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可以大聲罵政府】
這都要從一個自我犧牲的故事說起。
-
🌹自由之路,十分崎嶇
「Góa-kiò-chò Tēⁿ Lâm-iông, góa chú-tiuⁿ Tâi-oân Tòk-lip!」
「我叫做鄭南榕,我主張台灣獨立」
「台灣獨立的主張也是《中華民國憲法》保障人民言論自由的一部分。」
鄭南榕堅信著,這是自 1981 年他轉行成為自由作家開始接觸政治,便一直握有的信念。
在他認為,「台灣獨立」不只是一個政治主張,更受到憲法言論自由的保障。
-
彼時,並不是個自由的時代。
1984 年,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的陰魂仍盤踞在台灣上空,鄭南榕和李敖、陳水扁、林世煜創立了《自由時代週刊》。
週刊的主要內容,是批評時政、挑戰國民黨的威權統治。透過一篇又一篇犀利的文章,告訴普羅大眾:我們需要自由民主、政府的所作所為就是在破壞人民應有的權利。
結果,這樣的週刊就在當時《出版法》的規定下,不斷的被政府查禁、停刊。也因如此,更激起人們的好奇心,雜誌的轉賣價格不斷創新高。
-
🌹抱歉,你會唯一死刑
1984 年,台灣仍有「思想罪」。
俗稱「二條一」的《懲治叛亂條例》第 2 條第 1 項,只要有叛亂的「想法」,就是唯一死刑。
鄭南榕和許世楷起草《台灣共和國憲法草案》,刊登在《自由時代周刊》上。理所當然的,政府認這是主張分裂國土,所以遭到查禁。高檢署也因此認為鄭南榕涉嫌叛亂,甚至傳喚鄭到案。
只起草了「憲法草案」,就被政府認為是要推翻國家體制。鄭南榕認為,他只是「寫下」他理想中的憲法,在行使現行憲法第 11 條所保障的「言論自由」,何罪之有?
所以他非常憤怒,他說:
「國民黨不能逮捕到我,只能夠抓到我的屍體。」
因此,他把自己關在辦公室裡面。
-
🌹死亡
鄭南榕因拒絕出庭應訊,最後被拘提,由時任台北市中山分局刑事組長侯友宜奉命刑事執行拘提。
為了反抗,他把自己關在《自由時代周刊》雜誌社內,並準備汽油自燃。最後在警察帶隊抓人時,鄭南榕點了汽油,自焚死亡,享年41歲。
他的人生劃下句點,但精神卻是更加巨大。
火點燃的,不只是他的肉身,更催化了人民對於言論自由的渴望,燎原了整個台灣。
-
🌹代夫上陣
鄭南榕的妻子,葉菊蘭並不打算如此結束。
鄭南榕事件後,新聞媒體多半沒有正面的報導此事,反而是把鄭標籤化上「叛亂」、「投擲汽油彈」等暴民標籤。
葉菊蘭決定投身選舉,延伸並實踐丈夫的理念。選舉的標語是:「孩子,陪我打一場母親的聖戰!」並高票當選當時台北市增額立法委員選舉。
-
🌹更多更多的人反抗
鄭南榕的葬禮遊行上,詹益樺自焚抗議。
1991 年,爆發「獨台會事件」,有四位清大的研究生閱讀史明的《台灣人四百年史》,被政府以「叛亂罪」給逮捕。
但當時,台灣已經不一樣了。
經歷了「中壢事件」、「橋頭事件」、「美麗島事件」、「鄭南榕自焚」以及「野百合運動」,民主意識已經興起。
在這些運動下,自由意識興起的台灣,用行動將「叛亂罪」給結束,《懲治叛亂條例》廢除,刑法 100 條修正。
1992 年台灣終於開啟「言論自由」的時代。
-
🌹今天,言論自由日
2012 年,時任臺南市長賴清德宣布,4 月 7 日鄭南榕逝世的這天,定為「言論自由日」。
宜蘭縣、高雄市、台中市、屏東縣、雲林縣、屏東縣以及台北市也在接下來幾年宣布跟進。
2016 年 12 月,林全內閣核定 4 月 7 日為國定言論自由日。
言論自由保護你所有的意識形態,所以你可以在底下留言罵法白,或是被法白罵回去,這些都是言論自由。
雖然有些言論會引起人民的不快,不被多數人接受,但如果政府大量干預言論,只會造成寒蟬效應。
想像一下,當你今天大力批評政府時,這是什麼樣的自由?同時在面臨他國威脅時,也要觀察,是不是有人正在利用我們的言論自由,來破壞我們的民主法治?
