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諮商心理師 技能 賓果】外加很長的碎念
.
嗨,好久不見,大家最近過得好嗎?我不是理科太太,我是「心理師,日常」。近日看到很多人紛紛開始玩起「賓果」我也來寫一個「實習諮商心理師技能 賓果」。
.
如果你是即將結束全職實習的同學,可以試著圈一下你在這近一整年的實習中,增進了那些專業能力。如果你是將要進入一整年實習的同學,也可以思考自己要如何在一整年的實習中得到這些能力。如果你和我一樣,已經在就業了,也可以想想,那些能力是自己的弱項,或是有哪些項目是自己比較不擅長的,需要多多學習的地方。
.
《16種能力,你集滿幾種?》
事實上在一整年的全職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會因為實習場域的不同或是其他因素習得不同種類的技能,一般心理研究所的主要求是:個別心理諮商、團體心理諮商、心理測驗、心理衛生推廣、心理相關行政,但我把它細分成這16種。把很多種要但有可能被忽略的項目也列進來。
.
例如,我將「準心理師自我調適」也寫進來,是因為我相信在實習情境中,如何面對自己、因應環境與學習壓力與挑戰是很重要的。而「其他:同儕、主管人際互動」也是一環,這會是一個工作者要如何在環境中社會化與適應的問題,有可能機構或單位中有派系鬥爭,你要如何在這其中保護自己,以求生存,或是面對職場性騷擾要如何因應。實習就像是職場,實習生會被期待可以成熟的面對各種棘手問題,督導或學校課程教師並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及時的協助。
.
《台灣實習心理師與心理諮商界的現況》
目前台灣大多數的心理師實習是無給職的,僅少數有額外的津貼或補助。但有些需要實習生自己找督導、自付督導費,實習生除了要負擔自己一整年的生活費外,還需要擔負很多額外的花費,例如;醫院有規費、或是個別督導費等等。而這些練就出來的能力,我並不認為實習生因為是實習,他們的勞動付出就沒有價值、不值得付費,但在這樣的制度下,很多人即便覺得不甚公平,但也就一整年忍忍就過了,等到媳婦熬成婆,成為機構的主管或高層,再招募新的實習心理師來補足機構的人力不足,有些單位甚至是大部分的心理工作者(勞動力)都是實習生或無給職者,但這會是一個結構與循環。這個循環將會反噬心理師本身的就業市場,尤其是新手心理師。
.
《心理師高考改為一年一次,對準心理師的影響》
台灣考選部在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始,心理師技專高考會由一年兩次改為一年一次,將有可能讓準心理師,從研究所畢業到考上心理師證照的時間拉長。而這些準心理師他在這段空窗期,要如何生活,如何有工作,養活自己以撐過這段時間,會是準心理師需要好好思考與安排的部分。而大量的無給職的實習勞動力,極有可能擠壓到心理相關的就業市場,使得準心理師,乃至於新手心理師的就業與生存環境更加險峻。除非本身家庭經濟優渥、不需擔負自身與家人開銷,否則準心理師有可能需要額外的專長、能力與工作來養活自己。
.
《心理師實習制度的結構議題》
透果我的分析,大家可以發現這些事情的背後有怎樣的結構循環。讀完這段如果讓大家感到焦慮或不安,這雖非我本意,但有這些情緒與感受是很正常的。我撰文的目的只是想讓大家了解,我們正生存在一個怎樣的環境。然後當未來還有人告訴你,為了讓自己更專業、更有能力在市場生存,你應該要花大錢上昂貴的課程、你應該抱知名大師大腿,以求有更好生存機會時,你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你可以有能力做判斷與決定。
.
最後,我想要引用台大社會系藍佩嘉老師,在2019年台大社會系小畢典時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
「過去有些同學跟我說,社會學學得越多,越感到無力。課堂上談到的問題,父權、種族歧視、階級不平等,感覺都是我們無力改變的巨大結構。大家要記得,我們從來不是自外於『結構』,我們就是『結構』的一部份。如果結構像是一道牆,這道牆之所以被築起,是因為每個人都貢獻了一塊磚,也就是說,結構之所以延續再生產,是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焉不察地『做性別』、複製種族刻板印象、漠視階級不平等。牆既然是人們打造的,當然也就可以由人們拆除、重建。改變絕非一蹴可幾,但絕對是可能的,讓我們一塊一塊磚頭地來吧。」
.
