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工作太久沒有放假
真的算是一種 #慢性自殺 嗎?
為了追求長生不老的秘密
有科學家帶著 1200 位中年大叔
進行一項長期研究:其中一半除了健康飲食
規律運動,還被建議要定時服用降血壓藥
剩下一半的大叔只要過得歡喜就好
🍍🍍 FIFTEEN YEARS LATER 🍍🍍
研究注意到,那些健康生活的大叔
雖然頭幾年罹患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顯著降低
可 15 年後,他們的死亡率竟然急起直追
形成越注重養生反而越短命的弔詭結果
而科學家在檢查數據後發現,關鍵因素
似乎在於有沒有放縱的 #讓自己放個假:
擁有健康習慣的大叔,工作量普遍比較重
不是根本不休、就是連放假都在 on call
因此科學家推測
他們這種相對 #高壓 的生活模式
危害甚至比不運動+垃圾吃還要恐怖──
同樣是健康組,只要一年放假未達三周
死亡率就硬是比其他人高出四成
(這裡指扣掉週休後的假期)
不過因為這研究從 1970 年開始
考慮到現在除了更好的降血壓藥物
也有更輕鬆、更高效的飲食生活管理方法
研究的最終結給放到現在可能會有點不一樣
但研究的核心精神,我想到今天仍然適用:
千萬不要以為運動飲食習慣好又不菸不酒
就能心安理得當個無情的 #工作機器
現在你知道不好好放假有什麼後果了
為了在清明連假期間幫自己延年益壽
這裡介紹你養生紓壓的放假第一品牌
──#新竹市 #兒童藝術節
#光臨藝術節前導活動!
白天挑戰新竹左岸水源草原
「兒藝節」六大遊具當個體能王
再去新竹市府動手玩積木,打造夢想城市
晚上 6:30 接著市府前廣場沉浸「環形光雕」
看主角隨劇情跑跳到 4 座建築物
想要完美假期,新竹通通給你!
林智堅 #怪奇事物所✕#新竹市政府
#怪奇冷知識659
註:有趣的是,在簡單生活組中,有沒有好好放假,死亡率其實都差不多,所以科學家推測,這部分也是因為健康生活需要的紀律,無形中增加了一些生活壓力,而這種壓力造成的負面影響,甚至可能高於健康生活帶來的益處。
怪奇冷知識637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八卦
你有沒有遇過一種情境是
明明朋友甚至另一半就在身邊
內心卻忽然被一股 #寂寞感 給吞噬
仿佛只剩你孤單一人在對抗整個世界?
_
理論上,人會孤單寂寞覺得冷
是源自 #社會性動物 的生存本能
拿槍逼著我們去和他人社交、建立連結
所以寂寞感的源頭其實很原始很天然
不是只限邊緣人或單身狗才能擁有
_
換句話說,寂寞不單是外在條件造成的
如果你總是很難感受到他人的連結或支持
那縱使局很多、朋友很挺、另一半很愛你
心裡依舊可能產生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
才能耐得住寂寞天天來敲門
_
這種因 #寂寞(lonely)而生的保護意識
最終還會回過頭來,影響物理上的距離
使你成為一個「#孤獨(alone)的人」
──很需要個人空間,就連面對另一半
也會想離得遠一點、不要靠太近
_
一般人最自在的 #社交距離*
對陌生人平均為 120、對朋友為 90
對親密之人則為 30 公分
_
而科學家透過問卷統計證實
一個孤獨之人,與生人朋友的社交距離
都和一般人差不多。但與親密之人相處時
理想距離卻大於一般人的 30 公分標準
宛如再靠近就會融化般戒備著
_
不過,科學家也只是發現了這個現象
孤獨究竟該怎麼治,研究並沒有給出解答
但我隱約覺得,與其說是一種心理問題
孤獨,會不會更像一種習慣或生活方式
根本不必考慮該怎麼治呢?
_
雖然我不能代替所有,在此刻感到寂寞
或是自認活得有夠孤獨的人們發聲
但如果你也很喜歡現在的生活
那就算只活在自己的空間裡
應該也沒什麼不好吧?
_
對這樣的人呢,我衷心祝你光棍節快樂啦
_
_
#怪奇冷知識603
_
註:因文化差異影響結果會略有不同
但整個東亞地區並沒有差太多
怪奇冷知識637 在 怪奇事物所 Incrediville Facebook 八卦
#海龜 或許是世界上最愛哭的動物了
海龜每天到要吃到和自己一樣重的 #水母
而水母基本上,就是一坨會呼吸的鹽水*
所以海龜是真的夠格說牠吃過的鹽
比你阿公吃過的飯還要多
也因此,海龜長出了非常發達的 #淚腺
幫牠排掉超標的鹽分-有多發達呢?
這個淚腺,比大腦還要大上 20 倍
結果海龜不只哭點超低
眼淚還是超濃鹽水、絕不是什麼珍珠
讓人忍不住懷疑,海水會這麼鹹
會不會就是因為海龜整天QQ
雖然海龜這麼愛哭,但相信我
要是敢隨便碰牠,你很有可能
會哭得比海龜還要慘-
根據野保法,只要手賤摸一下海龜
就已經構成 #騷擾 保育類野生動物
得處 6 萬以上、30 萬元以下罰金
去海邊潛水時,千萬要注意喔!
#怪奇冷知識563
註:水母身體大概 95% 都是水、3% 是鹽分
怪奇冷知識637 在 【你知道嗎?】貓從越高的地方掉下來生存機會反而越高喔 的八卦
... 啦https://pse.is/38xb8j #怪奇事物所✕#犀牛盾 # 怪奇冷知識637 _ 註:這個研究其實有一些爭議,主要是倖存者偏差的問題(有送醫的才有統計到),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