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前,有位機車騎士,在蘇花公路上被雙黃線逆向超車的大貨車奪去生命。雖然聽起來像是一場普通的交通事故,責任也是在違反交通規則的貨車駕駛之上,但背後真正的理由卻跟台灣的道路設計有關。
蘇花公路過去一直詬病於不斷的坍方與大量砂石車造成的公共危險。為了用路人的安全,我們興建了蘇花改,但卻禁止機車族群使用。雖然理由是蘇花改的長隧道可能造成機車騎士的呼吸問題,但卻沒有可信的實證,導致機車族群普遍質疑這項政策。被迫繼續使用舊蘇花公路的機車騎士再度被大貨車駕駛撞死時,這股長期的憤怒就爆發了。
機車是我們使用量最大的交通工具,或許有些人覺得不雅觀、混亂,不符合他們對「進步」、「未來」的想像。先不論所謂先進國家其實大多有雪季,不適合騎車而導致的偏差印象;不可忽視的,機車在公共運輸不發達的地方仍扮演重要角色,也相對便利、其產業鏈也提供了許多工作機會、和外銷的空間。
事實上,台灣人依賴機車是有歷史淵源的。在1950年代,機車國造是政府基礎工業的扶持重點,加上當時國民黨政府混亂的都市規劃、短時間湧入大量的移難民、和缺乏公共運輸系統,導致通勤極為困難,進而產生了機車的廣泛使用。
後來,頻繁的使用產生了綿密的產業鏈,進而讓民眾有了科技依賴性。根據交通部最新的機車白皮書,有超過7成的台灣家庭擁有一台汽車和一台以上的機車,更有將近4成的人不會因為任何的大眾運輸改變使用機車的習慣。
推廣大眾運輸系統使用,減少私人載具上路,是我一貫的觀點;然而,在完整的公共運輸網絡建立起來之前,我們必須同時維護機車使用者的權益,支持機車騎士,就是支持你我,也不代表不支持大眾運輸系統。
然而,機車族群的路權,真的是很近期才被大家重視到的議題,在過去,廣被大家使用的交通工具,卻長期受到交通官僚及公路總局的排擠和歧視。
我們都知道,禁行機車、車種分流與強制兩段式轉彎等規則,已經陸陸續續被最新的研究證實,對改善交通並沒有幫助、可能還有負面影響;相反的,按照車速、車向來做交通分流、而非按照車種分流,才是較好的,我個人完全支持。
我在競選市議員的時候,就曾提出改善機車路權當作政見,上任至今也陸續爭取了復興南路、西園路等馬路塗銷內側禁行機車道,以及開放許多巷口取消強制兩段式轉彎。
昨天大家冒著大雨齊聚於公路總局,發起這項運動,最主要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就是無論使用那種交通工具、甚至是步行,都能平安回家。
公路總局今天蓋了一條更安全、更新的道路,目前應該是讓所有用路人、而不僅僅是開車的用路人安全上路。更別提違法、毫無根據的禁止。機車行駛長隧道會產生意外這種事,根本毫無根據,不然大家也應該禁止開車的人在長隧道開窗戶;更別提,省道本身應該是開放所有車種的,這些禁止不僅違法、毫無理由、更是害死了無奈守法上路的騎士們。
既然公路總局無法避免大貨車違規,那就應該提供更安全的道路讓騎士上路,南迴和蘇花改禁止機車騎士通行是相當不智、也缺乏科學根據、缺乏理性政策考量的結果。事實上,禁止機車已經變成中央到地方交通官員的慣性思維,有隧道、先禁,有高架橋、先禁,有內側車道、先禁,不然就是把你趕到有分隔島的慢車道。這些種種對機車駕駛錯誤的知識灌輸及限制,以及針對機車族的種種不公行政作為,已經成為毫無理由、先禁為快的不平等政策。
我呼籲相關的交通部長、公路總局及負責單位,應該要拿出魄力,針對這種道路設計的思維、政策規劃的邏輯,全面盤整及檢討。
另外,我也很欣慰的看到騎士們也重視行人路權,我也曾多次要求警局和台北交工處針對未禮讓行人多次開罰及改善行人穿越道設計。希望讓我們一起努力,讓機車族群的權益受到重視、讓行人的路權受到重視,而非僅僅關注汽車的通行、塞車和停車問題,這也是公路總局的責任,因為公路總局不是汽車總局,而是所有人都會使用的公路管理單位。我由衷期盼台灣的各級政府和交通官僚可以重視這個問題,並積極地做出改善和檢討。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CashLab卓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卓倫的創業直播間?未來3年的創業風口 刷新認知和收入? ?直接進來聊?:https://event.webinarjam.com/register/2/n619vb5 ?YouTube直播教程:全網最直白易懂YouTube運營教程? ?告訴你如何通過YouTube打造多重收入來源? ?直播間報名...
