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我又開始重新看甄嬛傳,
不得不說這部戲事隔多年重頭來看,
有一種很新鮮的感覺。
尤其是在前段部分有一集,
甄嬛跟皇上第一次在御花園見面,
因為甄嬛一直病著沒有侍寢,
進宮後從沒見過雍正,
皇上便假裝自己是年輕的十七爺果郡王。
兩人約會了幾次,
終於有天甄嬛發現那個假裝是別人的果郡王,
其實就是皇上。
皇上想抱甄嬛,居然說了這句:
步行勞累,朕抱你回去。
甄嬛嚇到:
臣妾不敢。
皇上:
為什麼不敢?
甄嬛:
別人,會議論皇上的......
皇上:
朕心疼自己喜歡的女子,
別人愛怎麼議論就怎麼議論。
然後皇上就公主抱了甄嬛,
開始在紫禁城裡散步起來。
畫面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而且皇上抱回家以後,
第一句對甄嬛說的話,
居然是:……我手好痠。
甄嬛:
皇上是嫌臣妾重嗎?
皇上濃情蜜意地說:
妳倒不重,
是朕抱緊了怕妳痛,
抱鬆了怕妳摔著,
一雙手進退為難,
所以手才痠了.....
此時我按捺不住,
在家裡原地跳起,
大叫說:
皇上你再這樣詭異我真的要議論你!!!!
#我終於變成對著電視機大叫的中年人了
2.
就像看很多次慾望城市之後,
或許會忍不住檢討主角凱莉做人做事的方法一樣
我也漸漸從當初投射跟同理主角的心理拉出來,
開始檢討起甄嬛。
她明明一開始逃避皇上,
覺得後宮危險重重,只想平安度日,
後來又自己跑去勸誡早已看開的沈貴人,
說你要好好顧及自己的榮寵。
如果我是沈眉莊,
一定會問甄嬛你搞笑嗎你是撞到頭嗎,
前幾集你明明就躲在深宮裡裝病,
說啊呦我好怕不是嗎。
倒是華妃這一生沒有說過假話啊,
而且她絕對可以當開門見山法的作文老師,
不管是罵太監罵嬪妃罵三阿哥,
她都是一開口就破題。
有時候華妃覺得自己不對也會罵自己的,
像是她曾說:
本宮沒能扳倒你,
是本宮的疏忽,
怨不得旁人。
還有,
華妃說過一句,
"做衣如做人,一定要花團錦簇轟轟烈烈才好。"
我覺得這個女性好勵志喔。
#彼得說你看吧華妃要是跟我同期也會喜歡花襯衫
3.
說到這個,我好想用甄嬛體來寫一段---
這幾日,
關於各家廠商,
想要挑戰美化彼得的這些項目是越發多了,
不只是保養皮膚,
連髮型也要不落俗套。
彼得小主近來新得一款染髮霜,
說到這頭髮顏色,
原有好幾款可選,
但彼得小主性喜甜食,
選了一款時下出挑的,
叫做焦糖金棕,
他說我就是想要染成一個出水芙蓉的樣子。
看來這外星軍旗,
也不是個什麼省油的燈……
#這江南新貢的染髮霜昨兒才寄來
#我眼皮子淺
#樂得跟什麼似地,
4.
回想起來,
彼得頭髮開始有白髮是在一年前。
白頭髮這個事情很奇怪,
一開始只有一兩根,
但是過幾個月就會突然猝不及防集體冒出來。
我查文章,
有醫生說白頭髮通常從35歲開始長,
主要原因是:
抽菸喝酒,壓力過大,用腦過度,營養不良,
或是肥胖問題。
前面那四項原因,
根本就不符合小龐的怡然鬆散人生,
所以我覺得重點就是肥胖的關係,
白白胖胖的應該頭髮也會變白吧。
(看看安西教練就知道)
不過仔細一想,
彼得兩年前突然開始有打呼的毛病,
我去查研究報告也說可能是肥胖的問題。
到底中年不肥胖的人實在太少了,
任何身體的毛病,
只要怪到就是你肥這上頭,
還需要認真研究嗎,
簡直就是百發百中嘛。
#彼得妹妹想必是近日過得滋潤些
#這身子便是日益豐腴
#倒也不負恩澤
5.
事隔多年要準備自行染髮,
我一直用可怕的語氣跟彼得說,
二十幾歲年輕的時候,
我曾經DIY染髮忘記戴手套,
結果手指發黑了兩個禮拜都洗不掉,
指甲看起來也跟中了屍毒一樣,
買東西付錢的時候感覺店員都議論我。
“脖子後面也是黑的喔。”
我說得栩栩如生,
導致彼得一回到家準備染髮前,
就在客廳用之前搬家留下來的白報紙折啊折的,
作了一個無敵染髮頸圈。
彼得小主真的是美勞小精靈,
雖不是貴重之物,
樣子作工卻是極好的,
我說:
欸,你做出來的頸圈,
很像愛麗絲夢遊仙境裡面的撲克牌皇后!
