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愛自己從抹片開始 ]
文長,內容是我與婦癌的經過。
在32歲生日來臨前,我想好好地交代自己31歲以前的完整。
這段時間發生了很多事,學習讓自己休養以及重新調整步調。今晚聊聊這些事,希望擔心我的、以及還在等待我修片的客戶們知道我的真實情況,更希望讓大家感受到「抹片」的重要性!
*看似稀鬆平常的小事,都有可能是救回生命的警訊。
2020是個很特別的一年,才剛過沒幾天,就接到了婦產科診所打來的一通電話,而且是由醫生親自轉接:「妳的抹片報告異常,是比較少見的項目,快要過年了,我直接幫妳轉診大醫院,不要拖。」
還記得這天剛好是團隊攝影師的生日,才剛訂了晚餐餐廳不久,這通電話讓我瞬間腦中一片空白,四肢末端輕微發軟,滿心想著是不是該取消晚餐呢?但又告訴自己,應該沒什麼事吧,因為我是個很不喜歡更改約會的人,「總是不想讓別人失望」,於是先把不安的心情放一邊,立刻鎮定殺去診所。
醫生說:抹片編號是15,報告異常,傾向腫瘤細胞。聽到這裡當然是有點緊張,但醫生說至少比直接就是癌症來得好,總之要先去做切片檢查。
幾天後轉到醫院,醫生說:「放心拉,沒這麼倒霉,妳還這麼年輕。」接著立刻安排切片日期。
項目是「子宮鏡手術」,這是需要全身麻醉的,醫生一次性幫我做了三處檢查:切片,子宮內膜刮除,息肉切除。
因為醫生都說這是小手術,我就超樂天的覺得切完就可以馬上工作了!直到麻醉諮詢以及術後護士都很小心地提醒諸多細節,例如飲食要小心、不能提重物、暫時都不能坐機車等等⋯我有點緊張起來,心想小手術居然還要注意這麼多事項呀~
隔天依然跑展場以及忙其他事物,連續三天都覺得易累易喘,才撥電話諮詢了前陣子也有做過類似手術的好友,馬 上 被 她 大 罵 :太不懂得照顧自己了!
她形容子宮手術就像是吸管破了一個洞,沒有縫合的狀況下就是要靠休息以及食療,坦白說跟小產差不多意思,應該要做小月子照顧,而我居然沒有謹慎地讓身體休息⋯
於是我開始放慢工作步調,盡量保養身體。
-聊聊我做抹片的契機-
其實一直以來下體時常發炎,但因為工作修片久坐,隨便都是10小時以上,加上拍照時又容易因為外景流汗濕悶,認為發炎只是常態。直到偶爾會莫名的出血才再度看診。醫生說出血有很多種狀況,大概分了四個種類:荷爾蒙不穩定,經期與排卵,有長息肉,再來是我還沒做過抹片。
用刪除法,息肉出血很少見,抹片還沒做、所以先做抹片再說,沒想到,一次就中了。
-切片報告出爐-
那天很煎熬因為在醫院等了四小時(很不熟悉醫療系統,不知道可以網路看叫號進度),還跟榮格討論說拿完報告後是不是可以去吃炸雞慶祝一下,但他的臉總是比我還凝重,結果他是對的,因為我一進去醫生就宣佈:「報告結果是子宮頸腺癌,非常少見,我三十年只遇過10個不到。腺癌的發展速度非常快,要盡快做下一次手術,有狀況的話就是切除子宮。」
我 終 於 哭 了。
因為癌症的事實讓我終於把意識放回到我的身體。
回溯整件事情的經過,無論是正常地吃完那頓晚餐,或是搞不清楚自己其實是開了刀需要休息,甚至在等待報告的十幾天之中,我都盡量很有活力的讓大家覺得「不用擔心我」。
這一切就是第二型人格(九型人格)最大的特質:1.在乎他人勝過自己。 2.心中根本沒有自己 3.自然地抑制「自私」的念頭。
所以當醫生說這是小手術時,我會告訴自己:專業的醫生都說是小事了,如果我還感到累或是休息,就是我的錯。
這種念頭是有個基礎的邏輯在運作
就是「活在別人的眼光之中。」
因此「更容易在內心鞭策自己,加強轉速。」
當我問過許多人,他們都說:就算是小手術,自己的身體當然能顧就顧啊!誰管別人怎樣說啊!
