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秉穎老師之前在年代向錢看的網路獨播節目中,提及有哪些疫苗是成人才補打的,其中包括了日本腦炎疫苗。這次很高興可以應老師擔任理事長的台灣疫苗推動協會之邀請來整理一個日本腦炎的懶人包,把這個大家可能有點忽視但嚴重的疾病介紹清楚一些!
雖然現在時值新冠疫情期間,但其他的病還是可以發生的,提醒大家注意一下!
先來個重點整理:
1.日本腦炎是由日本腦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造成的疾病,此病毒和登革熱病毒都是黃病毒屬(Flavivirus),不會直接人傳人,需要藉由蚊子叮咬傳染。
2.日本腦炎是在亞洲許多國家病毒造成腦炎的主因,每年全世界大約有六萬八千個案例。在東南亞還有西太平洋地區的24個國家有流行日本腦炎,高達30億人口暴露在感染的風險中。
3.感染日本腦炎病毒大部分無明顯症狀,約有小於1%的感染者會出現臨床症狀,最常見的臨床表現是急性腦炎。一旦產生腦炎,死亡率可以高達30%。就算倖存,也有高達30~50%的人可能有神經性或精神性的後遺症, 重度失能如運動缺陷、痙攣、認知、語言障礙、頭痛,輕度失能如學習困難、行為困難等。
4.目前沒有抗病毒藥物可以治療此疾,故施打疫苗為預防日本腦炎之有效方法。
5.台灣每年5至10月為日本腦炎流行季,其中6至7月為流行高峰。在台灣以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及白頭家蚊為主要病媒蚊,常孳生於水稻田、池塘及灌溉溝渠等處,吸血高峰為黃昏與黎明時段。
6.台灣從1968年實施全面幼兒日本腦炎預防接種以來,病例逐年減少。近10年(2010至2019年)通報病例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1.04至2.14,確定病例發生率則為0.07至0.16。
7.雖然小時候大家都打過日本腦炎疫苗,但疫苗的保護力會隨時間降低。自1998年以來,臺灣的日本腦炎病例轉以成人為主,九成以上的確定病例年齡在20歲以上。2000~2014年日本腦炎通報案例中,88%的患者曾接種過日本腦炎疫苗。最近幾年,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更是提高到40歲~59歲這個年齡層為主。提醒民眾若有疑慮或可能有較高的感染風險,比方說計畫至疫區旅遊者(中國大陸、日本、泰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可至各大醫院旅遊門診或是感染科門診諮詢醫師自費接種日本腦炎疫苗的必要性。
8.除了40歲~59歲這個區間的民眾感染風險最高,隨著體內抗體下降,長者也有可能是日本腦炎的高風險族群。
成人自費疫苗有哪些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李秉穎老師共筆:#成人補打日本腦炎疫苗?
李秉穎老師之前在年代向前看的網路獨播節目中,提及有哪些疫苗是成人可以考慮補打的,我整理如下:
1.在以前的時代,打了疫苗就終身免疫,尤其是活性減毒疫苗,像是MMR疫苗(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混合疫苗)。因為以前很多疾病都沒有被控制,你打了麻疹疫苗,你還是會接觸到麻疹病毒,每次遇到你的免疫系統就會被再刺激,所以你是終身免疫。
2.現在很多疾病都消失了,你打了麻疹疫苗之後二三十年都沒再碰到麻疹病毒,那你的免疫力就會下降。台灣的麻疹血清抗體研究,大概到了二三十歲的人就有十幾二十%的人抗體消失了。現在日本中國東南亞還會有麻疹病例,有時旅遊回來的人帶回來麻疹就有機會造成感染。
3.類似的例子還有日本腦炎。最近幾年,台灣的日本腦炎確定病例都是40歲~59歲這個年齡層為主。我們現在蚊子變少了,公共衛生改善,像我們小時候兩腳都是紅豆牛奶冰,現在小朋友的腿都是筊白筍沒被蚊子咬。你小時候注射疫苗或是得過感染,但幾十年都沒有被蚊子叮咬再碰到病毒,那有些人的免疫力就會逐漸下降。
4.現在九成以上的日本腦炎病例都是20歲以上的成人病例,因此在台灣成人須要考慮施打日本腦炎疫苗,但這不太符合成本效益,因為台灣一年大概只有20幾個確認病例。問題是他一旦得到了,有時候會死亡,致死率不高但可能會留下後遺症,像是意識障礙,行動困難。神經細胞一旦傷害了就無法再生,沒有神經就沒有辦法感知這個世界,最嚴重就是完全植物人。
5.雖然日本腦炎發生率很低,但因為還是有風險,我們是鼓勵成人可以考慮自費去打一劑日本腦炎疫苗,目前的疫苗是活性減毒疫苗,打一劑就可以了。
關於日本腦炎我之後還會有一篇更詳細的專文,請大家期待^^