他立馬跑到鋼琴前面擺弄姿勢問:
那你看看我像不像維也納來的音樂家?
我看著彼得假裝自己是宮廷樂師,
看到那身白色上衣,
話題一轉:
…..帥哥我勸你真的不要穿白襯衫染髮。
彼得爽朗表示:
沒關係這件白襯衫真的好醜我想丟掉了。
我問他覺得白襯衫哪裡醜,
彼得支支吾吾一陣後才說:
.....這件白襯衫.....就是有點不夠花.....
#小主的心思奴婢方才懂了
6.
塗好染髮劑以後,
我覺得自製白報紙頸圈變得格外好笑,
又幫彼得拍了幾張照,
看照片才發現忘記幫他把耳朵罩起來。
我:
啊啊,你耳朵有沒有覺得辣?
外星小主搖搖頭好像覺得沒有事的樣子。
事後提醒一下大家,
如果要染髮,
還是要記得用耳罩跟塗凡士林在髮際比較安全。
總而言之彼得染完以後,
顏色雖然不高調但光澤度跟質感都蠻好,
頭皮跟耳朵也都好端端的沒有不適感,
而且白髮都如願遮蓋掉了,一根不留,
我自己都覺得本人手藝不輸外面髮廊。
我: 你好像有變年輕一點!!
我才評論一下,
彼得就高興地,
逼奴婢出門在週末的艷陽下陪他去路上拍幾張網美照!!!
最後,
謝謝L'Oreal Paris送我們染髮霜,
想免費染髮的各宮小主來喔
獲得禮物的方法放在第一則留言處,
可以移步去瞧瞧。
後記:
其實當天羅比看到我們拿著染髮霜躍躍欲試,
莫名地哇哇叫不願父王染髮。
我細細查問之下。
才發現他以為彼得染髮就會變成外國人。
羅比煩惱地表示:
這樣爸爸講話我就聽不懂了......
傻孩子啊外國人有那麼容易變嗎,
你皇阿瑪的英文是屬於連他自己也聽不懂的啊!!!
小叮嚀:
提醒大家,
因為每個人的髮色、髮質還有停留時間不同,
染出來的顏色會有些微不一樣喔,
使用染髮霜一定要在頭髮上停滿30分鐘,
才能完全過色,
如果髮質偏粗偏硬或白頭髮比較多的話,
可以再延長5-10分鐘,會更顯色。
我感覺彼得就是染劑等得不夠久就沖水了,
顏色有點內斂,娘娘別怪罪啊。
巴黎萊雅優媚霜: https://bit.ly/2U6LyZT
巴黎萊雅官網: https://bit.ly/3c84Q7g
#巴黎萊雅優媚霜 #全球NO1染髮品牌 #沙龍級染護 #巴黎萊雅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廖人帥,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這是一場視覺的壯遊歷險!!! 我們以致敬Joy Division的《Unknown Pleasures》唱片封面拉開序幕,這似海浪的黑底白線條,其實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 CP 1919的脈衝信號,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欣喜若狂以為是外星人發出的訊號,以為找到了人類不孤單的證據?最終被證實只是來自...
愛麗 絲 夢遊仙境2 金 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會控制你。
「焦慮」和「無助」的感覺,往往來自於我們對「未來」的不安──根本什麼都還沒開始,卻莫名不安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能會發生某些事情;並且會無意識地將這種情緒展現在生活中,比方說,出現緊張、罪惡感、憤怒、忌妒等「失控狀態」──而這一切,大多是自身的「心靈選擇」所造成的。
為了消除不安感,我們急迫地尋找能逃離、抵抗,甚至是操控焦慮的方法。當你越在意、執著,反而越容易陷入情緒困境的惡循環,不僅無法改善,還可能引發更大程度的焦慮感!
取自《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
*****************************
「心理學專家,也是本書作者的柯琳妮‧盧普科,曾經是多年的焦慮症患者;在長年與疾病抗戰的歷程中,她不斷地嘗試各種能解除焦慮的方法與機會。直到與《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簡稱ACIM)相遇後,她終於能夠緩解,並擺脫沉積多年的情緒壓力。」
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作者試著跟焦慮相處的過程。然後,作者使用了某種思想體系,終於走向內在安穩,並且寫下了自己的心得。
各位偶爾聽我講外星話的朋友,在看完下面的摘文之後,不難發現:相似的概念在版面上討論過了,甚至部分用詞還相同!
