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不是神!社會安全網的洞,不能全由社工來補!」
為了加強社會安全網,政府在近年來投注了將近 70 億的預算,預計增聘 3 千名社工人力,並在今年初實施社工薪資制度化。
但,你知道社工的壓力有多大嗎?
根據調查,有 77 %社工認為,工作長期累積的負能量,讓他們引發憂鬱、悲傷、沮喪等情緒;有 73 %社工認為,因為服務對象計劃處遇時,遇到困難而感到挫敗,因此對自己或工作失望。
高工時、高壓力、高危機、高負荷,與低勞動條件,是社工職場常態。甚至隨著近期疫情的影響,有地方政府還要求社工為隔離者送餐,社工為了取餐、送餐及面對部分隔離者無理的要求,除了原本繁重的業務,也切割了服務弱勢對象的時段。
社工要承擔社會安全網被賦予的重責大任,同時面臨對專業角色的困惑,讓他們承受了前所未有的身心壓力。
為了讓社工人員可以提供有溫度的服務輸送,我認為有必要減少行政作業的比重,且很多小型單位的社工,只有一人孤單承受,更需要有外部同儕或督導的支持!
社工不該是補起社會安全網漏洞、預防隨機殺人事件的唯一解方。
我必須再次強調,強化社會安全、補起社會安全網的漏洞,不只是警察和社工的事;先前在委員會上,我們已提出提案,希望未來衛福部在規劃社安網第二期時,能採納相關意見,真正傾聽第一線社工人員的聲音。
即將結束的社會安全網第一期計畫,把主力放在增加社工人力之後,而社安網2.0,應該傾聽基層社工聲音、強化社區的連結力量、整合各部會在更前端的預防角色。
了解社安網第一線需要的是什麼,改善社工的高壓環境,別再把社安網的重擔全壓在社工身上,才有可能真正健全社會安全網、接住每個需要幫忙的朋友們。
-
原始數據資料:台北市社工師公會,社會工作執業安全課前調查結果發表
https://www.tpcsw.org.tw/news/index/2/2335
鏡週刊的系列專題報導也推薦大家閱讀,一起來更加了解社工人員!
社會安全網破洞很大 近8成社工憂鬱悲傷沮喪
https://reurl.cc/9E7Rbj
血淋淋家暴個案成噩夢 社工得恐慌症一身都是病
https://reurl.cc/j73v6m
社工單打獨鬥難紓壓 連心理創傷都不易察覺
https://reurl.cc/GV4KaW
心衛社工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服務對象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肯定阿中部長對於精障者去汙名的重視!
也希望進一步談談:社區精神衛生仍有許多需要行政單位支持的政策!」
這幾天,我看到阿中部長的一篇專訪。
阿中部長說,要幫精障去污名化,並且也提到,「對於精神障礙者的照顧需要完整,像是增加社區照顧機構,安置撐過急性期的患者,透過過渡期復健,增加社區接受度,讓民眾可以更同理精障患者處境。」
對此,我們非常肯定部長對於精障者去汙名的重視,也希望進一步和部長談談,先前我們在社區精神衛生的議題上,其實有許多需要行政單位支持的政策。
1️⃣ 強化與醫療並重的社區支持服務
我們很開心能看到部長對社區支持服務重要性的了解,也非常樂見在社會安全網 2.0 計畫中,心口司已規劃將佈建社區心衛中心,目標每個縣市至少 2 處。
在此之前,我們接收到許多病人與照顧者的心聲。生活在社區中的病人,因長期留滯於家庭,造成功能退化、病情惡化,或者發生危急狀況,但並未達到自傷或傷人之虞的強制住院要件時,照顧者即使報警、送醫,也會因未達強制住院要件而返回家內,找不到其他更適當的協助或衝突性更小的選項。
對於病人與照顧者的困境,我們認為,社區心衛中心若要成為社區精神衛生政策重要的一環,在規劃上應符合:
① 首先,必須明確化服務提供的內容及對象,除了以社區初級預防為方向,規劃精神疾患去汙名化的宣導,並讓一般社區民眾均有獲得心理諮商服務的機會;同時,也應強化對家庭的支持,應讓病人或照顧者不論是在疾病初發時、或者如前述發生危機狀況時,有尋求協助的管道。
② 再者,服務提供的模式更是重點,應該達到:主動外展、深度長期的陪伴及團隊合作。心衛中心內服務的個管師(社關員、心衛社工),必須要有能量成為病人與照顧者在社區生活的陪伴者,建立關係並幫助他們獲得需要的資源。
但是,要達到這目標,有幾點非常需要衛福部在政策設計及資源投注的重視。
舉例而言:社關員及心衛社工的人力一定要充足,使案量比適當;主管機關應檢視 KPI 指標的建立,不應以管理思維干涉社關員專業,例如每三個月檢視結案、催促結案的情況。
我們理解,建立專責性的多元團隊可能有政策上的困難,但仍不應該讓社關員或心衛社工在服務過程中僅是單槍匹馬的一人團隊。至少社關員或心衛社工在病人或照顧者有需求或發生危急狀況時,是否能夠有長期合作的外展醫療資源(例如:社安網2.0計畫中有社區品質提升計畫,當中有規劃醫療外展服務,社區個管師是否能經由此方案或另編醫療外展計畫進行連結?),以及社區支持服務團體的協助?
