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胎真的要來統整一下
最常被詢問到的懷孕相關問題了
從驗孕兩條線後
就是在 育禾婦幼中心 做產檢
初期因為比較不穩定
會依照醫生判定決定回診的次數
至於最多人關心
『自費檢查的項目』
我個人有做的
1.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
2.初期和中期兩次高層次超音波
3.妊娠糖尿檢測
這三個我覺得都不能少啦
當中我很樂在其中的
就是高層次超音波
由於第一胎的初期
不是在育禾做檢查
所以沒有做到初期的高層次超音波
(真的超可惜
第二胎初期10w左右時
就先做了初期的高層次超音波
照了頸部透明帶等等
接著中期也就是昨天做的高層次
會更全面性的
羊水水量、胎盤位置、子宮頸長度
胎兒的器官發育、心臟、臍帶、血流等等
全都會一一做確認
時間大約一小時左右
檢查時間還是需要看寶寶姿勢配合
若寶寶的姿勢剛好無法配合
可能會請媽媽起來走動後再繼續照超音波
對媽媽來說可以看到肚子裡寶寶的樣子
真的很幸福啊
(大概是整個產程看到寶寶最長時間的一次)
我真的很喜歡育禾的環境
高層次是在頂樓獨立空間施作
在初期會詢問要做單次還是兩次的
高層次超音波
(兩次會有組合價比較划算)
也會在確定後預約好時間
每次一間房一組客人
不必和其他人接觸
檢查完的影音
會上傳到榜生育禾的APP
4D寶寶可以看到照片
還會分門別類的
讓媽媽可以看到
每個檢查過器官的超音波照片
另外會洗一張3D的照片讓爸媽留念
雲端還會有更多3D的照片
讓爸爸媽媽可以保存
我有事沒事都會拿出來看看
今天照完的感想
是姊弟長得真像
不過好動程度截然不同
還記得捏照高層次
都在睡覺
偶爾翻個身而已
弟弟真的從頭動到尾
玩手玩腳摸臉
真的太可愛了
不知道出生會不會也這麼活潑
下週我也準備妊娠糖尿檢測
希望這次孕期可以和懷捏的時候一樣順順利利
以上就給有需要的準媽咪們做參考
另外有些人會詢問我
大醫院和診所怎麼選擇
說實在這真的看個人
我第一胎一開始也是在醫院做檢查
但因為醫院婦產科看診的人數多
自費檢查也不會替你統整
就是看你想做什麼你自己電話聯絡廠商
對一個又懶但又想做檢查的我來說
診所真的規劃的好多了
會一一條列整個孕期你應該做的檢測
當然要不要檢測也是看你自己
決定好可以直接在這邊抽血
等下一次產檢報告來了也能夠直接聽醫生講解
最後最重要的還是醫生
大家也知道孕婦真的會操煩比較多事
當然我現在第二胎過來人
大致上都沒什麼問題
但在我懷第一胎時
什麼都覺得很陌生時
好的醫生就會讓你感到安心啊!
