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粉絲"未來"幫我們打了這份台中場新書分享會的筆記,筆記內容很長,所以請慢慢享用》
為何會有這本書?
這本書叫直說無妨,因為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解釋,很多人都會問我,身為一個心理醫師,妳怎麼可以對這種事情給答案?如果在座有人經歷過心理諮商,你不管講什麼他應該都會說:那你覺得呢?
例如:
個案:我應該跟這個人分手嗎?他是真的愛我嗎?
醫師:你心裡覺得很矛盾
個案:他其實是很愛我的,不然他會每天撒20封簡訊給我
醫師:簡訊讓你覺得他很愛你
個案:可是他打完簡訊就不見了,但是我call他,他也不會接起來,這個地方我又覺得怪
醫師:通不到電話會讓你覺得他可能不愛你
個案:可是簡訊代表了愛
醫師:嗯 那你覺得他愛你
個案:不 因為他不接電話所以他不愛我,醫師那你覺得他愛不愛我?
鄧醫師:你覺得呢?
個案:我就是不知道才問你嘛
鄧醫師:做為一個心理諮商師,我一定要說你覺得非常的困惑,因為兩邊的訊號都有,你現在的困擾就是你自己要做一個決定,萬一你覺得他是愛你的,你怕你會受傷,萬一你決定他這是不愛你的,你要離開他,你怕你會放掉值得的東西,所以我們就是要在這種值得跟不值得的困惑當中活下去,那這就是我要陪你的地方。
每一段諮商或每一個個案跟我開始某一種關係,都是這樣的,然後我們要進入一 種你知道你要幹嘛,我們要在所有看不到的答案裡面存活下來,然後做我們覺得最好的方式,這就是最難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非常關係是節目非關命運整理出來的,然後再衍生的文字,錄節目是不得以,因為你很難在節目上面,二三十個工作人員工作一整天,然後問到你一個問題的時候你說:這個問題很難回答,你還是必須還是要說出一個有點像是答 案的東西,我在非常關係裡面的序裡就解釋了,對我而言,我從來不認為有一個答案是放諸四海皆準,可是你還是必須給一個思考的開端,因此對我而言,我每次針對任何一個問題,給出某一種看法,我其實很希望跟大家說:這是我們討論的開端,好不好?對我而言,開始給答案,是跟更多人接近、交流的開始,可是對我的專業而言,我其實會面對我的專業領域要給個交代,就是說妳身為一個分析師,妳這樣子給答案好嗎?所以我直接在書名上講直說無妨的意思是說,我對大家直說,直說的意思是,你們都知道我本來不直說嘛,所以這一次我就直說了好不好?我想是這樣一個請求大家理解的書名。
●問題討論 :
※小三跟離婚的女性,誰才更值得擁有幸福?
什麼叫做幸福啊?有時候我覺得去對自己說“我已經夠幸福了”,是幸福的一個開端。我在想這個問題包含了一個思考是說,立場的對錯,或者是有沒有立場去說話、去爭取。
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感情是不對等的,然後多角很複雜,大概大家都希望他是真誠相待然後完全坦率,但是有時候愛上一個人不是那麼簡單,我想有過經驗的朋友會這樣說,所以我覺得如果以我所看到的,我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方式是說 “我們能不能站在自己的立場,想清楚,我到底在做什麼?”,如果說,你現在愛上的是個有對象的人,不管是男性女性,你到底想幹嘛?很多人會說:『我當然希望這個愛情開花結果』,那麼要怎麼開花結果?對方是不是要離開他本來的伴侶,也就是他必須做一個破壞的動作,他要破壞他本來的基礎、習慣的東西、傷害一個人,然後來跟你在一起,那這樣的事情有沒有對錯呢?我只能含蓄的跟大家說,我覺得這不是對錯的問題,那你們就知道我的意思了嘛對不對?我沒有說他沒有錯喔,這是我們能不能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問題,如果說你覺得這一切過程對你而言是值得的,然後你有某種方式去平衡這裡面的痛苦,然後你們彼此是認真的在對待彼此,那麼我們就來找一個方法讓這些東西變得值得,所以你當然是值得幸福的,他也值得幸福,如果他的幸福是同時擁有兩者,那是他啊,可是你呢?讓他同時擁有兩者的時候,請問你真的幸福嗎?寫完小三這篇的時候,其實我寫的時候我真的沒有想要做任何道德上的站邊,那裡面其實是我所有在看這種事情的一個心得。
我覺得我看到的多角關係裡面出不來,大多是因為這種的感情不能見光,所以沒有辦法跟人家討論,你所有困擾和有情緒就只能跟那個人討論,所以你的觀點實就跟他,你們兩個人小泡泡裡的觀點,你很難拿出去跟外面的人做徵詢,就算你跟朋友做徵詢,朋友也很難勸你待在這個角色,朋友可能都會說:「不要啦!你值得更好的」,那奇怪,身邊的朋友都覺得我們值得更好的,可是我們都不知道哪裡有更好的,眼前就只有看到這個人不是嗎?朋友都告訴我們有更好,但又不幫我們介紹,那這是大部份的人遇到的困難,所以最後如果你在一個黑暗的關係裡面,我想就很難看到光明,因為那是黑暗的本質,你黑暗就會很黑暗去走,到後來就已經沒有辦法去比較你有沒有更好的東西,因為你整個心力、時間都卡在這個關係裡頭了。
鄧醫師提出這樣的關係裡常見的現象 :
一、對方可能對你非常好,那是因為他對你有愧疚。