透過這些不同,
我才漸漸地明白自己有多麽的『不愛自己』。
拿到報告已經是晚上,因此腦袋一片混亂,隔天一早,明明是該準備到攝影棚工作,但我卻坐在床上呆滯、淚流不止,榮格說我是崩潰了,我不清楚。
但我的確只要稍微一不留神,眼淚就滑下來,那天工作我盡全力維持自己運作,除了拍攝的當下一樣可以很投入去感受新人的互動與引導,但當相機一放下,我必須用盡意志力克制自己莫名的憂鬱,我想,那一天我更加深刻理解了「千萬不要叫憂鬱症的人不要憂鬱,因為那從來不是他要不要的問題。」人生第一次在工作時面癱,一直在空檔時躲起來⋯怕嚇到工作人員們⋯但最後謝謝那天新人的努力合作投入,順利地完成了工作!謝謝大家!
接著,
出現一些很玄的狀況,逼我正視自己身體。
例如隔天,我的眼睛開始出現閃光。看了眼科卻說沒事?
我的朋友說:妳的身體比妳想像中的聰明,在叫妳要休息。
再來是第二次手術的前兩天,在一場聊天之中,對方看著我說:最近有一位友人與我分享了子宮切除的經歷...
就是這麼巧的話題!直擊我的心臟。
接著我也與她分享這段時間的經歷,再換她交換了親身腦部開刀的經歷...
她說:
妳絕對要相信這是上天給妳『最好的禮物』。
子宮的癌症對應的就是『愛自己』這件事,代表妳一直沒有愛自己,這是身體給妳的一次機會。
其實,是第二次。
18歲那一年我的胸部突然摸到6cm大的腫瘤,是常見的良性腫瘤纖維囊腫,當時醫生就說:「妳到底有多不在乎自己身體?我沒有見過腫瘤放到這麼大才被發現的。」
發現的那天,是因為我改變了洗澡的手勢,由下方往上滑移時“撞”到巨大的硬塊,才發現的。
那一年,是我第一次全身麻醉,今年連續兩次。開刀床上很冷,但第三次的時候我已經對開刀房熟門熟路(?)知道必須調節呼吸才不會冷到掉淚。
是的,
我清楚地感受到了,我的身體已經給我第二次機會了,我若還不能懂『愛自己』,我將會永遠失去她。
-子宮頸腺癌-
有些人可能會抱持著子宮頸癌很常見,存活率很高這種心態看待,那可能是沒有主動去了解腺癌特性。腺癌的機率不到百分之五,網路資訊也不多,大多查到的資料都是“不易發現”or“發現時第三期已致死,因發展快速快”。
並且所有醫生都說:「腺癌總是埋藏在更深處,不易發現。」
當然我真的非常非常的幸運,發現時是原位。在子宮頸的位置,目前已切除,但子宮深處呢?
第二次手術是『圓錐狀手術』,是將子宮頸切除一公分的手術(總共有三公分可切)
目前病兆已切除,但不代表沒事,我必須與癌共存,潛藏的恐懼是:因這件事讓我看見了生命的界線。
-醫生的看法-
幫我開刀的醫生說腺癌是自體性,可能藏在更深處,病理科特地與他開了餐會討論我這個案例,病理科認為子宮直接切除比較安全。但我的醫生認為這麼年輕,先靠三個月追蹤一次即可。
另一位給我很大鼓勵的女醫生說,妳非常的幸運,妳就開開心心的過生活,不要有心理壓力,身體免疫力自然就會好。我很尊敬她,因為她都是在治療重症病患。
當初幫我抹片的診所醫生說,病理科會這麼建議是因為,切下來的部位是一個圈,檢驗的方式是任取其中四個基準點檢查,若癌細胞剛好在他切的點以外,就會檢查不到。
-愛與感謝-
當我一開始經歷時
親人對我說:「拜託請妳活的自私一點吧!」「很心疼妳還這麼堅強幹嘛?」
當我開始休養,覺得自己很廢時
友人對我說:「妳也已經辛苦夠久了!」
當我覺得有點放空過度時
友人對我說:「別忘了,先掏空才能再裝滿唷!」
當我對病情茫然無助時
醫療相關的新人說:「很心疼妳正在經歷這些事。」並不斷的簡訊鼓勵我,以及主動幫我查詢國外的報告資料。
當我看完診回家時
收到醫護人員私訊說:「我是今天的護理師...一直有在看妳動態,原來是因為這件事...」然後給我好多鼓勵...那晚睡前我埋在枕頭裡喜極而泣,由衷感謝自己可以因為做這份工作而被認識與被愛。
當我術後逐漸恢復又開始無法真正自私時
好姐妹說:「小雞,我希望妳是癌症,把自己當作癌症病患,好好照顧自己。」

也謝謝總是陪在我身邊,能夠與我一起悲傷的榮格。
最後
謝謝所有還在等待我修片的客戶,以及為了讓我提早開刀,3月份願意延期的新人們......我真的很幸運,擁有這麼貼心的你們,總覺得我的工作,都是靠緣分堆疊出來的。
我一定會好好的調適自己,讓自己健健康康,重新回到全心熱情投入工作的那個GP!
