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
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取自《解開照護枷鎖》
*********************************
最近跟朋友談到「空巢期」,這也是個失落的歷程。
早一點的,在孩子上幼兒園,媽媽突然空出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被照顧的人突然一段時間不在視線範圍,照顧者一下子進入某種存在意義的真空,心裡莫名慌張,擔憂、恐懼,彷彿在一種跌落的過程,一直不見底部。
晚一點的,是在孩子去外地上大學,或者婚配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家」,在意義上,對孩子有了質變,不再是孩子會停留最多時間的地方。
如果旁邊還有老伴的,老伴又沒有成長,還是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那空巢期會特別難熬。
我的新書沒有談到這個部分,真是可惜。
如何因應空巢期,參考這篇文章也可以。最主要要完整地體驗悲傷,並且重建自己的價值。
平常就要撥時間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哪一種照顧者。並且祝福您,時時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能有陪伴自己的能力!
*********************************
親愛的,你可以哭
即使失智,美好的回憶就在當下
【文/ 陳乃綾】
■ 親愛的,你可以哭
面對親愛的家人生病,怎麼能不難過呢?
怎麼還能堅強呢?
那些堅強都是為了要讓自己還能夠處理事情、還能夠照顧家人,讓旁人不擔心自己而故作堅強的吧!會難過是正常的,所以想哭就哭吧!
能去接觸內心深處的悲傷與失落,我認為是再勇敢不過的事了!
不去看見自己的難過,我覺得比較容易。所以,有些人會抽離自己的情緒、與情緒保持距離,好讓自己無法去感覺,才不會因情緒低落而哭泣。然而,我們都誤會了「哭泣」,他有那麼可怕嗎?哭泣,會發生什麼事呢?曾幾何時,我們不讓自己哭了,我們哭不出來了?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曾說:「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當然,總有一天,我們也將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過新的生活,悲傷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我們有好好對待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那麼我們會練就與悲傷共處的能力,悲傷有時候會湧現,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安撫與擁抱自己悲傷的情緒。在面對親人生病或者過世的重大失落創傷,沃登提出悲傷調適需要經歷四個過程:
1、接受失落的事實:
接受親人生病或者已經離世為調適悲傷的第一步驟,因為有不少的人剛開始會否認或者懷疑這是否是一場不真實的夢「這不是真的、我只是在作夢明天就好了、她待會就會醒來了」否認她已經過世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制,因為太痛了,痛苦到無法接受事實。在否認、討價還價,最後冷靜下來、不得不接受事實,是調適悲傷的第一步,因為沒有接受事實,就不會真的開始面對自己的悲傷與失落。
2、經歷悲傷的痛苦:
一旦接受「她真的離我而去了、他不會再回來了」接下來會經歷長時間的悲傷與痛苦,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不等,這個過程很難受也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所有的悲傷與眼淚都像在訴說對逝者的思念,面對親人的逝去我們怎麼可能不悲傷,因為我們有愛就會伴隨著痛,這個痛也在提醒著我們的愛有多強烈。每流出一滴眼淚,都像在和逝者道別,在心底不斷地道別,而湧出許多思念的眼淚,經歷這些悲傷與痛苦是有療癒的意義,沒有人可以不經歷悲傷就恢復正常生活的。在專業的心理評估下,如果親人過世,而沒有難過、悲傷、失落的情緒,這是令人擔心的情緒隔離狀態,哪天會有其他形式的後座力來影響生活的。
3、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我回家看不到他了、他都會等我回家。」原本生活裡總是存在的人,不再出現了,原本每天和我相依為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沒有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家庭、世界,這個不一樣是未知與陌生的,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可能會經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然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忘記逝者,他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4、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新的關係上:
人是需要關係與互動連結的,逝者已經離開,我們也要帶著他給我們的祝福,好好活下去,重新踏出原有的生活圈,認識新朋友或經營與故友的關係,漸漸地從親人逝去的傷痛中走出。
以上四個階段是一個大原則,循序漸進的從經歷悲傷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跳過悲傷地恢復正常生活,就算有也可能只是外在的故作堅強,有時候內心太痛讓我們不敢去碰,所以把悲傷情緒隔離開來不去感覺它,以為這樣可以安然度過失親的悲傷。
建議你可以找個安全與信任的人陪伴,或者獨自一人比較自在,給自己機會去接觸內心被壓抑的情緒,接受自己可以有任何的情緒,憤怒、愧疚、失落、挫折、難過、悲傷、無助……別擔心,這些情緒不會永遠占據你的心靈,好好看著這些情緒,它們將會因為被你看見而慢慢消退。請允許自己有哭泣的權利與需求,唯有鼓起勇氣去面對與經歷悲傷,悲傷才會真的走過。
.
