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願意等》
晚上八點了,我還被困在公司的突發事件裡。手機顯示,我有一通未接來電。是大女兒新的安親班老師打來的。
看我沒有回應,老師在家庭群組裡留下訊息,爸爸媽媽,孩子在上英文課時哭了。想要和您們聊一聊狀況。
我心底一沉,莫名覺得煩躁。過去的經驗告訴我,說是關懷性質的聊一聊,最後都會變成極度高壓的責任歸屬場面:媽媽,某某某已經會寫超過5句以上的英文短文,然後誰誰誰進度超前到四年級的程度。您的孩子這樣,我們也盡力了,我們不知道她為什麼哭。哦,對了,我們真的沒有罵她,別的孩子也都不會這樣,說哭就哭。
而我總是強壓怒火與疑惑,盡可能地向對方道歉,啊,不好意思,可能是我們平常疏忽了。我們是想讓孩子開心學習就好,沒給太多壓力。給您添麻煩了,我們會再好好開導她的。
聽我這麼一說,更牽扯出老師一番苦口婆心的教誨,唉呀媽媽,您不可以這樣想,現在和從前不一樣了,孩子就是要超前要求,提早準備,將來……。
在沒聽完將來究竟會怎樣光宗耀祖之前,我再次為自己的失職,導致孩子表現不佳而道歉,然後直接掛上電話。
我覺得憤怒,現在和從前有什麼不同?教育的目的還是沒變啊,一昧追求齊頭式的平等,還更強調了領先群倫的迫切性。
我覺得疑惑,孩子會哭,難道不能多問問原因嗎?用一句妳也不知道為什麼,別的孩子都不會這樣,就把所有責任切割乾淨。教育的範疇,就只負責陪公子寫作業,然後打發回家嗎?
我也對自己沒有勇氣跟對方拒理力爭,而感到失望和沮喪。我為什麼要道歉呢?孩子學習落後,是一件必須低聲下氣的事嗎?
原本我以為,今晚的聊一聊,八九不離十,會是差不多的局面。
結果卻大出我們意料之外,老師處理的方式極其溫柔,對於投射者小孩十分受用,迫不及待寫出來分享。
老師先替我們還原了整體過程,由於女兒是新加入的孩子,可能需要一些時間,重新習慣體制內英文學習的基礎與教學的方式,最近,課程剛好也進入比較艱深的階段,「我有預期孩子會感受陌生與挫折,但每個孩子展現的方式不同,而Callie又是相對內隱的孩子,所以特別留心觀察她的反應。」
我喜歡老師的用字,不強調內向,而形容內隱,情緒不易對外展現,但只要對人與環境累積起信任,隱密的世界就會逐漸對外開放。這代表了老師對於每個孩子的差異,有十足的尊重,也有純然的欣賞。
「我在問答練習時問了大家幾個問題,Callie的反應的確不那麼流暢。當下並沒有異狀,但過了一會兒,孩子便開始啜泣。」
聽到這,我的胃開始翻攪,全身血液有凍結的fu。我替自己的孩子難為情,卻不覺得抱歉,因為數十年前,我自己就是那個,落後的遲緩的顯得笨拙的學生。哭,是出自於無能為力,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跟不上。於是哭。哭了却再次凸顯窩囊。
「我讓孩子哭了一會兒,告訴孩子說,妳願意跟我說,自己哪裡傷心嗎?沒關係,妳慢慢來,等妳哭好了,去洗手檯把鼻涕眼淚擦一擦,老師和同學,都會等妳說出來。」
「因為,妳一個人傷心,我們全班也不會有辦法開心上課的。請妳告訴我們,哪裡讓妳難過,好嗎?我們再一起想辦法。」
這個方法對孩子有效,孩子說,好像全班都會,只有她不會,覺得自己很弱,也不知道該怎麼辦,所以哭了。
沒錯,我心裡震動了一下,小時候,我就是這麼想的。先生說,聽到這,連他這個大男人都想哭了,一方面重新發現,自己孩子如此脆弱易感,跟自己如出一轍,另方面,也動容於老師的細心引導。
「我告訴孩子說,謝謝妳讓我知道,還有,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決喔。」於是,老師帶著全班再次複習了孩子不熟悉的地方,在隨後的練習中,孩子很快地抓到了訣竅,找到一點點覺得自己厲害的地方,露出了笑容。
「所以,Callie,妳要知道,哭,無法解決所有的事情。懂得表達自己的感受,是很重要的,我們都會等妳。找到問題,共同努力,然後再繼續。」最後,老師如此為今晚的事件做下總結。
