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有沉默時能聽見內心的聲音。說話會讓人停在大腦層次,安安穩穩閃避情緒。沉默則像清垃圾,當你停止徒勞無益地拋話、拋話、再拋話,重要的東西會浮上表面。
►很多人剛開始做心理諮商時,好奇的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可是我們會再每次晤談時播下好奇的種子,因為心理諮商幫不了對自己不好奇的人。
►我們不會拉著病人直搗問題核心,我們只會輕輕推著他們靠自己走到那裡,因為最有力的真相——人最嚴肅看待的真相——是他們自己一點一滴領悟的真相。
►自我苛責跟自我負責不同,後者應該像(禪學與心理學大師)傑克・康菲爾德說的那樣:「靈性成熟的第二個特質是寬厚,它的基礎是從根本處接受自己。」心理治療也一樣,我們追求的是自我同理,而非自我評價。
►文化壓力對女性的要求是言行得體,對男性的要求則是情感得體。女性通常會向朋友或家人吐露心事,可是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痛跟苦不一樣,人都有痛的時候,可是你不一定得那麼苦。……既然我死抓著受苦的感覺不放,我一定有從中得到什麼。
►「洞見是心理治療的安慰獎」,這是我最喜歡的心理治療業箴言,指的是你就算聽過世上所有洞見,要是你回到現實世界時不做改變,洞見(和心理治療)就一點用也沒有。
取自《也許你該找人聊聊》
*********************************
各位朋友,晚安:
這本書很有意思,筆調風趣,故事性強,基本上可以當成美國影集的劇本。熱熱鬧鬧地推展著劇情,在某些轉折處,又能帶著我們沉思。
「當男性在晤談時告訴我他們的感受,我幾乎總是第一個聽他們講出口的人。」
我上次在直播時提到,男性很難談,是因為他們受到強大的文化制約。硬要跟他們談,還會引發他們的生氣,因為社會鼓勵男性以生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發一頓脾氣之後,悲傷、委屈、痛苦……,才會悄悄地出現。這一關就算過了,一般人說不定就傷重不治了,有意義的對話常常難以繼續。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85163278780872/
閱讀這本書需要花一些時間,但很值得。心理工作者,也是有困難有幽怨,也需要找人傾聽。我們不是完美,但這帶著我們理解。
摘文是在談作者的男友要跟作者分手,而作者的兒子很喜歡作者的男友。作者由於專業上的敏感,知道在尋常對話中,兒子用孩子獨特的方式,在處理自己的傷痛。
如果父母在這個時候,能夠看到孩子的辛苦,能夠看到我們所謂的「困擾行為」後面的受傷,可以幫助孩子更好地長大。這本書有贈書活動,也歡迎參與。
祝願您,多同理自己,而非評價自己!
.
★贈書抽獎_分享這一則貼文到個人臉書版面、設成公開,並且在本貼文底下留言說說您「最想跟人聊聊什麼事情」,就有機會抽中暢銷書《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本(可選擇紙本書或Readmoo電子書兌換序號)。5月23日行路出版會以官方粉絲團抽出兩名留言、分享並公開貼文的朋友,於這則貼文下方留言通知獲獎,寄贈這本書(不包含國外地區,中獎者請於接獲留言通知三天內私訊收件資料給行路出版,逾期視同放棄)。
*********************************
▎小孩如何處理悲傷
【文/ 蘿蕊・葛利布】
跟男友分手後不久,我跟我八歲大的兒子札克(Zach)講了這件事。我們當時在吃晚餐,我盡量把事情簡化:我和男友兩個人(委婉說法)決定,還是不要在一起好了。
他臉垮下來,看起來又驚訝又困惑(歡迎加入阿雜陣線!我心想)
「為什麼?」他問。我跟他說:結婚之前,兩個人得想清楚彼此是否真的適合作伴,而且不是現在開心就好,更要能一起過一輩子。我和男友的確相愛,可是我們兩個(再次委婉說法)發現彼此不適合當終身伴侶,最好各自再找適合的人。
這基本上是真相沒錯——只是省掉一些細節、微調一下主詞而已。
「為什麼?」札克又問了一次:「為什麼你們不適合作伴?」他表情有點扭曲。我為他心痛。
「怎麼說呢⋯⋯」我說:「像你之前很愛跟艾舍玩,後來他迷上足球、你迷上棒球,對吧?」
他點頭。
「然後,雖然你們兩個感情還是很好,可是你現在更常跟愛打棒球的玩了。就這樣而已。」
