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這段是一個日本超大咖歷史小說家在1993、4年寫下的台灣觀察紀錄(?)
「世界上,像台灣這樣國、公、私立教育機關齊備的國家非常少見。但是,不管哪一所學校,幾乎都不教台灣史。既不教碑文中陳儀這個名字,更不詳細講授在那以前的日本統治時代,或是清朝的年代。
台灣,實質上是『台灣共和國』。然而,國名卻叫『中華民國』。
這個中華民國的國名,是由一個空想與一個現實構成的。這個空想,認為全部的中國大陸與蒙古、西藏,都屬於台灣(中華民國)所有。不用說,全世界任何人—當然也包括台灣人—都不相信種自欺欺人的說法。這個國家,現實上是緊緊縮在台灣本島上。由於這個國家全屬空想,因此歷史也就無從教起。
然而,終有一天,這個國家的古代、中世及現代,必定會作為台灣史,噴湧般地被講述出來。二二八事件的碑和碑文之所以能夠那麼堂而皇之地豎立,相信是有著可以成為講授台灣史的先驅意識在。
我正要到嘉義去。
可是卻站在碑前陷入沉思。
站在國家的角度來看,台灣究竟是什麼呢?」
by 司馬遼太郎 《台灣紀行》
( 還是不知道他是誰的人可以估狗看看有多猛 )
-------------------
看完以上應該很多人有「嗚嗚日本人好像知道的比我多」的錯覺(也可能不是錯覺),沒關係,這本書還有收錄司馬遼太郎和李登輝的《生在台灣的悲哀》對談,當時新聞好像滿大的,來回味一下吧,年紀較輕如我沒看過的更要看,因為看完會發現當時的問題套用在今天也完全不違和......QQ
-------------------
相關書評:「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出版的台灣專書中最重要的一本。」by 新井一二三
(我之前推過的《我們與台灣的距離:寫給美麗之島的七封情書》作者,他那本也激推❤️)
《#台灣紀行》 購買連結在留言處⬇⬇⬇
同時也有1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親密關係這一詞,對你來說很生疏嗎? 沒關係,我也一樣。 收到書的那一天 我以為我買了一本辭海 天阿,也太重太厚了吧 然後我隔兩個月才開始看。 看得過程中呢 我可以明顯感受到 這本書跟坊間的感情書籍大不相同 沒有太主觀的觀點 作者純粹用群眾心理學的角度看待伴...
情書 書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馬家輝:拿一把爛牌,也要當牌局上最大的贏家》
*作者馬家輝說:「傳說中,世界上總有一隻鴛鴦,跟我們不搭調,我們也知道、明白,可是還是要找到他。」生命、命運也是這樣,「每個人都可能會摸到爛牌,把手上的爛牌打好,是我們一生唯一能做的事情。」
* 書名「鴛鴦六七四」,指的是牌九局里最爛的四張牌,拿到它,九成九輸錢。「鴛鴦六」,是兩只花色不一樣的六點。「七四」,是一隻七點和一隻四點。這個牌局,貫穿整部小說,也是主人公命運的喻示。
* 夜幕下的香港,人們在渴望最後一場放肆的快樂。孫興社的龍頭老大哨牙炳的「沐龍大典」即將開宴,兄弟、吧女、洋人、港警、政商名流無不到齊。
此番大宴,阿炳本想宣佈江湖隱退,誰知卻在當天消失得無影無蹤。而答案,就藏在摸到的三把爛牌「鴛鴦六七四」裡⋯⋯
*詹宏志書評:
https://www.cna.com.tw/amp/news/firstnews/202005225009.aspx
* 對哨牙炳來說,他人生中的「大爛牌」,可遠遠不止出現在這一場賭局上,但奇怪的是,他就有本事絕處逢生、轉危為安,硬生生扛過命運的衝擊,絕不倒下。
* 阿冰曾悻然罵道:「我這輩子是來還債的,誰稀罕男人!」
「話雖如此,在上輩子與下輩子之間的今生今世,阿冰仍未甘心,午夜夢回,夜深人靜,她依然相信世上有一個欠了她的男人,不,是跟她兩相虧欠的男人,他要還給她,她也要還給他,一欠一還,一還一欠,兩個人糾纏不休,這才算是夫妻同命。」
男人心,女人心,都是一顆渴望愛與被愛的心,從他們決定做一對鴛鴦開始,就注定不會再分離。
情書 書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八卦
我看到了妳,妳也看到了我:給未相識的知音。
@ 嘉大倩 謝謝你,陳文茜.