-愛自己-
2月底,開刀後我給自己兩個月的休息時間。
3月份,整個月都在家讓媽媽調養了一個月。
4月份,我開始調整自己的生活,動手整理環境,放手接觸新的學習。
在生日即將到來的這週
此刻,我在寧靜遼闊的花東海岸,沈澱這段時間經歷的一切心境轉折,在生日前夕,終於打了這篇長長的文章。
-抹片-
#最最最重要的抹片
所有女性,一定要定期做抹片檢查。
隨便問一下身邊的女性你就會知道,做過抹片的比例有多低!並且會有非常多理由例如:我怕內診,我怕痛,我沒時間,我怕花錢,我只是發炎而已,我沒性行為不需要。
以上,都不是理由。
擔心內診可以找女性醫生的診所
怕痛的我可以跟妳說真的沒什麼感覺
沒時間的別忘了過程只需要6分鐘
並且隨便一家婦產科診所都可以做抹片
30歲以上是免費
30歲以下至少一兩年主動做一次保護自己
發炎往往都可能是一種病兆!
沒有性行為罹癌的也都有案例
大家千萬不要再替自己找理由了!
如果每個人都能提醒身邊的女性
每個人都願意主動去做抹片
即早發現的機會就能擴大
#更重要的是 #自費 施打 #子宮頸疫苗
26歲以下防護力超高,性行為之前施打效果更好。
年紀超過,以及像我這樣患病都還是可以打,因為病毒的種類非常多種,以及還是可以加強基本防護力。
更好的推廣是
『 #男女都打 #根除子宮頸癌 』
(抹片跟子宮頸疫苗細節太多,感覺該另外打一篇了)
-分享-
這是我的個人分享,希望大家可以分享給身邊的女性朋友們,大家一起學習真正「愛自己」。
我的病情與疫情期間發生在同一時期,無論是生病或是這場疫情,都是提醒我們:好好的正視自己。
#你有多久沒有正視自己
#你了解自己嗎
———————————————
補(一)
#已經做過抹片的人也不要以為沒事了
文章被關注速度太快,讓我好想多補充資訊!
女性的生理週期是很複雜的,並且每位醫師在檢驗時的手勢、刷到的位置都有可能有些許的不同,上網也可以看到不少例子是抹片了第三次才發現已經第幾期的遺憾⋯
(註:抹片也不能太過密集,刷掉的細胞在生成之前再次被刷到的話,報告即有可能都顯示為正常。已患病的我們三個月一次似乎是最高密集度!)