二、如果你是擁有兩、三個伴侶,那我猜想你是個很溫柔的人,你會對每個人都還不錯吧,因為每個人你都覺得有欠他一點東西,因此會對他好一點。這時候我們就創造了一種有點像是假象,那愛情本來就充滿了假象,這是我不斷在問自己的問題,那個假象是說,如果我24小時都跟你在一起,其實我沒辦法做到這麼完美,可是我24天才來看你一次,我可以做得跟情聖一樣,於是,一 般24小時都跟你在一起的追求者,是比不上我的,這種情況很多。這樣的假象就是會讓人走不出來,第一個就是“沒有人商量,觀念閉鎖”,第二個是“有一種假象的完美”,那活生生的肉身的伴侶是沒有辦法永遠相處的品質都這麼好,這些因素加一加,再加上最後一種,會停在這種關係越久的人,我覺得有幾個特點,第一個就是像我們這種99%都是愛情的生活主義者,第二個是有一點自己覺得說”哇!我好重情重義喔!”我其實還滿喜歡自己這樣,哭完一整包面紙然後要拿去丟的時候覺得”啊~我真是個感性的人啊!”那種說真的內心有點容許自己吧,才一直在這樣的狀態下,所以這些因素都加起來之後,我的經驗是來跟我談的人,很多都說他ok這是他自己選的,那是因為他跟我的關係還沒有好到一定的程度(做為心理醫師),但真正我們進入一種諮商師跟個案的親密關係的時候,大部份的個案都會跟我說:『好苦啊!』那個苦有時候為了自尊心,他連跟諮商師都沒辦法講,甚至他會來說服我說,他有一個繼續下去的理由,他很怕這個理由不在了,他又離不開怎麼辦?我們其實很害怕在一段關係裡面,理性上已經看到不對,但感情上離不開,這時候我們會覺得自己很愚笨,這個階段好像比那個再前面一點渾然不知自己有痛苦的階段還要痛苦,對吧?我已經知道你對我不是真心的,然後我也覺得我的人生可以有更好的選擇,但我因為一些情感,因為慣性離不開你,這時候每次跟你在一起又生氣又依戀,那是最痛苦的,但是如果我們純粹只有依戀不知道吃虧,或不知道自己人生會完蛋的時候,其實還好嘛,就自己還騙得過的階段,那這就是所謂的覺醒吧!我想為什麼說很少人可以覺醒,進入覺醒的階段,就意謂著不能再對痛苦視而不見,然後你不知道你走不走得出去,所以很多人約一次來諮商,兩三次真的跟我沒有緣份,我真的就是請他回家吧!但是請他回家的意思是,如果你還沒ready去挖這些東西,去挑戰你自己,或往前走, 那麼打壞你的平衡會怎麼樣,你自己要負責,可是如果你願意來把自己整理好, 我們約好了要走向下一個階段,那麼很多東西就是必須的,所以這是我對於為什麼會常常去談不倫、婚外情的時候,我們會去講一個心態,而不去講對錯,因為你知道你在什麼樣的心態裡頭,你決定要怎麼做,那就是你個人的選擇,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有個人的選擇,做感情裡面的小三,跟去電影院拿槍掃射看蝙蝠俠的人,我覺得如果這說起來,當然,當小三沒有什麼大錯,我覺得那個傷害,絕對不是說你今天出來當小三,你就可以傷害別人,那你要問問看那個有伴侶還跟你談戀愛的那個人呢?或者說伴侶已經跟你談戀愛,他還繼續要待下去成為受害者的人呢?
小三有幾種?對我而言,小三有兩種,一是自己是單身的,二是自己有伴侶的。
如果您是單身的,那追求你的感情過程中,怎樣值得你能夠安頓,我覺得那是你個人的智慧,沒有一定的對錯,很多人修成正果的嘛!可是你不要傻到對方沒有要跟你修成正果,你還把所有的青春都修進去。
如果您身邊是有伴侶的,然後你又被一個有伴侶的人,兩個人進行一個關係,我其實想問的,或者我想建議的是,你跟你的伴侶如果讓你不滿足,為什麼你留在這裡,他是不是有一個你不敢放掉的東西,最常見的是,你們身邊有一個,條件看起來比你們弱一點的人,守著你的人,在家裡等你的人,然後在外面大風大浪之後回去會幫你烘乾衣服的人,但是你跟他在一起沒有激情的感覺,沒有自我實現的感覺,所以你有一天遇到一個激蕩出火花的人,可是你不敢走,你以為是對方還沒有free,對方也有伴侶,所以沒地方可走,但其實不是,其實有時候你回來看, 你害怕一個讓你激情的伴侶,沒辦法當你的吹風機,因為他等著讓你吹乾他,這時候人就開始猶豫了,我是要這個很安全的依靠,還是我要去追求一個抓不住的愛情。
※愛人比較幸福是被愛比較幸福?
我覺得如果跟一個很愛我的人在一起,那種心情應該叫感恩,感恩也算幸福的一種,但跟一個很愛我,可是如果我沒有很愛他,我對他沒有很多feeling的人在一起,我覺得那種幸福叫感恩型的幸福。
跟一個我很愛的人,最後他終於看我了,然後甚至靠近我不再跑了,讓我可以站到他身邊去,我覺得那種幸福是一個自我實現的幸福,那個跟感恩有點不一樣。
※ 很多人都問說,鄧醫師妳好理性 !
鄧醫師:可不可以請你看一下我的書?你怎麼會說我很理性呢?因為我從來就不是理性的人,理性距離我來說是很遙遠的事情,我在做榮格分析師訓練的時候,我們要被很多的老教授分析,每一個老教授分析完我就說:吼!妳真的是有夠直覺的。我實在太直覺太感性了,如果我沒發展我的理性,我可能沒辦法活到今天,我可能在第一次失戀的時候就活不過來了,那痛苦非常非常強烈。
※女朋友喜歡講一些很難回答的話,到底是為了什麼?
遇到這些情況怎麼辦?
請現在男士說一個聽過很慘痛的問題
1. 如果我跟你媽掉到海裡,你先救誰?
2. 你到底有多愛我?
3. 如果可以選擇的話,你希望是你先死還是我先死?
4. 當初他看到我的時候,他喜歡我的點現在還在嗎?(鄧醫師問過)
5. 走在路上,那女生很正你有看到嗎?
6. 你是喜歡我的內在還是外在?(鄧醫師問過)
7. 如果可以重來,你還會不會跟我在一起?
8. 今天晚餐你想吃什麼?
9. 你覺得林志玲比較美還是我比較美?
10. 你到底能怎樣愛我?
