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士林市場夜市入口 1997 vs 2018
上圖擷取自1997年12月23日在臺灣首映的香港電影《情義之西西里島》(香港片名為《黑金》,麥當傑執導,劉德華與梁家輝主演),畫面中的「士林大市場夜市飲食部入口」位於臺北市基河路101號。下圖由網友張任瑜於2018年1月22日晚間6點40分在同地拍攝,目前雖然也是士林市場的入口,但裡頭的店家型態與環境氛圍已經和昔日大不相同了。
士林市場最早發跡於1909年,其交易區域主要集中於媽祖廟「慈諴宮」前方的廣場,該地因為靠近基隆河的渡口,士林的農產品以及來自艋舺與大稻埕的貨物都在這一帶進行交易。不過之後因為市場攤販佔用的範圍愈來愈大,慈諴宮便築起了圍牆以保留僅存的狹窄廟地。
在那個年代,由於瘧疾等各種傳染病在台灣各地頻傳,總督府認為都是環境衛生不佳造成,因此施行「市區改正計畫」,以遏止傳染性疾病發生,其中包括將流動攤販集中至公有市場內管理。
於是,位於慈諴宮對面的士林市場便在1913年開始興建,並於1915年落成營運,同期台北新興的市場還包括了1907年的千歲市場(今南門市場),以及同在1908年落成的大稻埕市場(今永樂市場)和西門市場(又稱新起街市場,今西門紅樓)。
日治時期建造的士林市場為兩棟長條形建築物,戰後由於市場空間需求大增,導致攤販們開始從這兩座舊市場向外搭建,以擴充市場之面積。1980年,市場擴建的狀態已經十分明顯,於是兩座市場之間的擴充空間自然成為了市場的一部分。
1915年啟用的士林市場為磚造木架之建築物,主體以紅磚建成,屋頂是木桁支撐,上方突起處則作為通氣窗;側面大弧形的拱窗,使光線可充分進入,創造明亮的空間。
面對慈諴宮為市場入口處,入口左、右兩邊各設有一座圓柱;進入後,左邊有一間日式戧角小屋,為昔日管理辦公之所,再往前兩側,是由兩棟長列建物所圍閉之市集廣場,而這兩棟興建於日治時期的長條形建築物,在1998年9月1日被台北市政府公告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
後來,基於消防安全與衛生管理問題,台北市政府決定改建士林市場,並自1998年9月起,即陸續進行攤商拆遷補償至臨時市場營業。
2000年,士林市場正式被列入北市府市場改建計畫標的。
2002年10月14日,開始拆除士林市場在戰後增建的部份,僅保留並整修日治時代建造的磚造建築,並計畫在原地重建一座新的公有市場。士林市場重建期間,市場內原有攤販移至位於文林路與基河路口、台北捷運劍潭站對面的「士林臨時市場」,並於同年12月25日開始營業。
原本全新的士林市場預計會在2003年6月完工啟用,但由於辦理都市計畫變更、基地內古蹟建物修復等程序,加上原市場內攤商佔用戶的問題,改建工程遲至2006年12月8日終於開工。之後又因配合攤商營運需要,以及變更電扶梯、廁所、垃圾場、消防設備等多項公共設施之設計,並增設遮雨棚,工程再度延宕多時才繼續進行。
依市場處規畫,改建後的士林市場共有地上一樓和地下三樓;一樓類似華西街觀光夜市外觀,中央搭設固定鋼棚架,加上兩旁被定為古蹟的兩棟市場原有建物,可容納288攤,上午作為生鮮超市,下午至晚上提供給百貨服飾攤商,攤位輪流使用,地下一樓共94攤,提供小吃業者進駐,從下午營業至晚上,地下二、三樓則做為停車場。
不少民眾憂心一旦小吃攤地下化,將變成類似百貨公司「美食街」那樣,失去了原有逛夜市的感覺。當時的北市府市場處長丁若亭針對民眾疑慮解釋,因為士林市場位於市定三級古蹟慈諴宮正對面,改建計畫送交都市審議委員會後,委員們認為,依照都市計畫,整修後的市場建物高度後不宜超過廟宇,加上考量攤商營運空間問題,才會決定「向下發展」,而這個作法也獲得了攤商的同意。
2011年8月,歷時12年的士林市場重建工程終於完工;同年12月15日起,攤商開始陸續遷入新落成的士林市場,營運9年整的士林臨時市場同時宣告熄燈。
2012年,位於捷運劍潭站前方的士林臨時市場執行交地、拆除動作,臨時市場用地則計畫作為興建台北市第二座大型藝術展演場館「台北藝術中心」之用。
慈諴宮古蹟 在 陳思宇 Facebook 八卦
[ 如題,旅途中的廚房]
除了大型的觀光活動,觀傳局透過「觀光活動補助」,讓台北觀光加入更多在地元素,更有「台味」,當然這也需要民間一起合作,力量加倍。
今天早上由士林青年旅館以及台北官邸主辦「旅途中的廚房」,有來自日本、布吉納法索、芬蘭、美國、越南、韓國等平均年齡不到23歲的外籍旅客起個大早,約20人由吳德榮導覽老師帶領參觀古蹟慈諴宮、穿越巷弄再到士林早市採買食材,最後返回旅館料理。
對國人再平常不過的尋常料理,常是國外旅客在旅程中最難忘的回憶之一,透過遊逛市場挑選新鮮食材,將可引領旅客深入體驗在地文化,而簡單的料理步驟親手製作出美味臺式餐點,更能將悸動與體驗攜帶回國,與親朋好友分享在臺北旅行時的獨特回憶,美食就是最好的軟實力外交!
