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七年·閱讀斗六
【家】斗六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一家人,淑亞喜歡用【家】來與鄉親分享淑亞擔任斗六市長時的城市行銷理念,而【斗六真好】就是我們這座小城市的城市品牌。
【從零開始.凝聚共識】
行銷一座城市,我們要從市民參與來出發,【由內而外】從公所團隊到里長,從社區到市民家人來找出城市的幸福感,藉由【盤點】來分享美好,更要改善不美好,以雲林溪掀蓋的案例來說,就是從斗六願景工程票選第一名,縣、市政府合作的案例。
【愛上閱讀】
「一本書、一句話,可能會改變人的一生。」推廣閱讀活動讓【整個城市都是您的圖書館】,以及改善城市閱讀空間也是我們一直在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繪本圖書館閱讀航空母艦的改造,中山圖書館再造連結雲中街文創園區,成為社區誠品圖書館。
在推動【愛旅行.回國請為孩子帶一本繪本回來】更讓斗六市躍上國際舞台,獲得入選IFLA國際圖書館海報展參展的台灣唯一鄉鎮市圖書館,除了市立圖書館獲得了【建築空間特色圖書館獎】外,淑亞也獲得了【圖書館傑出人士地方首長貢獻獎】,這都要非常感謝市民家人與公所團隊的共同努力。
【看不見的建設】為斗六說故事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淑亞從政22年喜歡盤點家鄉的美、分享故鄉的美,我們也出版繪本書來「老甕會一直站著」、「大衛老師在斗六」、「天米與憨吉」等,就像在為家鄉說故事一樣,讓更多人了發現與認識雲林。
透過多元文化、產業活動及像圖書館、行啟記念館來打造城市的幸福角落,也結合節慶、宗教來舉辦各式的活動,同仁笑稱這是「斗六節慶Style」,更重要的是我們藉由這些活動【讓整個城市都是孩子的舞台】,讓孩子有更多展現才藝的表演場合,我們期待讓孩子的努力變成帶得走的能力。
【斗六真好】形塑斗六就是農產品牌
MID-Made in douliou.為農產賦予品牌識別,我們與農友一起讓斗六文旦、斗六茂谷柑、三光翠玉絲瓜等,藉由農產品牌加值,讓農民朋友獲得更好的收益,未來淑亞希望有機會更努力,為更多的雲林農產服務、行銷,讓更多的國人與國際通路「跟著我們的節氣吃在地」!
我們也透過社區營造來推廣在地產業,如「度咕叩灶」、「竹腳飼蚊」等,我們也為在地農產加入藝文元素,例如「柚樹下的野餐音樂會」等,讓農業不只是農業,可以有更多的想像與加值。
【田園、菜園、花園】花園城市
為了讓小城市更美、更好!我們取經新加坡、日本及國內標竿城市,我們很清楚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更需要很多年的營造,但我們還是積極的推動願景目標。
從5S行動開始,我們邀請雲科大鄭博文、林廷隆等老師指導,從公所、社區營造及公共工程展開這個「田園、菜園、花園」的城市願景計畫,透過社區舉辦【揪團來種菜】不只是美化,更是推廣食農教育循環經濟,更提出了【出門五分鐘遇見一公園】的城市願景,為得就是要讓生活在這、求學在這裡、結婚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的人感到幸福。
慢慢地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藝術水岸公園、人文環保運動公園都不一樣了,雲林溪掀蓋後的藍帶綠廊道也逐漸營造中,未來一定不一樣!