真心感謝竹北有育禾有 蘇河仰 婦產科醫師 精準母胎醫學專家
懷孕初期子宮位置 在 Stay Fit with Mi Facebook 八卦
我最崇拜的孕婦 Chontel😍 她是澳洲HIIT健身俱樂部的創辦人,平時的運動都是拳擊、壺鈴、高強度的重訓等等,在懷小王子的時候,她剛好也懷了她的第一胎,她兒子比小王子大差不多4個月,每當我覺得自己是個廢屁孕妹躺在沙發上的時候,我就會翻翻她的臉書出來看🙈 是她讓我覺得,嗯....我要立志成為一個和她一樣這麼有力量的孕妹!雖然她也是飽受許多不懂健身的酸民批評,但是她用她健康的身體、健康的兒子來證明健身運動絕對是對孕婦是好的😚
現在她又懷了第二胎~影片中她的二寶已經20週大囉!我真心超級無敵崇拜她的啊😻
--孕婦到底能不能運動?--
身為孕妹,我們其實蠻常聽到「懷孕的女人最好不要運動」、「懷孕的時候運動可能會傷害到你的寶包」,很多醫生都會告訴孕妹們「懷孕多休息,慢慢來,想運動的話散散步就好」或是「做簡單輕鬆的運動即可」…大部分的人對於孕期運動,大多是因為擔心害怕流產或早產而敬而遠之,下面是我們一般對於孕妹運動的一些迷思。
迷思1: 如果你孕前沒有運動習慣,那麼懷孕了也不要運動比較好。
事實: 其實孕期也是運動的好時機,因為懷孕可能會帶來妊娠糖尿、高血壓等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因此在孕期間做好飲食控制及適量的運動,對於孕婦及胎兒都很有益處。
迷思2: 孕期間做肌力訓練會受傷。
事實: 懷孕期間的確會分泌一種叫做「鬆弛素」的賀爾蒙,這個賀爾蒙的目的是為了讓孕妹們的韌帶、關節等等都變的較有彈性,讓身體得以因應新生命在我們的身體裡面慢慢長大,而這個賀爾蒙的確會使我們較懷孕前還要容易受傷(不只是運動,跌倒時扭到腳、拿重物過度使用關節力量等等都較容易受傷)。然而,懷孕期間運動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這個賀爾蒙這麼膽戰心驚,只需要把握好「循序漸進」的訓練法則,事實證明這對孕婦是無害的。有一項研究針對32位懷孕21至25週的孕妹們,對他們進行為期12週的研究,讓他們一周進行肌力訓練兩次,並且每周都比前一周增加36%的重量,在實驗結束後,沒有一位女性受傷,不過研究有特別指出,強度過高的肌力訓練會導致血壓上升,所以在做肌力訓練的時候必須非常注意強度與自身能負荷的程度,若有感到暈眩或任何不適,必須立即停止運動。若你在孕前並沒有做過肌力訓練,在懷孕後想要嘗試,請務必請專業教練指導,循序漸進量力而為的慢慢安全的鍛鍊肌肉唷。
迷思3: 如果你孕前的運動量很大,那麼妳懷孕後必須要降低運動強度很多很多才安全。
事實: 其實若你的醫生認為可行,並且你的身體感覺維持一樣的運動量與強度並不會不輕鬆,那麼這樣的運動強度其實是可以維持下去的。不過必須注意的是,在懷孕初期如果體溫過高,可能會對子宮有不良影響,所以在運動時記得隨時補充水分,也避免穿著不透氣的衣服,在高溫艷陽下運動,注意體溫的調節。
其實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American Congress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早在1985年,就有針對孕產婦的運動健康做指引,該指引有詳細的建議孕婦運動的種類限制、運動時間長度、運動強度等,當時ACOG建議孕婦運動不要超過15分鐘,並且心跳率不要超過每分鐘140下,體溫不應超過38度C。
然而,在1994年的時候,ACOG對於孕婦運動的指引做了變更,將對於運動時間長度及心跳率限制的規定移除了。近年來的研究顯示,其實孕婦實際上能做的運動強度比過去認為的還要高,孕妹在運動的時候可以透過「談話測試」來確認當下做的運動是否恰當安全,「談話測試」就是在孕妹運動的時候,依然可以順暢的談話的程度,就表示這樣的運動強度對你來說是安全的,而且每個人年齡、心肺功能等狀況都不太一樣,設定一個固定的心跳率做為安全基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迷思4: 跑步對懷孕不好。
事實: 只要你的韌帶與關節都能負荷,在這樣條件的安全範圍內,跑步是沒有問題的。我們的寶寶在我們的肚子裡面有重重的保護,當你在跑步的時候,寶寶其實證在我們的羊水裡面游泳呢! 不過在孕期前3個月,因為胚胎並不穩定,且每個人體質都不同,一定還是要透過醫生檢查,認定你的身體與寶寶都很健康才能開始新的運動計畫。
有時候懷孕初期出血,並不全然是因為你運動的原因,受精卵著床就像一顆種子重在我們的子宮內膜中,著床的深度、著床的位置、著床時子宮環境的健康度等各種因素,都影響著胚胎的健康,有些人並不知道自己懷孕了而持續進行運動,出血之後就認定是因為運動的影響,其實很有可能是因為胚胎本身就不太穩定的緣故造成,若胚胎本身並不健康,子宮環境也不適合環孕,那麼即使只是打個噴嚏也會容易出血,必須躺著安胎才能確保胚胎安全長大。所以在運動前,務必要先了解自己的身體適不適合在孕期運動唷!
