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容易想太多的人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9萬的網紅Shaogao,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回去看以前的作品,雖然慘不忍睹,但也發現自己進步了不少!這5年做了兩百多部動畫,實在是蠻可觀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回去翻一下以前的短影片囂搞ㄎㄎ! #重製 #黑歷史 #動畫 ☛ 我是囂搞,囂搞是我,歡迎訂閱我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shaogao?sub_confirm...
「想太多的人」的推薦目錄: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囂搞 Shaogao Facebook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Facebook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Shaogao Youtube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Shaogao Youtube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王大喜 Youtube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閒聊] “容易想太多” - 看板proz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評價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想太多怎麼辦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佛禪:想太多是一種病!性格敏感,愛胡思亂想的人 - YouTube 的評價
- 關於想太多的人 在 容易想太多焦慮的人該如何改變思路? - 心情板 - Dcard 的評價
想太多的人 在 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Facebook 八卦
#文長慎入 #但很重要所以必讀
我的IG每天都會收到相當多關於『憂鬱症』問題的私訊,每天幾十則⋯內容大同小異⋯
「我好像得了憂鬱症,該怎麼辦?」
「我的憂鬱症變嚴重了,怎麼辦?」
「我覺得我不會好,怎麼辦?」
「要怎麼處理憂鬱的情緒?」
我知道大家急著得到答案,甚至會告訴我:「自己已經快撐不下去了、有輕生念頭⋯」
但老實說,我現在懷孕八個月,也有很多事情要忙,根本沒辦法即時一一回覆。而你這樣的『求助』對我來說也是一種『情緒勒索』,好似在告訴我:如果我不回應你…你就會發生不好的事情😞
這些私訊的內容通常都非常長,會詳細說明自己(疑似)罹患憂鬱症的來龍去脈,雖然對我來說閱讀起來很耗時,但我覺得這對患者來說是件好事,畢竟『整理』自己的情況是『自我療癒』很重要的步驟…只是我真的沒有那麼多精神力量可以處理你的個人問題,況且我根本不認識你😓
憂鬱症很痛苦,憂鬱症患者的陪伴者也很辛苦。
我跟媽媽是過來人,我們知道、也完全了解這種『看不到陽光』的感覺;但我們並不是醫生、更不是心理諮商師,你的困擾絕對不是靠我們回答幾句話就可以解決的。
我所能做的,就只有提供一些自我檢視的步驟跟求助管道…再多的我真的無法幫你,對不起…🙇🏻♀️
・・・
⚠️ 如果你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或是不知道該怎麼走出憂鬱?以下是些簡單的QA。當然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你更該做的是『求醫』、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而不是上網詢問素不相識的人。
𝑸. 我覺得自己得了憂鬱症,怎麼辦?
𝑨. 到醫院或診所掛『身心科門診』,由醫師做專業判斷。『憂鬱症』跟『憂鬱的情緒』是不一樣的;憂鬱症是病症,如果罹患了,你的自律神經會失調、血清素會改變,醫生也有特殊的問診方式。不要覺得看醫生很丟臉,或那是什麼不對的事,就跟感冒一樣,如果拖很久都沒好,本來就該掛號求診不是嗎?也不要害怕讓家人知道自己正在看醫生,生病本來就需要家人的支持。
𝑸. 我不想吃憂鬱症的藥物該怎麼辦?(想斷藥該怎麼辦?)
𝑨. 先搞清楚自己『為什麼不想吃藥』?很多憂鬱症患者對抗鬱藥物有誤解,認為這些藥物會造成嗜睡、記憶力減退、悲觀,還會有依賴性…但事實上這些是『憂鬱症本身的徵狀』,並非由藥物造成的;你即使不吃藥,依然會有嗜睡、記憶力減退、悲觀等現象,抗鬱劑反而能給予維持生活機能的幫助。
至於對藥物的依賴性,這個就牽扯到心裡的問題,就像對酒精上癮、對食物上癮的人,造成『上癮』的源頭從來不是酒精跟食物本身;而是你的心理狀態會對某些東西產生依賴,如果不去解決『造成自己沒有安全感的根源』,你是斷不了藥的,即使斷藥了,也會有嚴重的戒斷現象、造成更大的精神衝擊。
錯的從來不是藥物,藥物沒有問題,重點是憂鬱症的源頭…所以不要因為『害怕吃藥而拒絕就醫』!如果真的很在意,醫生都是可以商量不開藥的…畢竟藥物只是補助,憂鬱症不是吃了藥就會好,要找到根本才行。
𝑸. 我不知道去哪裡找醫生?