第一類:針對我個人的(2、4、10)
第二類:比較型的(1、5、9)
第三類:生活智商型的(8)
基本上,回答所有問題,只有一個起點,他在問什麼,他站在哪裡問,他從哪裡問,這件事情不能不思考,如果不思考,直接跳進去回答,就必死無疑。
我覺得最難的是比較型的。以前凡事我沒有答案的問題,我就喜歡問我身邊的男人,我就會說“喔你答的很爛”然後我會生氣,後來我現在比較好一點,我都會要自己有標準答案,然後再去比對,我甚至會暗示他標準答案在哪裡,引導他到對的地方。
開放問現場女生“你覺得林志玲比較美還是我比較美?”最想要聽到的答案
A:就是你,以後不要再問了,絕對不會是林志玲
鄧老大:絕對的肯定
A: 如果男生問我,我比較帥還是金城武比較帥,我也會這樣回答:就是你,不要再問了.
鄧老大:妳確定你的男人比金城武還要帥,帶來我看一下
A:不是不是,就是說在我的眼裡是這樣
所以妳的補充非常重要,“在我的眼裡”送給剛剛所有發問的男士,有夠好用的,你可以不負責任,沒有爭議,可以對不起世界,在我的眼裡嘛,我的眼睛就是長這樣嘛,沒有辦法的,我眼睛有問題的,我居然覺得妳比林志玲漂亮,沒辦法遇到了,這句話好好用,可以脫罪,因為我們每個人活在世界上,對於正義公理都有責任感跟需求,所以要說我的男人比金城武帥,我有時候會擔心我會下地獄。其實你的伴侶在問你事情的時候,他不會是在問正義公理的。
你們都知道對方想聽什麼,但你們不想這麼做 。
鄧醫師實例分享:
我曾經跟一個交往的男人有這樣的對話,我們是好幾對朋友在一起,朋友就在談說某某人的先生現在他的公司上市了,然後全家要搬去哪裡去,反正就是在金錢方面非常強調。
男伴:妳會覺得那種男人很棒嗎?
鄧老大:我覺得那當然是一種成功啊
女人問題很白目嘛,男人問這種問題就等同問說我跟你媽掉到海裡這種問題,你還在繳貸款,然後你要問我說公司已經上市,全家要搬去別墅的男人,你會覺得他很棒嗎?其實我應該說:不會啊!那算什麼?那是一種機運啊,錢能幹嘛?錢能改變一個人的內在嗎?錢能讓一個人幸福嗎?或者說:不要懷疑!就是你!我眼中你就是最富有的。可是我卻這樣回答。為什麼我們要去講聽起來很聰明的答案,這才是所有的秘密,我心裡跟這個人有一種內在的糾結,當初我不願意回答他很棒、錢不重要,是因為他問這個問題,第一我很生氣,從頭到尾我跟男人交往,我非常自豪,永遠可以出來跟大家講,沒有用過男人一分一毫的錢,然後每次錄節目只有一種節目,大家會看到我臉很臭,從頭到尾幾乎都不講話,主持人問到我我也答非所問,就是如何讓男人掏錢出來,那種主題我都很安靜,然後我就會一直講說,我認為現在這個社會,不應該女人期待男人買房子來付錢,所以我覺得你身為我的男朋友,你為什麼要來測試我對於男人有錢的態度,你是本身對女人愛慕虛榮你有一種感冒,然後你把那種我沒有的罪名,拿來要跟我玩,那其實我本身就有一種受到不尊重的感覺,難道我是那種會看上有錢男人的女人嗎?所以我有這種不高興的時候,我就皮了,我就偏要跟你玩一玩。我就是要讓他知道我跟你這個窮小子在一起,我有沒有嫌過你任何金錢,我們不是很快樂嗎?你為什麼自己要有這個心結,然後要來懷疑我,對你的愛和對你的忠貞,這就是我們打結的地方,所以各位女生,妳們問男生上述那些問題的時候,妳的男伴有時候都不是笨蛋,他回答很讓人生氣話,其實是告訴妳他真的很生氣,妳拿這種問題來問,妳實在是有夠看輕他平常做的一切,所以我們聽到男朋友很笨的回答的時候,永遠要先噹一下自己說,我這樣問是不是很傷人?這是我要給大家的第一個建議。
第二個如果對方問的是關於他個人的,用心理治療師的方法去詮釋這個問題,他在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想聽的是什麼?
例如問說:你是不是還像以前一樣的愛我
你就要說,聽你問這樣的問題,我非常的困惑,難道我平常做的都沒有被看到,我是不是方法錯了?
你試一次這樣跟女朋友講,她馬上就會很軟化,跟你說:對不起,這麼嚴肅幹什麼,只是開個玩笑。
那如果你說:聽你問這樣的問題,我非常的困惑,我平常是不是做得不夠?
她回答:嗯,那真的你們溝通有問題,或者說你真的沒有很用心在對待他,那她問這個問題是在搖一個警鈴,告訴你說,我們的關係有問題。
所以判讀他在問什麼,然後你的智商就會為你帶出正確的答案,講一些幫助你的話,第一就是猜猜看他為什麼要這樣問,第二說說自己被問的感覺,這也就是扣到我們的主題直說無妨,他既然這麼直了,我們也直一點,可是直的方式不是罵他笨,而是說出你的感受。
當初你看到我的時候,喜歡的點現在還在不在?
正解(甜蜜版):唉~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當初看到你的好,就像是最底層的編織,跟你在一起的這些日子,層層疊疊的甜蜜美好一直疊上去,我早已經看不清楚底下的色彩,你畫過油畫嗎?親愛的~
(陽春版):坦白說,當初看到你喜歡的點那是個很年輕的你,你還是個小女孩,而我呢?是個毛頭小子,根本不懂怎麼品味女人,所以那個時候的東西還在不在,有些真的是不在了,吼~還好不在,不然我現在就會去喜歡跟當年的妳一樣的年輕女孩了嘛!
(鄧老大的老公版本)↓
老婆:那女生很正你有沒有看到?
(我奉勸大家,無論如何還是要說“蛤!哪一個”除非你很閒想要絆嘴!)
如果你很忙還是說“蛤!哪一個”
老婆會說:你少給我裝蒜(可是她會笑) ,真的沒有看到嗎?
老公要說:啊有看到的話,我現在怎麼會看著妳,有辣妹應該眼睛要看著辣妹啊 !