「所以你們喜歡的東西不一樣?」
「對啊。」我說。我喜歡小孩,他是厭童癖。
「那你們喜歡什麼?」
我吸一口氣。「嗯,比方說我喜歡待在家裡,他喜歡出門。」小孩和自由相斥。如果王后有蛋蛋⋯⋯
「你們都讓一下不行嗎?你可以有時候待在家裡、有時候出門啊。」
我想了一下。「也不是完全不行⋯⋯可是,那會有點像你那次跟索妮雅分到一組做海報,她想貼粉紅蝴蝶,你想貼複製人士兵,最後你們貼黃龍。那很棒啊,可是你們都沒有很喜歡。後來你跟阿德一組就不一樣啦,雖然你們想法不同,可是比較接近,所以你們雖然還是得互相讓一下,可是不用像你和索妮雅那次讓那麼多。」
他望向餐桌。
「是啦,人跟人相處需要讓,」我說:「可是,如果需要讓的東西太多,結婚恐怕有點難。要是他想常常出門,我想常常待在家裡,我們大概都會常常覺得不自在。對吧?」
「嗯。」他說。我們一起坐了一下。他突然抬頭,沒頭沒腦問了句:「吃香蕉算殺香蕉嗎?」
「蛤?」我一頭霧水。
「要吃牛肉就得殺牛,所以素食的人才不吃肉,對吧?」
「嗯哼。」
「所以,」他繼續說:「把香蕉從樹上拔下來,算不算殺香蕉呢?」
「我覺得比較像頭髮耶,」我說:「頭髮死了就從頭上掉下來,然後新頭髮從那邊長出來。香蕉也是這樣,新香蕉從舊香蕉的位置長出來。」
札克在椅子上傾身向前:「可是,我們是在香蕉掉下來之前就去拔耶,它們那個時候還活著吧?要是頭髮還沒有要掉,別人就來把你頭髮拔掉,會很痛啊!所以拔香蕉不算殺香蕉嗎?拔香蕉應該也會傷到樹吧?」
喔,原來如此。原來札克是這樣處理這件事的。他是樹,也可能是香蕉。無論如何,他覺得受傷了。
「我不知道耶。」我說:「也許我們不是故意要傷害樹或香蕉,可是有時候就是傷到了,雖然我們真的、真的不是故意的。」
他沉默了一陣,然後:「我還會看到他嗎?」
我跟他說大概不會。
「所以我們不會一起玩《高腳杯》囉?」《高腳杯》是男友的孩子小時候的桌遊,札克和男友有時候會一起玩。
我跟他說不會,至少不是跟男友。但他如果想玩,我可以跟他玩。
「好吧。」他小聲說:「可是他真的很厲害。」
「真的,他很厲害。」我同意,又多加一句:「我知道這個改變滿大的。」我先停下不說,因為現在說什麼也幫不了他。他會感到悲傷。接下來幾天、幾週,甚至幾個月,我們還會聊很多次,幫助他走過這段情緒(當心理師的子女的好處是心裡不會藏汙納垢,壞處是你無論如何還是有關要過)。在此同時,這件事會慢慢沉澱下來。
「好吧。」札克喃喃自語,滑下餐桌,走向流理台上的水果籃,拿了一根香蕉,剝開,誇張地張大嘴巴咬下去。
「嗯——」他露出出奇滿意的表情。這是在殺香蕉嗎?他三大口吞下整根,走回房間。
五分鐘後,他拿著《高腳杯》桌遊出來。
「這個捐出去好了。」他邊說邊把盒子放在門邊,然後走來我這,抱我一下。「反正我不想玩了。」
.
▎以上部分文字摘自——
《也許你該找人聊聊:一個諮商心理師與她的心理師,以及我們的生活》(Maybe You Should Talk to Someone),2020.4 #行路 出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53179
@行路
https://www.facebook.com/WalkPublishing/
.
5/24 基隆免費公益講座_創作我的幸福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994369237288959/
已額滿_7/16-17免費台北市教師研習_非暴力溝通_如何讀懂愛的語言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519814295382140/
11/7 三重免費公益講座_樂讀親子共學系列講座_以善意應對青少年情緒人際問題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89917322447609/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1萬的網紅VOGUE Taiw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拆解經典電影 當彼此的感情就像生活一樣自然, 曾經相愛的兩人也自然變成室友, 婚姻心理治療師解析HBO影集《閨蜜向前衝Insecure》, 告訴你面對情人劈腿、戀愛倦怠期該怎麼辦? 【 其他熱門主題】 ▷ 到明星家翻箱倒櫃 ► http://smarturl.it/2ju...
