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妹妹小球 希望她能快樂的創作
鼻要欺負她喔 不然我會生氣喔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680的網紅Urit,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登登~人生第一首原創終於蹦出來了, 這是剛滿19歲的時候寫的,好像有點糟, 感謝所有參與這首歌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enjoy~ 詞/曲:Urit 編曲:Urit、蔡期宏 器樂編曲:蔡期宏 混音/後製:蔡期宏 錄音室:樂在其中音樂工作室 看 凜冽的光陰 我為了什麼而 潰決了自己 夢 依舊...
快樂的創作 在 Facebook 八卦
我的新書《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上了台灣誠品暢銷榜第一名,讀者的實際支持對我是很大的鼓勵,表示作品是有價值的。趁這時,想跟大家説件事,我們決定暫停「一件襯衫」了。
一件襯衫從此,會暫時停止更新,並解散團隊。
24歲那年創業,今年29歲了,4年多的日子,
其實我很捨不得,但必須結束了。
停刊的理由,可以細數無數
但歸根究底是因為我自己。
我喜歡當一個創作者,而不是一個老闆或公司主管,當一個人長期被放錯位置,每天痛苦的工作,日積月累,便承擔不起負能量。
得承擔養員工的壓力,每天思考那幾百萬元的支出、公司是否賺錢、商業模式與時俱進等。承擔這些壓力,便無法好好創作。你們可以想像,我已如此痛苦,一起工作的夥伴肯定更是艱辛⋯⋯
在擔起過重的責任後,我變得對人沒耐心。
甚至我非常討厭那樣的黃山料。
於是,早在一年前我已向合夥人提出離職的想法,我想專心成為黃山料,不再日日為公司操煩,花了半年時間做各種交接。好讓公司能盡可能不受影響,襯衫的同仁們能依然持續產出內容。
但後來很不幸,我離開以後的收視流量無法維持。
流量只剩下原先的十分之一,
身為一個原創內容媒體,沒有流量便活不下去。
而我卻在離職以後,不再焦躁、痛苦。我退掉台北的租屋處,窩在金門療傷6個月,寫了一本書,才終於重新拾回「我喜歡的自己」,感覺到黃山料變得健康、在蛻變。
回頭看才發現自己過去多毛躁,被財務與成本壓得多難堪,為了求生存有多麼面目猙獰。環境會影響人,那個需要錢的環境讓我喘不過氣,當我勉強承受我撐不起的皇冠時,我不快樂,我的壞情緒就接著影響周遭的人。
幾次合夥人引導我回公司任職
但我卻不捨得再回到公司繼續犧牲。
我害怕再次變成討人厭的模樣。於是,現階段,便不想再做任何違心的事,只想成為一個快樂的創作者。
一件襯衫是我親自生下的寶寶,要放手非常不捨,為了做這個決定,我親寫了6萬字,集成一本書,來整理自己思緒,確定放手的意願、確定不會後悔。
而這本新書《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便是我給自己的解答,真的該離開了,不能再猶豫,不能再因為捨不得離開,而繼續犧牲任何人。
一件襯衫,再見。
我不能再照顧你了。
我得花更多力氣來照顧自己