這幾天跟一群年輕朋友談「我們所認知的『自我』,只是為了活在地球上的『工具』」,講完之後,我自己都啞然失笑了。對我來說很自然的事情,對大部分地球人來說,還是過於乖誕,下次還是講講地球人比較能接受的話好了!
只要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句便可以不斷帶著我們去檢視「自我」,那麼,作者所說的下面這段話,就可以體會!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我跟版面上少數的朋友互動的時候,會講一些地球人不是那麼熟悉的話。有人告訴過我,他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像是,
「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
各位朋友如果記得,我偶爾會用「高我」來描述這時候的「我」。當我們內在沉浸在愛中,我們就如同回到了家,那樣平靜喜悅!
但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狀態嗎?
其實不是,這種狀態不「刺激」,甚至從地球人的角度來看,會有點無聊。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要進入這種狀態,類似一種逃避。
「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大部分地球人更喜歡的,是在二元對立裡玩遊戲,充滿競爭、比較。雖有壓力,但也更有追逐的快感。
接下來,讓我們好好讀讀這本書的最前面的文字,這些文字足以帶著我們跟焦慮與無助保持距離。但如果讀了實在莫名其妙,不懂也可以,放在一邊就好,有時候時間到了,這些文字才能對應得到我們的經驗與體悟。
祝福您,能感受到我們存在本身的奇蹟!
*****************************
【文/ 柯琳妮‧盧普科】
靜下心來,把你是什麼以及神是什麼等想法都屏除在外;把所有你曾學習過有關於這個世界的概念都屏除在外;把你對於自己的想像屏除在外。(《奇蹟課程》W.pI.189.7:1)
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就像是擋在平靜心靈前的堅硬磚塊。我們會用錯誤的方式看世界,是因為這些方法讓我們不快樂;或許這麼說聽起來很矛盾,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全都對害怕和痛苦上癮。然而,我們平時不會注意到這種癮頭;不過,這種癮頭正是使這個世界變得殘酷或可怕的源頭。
我們以為問題和敵人都在「外界」,也就是在這個世界中;但事實上,問題和敵人大多來自於「我們習慣用徒勞的觀點看待世界」。我們很難在沒有額外幫助的狀況下屏除這種觀點。
幸好,有一個很有效率的方法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透過你的內在療癒師。我所說的內在療癒師,也就是所謂的聖靈、你的更高心靈或者你的內在老師。你想要用什麼名字稱呼它都沒問題。我在提到超越這個世界型態的概念時,會用粗體表示。你的內在療癒師與你「並非分離」,也不存在於你之外,但它存在於恐懼之外。
我們的內在療癒師持有通往內在平靜的鑰匙,它知道什麼才能讓我們感到真正的快樂。它是我們內在那道微弱而寧靜的聲音,這個聲音總是會告訴我們:我們是被愛的、我們是安全的、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它不會分析或者批判我們:它能看見我們內在的光。
在你追悔過去或者擔憂未來的時候,你不會聽到這個聲音;只有活在當下時,你才會聽見內在療癒師對你說的話。與內在療癒師建立連結,會讓你感覺到深切的滿足與舒適。它會帶來純粹的喜樂,就像是回到家裡一樣。但是這種快樂的、受保護的童年感受,會輕易地被忙碌與擔憂等生活的干擾所掩蓋。不過,等到你學會如何與內在療癒師保持聯繫之後,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奇蹟志工了。
《奇蹟課程》啟發了我,讓我想到了透過內在療癒師來緩解焦慮這個方法。《奇蹟課程》是一套獨一無二的靈性系統,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透過全心全意研讀課程擺脫了我的內在地獄。
對我來說,克服長期焦慮的最大關鍵,是接受了課程中對於我們存在的最基本解讀。這個瘋狂世界對我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我需要一個解釋。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萬物,因為過去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害怕極了。《奇蹟課程》顛覆了我的世界──接著,它用全新的方式,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每一個疑問。
***
我們的真正身分是誰?