【傳承安定的力量】宗教文化活動
宗教信仰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在推動信仰文化面向,我們加入了更多的藝術與文化創意元素,讓大朋友、小朋友從活動中了解與傳承傳統信仰文化,無論是在媽祖文化節、六房媽過爐、福德正神聖誕、土地婆、虎爺公、帝爺公…等宗教活動中,讓宗教結合親子與文創世代傳承,這些活動都成為市民的集體記憶。
【清淨在源頭與生命服務】
斗六最美麗的身影-【環保志工】,讓家鄉更美、更乾淨,我們在39里及社區裡推動環保志工隊,斗六市成為環保志工隊密度最高的城市,延續幸福理念,目前斗六市已有38隊環保志工隊,超過1800位的環保志工,協助維護社區里鄰的環境維護。
落實垃圾減量,作好回收分類,我們取經慈濟環保十字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更在社區推動循環經濟、食農教育,社區多元的創意,透過資源再利用作出旗幟包、紙盒、易拉環提袋、帽子等,讓人充滿驚奇。
我們也要提到生命教育,斗六市在生命園區的規劃也作出許多付出,讓公墓公園化推出九老爺生命園區【樹葬園區】以及八德新增【簡易靈堂】,我們想做到讓生命服務更便利與尊嚴。
#一路走來永不懈怠 -謝淑亞
慈濟人文理念 在 謝淑亞 Facebook 八卦
細數七年·閱讀斗六
【家】斗六就是一個大家庭,我們都是一家人,淑亞喜歡用【家】來與鄉親分享淑亞擔任斗六市長時的城市行銷理念,而【斗六真好】就是我們這座小城市的城市品牌。
【從零開始.凝聚共識】
行銷一座城市,我們要從市民參與來出發,【由內而外】從公所團隊到里長,從社區到市民家人來找出城市的幸福感,藉由【盤點】來分享美好,更要改善不美好,以雲林溪掀蓋的案例來說,就是從斗六願景工程票選第一名,縣、市政府合作的案例。
【愛上閱讀】
「一本書、一句話,可能會改變人的一生。」推廣閱讀活動讓【整個城市都是您的圖書館】,以及改善城市閱讀空間也是我們一直在不斷努力追求的目標,繪本圖書館閱讀航空母艦的改造,中山圖書館再造連結雲中街文創園區,成為社區誠品圖書館。
在推動【愛旅行.回國請為孩子帶一本繪本回來】更讓斗六市躍上國際舞台,獲得入選IFLA國際圖書館海報展參展的台灣唯一鄉鎮市圖書館,除了市立圖書館獲得了【建築空間特色圖書館獎】外,淑亞也獲得了【圖書館傑出人士地方首長貢獻獎】,這都要非常感謝市民家人與公所團隊的共同努力。
【看不見的建設】為斗六說故事
「君從故鄉來,應知故鄉事」淑亞從政22年喜歡盤點家鄉的美、分享故鄉的美,我們也出版繪本書來「老甕會一直站著」、「大衛老師在斗六」、「天米與憨吉」等,就像在為家鄉說故事一樣,讓更多人了發現與認識雲林。
透過多元文化、產業活動及像圖書館、行啟記念館來打造城市的幸福角落,也結合節慶、宗教來舉辦各式的活動,同仁笑稱這是「斗六節慶Style」,更重要的是我們藉由這些活動【讓整個城市都是孩子的舞台】,讓孩子有更多展現才藝的表演場合,我們期待讓孩子的努力變成帶得走的能力。
【斗六真好】形塑斗六就是農產品牌
MID-Made in douliou.為農產賦予品牌識別,我們與農友一起讓斗六文旦、斗六茂谷柑、三光翠玉絲瓜等,藉由農產品牌加值,讓農民朋友獲得更好的收益,未來淑亞希望有機會更努力,為更多的雲林農產服務、行銷,讓更多的國人與國際通路「跟著我們的節氣吃在地」!
我們也透過社區營造來推廣在地產業,如「度咕叩灶」、「竹腳飼蚊」等,我們也為在地農產加入藝文元素,例如「柚樹下的野餐音樂會」等,讓農業不只是農業,可以有更多的想像與加值。
【田園、菜園、花園】花園城市
為了讓小城市更美、更好!我們取經新加坡、日本及國內標竿城市,我們很清楚要達到這樣的目標並不容易,更需要很多年的營造,但我們還是積極的推動願景目標。
從5S行動開始,我們邀請雲科大鄭博文、林廷隆等老師指導,從公所、社區營造及公共工程展開這個「田園、菜園、花園」的城市願景計畫,透過社區舉辦【揪團來種菜】不只是美化,更是推廣食農教育循環經濟,更提出了【出門五分鐘遇見一公園】的城市願景,為得就是要讓生活在這、求學在這裡、結婚在這裡、工作在這裡的人感到幸福。
慢慢地我們已經有了一些基礎,藝術水岸公園、人文環保運動公園都不一樣了,雲林溪掀蓋後的藍帶綠廊道也逐漸營造中,未來一定不一樣!