我真希望,自己在孩提時代,也獲得過如此邀請,如此等待,如此接納,但幸好,我的孩子得到了。得到了宣洩自身感受、表白需求痛點的正確邀請,便不會習於壓抑,或是把焦點過份投射在不相干的人事物,以逃避面對心底的匱乏恐懼。
我感謝老師願意釋出「盡情」的空間,讓孩子哭個過癮,空白的薦骨,很難自我節制,停損點是,「我讓孩子知道,大家在等,世界上永遠有別人,人和人之間,是互相影響牽動的。」,也適當指引孩子,離開這個空間,「去洗手檯把自己整理一下。」讓孩子冷卻,丟掉不屬於她的情緒和壓力,以乾淨的狀態回來。
我知道,老師沒有聽過人類圖,而她的教育,充滿了智慧,也傳達了教化的力量,聽起來恬淡,卻如此宏偉,「我不覺得,唸書是唯一的出路。教孩子做一個自信的、自重的、自愛的人,陪伴他們走自己的路,才是我認為寶貴的。」
寫到這,不禁流下淚來,老師好像完全沒意識到自己做了一個多美的示範,反而謙卑地向我們致意,謝謝我們願意認同她的理念,她相信,孩子終會走向自己的路,而且越走越穩,時間早晚而已。
在此之前,只要告訴孩子,我在這裡,我願意等。
同時也有5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
情緒 薦骨 在 Corey The Man Yoga Facebook 八卦
瑜珈與感壓反射(Baroreflex)
( 為什麼瑜珈要倒立? 還要含額/擠出雙下巴的動作?)
如何透過身體的姿勢來減輕身心壓力
為了保持血壓的穩定 我們身體有”壓力感受器”(Baroreceptors) 負責偵測血壓的高低並且回饋到我們的腦:
當壓力感受器偵測到血管的壓力變小, 我們的心跳會增加, 交感神經會被激發, 造成血管收縮而增加血壓 (像是蹲或躺著, 忽然站起來)
相反的 當壓力感受器偵測到血管的壓力變大, 副交感神經便會啟動, 心跳會降低, 心搏量降低( 每次打出較少的血液),進而減少血壓。
其中一個重要的壓力感受器就位於頸動脈旁(用手指測脖子脈搏那地方),稱為頸動脈竇。 瑜伽者透過不同的方式,將頸動脈竇溫和的加壓, 激發副交感神經 緩和心跳,抑制血管的收縮,讓瑜伽者身體處於放鬆緩和的狀態。
更有趣的是, 當頸動脈竇受到壓力, 除了造成心跳血壓,放鬆之外, 近年來甚至有許多研究報告發現 還會影響到腦部的思考與情緒,也就是說 當頸動脈竇受到溫和的壓力 不僅身體會放鬆, 連腦部的思考及情緒都會跟著放鬆。* 註1
☝️如何透過身體的姿勢,讓頸動脈竇增加壓力呢?
1 直接加壓
其中一個溫和的方式就是這夾下巴的動作。 在瑜珈裡面稱為喉鎖(Jalandhara Bandha) 例如阿斯坦加第一級,第一個坐姿 Dandasana, 還有完成式裡的蓮花式。 都有這些夾下巴的動作。(沒學過喉鎖要找老師)
2 透過地心引力 (倒立姿勢)
要了解這運作 先把你的手放於低於心臟的地方, 大概30秒之後 你會看到手背上血管 會變得比較明顯(凸出來了)。 但是你只要一把手舉得比心臟還要高, 你就會看到這些血管忽然消失了。 這個就是因為地心引力的關係 血管擴張。
在倒立的時候,心臟比頸部高, 地心引力 血管擴張 會讓頸動脈竇承受多一點的壓力 那也就是為什麼許多的瑜珈練習通常會把倒立的動作放到最後。特別是那肩立式 不但倒立, 而且下巴又靠近胸口(喉鎖) 是相當有效的。
當然對於初學者來說這些倒立的動作是非常緊張的很難放鬆, 而且有許多人的脖子後側不是那麼的柔軟 要強迫用倒立而讓下巴硬要夾到胸口可能會造成, 頸椎失去原來的自然弧度,造成頸椎的傷害。 因此 肩立式 在練習時要非常小心 要看每個人的柔軟度而做不同的調整
☝️有一個方式可以讓你放鬆的倒立,讓頸動脈竇加壓 卻又不讓頸椎失去原來的弧度。 如圖只要你準備兩個到三個瑜珈磚 把瑜珈磚放在薦骨上,再加上一個折好的瑜珈墊 或毯子 放在肩膀附近。(頭要放在瑜珈墊之外的地上) 這時候心臟比頸部還要高, 又加上下巴靠近胸口溫和的壓力 , 頸動脈竇會承受多一點的壓力
下一次你精神或是身體非常的緊張, 只要做如圖的動作相信五分鐘之後 你就會感覺到身體以及頭腦的放鬆喔!
