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波檢查正常....
核磁共振檢查有好幾張
前面幾張都說沒問題⋯⋯我鬆很多口氣時...
看到腦幹的部分....
醫生說阿皮的腦幹只有一般人的一半....
大概是...懷孕初期血液沒通過缺氧所致⋯⋯
也可以說細胞分裂的一瞬間沒分裂好....
醫生問我...初期是否有驚嚇或缺氧之類....
滿滿回憶浮出腦中....
孕期時常在哭更哭到缺氧氣喘發作過....
一切的自責....😭😭😭😭
現在才懂為何醫生說孕媽咪要保持愉悅的心情
我恨我遇一個如此傷我之人
我恨為何我難過的罪報到阿皮身上.....
目前是說結構有問題 血管概況是正常
阿皮的腦幹是 腦神經是在第六對之後開始萎縮
眼睛語言走路等等都是這段腦神經
未能確認會不會影響
但發育不全腦幹是長不出來了。
只能激發他原本好的神經不讓他退化
並安排了神經電子診斷,復健,新陳代謝科檢查....
孩子 媽媽對不起....
如果知道哭對你會有影響 我絕對不哭了....
懷孕初期氣喘 在 小環妞幸福足跡 Facebook 八卦
#高層次超音波
其實在這週的驚魂記之前
早就預約21週要做高層次超音波
而且還預約到超夯的 #蘇院長
今天就按照原訂計畫來到 #禾馨懷寧
不過今天之後我就要轉到新生看診了
新生那邊的醫療資源真的好上許多
真的不舒服也可以馬上說要急診
我這幾天真的是躺好躺滿!
不拿任何物品無論輕重
連走路都是慢慢慢
就是深怕宮縮又找上門
還好目前狀況都還算良好~~
有人說照高層次超音波要吃飽
+買一杯甜甜飲料🥤🥤
否則照3.4個小時是很有可能的
我就買了一大杯的50嵐珍奶
結果餅皮超配合,一下就被看光光
50分鐘我就照完離開禾馨了
我珍奶都還沒喝欸😂😂😂
我最擔心的腎臟也都有看到
(因為曾經看到有媽媽說寶寶腎臟少一顆😢)
蘇醫生人跟我想的很不一樣欸好親切
我也順便跟他說了一下我宮縮的事情
他說這個週數很不正常
但有壓下來停藥沒關係
因為安胎藥會心季.氣喘還有手抖
副作用還蠻高的!
但我真的不能再趴趴走了
最舒適的中期也要乖乖躺床了
雖然羨慕中期可以出國的媽咪們
但餅皮可以健康已經是萬幸!🙏🙏🙏
連初期發現子宮動脈血阻過高也改善了
呼,又過了一關了!😉😉😉
聽說有親友覺得我21週肚子看起來太小
怕寶寶不營養!!
其實寶寶目前是正常偏大一些些
體重來到471g了唷
醫生說什麼都要走中庸之道
寶寶大小也是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
看來小子在媽咪肚子裡過得不錯
要繼續跟我一起加油唷!
至於這週開始的流鼻血.腰痛到無法睡.肋骨痛這些毛病....
比起宮縮而言真的是小到不行的事情了
『但餅皮請務必孝順媽咪!』
#下一關是糖水大魔王
#懷孕21週4天
懷孕初期氣喘 在 Facebook 八卦
昨天是母親節,趁這個機會,想說一下那些差一點成為媽媽的病人的故事。
在婦科工作,每天肯定有兩三個作小產的女病人入院。事實上懷孕初期流血或肚痛於婦科,就如發燒氣喘於內科、或者肚痛於外科,佔了每天新收病人的至少一半。就算是新入職的實習醫生,不消兩個星期就已經對這些「pvb cx pregnancy」(cx即是complicated的意思)、「T/A」(threatened abortion)的問症檢查流程和處理方法倒背如流。熟練起來甚至可以十五二十分鐘就收完症,再來處理下一位作小產的女士。
對於我們來說,「作小產」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對比起宮外孕、經血過多引致貧血等更緊急的情況,可以說是最平凡又穩定的個案。不過,相信對於渴望有小孩的病人來說,每一次作小產入院都是一次驚心動魄的經歷。眼見過不少病人一說起流血情況,已經雙眼通紅,甚至自責自己沒有足夠休息。有時候病人經過多次人工受孕才成功懷孕,又會對胎兒十分緊張,動輒因為一點點的褐色分泌物隔幾天就入院一次。也見到有病人曾到私家醫生求診,明明之前幾次的超聲波已經不見胎兒心跳但仍未知道壞消息,來到醫院的時候還滿懷希望⋯⋯儘管我們處理這些病人的方法相若,但她們背後的故事不盡相同。雖然新症一個接一個,能分配予每位病人身上的時間不多,但可行情況下我會盡量跟病人淺談幾句,最重要的是令她們知道,自己並沒有做錯甚麼,絕大多數的懷孕早期流產都找不到原因,她們不需要自責。
婦科收症一般都要進行婦科檢查,而懷孕早期岀血的病人也不例外。雖然不少女士對此不免有點抗拒,但一般只要解釋清楚檢查並不會影響胎兒,大部分病人都願意做這個最基本的檢查。檢查的目的之一,是查看胎兒組織是否已經卡在子宮頸開口甚至陰道裡,這意味著胎兒已經流產,在病人同意下儘早取出組織,可以大大減少流產過程的疼痛和流血。
以前學生時候我們要請求病人讓我們練習開鉗檢查,甚至要記錄每次門診能做的檢查數量。男生被拒率甚高,有朋友到考試前都只練習過兩次;但作為實習醫生,我們負責為所有新收病人做婦科檢查。既然婦科有近四分一病都是懷孕早期流血或肚痛,我們自然也有遇到要把流產組織鉗岀的機會。由一開始戰戰兢兢,總要叫來婦科正式受訓的醫生從旁指導,到後來開始有信心自己取出組織,每一次看到病人滿臉傷感甚至落淚,我都還是有點於心不忍。
讀過一篇母親節刊出的報道,有女士小產後每年仍會紀念流產的胎兒。對於我們來說,每天都有病人作小產或流產,這些可能是最平凡最容易處理的個案,但對於每一個病人來說,可能就是她們的人生大事。我時常提醒自己不要把所有作小產病人都當作一式一樣的倒模處理,她們各有自己的故事。但願這些差一點成為母親的病人們,都能好好的復原,儘管我們的醫療制度未必能給予妳們足夠的空間處理哀傷。
= = =
同步更新的MeWe page:https://mewe.com/p/一個平凡醫生的成長日常
我的文章倉庫:https://medstudenthk.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