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請 看 詳 盡 內 文 ]🍒🍒🍒🍒.
挑膠如何泡發?如何儲存?如何食用,有何功效?如何烹調?如何分真假優劣?何處購買?
https://www.facebook.com/Maggies-Kitchen-瑪姬煮場-781332731908314/
Maggie's kitchen瑪姬煮埸
瑪姬煮場內已經有桃膠食譜,如桃膠甜品,桃膠湯,桃膠粥等不同食譜可搜尋。
🍒桃膠是什麼??
桃膠乃由桃樹分泌出來樹脂, 顏色呈透明,呈淺黃,呈琥珀色, 有深有淺,顆粒晶瑩有大有小。多在夏,秋季採收。桃膠味甘苦,性平,無毒。
🍒桃膠產地....
桃膠產地多於中國,雲南及貴州高原地區野生桃膠較多,品質亦較佳,價錢相對亦較高。 其次湖北,安徽,山東等地都有果園桃膠出產, 相對價錢會較廉宜。
質素高的桃膠程琥珀色,粒狀大顆,而雜質不多,口感較好。
🍒桃膠如何分真假優劣?
桃膠有實質重量,顏色有呈透白,琥珀色,深啡帶红色及亦有色差暗啞帶沉色。
以顏色,粒顆大细,透徹度,野生採收或果園採收而定優/劣品質。
雖說是桃膠,但泡浸前後桃膠並不會浮在水面。
用清水泡浸過後,膠桃雖發漲透明變軟,但泡浸桃膠水仍然清徹見底,不黏不濁無嗅異味。
🍒桃膠功效.....
桃膠有平民燕窩之稱,又稱桃花淚,具有天然養顏美肌好處,近年大受女士們追捧成為天然保健食品新寵兒。
挑膠可提高食用者飽腹感,從而減少進食,因此可以減低高血糖病患者胰島素水平,有助降低血糖及膽固醇。 桃膠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糖分等, 有利於傷口癒合,舒緩壓力,清血降脂,去皺嫩膚,補充水份,更可治痘瘡,能益氣活血,生津止渴等功效。
桃膠配以適當食材便有不同食療功效。
🍒桃膠食法.....
桃膠食法極為廣,可凍食,可熱食,亦可咸,亦可甜。
可作甜品,糖水,放湯,放粥,涼拌及炒煮。
🍒 什麼時候食用桃膠最佳效果??
人體一般在晚間排毒,因此有建議在晚間服用桃膠,效果更佳更快。
🍒如何泡浸桃膠......
桃膠略為沖洗,放入器皿加入適量清水,水位耍將桃膠浸過面四吋水位或以上。每日需更換水至少一次,可放温水浸泡,不耍沾油或地方過熱,亦可放盒內,加入適量水存放雪櫃慢浸泡至軟,可免於因環境差,氣温高等因素令桃膠而變異。
浸泡時間但耍視乎桃膠颗粒大小,如花生般大小约需五至六小時。但泡浸大粒顆桃膠或需時半天至一天。
🍒發透桃膠去垢法......
己泡浸透桃膠,用較密隔篩盛起,可漏出雜物麈泥,並用手揀除去樹皮雜垢物後便可烹調。
🍒桃膠如何烹調......?
己發透桃膠,原則上放煲煮炒亦只需滚煮十餘分鐘左右己可食用,當然煲煮久了,桃膠會更溶化軟綿,做法大致如下 : ....
如放湯......舀出適量湯加入適量桃膠滚煮十五至
二十分鐘左右己可食用。
如放粥......粥將好把桃膠加入拌匀滚煮一會便可
如凉拌......只需將桃膠略淖過放凉後己可與涼拌
料一同拌匀上味。
如炒煮......只需将桃膠在煮菜式最後三幾分鐘加
入同炒勻,熄火稍焗或稍置一會上碟
🍒發透後桃膠儲存法.....
可以分等份量,用双重密實袋/盒蓋好封口,將之儲存雪櫃冰格內,結冰凍,需要時取出解凍放軟便可煮食用。
🍒乾品桃膠儲存法.....