【傳承安定的力量】宗教文化活動
宗教信仰是社會安定的重要力量,在推動信仰文化面向,我們加入了更多的藝術與文化創意元素,讓大朋友、小朋友從活動中了解與傳承傳統信仰文化,無論是在媽祖文化節、六房媽過爐、福德正神聖誕、土地婆、虎爺公、帝爺公…等宗教活動中,讓宗教結合親子與文創世代傳承,這些活動都成為市民的集體記憶。
【清淨在源頭與生命服務】
斗六最美麗的身影-【環保志工】,讓家鄉更美、更乾淨,我們在39里及社區裡推動環保志工隊,斗六市成為環保志工隊密度最高的城市,延續幸福理念,目前斗六市已有38隊環保志工隊,超過1800位的環保志工,協助維護社區里鄰的環境維護。
落實垃圾減量,作好回收分類,我們取經慈濟環保十字口訣【瓶瓶罐罐紙電1357】,更在社區推動循環經濟、食農教育,社區多元的創意,透過資源再利用作出旗幟包、紙盒、易拉環提袋、帽子等,讓人充滿驚奇。
我們也要提到生命教育,斗六市在生命園區的規劃也作出許多付出,讓公墓公園化推出九老爺生命園區【樹葬園區】以及八德新增【簡易靈堂】,我們想做到讓生命服務更便利與尊嚴。
#一路走來永不懈怠 -謝淑亞
慈濟人文理念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尊重引發尊重,處罰常陷入權力爭奪【推薦序】
「在這重要的幾年裡,了解學齡前兒童的發展需求與局限,對教養來說十分關鍵。當孩子變得不安或因能力不足,沮喪而大發脾氣時,盡你所能地將心比心。」
當正向教養在孩子學齡前便開始實施,將來推展的時候,會輕鬆很多,效果也比較明顯。尤其在這個時間點,父母就慢慢培養了解與同理孩子的習慣,知道孩子並不是「小大人」,他們有心智與生理上的限制,這可以讓父母跟失望與絕望保持一點距離。
家長常對孩子有超齡的期待,像是不少兩、三歲孩子的父母,常感覺苦惱地問我,為什麼孩子講了好幾次還不聽?我說,因為孩子只有兩、三歲,這是正常的狀況,是父母要再花時間去學習兒童發展相關知識。
「讓孩子看看他能做什麼,而不是他不能做什麼。」
學齡前的孩子充滿活力,對危險與限制的覺知不足,需要大人大量的注意與警覺。因此,處罰孩子,而非尊重孩子,是過去教養的常態。
「不可以」的指令常在這個階段被父母反覆重申,但孩子這時正在發展自主性,尤其在施予處罰之後,常演變成權力的爭奪。正向教養更在意告訴孩子,他「可以」做什麼,藉由日常慣例或作息的建立,請求孩子的幫助,孩子常樂於透過行動獲得成就,與感受到自己的價值。
「當孩子感覺良好時,他們會做得更好。」
傳統教養傾向使用讓孩子痛苦與感到羞恥的方式,讓孩子順從聽話。可是,明明是我們深愛的孩子,為什麼要這樣對他?