更多孕期運動迷思與懷孕可以做的運動,可以繼續閱讀我之前寫的孕妹運動文👉 https://goo.gl/YcpZnf
Started my Wednesday off with a pad session with my husband @sam_hiitaustralia Nothing feels better then stretching my body out doing Muay Thai Pad Work. Dripping in sweat, full of positive endorphins & ready to tackle the day ahead with so much energy. @hiit_australia #20weeks #babyno2 #egg
懷孕初期子宮位置 在 烏烏醫師 Facebook 八卦
因應疫情升溫,很多孕婦為減少進出醫療場所,詢問我是否一定每次產檢都要去。也有上一胎在歐美產檢的媽媽,好奇為何台灣產檢次數多國外接近一倍,到底該做幾次才對?
其實,關於孕期應該產檢幾次各國婦產科醫學會並無共識,因為這個問題不單純是醫學考量,還涉及各國民情、公共衛生政策,以及醫療資源是否充足。但我一直認為產檢次數不能和母嬰照顧品質劃上等號,關鍵應該重要檢查不能遺漏,且讓孕婦充分了解各種茲炫。以下我就單純以醫療實務面思考,歸納出「必做」的產檢提供給媽媽們參考
1.懷孕初期:驗出兩條線後,不用立刻去診所確認。
當月經延遲、懷疑懷孕時,只要用驗孕棒測試出兩條線,就代表你懷孕了。很多人會特地去診所再確認一次,其實並不需要,因為醫師用的驗孕試紙也沒有比較準。
如果沒有出血合併腹痛,我會建議第一次的產檢可等到驗孕發現懷孕後的二~三週,也就是第7-8週、懷孕兩個月左右時。這時的檢查最主要的目的是透過超音波確認著床位置、排除是否為子宮外孕,並確認胚胎的心跳。
2.懷孕中期:評估胎兒染色體、胎盤功能與器官異常風險的評估
接下來可在12週時去做幾項重要的產檢。包括國健署提供的產檢:貧血、B型肝炎帶原、梅毒愛滋病,以及自費項目如初期唐氏症與子癲前症篩檢可評估胎兒染色體異常、胎盤功能差的風險,這些都可在12週時一次完成。
若有需要做羊膜穿刺,16週就可再安排一次產檢。
接下來兩個月,如果要去產檢,則應該是用來安排高層次超音波與妊娠糖尿病檢測。前者可檢查胎兒重要器官(心臟、腦部、內臟、五官)的發育,若有異常可和醫師討論是否考慮終止懷孕或是需轉診去有小兒外科、小兒心臟科的醫學中心追蹤。後者則是藉由檢測血糖評估媽媽飲食狀況,避免高血糖造成巨嬰、提高早產風險的機率。
3.懷孕後期:確認生產方式、胎兒成長曲線
若中間都沒有特殊狀況,就是等32-35週時藉由超音波確認胎位,同時確認胎兒腦部與骨頭之發育。並進行乙型鏈球菌採檢。最後就可等到38週時,目的是與醫師討論生產計畫、確認生產方式。醫師會監測孕婦血壓、超音波來評估胎位和體重、綁胎兒監視器確認胎盤功能及宮縮狀況,綜合評估是否適合自然產。
以上是針對低風險的一般孕婦,若是已被診斷胎盤功能不良、胎兒生長遲滯,子癲前症、子宮頸閉鎖不全或有重大內科疾病的孕婦,產檢次數就得個案調整,有些狀況甚至需要一週看一次。
*產檢越多次胎兒不必然越健康
講到這一定會有人好奇,產檢那麼少次、照音波次數也變少,那該如何追蹤胎兒健康呢?