在襯衫的日子,充當談生意的商人、淪為衝營業額的機器,為了養員工不斷尋求業務資源,這些日子真的不適合我。公司營收在高成本面前,永遠沒有夠用的時候,我依然日復一日背負無止境的公司開銷苟延殘喘。
我的天賦在於創作,想寫書、寫小說、說故事,也希望未來翻拍影劇版權。這是我願意花上數年來耕耘的,不希望為了經營公司而放棄創作。
我相信人生終究要回歸到「照顧自己」
我愛自己的方式,是成全自己專心成為作家。
謝謝合夥人、謝謝過去的每一位員工
謝謝一直以來關注我們的觀眾與媒體朋友。
付完資遣費,計劃公司將在2021/12/31走完最後一份合約,正式清算。而我一樣沒車沒房,帶著些許存款,和專心成為「全職創作者」的決心,接下來的日子,我想告訴黃山料,我會好好照顧你,讓你專心蟄伏於創作的懷抱。
我的新書:https://shopee.tw/product/211208801/11903500229
黃山料 / 2021年06月13日
#可以留言告訴我你們最喜歡哪支影片
#陪我一起說再見
快樂的創作 在 Facebook 八卦
聽說最近臉書粉專觸及率又到了一個歷史新低,趕快PO個文來試試。
昨天是立石鐵臣忌日,貼一篇舊文誌之。這篇文章幾年前受邀刊登過,不過刊出時文字有大幅度修改,以下原文比較放飛自我一點。
--
把自己化為臺灣風土的立石鐵臣
當長澤雅美穿著正常人不會穿的大紅大紫衣物,在充滿飽滿色調的老街或廟宇奔跑轉圈後,「Meet Colors! Taiwan」字幕浮現;這支交通部觀光局拍的宣傳廣告一播出,不但成功吸引日本遊客來臺,臺灣人看了自己土地的美麗風光,也為之興奮起來。
日本人邂逅臺灣強烈的色彩,這分明是向立石鐵臣致敬吧。
立石鐵臣的成長足跡相當特別,他在1905年生於臺灣,不折不扣是個「灣生」,不過,八歲那年又舉家遷回日本。事實上,他對於臺灣風土的熱愛,來自二十八歲時來到臺灣寫生的「再發現」。
隔了二十年重回臺灣,除了追尋八歲前微弱的童年印象,也去大稻埕、淡水等地寫生,這幾幅畫也入選日本「國畫會展」,哼,還不是靠臺灣景色優美才入選的。(硬要沾光)
其實立石鐵臣也覺得臺灣的景物相當適合創作,所以沒等多久,隔年又來,而且不同於第一次來臺寫生只待了三個月,這一次他「只」「暫時」停留了兩年半。
這個決定,影響了他的一生,也影響了臺灣繪畫史、民俗學的走向。
1934年,臺灣畫壇注意到這個年輕的日本人,很能畫出臺灣味,便邀請他共組型男藝術團體「臺陽美術協會」,在陳澄波、李梅樹等八個開山元老中,立石鐵臣是唯一的日本人。然而由於大家都認為,臺陽美術協會多少有對抗日本官方畫壇的意味在,立石鐵臣一個人待在滿是臺灣人的美(ㄈㄢˇ)術(ㄖˋ)團體中(不過協會本身打死不承認自己反日),在外人看來,比新垣結衣出現在復仇者聯盟裡還要突兀。面對日本人質問他「你有日本價值嗎?」立石鐵臣只能無奈表示「你們不要這樣,我只是想畫畫啊~」
強得像鬼,也禁不起眾人嘴。他隔年終究離開了臺陽美術協會,然而臺灣美術史不會忘記這個促成重要美術團體的畫家。而立石鐵臣,雖然離開臺陽美協,卻居然越來越臺,臺到臺灣人都不禁反省自己的臺灣價值幾斤重的地步。
有失必有得。退出臺陽美協的同一年,立石鐵臣遇到了一生中最初最重要的知音,此後十年,他們的名字緊緊黏在一塊,他們的搭檔如同宮崎駿就是要配久石讓一樣對味。
就是那年28歲的西川滿。