你覺得這樣太油條嗎?如果你覺得這樣太油條的話,你要想一件事,人跟人在一起,油條是一個不好的、虛偽的、耍嘴皮子,是一個在我們的文化裡沒有這麼正向的,所以你的伴侶故意要你在他面要搖一下尾巴,這是會讓一個愛人有那種說,我可以叫我的愛人幹嘛,我可以叫一個剛正不阿的男人,說出這麼噁心的話,他會覺得這就是愛吧!當然心理醫師不贊成這樣,但是我們去了解有很多人有這樣的需求,如果你好好的做幾次,以後再來教育他說,其實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我們都在表達我的愛,為什麼你常常會好像要看我用一種反而讓你不安心的方式,你挑我不是就是挑我很正直可以依靠嗎?為什麼要我玩一些把戲,這裡面是不是有什麼問題?
A:如果女朋友知道你固定喜歡某一種類型,那附近就只有那個類型的女生,所以她知道根本在看誰,那你要怎麼跟他裝蒜?
鄧老大:如果你們兩個的歷史,這位女友就不是你最喜歡的型,那你跟他在一起不就是最好的事實嗎?
正解: 其實以前我以為我會喜歡那一型,那可能只是眼睛喜歡的型,只是你才是我的心喜歡的型 。
A:那如果她也是那一型呢?
鄧老大:同類的才有競爭感是不是?那太簡單了啊!
正解:妳是這一型中的姣姣者,放一點生路給別的人好不好?妳已經是女皇了,讓人家有一口飯吃好不好?
例如說他知道你喜歡美麗的腿,她的腿很美你當初才追她,
女生:那個人的腿也很美
男生:我們已經有最好的腿了,妳也讓別人家也有腿可以吃嘛!
A:瞹味,有一個女生平常跟人不太有互動,很酷的女生,但她跟你有互動又不是很熱絡的那種,若有似無的感覺,那這代表了什麼?
瞹味是不太確定的時候,無法論責任義務,好像有一點什麼,又沒有一點什麼,你們喜歡這樣的東西嗎?
我們都很喜歡去問別人心裡在想什麼,我想跟大家說:誰知道他在想什麼,我又不是寶靈老師,我每次問寶靈老師,她都會說:你要先弄清楚你在想什麼,所有心靈的認知,都只存在你自己的心事裡頭。
那個女生這樣做是對我有意思是還是沒有意思,去討論這些,通常要靠神力,人力是沒辦法知道到的,我們人力能碰觸的到的,極致是說,因為他這樣子若有似無的態度,攪亂了我的心,而我現在的狀態是,例如:偶而會想到他,想要為他做一點事情,但又怕擔心、困窘,萬一人家根本沒有怎麼樣,或者說好像有一點點機會,我要出手嗎?但又怕太早開鍋蓋,糊了粥,所以什麼才是適當的時機?
這個問題,我建議,所有大家有這類問題的時候要把問題翻轉成,現在的狀態對我有什麼影響,那我自己想要做些什麼,我為什麼不敢做,我想做跟不敢做有什麼樣的考慮,你最後了解自己處在什麼樣的狀態,那個才是人力可以觸及的答案,所有問這樣問題的人,最後能夠幫助的答案,這時候我會想知道的是”在不知道他到底有沒有意的狀況下,我決定怎麼做?”
這種事情不是知對錯,而是做決定。
Q&A:
1. 學心理學的部份,怎麼樣才可以像妳能內化成為自己內在的力量?
2. 我們自學的話,有沒有辦法可學得像妳一樣?
鄧老大:每個人都在學心理,每天每天在思考,就是在理解人的心理,在我並不認為是一定要進入學科去學的東西,但是要掌握到人性的心理,有一個很重要的個人特質,就是要敢面對,必須要不怕痛敢去面對真實的感覺,最大的障礙,有一種人人格裡面,否認性很強,
舉例:如果你發現你的另一半行蹤鬼鬼祟崇,
有一種人會趕快查清楚,要知道真相
有一種會不敢看、不去問不去看,因為很害怕,就是否認,當作沒事 。
如果你的個性否認性越強,你就很可能看不到在你眼前的東西,因為你很恐懼很害怕。
如果你是屬於不敢去面對,會把問題蓋住的人,其實你要學心理就很辛苦,因為你也不敢戳破,你也沒有辦法思考,對面的人跟你是什麼關係,比較能夠突破的人是,永遠對於我跟你之間在發生什麼比較敏感的人。
3. 您在未來會不會寫有關心理殘障的書?因為我的前男友是亞斯伯格症患者 。
鄧老大:我覺得在我看得到的短期間,我還不會去寫亞斯伯格症和強迫症這樣病理的書,因為我階段性的東西,就是在講還不到臨床病理的階段,等於說整個設置都很好,但不會用,對於這些人我覺得我還有很多想要一起共修跟探討的,所以可能這在這方面還要再多做一些著墨。
亞斯伯格症是高功能自閉症的一種,所以他在溝通跟話語上,是會很有障礙,他沒辦法感受我們說所說的異地而處,所以如果說我們是跟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我們必須要去超越自己對於溝通障礙的一種執著,亞斯伯格症的人愛人的能力上沒有減損,但是你們要看得懂那個愛,不是用一般的想像的語言去驗證,所以你要從他的依附關係,相處的一些感覺,更直覺的去做一個肯定。
這位朋友問的問題,我真正要問的不是問亞斯伯格症的人要怎麼相處,而是問自己說今天選擇這樣的伴侶,我留下來或我沒留下來,對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在我人生的階段跟這樣的人碰撞出火花?
這一切在你們的人生裡面可能都有他的意義存在,都有你想要突破的課題,去了解自己這一點,你大概就知道自己怎麼做?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1萬的網紅文森說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閱讀這本書,就是一段心理治療的過程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A8yRMQ 我以前就常常在想 為什麼某個人的某個行為,我就非常看不慣,但其他人好像覺得還好 例如我討厭別人遲到、討厭別人太看重名利 透過這本書我才了解 原來那種說不上來的差異,就是源自於我們的幼年成長過程 坊間有許...