嘿,言論自由節快樂,沒有言論自由,就沒有大家,更不可能有法律白話文運動在網路上暢所欲言。
-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110的網紅1 IMAGE ART 一影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
懲治叛亂條例廢除 在 島內散步Walk in Taiwan Facebook 八卦
【#值得被紀念的日子-- 解嚴紀念】
「一覺醒來,一切都會不一樣了!」三十年前的今天,就是這樣的一個日子。
1987年7月14日,總統蔣經國頒布總統令,宣告臺灣地區自同年7月15日凌晨零時起解嚴,在臺灣實施達38年又2個月的戒嚴令自此走入歷史。
此後,人民的生活再也不一樣了。我們開始可以前往大陸探親,也因為開放黨禁和報禁,而有了更多視野。
不過「白色恐怖」在某種意義上,要到1991年由於懲治叛亂條例廢除,及1992年中華民國刑法一百條的修正,終結了言論叛亂罪的法律依據,才算是真正結束。
戒嚴對台灣的影響,今年有好多種方式可以體會:
*你是戒嚴時代的誰呢?http://bit.ly/2ur2KOs
*戒嚴是什麼東西?「我們的戒嚴記憶」徵集活動
也請大家分享、或是跟你身邊還有戒嚴記憶的朋友聊聊吧!
(圖片來源:國家圖書館政府公報資訊網)
懲治叛亂條例廢除 在 時代力量台中黨部 Facebook 八卦
「一起讀一本書,有這麼嚴重嗎?」
#獨台會案爆發
1991年,5月9日的清晨。調查局副局長高明輝,帶著一批調查局人馬,進到清華大學逮補歷史研究所學生廖偉程。同一天,為了搜集台灣史料與朋友成立《無花果》的文史工作者陳正然、基層社會運動工作者王秀惠與長老教會傳道師Masao Nikar(林銀福),幾天後又逮補協助Masao的Cegau Drululan(漢名安正光)。
這五個人被認為違反《刑法》第100條的內亂罪與《懲治叛亂條例》,當時高檢署即時起訴,也就是 #唯一死刑 的重罪。這是經歷1987年解嚴、1990年野百合學運,正當許多台灣人以為我們將進入一個前所未見的民主時代,驟然爆發的「獨台會案」。
所謂的「獨台會案」,正是調查局指稱,他們接受旅日台獨運動者 #史明 的資助,要在台灣發展「獨立台灣會」組織。但他們其實是為了研究、保存台灣歷史,而閱讀史明著作《台灣人四百年史》,而曾經分別前往日本拜訪,與史明歐吉桑有不同的交情與互動。
#起造民主時代起變化
國民政府在獨台會案的粗暴作為,挑戰了對民主「蠢蠢欲動」的台灣社會,各界對政府的不滿,從清大、台大等校園抗議靜坐迅速蔓延。緊接著澄社、台灣教授協會、中央研究院等學術團體,也結合了各界人士投入抗爭行動。
短短幾日,這場抗爭行動升級為全國性,全台罷課、教授罷教。在5月15日,眾人以「和平理性非暴力」為訴求佔領台北火車站,要求國民黨政府廢除懲治叛亂條例。16日,立法院緊急提出廢除叛亂條例提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廢除《懲治叛亂條例》。
#二條一沒了還有刑法100條
唯一死刑的《懲治叛亂條例》廢除了,但還有箝制思想的《刑法》第100條。
沒有定義「著手實行」的刑法100條。只要你心存「反叛」,就會觸犯內亂罪,成為叛亂犯!👉 https://reurl.cc/g8XLOQ
#一OO行動聯盟
1991年9月21日,由陳師孟教授擔任召集人,由李鎮源教授、張忠棟教授、林山田教授、廖宜恩教授、陳永興醫師、楊啟壽牧師、律師陳傳岳、作家鍾肇政、蔡同榮先生及瞿海源教授等10人擔任發起人,成立了「一OO行動聯盟」,要求廢除刑法100條。
並提出將發動「反閱兵、廢惡法」為訴求的非暴力抗爭,來應對國民黨政府10月10日的中華民國國慶閱兵大典。
除了在民間社會號召抗爭行動,聯盟也不斷與國民黨政府展開多次會商談判。離國慶閱兵典禮越近,各界不安氛圍升高,這樣的不安終究在10月8日爆發。部分聯盟成員到總統府前演練「愛與非暴力」抗爭,而臨時起意跑上閱兵台靜坐,現場憲兵隨即趨前毆打,再用鎮暴車高壓水柱噴射驅離抗爭民眾。
#靈魂人物李鎮源