成人自費疫苗有哪些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後疫情時代的最後一哩路:今起AZ疫苗自費接種;疫苗開打1個月進度緩慢,恐難與國際邊境開放接軌;國產疫苗完成二期試驗在即,下一步怎走國內尚無共識】
自去(2020)年底英國開打全球第一劑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苗後,開啟了後疫情時代。台灣開打疫苗屆滿1個月,接種狀況不甚理想,據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優先施打疫苗的四類族群共61.8萬人,僅3萬4,000人施打,接種率約5.5%。前任副總統陳建仁16日也在Facebook上疾呼:「台灣的COVID-19疫苗接種率亟待大幅提升,才能走完成功抗疫最後一哩路!」。
今(21)日起指揮中心再開放1萬劑AZ疫苗,供商務人士、需出國工作、留學、就醫等原因者可自費施打,前天(19日)開放預約申請,今日預約已達5,000多人。4月23日起,將再開放第五、第六類族群接種,分別為5萬名警察、憲兵等維護社會運作必要人員,以及20萬名長照社福機構、社福照護人員與受照顧者。
由於AZ疫苗不斷傳出血栓疑慮,其他進口疫苗又沒有下文,台灣兩家國產疫苗高端、聯亞則加快腳步研發。高端疫苗已於3月底、聯亞則於4月中完成第二期臨床試驗受試者收案,進行受試者研究統整後,申請食藥署緊急授權,期望讓國產疫苗加入台灣下半年疫苗接種的選擇,但相對國外疫苗研發都是在三期試驗期中時緊急授權,對於是否二期試驗通過就能直接上路,國內專家尚無共識。
■AZ疫苗接種一個月僅3萬多人,23日再開放軍警與長照機構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多次呼籲,未來防疫政策的方向就是全民接種疫苗得到一定的涵蓋率,即全台至少6成人口施打疫苗,才能放寬檢疫強度。他呼籲,台灣社區防疫做得好,民眾沒有接種疫苗的急迫性,但「打疫苗是為了未來開放國門,必須增強整體民眾對病毒的防禦率而打。」
但台灣的接種速度自始至終都相當緩慢,儘管行政院院長蘇貞昌、陳時中,到縣市首長都帶頭示範接種,也開放到第四類(包括醫事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高接觸風險第一線人員,以及外交等因公務出國人員與運動選手)。但接種人數只有3萬多人,平均一天接種約1,000多人,總接種數只佔優先開放人數的5.5%。
更緊張的是,目前分兩批到貨的AZ疫苗,分別於5月31日、6月15日到期,陳時中表示,就算一天接種數達2,000人,也接種不完,如果藥廠沒有提出可延長效期的證明,這些疫苗只能報廢處理。
■國產疫苗高端、聯亞皆已完成二期臨床試驗收案,力拼夏季前通過緊急授權
林口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說,台灣下半年預計還有國產疫苗,也還有莫德納疫苗將抵台,AZ疫苗並非唯一選擇;尤其社區感染病毒的風險,目前趨近於零,民眾很難有急迫的動力去接種疫苗。
台灣目前有兩家國產疫苗進入臨床試驗二期,分別為高端、聯亞。前者於3月30日完成3,700人第二期臨床試驗的受試者收案;後者則於4月16日完成收案。兩家疫苗廠都在拼進度,希望能在6、7月向食藥署申請緊急授權,並加入台灣接種疫苗的選擇。
高端疫苗總計畫主持人、台大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謝思民表示,去(2020)年底歐美已開始接種疫苗,預計今年下半年,國外可能已接種到一定比例,台灣可以買到哪些種類的疫苗、COVAX又能供應多少疫苗數量,很難有定論,因此最安全保險的作法,就是發展國產疫苗,尤其希望趕在2021年下半年開始接種。
「目前國際緊急授權的標準跟台灣的標準相同,會看受試者打完兩劑疫苗28天後,體內中和抗體的生成性、安全性,來判斷疫苗是否有效、可以通過緊急授權,」謝思民說。
所謂緊急授權是指,當大眾健康受到威脅時,所採取的特殊授權方式。主要方式是讓未被核准的醫療產品上市,或擴大產品的適應症範圍。這次所有的COVID-19疫苗,從輝瑞、莫德納等,都是在三期期中臨床試驗下,就先開放緊急授權上市施打。
■以抗體保護力取代三期臨床試驗當作替代指標,可不可行?國內尚無共識
由於一支疫苗從研發到拿到許可證,往往需要10年以上的時間,此次疫情緊急,目前所有的疫苗都採緊急授權。但國內遇到的困難是:國外疫苗如輝瑞、莫德納即便是緊急授權,都是第三期試驗期中報告釋出後緊急授權,也會繼續將三期試驗,也就是大規模的社區試驗做完。但國產疫苗僅做完二期試驗,是否就可以接種呢?