心理治療種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合作的關係修復」是透過成功的衝突解決,使關係恢復並變得更親密的過程。而每個有意義的關係,存在性地都會出現不協調和不滿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學習,當歧見暫時打斷了安全連結的感覺時,要如何重建親密感。
我相信,如果大部分的人願意想想,都會發現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那些他們有過衝突然後和好的人。當一段友誼挺過了傷人的不協調,那通常代表這段友誼已經過了表面客套的階段。
取自《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
************************************
各位朋友,晚安:
在親密關係中,互相吸引進入關係、經營關係、從挫折中修復,是一段關係能夠深刻的重要歷程。也就是,健康的關係不是不會吵架,而是雙方都能看到吵架後面的善意,願意在這個基礎上重新連結。
我認識有人,會經營關係,但不會修復。所以每次衝突之後,一定要對方先低頭,他才甘願「給對方機會」。這有個風險:萬一,哪一次對方心累了,不想低頭了呢?是不是就任由關係走向破滅?
關於「療癒」,我是好好走完了,但就不同朋友的回饋來說,內容是深了點。自我療癒,似乎也並不容易,需要專業人員帶領。
這一篇是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感謝各位朋友的耐心。畢竟,這也是長期的工作,沒有人提,生活也有其他有趣的議題,我們終究容易忘記。
我時不時會回到這個主題的,但其他層次的知識我也會談,接下來要談我們上次直播所談到的:如何面對焦慮!
心理世界很豐富,不同層次有時看起來會相互矛盾,但只要實踐,便能感受點滴在心頭。一般社交互動的時候,為了表達善意,祝對方百年好合,這也自然。只是說,我們也能明白,知道彼此不適合,鼓勵人為自己活,也不用勉強隱忍,不用每天活在情緒風暴中,這也是一種愛。
層次不同,互動的方式就不同。童年創傷要痊癒不容易,但我們依然可以轉頭追求精采的生活。
祝願您,各位朋友們,懂得修復關係,不知道怎麼修復,也沒關係!
************************************
合作的關係修復
【文/ 彼得‧沃克】
「合作的關係修復」是透過成功的衝突解決,使關係恢復並變得更親密的過程。而每個有意義的關係,存在性地都會出現不協調和不滿的時候。我們都需要學習,當歧見暫時打斷了安全連結的感覺時,要如何重建親密感。
我相信,如果大部分的人願意想想,都會發現自己最好的朋友,是那些他們有過衝突然後和好的人。當一段友誼挺過了傷人的不協調,那通常代表這段友誼已經過了表面客套的階段。
修復友好,可能是治療師所能示範最具蛻變性、最能建立親密感的過程。我認為,關係不協調或衝突通常是雙方共同造成的,而且用這種觀點來引導修復友好的過程。因此,通常需要透過平等相互尊重的對話歷程,來修復友好。
例外的情況是,欺負人的自戀狂找代罪羔羊和製造混亂,在這種狀況下,自戀狂是完全有錯的一方。關係依賴的案主向欺負人的父母道歉,好像是他們使父母虐待他們一樣,我常對此感到難過。
在較正常的不協調中,我通常會藉由兩個接近的方法,來開啟修復過程。首先,我會指出這個不協調(如「我想我可能誤會了你」)。接著,我會說明自己怎麼破壞了彼此的連結,來示範展現脆弱。
簡短版的例子像是這樣:「我想我可能有點說教……或陳腐……或怠慢……或沒耐性⋯⋯被我自己的移情給誘發了。」擔負起自己在衝突中的責任,證實了在關係中失望的常態,也證實了友善化解的藝術。
承擔自己在誤會中的責任,也有助於瓦解案主外在找碴鬼的信念——關係必須是完美的。同時,也示範了化解衝突的建設性方式,並且一段時間後,會使大部分的案主有興趣探索自己在衝突中的責任,這會變成他們可以用在其他關係中的無價技巧。
可預期的,戰類型人是4F當中最不可能合作、並承擔在關係不協調中的責任。極端的戰類型,像是被診斷為自戀型人格疾患的人,長期以來被視為是傳統心理分析中無法被治療的人。
至於比較沒那麼極端的類型,我有時候能夠成功地對他們進行心理教育,讓他們知道自己是如何習得控制的防衛機制。然後,我會試著幫助他們看清,自己這麼愛控制所必須付出的代價。一連串代價中的第一名,是親密感飢荒(intimacy-starvation)。
戰類型人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都渴望著人類的溫暖,但他們卻無法從所控制的人身上得到。這是戰類型人的受害者太怕他們,而無法足夠放鬆地產生真誠溫暖的緣故。
最後,我相信案主過早取消療程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他們覺得無法有足夠的安全去提起或談論逐漸累積的不滿。有希望茁壯成長的一切關係,都是因個人或雙方沒有能力可安全地化解歧異和衝突,而凋謝死亡,這是多麼令人難過啊!
