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茜的世界周報》
Laurie Santos的26堂課,創下耶魯大學316年來最受歡迎的紀錄,目前成為開放式課程,已有九萬人報名。
一個人要如何過得好?
1)每天沈思至少十分鐘。什麼都不想,有點類似靜坐。
2)每天花半小時,每日寫下你今天感恩的事。至少五項。包括大便暢通,都可以感恩。
3)不要加入太多社群網站,尤其是負面的社群網站。請刪除。
4)每個月至少寫一封信給你感恩的人。
5)每個月,至少有一天放空自己,發呆,聽音樂,看電影,唱歌,至少一天。
5)每天晚上睡覺前閲讀那些會帶給你平靜的書或是聆聽使你感動的音樂。
6)當妳煩惱時,扭轉它的方法,就是重複以上1-5的動作。
7)不要對成功及金錢,有過高的渴望,並且以此定義自己。
終會有一天,你不再那麼成功,你的收入會降低⋯⋯屆時你的人生曾經的虛偽驕傲自信,可能一夕之間崩毀。
8)最後快樂的祕訣是:「給予」:根據大數據的研究調查:不斷的给予、幫助他人、從事志工工作,是擁有最多美好人生的人,也是最快樂的人。
(CBS主播)
耶魯教授桑托斯教導全球的學生,如何透過科學 享受快樂生活
(WTNH主播)
這堂課完全改變了耶魯校園
(CBS主播)
桑托斯的課"心理學與美好生活"於一月開始,結果吸引了1/4的耶魯大學生修課
成為耶魯300年校史最受歡迎的課程
(CBS主播vs.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快樂時刻開始,請教您 快樂的第一步是什麼?
快樂的第一步是了解哪些我們以為怎麼做就會快樂的直覺是錯的,因為研究顯示, 如果你想快樂只要"改變心態"
勞麗桑托斯被耶魯師生稱為"人氣教授",因為這位42歲的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今年一月創下耶魯316年歷史的紀錄
代號Psyc 157的"心理學與美好生活"(Psychology and the Good Life),六天之內湧進1182名大學生選修,等於每四位耶魯生 就有一人選修這門課,創下耶魯史上
最多人選修 最受歡迎的課程
她教學生一個不是很容易的主題,"如何讓自己快樂"
(耶魯學生)
課程一開始,我們就討論什麼不會讓我們開心,有個好工作嗎?有好薪資或是學業成績好嗎?還是長得好看呢?各種類似這種想法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好了,我們要結束這個回合了,究竟什麼能帶來快樂呢
這部分是非常有趣的,因為科學發現,部分我們以為會帶來快樂的事,我們傾全力去做之後,但結果並非如此
是從"減法"開始的,原來想要"快樂",桑托斯要學生先減去"其實不會讓我們快樂"的因素,例如塞得沒有喘息的時間,例如金錢 例如宅在家裡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你以為這樣的快樂,會持續到永遠
桑托斯強調,這些"不會快樂"和"會快樂"的歸納和理論,皆以科學調查和統計為本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臨床科學家去觀察非常快樂的人,然後問他們都做了什麼事,結果許多的研究都指向,"非常快樂的人 是花時間在別人身上的人",他們運用時間的首位在朋友,在家人身上,他們甚至願意和咖啡師聊天
有了對"快樂"的認知基礎之後,這堂被學生暱稱的"快樂課",更著重於行為的改變
,桑托斯在一學期26周的課程裡,設計了許多看來簡單,但要不間斷地執行下去
就非常"考驗"人的"快樂課程"
(NBC記者)
像是每天沉思10分鐘;滿8小時;一件美事;下五件你深懷感恩之事
(耶魯學生)
你其實得花很多精力,去改變你的舊習慣,教授說,想要快樂的話,必須減少使用社群軟體。(所以你做得如何),啊 真的非常非常難耶
(耶魯學生)
每天練習30分鐘,其實非常花力氣,剛開始時我非常懷疑,真的會有效果嗎?像是每天沉思這件事,我覺得太扯了,不會有效果的,沒想到卻最讓我快樂
<華盛頓郵報>分析,這堂耶魯史上最受歡迎的"快樂課",等於結合了"正向心理學"和"行為改變","正向心理學"從1990年代開始崛起,是人類心理學的研究領域轉向的開始
(正向心理學影片)
大多數的心理學 通常問一個問題,"人到底哪兒有問題",但是正向心理學的目標是