桃膠原則上己受日照曬乾,只需盛起/包裹好,放於陰凉乾爽地方,也可放在雪櫃蔬果格層保質,儲存地方切忌有異味及濕水沾油。
🍒忌服人仕如下
孕婦懷孕初期(因桃膠有破血化瘀作用),
有蛋白尿患者勿用(免得加重腎臟負擔)
正值經期女仕們勿服。
不宜過於频密天天食用桃膠,要適時定量。一星期兩至三次己好足夠,最好咸甜間隔。
🍒香港何處可買到桃膠......??
海味店,藥材店,山珍店,大型超市雜貨店都有兼售。
以上資料纯分享。。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快篩購買間隔 在 日本自助旅遊中毒者 Facebook 八卦
#一千萬劑是牛津疫苗
#英國回來的發燒少年已確認是英國變種株B117
1.指揮中心表示,基於COVID-19國際疫情持續嚴峻且不斷有復燃趨勢,疫苗對於其後我國疫情防治與國人防護是至為迫切且必要的防治策略,該項疫苗現階段仍屬賣方市場,指揮中心採取「國際投資」(參與WHO、GAVI、CEPI主導之COVAX機制)、「逕洽廠商購買」及「國內自製」等多元方案同時進行,以期分散風險,儘速取得安全有效之疫苗,提供國內風險族群使用。
2.截至目前,指揮中心洽購之新冠疫苗總計近2,000萬劑,包含 #COVAX約476萬劑、#AZ牛津疫苗1000萬劑 及 #另一家約500萬劑洽談中。預期最早可能供貨時程為2021年3月,疫苗所需冷鏈系統亦已規劃。另尚與數家已進行第三期臨床試驗之疫苗廠商持續洽談中,目標是到3000萬劑。
3.有關國內三家疫苗研發廠商臨床試驗現況,說明如下:
(一)國光公司:從一期臨床試驗結果,無法決定最適劑量,#建議重新執行劑量探索臨床試驗。
(二)高端公司:#有條件核准第二期臨床試驗計畫之執行。
(三)聯亞生技公司:預期2021年1月可提供第一期完整試驗數據,再續行審查。
4.指揮中心說明,由於國外疫情緊迫,故部分國家因疫情嚴峻已開始施打緊急授權使用之新冠疫苗,惟疫苗於社區大量接種仍存在諸多未確定之風險。指揮中心將持續蒐集國外疫苗施打狀況及因應作法,以更清楚掌握疫苗之安全性及有效性等資料,同時研訂國內疫苗接種實務作業準則及部署規劃。至有關疫苗護照部分,亦將協請專家配合國際共同使用規格研議開發,以應屆時國際通行所需。
5.指揮中心表示,為使疫苗能發揮群體免疫效益,指揮中心規劃採購 涵蓋約65%人口之需求劑量,以每人接種2劑估算,預計購置3,000萬劑疫苗,並以公費方式依「衛生福利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所訂之接種對象優先順序,提供醫事人員等風險族群接種。另將持續透過多元管道密切洽購足敷國人所需之疫苗,未來亦將視國內疫情狀況、疫苗取得數量及適用對象等滾動調整,同時評估開放緊急特殊需求之民眾自費接種方案。
6.英國回來的發燒少年,#已確認是英國變種株B117。
1月1日起,非本國籍禁止入境。
1月15日起,本國籍入境也要採取升級版的居家檢疫。
04b解讀:
1.我一直猜牛津疫苗是我們最可能買到的那一千萬劑疫苗,因為應該最容易買到。另外兩家一則需要冷鏈也較貴,一則其產能已經幾乎被各國眼明手快的預訂光了。
2.很多人擔心牛津疫苗保護力僅七成。這陣子我也分析他很多問題給大家聽過了,包括低劑量組保護九成但侷限在55歲以下受試者且僅有1367人,兩劑施打間隔長達兩個月無法確認18~55歲到底是因為半劑量讓效果變好,還是因為間隔拉長,還是兩者都有關。當然還有之前出現過神經學副作用的疑慮。但各位要了解去洽談疫苗肯定是在臨床試驗初步結果前就去談了,所以去談當時肯定不知道兩間RNA疫苗效果最好走得最快。選擇較大量押寶在當時進度快,室溫保存不需冷鏈,且較便宜的牛津疫苗是非常合理的選擇。
3.牛津疫苗目前公布的臨床試驗也不過僅有11636人有效性分析,全球的臨床試驗預計會收到60000人。因此目前的臨床試驗並不是最後結果,還要繼續看下去。
4.早上中國時報爆料,那"另一家"也許是輝瑞?總之應該是輝瑞和莫德納其一。因為目前只有這兩家疫苗需要冷鏈,如果沒有,就不需要提"冷鏈系統亦已規劃" 這句話了。