聯盟在當天下午6點召開記者會,宣布繼續反閱兵抗爭行動,並開始在台大醫院前靜坐抗議。靜坐抗議消息傳出,許多教授、學生與民眾陸續到台大醫院集結。直到10月10日凌晨,時間距國慶閱兵越來越近,警方開始展開驅離行動。警方刻意「技術性區隔」記者與民眾,媒體在現場抗議採訪權受侵害,但警方驅離行動依舊,把人抬上警備車,各處丟包。警方面對抗爭現場的方式,可說是數十年如一日。
可謂是100行動聯盟的靈魂人物,已經高齡76歲的李鎮源院士,當晚也與其他教授、學生、民眾,手勾手坐在台大醫學院大樓前。警方在現場將一批批的同志抬離現場,李鎮源教授依然流露堅決神情,毫無畏懼被抬走。從當時的影像紀錄,讓後輩的年輕世代不僅看見當年的緊張氛圍,還有這些學者的堅毅精神。
#廢除刑法100條
10月10日,「中華民國」的國慶閱兵就在層層鐵籠、拒馬的保護下照常完成。100行動聯盟之後持續運作四處舉辦演講會,並發動「廢惡法、10萬人簽名運動」,還與刑法100條受難者家屬前往立法院請願。
最終,立法院在隔年,也就是1992年的5月15日三讀通過了刑法100條的修正案。16日,李登輝總統頒布刑法100條修正條文,也就是現行的條文。同一天,100行動聯盟舉辦「『和平內亂罪』告別式」演講會,宣布聯盟因階段性任務達成而解散。
➖➖➖
💡【開房間/談暴政】—「廢除刑法100條」30週年
📅時間:5/15(六)13:00 - 17:00
🏠地點:台中全國大飯店2樓草悟廳
💡專題演講
【任更重、道更遠— 廢止刑法100條 30 週年感言】/陳師孟
💡主題對談
【街頭上的醫生 政壇上的青年】/ 涂醒哲 Dr.Twu
、 林恆立、 宋國鼎律師 苗栗縣議員、 吳韋達 彰化縣議員、 吳佩芸
【我思故有罪 思想叛亂犯】/廖宜恩、陳正然、鄭竹梅、 李宣毅、曾偉旻
【台灣黑名單 香港來時路】/蔡明憲 、楊黃美幸、林芳如、江旻諺、 簡嘉佑
➖➖➖
報名連結👉 https://reurl.cc/pmRQMl
志工招募👉 https://reurl.cc/7yAX5N
➖➖➖
主辦單位:
時代力量台中黨部、時代力量苗栗黨部、時代力量彰化黨部、台灣獨立建國聯盟、綠色逗陣、臺中市醫界聯盟
協辦單位:
人本教育基金會、台中市大屯區民主聯誼會、好民文化行動、台圓文教基金會、台灣中社、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
#廢除刑法100條 #100行動聯盟 #言論自由 #思想控制
➖➖➖
李鎮源(1915年12月4日-2001年11月1日),高雄橋頭人。
藥理學家,以和蛇毒相關的研究知名。中央研究院院士、國際毒素學會最高榮譽雷迪獎得主,曾任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院長。
李鎮源教授退休後,正值國內社會運動與民主化運動活躍的1990年代。李教授在野百合學運時,首次離開研究室參加靜坐。後來逐步投入社會民主改革,不遺餘力地參加民主運動和台灣獨立運動。
➖➖➖
本圖為100行動聯盟「反閱兵、廢惡法」的標誌,邱萬興先生設計。
象徵以和平、愛與非暴力對抗國家暴力,要求國民黨廢除刑法100條,釋放因言論思想遭囚的台獨政治犯。
懲治叛亂條例廢除 在 1 IMAGE ART 一影像 Youtube 的評價
高中時就寫詩的廖建華,對創作原就抱有高度熱情,大學時期他就讀工程科系,畢業之際對此生就要成為工程師感到迷惘與不安,而後開始接觸台灣新浪潮電影,對影像十分感興趣,研究所也展開相關的創作,包含拍系上工友的紀錄短片《移動的日晷》,以及與同學合作的《千甲》,探討社區支持型農業和都市原住民的生存處境。
廖建華坦言拍片的動機,其實是意圖擺脫成為工程師的生涯,想要以創作為生,而《末代叛亂犯》才是他的第一部作品,完全出於他的意識與掌控下的創作。之前的兩部比較是習作,但也讓他在實作中與各式錯誤裡獲得良多。
《末代叛亂犯》的主題是1991年5月發生的「獨台會案」,逮捕四名青年,並處以唯一死刑,而後引發社會各界的聲援,並在台北車站進行抗議,最終迫使立法院在九日內廢除了施行長達42年的懲治叛亂條例。廖建華經由影像重現該案的過程,以及後續的發展,進行多位相關人物的深入訪談,其中也有許多後來成為立委與部長的人物。