以上文字取自
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436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
悲傷治療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
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取自《解開照護枷鎖》
*********************************
最近跟朋友談到「空巢期」,這也是個失落的歷程。
早一點的,在孩子上幼兒園,媽媽突然空出一大段時間,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時候,就會明顯感覺到。被照顧的人突然一段時間不在視線範圍,照顧者一下子進入某種存在意義的真空,心裡莫名慌張,擔憂、恐懼,彷彿在一種跌落的過程,一直不見底部。
晚一點的,是在孩子去外地上大學,或者婚配的時候。知道自己的「家」,在意義上,對孩子有了質變,不再是孩子會停留最多時間的地方。
如果旁邊還有老伴的,老伴又沒有成長,還是一副自我中心的模樣,那空巢期會特別難熬。
我的新書沒有談到這個部分,真是可惜。
如何因應空巢期,參考這篇文章也可以。最主要要完整地體驗悲傷,並且重建自己的價值。
平常就要撥時間為自己而活,不管是哪一種照顧者。並且祝福您,時時把握住自己的價值,能有陪伴自己的能力!
*********************************
親愛的,你可以哭
即使失智,美好的回憶就在當下
【文/ 陳乃綾】
■ 親愛的,你可以哭
面對親愛的家人生病,怎麼能不難過呢?
怎麼還能堅強呢?
那些堅強都是為了要讓自己還能夠處理事情、還能夠照顧家人,讓旁人不擔心自己而故作堅強的吧!會難過是正常的,所以想哭就哭吧!
能去接觸內心深處的悲傷與失落,我認為是再勇敢不過的事了!
不去看見自己的難過,我覺得比較容易。所以,有些人會抽離自己的情緒、與情緒保持距離,好讓自己無法去感覺,才不會因情緒低落而哭泣。然而,我們都誤會了「哭泣」,他有那麼可怕嗎?哭泣,會發生什麼事呢?曾幾何時,我們不讓自己哭了,我們哭不出來了?
美國悲傷治療大師沃登(William Worden)曾說:「沒有人能夠杜絕悲傷,除非他心中沒有愛。」因為有愛,所以才會難過;因為難過,讓我們記得曾經愛過。每一滴眼淚都在紀念著我們曾經的回憶;每一滴眼淚都像在說一遍:「我想你,我愛你。」
當然,總有一天,我們也將從悲傷的情緒中走出來過新的生活,悲傷不會完全消失,如果我們有好好對待內心的失落與悲傷,那麼我們會練就與悲傷共處的能力,悲傷有時候會湧現,我們能做的是好好安撫與擁抱自己悲傷的情緒。在面對親人生病或者過世的重大失落創傷,沃登提出悲傷調適需要經歷四個過程:
1、接受失落的事實:
接受親人生病或者已經離世為調適悲傷的第一步驟,因為有不少的人剛開始會否認或者懷疑這是否是一場不真實的夢「這不是真的、我只是在作夢明天就好了、她待會就會醒來了」否認她已經過世是一種心理保護的機制,因為太痛了,痛苦到無法接受事實。在否認、討價還價,最後冷靜下來、不得不接受事實,是調適悲傷的第一步,因為沒有接受事實,就不會真的開始面對自己的悲傷與失落。
2、經歷悲傷的痛苦:
一旦接受「她真的離我而去了、他不會再回來了」接下來會經歷長時間的悲傷與痛苦,幾個月到幾年的時間不等,這個過程很難受也讓人看不到希望,但所有的悲傷與眼淚都像在訴說對逝者的思念,面對親人的逝去我們怎麼可能不悲傷,因為我們有愛就會伴隨著痛,這個痛也在提醒著我們的愛有多強烈。每流出一滴眼淚,都像在和逝者道別,在心底不斷地道別,而湧出許多思念的眼淚,經歷這些悲傷與痛苦是有療癒的意義,沒有人可以不經歷悲傷就恢復正常生活的。在專業的心理評估下,如果親人過世,而沒有難過、悲傷、失落的情緒,這是令人擔心的情緒隔離狀態,哪天會有其他形式的後座力來影響生活的。
3、重新適應一個逝者不存在的新環境:
「我回家看不到他了、他都會等我回家。」原本生活裡總是存在的人,不再出現了,原本每天和我相依為命的人,就這樣離開了,我們需要重新去適應沒有他的生活,重新開始不一樣的生活、家庭、世界,這個不一樣是未知與陌生的,讓人感到緊張不安,可能會經歷幾個月或者幾年的時間來適應新的生活。然而我們不會、也不可能忘記逝者,他永遠存在我們心中。
4、將情緒的活力重新投注在新的關係上:
人是需要關係與互動連結的,逝者已經離開,我們也要帶著他給我們的祝福,好好活下去,重新踏出原有的生活圈,認識新朋友或經營與故友的關係,漸漸地從親人逝去的傷痛中走出。
以上四個階段是一個大原則,循序漸進的從經歷悲傷到重新適應新的生活,沒有人可以跳過悲傷地恢復正常生活,就算有也可能只是外在的故作堅強,有時候內心太痛讓我們不敢去碰,所以把悲傷情緒隔離開來不去感覺它,以為這樣可以安然度過失親的悲傷。
建議你可以找個安全與信任的人陪伴,或者獨自一人比較自在,給自己機會去接觸內心被壓抑的情緒,接受自己可以有任何的情緒,憤怒、愧疚、失落、挫折、難過、悲傷、無助……別擔心,這些情緒不會永遠占據你的心靈,好好看著這些情緒,它們將會因為被你看見而慢慢消退。請允許自己有哭泣的權利與需求,唯有鼓起勇氣去面對與經歷悲傷,悲傷才會真的走過。
.