5.至於COVAX 476萬劑可能是哪一種疫苗,之前指揮中心有說過是阿斯特捷利康、BNT/輝瑞和賽諾菲三支疫苗可選擇,但目前還沒做出選擇,都保留在可能性以內。
6.國內疫苗的話,看來高端疫苗後發先至,目前進度跑得最快。高端疫苗是與美國國衛院(NIH)合作的次單位疫苗,使用了一個特別的佐劑,看來產生中和性抗體的效果是比較好的。希望另外兩家也要加油呀!高端疫苗也是在台大醫院進行第一期臨床試驗,試驗主持人為謝思民老師。不過也要看這些國內疫苗第一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公布出來,才能詳細的解讀。
7.喔,你問英國變種病毒也進來了?
是,照著前幾天媒體的報法,台灣也和日本一樣鎖國了(都是禁止外國人入境)。這值不值得恐慌?請看我前幾天的發文。我前幾天夢到的已經實現到第4步了喔。(今天美國也驗出一例,沒有旅遊史)
(一)英國回來有驗出突變株。台灣新聞再催一波,新冠變種病毒入侵台灣!防線崩潰!
(二)新聞開始討論禁航,鎖國,封城,早就該入境普篩。
(三)全台跨年活動陸續取消,改線上。
(四)全世界各地繼續驗出更多英國株,特別是來往密切的歐洲,美國也驗出。
(五)大概1月14日左右,輝瑞和莫德納實驗室做出現有疫苗產生的抗體還是可以中和突變病毒,疫苗有效,股票大漲,警報解除,各國紛紛解除對英國的禁令。
快篩購買間隔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八卦
#今日疫情重點【今新增302例本土、331例校正回歸、11例死亡再創新高;雙北醫療能量飽和,重症將調度中南部病床支援;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15萬劑給醫護與第一線人員接種】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新增302例本土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確診個案,校正回歸331例,2例境外移入個案,以及11例死亡,是疫情以來,單日死亡數新高。
另外上週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已完成生物藥品檢驗的封緘程序,明天將配發給各縣市,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在記者會上宣布,優先配發15萬劑到各縣市,讓醫護人員與第一線的防疫人員施打,不只局限於雙北,但會依據疫情狀況以及人口比例調配,現階段不開放自費,過去自費也施打超過一成,只能請自費先等等,讓可能接觸到病毒高風險的人員先施打,先守住這條線。
昨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發出聲明,指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指揮中心今也宣稱將準備將中部醫院清出病床準備收治北部確診病患,舒緩北部緊繃的醫療壓力。
■ 新增302例本土,連江離島首見確診案例
陳時中公布今日新增302例本土確診個案,158例男性,144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8日至25日;個案分布以新北市152例最多,其次為台北市87例,桃園市21例,基隆市13例,台中市9例,新竹縣4例,屏東縣、雲林縣、台南市、宜蘭縣、高雄市及彰化縣各2例,花蓮縣、嘉義市、台東縣及連江縣各1例。
今日出現第一例離島確診個案,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指出,該名連江縣確診者平時居住在屏東,5月13日至21日在連江,21日後到台中再到屏東,在屏東時出現嗅味覺異常。(見最新疫情概況圖)
■校正回歸後仍舊塞車,正簡化流程消化中