🕉 歡迎報名All Yoga 200 小時瑜珈訓練說明會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47902128888793/
All Yoga 畢業者感言
http://www.coreyyoga.com/testimonials
—All Yoga Taiwan Training 台灣專業瑜珈師資培訓-----
All Yoga 會在2018 台北五月*確定*舉行200小時師資訓練,
台北週末班的課程(剩12席):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301696136959494/
台北周間班的課程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37130459980934/
*台中密集200小時訓練 2018 8月 (有住宿配套)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60378757531630/
2018 三月 台北週間 火箭瑜珈師資訓練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70999909959041/?active_tab=discussion
* 註1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25578794
情緒 薦骨 在 Facebook 八卦
《與直覺漫舞的八種方法》
從小,我就是一個「第六感」特別敏銳的孩子,說不上來原因,對於某些事情,就是知道。比方我爸還沒下班前,就提前感應到他今天恐怕不太順利,然後會順勢引爆我媽的大地雷,等等還是寫好功課就躲回房間比較安全。
長大以後,每一個來到我面前的人,都有自己的顏色與氣息,有的人是濕潤的海藍,有的人是乾涸的水墨,有的人很苦,有的人很酸,也有的人,很模糊,如同霧裡走來一般。我跟身邊同學分享這種感受,同學臉色一沉,「妳,妳是不是看得到不該看的東西?叫妳媽趕快帶妳去收驚。」從此,我才發現,不是每個人都跟我一樣。
所以,當人類圖揭曉我是直覺權威的時候,我並不意外,反而有一種沉冤得雪的暢快。
這幾年,第六感、直覺力、高敏度,好像成為了嶄露頭角的顯學,有很多課程與書籍,教導大家如何開發或鍛鍊這種技能,跟小部分親近的朋友分享我的直覺時,也不再遭受到小時的側目了。雖然我極度羨慕生產者可靠的薦骨,再不然高低起伏的情緒也比直覺有跡可循,意志力與G中心權威感覺也很讚…,然而,在等待四階的這一年,我知道,我應該花一點時間,來釐清與生俱來的禮物到底該怎麼使用。
就像小時候那種無法形容的「知道」一樣,我也知道,一旦學會如何感受與運用直覺,生命將出現極大轉圜。
以下這些練習,很個人,取用了四面八方的觀點,只留下對自己合用的。剛好在投射者決策社團看到有人提問,如何聆聽直覺,也寫出來和大家分享。想說的是,直覺並沒有規則可循,沒辦法科學化地「控制」或「計量」它,領受直覺,大部分和充分了解自己的身體有關,把身體和周遭「準備」好,時候到了,訊息自會向你顯現。
(1) 從事運動 : 任何運動都可以,重點是自己喜歡,可以持續不間斷,和緩或激烈的都好,選擇一項可以讓你的意識沉澱,真實感受肢體韻律的運動。我自己很癡迷於慢跑,偶爾有空,也會打打拳擊,除了發洩壓力與逃避現實,沉浸在運動中,使我重新領會到四肢、肌肉、呼吸之間的微妙關係,當找到平衡點,便會進入忘我狀態,身體以非常本位的方式運作著,而不是我以為的靠頭腦來指揮。對,聽起來很熟悉吧,我們只是乘客,要信任身體這台車子,會開往原本設定好的目的。也請多留一點時間,給運動之後的舒展與休息,感受身體留給你的訊號。
