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視台語文化傳承
#爭取公視台語台遷移台南
本土語言沒落危機仍在!筱薇與議會同仁偕同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蔣為文 教授及多個關注台語文發展的民間團體舉辦記者會,會中積極爭取公共電視台語台遷址台南外,也呼籲公部門思考如何保留這個數百年來台灣生活的記憶語言!
台語台的設立過程,先由民間擔任推手,後續配合行政及立法部門共同響應,這樣的模式也提供未來 #台語運動 很好的參考。
筱薇認為爭取公共電視台語台遷移台南,除了讓台語文化深耕台南,另外一方面更提供台語人才就業的機會,這也是未來台語運動能否持續增加影響力的重要因素。
依照數據來看,台語消失的機會可能會很大,筱薇希望大家要重視,而相關單位應該要有危機意識,要想辦法來改善。
「推廣台語,沒有其他縣市比台南有更好的空間」代表市府出席的文化局長葉澤山強調,爭取公視台語台遷移台南一案,市府樂觀其成,並將積極找尋可用之地,協助台語文化持續深耕台南底蘊,做為台灣文化的根本。
李宗翰
臺南市議員鄭佳欣
李啟維。接續打拼
呂維胤-為你打拼
台南市議員【陳文賢.陳秋宏】曾文區
公視台語台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海市」介紹 訪問作者:張郅忻 內容簡介: 出生於網路時代的少女小魚,是個小網紅。爸媽離婚後,和哥哥、媽媽相依為命,小魚總覺得媽媽重男輕女,總是愛哥哥多一點,甚至同母異父的姊姊王可樂也這樣說過。面臨重大的生命抉擇的小魚,偶然間發現如玄阿姨寫給媽媽的信和五卷錄音...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在 Openbook閱讀誌 Facebook 八卦
「這樣的選集,不僅僅是迄今為止白恐書寫的階段性總整理,更是一場持續進行中、不會輕易完結的造山運動,#讓台灣的文學與歷史進入深淵與暗黑中,讓板塊重組、層理錯位,#被壓抑在地底的話語礦石抬升至可被觀看的視野。」
繼《讓過去成為此刻:臺灣白色恐怖小說選》之後,春山出版與國家人權博物館 National Human Rights Museum再度合作推出《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由作家 #胡淑雯、#童偉格主編,選文涵蓋散文、回憶錄、傳記與口述,讓各種立場、族群、團體與個人的記憶發聲,敘說這塊土地上曾經真實發生的事。
本文邀請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副教授簡義明 撰寫書評,切開本套書的層層肌理,領讀者走入一個巨大的人性劇場,召喚出更多的生命覺知與歷史認識⋯⋯
我們未曾抵達的歷史👇👇👇
────
👉訂閱電子報,收信掌握本刊完整報導:https://lihi1.com/EbuBe
👉追蹤Openbook IG:https://goo.gl/En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八卦
戰火人生 ◎陳潤明著,蔣為文、蔡氏清水譯
白天裡有黑夜的影子
黑夜裡有日光的身影
欣然的氣象經過花草在運行
經過多少尋找之後
我宣布
我不是我自己。我什麼也不是……
現在的雲朵,千年前已經飛走
所有的爭奪最後成為虛無
那閃亮的月光
已遮蓋過所有的星星
這青翠地球的存在
完全是偶然而已……
如偶然有我這人生
連我的詩歌也是偶然
像蛇鱗一樣的閃爍
金字塔站著不動仍聲名遠播
善於砍樹的人總不需要斧頭……
全部變化得很快
儘管時間依舊從白天到晚上
我不改變
愈新穎愈老舊
走過戰火人生
滿臉傷痕
我僅夾帶著一個金庫
裡面全是月亮的光輝……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作者簡介
陳潤明(Trần Nhuận Minh)