食藥署藥品組副組長吳明美日前接受《報導者》採訪時表示,國產疫苗二期試驗若確認安全性、有效性,則可先緊急授權100萬劑疫苗使用,但還是得做完三期臨床試驗,證明疫苗有效,才會核發合格的藥證許可。
但謝思民認為,中和抗體保護力濃度若達到標準就能取代三期試驗直接接種,是國際共識,包含B型肝炎、水痘等疫苗也都是如此。他表示,台灣如果做大規模的第三期臨床試驗,不僅沒有環境,即社區沒有個案;也無法輕易拿出大筆資金來協助試驗;若進行三期試驗,做完也至少到年底,拖慢了疫苗接種的時間。
「遇到這個問題(三期試驗無法進行)不是只有台灣,現在還有上百種疫苗在研發,因此世界衛生組織正研擬一個抗體保護力濃度COP(Correlate of Protection)來作為取代第三期臨床效果的指標,讓各國疫苗廠遵守,只要疫苗試驗抗體保護力超過COP,就能緊急授權。」
林口長庚感染科主治醫師陳志榮解釋,過去無法做三期試驗的疫苗,主要原因可能是疾病發生率太低,無法用臨床試驗看出結果;另一種情況是其他疫苗廠已經做過第三期試驗,收集了相當的有效性臨床資料、累積抗體數據,可以很明確知道,多少抗體就能讓人體得到保護力,「後面的疫苗廠做時就不需要第三期,只要把抗體做出來,一群人接種、抽血,抗體達到標準就能證明有效,這也能讓國產疫苗做不了第三期試驗的困境得以解套。」
■COP出爐時間未定,疫苗未做三期試驗,未來恐不被國際承認
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任陳建煒則有不同意見,他表示COP若制定出來,確實將成國際共識,但這也代表目前並無標準。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今年2月發布最新的緊急授權準則雖肯定抗體保護力的重要性,但也加上但書:「現有疫苗形成的中和抗體對於保護力還未有解釋,而且中和抗體對於保護力的有效程度,可能會因爲疫苗種類而有所差異」。他表示,「我們都希望國產疫苗能夠成功,但是科學只走到這步,就不能直接跳到結論。」
陳建煒說,COVID-19疫情爆發一年多,各國確診者數據、資料都在收集研發中,第一代疫苗最早研發出來的疫苗如莫德納、輝瑞,即便追蹤時間也不長,但都已完成三期試驗,如今這些廠商擴大試驗對象到兒童、孕婦、預防變種病毒,而研發新版疫苗時,就可加速疫苗試驗,僅需觀察抗體保護力濃度即可。但國產疫苗的狀況不同,沒有前一代疫苗可相比,「過去也有二期做完結果不錯、三期卻失敗的例子,美國食藥署在2017年公布資料,有2個疫苗在二期試驗表現良好,三期卻完全失敗,這也是我們要考量的。」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台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黃立民說,COP的標準比較容易針對「病症清楚」的疾病來制訂,但COVID-19病況多樣,不容易判斷疫苗對民眾的保護力程度,「接種疫苗的人,未來如果出現感冒症狀,可能不會意識到自己被感染,這樣很難確認多少程度的抗體保護力,可以預防感染;也因為需要觀察的人數、數據龐大,很難定期追蹤、驗抗體,因此要知道多少抗體就能預防感染,並藉由這個標準讓全世界都能互通,是非常困難,COP恐怕在幾個月內不會訂出結果。」
他認為,國產疫苗做完二期試驗,國內可採緊急授權接種,但因為沒有做三期試驗、也沒有拿到國內藥證許可,未來若接種國產疫苗的民眾入境其他國家時,恐不被國際所承認。
■「疫苗護照」國外試辦惹議,「免疫/抗體護照」也有執行困難度
根據數位出版機構「Our World in Data」全球疫苗串接資料,目前全世界已有173個國家/地區開始接種疫苗、至少32個國家實施接種疫苗後,程度不一的減免檢疫政策。
(推薦閱讀:【疫苗進行式: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s://bit.ly/3swCbkE)
例如,以色列是疫苗接種比例最高的國家之一,以色列政府發綠色通行證給接種完兩劑疫苗及確診康復者,出入大型活動、酒吧、餐廳等場所都須出示通行證;其他如丹麥、歐盟、美國加州等也正採用或研擬疫苗護照。
