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膿桿菌
#2歲以下免疫功能不佳,#受感染機會較高
#敗血症
近日在網路上看到一位寶寶感染了綠膿桿菌敗血性休克,提早回去當小天使的不幸消息,寫下這篇文章希望大家能對這個疾病能有更多的了解。😢
綠膿桿菌
綠膿桿菌是環境及人體腸道中常見的細菌,平時抵抗力正常的人接觸到這隻細菌,通常不會有任何影響。
#但是免疫功能不佳的人就沒那麼幸運了,它可以感染身體的許多部位並快速地侵入血液中,傷害的人體的重要器官,也就是所謂的敗血症,且對許多抗生素都具有抗藥性,致死率非常高,可達到3~5成。
#哪些人是免疫功能不佳的高危險群呢?
#2歲以下的幼兒 👶
經常濫用抗生素的人
65歲以上的老人家
有糖尿病、腎臟病等慢性病的人
正在做癌症治療或使用免疫抑制劑的病人
後天性免疫不全的人(AIDS)
#寶寶最常見的傳染途徑是?
1. 腸胃道: 飲用到受汙染的水, #泡奶的水務必先煮沸後再使用喔 🍼
2. 皮膚: 不小心跌倒受傷後,傷口沒有清潔消毒而感染,或是傷口未痊癒跑去游泳或是泡溫泉也會感染
3. 呼吸道: 先被一般常見病毒感染後,抵抗力下降的情況下再被綠膿桿菌感染造成肺炎
4. 尿道感染: 憋尿或清潔不確實
小孩初期感染症狀可能很輕微,和一般感冒很類似,
#若有以下現象出現請提高緊覺,代表是嚴重感染或是敗血症的機會非常高:
1. 高燒持續超過2-3天,或是燒退1-2天後突然又燒起來
2. 活動力、食慾明顯下降,不吃不喝,一動也不動
3. 呼吸急促(尤其是沒發燒時也出現)
4. 臉色蒼白、嘴唇發紫、冒冷汗
5. 持續嚴重的腹瀉
6. 身上出現外圍紅紅但中間黑黑的疹子
最後小叮嚀:
綠膿桿菌感染是個很少見,但一旦感染後會非常嚴重的細菌,病程變化非常快速,必續盡快給予抗生素治療才有機會痊癒,請爸爸媽媽們要多注意寶寶的變化,如果有出現上面的特徵就要盡快就診唷!
最後祝天下的孩子都平平安安長大!
慢性病特徵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最新【台灣一日增3起死亡個案,目前重症率為5%~6%;最年輕死亡病例為40歲奧捷團導遊,該團4人確診、3人重症】
指揮中心今(30日)公布新增3起死亡案例,皆是在昨晚死亡,分別是院內感染指標的案34(50多歲退休婦女)、案108(40多歲的奧地利捷克團導遊)、案170(跟團至西班牙的60多歲旅客),除案170外,皆有慢性病史,台灣死亡案例增至5例。值得注意的是,案108參與的奧捷團,有4人確診,其中3人是重症。
指揮中心統計台灣重症數字,截至3月29日共298例,有15例用過呼吸器,現正使用的有9例,另一種分類則是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定義「嚴重肺炎或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有19例,總計重症比例約5%~6.4%。
今日另新增8例,其中唯一一起本土案例僅5歲,為桃機旅服中心確診人員的小孩。
■台灣累計個案306例,死亡個案多有慢性病、癌症及肥胖因子
台灣累計案例達到306例、5人死亡,目前死亡個案佔比約1.6%。
5名死亡個案中,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管署署長周志浩表示,案34入院前心臟就已經非常不好,經醫護人員悉心治療,肺炎有改善,本來想說會比較好,但因這名婦女是末期心臟衰竭,最後因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往生。
案34是一名50多歲的台灣婦女,為台灣院內感染指標個案,總計此起院內感染共有9人,至今找不到感染源,因有心血管病史,3月12日因心衰竭急救,3月25日雖然肺炎已明顯改善,但仍因預後不佳,不幸於3月29日病逝
案108是奧捷團導遊,3月25日出現急性呼吸窘迫,3月28日心臟驟停並急救,然而仍因休克、多重器官功能損傷等情形,不幸於3月29日病逝。周志浩表示,他體重比較重,心肺功能較差,3月25後情形變不好,呼吸窘迫,嚴重肺炎。莊人祥則補充,這名病患除了心肺功能較差,也有高血壓,除此之外無其他病史。