***
掙得的安全依附
案主藉由學習,能夠談論起自己待在人際接觸時的情緒痛苦,而能在心理治療中獲得最大的收穫。這些都漸漸地向他們展現了,無論當下有什麼感受或體驗,他們都是可以被接納的和值得的。
隨著倖存者更深地了解情緒重現是對不正常童年的正常反應,他們的羞恥便開始消散,而這會平息他們因為被視為有缺陷而產生的恐懼。然後,他們情緒重現時的隔離習慣,或把別人推開的習慣就會消失。
掙得的安全依附是最近才被承認的一個健康依附種類,很多依附治療師相信,有效的治療能幫助倖存者「掙得」至少一個真正親密的關係。掙得的安全依附,是這本書從頭到尾所談的,夠好、且具有豐富親密感的依附。
我相信這裡所描繪出的原則,是達到掙得的安全依附的關鍵。在這個情況下,好的心理治療會是一種示範親密的關係,它會使我們有意願並實際採取製造親密感的行為。
你與治療師的連結會變成一種「過渡性的掙得安全依附」,然後,這會使你在治療關係之外獲得掙得的安全依附。我一再地看到我最成功的案主們獲得這樣的結果,同時我很感恩地報告,我自己最後的心理治療經驗,也使我得到了這樣的獎品。
***
從找碴鬼手中拯救倖存者
「拯救」這個詞,還有它代表的意義,在許多心理治療圈和十二步驟運動(例如,戒酒團體、關係依賴團體、酒癮者子女團體)中,已經變成了一種禁忌。
「拯救」這個字眼,常常以全有全無的方式被使用,以至於任何一種主動幫助他人的行為都被視為病態。然而,我相信幫助倖存者脫離情緒重現的深淵,是一種必要的拯救。
實踐健康拯救的一個關鍵之處,就是直搗找碴鬼的地盤。我相信,有一個未滿足的童年需求,就是拯救;而我從找碴鬼(也就是他們父母的代表者)手中「救」出我的案主時,即滿足了這個需求。這是一個從沒有人滿足過的需求,更沒有人從創傷性的父母手中拯救那孩子;這是另一個父母、親戚、鄰居或老師的糟糕忽略,他們忽視了孩子因受虐而枯萎的訊號。
數十年的創傷工作,使我的心無法允許我看到他人的內在找碴鬼發動攻擊時還保持沉默。對我而言,沉默就等於默默同意。所以,當倖存者用父母內化的聲音虐待自己時,我再也無法安靜地坐著而不介入。
因為我自己第一次長期的心理分析療法失敗,所以我更有動力去挑戰案主有毒的找碴鬼。我的「白屏幕」治療師,讓我沒完沒了地掙扎於用自我仇恨和自我掙扎攻擊自己,她沒有一次點出,我可以、也應該挑戰這個反自我的行為。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創傷專家哈維‧佩斯金(Harvey Peskin)會說,這是小孩創傷的失敗見證。
我現在要大聲地挑戰找碴鬼的謊言和誹謗,並且試著拉倖存者一把,幫助他們離開找碴鬼將他們堆落的恐懼和羞恥深淵。
我花了一些時間,才突破早期訓練所灌輸給我關於拯救的不健康罪惡感。現在,諷刺的是,當我覺得有罪惡感時,有時候是因為我退步了,讓內在找碴鬼趁機虐待我的朋友或案主。這種罪惡感實際上是健康的情緒智力,它來自我的同理心—也就是正確的行動是要挑戰找碴鬼。在這種時候,如果我不去注意案主如何把自己吊在父母的炸藥上,我覺得身為一個人和專業人士,是怠忽職守的。
幸好,我再也不能忽略它,就像案主成長時,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忽略他那樣,被動地與內化的挑剔父母共謀。當一個小孩受到破壞性的批評攻擊時,如果大人不抗議,這大人就是找碴鬼的沉默共犯,以致這孩子被迫認為輕蔑是正常且可接受的,而目擊的大人拋棄了自己的責任—保護這個孩子不受父母的持續虐待。
當我指出案主的父母製造創傷的行為是可鄙的,就等於開始了案主對自我保護發展停滯需求的覺醒。我向他們示範了,他們過去應當受到保護,還有他們現在可以抗拒,在心理層面模仿從前的虐待。
這鼓勵了我大多數的案主停止認同侵略者,也使案主不那麼內化攻擊性的父母,也就是找碴鬼的核心。
我自己的情況是,以前祖母和我的家庭住在一起,而且我覺得受她所愛,但是她沒有幫助我看清:父母刻薄的暴怒是錯的,而非我的錯。後來想想,這使我相信,她的忽略讓我深深覺得自己值得受他們的虐待,而這打下了我把他們的輕蔑化為自我厭惡的基礎。我的確這麼做了,為時長達將近二十年。
我也注意到,如果倖存者童年時有人幫助他們看清,受創並非自己的錯,這些倖存者會非常不一樣;如果有一位大人能充分地責怪那些錯待,倖存者大多不會發展出那麼兇殘、自我毀滅的找碴鬼。通常這位大人是另一位父母、已覺醒的兄姊、親戚、老師或仁慈的鄰居。
.
以上文字取自
第一本複雜性創傷後壓力症候群自我療癒聖經:在童年創傷中求生到茁壯的恢復指南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7508
.
5/2 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因疫情取消】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治療種類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希望有朝一日,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的暢銷,
為我帶來了許多名氣與關注,同時也帶來了批評:
「只是在無病呻吟」、「又在扮演受害者了」、「意志力薄弱」、「老是煩惱一些微不足道的煩惱」……
憂鬱/輕鬱/躁鬱……如果是那麼容易治療,就好了。
事實是,就連獲得理解,都好難。
我的病情不斷在反反覆覆,
我想我需要肉眼能見的傷口,來證明自己不是無病呻吟。
總想著:「是不是要大鬧一場,才會被人認為是真瘋而不是裝瘋。」
如今我學會與自己溫柔和解。
我的心裡仍有許多尚未治癒的傷痛,透過接受精神科醫師的治療,
使我逐漸明白那些傷痛的種類以及背後成因。
我逐漸領悟,憂鬱症或許不會就此痊癒,但我已經不再討厭自己,
因為發現自己也有許多發光發熱的部分;
從今以後,我將練習,駐足在內心開朗明亮、綠意盎然的空間。
我繼續將這「14週心理治療」的對話完整記錄下來,
或許能成為某些人安慰的信念。
★要是能藉由自揭傷疤來讓大家發現從未覺察的內心黑暗面,
那麼我認為這樣便足矣。
我已經牽起許多人的手,我還想要牽更多人的手。★
取自《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
************************************
各位朋友,早安:
今天一大早,就以這個話題來開啟新的一週,是有些沉重。但這同時也幫助我們,願意以理解的角度,去面對憂鬱症者這一週,可能即將面對的挫折與壓力。
之前以「不知足」來談憂鬱症的事件,已經有不少相當優質的文章進行探討,我就不再贅述。我想把這本書拿出來,去理解在這些看似「鑽牛角尖」的對話中,看到當事人的努力—鑽牛角尖的思考方式,並非當事人所願,當事人為此承受著痛苦與無奈!
內心傷痛常被忽略,甚至被污名,這常造成二次傷害。我很感謝作者的勇氣,出一本書,除了會有相應的收入與名氣,但同時也要承受指指點點與攻擊,這常常加重情緒負擔,甚至不一定能在自己的負荷範圍。
然而,她站出來,讓我們看到一個人如何掙扎著面對自己內在傷痛,這很值得尊敬。說實在話,沒有人敢保證,憂鬱症不會在人生某個時刻,悄悄找上自己。
讓我們以理解的態度,去展開我們這個禮拜的工作與學習。祝願您,看見自己內心的黑暗面,牢牢牽住自己的手!