心理治療影集 在 小薛 (kaworu) Facebook 八卦
命運真的是很奇妙的事情,真的。
================
今天差不多是我來日本心情的谷底,
真的是希望不要再DOWN下去了…
想想這一陣子,真的忙到我覺得… 有點迷失了,
台灣最好的朋友連續幾天打電話來,
我竟然都是接起來說「抱歉我今天好累,下次再聊!」
不是我們疏遠了,而是我真的累到不想講話…
來日本之後,短短的半年真的發生很多事情。
有順到一個讓我飛上天的情況,
當然也會有悶到讓我流淚的時候。
有一些案子進行得很順利,
但也有大案子單純因為「我是外國人」,
所以直接胎死腹中…
另外「寂寞」要多就可以擊垮一個人?
其實不用一年,不用一個月,也不用一個星期。
只要幾天,甚至幾小時。
當你覺得被世界遺棄的時候,
寂寞馬上就能讓你情緒潰堤。
==================
今天很莫名的,突然被主管叫去旁邊大罵,
說我怎麼連OOOO都不會做?
我誠惶誠恐的回答說:
「因為這方面還沒進行研修,我真的不會,對不起。」
結果主管繼續大罵,也真的是罵超難聽的大罵:
「他媽的所以你怪我囉?這是你沒有心的問題!」
誒等等… 來日本之後我可是一刻都沒打混過,
基本上除了努力去達成老闆主管要求的目標,
我甚至還會自發性地去創造新的出路,
這個責怪我真的吞不下去,
但寄人籬下就是拿人手軟吃人嘴軟,
我只能默默的被痛罵…
接著我的帽子被扯掉,丟到地上!
「戴著帽子給客人看到很失禮!你不知道嘛!?」
主管這樣繼續怒罵著。
想想的確在日本很多影集或卡通,
會有「進室內的時候脫帽子」的動作,
再例如所謂的「日本傳統」,
更是有「冬天進別人家裡要脫下圍巾,不然非常失禮」的習俗,
至少這些我是懂的,但上網查了一下,
也發現超多日本人對於
「進房間要脫帽子不然很失禮?」
「吃飯要脫帽子不然很失禮?」有諸多反論跟疑問( http://oshiete.goo.ne.jp/qa/7403320.html
這篇日文討論超級有趣,
提問者很用心,回答者也很用心,
非常值得參考的一篇)
但其實我的情況反而是,
覺得不戴帽子頭髮會顯得很凌亂沒精神,
加上很多工作需要趴到地上檢查車況,
頭髮也會擋到視線,
加上台灣很多汽機車業者也都會戴帽子工作,
理由當然也是「這樣看起來更專業」、
「可以避免油水從上方噴到眼睛裡」等等合理的理由…
其實「入境隨俗」這是我非常能理解且接受的。
如果在日本「戴帽子接待客人是失禮的」,
那我打從心底會覺得需要遵守,
因為是我自己想來這個地方生活,
不是人家拿刀逼著我來的…
不過我真的就是不知道這件事!
不是要拿「空気読めない外人」
(不會察言觀色的外國人)當無敵擋箭牌,
而是我真的不知道而已。
人非聖賢,當然會有不小心犯錯的時候,
更何況我還以為這是比較「有禮貌」的做法!
最想講的重點是,就算犯錯了也是用講的就好,
即使說人都有情緒,你又是我上司,
被你罵我就當作是我工作的一部分,
我既然有領薪水你要怎麼罵都可以,
但當眾扯下帽子摔到地上就真的太超過了。
當下我真的是覺得這太超過了,
我不應該被這樣對待,想先回去了…
【如果精神垮了,身體再強壯也沒用。】
這句話好像反覆出現在我的書裡面過,
回想兩年前的今天,我正在挑戰重機橫渡美國,
當時就確定一件事情,
「像這樣『人生等級』的挑戰,
最重要的關鍵點不是財力或體力,
而是堅持下去的精神力!」
逼著自己,我還是撐下來了,但沒有人喜歡被羞辱,
心情自然是奇差無比,幸好剛好要處理讓人開心的工作…
是之前「30週年紀念DUCATI會師記錄影片」。
===================
還記得當時旅遊途中認識了一對情侶(下圖照片),
當時就常常共桌吃飯,相談甚歡。
剛好女方還是「心理治療師」!
所以說話很有內涵,聊起天來很有趣,
還有他們竟然也都是X JAPAN迷!福山芳樹迷!