莊人祥透露,案108參與的奧捷團有4人確診(案61、72、104、108),其中就有3人是重症,包括案61,50幾歲有高血壓、肥胖狀況,3月18日插上呼吸器。案72為70幾歲女性,有糖尿病、高血壓和肥胖,3月23日插呼吸器。案104則可能因為年輕、沒有慢性病,沒有重症。
案170是3月12~20日跟團到西班牙的男性,3月23日有明顯肺炎病徵,3月24日轉入加護病房、3月25日病情惡化,3月29日出現急性器官功能損傷及嚴重肺浸潤,並因嚴重呼吸衰竭不幸病逝。周志浩表示,這名患者住院前就出現肺炎症狀,有使用羥氯奎寧(hydroxychloroquine)治療,但沒有好轉,轉加護病房後因多重器官衰竭,主要是肺部有非常嚴重浸潤,昨天晚上不幸往生。
莊人祥表示,案170除了癌症病史,沒有其他的病史,他的病情變化快速,在3月23日確診,當天就有明顯肺炎,使用氧氣,24日用羥氯奎寧治療,24日轉入加護病房,25日血氧惡化,插管治療,29日情況惡化,多重器官衰竭死亡。
莊人祥在記者會後補充,這3案都有使用羥氯奎寧,但案34用了之後效果不佳,且有副作用,最後停用。
■短短4天,重症個案增至19例、插管病例増加2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台大副校長張上淳曾公布,截至3月25日資料,台灣235名個案中,有14名符合WHO重症定義,7名病患正使用呼吸器。但這幾天,台灣整體重症比例及發展狀況,指揮中心未再有更新說明。
由於目前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限時、也限制記者提問數,記者會後,記者再主動追問,指揮中心才補充說明台灣重症比例,莊人祥表示,截至3月29日298例(不計今天增加的8例),其中15例曾用過呼吸器,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有9例。重症率為5%。但若以WHO重症定義「嚴重肺炎或是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有19例,總計重症比例約6.4%。
自3月26日迄今,僅僅4天,重症病患就增加至19例,呼吸器使用者也增加了2名。周志浩透露,目前30歲以下的重症患者有一例。
不過相較於之前指揮中心詳細說明案34等重症病患情況,指揮中心今天拒絕透露重症患者病情、病程如何、案例號碼,而在指揮中心負責講解病況的張上淳,今也罕見沒有出席記者會說明。
莊人祥表示,公布全部重症資料「有點太過」,有死亡就會提供,因為他們現在還在住院,只能跟大家說over all(整體概況)。不小心透露出奧捷旅遊團病況,「我現在也有點後悔。」
他表示,是否重症還是跟年齡、慢性病、有無及早診斷治療較相關。
■醫師建議:不必公布個資、但應適當公布患者背景及疾病進程,供一線醫護診治參考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胸腔內科主治醫師蘇一峰表示,肺部症狀常常是導致重症的主要原因,目前台灣確診中6%有嚴重肺炎,從過去面對病毒性肺炎,如流感重症的經驗,一旦病患到了嚴重肺炎、需要插管階段,死亡率會飆升到2至3成。各國在疫情爆發開始,確診個案不多時,按照該國的醫療水平、國民健康水平,有疾病自然的死亡率;但當確診人數飆升,醫療無法負荷,各國死亡率就會有明顯不同,如義大利,死亡率從開始的2、3%一路增加到10%。台灣的確診人數與重症數據算是很合理。
但蘇一峰認為,指揮中心不需公布病患姓名資料等個案,但最起碼應該公布年齡、性別、疾病表現、病人從第幾天變成重症、有沒有相關的共病等,更細微的重症患者資料。「因為目前資料都在疾病管制署手上,但這些資料對我們第一線臨床醫師非常重要,因為我們心裡就會有底,馬上釋出才可以讓醫師預估眼前的病人會不會是重症高危險群、在治療上也會更有方向。」
■台大公衛研究:患者發病前就可能有傳染力,建議往前追溯採檢
對於台灣的防疫措施,台大公共衛生學院也提出了建議,台大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林先和今發表最新研究,COVID-19病患可能在發病前就有傳染力,建議指揮中心追蹤出現症狀前的接觸者。