愛料理冠軍大廚精心傳授辨識食材的秘訣與竅門,讓這些外國朋友親手挑選當季新鮮食材,感受文化差異。接近中午,旅館交誼廳開展連串臺式小吃料理示範秀,並藉由「百變蔥油餅」、「水餃/煎餃」搭配「涼拌小黃瓜」和「臺灣茶凍」等簡單易懂的在地美食製作,運用深入淺出說明帶領來自各國的旅客透過五感體驗,化身臺菜美食大廚。
#快加入我們
#早市真的要起大早
#早上是市場晚上是夜市
#跟大家一起做菜很新鮮
慈諴宮古蹟 在 陳思宇 Facebook 八卦
#給士北的101封情書之27
#大雨強又快士林夜市舊計畫街道排水加強
#美食環境需要你我一起維護
來過士林夜市的朋友,不能不知道夜市發展的中心點更是宗教信仰中心的古蹟,歷史220年的慈諴宮,也就是士林媽祖廟。
在八月多強降雨及上週璨樹颱風來襲,有民眾拍照陳情,慈諴宮所在的夜市內大南路側,除了有許多美食外,在大南路及廟埕處遇到短時間強雨量時有積水的現象。
我與陳建銘議員、士林夜市商圈繁榮促進會理事長蘇汶山以及慈諴宮的主委一同現場會勘,發現早年夜市在做商圈計畫時將路面墊高,不僅高於廟埕在對面給神明看的戲台下也看得出來房子的出入口低於路面的狀況,也因此短時間的急雨量要避免造成積水就有兩件事情特別重要:
👉大南路上水溝必須定時清淤,尤其是颱風季及大雨前,避免溢出。
由於觀光夜市常有遊客將食物或是器具網水溝丟,造成水溝清潔問題,甚至發臭,所以側溝除了須要清淤還需要沖吸作業,感謝陳議員多次請環保局協助固定清淤,在防汛期間從6-8月已進行7次的處理。
👉由於舊計畫路面墊高的關係,水往低處流也就是大南路兩側將成為易積水區。
在側溝正常排水情況下,如因雨量大且急,水往低處排導致水往廟埕流時,預計在廟埕與大南路排水口處加深現有排水口,並加寬內部拍水渠道寬度。
在加強現有硬體排水設施的前提下,更希望提醒大家來夜市吃美食,請不要將食物的垃圾及廚餘往水溝倒,除了增加環保人員清潔的時間及勞力成本外,環境維護上更需要大家一起努力。
#用力拚才思宇
慈諴宮古蹟 在 外籍男酒醉鬧事毀百年古蹟「慈諴宮」廟門 - YouTube 的八卦
有兩百多年歷史的台北市定 古蹟慈諴宮 ,今(14)日凌晨遭人毀損,警方追查後發現,嫌犯是一名西班牙籍男子,疑似酒後持松香水擦拭廟門,造成 古蹟 廟門 ... ... <看更多>
慈諴宮古蹟 在 西班牙藝術家喝醉毀損古蹟文化局提告 - YouTube 的八卦
古蹟 # 慈諴宮 #破壞三級 古蹟 台北市士林 慈諴宮 大門,凌晨遭人用清潔劑破壞,一名西班牙籍藝術家,酒醉經過宮廟,嫌廟門太髒,竟然用抹布沾了清潔劑來回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