讓生命更有成就感,它追尋的問題是"人哪裡做對了"
因此,桑托斯在"快樂課"中訓練耶魯學生,建立一個"做對了"的正面心理機制,就必須先改變憂鬱或焦慮的感覺,而感覺不能任它漫無目的的發展,感覺必須是"大腦的評估和選擇"之後,所產生的結果。因此 人類若想"快樂",最需要改變的就是大腦的評估和選擇能力
於是,要學生不間斷堅持下去的行為模式,像是刪除社群媒體的帳號,每一天運動或沉思默想,和朋友或家人接觸談天,隨手記下感謝事蹟的小本子,就是在訓練大腦"除舊佈新",放掉舊有(會讓自己會走向憂慮)的壞習慣,改為培養新的習慣
桑托斯說,這就是學習快樂的"Rewire”"扭轉過程"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這種結合"思想改變"和"行為改變"的模式,是能變得快樂的方法之一,另一個方法是,花一些時間去"感謝",這也涉及"思想的改變",就是別專注於煩擾之事,專注於"生命的恩典",這點對我來說真的很難,像我和朋友們聚會時,我不會想講些美好的事,我很容易就想抱怨
心理學家路易斯當 做過很棒的研究,他發現一個小舉動,例如拿出20美元 或5美元給有需要的人,就能讓你快樂一整天,另一個練習"感謝"的行動是"寫感謝信"
,你可以坐下15分鐘寫一封給對你生命意義重大的人,這個舉動能讓你快樂長達1個月,所以短短15分鐘深思感謝的人,就能讓你快樂一個月
(耶魯學生)
這一周我對爺爺奶奶表達感謝,他們陪伴了我15年
(耶魯學生)
這堂課完全改變了每一個,我對快樂的看法
好奇的也實地走入耶魯校園的<紐約時報>說,向來重視高分高薪的耶魯校園文化
開始慢慢變了,學生們開始討論 接受不同的話題。學生們說最驚人的是,期中考的那周,桑托斯宣布"當天沒有課",但規矩是不能拿1小時的自由時間來讀書,而是要完全享受放空,結果有學生哭了,有學生利用那1小時,四年來第一次走入耶魯藝廊
(桑托斯\耶魯心理學教授)
正向心理學有項重要的發現,非常快樂的人會騰出時間和人際交流,並且會把他們關心的人 放生命第一位。
不過 桑托斯說她不再開課了,將轉為全世界都能修讀的線上課程,短短兩個月
即吸引全球超過9萬人報名。
原來"快樂" 原來"愛"都需要學習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30的網紅Aki大头,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网络上评价很好的产品是不是真的都那么赞、那么值得买入呢? 就让我来帮大家用用,看看效果是很好,还是其实真的可以省下这笔钱~...
愛奇藝高分電影 在 Facebook 八卦
「本屆坎城影展首映後爆出的最大喝采。」——魏斯安德森《The French Dispatch》
2021 年坎城影展最受矚目的作品之一,魏斯安德森的《The French Dispatch》於日前正式首映,映後獲得長達 9 分鐘的致敬鼓掌,成為本屆之最。有趣的說,影展映後所獲得的掌聲時間長度,便代表片子獲得的好評迴響,《寄生上流》當年是 8 分鐘,而本屆開幕片《Annette》則是 5 分鐘。
然而,除了映後影人、業界的掌聲迴響外,每年影迷最關注的,還有《銀幕雜誌Screen Daily》每日更新的國際影評「場刊分數」,場刊分數照慣例召集 10 位左右不同媒體的影評,給分由 ✖ 到四星,最終計算平均得分,《The French Dispatch》的分數也在稍早出爐。
某程度上「場刊分數」代表了「媒體品味」,雖然場刊與由影人組成的評審團不見得有相同共識,導致場刊分數和給獎結果有時不盡一致,但都是影迷們茶餘飯後的熱議話題。
舉例來說,2016 年瑪倫艾德執導的《顛父人生》於場刊獲得極高的 3.7 分(當年是場刊紀錄),卻慘遭滑鐵盧,反而由僅獲 2.4 分的《我是布萊克》拿下金棕櫚;2018 年李滄東執導的《燃燒烈愛》以接近滿分,破紀錄的 3.8 分驚豔眾人,最終官方卻顆粒無收。不過,2019 年奉俊昊執導的《寄生上流》於場刊拿下該屆最高的 3.5 分,並順利摘下金棕櫚。由此可見,《寄生上流》的確相當不易,一部電影難得在影人、影評、媒體、影迷等不同聲音之中,廣受壓倒性的正面評價,《寄生上流》的獲獎旅程也注定留名影史。