林先和和同仁吳大洲及疾管署,追蹤了1月15日到2月26日所有確診個案的近距離接觸者,總共有1043名接觸者,其中12名確診,3名無症狀,林先和以剩餘9名出現症狀的確診者(臨床發病者)判斷,整體的平均臨床發病率(有症狀的發病個案/全部接觸者)是0.9%。
研究團隊發現COVID-19在症狀出現早期,甚至是症狀出現前就已經傳播,等到出現症狀一週症狀比較嚴重後,傳染力反而偏低。
林先和指出,這樣的研究跟北海道大學、中國等病毒學、流行病學研究推論一樣,國際間也都推斷症狀出現早期是傳播高峰,香港疫調已經擴大到症狀出現前2天的接觸者,WHO甚至建議調查到症狀出現前4天,建議指揮中心追蹤出現症狀前的接觸者。
這份研究也發現,和病患同住與非同住家人風險最高,此次研究的同住家人接觸者共36位,臨床發病率達到13.9%,非同住家人47名,臨床發病率約6.5%,和整體平均0.9%比起來,機率高出許多。
現在台灣許多境外返台居家檢疫者,林先和強調一定要小心,就算個案本身還沒出現症狀,也要加強防護,在家中戴口罩等,因為症狀出現前也可能傳播。
他也建議指揮中心防治策略要深化,防治措施不要僅聚焦在發燒、典型呼吸道症狀,若疫情升溫,應建議室內密閉空間要戴口罩。
■今日新增8例,案269桃機旅服中心員工幼兒也確診
台灣今天新增8例,7例是境外傳入,一本土案例為案269桃機旅服中心員工兒子(案299),就讀幼兒園,3月26日出現發燒症狀,27日由衛生單位安排接觸者採檢,於今日確診,為一起家庭群聚;目前這名男童已無症狀,這起群聚共3人,掌握接觸者24人,其中一名老師已隔離,17名幼兒園同學停課。
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7例境外移入個案為3女4男,年齡20多歲至70多歲,入境日介於3月2日至22日,發病日介於3月6日至26日;個案發病前活動地包括英國、美國、菲律賓與埃及,其中5人與群聚事件相關。
台灣兒童急診醫學會今天也發布新聞稿,分析兒童病例的特徵。理事長、林口長庚兒童急診吳漢屏指出,根據《新英格蘭醫學期刊》3月18日刊登的兒童感染病例報告指出,在1,391名接受檢測的兒童中,有171名(12.3%)被確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兒童年齡的中位數為6.7歲。
171名確診兒童中,有27名(15.8%)沒有病理及臨床症狀,12名病童在胸部放射線檢查已呈現肺炎現象,臨床上也仍無感染的徵狀。在病童住院過程中,有3名病童(1.8%)需要重症照護並給予氣管插管治療;這3名患者都有其他疾病史,包括腎積水、白血病(此為接受化療中之病童)和腸套疊,其中10個月大的嬰兒,因腸套疊併發多重器官衰竭在入院4週後死亡。「確診兒童發燒天數的中位數為3天(最短1天;最長則到16天)。其中,有一些病童有出現腹瀉(7.6%)及嘔吐(6.4%)症狀,可見腸胃道症狀也是兒童在診查上不可忽略的重點,」吳漢屏提醒。
■成人口罩改為2週領9片,不限單雙號天天可領
指揮中心今也公布最新的口罩實名制領取額度,4月9日起,領取口罩週期改為2週,兒童14天可領10片,大人14天領9片,未來也不再分身分證號碼單雙號,改成每天都可以買。
陳時中補充,另外也允許可以寄口罩給國外二等親內家屬,每2個月可寄30片,等於2天可用一片。
不過要怎麼證明是二等親、由誰去核准證明,莊人祥表示,一切還在討論中,有細節會公布。(文/林慧貞、陳潔;攝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中央社)
#延伸閱讀
資訊圖表【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懶人包【10個「為什麼」,看懂COVID-19病毒特性與防疫策略】https://bit.ly/2WDiECP
抗疫時間軸【武漢肺炎大事記:從全球到台灣,疫情如何發展?】http://bit.ly/2twBVtC
★紀錄關鍵時刻,看見事實重要,#贊助報導者:http://bit.ly/2Ef3Xfh
★關注最新疫情,即時接收推播,立刻追蹤 #報導者推特: http://bit.ly/2YeHAOP
#防疫 #2019新型冠狀病毒 #武漢肺炎 #報導者 #COVID19
慢性病特徵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黃立民老師上課!小璧子筆記送上!