************************************
第二十六週──總之,人生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文/ 白洗嬉】
現在的我,沒什麼特別有營養價值的想法,但也不至於空無想法。日子裡沒有領悟到任何意義,就這樣一天又一天地過著,也沒有特別激烈的情緒波動或事件發生。時而無聊,時而自在。
我總在想,要是繼續過著這樣的日子,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我會變老,同樣的日子會重複上演,我的思想可能會停滯不前,四周也可能築著一道又一道的高牆。然後我只會和對我死心塌地的人往來,在廣闊無邊的世界裡與無數個他人擦肩而過,最後茕茕孤立。認為這樣的人生不怎麼樣的我其實更不怎麼樣,甚至發現自己沒什麼計畫、意欲與好奇心,就是個沒有特別想做之事的人,打從娘胎出生就是個既無聊又無趣的人類。
要走入某個空間本身就可能是一大挑戰,要面對某人也可能比現在更加困難,我開始思考自己想要過什麼樣的人生、成為什麼樣的人,以及現在的我究竟是處於什麼樣的狀態。距離相當遙遠,意欲則顯示為零。我一邊懷疑自己是否會產生好奇心,一邊吃著藥、接受治療。
***
我
我目前正在將第二本書的錄音逐字稿做收尾,我會再整理好拿給您看,不過內容有點多。
醫生
整理這些錄音內容時,都沒有感受到痛苦嗎?或者又再次體驗到當時的感覺?
我
這倒沒有,我只覺得彷彿是在聽別人的故事一樣,整理第一本書的諮商內容時,我有很難過,因為會自我憐憫,甚至還有流淚,但是當我在整理第二本書的錄音檔時,反而有「唉,怎麼活得這麼累,真是個麻煩人」這樣的想法。我很開心自己可以保持一點距離去思考,但是另一方面又會心想:「既然不論如何還是要把書寫完,那麼與其又像第一本書一樣草草結束,不如好好做個收尾。」其實即便是現在,也不可能為了幫書做個結尾而寫下「我已經痊癒!」這樣的字句,更何況這也並不屬實。
醫生
是啊。
我
所以我有想了一下自己有哪幾點變得比以前好。首先是憂鬱感有控制住了,躲在棉被裡的時間幾乎不見,而且以前會有「今天還算活得下去」這樣的念頭,現在則是會想「今天有點累」,等於思考模式有了轉變。再來是我變得經常運用身體,以前有失眠困擾,如今只要感覺睏了就會自行入睡。就算煩惱某件事情,也不會再像以前一樣鑽牛角尖,會懂得適可而止,因為我知道這會是守護自我的方法。除此之外,還有思維變得更有彈性?變得會努力讓自己改掉以一小部分去判斷整體、以偏概全的習慣。然後自殺衝動有明顯減少許多,但是情緒還是很容易有起伏,也依舊心思細膩敏感。
醫生
很棒。
我
我覺得自己已經沒有什麼事情想對您說,接下來只要持續接受治療、吃藥,假如情況有逐漸好轉的話也會慢慢減少藥物,甚至可以達到順利調整情緒、不再需要來醫院的程度也不一定,對吧?內心恢復力會變得很好,也不再容易受人影響。總之人生就是會一直這樣活下去,我這個人也不會變得多麼戲劇化。我可能會慢慢改變,也可能會重回原點。當我這樣暗自心想時(突然流淚),突然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接受人生即是如此的事實。
醫生
當時的妳是妳,如今的妳也是妳。
我
嗯,都一樣是我。
醫生
是啊,總不可能當時的妳是錯的、現在的妳就一定是對的,這也很奇怪。
我
與其說是錯的,應該說是生病的。生病的我和稍微康復的我,至少這點我是區分得出來的。
醫生
但也有可能是這樣,有些人只有做一次刺青就覺得痛到要死掉,有些人則是刺了好多地方卻認為一點也不痛,就如同妳說的,很可能跟刺的部位有關,疼痛程度不一。以前的妳被人揍一下只覺得好痛,所以會心想:「我全身都好痛,看來我很弱」但其實假如是其他部位被揍,很可能就不會感到疼痛,抑或是對方偏偏打在妳最弱的地方,所以使妳感到疼痛無比,而妳卻渾然不知。
我
您的意思是,我可能其他地方都很結實,只有最弱的部分遭受攻擊,自己卻不知道嗎?
醫生
對,妳光是發現「這裡雖然很痛,但自己還有其他結實的部分」這樣的事實,就已別具意義,正因為瞭解自己哪裡軟弱,才能夠進而去保護那個部分。
我
那麼我會想要再多找找自己比較強韌的部分,因為我總是聚焦在自己軟弱的地方。說個題外話,我很羨慕那些完全投入在某件事、喜歡並樂在其中的人,羨慕他們可以盡情、充滿熱情地投入。我當然也有喜歡的事物,但是我認為自己並沒有特別強烈熱衷於某件事情,也可能是我還沒發掘。關於這點我覺得有點悲傷,我真的很羨慕不論別人怎麼說,依舊堅持自己熱衷之事的人,儘管那件事情再怎麼微不足道也是,我羨慕他們可以大聲地說:「我就是喜歡!」所以我告訴自己,應該要更專注在這種心態上。
其實我非常喜歡「聖誕醜毛衣」(Ugly Sweater),但是從字面上便可看出這是一種很醜又俗氣的毛衣,有些款式因為顏色或圖案太誇張所以害我不敢入手,不過您看我這次買了這件(聖誕醜毛衣)。
醫生
一點也不醜啊,很漂亮呢。
我
我應該會不分早晚地一直穿到聖誕節那天,因為只能穿到那一天。
醫生
我從剛才就覺得這件毛衣顏色很好看。
我
真的嗎?謝謝。喔對,然後雖然說來有點尷尬,但我覺得自己活像個看破紅塵的人,其實每個人活著的方式都不盡相同,就算沒有特別喜歡什麼也能活得好好的,對吧?就只是普通地活著,適當地喜歡、厭倦。有些人一開始熱情如火,但是隔沒多久就瞬間冷掉,有些人則是走細水長流的路線,所以這不禁令我心想,難道我一定要瘋狂著迷於某件事情嗎(當然,我是很渴望自己可以有這種事情)?但假如我不是這種人就要否定自己嗎?不能按照現在的自己過日子嗎?其實我也很著迷於書,但是書這種東西很難拿出來說,我怕大家會人為我很假掰,或者認為我在說謊,當對方問我「興趣是什麼?」的時候,我要是回答:「閱讀。」也會很容易被調侃:「咦?這裡可不是什麼面試場合喔~」
醫生
(笑)是啊。
我
最後,我不想要再貶低自己,如果停止去說那些貶低自己的言語,會有幫助嗎?