慣性思維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八卦
台灣未解嚴 《純粹大武山》
我曾經是德國的「外籍配偶」。養育孩子是全天候、無休假、無工資的勞動工作,所以我也曾是德國的「外勞」。
和其他的孩子一樣,我的孩子四歲就加入了社區的足球隊,開始踢球。我這個慣性思維認為「保護就是愛」的亞洲母親最大的震撼就是:即使下雨,四歲的孩子照樣在泥濘草地上跑步;即使下雪,四歲的孩子照樣在冰冷雨雪中踢球。
寒風刺骨,就迎著風走出去。霜雪割面,就昂頭闊步跑一圈。跌倒、滑倒、膝蓋破,怎樣?爬起來往前衝啊。
他們滿身泥濘、一瘸一拐走進溫暖的家門,我總是滿心感恩:大自然不是只有陽光酥軟,潤雨如絲。只有接觸大自然嚴苛、冷酷、傲悍的一面,人的體魄才得以強健,人的心靈才得以真正地自由奔放。
墜落在高山之上、深谷之中的年輕女子吳季芸,冰霜僵凍的遺體終於下山了。她的精神,深深震動我:是多麼強大的對心靈自由的追求,使得她一年有一百多天往山的巔峰走去?是多麼宏大的氣魄,支持著一個女子獨自背著背包走進山林最艱難、最孤獨的深處?
穿比基尼又怎樣?她就是脫光了衣服,讓你看見山的巔峰、雲的內裡,又怎樣?巔峰上的她只是用她的方式凸顯了你自己身體的慵惰、視野的短淺、心靈的桎梏罷了。
在華人世界裡,台灣人以政治的解嚴自豪,但是非常不自覺:我們的視野和心靈距離解嚴很遠。
台灣三分之二的土地是山,超過3,000公尺的高山有268座;台灣有88個島嶼,本島的海岸線長1,141公里。所以台灣人很自豪地說,我們有世界級的多元山岳,我們有世界級的美麗海洋。
大部分台灣人不知道的是:因為政治的戒嚴,高山有山禁,海洋有海禁,而政治解嚴了之後,山和海,並沒有跟著政治開放做貨真價實的解嚴。
幾十年來,制定政策的政府害怕災難引來責難,所以禁區劃得越大越容易管理,即使限制人民的行動自由可能違反憲法。而慣性思維侷限於「保護就是愛」的社會大眾,不認為封山禁水有什麼不好,「反正我不會去」,「冒險犯難」是「少數人」的「自私」偏好,不值得支持。
惰性政府和慣性大眾雙重夾殺之下,台灣的山,台灣的海,其實完全不是民主開放社會的大山大海。針對登山、針對近水的種種限制,多如牛毛,層層卡關,迫使愛山愛海的人民鋌而「違法」。也因為禁制思維主導,保護、保險、救援的系統無法完整建立。
台灣有山岳,沒有山岳文化。台灣有海洋,沒有海洋文化。更糟糕的是,社會對這個現象沒有自覺。
吳季芸死了,很多待在家裡整天滑手機的人還譏笑她錯。我想問的是:
她在聲光充斥、虛擬流行的時代裡堅毅不止地鍛鍊體魄——這不是一個現代社會本來就該教育下一代的「體育」嗎?