西川滿雖然是編輯、詩人、小說家,完全是文學掛的,但其實他真正最大的本領是藏書、造書、玩藏書票、印版畫。他找到了立石鐵臣,與老友宮田彌太郎等八人發起「創作版畫會」。1936年,西川滿一手包辦、逞其裝幀美學私慾(?)的個人風格雜誌《媽祖》第二卷第二冊,封面登出立石鐵臣設計的版畫「將軍騎馬」,就這樣開啟兩人的合作。
西川滿最大的功勞,就是把原本是日本畫、寫實畫、油畫家的立石鐵臣,點歪了他的技能樹,成為一個版畫家。但是歪得好!立石鐵臣的版畫,真正實現了他對臺灣的印象:「強烈的色彩,粗曠的線條」,成為臺灣美術、風俗圖騰的不朽之作。
1936年,立石鐵臣結束了臺灣創作之旅,回到日本。然而次年西川滿的詩集《亞片》仍有立石鐵臣的設計,顯然西川滿這個伯樂並沒有輕易放過千里馬。直到立石鐵臣受臺大理農學部邀請從事「細密畫」工作,在1939年又回到臺灣,這次一住九年,是他一生在臺灣待最久的時光。
前文曾提到立石鐵臣學過「寫實畫」,他的畫作之寫實程度,已經達到「細密畫」的門檻。當時雖然已經有攝影技術,但依舊是黑白照片;能把實物百分百還原臨摹的細密畫技法,是當時生物學相當重視的專業。立石鐵臣就靠這招在臺灣獲得了正職,插畫與版畫則是他喜愛的副業——他的昆蟲細密畫、臺灣風景隨筆素描、民俗版畫,三者風格差別之大,就算拿火箭筒抵著我我也不信是同一個人畫的。
既然都在臺灣找到穩定工作了,還有什麼好客氣的,畫吧!刻版畫吧!描繪出臺灣的風土吧!——不好意思這不是立石鐵臣心中的吶喊,是西川滿對他的吶喊;沒錯,千里馬回來了,伯樂還不把馬榨乾,天理不容啊。從那時候開始,西川滿出版的各種書刊,《文藝臺灣》、《幻塵集》、《七娘媽生》、《羊城新鈔》、《梨花夫人》、《華麗島頌歌》、《採蓮花歌》、《華麗島民話集》、《臺灣文學集》、《赤嵌記》、《臺灣繪本》……處處看得到立石鐵臣的插畫,這是他們大量合作的黃金時代,也是捧紅立石鐵臣版畫藝術的重要關鍵。
1941年,立石鐵臣與好友工藤好美(是男的)的妹妹壽美結婚。這件事情,不僅將立石鐵臣的圖繪推到最高峰,但也造成了他與西川滿戰後不再合作的分歧。
工藤好美是臺北帝大的英國文學教授,但是他的精神理念,給予臺灣人相當正面的影響,例如吳濁流探討臺灣人身份認同矛盾的《亞細亞的孤兒》,就是在工藤好美的鼓勵下創作。工藤好美對於臺灣文化的重視,終於在倡議創刊《民俗臺灣》後開花結果。
一般說法是,《民俗臺灣》為池田敏雄倡議、主導的刊物,但是立石鐵臣的長子立石光夫先生曾經神秘地跟我透露:「其實刊物背後的靈魂人物,大家都不知道,是工藤好美。」工藤好美人脈廣闊,臺灣意識濃厚,每月十五月圓之夜,就約立石鐵臣、呂赫若、龍瑛宗、張文環等好友聚會相談——熟悉臺灣文學史的朋友讀到這裡,或許已經腦洞大開了:「等一下,你是說立石鐵臣,跟呂赫若他們這一票,居然那麼要好!?」
呂赫若這一票人,屬於《臺灣文學》陣營,《文藝臺灣》的西川滿與之極不對盤,甚至引發「糞寫實主義」論戰,批評對方文章到「像大便」這種話都出來了,你看有多麼不留情面。而立石鐵臣,一面為西川滿《文藝臺灣》畫封面,一面又跟《臺灣文學》同仁交好,你到底站哪邊啊!其實此時立石鐵臣的心思,已經不全然在西川滿這裡了。
屬於臺灣的藝術、文學、文化,究竟是什麼?西川滿在書裡塞滿金紙、掛箋、陞官圖、葫蘆問,就算「愛臺灣」了嗎?抑或只是公子哥膚淺的「愛臺遊戲」?比起來,《臺灣文學》那些勇於揭露現實的臺灣作家、《民俗臺灣》努力走訪民間的日本學者,是不是才算愛臺灣到深處無怨尤?
