作】
行銷顧問、講座課程、影像製作、產品業配。
Mail / th845120@gmail.com
更多網路行銷知識👉🏻 自媒體時代
#影片行銷 #社群行銷 #影片製作 #講座課程 #文案撰寫 #行銷顧問
成功 勵志 文案 在 偽學術 Youtube 的評價
「#儀式感」這個詞彙,最近好像很紅(其實已經紅一陣子了),勵志書籍、雞湯文章、化妝品廣告、家電用品文宣,都要強調給自己的生活一個「儀式感」。到底這個概念是怎麼來的?又是怎麼被流行與操作的?儀式感帶給當代社會與當代人們甚麼樣的啟發、功能與批判呢?今天我們就來談:#為何我們需要儀式感?
.
從Google Trend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在繁體中文世界中,近藤麻理惠《#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2011年的書籍出版,與2019年Netflix的實境節目播出,符合「儀式」與「儀式感」兩個關鍵字的增長。在日本反而沒有這樣的關鍵字搜尋趨勢。而從百度指數的關鍵字分析來看,台灣與中國在「儀式感」一詞的數據趨勢上更加類似,大致上是從2018年開始至今,儀式感被開始被強調。
.
從數據上的顯現可推論,一方面因為《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文本的流行,帶動台灣大眾對生活儀式感的關注,另一方面,2018年起中國對於儀式感的論述也大幅的上升。其中包含了各種媒體文本的傳頌引用,大眾讀物書籍的出版,商業廣告與商品的運作。當然,從結構化理論的角度來看,這也是源自於高度(晚期)資本主義現代生活的盈充,「儀式感」成為一種現代人對峙社會結構的方式。
.
📌#今天的內容有
.
▶ 為甚麼要儀式感?
▶ 「儀式感」變成流行語
▶ 儀式理論的解釋
▶ 流行文化中所談到的「儀式感」
▶ 儀式感的商品邏輯:販售儀式
▶ 邁向幸福還是渴望幸福
.
📣#firstory 聽這裡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f4zhovx5c2n0854a0pggzk8?ref=android
.
📣#spotify 聽這裡:https://open.spotify.com/episode/3yqb4436c1xX1cqEZEi0zW?si=r0-NQm1GQQ2tqTY1buSwpQ
.
💻#FB 完整論述看這裡:https://www.facebook.com/208541192666847/posts/1570123626508590/
.
.
\\\\\ 完整論述 \\\\\
.
▓ #儀式的起源
.
不過當我們朗朗上口儀式感,你有想過那「儀式」(ritual)是甚麼嗎?在法國社會學家Émile Durkheim(1912)的《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中表示,宗教很明顯是一種「社會性的事物」,其由信仰和儀式兩個範疇組成,並且將世界化分成相互對立的兩類:神聖事物和凡俗事物,兩者的區隔透過禁忌維持。Durkheim認為,信仰是觀點(opinion)的表達,存在於表徵(representations)之中,並且表達了神聖、凡俗事物之間的性質與關係;而儀式產生於行為方式,並且規定在神聖事物前如何行事。簡單來說,信仰與儀式就好比於思維與行為。
.
所以儀式就是一個連結「神聖」與「世俗」的行為方式。可是為甚麼我們要連結這兩者呢?人類學家Victor Turner(1969)在《#儀式過程》中解釋,經過儀式過程的三個階段:分隔(separation)、閾限(liminal)、回歸(return),人們就可以從百般無聊的日常世俗,經歷特殊體驗、曖昧模糊的非常神聖,最後再重新連繫現實。這樣的儀式性過程,重整人類的社會結構與生活秩序,獲得意義上的舒放圓滿。
.
▓ #當代流行文化中的儀式感
.
不知道從哪裡開始發展出來的,網路的文案定義,「儀式感」是源自於《#小王子》故事裡所說道:「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片刻與其他時刻不同」。從前面人類學的討論來看,這個定義的確沒問題,但《小王子》絕對不是源起,應該只是個「宣傳」。
.
從大眾流行讀物來看,李思圓《生活需要儀式感》(2018)告訴讀者,生活細節的留意與經營,可以讓每日生活回到關注自己的感受當中,打造一個屬於自己的特殊時空。高瑞灃的《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2018)也是強調「思考生活,了解自己」,進而重塑人生價值與意義。前兩者算是一種儀式觀點的生活應用,並且著重在美學與心理學的關聯性上。
.
Theresa Cheung的《儀式的力量:成功人士的日常──個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動作》(2018)就比較神奇一點,他把儀式感與成功關係在一起,「成功人士都在做的標準動作,天天如此」。提供些達到成功人生的步驟。總體而言,「儀式感」論述告訴當代的人們,應該追求幸福快樂的主體,應該拒絕潦草的生活秩序,並且將傳統意義上宗教生活中的儀式方法,轉向注重個人生活的「#體驗」。那是一種在宗教匱乏年代裡的世俗信仰。
.
▓ #資本主義下的儀式感
.
有趣的是,從2018年開始,伴隨著大量的儀式感討論,強調「儀式感」的商品也突然增長。「護甲儀式感」、「護膚儀式感」、「汽車體設計儀式感」、「果汁機儀式感」,甚麼都可以有儀式感。宗教儀式的神聖性功能,因個人主義化的世俗趨勢,被吸收到商品的設計與資本主義的邏輯中,說服人們只要經過日常消費,就能獲得聖靈充滿。
.
在商品的設計中,儀式感被視為一個綜合的體驗系統。儀式感是在儀式活動中,形成的對形態、色彩、結構、材質、節奏、秩序、氣味、流程等綜合性的感官體驗,並且強調其給人帶來的愉悅、神聖、莊重、敬畏的情感。身體的經驗透過商品的細膩參與過程,招回在理性世界中被抹平的自己。
.
在這個晚期資本主義的社會中,傳統宗教信仰式微,世俗化、個人主義化的精神興起,那些渴望在來世獲得救贖的宗教信念已然緩不濟急,「儀式感」所宣傳的私人化、看得見的、當下在世、立馬解決人的精神困境的目的,反映著我們的新興信仰(丁仁傑,2001)。弔詭的是,不正是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將我們推入這個牢籠嗎?
.
儀式感的挪用,同時反映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渴望與失望、解藥與毒藥。
|
跟我討論儀式感設計的品牌就是 For Twenty 敏弱肌專業保養 😁
|
#參考文獻
.
1. Durkheim, É. (1912). Les formes élémentaires de la vie religieuse: le système totémique en Australie (Vol. 4). Alcan.
2. Turner, V. (1969). The ritual process: Structure and anti-structure. Routledge.
3. 丁仁傑. (2001). 當代台灣社會中的宗教浮現: 以社會分化過程為焦點所做的初步考察.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41), 205-270.
成功 勵志 文案 在 【喚醒心中巨人】影響一生的心靈勵志金句語錄,激發潛能 的八卦
勵志 # 成功 #激發潛能TIMESTAMPS00:00 Intro 06:25 會有補償...12:00 ... 文案勵志勵志文案勵志 文語錄 勵志 詩句 勵志勵志 揚善英文 勵志 愛情語錄英文 勵志 ... ... <看更多>
成功 勵志 文案 在 可愛勵志文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 ... 的八卦
可愛勵志文案2023-在Facebook/IG/Youtube上的焦點新聞和熱門話題資訊,找正能量文案,成功勵志文案,短文案語錄在2022年該注意什麼?可愛勵志文案在2023的熱門內容就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