補(二)
子宮頸疫苗有分成 #二價 #四價 #九價
皆需分三次數施打,共三劑。
施打前請認真閱讀HPV專欄:
https://www.hpa.gov.tw/Pages/List.aspx?nodeid=1799#list21
強烈建議不知道要送女性什麼禮物的人
直接送她施打 #子宮頸疫苗 ,謝謝。💕
剛好分三次打
情人節+生日+聖誕節🎁👍🏻
其實我在25歲那一年就有子宮頸疫苗的意識,並呼籲姐妹們去打,但當時我怕打完疫苗後的肌肉痠痛會影響密集的拍攝工作,於是拿工作給自己一個超大的藉口⋯⋯直到今年確診。
也的確這幾年身心勞累,免疫力降低,身體有點偏向 #易發炎體質,這些也都是警訊。
媽媽說我註定走這一遭,才有機會讓一直拚命的自己停下腳步。
她還說如果我還有用處,是個有用的人,老天自會留我。
🤗 我應該還蠻有用的 請留我 🤗
補(三)
很多留言說最近我的動態不再是工作而是滿滿的生活,就有察覺到不對勁😂會這麼說的人一定很瞭解我沒錯👍🏻
粉絲團這裡大多是發攝影作品,所以這陣子我都躲去ig了,我會努力多分享生活裡的美好💕
https://www.instagram.com/gp_0416
憂鬱症男女比例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八卦
貧窮系列文第二集來了,今天要聊的是老後貧窮。
前幾日收到大樓管理員的來信通知,咱們大樓因去年維修費用高,住戶每月所繳的物業管理費不足以支付,故將一次性徵收一筆約莫 $1500 鎂的維修費。
我收到帳單後扶了一下心臟,這筆錢可以買多少隻唇膏啊!(心痛)但很快看開了。有產階級不好當,租房買房各有利弊,承擔便是。
外出回家後,一走出電梯遇見鄰居 C 老太太。她緊張地拿著帳單,手在發抖:「阿槿啊,我每個月終生俸加上勞保,能應付日常生活開銷,過生日還有錢買蛋糕。但是醫藥費年年漲,我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來付維修費。怎麼辦呢這!」
忘記告訴大家,我是這棟樓的凡老師。從十三歲青春期屁孩,到坐輪椅的九十歲老人家都愛找我訴說心情。
C 老太太去年邀請我參加她的七十七歲生日趴,她脊椎彎曲無法站直,從沒結過婚也沒小孩。以前是國小老師,故有終生俸。根據我神探掐指一算,她每個月稅後收入約莫 $3700 鎂(包含勞保)。
您認為這收入很可觀是不是?扣除房屋稅、物業管理費、伙食費、生活必需品支出,一半已沒。因她沒有孩子、沒有同居人,是獨居老人,因此還要花錢請我們同棟大樓的彩虹阿姨(她的故事很經典改天說她)代購物品、做飯打掃、陪看醫生。
她雖然沒有告訴我每個月的醫藥費,但我對美國的醫藥費略懂略懂,即便有老年人醫保,依然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她一週需做三次復健、一次針灸(自費)、其它慢性病治療等等,她是月光族的可能性高,想到我頭都痛。
我安慰 C 老太太別著急,週一我可以陪她去向管理員說明情況,看能不能分期付款。道別後我轉身離開,想起前一日樓下另一位 D 老太太也是告訴我她沒有錢繳付維修費。
D 老太太的狀況符合這棟樓的多數女性獨居老人。結過婚生過孩子,孩子不在身邊,老伴已去世。年輕時是家庭主婦,老伴留下的存款已用完,沒有終生俸、勞保領的是老伴的半俸。物業管理費還是孩子幫忙付的,但孩子也僅能做到貼補物業管理費。
基本上,這些女性獨居老人太太都在期盼同一件事:求一個好死。但願有一日睡下後就再也不用醒來,日復一日的錢包見底、身體衰老、強烈孤獨感,若不是宗教信仰支持著她們活下去,我看她們撐得很勉強。
班長曾問過我,這些獨居老太太為啥年輕時不工作存錢養老?我呵呵笑了。難道 D 老太太願意不工作?那年代職場文化性別歧視嚴重,加上女性生育後維持工作有難度。
D 老太太年輕時當過打字員,生下第二胎時孩子一出生就沒了心跳。她因此得了憂鬱症,成為了家庭主婦。很久以前一位廣告業女性前輩演講時是這麼說的:
「男女平等從女方懷孕的那一刻開始便終止了。如果妳生了孩子事業沒有因生育受影響,不是因為妳規劃得好,是妳運氣好。」
三樓還有一老奶奶幾年前問過我:「長壽真的值得慶祝嗎?我五十歲時老伴說等他退休後要帶著我環遊世界,真的等到他退休了,才發現收入銳減根本沒有錢旅行。我們過著不敢亂花錢的生活,直到他去世。那天他躺在病床上看著我,要我答應他會好好的。我也想好好的,可我哪知道自己會有活到八十歲的這一天。他留下的存款早用完了,我每天看著牆上的婚禮合影,好希望他能帶我一起走。」(ps. 她已如願去了天堂,死亡原因不詳)
或許是受這些老太太的影響,我對於退休規劃這件事特別熱衷。在做了許多功課、聽了許多故事後得出幾個心得:
1. 養兒防老不是萬靈丹,但在某些時候特別奏效。除非你抽到生下王八蛋孩子的下下籤,多數人的老後生活,孩子佔了很大比例的支持(經濟+精神+照料)。
2. 人算不如天算。你想著不要拖累家人、要認真存錢、買保險,這都是你無災無難的情況下去做的,災難一來,立即進入貧窮線。所以,趁年輕節儉地開心過好每一天,哪天老了窮了殘了,至少老娘曾經快樂過(我決定明天要去博物館,花最少錢看最多東西)。
3. 安樂死聽起來很美好,但真的能符合資格的人不多;八十歲以上、醫生判定壽命不超過六個月。可是生不如死的人,往往這兩項並不符合。C 老太太不孤單不寂寞嗎?D 老太太活著不痛苦嗎?三樓老奶奶不想死嗎?