廖建華表示,以知識份子為主、進行公共領域回溯的《末代叛亂犯》,如同他的啟蒙,讓他看見且能深入更多自己所不知道的台灣,並從而察覺自己的關懷══在歷史、社會與政治的浪潮下,其實廖建華更在乎那些平凡者、失敗者的身影與故事,也就有了日後針對抱持理想參與政治、想要改變世界而犧牲家庭、生活的庶民所拍攝的《狂飆一夢》。
當那些民主老兵失去舞台、意識到自己的時代過去了,而傷病、經濟等現實問題無可閃避,被打下來的人們如何面對失敗的事實,如何迎向人生的後半場,讓廖建華特別著迷。廖建華直言,他們的身上附著台獨的鬼魂、台灣的鬼魂、未盡之志的鬼魂。而人生始終無可逃躲,政治社會參與的激情並不會消解所有的問題,最後他們還是得回過頭與自身相處。
這也是廖建華拍完《狂飆一夢》的最大體悟:真實人生還是得要自己去真實面對。
小檔案
廖建華,獨立影像工作者,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化工所。研究所時期開始嘗試影像拍攝,2015年完成紀錄片《末代叛亂犯》,入圍台灣國際紀錄片影展台灣競賽、台北電影獎紀錄片競賽、韓國DMZ紀錄片影展。創辦影像工作室,持續投入影像拍攝領域之中。《狂飆一夢》為最新紀錄長片作品,於2020年上映,並出版同名實體書。
創辦人:馬立群 監製:王姿佩 採訪:沈眠
攝影:馬立群 剪接:李信德
作品提供:廖建華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J_p9b1L5BAE/hqdefault.jpg)
懲治叛亂條例廢除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臺灣法曆:法律歷史上的今天(7-12月)」介紹
訪問編輯:鄭莛
內容簡介:
臺灣法律的前世今生,
臺灣人民走過的歷史痕跡,
每一條法律、每一個案件、每一樁事件,
都緊扣著臺灣人民的生命與生活。
生在民主時代的我們,
能夠暢所欲言、享受著那自由的氣息──
是否曾在那一瞬,
思考著,現今臺灣的樣貌,是如何形塑而成的呢?
若有機會回到過去的歷史現場,
再面對關鍵選擇的當下,我們又該如何做下決定?
從戒嚴時代,到民主生活,
每一頁法曆都是影響這塊土地和人民的關鍵!
‧你知道過去有一部箝制臺灣人民喉舌的法律──《懲治叛亂條例》也不過是在1992年才廢除的嗎?
‧你知道過去如果你居無定所、遊手好閒,就有可能被判定為「流氓」嗎?
‧你知道畢生為女權奮鬥的彭婉如,至今仍未找到殺害她的兇手嗎?
每天一個法律歷史上的故事,
聚焦臺灣法治的演變經過,
讓我們從返那些關鍵的歷史現場,
透過歷史上的法律故事,在民主的現代反思與回顧,
讓我們對臺灣這塊寶島有更完整的了解!
〔那些,用生命在拚自由的年代〕
・為了剷除共產黨基地「鹿窟村」村民陪葬!?
・他們在世界人權日,侵害我的人權!
〔歷史的傷痛可能過去,但不該被遺忘〕
・有怪獸帶著怪手,來強拆我的家!?
・我剪短我的髮,卻剪不斷權威
・家住炸彈旁,我卻不知道?
〔民主時代的反思〕
・《自由中國》的雷震,竟然在「自由中國」被逮補!
・十月十日,江國慶日
・你看過法官經營色情行業嗎?
作者簡介:法律白話文運動
由一群致力於散播法治種子的法律人成立的新媒體。對一般人而言,本該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因為內容有如文言文難懂,反而離人民越來越遠。於是,我們想透過網路與科技,發揮新媒體的各種想像,提供值得信賴的知識。我們相信,法律是人類史上最重要的發明,它搭起一座理性的橋樑,用共存與共榮連結立場衝突的人們,而法律白話文運動希望帶領讀者走上這座橋樑,思考議題、關懷彼此,和我們一起塑造屬於台灣的法律文化。
作者粉絲頁: 法律白話文運動 Plain Law Movement
出版社粉絲頁: 臺灣商務印書館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Da4I5JB_oPQ/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