𝑨.建議找這幾個單位作推薦,他們都有協助身心障礙問題的資源:
▶︎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
▶︎ 社團法人臺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肯愛社會服務協會
▶︎ 社團法人高雄市忘憂草憂鬱防治協會
(如果有其他單位也歡迎網友提供🙏🏻)
𝑸. 家人不相信我得了憂鬱症,他們覺得我只是悲觀。
𝑨. 現今台灣大部分民眾都對憂鬱症有比較正面的認知,但就跟不願意就醫、服藥的患者一樣,很多人還是搞不清楚憂鬱症除了心理因素,也是一種『生理疾病』(就跟感冒、甚至武漢肺炎一樣)。如果有這樣的問題,就必須跟家人好好溝通,也可以邀請家人陪伴看診,他們可能會比較願意信任醫生的說法。
𝑸. 我一直在自殘(或暴飲暴食),怎麼辦?
𝑨. 憂鬱症有很多常見的徵狀:悲觀、失眠、嗜睡、飲食失調、體力減弱、健忘、畏光(不喜歡在白天出門或走出戶外)、逃避人際溝通…這些都是非常典型的現象。嚴重的話,則會有自殘、躁鬱、甚至自殺的念頭。
就跟感冒一樣,當你感冒的時候,你會問醫生:「我一直在咳嗽怎麼辦?」、「我在流鼻水怎麼辦?」…自殘或暴飲暴食都是憂鬱症的病徵,就如同咳嗽跟流鼻水之於感冒,所以重點是在『治癒憂鬱症』本身。
𝑸. 憂鬱症是怎麼來的?
𝑨. 有幾個成因:有可能是遺傳(直系親屬有精神疾病),或是身體健康出問題(賀爾蒙失調)造成的連帶現象,例如常聽到的『產前、產後憂鬱症』、『更年期憂鬱症』、『老年憂鬱症』…許多慢性病患者也會有憂鬱症現象。
但通常青少年憂鬱症、成年人的憂鬱症則跟心靈創傷有關聯,而這心靈創傷往往來自『10歲之前的童年記憶』。
例如小時候曾被媽媽罵:「你是個沒有用的小孩!」、「我不要你這個小孩了!」…長大之後,這個『害怕被遺棄』、『被輕視』的負面記憶會深藏在潛意識裡,影響到往後人生所有的人際關係、工作、價值觀。
每個人的狀況都不一樣,所以需要醫生跟專業心理諮商師的協助,才能找到心中的那個印記,然後經由轉念去消匿它。
建議大家可以參考 量子轉念-陳嘉堡老師 的著作《量子轉念的效應》,這是以一種科學、去宗教的方式做有效心理輔導的學術研究。
・・・
很多人問我:憂鬱症可以完全痊癒嗎?