回到本屆場刊,今年召集了《衛報》、《正片》、《自由報》、《電訊報》等 10 間媒體的影評,《The French Dispatch》落在 2.3 分的位置,在今年主競賽至今亮相的 14 部片子之中,恰好居於中間第 7 名。目前最高分為濱口竜介《Drive My Car》的 3.5 分,最低分則是西恩潘《Flag Day》的 1.1 分。值得一提的是,西恩潘今年的 1.1 分甚至並非最低分,2016 年他執導的《戰地情》僅有 0.2 分,11 位影評中兩位給出一星,其餘皆為 ✖,甚有一位影評空白不填,可見當時眾媒體對《戰地情》的鄙棄。
而除了「場刊分數」之外,《The French Dispatch》各大媒體的評價也於首映後陸續釋出,摘錄幾間平常關注的媒體,提供參考。
《銀幕雜誌》稱:「這是魏斯安德森寫給《紐約客》等文學雜誌極其巧妙的情書。在他 10 部劇情長片之中,《The French Dispatch》視覺風格最引人入勝,每一幀畫面都充滿精心製作的小細節,這些細節構成了誘人的珠寶盒。」
《綜藝報》稱:「魏斯安德森是這世上最具視覺辨識度的作者導演,《The French Dispatch》是一流的模仿品,所有影響這部作品的事物都被重新組合成新的原創,毫無疑問,當中的每一幀都屬於魏斯安德森。然而,《The French Dispatch》也有重大突破,導演碰觸了性和暴力的議題,雖然這些元素和觀眾之間仍存在具有諷刺意味的距離,但《The French Dispatch》並不像他早期的作品那樣安全,而這是一件好事。除了劉別謙、賈克大地之外,很難想像還有哪位導演製作喜劇時付出如此大的努力。」
《好萊塢報導者》稱:「魏斯安德森為《紐約客》的編輯、作家等文字工作者寫了一封奢華情書。魏斯安德森承認受到眾多作品影響,其中包含法國新浪潮等巨擘,雖然並未提及賈克德米的音樂劇,但在令人陶醉的色調中也能喚起其中的靈光。在藝術指導 Adam Stockhausen 的帶領下,巧妙的佈景、微縮模型等皆把真實世界塑造成異想天開的虛構場域,每格畫面擠滿的手工細節不亞於《歡迎來到布達佩斯大飯店》,有魏斯安德森過往的作品屬性。雖然《The French Dispatch》看起來可能像一本缺乏強烈主題的選集,但每一刻都因魏斯安德森對文字的熱愛,以及奉獻其職業生涯的古怪人物,增添光彩。」
《IndieWire》稱:「很難想像世上還有像魏斯安德森這樣風格鮮明的電影作者,而《The French Dispatch》透過三段故事,加倍、放大了他的吸引力,這部電影也帶著《海海人生》的影子。魏斯安德森的電影是漂亮、異想天開的奇想,但也真正表達對人際關係本質的好奇心。魏斯安德森透過活潑的劇本和他俏皮的敘事方式,使故事始終保持新鮮感,且在大膽的色調當中,於彩色、黑白之間引人入勝。雖然對於《The French Dispatch》並非都是滿意的,但這部電影不會讓人失去興致。」
從現場傳出的映後反應再到相關媒體評價,或許被譽為「非常魏斯安德森且走出新局」的《The French Dispatch》,不會讓歷經多年等待、喜愛魏斯安德森的「置中」影迷失望。
🎬關於《The French Dispatch》以及魏斯安德森的風格,此前於【500輯】撰文說明,便不贅述,文章點此👉https://bit.ly/3rb0G86
圖片來源:【Festival de Cannes】
#Cannes2021
愛奇藝高分電影 在 蕾可 Reiko's Delights Facebook 八卦
「另一種夜晚看劇的浪漫。」🌝
跟著皎潔的一輪明月,陪伴在我身邊的,不再只有劉五歲,還有劉四歲、劉二歲。👦🏻👶🏻
這是第一次全家出動到大都會公園~兩子伴我坐在戲棚前,萬事俱備,攤開防水墊,放了兩張小凳當椅子。
哥哥一如往常,還沒等脫鞋子就要一股腦地進來。
馬上被爸爸攔截先脫了鞋子才給放行。
而啾吉不太一樣,抱他放在墊子上,他馬上感到不舒適~轉身就爬向我腿上坐定。
即使尚有晚風徐徐,依舊非常熱悶熱,因為我身上躺著一顆恆溫36度小暖爐。🥵
即使跟啾吉兩人都開始冒汗,他還是執意要坐我腿上不下來。
大約10分鐘後開始腿麻⋯⋯
#這就是我看劇的前奏
接著~~
👦🏻「媽媽,我們是來野餐嗎?」
(???)
👦🏻「媽媽,我要吃餅乾!」
👩🏻「哪裡有餅乾?」
👦🏻「我的瓢蟲🐞書包裡面有!我有放進去!」
#暗渡陳倉哥哥這局拿下高分
弟弟一聽到關鍵字!
立馬不停的喊著「餅餅~餅餅~~~哎呀啊啊~餅餅!」
哥哥也腦波一弱,跟著弟弟在哪裡「餅餅~餅餅!餅餅!」還掩住耳朵拼命大喊。
越喊越大聲,我手忙腳亂要阻止他們擾民看戲!