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因為死亡與病痛而深受焦慮的糾纏,那麼我要在這裡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你不會死;你不會生病;你會永存,就算你的身體倒下了,你還是能知道自己是誰。你過去可能已經聽過類似的話了,但我們將會一起體驗這些話語中的真相,因為這種體驗將會帶領你擺脫焦慮。
你已經忘記你曾是由永恆的愛所構成的存在了,因為現在的你,相信自己被困在一具身體中,被困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但事實上,你是純粹而充滿愛的心靈。這充滿愛的心靈獨立於小我人格之外,也獨立於你的大腦所製造的「思想」之外。
你的真實其實是抽象的,而非實質的。你不是你的身體。是的,你現在看起來的確「好像是」擁有一具身體,就像你擁有衣服一樣─但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衣服並不是他們本身。衣服只是能夠提供溫暖與保護、或許還能表現人格特質的有用物品罷了。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想像什麼是「超越這具身體的存在」。我們多數時間其實都在沉睡,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存在於永恆之中,誤以為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家。每當我讀到以下這段來自課程的句子時,我都會覺得受到安慰,這段句子協助我開始理解一個與眼前所及之處大相逕庭的世界:
安靜地坐下來,抬頭看看這個世界,告訴自己:「真正的世界不是這樣子。那裡沒有建築、沒有街道、沒有踽踽獨行的人。那裡沒有商店,不會有人想購買永遠買不完又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那裡沒有人造燈光,也沒有夜晚會降臨。那裡沒有天黑與天亮。那裡沒有失去。那裡沒有這些東西,只有光亮,永不止息的光亮。」(《奇蹟課程》T-13.VII.1:1-6)
所以,事實上我們處於完全的平靜之中。我們是永恆而共同的喜樂、平等的愛與被愛;我們正永不止息地發光。
你覺得永恆的幸福聽起來是件好事?或者你覺得聽起來像太空燕麥餐,既平淡又無聊?我能理解你可能會這麼想:「永恆的幸福聽起來很棒,但太過崇高了。面對現實吧!我現在可沒有感覺到任何平靜、快樂與愛。我只能感覺到我現在感冒了。」在我們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獲得平靜前,要先探索心靈裡那道看似真實、悲觀且恐懼的聲音本質。在本書中,把這道聲音稱為小我(ego)。
***
掉入小我的兔子洞裡
掉落、掉落、掉落。墜落是不是永遠不會結束呢?
「不知道我已經向下墜落多少英哩了?」她大聲說。「我現在一定已經靠近地球的中心了……不知道我會不會直接穿越地球!要是我會從地球另一端出去,並且看到的人都是頭上腳下在走路,那一定有趣極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路易斯.卡羅)
所謂小我,是指你的心靈相信自己是具有人格的一具身體,而非一種永恆的存在。這種信仰或想法會使你與神分離。小我會反轉我們的認知,因為小我的思想系統會表現出與神完全相反的特質。如果說神是永恆的生命,那麼小我相信的就是死亡。如果說神是無條件的愛,那麼小我就是精於批判的專家,只會把愛給予它認為值得的人。如果說神是徹底無害的存在,那麼小我就會喚起痛苦。如果說神只看得見真實,那麼小我就只看得見虛假。
你可能會覺得小我看似重要,但事實上它只是我們納入心靈的「渺小、瘋狂想法」(《奇蹟課程》T-27.VIII.6:2)。小我是恐懼的虛假之聲,使我們只能認識一小部分的自己。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想到一個愚蠢的念頭後,無法將之拋開?就算你懷疑這個念頭大錯特錯,還是有可能會認真看待它很長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我們家曾租過一棟房子,後面有一座地面泳池,裡面的水冰冷刺骨。我爸爸那時非常想要讓孩子游泳,因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要用廚房的電熱爐一次燒四壺熱水,再把熱水通通倒進容量四萬加侖的泳池裡,替泳池加溫。
雖然我那時才十歲,但連我也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可是他對這個方法深信不疑。在把第一批熱水倒入泳池後,他又匆匆趕回去煮第二批熱水。經過數次失敗後,他才終於開始尋找別種能夠升高水溫的方法。他後來發現,其實在屋頂上加裝太陽能板,就可以加熱泳池的水了。
小我正是這種被我們認真看待的愚蠢想法。相信小我是使我們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還沒有親眼目睹「相信小我」會導致不快樂之前,我們是不會願意放下小我的。
我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種「存在的大問題」所困擾,在從小我之中尋求自由的途中,我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尋求解答。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將小我納入我的心靈中?答案是「特殊性」。
我們愛的本源不理解特殊性。在愛眼中,一切都同樣特殊。也就是說沒有人是特殊的──這個概念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這裡,我們的特殊性幾乎等同於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神之子)靜靜待在愛的家中時,我們之中有些人決定自己想要取得決策權、想要變得更酷、變得與眾不同─比起單純地在神給予我們的完美中存在,我們當然會更希望能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愛是一體的,它只懂得一體,愛無法給予我們渴望至極的特殊性。
或許可以這麼說:身為孩子的我們,表現出來的「兩歲反抗期」會比較不一樣,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因此,為了能得到愛無法給予的特殊性,我們決定要背棄愛。我們背棄共同體中愛的本源,認為自己必定能找到、維持並加強我們的特殊性。我們緊抓著特殊性這個「渺小、瘋狂的想法」,極為認真地看待它,以至於最後我們迷失在其中,再也不記得我們曾和本源有過恆久而充滿愛的交流。我們沉迷於二元性與個體的夢境,但那場夢卻常是一場噩夢。我們犯的錯不是短暫的,而是長遠的,因為我們選擇持續夢見共同體的代替品。由於我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不是有意識的個體,因此我們沒有這段記憶。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特殊性的渴望就是證據。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擺脫情緒失控困境,傾聽「內在療癒師」聲音,練習放手讓你更愛自己【隨書附《奇蹟課程練習筆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8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愛麗 絲 夢遊仙境2 金 句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你擔心什麼,什麼就會控制你。
「焦慮」和「無助」的感覺,往往來自於我們對「未來」的不安──根本什麼都還沒開始,卻莫名不安未來的某個時間點,可能會發生某些事情;並且會無意識地將這種情緒展現在生活中,比方說,出現緊張、罪惡感、憤怒、忌妒等「失控狀態」──而這一切,大多是自身的「心靈選擇」所造成的。
為了消除不安感,我們急迫地尋找能逃離、抵抗,甚至是操控焦慮的方法。當你越在意、執著,反而越容易陷入情緒困境的惡循環,不僅無法改善,還可能引發更大程度的焦慮感!