嘿,當然可以!不然我是怎麼回事?(笑)
雖然也有不少人提倡『跟憂鬱共存』這個說法,但我必須要說:你可以跟『憂鬱的情緒』共存,但不能跟『憂鬱症』共存。
『憂鬱症』是疾病,就跟慢性病一樣,放著不管將可能有重症化的風險,應該要積極治癒它。而我們每個人都該學習怎麼處理、面對憂鬱的情緒,就像我是一個比較容易鑽牛角尖、想太多的人(處女座😂)…但我現在知道靠跑步能有很大改善,而每個人的方法都不一樣(不見得是運動),你必須要找到自己跟負面情緒共存的方法。
我在16~22歲期間成為重鬱症患者,後來靠著跟母親的相互溝通與了解,找到自己內心失去自我認同、沒有自信、沒有安全感的源頭(也是來自10歲前被霸凌、家庭窮困的童年記憶)。在解決心理問題之後我才戒斷藥物、恢復正常生活,然後以寫作做為抒發心情、自我整理的方式。又過了幾年之後,我開始跑馬拉松,這使我更知道該怎麼面對生命中的種種考驗。(我在《歐陽靖寫給女生的跑步書》中都有詳細提及這些。)
我不是醫生,也不是心理輔導師,我認為自己所能做的,就是活得快樂精彩。讓大家知道:重鬱症是有可能完全痊癒的。
真的很抱歉沒辦法一一回應網友們的私訊…希望這篇落落長的文章能帶給大家一點幫助。
・・・
📷 Photo by RK
https://instagram.com/rkrkrk?igshid=a7cacbvsu93x
這張照片是我們在2016年時去一個很神秘的地方拍的(不能說),當時我心情超好,但他叫我表情要假裝憂鬱一點(笑)
想太多的人 在 Facebook 八卦
有些话听了就很Down……。
——不要为了那些一出口就很Low的话,搞到自己很Down。控制嘴巴,也许对方真不懂或装不懂;控制心情,我们要懂。
是不是我想太多了?
——嘴太多的人惹人讨厌,想太多的人把自己讨厌。对方是戏精,你不必给自己的内心加戏。智者听人说话,自己会过滤;愚者听人说话,自己太过虑。
他说我忠言逆耳。
——不中听的话可以说,但不要为了中伤别人而说。忠言不可逆耳,可是恶语不必入耳。
他说没有批评就没有进步。
——人无完善,只能改善。指正别人的缺点是好事,但死命找别人的缺点进行人“声”攻击不是。批评是让人有机会改进并努力,而不是为了找别人碴而不遗余力。
他说骂是爱……。
——如果爱,请好好爱。一味奉承是“害”,但以“提醒”之名一味用言语骂人刺人酸人,是用错了方式的“爱”。
那我该如何回应?
——闲人很闲,你很忙。当你忙着爱自己时,就无暇去理会别人说三道四。与其修理别人,不如修养自己;让自己受益,Majukan diri demi sendiri.
Orang saja nak cari pasal, kita buat takde hal. Orang buat hal, kita no hal.
#老虎不必发威
#因为你是HelloKitty
#HelloKitty没有嘴巴
#因为只凭实力说话
想太多的人 在 Shaogao Youtube 的評價
回去看以前的作品,雖然慘不忍睹,但也發現自己進步了不少!這5年做了兩百多部動畫,實在是蠻可觀的,有興趣的人可以回去翻一下以前的短影片囂搞ㄎㄎ!
#重製 #黑歷史 #動畫
☛ 我是囂搞,囂搞是我,歡迎訂閱我的頻道:https://www.youtube.com/shaogao?sub_confirmation=1
___
☛ 去看這些經典動畫:
0:23 如果是carry就嫁了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COsByi74A
0:43 笑得你發寒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3O2pHsEd0oY
1:12 真的不要隨便按讚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2NF0cyd0jg
1:32 真的不介意啊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vuSRgLdDDw
2:02 我是一個容易想太多的人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EycZnYJMTY
2:31 沒事啦我靜一靜就好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8_2pRldRLk
___
💡 播放列表
【囂搞動畫大全】:https://reurl.cc/bz07ZE
【戀囂喂】:https://reurl.cc/OX9Vxr
【囂LOG】:https://reurl.cc/WElGa7
【囂科普】:https://reurl.cc/MZq8vm
___
💡 其他地方也想看囂搞
囂搞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shaogao
囂搞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shaogao/
___
💡 把錢錢拿去買酷東西:
逛蝦皮:https://shp.ee/nmt9kq
想太多的人 在 王大喜 Youtube 的評價
為什麼想太多的人一定不快樂
想太多的人 在 想太多怎麼辦 - YouTube 的八卦
想太多 #想不通#如果覺得有用歡迎 ... 精闢扼要的講解點出負面想法的原因" "迎接更成熟的自我" "自我成长的领路人" 最暖心的心理專家| 凱麟加拿大卑師 ... ... <看更多>
想太多的人 在 佛禪:想太多是一種病!性格敏感,愛胡思亂想的人 - YouTube 的八卦
佛禪: 想太多 是一種病!性格敏感,愛胡思亂想的人,往往活得很累. Watch later. Share. Copy link. Info. Shopping. Tap to unmute. ... <看更多>
想太多的人 在 [閒聊] “容易想太多” - 看板prozac - 批踢踢實業坊 的八卦
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被人這麼說了,所以認真反省一下。
在那之前...“容易想太多”到底是什麼意思?