以上文字取自
解開照護枷鎖:人生必修的長照課,照顧家人你一定要知道的事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33436
.
桃園免費電影賞析講座_壁花男孩【9/29】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670578786792518/
台中公益講座_愛是一生的功課【靜思書軒台中靜思堂店,9/28(六)下午2點到4點】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571921903094221/
新書上市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悲傷治療 在 親子天下 Facebook 八卦
【與自己和解】蘇絢慧:一封信,給19歲的我
心理師蘇絢慧從小歷經父母離異,14歲時喪失至親,靠自己長大。一路走來人生路上顛簸,在人生低谷時,曾一度想要放棄生命。幸好,她走過來了,成為助人的悲傷治療師...
✨延伸|蘇絢慧:原來我一直沒有好好安慰她 http://bit.ly/1Ubouz4
悲傷治療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評價
特別感謝「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的努力,持續關推廣社會對自殺者遺族的認識與關懷,陪伴走過失落與療癒。
我們在這兩集的影片中,參考了協會理事呂芯秦老師所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這本書的內容。
姊姊自殺的傷痛、母親離世的打擊,讓呂老師從家屬與多年加護病房護理師的角度,記錄下整段療癒過程所面臨的壓力與傷痛,希望透過揭露整段過程,讓更多台灣人理解,我們可以怎樣看待生命的逝去、如何面對處置,並轉化為療癒的力量,讓留下來的人能夠好好走下去。
如果你需要了解更多內容,以下是我們推薦的資源:
📍FB專頁: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
https://www.facebook.com/Scar201811/
📍FB專頁:社團法人台灣失落關懷與諮商協會
可透過捐款方式索取 呂芯秦, 李佩怡, 方俊凱著《生死傷痕:你我還沒說再見》喔!
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0156325800253264&id=251005988263
影片中提到的六個療癒過程,都能在連結中找到更多資料。
誠摯希望能夠真正幫助到大家:)
每個人多付出一點關心,一起讓社會變得更溫暖!
--
#記得打開CC字幕 傾聽,有時候就是最好的陪伴。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製作團隊 】
|企劃:鯉鼬
|腳本:鯉鼬 again
|剪輯後製:Pookie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引用書目:《我是自殺者遺族》,作者:呂欣芹、方俊凱 出版年:2008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文經社
→ 參考與推薦書目:《難以承受的告別-自殺者親友哀傷旅程》作者:克里斯多福&亨利.賽登 譯者:楊淑智 出版年:2001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心靈工坊
→ 《解剖自殺心靈》作者:愛德溫.史奈曼(Edwin S. Shneidman) 譯者:李淑珺 出版年:2006 出版地:台北 出版社:張老師文化
→ 圖文不符懶人包:面對生命的驟逝,除了悲慟,我們還能做些什麼?https://bit.ly/2w4liCL
→ 倖存者的餘聲——自殺者遺族的漫長旅途:https://bit.ly/2P1tdtj
→ 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https://bit.ly/2w4I916
→ 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OAwMVZ
→ 自殺方式之具體防治策略:https://bit.ly/2MhRs8E
→ 全國自殺防治策略:https://bit.ly/2P4dz06
→ 自殺防治概論:https://bit.ly/2MMxBdR
→ 當愛已遠離 自殺者遺族守護人關懷指引手冊:https://bit.ly/2vGEHdx
→ 台北馬偕-自殺者遺族說故事團體招募:https://bit.ly/2MJCaWr
→ 「自殺親友(遺族)關懷」訪視流程及注意事項:https://bit.ly/2OxORnG
→ 安寧講堂:https://bit.ly/2OzrfiF
→ 說故事療傷 自殺者遺族走出陰霾:https://bit.ly/2MpEdC5
→ 自殺者親友的權利:https://bit.ly/2vCmlKL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悲傷治療 在 5分鐘治療秘笈02集悲傷(Grief) - YouTube 的八卦
悲傷 是一種複雜的情緒。 ... 但是,當某人很悲傷,這個目標就不夠清楚,我們可以把悲傷視為一隻沒有靶子的箭 ... 我給予治療師的建議便是,舉行一項儀式。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