2013-05-31 13:15:52
來自: 嘉大倩 文茜的百年驛站的評論
小時候被訓教,選擇朋友很重要,若是交錯了,一輩子走上歪道。選擇偶像,似乎也如此吧。如果喜歡一個青春藝人,那就跟著一起整容,爲了年華流逝自殺。我深感幸運,找到了陳文茜。
是不是事實如此,越喜歡一個作家就越是想把他/她所有的書都買下,從最稚嫩的第一本,到最近預售新出爐的,從雜誌專欄到訪談,甚至到與其他作者一起的合集。全部都要買下,看完其中一本書,醍醐灌頂無限共鳴,好似談了一場心滿意足高潮叠起的戀愛,於是乎,想著要把所有的她的書讀完,再提筆謹慎地寫下一篇書評來,想要比任何人都瞭解得全面具體,也抱著希望對方能看到的份上,一定要寫得驚天動地。
可是,越到讀完的時候,就越是不肯提筆了,因爲愛得太深,不願意和別人分享,怕太多人愛上,寧可私自珍藏。對我,陳文茜絕對是這樣的作者,剛開始在廣州工作,房租交完,吃飯都有困難,還是在網上買了台版她以前的書。那是人生爲買書最瘋狂的一次了,要知道在大學時代,即便是教科書都捨不得買,借來閱讀,或是到圖書館啃。當時,另外的作者還有馬家輝,龍應台,許知遠。
中學時候第一次知道陳文茜,是在最初幾期的康熙來了,當時並無多大感慨,尚且無緣分,只覺這個女人非常有氣勢。大學接近畢業,漸漸對政治産生興趣,看過《文茜看世界》之後,瘋狂搜尋她的各類訪談,依稀知道了她是怎樣的人。拉近和她距離的,還是在西班牙經歷了經歷衰退,不得求解,看著男友以及身邊的朋友一個個對未來失去了信心,想知道爲何。
看過陳文茜的文章,看她的節目,也是在那裏知道來龍去脈,她的聲音女性化,但是有力量。聽她過去的故事,學歷,膽識,做過的驚天駭俗,越瞭解越是愛上了。
陳文茜帶給我最大的影響就是對於未來的向往,曾經像是許多莫名其妙的青少年,吼著到了二十歲就要死掉,太老了太醜了。可是看見陳文茜,現在已經五十五歲,比我母親大些,卻依然風姿綽約,是知識讓她更性感,經歷讓她更從容,是任何事情任何人都無法辯駁和偷走的。原來,性感可以是這樣的。
李敖說她是全臺灣最聰明的女人,也讚揚“陳文茜文采也是妙天下的”她的文采就是“精,靈,鬼,怪。”另外,她的知識面廣博,無論是看她的節目或者是《文茜的百年驛站》,從家人的歷史,談到宇宙上的狗,還能非常精彩地採訪Lady Gaga。我喜歡這樣的女人,迷戀這樣的智慧。
依然單身不要小孩的她,卻與小狗有深厚的感情,她的智慧卻不使她高傲,幽默得可愛。生日當天,她會發短信給送禮的朋友們,“我比玉婆婆整笑了二十六歲,卻比蘇珊大嬸又大了六歲。說老不老,說小不小。不過別嘲笑我,據統計福島五十壯士平均年齡五十三歲,請向我們偉大的五十三歲人類致敬,福島壯士文茜筆。”
印象最深的,是在書裏她寫日本的海嘯,她可以和你深入淺出談論海嘯的造成、歷史,同時又寫出這樣的文字:“岩手縣一名父親開著車猛加油門逃,浪追著他;兒子就在他身後載著媳婦與小孩;浪更快了,父親沒有時間回頭,只能拼命地往前沖。等一切平靜,他剛好看到兒子的車,被卷到黑濁濁的浪濤中。他看不到兒子的身影,只望見一閃一閃的車燈,像一個兒子向父親,遺憾地告別。”
這樣小細節的一段文字,無論看多少遍,都令人動容。
我不喜歡看八卦雜誌,因爲那些都是被第三方有選擇性書寫的,所以面對一個作者或者歌星甚至陌生人,我只相信他們自己說的,或者只是看作品。對陳文茜的瞭解,我一遍一遍看她接受訪談節目,看她的書。她與母親就似張愛玲與母親的不和,留學時候回家,從來不把行李拆包,因爲知道三天必定會吵架。
大學畢業,在臺灣得到一份不錯的律師事務所工作,接下去辭職,小小年紀就在《中國時報》擔任主編,家裏不支援,每吃一口肉,每夾一道菜,母親就諷刺不是說錢不重要嗎,這些肉和菜哪里來。人的性格,從小就看到大了,陳文茜那時候就是現在的驚世駭俗的陳文茜了。第二天,媽媽上班,她找來搬運公司,收拾個人物品,上山住了將近半年,斷絕母女關係。
母親找來,看見她住在山上非常小十平米的屋子,說,家裏從政毀了一生的外公,不希望她也如此。出國讀書,陳文茜回來後還是從政,並且是穿著粉色套裝和短裙啊!