今天校正回歸331例中,160例男性、171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介於5月13日至5月25日;個案分布以台北市221例最多,其次為新北市102例,桃園市3例,基隆市及台中市各2例,苗栗縣1例。綜合今日確診以及校正回歸總計633例,其中萬華活動史相關209例、茶藝館相關35例、某社團相關3例、其他已知感染源170例、關聯不明122例、疫調中94例。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自從開始校正回歸後,每日都有校正回歸數量,但統計發現,尚未處理判讀的通報數量依舊超過4萬例,系統簡化後仍沒有明顯減少,對此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表示,檢體塞車的部分,針對比較嚴重的檢驗單位已經單獨的協助,加入健保系統後,陰性者不需要再逐一上傳到通報系統,而是直接由健保上傳,只需要通報陽性者,減少大量的輸入時間。
而台灣流行病學學會理事長許光宏在昨天《報導者》〈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一文中提到,當持續發生社區感染時,建議將一段時期內的確診數加以平均、將不同時間的平均值連接起來,形成「移動平均線(moving average)」──也就是說,是採用疫情確診人數的「波動曲線」來預測疫情的走向,而不只看確診病例數字增減。(見經校正回歸每天確診數圖)
■疫情擴散後單日11名死亡,皆在雙北地區
根據指揮中心統計,自5月11日起疫情在社區擴散後,已造成34名確診者死亡,皆在雙北地區的新北市20例、台北市14例。今天又新增11例死亡個案(案2865、2877、3305、3213、3980、4273、4373、4666、4984、5098、5869),為單日新高,其中9男2女,年齡介於50多歲至7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介於5月7日至25日,確診日介於5月21日至26日,死亡日介於5月23日至25日。死亡個案中7人有慢性病史,9人有萬華或其他確診個案活動接觸史,相關疫情調查持續進行中。
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表示,死亡的個案中除了慢性病史外,也有潛伏疾病,例如過去有中風史等,最近看到的通報死亡個案,主要還是高齡族群,過去國外對於變種病毒的研究,主要還是傳播力比較強,而死亡率上升,主要還是跟高齡族群有比較大的關係。
張上淳說明,目前全國使用呼吸器有101位、使用葉克膜維持2位,出現嚴重肺炎症狀的有78位佔6.9%,嚴重或接近呼吸衰竭的則有2.8%,目前有將部分重症疏散到其他區,有些病人則是就近由當地醫院收治。
■雙北醫療量能高度緊繃,北市聯醫工會發出求救聲明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昨日下午發出聲明,指出北市聯醫體系的醫療量能已完全飽和,瀕臨崩壞邊緣。因患者持續增加,負壓隔離病房、急診室還有專責病房都已滿床,救護車仍把確診者送到醫院,許多病人只能在走廊等候,沒有床位也沒有呼吸器可使用。
第一線醫護人員極度不足,甚至動用醫事行政人員和門診護理師來支援。但工會表示,急診需要的是已受訓的固定人力,而非每日流動性的支援,不只隔行如隔山,無法提供實際有效的協助,也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且目前院內感染資訊不夠公開透明,匡列接觸者的速度也過於緩慢,陷醫護人員和患者於更高的風險之中。
對此,台北市長柯文哲與新北市長侯友宜皆在今日記者會中提出境內醫療能量滿載,北市雖然下週應可增加300床專責病床,但院內病人若持續累積,也會拖垮醫護能量。柯文哲直言,醫院能量目前全用於處理COVID-19的患者,但理論上有其他疾病的患者也在等候治療,現在全部停擺,短期也許可以應付,但長期仍會造成傷害。