#差點被舉黃牌出場了這位媽媽
我看一下旁邊孩子他爸,一副神態自若的說「小聲一點,欸!你們小聲一點!」
#你在說給自己聽嗎喂
我迅速抽出背包裡的零食在手上晃動!
指著哥哥「安靜我才打開!」示意他不要在亂喊了。
果然哥哥一停下來,弟弟就會意的,伸出他的小手要餅乾。
「要先把手擦乾淨。」我拿出紙巾擦擦手,拍了處於待機模式的爸爸,遞給他一包紙巾,要他幫兩個眼睛直盯著餅乾的孩子擦手。
#戲開演的15分鐘處理零食事件
「咳!餅乾一人先五塊。」
#明明是要帶孩子來看劇
這幾分鐘,我聽到電影中丟出餌食,換得一時半刻安全時間,兩個小怪獸(喔,不對!是小孩。)認真的嗑、嗑、嗑他們的餅乾的聲音。
(才發下去的餅乾怎麼快吃完了!?)
#不需要管小孩時間竟是如此寶貴
再看看旁邊那位隊友,用嘴形試圖問他接下來怎麼辦?
#雖然孩子誕生不久我已經明白他不是神隊友
#但一起組隊好歹要嘛物盡其用
「給他們吃啊!」指我準備放在背後藏起來的那包餅乾。
這時,哥哥首發抬起頭來!
「媽媽,餅乾!」 站著餅乾屑的嘴巴毫不客氣的索討。
「給他們吃,給他們吃!」加大聲量。
(可惡,我腿上蓋有一大物啾吉是也!動彈不得。)
「你坐那麼遠幹嘛?」隱約又瞄到他若無其事放下手機,正停在遊戲畫面,差點沒有氣血攻心~
#若暇以時日脫離險境
#一定要過去集氣揍他
內心直接宣布隊友出局😒 接下來見招拆招吧!
「哎呀!你看看那邊是個城堡,住著一個胖國王~~」略帶浮誇的口氣!我指著舞台上載歌載舞的演員。
哥哥興奮地朝舞台望去,弟弟吃完手中餅乾,看了我又看看哥哥。
「媽媽,那是什麼的胖國王?」哥哥遙望著舞台,一邊好奇的問我。
「就是阿布里這個地方,有一個胖國王,特別愛吃,(呃~~怎麼又說到關鍵字了,趕快繞道!趕快繞道!)特別愛漂亮,喜歡新衣服!找了好多人給他做衣服~~」
#人在外頭身不由己
接著一個小時左右,我只好絞盡腦汁即興發揮,看著台上表演說故事,跟哥哥不斷你問我答,又要對得上台上肢體語言。
還要不時的cue啾吉,讓他覺得很好玩!吸引注意。
台上表演,台下也在演,為母實在太累了。只好把球丟給旁邊那位無關緊要的隊友,換取下嘴巴與腦子休息片刻。
這時候兩個小妹妹走了過來,經過我們身邊。
太
香
了
!
她們一人拎著一袋熱騰騰香氣四溢的雞蛋糕。
這時候,又喚起兩兄弟腦內細胞運轉!
👦🏻「媽媽~蛋糕!好香喔!我要吃蛋糕。」
👶🏻「糕糕,糕糕,糕糕~~~。」
#以上是前功盡棄真實案例
最後悻悻然地召喚隊友頂替我的位置坐下。
(啾吉馬上又爬上爸爸的腿。)
「早就該讓爸爸坐在那兒當人肉坐墊的,哼哼!」
跟著兩寶一起說唱逗趣,我也有點餓了。
「好,乖乖坐在這裡~媽媽去買雞蛋糕。」
走著走著,一邊看著來往人潮好不熱鬧,心情漸漸豁然的輕鬆愉快。
成為媽媽後,三不五時在生活上會發生很炸腦的事情,但腦袋實在沒那麼多容量,記得太多瑣碎的吵吵鬧鬧。
也算是一種好事吧,情緒很快就煙消雲散了。🤪
對了~~說到為什麼我不想給小孩吃那包餅乾,因為是巧克力口味的,晚上吃多了怕他們精神太亢奮。
不過~說也奇怪,後來我們要離開的時候,居然遍尋不著那包餅乾哩~~🍪
————————————————————-
#新北兒童藝術節
7/25 - 8/25。歡迎好友們逗陣一起玩!🥳
更多的表演與活動 https://reurl.cc/Qd8lNO
#大都會公園堤坡滑梯樂園
https://g.co/kgs/ybeYYx
這裡適合白天來溜小孩~充滿豐富可愛的兒童遊戲設施,大齡兒童還可以滑草喲!
暑假建議平日來比較不會人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