4. 做好心理準備,你規劃好的預定退休年齡不會實現。這分兩種,第一種是你想六十歲退休但礙於錢不夠必須活到老做到老。第二種是你想著既然錢不夠用那不如做到六十五歲再退休,多存一點。很抱歉,你可能五十五歲就因各種原因老年失業,提前被迫退休。
5. 你問我那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人勝不了天,但能做到管理風險。收入多元化是降低風險,找個高收入又穩定的人結婚是分散風險,年輕時邊享受邊理財是王道。
6. 別整天滑著 IG 羨慕別人的美好生活,多想想你自己的人生。同時,別害怕談論貧窮。我發現很多人怕極了這話題,只想看看美景聊聊美食,開心就好。你現在用逃避現實換來的開心,老後是要還的。面對現實與追求快樂,不衝突。
7. 女人要有錢、女人要有錢、女人要有錢。我不管妳是自己賺的、老公給的、被包養換來的,能拿則拿然後錢進了口袋就別輕易拿出來。跟男人比起來,女人容易收入中斷,還他媽的特別長壽。
憂鬱症男女比例 在 凡槿(廣告小妹) Facebook 八卦
貧窮系列文第二集來了,今天要聊的是老後貧窮。
前幾日收到大樓管理員的來信通知,咱們大樓因去年維修費用高,住戶每月所繳的物業管理費不足以支付,故將一次性徵收一筆約莫 $1500 鎂的維修費。
我收到帳單後扶了一下心臟,這筆錢可以買多少隻唇膏啊!(心痛)但很快看開了。有產階級不好當,租房買房各有利弊,承擔便是。
外出回家後,一走出電梯遇見鄰居 C 老太太。她緊張地拿著帳單,手在發抖:「阿槿啊,我每個月終生俸加上勞保,能應付日常生活開銷,過生日還有錢買蛋糕。但是醫藥費年年漲,我實在是沒有多餘的錢來付維修費。怎麼辦呢這!」
忘記告訴大家,我是這棟樓的凡老師。從十三歲青春期屁孩,到坐輪椅的九十歲老人家都愛找我訴說心情。
C 老太太去年邀請我參加她的七十七歲生日趴,她脊椎彎曲無法站直,從沒結過婚也沒小孩。以前是國小老師,故有終生俸。根據我神探掐指一算,她每個月稅後收入約莫 $3700 鎂(包含勞保)。
您認為這收入很可觀是不是?扣除房屋稅、物業管理費、伙食費、生活必需品支出,一半已沒。因她沒有孩子、沒有同居人,是獨居老人,因此還要花錢請我們同棟大樓的彩虹阿姨(她的故事很經典改天說她)代購物品、做飯打掃、陪看醫生。
她雖然沒有告訴我每個月的醫藥費,但我對美國的醫藥費略懂略懂,即便有老年人醫保,依然是一筆很可觀的數目。她一週需做三次復健、一次針灸(自費)、其它慢性病治療等等,她是月光族的可能性高,想到我頭都痛。
我安慰 C 老太太別著急,週一我可以陪她去向管理員說明情況,看能不能分期付款。道別後我轉身離開,想起前一日樓下另一位 D 老太太也是告訴我她沒有錢繳付維修費。
D 老太太的狀況符合這棟樓的多數女性獨居老人。結過婚生過孩子,孩子不在身邊,老伴已去世。年輕時是家庭主婦,老伴留下的存款已用完,沒有終生俸、勞保領的是老伴的半俸。物業管理費還是孩子幫忙付的,但孩子也僅能做到貼補物業管理費。
基本上,這些女性獨居老人太太都在期盼同一件事:求一個好死。但願有一日睡下後就再也不用醒來,日復一日的錢包見底、身體衰老、強烈孤獨感,若不是宗教信仰支持著她們活下去,我看她們撐得很勉強。
班長曾問過我,這些獨居老太太為啥年輕時不工作存錢養老?我呵呵笑了。難道 D 老太太願意不工作?那年代職場文化性別歧視嚴重,加上女性生育後維持工作有難度。