(2) 正確進食 : 留心食物吃進肚子之後,除了飽足與爽感,身體真正的感覺是甚麼?我越來越發現,我熱愛的食物,往往讓身體不能承受。像是我偏好滾燙的湯與咖啡,非常排斥水果,鍾情奶蛋類食品,但這些卻是引發我長期脹氣、胃食道逆流、呼吸道敏感的元凶。身體是誠實的,請觀察進食後身體卻不大舒服的警訊,那代表你選錯食物。目前,我依照人類圖四箭頭的PHS飲食法來調配飲食,被動型的身體,只吃六到七分飽,想吃再吃,也依照所處的Tone與Color,盡量選擇低於體溫的食物,碰觸之後再吃。也記得恰當補充肉類與醣份。實驗到現在,種種惱人的問題略有減緩,不再狂渴,精神也比較警醒。
(3) 慢活當下 : 看到這句,是不是狂翻白眼到後腦勺?老生常談,知易行難。弔詭的是,若永遠都活在對於未知的恐懼,忙著為明天提前佈署,就會徹底忽略了今天,與現在。好好地跟這一秒在一起、跟你身邊的這個人在一起,快樂這一秒,操煩這一秒。每天,我仍然會列To do list,這一年,越列越短,因為只有今天最重要的2~3件事可以被寫在上面,慢慢地做好這些事,享受在你身邊流動的溫度與氣味,當你徹底品嚐過日常,才不會錯失直覺在失常前夕的提醒。
(4) 捨得斷離 : 好,這又是一個老生常談。因為直覺不會降臨在一個亂烘烘、超滿載的環境。簡單一點,把那些你存積好幾年,以為你會穿到用到,結果好幾年過去了,依然在原架上蒙灰的物件,果斷地清離你的視線。同理可證的還有,總是讓你身陷低潮或成癮狀態的關係或習慣,也請花一點時間,與之戒斷。直覺是敏銳的探勾,形同覆蓋在肌膚上的毛細孔,如果周遭環境髒污太多,毛細孔便會吸納太多蹣垢,無法正常運作。
(5) 時常遊戲 : 這是我和兩個直覺權威的投射者女兒,時常會做的趣味練習。很簡單,像是比賽不張開眼睛,誰能最先感受到後面有車來。或者,走到下一個巷口前,我們會碰到男人還是女人?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夠習慣這種先天優於他人的感知,將之視為獨特足以保護自己的天賦,而非異物。而,天賦也需要練習,practice makes perfect。我也常在一個人的時候,測試自己能不能猜對綠燈的秒數,是左側還是右側電梯會先下到地面。當然,遊戲中潛藏大量的或然率,重要的是,一次一次去探索,那個指引你先知一步的感覺是甚麼。如此,便有基礎分辨,甚麼是不經大腦的直覺,甚麼是經過大腦的投射。
(6) 遙視練習 : 我稱之為直覺遊戲的進階版。當人們來到我面前,我會盡可能地記錄,這個人帶給我的感覺。透過五感,而又穿越了五感。從對方說話的語氣、神情、展現出來的動作、衣間散發出來的氣息,來閱讀隱藏在語言之後的資訊。這個過程,有時會讓我想起抽絲剝繭的福爾摩斯,但用意並不在於探勘他人的隱私,而是對於對方的狀態,建立起基本的認識,當彼此越來越熟悉,認識會形成記憶。有時,即便結束了階段性的合作或交際,我依然能感受到對方的狀態起落。直覺會在應該的時候,提醒我,該send個訊息給對方了,也可能是在關鍵時刻拉起響鐘,警惕我,先別打擾,現在不適合。
(7) 保持所愛 : 你鐘心所愛的事物,最神奇的地方在於,一面將你推離現實俗務,滌清被玷汙的毛細孔,一面卻又為你帶來天外一筆的靈感。這個運作機制,和直覺作用的原理很接近,都是要在萬念歸於清明之後,突然給你一記飛踢,啊滋,去看看那個廠商到底簽好約沒啊?總覺得哪裡怪怪的餒。保持所愛,對於任何類型的設計,我相信都有其重要性,因為我們都會需要一個幫助自己抽離、從別的角度觸類旁通的星引。如同我寫東西寫到一半,突然想到要去檢查一下明天要用的ppt,設定好的動畫是不是都有乖乖出演。我很堅持創作的流暢性,這提醒了我,再次檢視其他形式的表達,是否都排除了可預防的失誤?