台北市衛生局長黃世傑也表示,實際到醫學中心視察,負壓隔離病房和加護病房真的非常吃緊,重症病人比以前多。新北市衛生局長陳潤秋則說明,目前新北市的一般專責病床剩200床,專責加護病床僅剩1床,若把負壓隔離病房也用來收治重症者,也只有7床,已向中央請求傳染病防治網的跨區合作。
陳時中坦言,醫療確實非常緊張,但沒有崩潰,仍積極為備戰做最好的調配,醫療資源統一調度,有困難就互相支援,到中部或南部都有可能,目前由地區的指揮官來調度,先將部分北部輕症確診者收治在中南部的集中檢疫所,若出現較嚴重的症狀,則就近住院治療,目前這樣的個案共有20位。
■ 三級警戒強化管理,婚喪喜慶宗教活動全暫停
陳時中表示目前疫情沒有急速的惡化,但也值得觀察是否有改善,因此今啟動三級警戒強化措施,要求民眾外出全程佩戴口罩不再勸導直接開罰,公告關閉的休閒娛樂場所如果查到違法營業,對業者、現場執業人員、消費者全部依法裁罰。陳時中強調,第三級警戒要強化管理,把人流接觸降下來,疫情才能得到控制。
另外,指揮中心也宣布,全國餐飲業一律外帶,商場超市加強人流管制,呼籲民眾少去但一次購足,結婚不宴客,喪禮不公祭,宗教集會活動全面暫停辦理,宗教場所不開放民眾進入。最近發生大學趕住宿生回家的狀況,指揮中心也宣布,減少不必要的移動,全國各級學校強化宿舍管理,不得強制要求住宿學生返家,最後呼籲民眾勤洗手、戴好口罩,避免外出減少與人接觸的機會。
■ 41萬劑AZ疫苗明日先配發15萬劑至各縣市,第一線防疫人員優先施打
日前抵台的41萬劑AZ疫苗,明日配發至各縣市衛生局,準備開始施打,陳時中表示先配發15萬劑,其中台北市和新北市分別配發2.2萬和1.8萬劑,先把高風險的人守住,8月底前,疫苗陸續分批到貨,1,000萬劑大概可以讓全國四成的人都接種,由於未來將會大規模接種疫苗,目前已經招募到5,000多位醫護人員,都願意等疫苗到貨後協助施打。
至於近日勤務大幅增加、參與第一線防疫的警察與消防人員,能否優先施打疫苗?對此,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表示,目前全國員警共約78,000名,由於勤務類別有所不同,在年初表列施打對象時,分屬第一、二、五類,其中前兩類為直接執行防疫工作者,大約有39,000名。
然而,現時考量疫情和勤務變化,請縣市政府依實際情況調整列冊。陳宗彥提到,在本土疫情爆發前,全體警政人員的接種率不到2%,但現在已上升至5.6%。另外,全台有16,000名消防員,其中13,000人負責外勤工作。陳宗彥表示有11,000名消防員已經在第一、二類名冊裡,可以優先施打,而目前消防人員的接種率也明顯高於警察,達32%。
台北市長柯文哲表示,北市的2.2萬劑疫苗,半數會優先給專責病房人員,其餘全數控管,依科學數據分析風險列冊施打。其中處在疫情熱區萬華區的警察已全數接種,後續疫苗也會優先供給第一線警員。新北市長侯友宜說明,目前在熱區執行防疫工作的第一線員警約有3,000人,已有1,076人接種疫苗。
■雙北首長有共識疫苗由中央統籌,南投縣府有意向中國自購BNT疫苗
台北市長柯文哲已多次強調「疫苗是最終的解決方法」,今日他再次呼籲疫苗應由中央統一處理,因疫苗有諸多種類,「如果大家分開去買,數量會影響到成本」,且保存溫度和施打時間間隔皆有差異,若種類過多也會造成行政上的困難。此外,柯文哲認為,現在中央的態度似乎想等國產疫苗到位,但可被WHO認證的疫苗都產自大國,「日本、韓國都沒辦法自己生產疫苗,要把國家的命運賭在這上面,要思考一下。」他進一步喊話,若後續仍無法從中央聽到明確答案,北市也不排除「自謀生路」。
另南投縣政府有意自行向上海復星購買輝瑞BNT疫苗一事,陳宗彥回應,指揮中心在會議上皆有向地方政府說明疫苗採購程序,且並未接到南投縣府發來的公文,他重申「疫苗施打是防疫措施非常重要的一環,要由指揮中心做統籌規劃跟辦理。」若疫苗要進口台灣,正式代理廠商必須申請藥證,提出廠商資格、品質證明等資訊,疫苗須確保安全性、有效性及合法性,經衛福部食品藥物管理署核可才能放行,否則有影響國人健康和施打意願之虞。