正向教養很在意讓孩子獲得正向的感覺,像是被愛、被尊重、有成就感。而正向的感覺會成為動機,幫助孩子自律,孩子願意做出對自己有益的行為,建立起正向循環。
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筆法文字,簡單明瞭,而且舉了大量實例,討論的議題符合學齡前孩子父母的需求。此外,加入不少學前幼兒發展的生理與心理知識,又把正向教養的核心理念,寫得精要完整。
第一章就已經具體而微地把正向教養的精神,開宗明義地標舉出來。在後續其他各章,則相繼把細部的具體作法,配合學前幼兒獨特的需要,詳細地探討。
而且我在閱讀的時候,有一種很奇妙的錯覺。雖然內容都在寫父母要如何教養孩子,可是這本書寫得簡單清楚到,等於算是重新把父母自己可能在成長過程中的欠缺,彌補了一遍,特別是在情緒與溝通相關的章節。也就是說,父母會以自己是孩子的身分,再次透過這本書的引導進行自我教育,再長大一遍,在心理上變得更健康。
多一種方式來說,這本書在教父母怎麼「愛」孩子,以及怎麼「愛自己」!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討論托育問題,配合科學研究佐證,也許可以緩解為經濟疲於奔命父母的一些內疚。我也喜歡這本書把學校與家庭的例子分開來寫清楚,不管是家長或幼教老師,都能因此獲益,也能促進親師之間的合作。
正向教養的具體作法之一,便是召開家庭會議,我自己也跟不少家長討論過如何執行。所以我看這本書的時候,特別期待關於如何跟學齡前幼兒一起開家庭會議這個部分。
我自己看完之後的理解是,如果在家庭會議之後,再安排「特殊時光」是蠻不錯的選擇。孩子三歲就可以開始參與家庭決策,並且透過這個活動學習家庭成員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這實在是一種相當美好的家庭意象。
最後,我想再提醒家長一次。在學齡前,一般在我們的文化裡,喜歡逗孩子、騙孩子,讓孩子生氣暴跳,大人卻歡喜開心,這是一種很不尊重孩子的行為。這讓大人的言語變得不值得信任,也讓孩子的情緒容易不穩,然後增加父母教養的難度。
請大人重視自己的身教,對孩子開這種讓孩子生氣的玩笑,通常只有大人自己覺得好笑。要得到孩子的尊重之前,大人要先尊重自己。
.
以上文字摘自
跟阿德勒學正向教養:學齡前兒童篇與正向教養親子互動工具卡(一書一套卡組):【理解幼童行為成因,幫助孩子適性發展、培養生活技能】+【提升教養技巧52招】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02315
.
明天(11/10)星期六晚上八點直播討論這本書,歡迎關心學齡前兒童正向教養的朋友一起參與討論,在直播影片留言的朋友,會由出版社抽三組贈送(一書一套卡組,寄送地址限台灣,不包含海外)
-\-\-\-\-\-\-\-\-\-\-\-\-\-\-\-\-\-\-\-\-\-\-\-\-\-\-\-\-\-\-\-\-\-\-\-\-\-\-\-\-\-\-\-\
你的存在本身就是美好:每天回到你心裡,感受自己的內在力量
博客來 https://goo.gl/rHgxZV
金石堂 https://goo.gl/R871Aq
誠品 https://goo.gl/iwdvtb
讀冊 https://goo.gl/vZ1X3i
海外大眾 https://goo.gl/QEXBcX
【7折630元】
洪仲清傾聽你三書:認識自己與愛,是一生的功課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7881
台北公益免費講座_情緒不超載,生活更自在
時間:2018年11月17日(六)下午2:30~4:00
地點:台北市北投區立德路2號(慈濟人文志業中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0938889499421/
慈濟人文理念 在 芙蕖美其華:塑慈濟人文校風的張芙美校長 - 第 115 頁 - Google 圖書結果 的八卦
... 讓同仁早日了解慈濟人文所以,每一年新進教職同仁報到後,開學之前,張芙美都會帶領大家至對張芙美來說,自己也剛到慈濟不久,還在學習慈濟人文精神,要轉述法師的理念, ... ... <看更多>
慈濟人文理念 在 【2020慈濟四大志業的故事】教育的故事 - YouTube 的八卦
... 的思維很不相同, 慈濟 大學長期堅持學術和 人文 均衡發展的 理念 終獲認同。 ... 我們教育志業開始, 慈濟 教育志業,開啟於基金會成立後的第三個十年,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