更是覺得有緣…
看著影片想到那段快樂的時光,
就藉以提醒自己人生本來就有高潮有低潮,
繼續加油吧!!
https://youtu.be/Xy3dYBxHWmk
影片做完想說下樓泡杯咖啡的時候,
竟然馬上就看到這對情侶在樓下閒逛!!
就像遇到老朋友一樣超嗨的打招呼問好,
頓時有一種溺水抓到浮木的感覺。
然後更扯的是
他們竟然也要一起去看12/2的X JAPAN演唱會!!
跟我同一天啊啊啊啊啊!!太感動了!!!
這對我來說真的是非常重大的及時雨,
雖然他們肯定不知道我的情況,
但確實的幫了我一大把!
人生的際遇真的是很奇妙的對吧?
其實這種低迷的情況已經持續一陣子了,
沒有講是因為實在不想輕易吐苦水,
也不想讓關心我的朋友白緊張…
繼續加油吧!活著每一天都是戰鬥。
心理治療影集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八卦
真正重要的,是當一天結束,你將頭擱在枕頭上,內心出現什麼感受呢?覺得歡喜、幸福?或者,你是帶著憤怒、難過、無助、挫折、失望、抱怨而入眠?
所謂美妙順遂的人生,無非就是喜悅滿盈的生命。這種喜悅,不是由外而來、然後稍縱即逝,而是不斷湧自我們內心。這種喜悅,是來自我們內在對自己的信心,以智慧掌握人生,無論任何境遇,我們都是全力以赴。
是否要活得精采?端看自己的選擇。
取自《生活中的瑜伽智慧》
**************************
「自我」是建構出來的,昨天的直播也談到這一點。雖然在概念上好理解,關於「投射」的歷程我們也多少有過體驗,但是回到我們的生活中,那種對我執的沾粘,依然牢固。
https://www.facebook.com/Psychologist.Hung/videos/560088444545414/
不要說改變自我,光是說認識自我,很多人就有困難。所以我才說,先從「有我」,再進入「無我」是很常見的階段。
對我們真正重要的,到底是得到許多成就?賺大錢?還是每天吃得好、睡得著?
我們到底重視的是什麼?我們的行為有體現我們的價值嗎?我們知道我們得到了什麼的同時,正在失去什麼嗎?
我又是誰呢?我就等於我的價值觀嗎?我就是那個常常感覺不夠、不足,在滾輪裡拼命往前奔跑,但又常常原地踏步的小老鼠嗎?
小我常會把暫時的自我當真、當成穩定不變,這是小我的工作。先有我,在我之上設定各種不滿、不足,於是我們追求,用意在存活。小我很努力,很值得感恩、鼓勵。
但除此之外,當我們看著小我所形塑的世界觀,讓我們悲傷、氣憤、挫折的時候,我們能不能跟小我保持距離,活出其他的可能性?
這個世界的樣子,就是我們對自己說的故事!
「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
其實我們都知道上面這句話的意思,只是不知道怎麼拿無常、無我觀來過生活,那牽涉到自我對話,這個部分可以參考昨天的直播。簡單來說,可以常提醒自己,時間不會停止,我們可以怎麼應對我們所擔心的後果?如果五年、十年後,我們如何檢視目前的生活?如果我們在不同的情境,換不同的立場,我們會有什麼相異的思想?
對心理治療理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多參考後現代的建構論。那種所謂主觀事實,也常是自己跟自己互動,還有自己跟他人互動的結果。各種主觀事實,即構成了我們的世界。
祝願您,能認識小我,並且跟小我保持剛剛好的距離!