我身為西川滿的收藏者,都曾經這樣掙扎自問過(我幹嘛打破第四道牆現身啊);立石鐵臣夾在三大陣營中間,一定也有輾轉難眠苦苦思索的時候吧。
立石鐵臣雖然同時為《文藝臺灣》、《民俗臺灣》設計封面,但沒有為《臺灣文學》跨刀,算是留給西川滿這老朋友一點面子了。但是很顯然,他並不認同西川滿去脈絡化地欣賞臺灣的事物,他更需要的是深入臺灣生活,與臺灣人共呼吸,更貼近臺灣人的視角……
所以立石鐵臣在《民俗臺灣》中,不只設計封面,還繪製一系列「臺灣民俗圖繪」,也發表文章,探索傳統風俗、欣賞常民器物、描繪在地風貌……這應該是他一生最快樂的創作時光。
可惜好景不長,1944年,工藤好美提前返日,據說是已然預見日本戰敗。同年,立石鐵臣被徵召從軍。隔年戰爭結束,日本人成為戰敗國國民。不久西川滿也被遣送返日,立石鐵臣由於有細密畫專長,被國民政府留用繼續在臺大工作,到1948年年底才離開。
回到日本之後的立石鐵臣,似乎與戰前的他完全斷裂。畫風丕變,用冷峻的超現實主義告別溫暖樸拙的民俗版畫,以創作、教授細密畫維生,從此一步也沒再踏上臺灣,也鮮少再與回到日本後,仍舊孜孜書寫臺灣題材的西川滿合作。
立石光夫先生透露,立石鐵臣想到日本曾經以殖民者的嘴臉,統治過韓國,他就沒有臉面對韓國人;對於臺灣,恐怕也是一樣的心情。唯有在1962年完成的《臺灣畫冊》,把一直壓抑著的思念臺灣之情,一股腦兒在紙上宣洩。最後一幅畫,旁白寫的是坐船離開臺灣那天的情景,終句是:
「吾愛台湾
吾愛台湾」
立石鐵臣。真正的藝術家。人道主義者。思想者。我會甚至說,真正的臺灣人。
臺灣的歷史上,幸好曾經有過立石鐵臣。
(圖為立石鐵臣為《民俗臺灣》雜誌設計的封面,出自我收藏與我的圖像編輯,但此圖偶爾會被盜用,習慣了。)
快樂的創作 在 Urit Youtube 的評價
登登~人生第一首原創終於蹦出來了,
這是剛滿19歲的時候寫的,好像有點糟,
感謝所有參與這首歌的人,
希望大家都能enjoy~
詞/曲:Urit
編曲:Urit、蔡期宏
器樂編曲:蔡期宏
混音/後製:蔡期宏
錄音室:樂在其中音樂工作室
看 凜冽的光陰
我為了什麼而 潰決了自己
夢 依舊那麼清晰
總是陷入昏迷 再跌入誰的承諾裡
是誰讓我一步步踏入陷阱
如果謊言 能讓彼此變得透明
*只不過一瞬間就忘了怎麼快樂
明明昨天我還瀟灑的笑著
背上的傷似乎還醒著 槍聲又響了
是這個世界太複雜 還是我不夠 勇敢呢
聽 鐘擺的聲音
瓦片上縷縷的煙 也還沒熄呢
掀 起披好的衣裳
才想起這是你送的襯衫
是否不敢承認過往的傷
那就放肆眼淚留到天亮
*只不過一瞬間就忘了怎麼快樂
明明昨天我還瀟灑的笑著
背上的傷似乎還醒著 槍聲又響了
是這個世界太複雜 還是我不夠 勇敢呢
讓我不告而別 孑然一身
*只不過一瞬間就忘了我是快樂的
明明有人盡力在為我活著
也許我會獨自清醒在某個清晨
希望我僅存的遺憾 能轉祝世界所有傷痕
你拿著花 走近我身旁
百合花香多麼芬芳
可惜我再也不能夠聽見 你呼喊
#原創 #urit #忘了我是快樂的 #創作 #單曲

快樂的創作 在 研究生 Youtube 的評價
《創作者說》,每週四上線。每集節目會邀請創作者來跟大家聊聊他們的作品。可能是一本書,或是一部劇。歡迎你跟我一起來探索這些故事,背後的創作故事。
追蹤《研究生》 FB|https://www.facebook.com/pointsjourney
📍創作者
黃山料|一件襯衫創辦人、作家
🔖精彩節錄:
這一集邀請到最近出書的一件襯衫創辦人-黃山料,來跟大家聊聊新書的故事,以及創作文字、影片的心路歷程。
山料提到,當作品產生跟大眾的共鳴而被傳播時,他是快樂的,創作者會快樂就是兩個點,第一個是作品在被創作時,第二個是作品被分享出去時,但身為老闆需要承擔營業額的壓力,不可能真的純粹做一個創作者。
《好好生活 慢慢相遇》不僅是書名,也是山料想對自己說的話,在台北的日子太痛苦了,一直被綁在公司裡,即使偶爾可以做喜歡的創作,但大多數時間是不舒服的,即將步入30歲的他,選擇拋開一切,把溫柔留給自己。
一件襯衫在近期決定暫時熄燈,陪伴大家走過四年時光,山料說,創作有很多形式,文字、影片,其實只是一個媒介,如果有不一樣的形式可以去說想說的故事,都是可以嘗試的,期待他未來繼續帶給大家溫暖有力量的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