(8)鐵齒一下 : 我是最近才開始進行這個練習,焦點特別集中在,那些直覺提醒過我別做,而我偏偏鐵齒的事情。中午,考題很應景地出現了,我忘了在外送平台上加註,主食請勿加香菜。結果迎接我的,是一盒無從剔除、香菜汁液都滲進肌肉紋理的椒麻豬五花。灑.滿.了.香.菜。
我在選擇菜色的時候,今天只對豬五花有回應,直覺弱弱地戳了我一下,圖片上那個綠綠一點點看起來像蔥的食材,應該是你懼怕到發抖的香菜,你還是點別的好了。但不知怎的我就還是點了這道招牌豬五花,我想不會吧,怎麼會有人拿香菜來炒豬肉呢。結果就是有啊,還是名店呢。在打開飯盒的那一剎那,我聽見直覺幸災樂禍的嘲笑,你看吧哈哈哈。
好,我吃,鐵齒的結果就是必須接受越線的苦果,也許香菜很美味啊。忍耐地吃了一口、兩口….哇!!!!香菜我真的沒辦法啦,差點把早餐也吐出來。常常有過人來勸誡,直覺來時,千萬別鐵齒。但不鐵齒一下,真的不知道自己錯過了甚麼。只有明白了這個錯有多錯,才會正視微弱的訊號。
最後,為什麼我形容與直覺漫舞,而非共舞呢?因為,我和我的直覺,還未能達到翩翩華爾滋的境界。但,起碼,直覺現在願意現身在這支舞裡面,我已經很感恩了。等我調好呼吸、不漏接拍子,總有一天,我們能和諧跳完一支舞的。
情緒 薦骨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 02/24(日)或 03/16(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 2019.04.13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二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人際維基】桌遊工作坊~帶給你更多新鮮的玩法與樂趣~2019.04.14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545
【2019/05/0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19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發展一項專業,或者是投入一個領域越久,你可能對於這個專業,或領域裡面的「專有名詞」,你就會越熟悉。
而且當你在生活當中,或者是在其他的部分,看到、瞭解到、接觸到類似的狀況的時候;你也會用這些專有名詞,去做「標籤」跟「詮釋」。
「專有名詞」的好處是在於,當你跟同樣有專業背景的人互動的時候,你們可以節省很多的溝通成本。可是啊,今天我要跟你談的恰巧是這些「標籤」、這些「專有名詞」的壞處。
特別是喔,當你太熟悉、太習慣這些「標籤」、「專有名詞」的時候,你可能不僅沒有更精準的,去詮釋某個現象跟概念,反而會因為使用這些「標籤」,讓你距離「真實」越來越遠。
怎麼說呢?在我這麼多年的教學經驗下來,我常常發現有些同學,可能在踏進我的教室之前,就已經接觸過一些心理學的書籍、心理學的概念。
所以呢,當他在跟我談到一些情緒的障礙的時候,他可能會跟我說:「我的內在小孩,沒有得到安撫」;或者是跟我說:「我的自我概念不健全」。
好啦!「內在小孩」、「自我概念」這個呢,可能是很多一般人,接觸一般的心理學讀物當中,可能會使用的詞彙。
可現在問題來了,當你把你自己的情緒障礙,歸因成「內在小孩」。是不是等於也直接說明了一件事,叫做你的情緒障礙,就一定是你過去經驗的影響;而忽略了你身為成人的今天,你是不是某個程度上,還是要為自己負責任?
或者是你把很多事情,標定成為「自我概念」,那麼當你一提到「自我概念」這個標籤的時候,你可曾會想過,其實「自我概念」是可以調整?或者是你必須要為自己的自我概念調整,負起一定的責任啊!
所以,你聽到這裡喔,你可能發現了,當我們過分的使用這些「標籤」的時候,感覺上我們好像用更少的詞彙,在說明一個概念。
但事實上也因為這些「標籤」,讓我們對於自己主觀或客觀的一切,把它變成是一種不去思考。因為我只要這麼說,我現在有任何困擾,都是因為「我的內在小孩沒有得到安撫」,這樣就好了。
比起我要好好的抽絲剝繭,面對真實、面對自己的責任,跟我無法控制的事情。相對比較起來,「內在小孩」四個字,是不是比較容易啊?
而且使用這些「標籤」還會有一個附帶的好處,叫做呢貼上了之後,就不用再深入思考。也就是說自己不用再負那麼多的責任,反正是因為過去的經驗,讓我的內在小孩受傷。
因為別人沒有好好對待我,讓我現在的內在小孩沒有得到安撫。這樣子是不是聽起來,好像是一個可以幫助自己感受上比較好;但事實上,可能沒有負責任的一個「好用」的方式呢?
那麼除了我在心理學的經驗之外,我在生活當中也遇過很多人。比如說,當他的生命走到現在的階段,他去做一件事;或者是他一直抗拒,去做一件可能他需要做的事情。
他可能就會說:「菩薩告訴我該做,或菩薩告訴我不該做。」你看!多容易。把一切的問題,丟給菩薩不就好了?