③ 社區心衛中心的建立僅是社區支持服務的一環,其所扮演的角色,是以初級預防及個案管理為主。若社區中依然缺乏足夠的復健資源與生活支持服務,例如,社區據點型服務、居住服務、家屬支持服務、同儕支持服務等,病人與照顧者仍然不知該何去何從?個案管理師又如何有辦法連結資源?此部分需要衛福部提供資源,培力民間團體,提升社區精神照顧服務的量能。
2️⃣ 健保給付造成的精神醫療困境
關於精神醫療的部分,部長說到:「如果要打造精障後端醫療系統,必然牽扯到健保給付困境。目前健保採總額制,精神科相對小眾,分配到的預算有限。」
的確,在健保體質仍需改善的前提下,很多精神醫療的資源是無法被重視的。我曾在上個會期提出關於「深度心理治療」、「居家治療」、「第二代精神藥物」、「長效針劑」這些能給予精神疾病患者較好醫療品質的協助,精神科醫師們常常無法靈活的運用,有些是點值太低根本不受重視,有些則是較昂貴,開了容易被院內或健保署「關切」。
這些情況,凸顯了健保大餅各科瓜分之下,精神科明顯是小眾弱勢的現實。
因此,健保資源的分配若能優化,就能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例如我們於上會期質詢指示用藥仍持續給付的狀況,每年指示用藥的花費總計約為 16 億)。如果我們有可能減低此部分開銷,便有可能讓健保投入至精神用藥上更有效的選項,或是提升社區居家端醫療端的給付,讓精神障礙者能夠得到品質更好的醫療協助。
除此之外,整個精神衛生政策也必須被關注的即是「家屬」。對於家屬來說,若能在一開始接觸精神醫療資源的時候,就能偕同社區的 NGO 工作者,讓家屬知道出院後在地有哪些資源,例如會所、小型作業所、社區復健中心等支持服務可以使用,讓病人出院之前,能夠提前與社區端進行轉銜。如何讓政策的設計上提供足夠的誘因,讓社區端長出足夠的服務量能,建立起兩端的常態機制,協助病人與家屬獲得長期穩定的支持。
我們非常肯定及敬佩陳時中部長在傑出的防疫工作後,願意拋出改革方向,也期待政策能經過更周全的討論及對話,讓政府資源能真正投注到需要被幫助的人身上。
-
社區精神照護資源: https://reurl.cc/ZOVQVp
社安網的洞要怎麼補: https://reurl.cc/qd32k0
監護處分修什麼?https://reurl.cc/L3Zg6X
心衛社工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服務對象 在 王婉諭 Facebook 八卦
社工薪資新制看得到吃不到,甚至恐讓社工被迫退場?
改善社會安全網,第一線的社工人力是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進入立院之後,我們馬不停蹄地拜訪了許多社工及社福相關團體,像是台北和高雄的社工工會,也和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林于凱-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 黃郁芬 士林北投加分各地議員等,一同討論社工目前遇到的困境。
我們相信,唯有聽見第一線的聲音,才能清楚問題在哪裡,才有改善的可能!
去年9月,衛福部推動社工薪資制度化,提高公部門、補助民間單位(政府委託、補助計畫)社工薪資,希望全面調高社工人員待遇,鼓勵更多社工人員可以長任久任,並在今年1月正式上路。
我們肯定這樣的政策,但目前的新制卻也已衍生許多問題。
從上任開始,我們陸續接獲社工陳情,表示被雇主要求「變更職稱」,繞開「社工」的名稱以規避新制帶來的成本提升。雇主甚至表示,如果社工不同意將予以資遣!這不僅嚴重影響他的勞動權益,也與政策的善意出發點背道而馳。
我們關心的是,新制中的調薪預算哪裡來?政府委外案,第二年之後,由地方政府自籌,地方是否有足夠經費?社工有清楚新制的適用對象嗎?
以上問題,都讓我們擔心,社工薪資新制上路後,會不會根本「看得到、吃不到」?甚至導致社工人員被迫退場!
因此,在昨天的衛環委員會中,我也向衛福部質詢相關問題,希望政府在強化社會安全網、重視社工專業人力的同時,希望政策的帶動,是朝向正面的影響,而非造成社工在預防端的服務,不知不覺被退場。
同時我也要求衛福部應針對相關疑慮,研擬對策供地方政府據以辦理,並且確認相關經費是否充足,以落實中央促成地方政府支持人力久任的美意;在財務方面,我們也希望中央能建立一套長期、完善、健全的規畫來因應,避免挖東牆補西牆,或薪水增加但其他費用減少的狀況發生!
期待衛福部兩個月後,對此回應的報告與積極作為。
心衛社工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服務對象 在 社工共案、社會安全網社工助理在PTT、社群 - 銀行資訊懶人包 的八卦
社工 共案在心理衛生及毒品防制科約聘社會工作員(處遇協調社工員)職缺...的討論與評價 ... 社工共案在強化社會安全網第二期計畫(110-114 年) (核定本)的討論與評價.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