不過,疫苗護照的爭議頗多。世界衛生組織WHO公開聲明不支持疫苗護照,因為這會加劇不公平的現象,並非每個國家都能夠接種疫苗;美國、英國也同樣因為公平問題與護照會侵犯個人隱私等考量,疫苗護照推行的十分不順利。再者,黃立民也表示,不同疫苗的效力不一,是否要採用相同的隔離檢疫減免方式?若不同,也可能會引起各家廠商的抗議。
謝思民指出,除了各家疫苗認定困難外,接種疫苗的人,是否真的有產生抗體?打完疫苗之後,多久時間內確保體內還有抗體?自然感染病毒者也會有抗體,這類人是否也發護照?「種種問題,因此要用接種疫苗與否,來認定是否可以給予國際通行護照,愈想愈不可行。」
而「免疫/抗體護照」,是專家們正討論的解套方式。謝思民和陳志榮都認為,不管打什麼疫苗、何時打,只要在出國前驗抗體,符合國際標準COP的抗體濃度效價,就能全球統一認定,民眾也能安全出國。
但抗體護照還有不少技術性問題需要克服,包含測量的設備、標準,「COP如果真的制訂出來,會改變很多未來防疫的準則跟方向,」陳建煒說。在COP順利出爐之前,免疫護照是否可行,仍是未知數。
■嬌生疫苗也傳血栓疑慮,應與腺病毒機制有關,但引發原因仍在研究中
4月13日,美國CDC宣布,暫停接種嬌生(Johnson & Johnson)疫苗。嬌生疫苗在美國已接種680萬劑,但陸續出現6例接種後嚴重血栓的案例,其中1名死亡、1名病危。
陳志榮表示,嬌生疫苗和AZ疫苗的製作方式,都是採用腺病毒當作載體,將新冠病毒的棘蛋白送入體內,雖然發生血栓的原因目前仍不明朗,但各界都在研究,血栓副作用的原因與腺病毒相關,但引發機制還不明確。
陳建煒說,這次AZ疫苗接種後出現的血栓,與一般臨床常見的血栓並不同。過去的血栓西方人發生率比東方人高,多是手術後臥床,下肢出現血塊凝結。「但這次的血栓出現在正常血流的部位,如腦部,接種疫苗後造成大的血塊凝結,同時合併血小板低下,容易大出血而致命。」
黃立民也補充,AZ疫苗接種後出現的血栓是全新的副作用,無法得知我們接種後發生率有多少,且較晚接種的東方國家看到歐美的接種狀況,也導致AZ疫苗的接種率下降,劑量數不足就難以比較、證實血栓的發生率與高風險族群。
而英國將30歲以下年輕族群接種疫苗改成其他疫苗,也並非年長者比較不容易發生副作用,而是年長者自然感染的重症比例較高,施打AZ疫苗是利大於弊的考量。
■疫苗接種是未來趨勢,急得總統呼籲「繼續幫忙」
如今歐美各國都以極快的速度大量接種中,有些國家已開始討論接種後可縮短檢疫、隔離與自由通行的可能性,也是未來各國恢復通行的解方之一,若台灣若疫苗接種比例太低,未來面對國際趨勢難以接軌,也沒有條件開放國門、放寬邊境。
疫苗接種人數低落是台灣目前的難題,儘管疫苗無法完全取代防疫措施,但仍可以有效提高民眾對病毒的抵抗力,面對疫苗施打意願不高的狀況,急得連總統蔡英文也趕緊呼籲:「這部分非常重要,還需要大家繼續幫忙。」(文/陳潔;攝影/余志偉 )
#延伸閱讀
【疫苗,行不行?流感 VS. COVID-19十大問題解析】https://bit.ly/38IiBdp
#報導者 #疫苗 #COVID19 #接種 #進度
成人自費疫苗有哪些 在 成人疫苗該打哪些,你完成了嗎?完整預防接種介紹 的相關結果
1.白喉、百日咳、破傷風相關混合疫苗: 10年1劑 · 2.季節性流感疫苗: 1年1劑 · 3. A型肝炎疫苗:共2劑 · 4.水痘疫苗:共2劑或補追加1劑 · 5.人類乳突病毒( ... ... <看更多>
成人自費疫苗有哪些 在 成人要打哪些疫苗? - 台灣癌症防治網 的相關結果
成人 要打哪些疫苗? ; 帶狀疱疹疫苗 ;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疫苗 ; 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疫苗 ; B型肝炎疫苗 ; 日本腦炎疫苗 ... ... <看更多>
成人自費疫苗有哪些 在 成人疫苗打這些!9大常見疫苗接種時間表及須知 - Hello醫師 的相關結果
5種建議成人接種的疫苗 · 1. 破傷風、白喉、百日咳混和疫苗 · 2. 季節性流感疫苗 · 3. A型肝炎疫苗 · 4. 人類乳突病毒疫苗 · 5. 帶狀皰疹疫苗.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