醫生
會的,妳所講的話很容易對你產生關連性,等於是自己的發言會營造出自己的氛圍,舉例來說,假如妳講了一句:「這真是爛透了!」那麼與其用爛透了這個單字,不如用更具體的句子,就算不用用到六何法,也希望妳可以嘗試多用一些形容詞來為這種句子添肉,而不是只有簡單的好或壞、棒或爛,這樣就可以將自己的情感更具體化表達,也有助於妳理解自己。
我
那麼空虛感、無奈感是沒有辦法的嗎?醫生您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嗎?
醫生
孤獨感當然是會有的。
我
所以差別在於這種感覺會維持多久嗎?
醫生
其實這都是理所當然會有的感覺,正因為我們會感到孤單、空虛,所以才會與人維持關係、交往聯絡,也可透過定期性地做某件事情來降低孤單感。這是任何人都會有的情感,但是可能因為妳太常感受到這些情感,導致會有「又來了,怎麼我每天都這樣,我就是個孤單寂寞的人」這樣的念頭出現。不過這些都是人類需要的情感,可以促使妳與人建立並維持關係。
我
所以您的意思是,我必須感受空虛、寂寞,才會有動力去與人相處、維持關係,這樣的說法倒是不錯。要是我自己一個人也活得開心滿足,應該就不需要與人建立或維持關係了,也不必見任何人,是吧?
醫生
這其實是任何人都有、也很自然的情感,可總是自己帶入一些負面的感覺,導致妳看待這些情感時比較負面。
我
這倒不至於,因為有時候我還滿享受那種身體彷彿有個大洞一樣空蕩蕩的感覺,我都會默默接受,只是那種情緒持續個半天以上就會令我感到很痛苦。
醫生
也許妳的課題是如何讓那些情緒不要維持到半天以上。
我
雖然我不需要讓自己的心情總是維持在豐富澎拜的狀態,但是當我想要填滿心靈時,要用什麼方式去填補,或許我該思考一下這個問題,我會回去仔細想想的。
***
◆尾聲◆我已經不再討厭我自己
有一段時期,明明家裡只有我一人,我卻會因為討厭看見自己,所以把棉被從頭到腳蓋住,感受著想要用刺青畫滿全身的衝動,在昏暗處戴著眼鏡,將大部分的臉遮住才會感到心安。那段時期,我恨不得希望這個人不是我。
接受治療、出書以後得到的最大收穫是我變得不再討厭自己。接下來我也會繼續接納從我眼睛以及內心各角落所看見的自己,然後不再對自己說那些糟糕的言語。
我憑著有些故事對某些人來說很無聊,對某些人來說卻可以成為安慰的信念寫到這裡,我想要特別感謝單憑一個路人的內心黑暗故事與自己相似為由而閱讀至此的人,以及雖然與我是兩個世界卻願意嘗試傾聽的人,最後要感謝這一路走來幫助我可以成為我自己的醫生及身邊珍貴的親友。
希望有朝一日,能夠迎來這樣的一天──心理生病的人也能像呼吸一樣理所當然地去看病、不因此而遭受任何不利、周遭人士也不再將其視為是意志力薄弱的問題,讓看不見的內心傷痛可以和看得見的身體傷口相提並論。
.
以上文字取自
雖然想死,但還是想吃辣炒年糕2:陪伴「輕鬱症」的你,與不完美的自己溫柔和解【與精神科醫師的14週療癒對話】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9723
【已因疫情取消】3/28台中免費公益講座_如何陪伴與傾聽孩子的情緒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853315441996/
5/15 台北免費公益講座_談家庭衝突調適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266384843569683/
5/30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治療種類 在 文森說書 Youtube 的評價
閱讀這本書,就是一段心理治療的過程
購買連結: https://reurl.cc/A8yRMQ
我以前就常常在想
為什麼某個人的某個行為,我就非常看不慣,但其他人好像覺得還好
例如我討厭別人遲到、討厭別人太看重名利
透過這本書我才了解
原來那種說不上來的差異,就是源自於我們的幼年成長過程
坊間有許多這種類別的書籍,但這本是我看的第一本
我覺得在看的過程中,彷彿就是一段心理診療的過程,藉由作者一則一則的故事中,自己同時去挖掘自己的童年記憶
似乎有些疑問
就在這時候解開了
我的付費會員: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join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potify/Google Podcast上找到我
https://podcasts.apple.com/us/podcast/%E6%96%87%E6%A3%AE%E8%AA%AA%E6%9B%B8/id1513786617
我的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vincent_reading/
臉書粉絲團: https://www.facebook.com/LoveVincentReading
我的Email: readrwork@gmail.com
若喜歡我的影片或頻道,可以訂閱頻道和分享給朋友,謝謝拉
訂閱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PgGtH2PxZ9xR0ehzQ27FHw?sub_confirmation=1
若你有任何建議或是想聽到我說哪本書,歡迎可以寫信給我,或在Instagram上傳訊息給我也可以。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MF826Has0oM/hqdefault.jpg)
心理治療種類 在 心理治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的相關結果
心理治療 (英語:Psychotherapy)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建立一種獨特的人際關係來協助 ... ... <看更多>
心理治療種類 在 心理治療,停看聽| 柯俊銘 - 健康遠見 的相關結果
心理治療 的種類繁多,目前坊間從業人員常用的有:. 1. 行為治療:根據制約學習中增強(獎勵)與消弱(處罰)等原理,破壞刺激與反應間的錯誤 ... ... <看更多>
心理治療種類 在 治療種類 的相關結果
各種治療方法. • 每種治療最能針對哪些精神健康問題. • 每種治療一般需時多久. 本文沒有盡錄為兒童和青少年而設的一切治療方法。如果您想更多了解哪一種心理治療有證.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