取自《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
*****************************
「心理學專家,也是本書作者的柯琳妮‧盧普科,曾經是多年的焦慮症患者;在長年與疾病抗戰的歷程中,她不斷地嘗試各種能解除焦慮的方法與機會。直到與《奇蹟課程》(A Course in Miracles,簡稱ACIM)相遇後,她終於能夠緩解,並擺脫沉積多年的情緒壓力。」
這本書的誕生,可以說是作者試著跟焦慮相處的過程。然後,作者使用了某種思想體系,終於走向內在安穩,並且寫下了自己的心得。
各位偶爾聽我講外星話的朋友,在看完下面的摘文之後,不難發現:相似的概念在版面上討論過了,甚至部分用詞還相同!
這幾天跟一群年輕朋友談「我們所認知的『自我』,只是為了活在地球上的『工具』」,講完之後,我自己都啞然失笑了。對我來說很自然的事情,對大部分地球人來說,還是過於乖誕,下次還是講講地球人比較能接受的話好了!
只要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句便可以不斷帶著我們去檢視「自我」,那麼,作者所說的下面這段話,就可以體會!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我跟版面上少數的朋友互動的時候,會講一些地球人不是那麼熟悉的話。有人告訴過我,他不知道我們在說什麼。像是,
「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
各位朋友如果記得,我偶爾會用「高我」來描述這時候的「我」。當我們內在沉浸在愛中,我們就如同回到了家,那樣平靜喜悅!
但大部分人都喜歡這樣的狀態嗎?
其實不是,這種狀態不「刺激」,甚至從地球人的角度來看,會有點無聊。人只有在痛苦的時候,才想要進入這種狀態,類似一種逃避。
「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大部分地球人更喜歡的,是在二元對立裡玩遊戲,充滿競爭、比較。雖有壓力,但也更有追逐的快感。
接下來,讓我們好好讀讀這本書的最前面的文字,這些文字足以帶著我們跟焦慮與無助保持距離。但如果讀了實在莫名其妙,不懂也可以,放在一邊就好,有時候時間到了,這些文字才能對應得到我們的經驗與體悟。
祝福您,能感受到我們存在本身的奇蹟!