公元1944年出生於越南北部海陽省,現定居於廣寧省下龍灣市。越南國家文藝獎第二屆得獎者(2007年)。曾任廣寧省文藝協會會長、《下龍灣報》主編等文藝要職。長期從事文學工作,擅長用詩描繪社會運作和轉型的脈絡。
本段簡介來自《戰火人生:越南詩人陳潤明詩選》一書。
--
◎譯者簡介
蔣為文(1971年9月15日-),臺灣語言學家、作家、台語文運動的推行者及越南研究專家。英文名「Taiffalo」,為「Taiwan Buffalo」(臺灣水牛)的簡稱。出生於高雄市岡山區,現居住於台南市。目前任教於國立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教授,也是國立成功大學台灣語文測驗中心主任、國立成功大學越南研究中心主任、台灣羅馬字協會理事長、台灣南社副社長、台灣教授協會南區召集人、李江卻台語文教基金會董事、台文筆會秘書長、台越文化協會常務理事,曾任台南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高雄市本土教育委員會委員、台越文化協會第一、二及第五屆理事長、台灣東南亞學會第一屆副祕書長及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委員。
蔡氏清水,文藻外語學院應用華語文系兼任教師,專長越南語教學、越南文化介紹、新移民、台語羅馬字研究
--
◎小編山羌賞析
詩人陳潤明於1944年——二戰結束前夕誕生。10年後,越南戰爭開打,1955至1975。1976,北越統一全國。他的青少年與黃金歲月,便是在動盪蜩螗的內亂中顛簸走過。
對戰後出生的臺灣人而言,戰爭總在遠方。即使在東南亞。這塊土地不再大規模燒傷,雖然威脅一直存在,內外俱存,但多半沒有流血,沒有真正的戰火,可以把生活燒焦,焚燒生命的樂譜,製造失序走調的逃亡,以及無法建立的認同;即使踩在土地上持續成長,卻無法真正擁抱「國家」。
戰爭不問晝夜,故詩人開篇才在白天與黑夜中找到彼此的殘影,像鬼的殘餘。帶著威脅逃亡,經過生命力強韌的花草,即使它們無法逃跑,承受戰爭的蹂躪,卻兀自帶來新生的氣象。經歷漫長的逃生,主角向存在的不穩固投降,失去家園、信仰,無法紮根。逃生時一次次抽乾自我,存活是唯一且必要的,就像身旁其他雙奔走的腳,所有逃亡者都是平等而無面貌的。戰爭,將人的自我集體毀容,於是他不可能再擁有逃亡之外的生活與身分。
他仍清澈地識見萬物數是年如一日。白雲不分晝夜與古今,也像瘂弦〈深淵〉說「今天的雲抄襲昨天的雲」,甚至是不精確地抄襲,使日子看似相同。白雲走過千年,一切爭奪看進眼底,結論都是虛無。月光耀眼地帶來邊塞詩式的憂愁,和白雲同樣在天上,成為疏闊之人共同的依憑,就連生死兩隔,屍首與生還者,同伴與敵人,抬頭都是同個月亮。月光卻將星星都屏蔽,失去方位,失去願望,連殞落都一併遮掩,皎潔變得蒼白,神聖變得軟弱。但或許這也是偶然,就像這顆青翠地球的存在,就像中南半島上不同陣營的人們,只是偶然,卻堅持要拼死拼活。
跨過「偶然」的背脊,爭奪都是虛無的自嘲。
詩人在此偶然性中自述與慨嘆,後設般說這些詩歌僅是偶然。這是否是杜甫式的兩難?身為詩史一面記載戰爭的歷史,卻無力減少損傷。兵燹四起,陳潤明與杜甫,將戰爭浸泡在詩歌裡做成標本,可能摻入幾滴無能為力的悲憤。
詩人的視野跳接至埃及金字塔,古代文明的偉大遺跡,帝王的陵寢。他描述建築在烈日下耀射金光,如蛇鱗閃爍,但它其實一動不動,便蜚聲國際。人類文明的弔詭性,埋在建築金字塔耗損的生命與資源裡,從帝王尊貴的死裡慢慢長出一座金字塔。他讓活人肩負艱難的任務,讓世界記得這座建築,住著像他這樣一個帝王,不曾提及揮灑血汗、付出性命與時間的名姓。文明濫觴的源頭,一如戰爭抹除人的面孔,於是他說:這善於砍樹的人,不需要斧頭。
開槍的都不是主謀,卻讓人一群一群為他開槍。
末段,詩人將自己抽離戰火瀰漫的過往,放到一條履帶上,直到他書寫的當下,回望,一雙炯炯的眼看得太過清楚,風景密集地聚集又駛離。他感到時間如白天黑夜,儘管自然的規則依舊,身體與心智的時間感,卻在「愈新穎愈老舊」的斷語間撕扯開來:在自我與現實之間。「我不改變」究竟要屬上讀,共用那個「儘管」,還是能堅決地獨立成一句抵禦老舊的話?沒有答案,矢志不移遇上身不由己,真能說不變就不變嗎?