必須澄清,其實確定心跳後,除了初期唐氏症篩檢、高層次超音波,及八個月時確認胎兒體重胎位外,就算每月產檢也不需要每次都照超音波。因為重要器官的發育已經在高層次超音波時確認,其他次的超音波檢查並沒有很大的臨床意義,主要是為了讓爸媽可以藉由寶寶的影像增加親子連結感。
那胎兒體重呢?其實懷孕30週前除非胎盤功能異常,胎兒體重差距都很小,又有量測誤差,預估體重的意義也不大。且但其實30週後就算落後或超前平均值,也不會影響胎兒健康,更何況胎兒的體重也不是靠孕期飲食或任何外力就能輕易改變。
**三個月前少量出血、生理性宮縮不必急著就醫
也有媽媽詢問,那最近如果遇到出血、宮縮或是胎動減少,到底要不要就醫呢?不管有沒有疫情,其實答案類似:
出血以週數來區分,因未滿三個月約有四成孕婦會出現著床性出血,若量不多、呈咖啡色,未必需要就醫。我也要重申,這個階段就醫主要是為了安心,不太會影響結果,沒有所謂延誤就醫的問題。好比曾有懷孕九週的女生半夜有點狀出血,隔天看門發現胚胎萎縮沒有心跳非常內疚,但即使出血當下她就衝來急診,也無法讓萎縮的胚胎重新發育,大可不必自責。超過三個月,著床性出血比例慢慢下降,這時若有鮮紅色、頻繁出血甚至合併腹痛,為了排除子宮頸閉鎖不全、子宮頸息肉,則需立即就醫。
至於宮縮,有時可能因血液循環變差、身體缺水導致,如沒有規律且沒合併腹痛,可先補充水分、躺床休息,改善後就無需就醫。再來就是,懷孕六個月前本來就未必會有胎動,尤其是當天氣冷或媽媽較疲勞時,胎動更不明顯實屬正常。除非懷孕週數已經超過六個月,進食搖晃後肚子後,胎動都還不明顯才需要回診確認狀況。
前陣子為了改善少子化,政府主張增加產檢補助次數讓媽媽能放心懷孕,雖說立意良善,但我卻認為產檢次數和媽媽的安心感未必成正比,很多媽媽甚至和我反應,每次產檢聽到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吃,又被念體重增加太多,胎兒小了一百克,越看越焦慮。
相反的,也有媽媽表示非常期待產檢,看到醫師的臉就感到無比安心,聽到胎兒的心跳,和醫師的一句「都沒問題」就無比療癒。因此要讓女生更放心懷孕做一個「不焦慮」孕婦,與其一昧增加產檢次數,倒不如思索如何促進醫病溝通互信,把產前衛教做得更確實才是更根本的作法。
懷孕初期子宮位置 在 懷孕肚子哪個部位先大?八張圖深入解析 - PTT新聞 的八卦
一般情況下,孕婦肚子最先凸起的地方是小腹,也就是肚臍下一指左右的位置,然後是肚臍上一指,到兩指,最後能在胃下面摸到子宮底。 女性未懷孕時, ... ... <看更多>
懷孕初期子宮位置 在 [懷孕] 初期腹部疼痛? - 看板BabyMother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想請問大家,懷孕初期的悶痛會到什麼程度?
目前醫生判斷是4週,下星期四要去照著床位置,這幾天都是像經痛一樣的腹部悶痛,有
時候又會像拉肚子的絞痛或肚子在抽筋的痛,大概要忍5~10分鐘才能度過,因為還沒照著
床位置,滿擔心會不會是子宮外孕。
問了其他有生過小孩的朋友,都說初期沒感覺,怎麼只有我在痛:(
目前我沒有出血或是咖啡色的分泌物狀況,在想說這種情形是否正常,還是需要提早去醫
院檢查?謝謝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5.117.231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BabyMother/M.1571457467.A.7A6.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