**************************
【文/ 黛博拉.艾戴爾】
自我投射
現在來做個實驗:請用五樣東西描述你所看見的人間世界,不要思考,只要將你腦中最先浮現的五樣東西快速寫下來即可。接著仔細看看你寫下的東西。你對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透露出的大多是你自己,而不是世界本身。你剛剛所寫下的這些東西,都在揭露你是如何建構你的信念、建構你自己,以及建構你的生命。你對這個世界、對其他人、對某件事情、對生命所做出的每一個評語,其實都是你這個人的自我投射,它們都在透露你的內在風景。世界就是你的個人自傳。
現在我們來回顧一下先前提過的《功夫》影集。甘貴成來到少林寺的時候還是個小男孩,師父經常用充滿憐愛的語氣叫他「小蚱蜢」。有一天,他的師父發現他正在看小池塘裡的魚。師父問小蚱蜢:「池塘裡有幾條魚呢?」小蚱蜢回答:「師父,十二條魚。」「很好,」師父回答,「那有多少池塘呢?」小蚱蜢有點不解,為什麼師父要問這麼簡單的問題,但他還是回答:「一個呀,師父。」「不對!」師父回答:「有十二個池塘;十二條魚,十二個池塘。」前面提到的那個實驗,如果你拿去問一屋子五百個人,那他們一定會給你五百種不同的答案,因為每個人所描述的世界,都是他們自己的片段投射。五百個人,五百個世界。
世界和他人只是我們眼中一切所見的反射,並非那樣東西的實相。就好比,無論我們在看什麼,那都只是鏡子,反照出我們當時的影像。我們無法愛或恨別人的某樣東西、也無法愛或恨這個世界的某件事情,除非那樣東西早就已經在我們自己裡面。世界只能給你你看得到的東西。你可以做個實驗來驗證這件事是否為真理,試著幫你所看到的東西改換故事。你會發現,這個世界也會跟著你所說的故事而改變。
佛家說,當你死亡,世界亦隨之死去,因為是你創造了自己的現實小宇宙。當你專心一意關注你正在對自己說的話,無論是關於當下、關於別人、關於你自己、關於生命,你就能找到線索,發現把你自己包裹起來、讓你在裡面創造自己小宇宙的「那些盒子」,到底是些什麼東西。這些話語的內容,全都是你內在的自我投射,包括你愛的、不愛的、無法看見的、甚至無法接受的。
***
追查信念的來源
通常,我們不太會去注意自己擁有哪些觀念、受到哪些制約,除非生活中出現紛爭。當我們遇到紛爭,我們就有機會從我們所說出的話語內容,去追查其背後的信念,無論我們平常有沒有意識到那些觀念的存在。從不順心、紛爭當中去探索自己,可以幫助我們把「盒子」拆開。
舉例來說,我是生長在一個不允許兄弟姊妹爭吵的家庭。我們家是一個充滿愛的家,意思就是說,我們從不爭吵。潛意識中,我一直帶著這樣的觀念直到成年。只要我看到有人吵架,我的觀念就馬上判定那是錯的,然後將它解釋成,那就是沒有愛。當我清楚觀照到我對「爭吵」有著某種判定,我就能去追溯這個觀念的源頭,是在我童年所形成,然後我會開始去了解,有些人確實是透過爭吵來表現他們對彼此的愛,爭吵不一定就是「錯的」。我能夠理解,人跟人之間的愛與感情,有各種不同的表現方式。從這裡,我開始學習到「愛」的新面向,而不是固執地抱著自己原來的觀念,認為愛就是沒有爭吵。
再舉一個近一點的例子。我參加了一個僻靜營,在那裡,所有人都必須把鞋子脫下來放在門口。中間休息時,我要穿鞋子的時候,發現鞋子不見了。不一會兒,我看到有個女人穿了我的鞋子。我很不開心。我知道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於是我開始自我追索,到底是什麼東西在困擾我。後來我發現,我會生氣是因為她沒有事先問我可不可以穿我的鞋子。我從小被教導的規矩就是,當你要拿走某樣東西時,你一定要說「請」和「謝謝」;如果忘了規矩,就會被處罰。有趣的是,困擾我的並不是她穿了我的鞋,而是她沒有按照這些「規矩」,所以我生氣。這件事讓我看到,我這些未經檢驗的觀念真是威力強大。
我們所受到的制約、所形成的觀念,都源自我們的童年。最近因為放假了,我看到一大群小朋友從學校冒出來,然後聽到其中一個小孩大聲歡呼:「終於自由囉!」我一面偷笑,一面忍不住在想,這位小朋友現在的這個觀念,將來會怎麼演變和影響他往後的人生呢?最早,我們從家庭教育學到做事的方法,然後接受社會文化的規範形成行為模式,這些早期的制約持續在形成、並深入我們內在,影響我們的自我認同。再加上我們從生活當中得到的經驗,慢慢地,我們變成了一個層層包裹的禮物盒。
當我們面對紛爭或不順心,通常都會先去責怪別人,然後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辯解。如果我們有足夠的勇氣,從自己身上去追查這些紛爭的源頭,我們就能夠開始拆解這些盒子,打開更大的自由度,讓我們得以更加接近自己真實本心。「追查信念的來源」,能夠讓我們開始拆解「應該」、「必須」,以及「對與錯」這些信念系統。
戴邁樂神父把這些信念系統稱為「現實模型」(models of reality)。他說:「當人事物都順我們的意,我們就會開心,反之,我們就不快樂。事實上,讓我們失望不開心的並不是那些人事物,而是我們的現實模型。是現實模型在決定我們的開心或失望。」這就好像,我們用信念系統和制約的盒子把自己一層一層包起來,然後,當事情跟我們的系統盒子不相符時,我們就用盡所有氣力來與之對抗、為我們的系統作辯解,卻不是去把盒子拆掉。戴邁樂神父的意思是說,當我們努力保護我們的信念系統,就會跟我爸不想拆開他的聖誕禮物,看看有什麼東西在裡面一樣,都是空洞無意義的事情。