*****************************
【文/ 柯琳妮‧盧普科】
靜下心來,把你是什麼以及神是什麼等想法都屏除在外;把所有你曾學習過有關於這個世界的概念都屏除在外;把你對於自己的想像屏除在外。(《奇蹟課程》W.pI.189.7:1)
我們的腦海中有許多錯誤的認知,這些錯誤的認知就像是擋在平靜心靈前的堅硬磚塊。我們會用錯誤的方式看世界,是因為這些方法讓我們不快樂;或許這麼說聽起來很矛盾,但在某種程度上來看,我們全都對害怕和痛苦上癮。然而,我們平時不會注意到這種癮頭;不過,這種癮頭正是使這個世界變得殘酷或可怕的源頭。
我們以為問題和敵人都在「外界」,也就是在這個世界中;但事實上,問題和敵人大多來自於「我們習慣用徒勞的觀點看待世界」。我們很難在沒有額外幫助的狀況下屏除這種觀點。
幸好,有一個很有效率的方法可以改變你看待世界的方式,那就是透過你的內在療癒師。我所說的內在療癒師,也就是所謂的聖靈、你的更高心靈或者你的內在老師。你想要用什麼名字稱呼它都沒問題。我在提到超越這個世界型態的概念時,會用粗體表示。你的內在療癒師與你「並非分離」,也不存在於你之外,但它存在於恐懼之外。
我們的內在療癒師持有通往內在平靜的鑰匙,它知道什麼才能讓我們感到真正的快樂。它是我們內在那道微弱而寧靜的聲音,這個聲音總是會告訴我們:我們是被愛的、我們是安全的、我們沒有做錯任何事。它不會分析或者批判我們:它能看見我們內在的光。
在你追悔過去或者擔憂未來的時候,你不會聽到這個聲音;只有活在當下時,你才會聽見內在療癒師對你說的話。與內在療癒師建立連結,會讓你感覺到深切的滿足與舒適。它會帶來純粹的喜樂,就像是回到家裡一樣。但是這種快樂的、受保護的童年感受,會輕易地被忙碌與擔憂等生活的干擾所掩蓋。不過,等到你學會如何與內在療癒師保持聯繫之後,你就可以成為真正的奇蹟志工了。
《奇蹟課程》啟發了我,讓我想到了透過內在療癒師來緩解焦慮這個方法。《奇蹟課程》是一套獨一無二的靈性系統,能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我透過全心全意研讀課程擺脫了我的內在地獄。
對我來說,克服長期焦慮的最大關鍵,是接受了課程中對於我們存在的最基本解讀。這個瘋狂世界對我來說一點道理也沒有,我需要一個解釋。我需要用不同的方式來看待萬物,因為過去看待世界的方式讓我害怕極了。《奇蹟課程》顛覆了我的世界──接著,它用全新的方式,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每一個疑問。
***
我們的真正身分是誰?
你不是你以為的那個人──這可是個天大的好消息。
你不是你的恐懼、你的焦慮或你的擔憂。你可能會以為這些情緒定義了你,但那是因為它們善於抓住並控制你的注意力。那就是這些情緒的目的。但害怕的你、憂慮的你、緊張的你都不是真正的你,雖然你可能會覺得那些恐懼與焦慮都無比真實,可是我可以向你保證,真正的你比這些情緒還要棒多了。
如果你跟我一樣,都因為死亡與病痛而深受焦慮的糾纏,那麼我要在這裡告訴你一個好消息。真正的你是愛,只是愛。你的本質其實存在於永恆的狀態中,這種狀態充滿創造力,能讓你感受到完整的快樂與平靜。你不會死;你不會生病;你會永存,就算你的身體倒下了,你還是能知道自己是誰。你過去可能已經聽過類似的話了,但我們將會一起體驗這些話語中的真相,因為這種體驗將會帶領你擺脫焦慮。
你已經忘記你曾是由永恆的愛所構成的存在了,因為現在的你,相信自己被困在一具身體中,被困在特定的時間與地點。但事實上,你是純粹而充滿愛的心靈。這充滿愛的心靈獨立於小我人格之外,也獨立於你的大腦所製造的「思想」之外。
你的真實其實是抽象的,而非實質的。你不是你的身體。是的,你現在看起來的確「好像是」擁有一具身體,就像你擁有衣服一樣─但人人都知道他們的衣服並不是他們本身。衣服只是能夠提供溫暖與保護、或許還能表現人格特質的有用物品罷了。
一開始,你可能會覺得難以理解,甚至難以想像什麼是「超越這具身體的存在」。我們多數時間其實都在沉睡,以至於忘記了我們存在於永恆之中,誤以為我們眼前的世界就是我們的家。每當我讀到以下這段來自課程的句子時,我都會覺得受到安慰,這段句子協助我開始理解一個與眼前所及之處大相逕庭的世界:
安靜地坐下來,抬頭看看這個世界,告訴自己:「真正的世界不是這樣子。那裡沒有建築、沒有街道、沒有踽踽獨行的人。那裡沒有商店,不會有人想購買永遠買不完又根本不需要的物品。那裡沒有人造燈光,也沒有夜晚會降臨。那裡沒有天黑與天亮。那裡沒有失去。那裡沒有這些東西,只有光亮,永不止息的光亮。」(《奇蹟課程》T-13.VII.1:1-6)
所以,事實上我們處於完全的平靜之中。我們是永恆而共同的喜樂、平等的愛與被愛;我們正永不止息地發光。
你覺得永恆的幸福聽起來是件好事?或者你覺得聽起來像太空燕麥餐,既平淡又無聊?我能理解你可能會這麼想:「永恆的幸福聽起來很棒,但太過崇高了。面對現實吧!我現在可沒有感覺到任何平靜、快樂與愛。我只能感覺到我現在感冒了。」在我們用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獲得平靜前,要先探索心靈裡那道看似真實、悲觀且恐懼的聲音本質。在本書中,把這道聲音稱為小我(ego)。
***
掉入小我的兔子洞裡
掉落、掉落、掉落。墜落是不是永遠不會結束呢?