意思很含糊,但印象中似乎是貶多於褒。
想了一下後,自己提出了幾個可能的解釋:
(話說,會認真想這種問題是不是就是想太多= =)
1. 容易鬱鬱寡歡、悶悶不樂的體質
https://goo.gl/PqNccX
俗稱的情緒敏感、玻璃心。
但是明明腦袋空空也可以憂鬱的好嗎= =
重鬱症特徵之一不就是情緒麻痺、思想麻痺,整個人空空洞洞的嗎。
還記得以前憂鬱症狀態比較嚴重時,憂鬱情緒偶爾會毫無原因的來襲,
但其實我啥都沒在想。
2. 常常腦補、小劇場爆棚
我自認算實事求是、講求邏輯論證、實體證據的人。
倒不如說我常常受不了旁邊的人各種腦補、聊八卦、無事生非、先入為主etc.
3. 杞人憂天
事情還沒發生或發生機率很低就開始設想各種可能性。
我覺得這算是一種小劇場活躍,同2。
例如,醫生懷疑我腦內有長東西所以替我安排照MRI,
結果我媽就各種想像我是不是長腦瘤啦、要不要開腦啦...
醫生只不過是懷疑而已,又還沒真的照出來有東西= =
也許母親都是愛操心的,杞人憂天只是母愛的表現,
但“愛”本身又不能把所有認知或行為合理化。
像老爸知道我的事之後就超淡定的。
合理擔憂/計劃不在此限,例如生涯規劃、退休計畫、買保險etc.
4. 喜歡打破沙鍋問到底
如果牛頓沒有想太多,哪能提出“為啥蘋果是往下掉”的問題,注意到萬有引力的存在?
如果老子、莊子沒有想太多,怎能建立道家學說---東方哲學的基礎?
對大自然擁有好奇心而打破沙鍋問到底又不只是科學家的特性。
文科生不也喜歡分析文章、分析事件、分析這個那個嗎?
寫essay的時候湊字數不就是各種詳細分析+衍生話題?
這麼說的話,“想太多”不就是做學問的基本態度嗎!?
要不然大家讀書時代都在幹嘛= =#
5. 常常沉迷在自己的世界
喜歡思考一些深奧的哲學問題、自我反省。
大家平時在世俗間營營役役,難道都不會在睡前、洗澡、上廁所等自己一個人的時間思考
各種問題嗎?
我覺得那些“我想過什麼生活”、“為何要活著”etc.的問題很重要,
因為我深知生命的寶貴而不想留下遺憾,
所以願意花時間與精力去思考;
這跟有人覺得排隊跟風很重要,
所以願意花時間排隊好幾個小時買一杯飲料一樣。
========================================================
我自認只符合1, 4, 5。
因為憂鬱體質可以靠後天努力去改善,所以我也漸漸與1 越來越遠。
“未經審視的人生不值得活”----蘇格拉底
其實我覺得大部分人都很缺乏自我省視的能力,
不是對自己的事不夠了解,就是過度自信、怯於自我挑戰、缺乏主見、羊群心態etc.
到底是我“想太多”,還是其他人“想太少”?
如果“一日三省吾身”叫做“想太多”,那也許我就是“想太多”吧。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0.104.37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prozac/M.1532492989.A.D34.html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