陳時中說明,疫苗是要打到人身體裡面,查核程序很嚴謹,必須確定利大於弊,品質與效用都是我們關心的,只要通過食藥署審查程序的都可以進來,並由中央統籌分配,至於上海復星的輝瑞BNT疫苗,目前為止,中國還沒有在他們國內核發BNT的藥證,中國也沒在打,不知道是有什麼問題。陳時中說:「大概可以這將講,(中國)沒在打的,我們有點興趣;他們在打的,我們不敢用。」
(文/嚴文廷、陳德倫;設計與資料整理/黃禹禛、柯皓翔、戴淨妍;攝影/馬雨辰、鄭宇辰、林彥廷、陳曉威)
#延伸閱讀
【真的假的?確診數「校正回歸」很正常,但一次回補太多天恐使疫情判斷失準?】https://bit.ly/3fJSUfW
【科學防疫的缺口──快篩試劑未列入物資整備、社區感染演練也遭否決,為什麼?】https://bit.ly/3fjUwhH
【從武漢到世界──COVID-19(武漢肺炎)疫情即時脈動】http://bit.ly/2HMR2T6
#報導者 #COVID19 #本土案例 #確診 #死亡個案 #強化三級警戒 #校正回歸 #疫苗
快篩購買間隔 在 朱學恒的阿宅萬事通事務所 Youtube 的評價
【朱學恒的表情包2.0加強版上架囉】
https://line.me/S/sticker/16645010/?lang=zh-Hant&utm_source=gnsh_stickerDetail
贊助專區
Paypal傳送門: https://paypal.me/HsuehHeng
綠界傳送門: https://p.ecpay.com.tw/706363D
歐付寶傳送門: https://reurl.cc/eENAEm
Delta病毒入侵台灣,守得住嗎?屏東還在沾沾自喜過去經驗,但它的那種封城清查台北複製不了啊! FT #王任賢醫師
王任賢醫師在中國時報的投書中寫了,【Delta憑藉鬆散的境管進入台灣,再依附不願意廣篩的政策,在社區低度流行。逮著開學的黃道吉日,又戳破學校虛偽防疫的保護傘,一舉深入台灣。未來的走向一定是走到流感的老路,由學校傳回家庭,再傳入職場。前瞻性的家庭與職場預防性疫苗接種才是阻絕的重點,如果只能以舊思維跟在疫情屁股後面停課,是顧後而沒有瞻前。新北要很吃力地幹,才能出現樂觀的條件。這次因為是Delta,肯定是由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縱放入台的。因為關口檢疫是中央的職權,放進一個台灣本土沒有的病毒就已鐵證如山。不久前大陸海關曾多次驗出台灣入境確診 #Delta 的旅客,台灣都沒有報導,意外的也沒有用抗中口吻回嗆否認。當時即有預感,台灣應早有Delta病毒,只是不願承認罷了。】但如果照這樣講的話,也有可能屏東沒有清零所以暗自流傳啊?簡單來說,衛報有報導屏東成功對付delta清零,但那樣的封城挨家挨戶運送物資的狀況,王任賢醫師覺得這個模式在台北可以複製嗎?
根據新頭殼的報導:【 #蘇貞昌 強調,大家都知道疫情嚴峻,全世界都在搶疫苗,很多國家追訂的疫苗無法到貨,而台灣非常努力,早有超前部署訂購,雖然廠商沒有如期到貨,但台灣不是疫苗孤兒,而是做最大努力,爭取到相當多疫苗,才能有這麼快與高的覆蓋率。而疫苗陸續到貨,當他打第二劑疫苗時,代表台灣那時候疫苗很夠了。蘇貞昌還透露也會在國人面前公開施打。】蘇貞昌是不是覺得說謊就可以產生對病毒的抵抗力啊?哪來的爭取到相當多疫苗,到現在到貨比例和趨勢都不穩,不穩到無法照仿單規範時間注射,不穩到延長接種間隔時間也沒有疫苗可以打,這還不叫疫苗孤兒是要叫甚麼?疫苗超有錢人嗎?
根據bbc的報導:【Mu變種最早今年1月在南美國家哥倫比亞發現。當地衛生官員表示,這個變種已經成為當在最流行的新冠病毒變種。法新社引述哥倫比亞官員指,這個病毒今年4月至6日在當地引發了第三波疫情,平均每天因感染新冠去世的700名死者中有三分之二都感染了Mu變種病毒。從疫情爆發至今,哥倫比亞累計已經有約12.5萬人死於新冠肺炎。】又來變種了,這樣的變種多到希臘字母快要不夠啦,那麼疫苗和防疫政策到底該走向何方?