她無懼冰霜雪雨,冒險犯難——這不是一個開放社會本來就該傳授孩子的「智育」嗎?
她承受孤獨,千山萬水毅然獨行——這不是一個文化成熟社會本來就該教育下一代的修身「德育」嗎?
這怯懦的、懶惰的、心靈閉塞的社會,對吳季芸此刻穿過高山、越過深谷步步回家的遺體,應該感覺的是不忍和慚愧吧。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夠大膽想像一個體魄強健、視野開闊、勇於冒險犯難、真正擁抱山海的台灣呢?
————————————————
1)黑山,是歷史的遺毒,專制的復辟
https://www.facebook.com/463267870687087/posts/790621057951765/
2)所有的「少數」領域,全都因為「我不會,所以你不准,不然你去死。」這樣的鄉愿思維,給私刑正義的判了死刑。登山亦如是,潛水亦如是,攀岩亦如是,獨木舟亦如是......
https://www.facebook.com/769543416427886/posts/1958763304172552/
3)公民連署:敦促行政院建立全國水岸安全機制,協助修改或廢止現有不當水域禁令
https://join.gov.tw/…/…/9212ae27-f8a8-465a-a483-940dc66c1e0b
慣性思維 在 王宏哲教養、育兒寶典 Facebook 八卦
之前,有大陸媽媽盯小孩寫功課盯到中風,這兩天,台灣一位爸爸,盯孩子沒寫功課,氣到血壓飆高,昏倒不治。
這剛好讓我想到上週,一位媽媽帶孩子來找我,媽媽説:「教他寫功課教到快氣死了,不但不專心,又不聽大人的,每次教完都頭好暈!」
我聽完最擔心的不是孩子,是媽媽!因為這個媽媽每次孩子放學回家後,她就開始很焦慮、很緊張、甚至胸悶⋯⋯我當下就跟媽媽説:「讓老師去教吧!在安親班或課後班寫完作業再回家,沒有什麼不好~」
古人説:「易子而教!」,其實道理很簡單,一個是,孩子不太會聽媽媽的,而會聽老師,這是認定的問題,因為孩子覺得,媽媽就是媽媽,老師就是老師,媽媽不要當我的老師,我放學後要的是媽媽,不要回到家又是老師。
另一個是,父母教孩子學業的過程,會有一種慣性思維,很容易訓斥孩子,怕他做的不好,也容易流於說教,造成孩子反感,傷害了親子關係。而老師來教寫功課,有他專業的方法,也比較能發現孩子的問題,再來跟家長共同討論問題,有時比較好。孩子總是比較聽外人的,所以有時要易子而教~
當然,如果孩子可以讓你自己帶著寫功課,而且你們倆都不會很多脾氣,那就很好;可是,如果孩子在你陪的過程中,你感到盯寫功課這件事,有無比的壓力,那你可能要再多多思考。
好媽媽,不用餐餐都煮,有時真的可以外帶或外包。這個世代的媽媽,要辛苦的事情已經很多,要煩惱的事情已經很多,別再把自己的壓力弄的更大。
媽媽,妳要先好好的,孩子才會好好的~
慣性思維 在 CashLab卓倫 Youtube 的評價
?卓倫的創業直播間?未來3年的創業風口 刷新認知和收入?
?直接進來聊?:https://event.webinarjam.com/register/2/n619vb5
?YouTube直播教程:全網最直白易懂YouTube運營教程?
?告訴你如何通過YouTube打造多重收入來源?
?直播間報名地址:https://bit.ly/3dpPfR7 (直播間福利)(名額有限)?
?♦限免YouTube教程:從毫無經驗的路人到月賺$1000美金只用2個月♦?