再不然呢,我也遇過有一些人,接觸了身心靈的領域,我相信這些領域包含宗教,都會帶給我們很大的幫助。
可是啊,這些領域裡面的「標籤」跟「名詞」,它是幫助我們深入的理解真實是什麼;而不是給我們一個「標籤」,當成是藉口啊!
因為呢,我就常常遇到有些人,他可能一直在追求內在的平靜跟滿足,但是他一直沒有負起,他真實生命當中的責任。
比如說,他可能需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再不然他可能要為自己的財務,跟生活負起責任。這個時候呢,如果逼著他去找工作、逼著他去面對現實,他就會告訴你,我的「薦骨」沒感覺。
哇噻,當他這麼一說之後,你再逼迫他,好像是阻礙了他心靈超越,的道路的那個壞人一樣,你有沒有這樣的感覺啊?
但是,回到這個人身上,他是不是也因為只需要去講「薦骨沒感覺」。他某種程度上可以用這個標籤,去逃避他現在真實生命裡面,必須要面對的一切。
所以,談到這裡喔,到底「標籤」要不要使用?該不該使用?或如何使用?這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我只能說當我自己在面對這些「標籤」的時候,我會非常的謹慎。
我會不斷的問自己,這些「標籤」是幫助我,更真實的去詮釋一件事情?還是我反而透過了這個「標籤」,開始進入了一種叫做理所當然,而不去思考的狀態?
就好像是我們從小到大看的故事,你很直覺的把故事裡面的角色,分成好人或壞人,是不是很容易啊?但是真實的生命,哪有好人全好、壞人全壞的呢?
所以,我希望今天透過這一段分享,或許能夠帶給你一些不同的思考,當你非常習慣運用某些「標籤」來詮釋自己,或者是說明別人的時候。
就好像是你可能會說:「我是摩羯座的人、我是雙魚座的人,所以這就是我的個性」,或者是這麼說:「雙子座的人、處女座的人就是某個德性」。
那你說究竟是自己跟別人,因為他的星座就活成什麼樣子?還是你先認定,他就是那個星座的那個樣子;所以,你根本看不見他的其它層面呢?
所以,我今天唯一能夠回答你的,就是當我們在面對自己,跟別人的時候;在使用這些標籤之前,你是否願意給自己足夠多的時間,去分析、去判斷、去思考,到底真實是什麼?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我們每一段影片的說明裡,都有一些我們近期課程的連結。
我很期待不論在實體的教室,還是在線上課程裡,都能夠跟你一起前進,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nmJ8RKTfaG4/hqdefault.jpg)
情緒 薦骨 在 JKの身心靈遊園車 Youtube 的評價
如何「聰明用電」,在工作上發揮自己的戰力?
🔹🔸 本集精彩內容 🔸🔹
💬 電池1:薦骨中心/生產者的標準配備
💬 電池2:根部中心/壓力可以轉換為動力
💬 電池3:情緒中心/感覺對了才有動力
💬 電池4:心臟中心/有目標才有動力
💬 四電池全空白的人,在職場中的自我定位?
✨✨ 若在職場上遇上任何疑難,或想探索自己在職場上的可能性,
歡迎到 Kevin Career Coaching 網站 了解更多: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
⫸ Jerome FB & IG:搜尋「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
⫸ 預約Jerome解讀服務:https://www.fb.com/humandesign.Jerome
⫸ Kevin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 Kevin 職場引導服務: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 人類圖初階課程: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kpxxU6qjO2U/hqdefault.jpg)
情緒 薦骨 在 JKの身心靈遊園車 Youtube 的評價
顯生「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純生「路遙知馬力」。
🔹🔸 本集精彩內容 🔸🔹
💬 從20-34通道了解顯生能量的本質
💬 顯生如跑車,純生如火車
💬 顯生、純生各自在職場上的優勢
💬 顯生、純生的可能盲點與建議提醒
💪💪 若渴望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好好運用自己的薦骨權威,或想認識薦骨的運作,歡迎按以下連結,了解【薦骨健身房 】詳情。 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sacral-gym
----------
⫸ Jerome FB & IG:搜尋「人類圖看世界 Jerome’s human design」
⫸ 預約Jerome解讀服務:https://www.fb.com/humandesign.Jerome
⫸ Kevin FB & IG :搜尋「孭起背包·遊歷不預期」
⫸ Kevin 職場引導服務: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
⫸ 人類圖初階課程:https://www.kevincareercoaching.com/livingyourdesign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IsFRIhrmGpE/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