根據紐約時報的報導:【一位年輕的中國學者上個月在微信裡說:「生在中國,我真是太幸運了。」他很自豪:國內最嚴重的新冠疫情在武漢暴發之後,中國已將每天的新增病例數減少到幾十個。美國的人口不到中國的四分之一,日均病例卻超過13萬,與之相比,中國的病例數字本身可能並不令人擔憂。但它們表明,中國的零感染政策已不再像設計的那樣奏效。在疫情暴發之初,這一政策成功地減少了病例——並且被其他國家採用——但德爾塔變種改變了局面,它表明這一策略不再適用。現在是中國改變策略的時候了,因為這種高傳染性的新變種帶來的社會經濟和公共衛生成本現在已經超過了收益。如果不進行改變,中國及其人民將遭受損失。】現在連中國都陷入了清零派和共存派的鬥爭當中,到底王醫師覺得哪一種是終極的解決方案,還是說沒有疫苗就只能清零,根本沒有共存派讓人毫無抵抗力去死的這種選項?
同樣的,遠見雜誌在訪問何大一的報導中提到了這件事情,【至於許多已施打AZ第一劑疫苗的國人,有否還有機會提升後續的疫苗保護力呢?何大一認為,混打其他疫苗確實是選項。他多年來研究愛滋病雞尾酒療法,就已成功運用過混打疫苗的方式,發現病毒要突破多種疫苗,比突破單種疫苗的能力來得弱,或突破得比較慢。目前他的團隊初步研究發現,先打輝瑞疫苗的人,再混打嬌生疫苗(Johnson & Johnson)後,保護力有明顯提升。就他所知,目前也有不少團隊正在研究其他的混打方式。提到各國政府的因應之道,台灣、中國與紐澳等國家地區,過去一年自豪的封鎖政策,何大一認為已不符合現況。】那麼王任賢理事長認為台灣究竟應該走向哪個方向?疫苗到底應該追求一劑覆蓋率還是兩劑完整接種?
阿宅萬事通語錄貼圖上架囉 https://reurl.cc/dV7bmD
【Facebook傳送門】 https://www.facebook.com/Geekfirm
【Twitch傳送門】 https://www.twitch.tv/otakuarmy2
【加入YT會員按鈕】 https://reurl.cc/raleRb
【訂閱YT頻道按鈕】 https://reurl.cc/Q3k0g9
購買朱大衣服傳送門: https://shop.lucifer.tw/
📍直播大綱:
00:00 開播
02:00 王必勝出來抗疫就會勝?中央給地方難看?
07:00 桃園農工只篩檢一次 安全嗎?
12:00 篩檢價格為何降不下來?
16:00 delta早已入侵台灣?
25:00 王任賢對侯友宜防疫的評價
30:00 14+7?王任賢:開放跟封鎖要併行
34:00 機組人員擬打第三劑
41:00 高端自由廣告
44:00 解析四叉貓打高端抗體數值偏低
50:00 高端驗不到中和抗體 合理嗎?
59:00 各種病毒株若入侵台灣--- 病毒會互相壓制
01:10:00 Mu變種病毒
01:17:00 清零vs.共存
01:21:00 疫苗混打如何規劃vs.二代疫苗/多價疫苗

快篩購買間隔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評價
健身房今天起微解封,國內連鎖健身房上午也特地開放媒體開放,強調高規格防疫,除了基本的戴口罩實聯制,容留人數也下降至25%、運動器材間隔使用、加強消毒與確保器材不混用。另外為了配合規定,連鎖健身房第一周也砸下兩百萬,購買五千劑快篩供教練檢測。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34982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快篩購買間隔 在 「快篩之亂」退燒第二輪實名制購買人潮銳減藥師 - YouTube 的八卦
國內疫情還在延燒,確診人數仍是居高不下,而 快篩 已經成為防疫的必備物資之一,第二波實名制的政策開始,擴大提供給高中以下學生兩劑試劑,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