「不知道我已經向下墜落多少英哩了?」她大聲說。「我現在一定已經靠近地球的中心了……不知道我會不會直接穿越地球!要是我會從地球另一端出去,並且看到的人都是頭上腳下在走路,那一定有趣極了!」(《愛麗絲夢遊仙境》,路易斯.卡羅)
所謂小我,是指你的心靈相信自己是具有人格的一具身體,而非一種永恆的存在。這種信仰或想法會使你與神分離。小我會反轉我們的認知,因為小我的思想系統會表現出與神完全相反的特質。如果說神是永恆的生命,那麼小我相信的就是死亡。如果說神是無條件的愛,那麼小我就是精於批判的專家,只會把愛給予它認為值得的人。如果說神是徹底無害的存在,那麼小我就會喚起痛苦。如果說神只看得見真實,那麼小我就只看得見虛假。
你可能會覺得小我看似重要,但事實上它只是我們納入心靈的「渺小、瘋狂想法」(《奇蹟課程》T-27.VIII.6:2)。小我是恐懼的虛假之聲,使我們只能認識一小部分的自己。
你是否曾有過這種經驗:在想到一個愚蠢的念頭後,無法將之拋開?就算你懷疑這個念頭大錯特錯,還是有可能會認真看待它很長一段時間。
舉例來說,我們家曾租過一棟房子,後面有一座地面泳池,裡面的水冰冷刺骨。我爸爸那時非常想要讓孩子游泳,因此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決定要用廚房的電熱爐一次燒四壺熱水,再把熱水通通倒進容量四萬加侖的泳池裡,替泳池加溫。
雖然我那時才十歲,但連我也知道這個方法行不通,可是他對這個方法深信不疑。在把第一批熱水倒入泳池後,他又匆匆趕回去煮第二批熱水。經過數次失敗後,他才終於開始尋找別種能夠升高水溫的方法。他後來發現,其實在屋頂上加裝太陽能板,就可以加熱泳池的水了。
小我正是這種被我們認真看待的愚蠢想法。相信小我是使我們焦慮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還沒有親眼目睹「相信小我」會導致不快樂之前,我們是不會願意放下小我的。
我在過去多年來一直受到各種「存在的大問題」所困擾,在從小我之中尋求自由的途中,我開始針對這些問題尋求解答。其中一個問題是:為什麼我一開始會將小我納入我的心靈中?答案是「特殊性」。
我們愛的本源不理解特殊性。在愛眼中,一切都同樣特殊。也就是說沒有人是特殊的──這個概念在地球上幾乎是無法理解的,因為在這裡,我們的特殊性幾乎等同於我們的生命。
當我們(神之子)靜靜待在愛的家中時,我們之中有些人決定自己想要取得決策權、想要變得更酷、變得與眾不同─比起單純地在神給予我們的完美中存在,我們當然會更希望能寫下屬於自己的生命篇章。愛是一體的,它只懂得一體,愛無法給予我們渴望至極的特殊性。
或許可以這麼說:身為孩子的我們,表現出來的「兩歲反抗期」會比較不一樣,我們覺得共同體、統一與無限的愛還不夠好,是因為我們想要體驗二重性,也就是「二元性」(duality)。二元性聽起來就像是專屬於我們的歡樂迪士尼樂園。
因此,為了能得到愛無法給予的特殊性,我們決定要背棄愛。我們背棄共同體中愛的本源,認為自己必定能找到、維持並加強我們的特殊性。我們緊抓著特殊性這個「渺小、瘋狂的想法」,極為認真地看待它,以至於最後我們迷失在其中,再也不記得我們曾和本源有過恆久而充滿愛的交流。我們沉迷於二元性與個體的夢境,但那場夢卻常是一場噩夢。我們犯的錯不是短暫的,而是長遠的,因為我們選擇持續夢見共同體的代替品。由於我們在做出這個選擇的時候,還不是有意識的個體,因此我們沒有這段記憶。不過,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對於特殊性的渴望就是證據。
.
以上文字取自
走出焦慮與無助的奇蹟課程:擺脫情緒失控困境,傾聽「內在療癒師」聲音,練習放手讓你更愛自己【隨書附《奇蹟課程練習筆記》】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8086
.
花蓮公益講座_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4928098212372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愛麗 絲 夢遊仙境2 金 句 在 廖人帥 Youtube 的評價
這是一場視覺的壯遊歷險!!!