半生之後的時間都是殘剩,走過如此人生,滿臉傷痕,是時間所鑿刻的皺紋?是亂離中意外留下的印痕?是由心底的蒼老湧上面龐的一切難言創痛?還是戰火人生之後,使勁也無法刮除的焦痕,吹不散的餘燼?
他沒有說明滿臉傷痕,他的臉與詩歌就是一座戰爭博物館,而漫長的記憶如金庫,裡面是月亮的光輝,遍照世間一切指涉,關乎鄉愁或被消滅的星光,它也高掛在這躺坎途的上空,和詩人的光輝歲月,一起塵封在槍炮、哀嚎與死亡失控的跫音中。
全詩彷彿亦遭戰爭洗禮。戰爭遠離的年代,傷痕仍緊緊攀附國家身上,身為國民必須看見,而詩人又更能留下創傷的原樣。詩人由回憶之井費力汲取一桶桶水,試圖在詩歌裡滋養不再年輕的生命,也澆灌那些來不及老去的逃亡。在愈新穎便愈老舊的倖存者身上,人們能看見文明中的野蠻,及進步的代價,也揭露世界的本質其實毫無變動,生滅循環,一則則相似的悲劇,像詩中四度使用刪節號,那些完成都未完成,因為人們總是健忘,歷史擅於自我重複……
--
美術設計:泱泱
圖片來源:https://burst.shopify.com/photos/person-with-long-shadow-in-parking-spot
#陳潤明 #越南 #山羌 #戰火人生 #戰爭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19/05/20190609.html
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海市」介紹
訪問作者:張郅忻
內容簡介:
出生於網路時代的少女小魚,是個小網紅。爸媽離婚後,和哥哥、媽媽相依為命,小魚總覺得媽媽重男輕女,總是愛哥哥多一點,甚至同母異父的姊姊王可樂也這樣說過。面臨重大的生命抉擇的小魚,偶然間發現如玄阿姨寫給媽媽的信和五卷錄音帶,揭開媽媽如月往昔,也讓她找到新生與救贖的契機。
張郅忻以客家小鎮成長的女孩如月為主角,書寫出一九七○─八○年代台灣客家女性離開故鄉「湖鄉」,到城市逐夢營生的故事。西門町地景興衰變化與人事滄桑,結合如月的生命歷程,從北漂讀書的絢爛青春歲月,到回湖鄉談戀愛走入婚姻,甚至離婚後被迫再次北漂,泅泳在西門町這紙醉金迷的世界裡,從繁華盛景到衰頹破敗,如同如月逝去的年華、愛情與婚姻。藉由妹妹如玄和女兒小魚二者的視角,描繪出姊妹情誼的真摯,跨世代面對生命考驗的不同應對,以及女性面臨艱困與抉擇的無奈與堅毅,展現出客家女性不向命運屈服的生命力。
張郅忻以略帶童話性格的現實主義角度書寫,搭配女性生命史與城市發展史錯落展開,並結合口述歷史資料,讓西門町的萬年百貨、獅子林大樓、冰宮、咖啡廳等,重現風華,也進一步刻畫出社會、時代的變遷,網路時代來臨等,中小企業面臨的經濟衝擊,隱喻出這個城市如海般燦爛,同時充滿陷阱,既滄桑又美麗。
作者簡介:張郅忻
生於新竹。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系博士、清華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現專事寫作。個性害羞,不擅言詞。大部分時間是迷迷糊糊、笨手笨腳的小媽媽,唯獨寫作時,覺得自己較聰明些。
希望透過書寫,尋找生命中往返流動的軌跡。著有散文集《我家是聯合國》、《我的肚腹裡有一片海洋》、《孩子的我》及長篇小說《織》。曾獲國家藝術文化基金會長篇小說補助、文化部青年創作補助等。曾於蘋果日報撰寫專欄「長大以後」,人間福報副刊專欄「安咕安咕」、「憶曲心聲」。
出版社粉絲頁: 九歌文學國度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