2020.3.12 歐美接下來兩個月很嚴重 南半球下波爆發區
1.針對有報導武漢第一線醫師針對死亡病患研究發現,病毒對人體損害就像SARS加上AIDS愛滋病。
老師回:SARS的傷害主要是肺部,造成肺部的呼吸衰竭,然後肺部組織的破壞,甚至纖維化。這在新冠也有觀察到。愛滋病毒則是感染淋巴球,所以淋巴球數目會減少。目前看起來,很多病人最剛開始,他最主要的表現也是淋巴球快速下降。所以這兩個病毒的一些特徵看起來都有的。
04b補充:這個新聞我想老師沒有講的太清楚,這報導寫的是發現部分康復出院的重症病人,發現這些人血液中的淋巴細胞指數並沒有恢復到一般濃度,顯見它們的免疫系統並無完全恢復。老師回答的是病人一住院有發現許多人淋巴球有下降。這是兩件事。
基本上淋巴球下降在許多的病毒感染最開始都觀察得到,這不是新聞。至於淋巴球在出院後恢復的狀態,需要看後續研究。但形容成像AIDS愛滋病,就只是想恐嚇你騙點閱率的說法了。
肺纖維化的事情,我之前有詳細討論過了。昨日有NBA球員確診,新聞下面很多人都在留言說,得了新冠一輩子肺纖維化肺功能就完了,運動員生命就結束了。我白眼都要翻到後腦勺去了....
2.針對美國最新研究指出,病毒在室溫下最長可以存活五天以上,德國研究甚至長達九天,尤其紙張、塑膠物品,最有可能造成間接感染。
老師回:德國報告是目前最久的,9天需要在比較適合的環境才可能。一般我們都估2~3天到4~5天,是比較合理的範圍。
基本的原則是碰到東西碰到環境要洗手,不要去煩惱這個東西這個環境有沒有病毒,因為你無法判斷有沒有,你也看不見。所以有良好習慣最重要。摸臉,吃東西之前,離開一個不熟悉的區域之前都要洗手。這是基本的衛生習慣養成好,你的風險就會降低很多。
3.目前新冠病毒還沒有突變很嚴重。病毒要突變主要有兩個壓力:藥物還有免疫壓力,目前沒有藥物,然後感染者身上都沒有抗體所以沒有免疫壓力,病毒沒有遇到壓力就不需要突變。
4.WHO宣布全球大流行,策略就不是防堵了,而是減災。現在全世界還能夠有條件做防堵的國家已經不多了,台灣是其中一個,因為我們前一段防堵非常好。但如果全世界每個國家都感染,你怎麼防堵呢?你讓全世界人都不能來,你也都不出國嗎?所以可能要準備從防堵轉成減災的階段了。
04b補充:很難像以色列那樣的鎖國。減少傳播的速度,加強減災救治重症,是下一階段防疫目標。高危險群是中高年齡層、免疫力不好、抽菸、慢性病這些人。
5.歐洲人的習慣可能也是適合這個病毒傳播,而且歐洲天氣又偏冷,然後歐洲人不喜歡戴口罩,他們有些社交的儀式是會讓人跟人親密的接觸,都有利於呼吸道病毒傳播。
6.下一個大流行是哪個國家?有人說是美國?現在已經在流行了呀,預測歐洲、美國接下來兩個月都會很嚴重,會一路往上跑,然後下來一點。其實沒有一個國家可以逃掉的啦,再來可能就往南半球跑,當北半球真的進入夏天的時候,北半球可能會少一點,可是南半球開始又會增加。
7.有中國醫師說病患出院後可能會變成類似於B型肝炎病患一樣,長期與病毒和平共存?
目前認為不會永遠存在呀,也沒有造成和平共存的狀態,而是一種排泄比較久的狀態,最久有人說到一個月以上。但這是少數,多半人是三周左右就沒有病毒了。
慢性病特徵 在 你知道嗎,慢性病有十大特徵 的相關結果
慢性病 最初也被稱為「富貴病」、「文明病」,意思是經濟發展了,人們有錢了,就容易得這些病,但這認識未免一葉障目不見泰山。有錢、富裕並不是這些慢性病 ... ... <看更多>
慢性病特徵 在 慢性病有哪些?防治國民殺手你該這樣做 - 買保險 的相關結果
根據2018年衛福部統計處的最新公告,國人的十大死因中,以慢性病佔最多項目,而全台灣有75%的老年人 ... 你經常聽見「慢性病」,簡單來說便是具備以下4大特徵的疾病。 ... <看更多>
慢性病特徵 在 慢性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慢性病 (英語:Chronic condition)是指人類的身體狀況或者是疾病,其指持續的,或者發病需要長時間的,或者是隨時間推移而發展的疾病。當疾病的病程持續三個月以上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