D 老太太年輕時當過打字員,生下第二胎時孩子一出生就沒了心跳。她因此得了憂鬱症,成為了家庭主婦。很久以前一位廣告業女性前輩演講時是這麼說的:
「男女平等從女方懷孕的那一刻開始便終止了。如果妳生了孩子事業沒有因生育受影響,不是因為妳規劃得好,是妳運氣好。」
三樓還有一老奶奶幾年前問過我:「長壽真的值得慶祝嗎?我五十歲時老伴說等他退休後要帶著我環遊世界,真的等到他退休了,才發現收入銳減根本沒有錢旅行。我們過著不敢亂花錢的生活,直到他去世。那天他躺在病床上看著我,要我答應他會好好的。我也想好好的,可我哪知道自己會有活到八十歲的這一天。他留下的存款早用完了,我每天看著牆上的婚禮合影,好希望他能帶我一起走。」(ps. 她已如願去了天堂,死亡原因不詳)
或許是受這些老太太的影響,我對於退休規劃這件事特別熱衷。在做了許多功課、聽了許多故事後得出幾個心得:
1. 養兒防老不是萬靈丹,但在某些時候特別奏效。除非你抽到生下王八蛋孩子的下下籤,多數人的老後生活,孩子佔了很大比例的支持(經濟+精神+照料)。
2. 人算不如天算。你想著不要拖累家人、要認真存錢、買保險,這都是你無災無難的情況下去做的,災難一來,立即進入貧窮線。所以,趁年輕節儉地開心過好每一天,哪天老了窮了殘了,至少老娘曾經快樂過(我決定明天要去博物館,花最少錢看最多東西)。
3. 安樂死聽起來很美好,但真的能符合資格的人不多;八十歲以上、醫生判定壽命不超過六個月。可是生不如死的人,往往這兩項並不符合。C 老太太不孤單不寂寞嗎?D 老太太活著不痛苦嗎?三樓老奶奶不想死嗎?
4. 做好心理準備,你規劃好的預定退休年齡不會實現。這分兩種,第一種是你想六十歲退休但礙於錢不夠必須活到老做到老。第二種是你想著既然錢不夠用那不如做到六十五歲再退休,多存一點。很抱歉,你可能五十五歲就因各種原因老年失業,提前被迫退休。
5. 你問我那該怎麼辦?我不知道。我只知道一件事:人勝不了天,但能做到管理風險。收入多元化是降低風險,找個高收入又穩定的人結婚是分散風險,年輕時邊享受邊理財是王道。
6. 別整天滑著 IG 羨慕別人的美好生活,多想想你自己的人生。同時,別害怕談論貧窮。我發現很多人怕極了這話題,只想看看美景聊聊美食,開心就好。你現在用逃避現實換來的開心,老後是要還的。面對現實與追求快樂,不衝突。
7. 女人要有錢、女人要有錢、女人要有錢。我不管妳是自己賺的、老公給的、被包養換來的,能拿則拿然後錢進了口袋就別輕易拿出來。跟男人比起來,女人容易收入中斷,還他媽的特別長壽。
憂鬱症男女比例 在 憂鬱症年齡層、憂鬱症測試、憂鬱症原因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八卦
中老年(在民國八十八年年滿五十三歲)女性憂鬱症狀盛行率為8.7%,而隨著年齡層愈. 高憂鬱症狀的盛行率較高。教育程度越低有憂鬱症狀的比例愈高、有偶且自覺配偶健康 . ... <看更多>
憂鬱症男女比例 在 憂鬱症年齡層、憂鬱症測試、憂鬱症原因在PTT/mobile01評價 ... 的八卦
中老年(在民國八十八年年滿五十三歲)女性憂鬱症狀盛行率為8.7%,而隨著年齡層愈. 高憂鬱症狀的盛行率較高。教育程度越低有憂鬱症狀的比例愈高、有偶且自覺配偶健康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