就像一份等待開啟的禮物,發生在我們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其實都是一個發現事實的珍貴機會,它讓我們得以看見,我們究竟是用了哪些觀念的盒子,把自己層層包在裡面。特別是那些我們「無法忍受」的人,還有那些「快要把我們逼瘋」的事情,對我們來說更是珍貴。戴邁樂神父這樣說:「每次只要我覺得焦慮煩惱,就表示我自己一定有哪裡不對勁。可能是我還沒準備好要面對已經來到眼前的事;或者我跟那些事情不合拍;或者是我在抗拒某些事情。如果我能找出真正的問題,我的靈性就能有所進展。」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中的瑜伽智慧:活出真我,體驗喜悅人生的十項法則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4420
.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心理治療影集 在 VOGUE Taiwan Youtube 的評價
#請訂閱 #開啟小鈴鐺 #拆解經典電影
當彼此的感情就像生活一樣自然,
曾經相愛的兩人也自然變成室友,
婚姻心理治療師解析HBO影集《閨蜜向前衝Insecure》,
告訴你面對情人劈腿、戀愛倦怠期該怎麼辦?
【 其他熱門主題】
▷ 到明星家翻箱倒櫃 ► http://smarturl.it/2juv00
▷ 唐綺陽星座系列 ► http://smarturl.it/4xm6l0
▷ 美容編輯隨你問 ► http://smarturl.it/ki94gy
▷ 73個快問快答 ► http://smarturl.it/cf6wyf
▷ 打開名人豪宅 ► http://smarturl.it/8cdd1a
▷ 大明星化妝間 ► http://smarturl.it/75ar6s
---------------------------------------------------------------
【追蹤 VOGUE TAIWAN】
★訂閱VOGUE TAIWAN Youtube:http://smarturl.it/xbtuuy
★VOGUE TAIWAN 官網:http://www.vogue.com.tw/live/
★VOGUE TAIWAN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ogueTW/
★VOGUE TAIWAN 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oguetaiwan/
★VOGUE TAIWAN LINE:https://reurl.cc/V66qNn
★美人會不會 FB社團:http://hyperurl.co/rgfitl
★訂閱GQ TAIWAN Youtube:http://bit.ly/2fBjdcD
★GQ TAIWAN官網:http://www.gq.com.tw/
★GQ TAIWAN粉絲專頁:http://smarturl.it/r9gauv
★GQ TAIWAN Instagram:https://pse.is/JVNES
★GQ TAIWAN LINE:https://pse.is/FX7T4
▷ Make sure you subscribe to my channel and hit the notification bell, so you don’t miss any of my new videos → http://smarturl.it/xbtuuy
--------------------------------------------
※關於時尚,VOGUE說了算!自從1892年第一本VOGUE在美國出版以來,至今已有122年的歷史,始終被時尚專業人士所推崇,因此榮譽為Fashion Bible時尚聖經。
--------------------------------------------
※台灣VOGUE隸屬Condé Nast Interculture Group,相關國外影片皆由國外授權提供給台灣使用,台灣VOGUE秉持服務網友,讓更多中文語系觀眾可以看到國際影片跟中文字幕,所以在此頻道分享給大家,如果喜歡我們的頻道,請訂閱我們,我們將會持續努力帶來更多優質內容。

心理治療影集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評價
[ 2020/4/18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五期(僅剩四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02/22(六)或03/15(日) 14:00
活動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除了熱情,你更需要知道的事
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2020/4/30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2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歡迎加入「啟點文化Line@」:https://line.me/R/ti/p/%40teb0498p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對談重點:
1.很多人對心理治療有很大的投射,覺得心理師可以解決自己心中所有的掙扎?到底心理治療有沒有效?
2.為何有些人越治療狀況越糟?是不是心理師能力太差?
3.如果經濟能力有限,除了走進諮商室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幫助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