我們以致敬Joy Division的《Unknown Pleasures》唱片封面拉開序幕,這似海浪的黑底白線條,其實是人類發現的第一顆脈衝星 CP 1919的脈衝信號,當時引起軒然大波,人們欣喜若狂以為是外星人發出的訊號,以為找到了人類不孤單的證據?最終被證實只是來自2千光年之外,狐狸星座一顆垂死的恒星發出的規律脈衝信號,沒錯! 就是那麼遙遠與孤獨,如同我們“活在摩天動物園”看似繽紛,卻還是感到孤獨。
“傳說在伊甸 原始的愛沒有欺騙”(歌詞)
我們以Nirvana《NEVERMIND》唱片封面的嬰兒與蘋果來象徵伊甸園,後來蘋果被咬了一口我們則是翻玩了《Apple Logo》,象徵文明正在進化,也象徵著純真的善良開始有了些變化。
畫面來到了經典的浮世繪畫作,我們把富士山,形狀聯想換成金字塔,把畫裡的船換成了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符合這首歌詞想探討的人性與獸性。
站在金字塔頂端插上巨大”紫旗”的紫棋,金字塔形狀聯想到了Pink Floyd《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折射出來的彩虹象徵跨性別的愛與和平。
“穿灰衣的姑娘得不到尊重”(歌詞)
名畫《美國哥德式》象徵著艱苦的勞動,與19世紀社會的男權至上,畫面上我們刻意少了男主角,獨留鄧紫棋,象徵新時代女性獨立與力量。
鄧紫棋在愛麗絲夢遊仙境,騎著巨大的兔子,被巨大手抓住則是致敬經典電影《金剛》,因白色巨手狠狠擠壓滲出血則是致敬Green Day 2004年的反戰專輯《American Idiot》唱片封面,兩旁的惡魔抓住紫棋的左右手,絕望地呈現瑪麗蓮曼森《Holy Wood》經典封面。
紫棋站在屠宰場,穿著數十個洋娃娃頭縫製成的衣服,則是致敬經典恐怖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
“單純的一群小白豬 被名和利薰陶擺佈…一個個紅得快速 卻餓得變了排骨” (歌詞)
翻玩披頭四經典唱片封面,這群天真的小白豬,為了符合媒體、大眾審美觀,進了醫美診所,都變成了”排骨” ,失去了獨特的靈魂與自己原有的模樣。
美國知名地標HOLLYWOOD,也因地震崩塌變成了CRY。
巨大的藝術雕塑”雅典娜”在兩旁,在希臘神話她象徵女戰神、智慧女神與藝術女神。
從龜兔賽跑版本的大笨鐘,來到了重頭戲,致敬翻玩「流行樂之王」(King of Pop)Michael Jackson的《Dangerous》經典封面,最有趣的是,我們把原本唱片封面畫面裡的元素,全部換成了中華元素:青花瓷、福祿壽、雷峰塔、鳳凰、舞獅、仙鶴、石獅、廟宇常見的龍鳳雕刻…
“天使與魔鬼都在身邊”(歌詞)
我們翻玩了Nirvana《In Utero》的唱片封面,看似天使也像惡魔的造型。
穿梭進入大門後,最後來到了Metallica《Master Of Puppets》的經典唱片封面,百般波折雷電交加,這趟奇幻的音樂冒險總算劃下了句點。
*知名地標:
《金字塔》;
《HOLLYWOOD》;
《大笨鐘》;
*19處致敬翻玩列表(按MV登場順序):
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
《Apple Logo》;
Nirvana《NEVERMIND》;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李安《少年pi的奇幻漂流》;
Pink Floyd《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Grant Wood《美國哥德式》;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愛麗絲夢遊仙境》;
電影《金剛》;
Green Day《American Idiot》;
瑪麗蓮曼森《Holy Wood》;
電影《德州電鋸殺人狂》;
The Beatles《Abbey Road》;
雕塑《戰神雅典娜》;
伊索寓言《龜兔賽跑》;
Michael Jackson《Dangerous》;
Nirvana《In Utero》;
電影《要聽神明的話》;
Metallica《Master Of Puppets》;
-----
*Tribute to (in order of appearance):
Joy Division《Unknown Pleasures》;
《Apple Logo》;
Nirvana《NEVERMIND》;
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裏》;
Ang Lee《Life of Pi》;
Pink Floyd《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Grant Wood《American Gothic》;
Charles Lutwidge Dodgson《Alice in Wonderland》;
Movie《King Kong》;
Green Day《American Idiot》;
Marilyn Manson《Holy Wood》;
Movie《The Texas Chain Saw Massacre》;
The Beatles《Abbey Road》;
Sculpture《Athena》;
Aesopus moralisatus《The Tortoise and the Hare》;
Michael Jackson《Dangerous》;
Nirvana《In Utero》;
Movie《神さまの言うとおり》;
Metallica《Master Of Puppets》;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gjts8jLn3Xw/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