想到了《生活在別處》籠中鳥的討論,如果是真正的鳥兒,她是決然飛出去的啊!在書寫喬布斯的時候,陳文茜評論“他沒有用過創傷兩個字,創傷只屬於煩人,屬於拒絕超越自我的人,屬於不爲自己人生負責頻找介面的人。”這句話,想起1946 年,胡適在北大演講,說:爲什麽我要你們獨立,而不說自由呢?自由是對外面的束縛而言,不受外面勢力的限制與壓迫。而獨立是你們自己的事,不能獨立,仍然是做奴隸……最後他說: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行動派,就是從來沒有那句話“我變成這樣都是你害的。”從不出發的人,永遠有藉口,而出發的人,他們沒說什麽,只是一直在朝著目標往前走。
喜歡一個人,甚至稱其爲偶像,就是在某一種認可的生活態度裏站隊,我想,對我,陳文茜就是一種所向往的人生,愛情雖然是痛,但也灑脫養狗過接下去人生。知識不斷在更新,五十歲也可以是更好更可愛更性感的二十歲。不懼怕任何的年紀,因爲總會越來越厚實的。當有了知識,可以大膽地有底氣地驚世駭俗。
將來若有天如果有人要研究我,那一定要先讀懂陳文茜。她在我心裏埋下了的種子,有天會發芽的。
心裏慚愧,寫得太爛,希望陳文茜看不到吧!
陳文茜,謝謝你陪我度過了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在《只剩一個角落的繁華》第一篇,“他們並不想當時代的紀念碑,一點也不想。”
在我人生最不能接受世界碾壓下的巨變時候,給了我希望,也讓我在盲目的恐懼中更看清時代的樣子。
好吧!!!我只是個熱心小讀者,把書評真的寫成了情書。
情書 書評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哪裡會有人喜歡孤獨,不過是不喜歡失望罷了
親密關係這一詞,對你來說很生疏嗎?
沒關係,我也一樣。
收到書的那一天
我以為我買了一本辭海
天阿,也太重太厚了吧
然後我隔兩個月才開始看。
看得過程中呢
我可以明顯感受到
這本書跟坊間的感情書籍大不相同
沒有太主觀的觀點
作者純粹用群眾心理學的角度看待伴侶關係
當中寫到的心理學研究
也著實讓我震驚
哎啊~可不可以不要這麼一針見血
例如作者經然花了一整頁談論單戀的問題。
希望今天這本書的分享
可以讓我們更了解親密關係
我的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情書 書評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單書連結: https://bit.ly/3CCQyJz
全館25元不限商品折價券: https://bit.ly/2XYpk1B
博客來五分鐘閱讀計畫版本: https://bit.ly/37QkV16
你愛過嗎?是否受傷了?從這傷痕中學到了什麼?
是開始自我懷疑,自己是否值得被愛嗎?
還是認為自己還沒找到適合的人
如果作者是現實生活中的朋友
當你向他詢問感情問題時
真不知道是該說他夠智慧而誇獎他
還是會因為他講得太尖銳而討厭他
幾年前看過這本
封面真的不起眼
書名也不夠吸引人
但讀了前幾頁之後
你就會被作者細心的觀察而感到驚訝(!!)
他像是個摸透愛情故事的智者
句句都在講著我們在愛裡面容易誤解的事情或感覺
這種愛包含了父愛、母愛、大眾的愛、情愛
這本書對我來說
就像一本該放在身邊的小冊子
時常的拿出來複習一次
並希望自己
能慢慢培養如何去愛的能力
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情書 書評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偷偷推銷一下自己的Podcast,現在Spotify/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上都可以搜尋到[文森說書]
今天介紹的這本書《沈默契約》,我覺得它幫助我找出人際關係中一直存在的某種感覺,這種感覺時常出現在大家對一件事情的基本定義相差甚遠的時候,出現在你與某個人產生摩擦,但你就是找不到為什麼會爭執。
這本書告訴我們,原來我們都被自己的沈默契約所呼嚨了,我們看待一件事情或是一種關係的定義,往往取決於過去的經驗,你是這樣,別人也是這樣,但糟糕的是你可能不明白他的過去,對吧?所以爭執就在所難免。
發覺自己的沈默契約,調整彼此的沈默契約甚至移除,然後走向一個更了解彼此的未來
這應該就是這本書帶給我的禮物了。
我的Podcast:
Spotify: https://open.spotify.com/show/3XqoOjxxC25S5BXTlwKmsd?si=3qf8NO7xTMKCwu0QEBW-hQ
Apple Podcast: https://podcasts.apple.com/tw/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l=en
Google Podcast:
https://podcasts.google.com/?feed=aHR0cHM6Ly9mZWVkcy5idXp6c3Byb3V0LmNvbS8xMDk2MTM5LnJzcw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部落格: https://vincentreading.com/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我的Bilibili:
https://space.bilibili.com/475005918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