點擊獲取教程?:https://bit.ly/2VHEN2k
♦賺錢app | 普通人如何用instagram賺錢?(2020)♦
♦這條連接看完再點♦
https://bit.ly/2kAknrM
---------------------------------------------------------------------
我們慣性思維會覺得只有網紅才能通過社交軟體賺到錢對嗎?那我們普通人有沒有機會呢?這一期和大家分享關於我們普通人也可以經營一個甚至多個可以賺錢的instagram賬號
♦免費圖片網址:
https://unsplash.com/
https://gratisography.com/
https://morguefile.com/
https://pixabay.com/
http://www.stockvault.net/
https://www.pexels.com/
https://picjumbo.com/
https://www.pikwizard.com/
https://www.rawpixel.com/
https://www.reshot.com/
♦instagram交易平台:
https://socialtradia.com/
https://insta-sale.com/
♦influencer marketing:
https://www.obvious.ly/
♦influencer shoutout报价Sample:
有”“的地方是變量,根據自己的情況改變哈
10k訂閱者
Hello! I publish the post, story, and link in my bio.
1. The top location of my audience is the “国家“.
2. Main age is ”18-44 years“
3. The best time to publish is ”12pm - 5pm EST time“
Post, the story with a swipe up and link in bio:
$10 for 12hr
$16 for 24hr
20k訂閱者
Hello! I publish the post, story, and link in my bio.
1. The top location of my audience is the “国家“.
2. Main age is ”18-44 years“
3. The best time to publish is ”12pm - 5pm EST time“
Post, the story with a swipe up and link in bio:
$18 for 12hr
$28 for 24hr
根據具體情況做增減,也準備好對方會和你講價,記得隨機應變喲~
---------------------------------------------------------------------
♦我常用的工具:
https://bit.ly/2lS2dlG ✔油管高清視頻秒開
https://bit.ly/2smeC4Z ✔免費YouTube頻道分析TubeBuddy
https://bit.ly/2Ts8Zx8 ✔跨境電商Shopify強力選品工具
---------------------------------------------------------------------
♦我的設備 (超節省拍攝組合)
電腦 - Macbook Pro 15.4 inch
https://amzn.to/2FLEt9N
摄像机 - DJI OSMOPOCKET:
https://amzn.to/2sry808
麥克風 - BOYA M1:
https://amzn.to/35LRfzn
補光燈 - Newer Led Ring Light:
https://amzn.to/30iJO1t
----------------------
instagram:cashlabzl
telegram:https://t.me/joinchat/QVcdQg78vLs_Mqt07WpQ1g
facebook群組:https://bit.ly/2RiVRb0
--------------------------------
聲明:
感謝你閱讀到這裡,以上信息中包含鏈接可能有部分為聯盟營銷鏈接,意味著本頻道會獲得很少的佣金,當然這並不會有損你個人的所有權益或收益,所有聯盟營銷的收益都將再投入進頻道以給大家提供更好的視頻內容,特此說明,謝謝。
#赚钱
#網賺
#聯盟營銷

慣性思維 在 天下有车 Youtube 的評價
40萬的進口帕傑羅和50萬的國産普拉多,你會選擇誰?如果按照慣性思維,很多人也許會選擇進口車還便宜的帕傑羅。但從兩款車9月份的國內銷量來看,事實相反,國産普拉多近50000輛,帕傑羅的銷量勉強夠普拉多的零頭。銷量代表實力?不完全是。

慣性思維 在 我的慣性思維- 精選文章 - 商業周刊 的相關結果
這是慣性思維。大腦根據一個人之前的成功經驗,進行了無數次的神經突觸連結後,所形塑出一套最有效率的思考迴路,它讓人可以輕鬆應付各種情況。 ... <看更多>
慣性思維 在 「我就是只能這樣...」別讓這5 個慣性思維,抹煞了你 ... - 經理人 的相關結果
遇到做不好、學不會的事,「不夠聰明」「智力有限」往往成為理由,但其實這只是你不想更努力的藉口。智力不變的迷思起源於智商測驗(IQ),它的發明者阿佛 ... ... <看更多>
慣性思維 在 慣性思維- 維基百科 的相關結果
慣性思維 (Inertial thinking)指人習慣性地因循以前的思路思考問題,仿佛物體運動的慣性。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