在此,我並非要講述性別不平等,或是種族歧視。我想說的是心理師實習制度整個結構對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然而,當我們發現,我們也是那塊築起高牆磚的時候,必然的感到不安,當我們知道我們作為無給職實習生的勞動力,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自己未來的就業環境,自然會擔憂。外在環境並不會因為我們的擔憂與不安就有任何的改變,我們只能將之有意識地放在心中,也許有一天我們握有權力,也願意善待實習生,也有人願意推動制度性的改變 ( 雖然不用說,這阻力一定非常大 )。但我真心希望,未來有一天,心理師全職實習,是可以領有津貼、甚至是薪資。這整個環境結構也有更多改變的可能。(合十)
.
[閒聊]
抓抓:老天鵝阿,你不是在寫實習心理師技能,為何又變社會學了?
日常:我也不知道,寫一寫就變這樣了,大概我自由聯想太發散了。
抓抓:會不會有人說你又在說幹話?
日常:一定有阿,現在就有一個 (指抓抓)。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95的網紅Melody的心理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想要成為心理師,要有哪些資格?需要完成哪些關卡?臨床...
心理師實習 在 心理師,日常 Facebook 八卦
【實習諮商心理師 技能 賓果】外加很長的碎念
.
嗨,好久不見,大家最近過得好嗎?我不是理科太太,我是「心理師,日常」。近日看到很多人紛紛開始玩起「賓果」我也來寫一個「實習諮商心理師技能 賓果」。
.
如果你是即將結束全職實習的同學,可以試著圈一下你在這近一整年的實習中,增進了那些專業能力。如果你是將要進入一整年實習的同學,也可以思考自己要如何在一整年的實習中得到這些能力。如果你和我一樣,已經在就業了,也可以想想,那些能力是自己的弱項,或是有哪些項目是自己比較不擅長的,需要多多學習的地方。
.
《16種能力,你集滿幾種?》
事實上在一整年的全職實習過程中,實習生會因為實習場域的不同或是其他因素習得不同種類的技能,一般心理研究所的主要求是:個別心理諮商、團體心理諮商、心理測驗、心理衛生推廣、心理相關行政,但我把它細分成這16種。把很多種要但有可能被忽略的項目也列進來。
.
例如,我將「準心理師自我調適」也寫進來,是因為我相信在實習情境中,如何面對自己、因應環境與學習壓力與挑戰是很重要的。而「其他:同儕、主管人際互動」也是一環,這會是一個工作者要如何在環境中社會化與適應的問題,有可能機構或單位中有派系鬥爭,你要如何在這其中保護自己,以求生存,或是面對職場性騷擾要如何因應。實習就像是職場,實習生會被期待可以成熟的面對各種棘手問題,督導或學校課程教師並不一定能夠在第一時間給予及時的協助。
.
《台灣實習心理師與心理諮商界的現況》
目前台灣大多數的心理師實習是無給職的,僅少數有額外的津貼或補助。但有些需要實習生自己找督導、自付督導費,實習生除了要負擔自己一整年的生活費外,還需要擔負很多額外的花費,例如;醫院有規費、或是個別督導費等等。而這些練就出來的能力,我並不認為實習生因為是實習,他們的勞動付出就沒有價值、不值得付費,但在這樣的制度下,很多人即便覺得不甚公平,但也就一整年忍忍就過了,等到媳婦熬成婆,成為機構的主管或高層,再招募新的實習心理師來補足機構的人力不足,有些單位甚至是大部分的心理工作者(勞動力)都是實習生或無給職者,但這會是一個結構與循環。這個循環將會反噬心理師本身的就業市場,尤其是新手心理師。
.
《心理師高考改為一年一次,對準心理師的影響》
台灣考選部在民國110年(西元2021)年始,心理師技專高考會由一年兩次改為一年一次,將有可能讓準心理師,從研究所畢業到考上心理師證照的時間拉長。而這些準心理師他在這段空窗期,要如何生活,如何有工作,養活自己以撐過這段時間,會是準心理師需要好好思考與安排的部分。而大量的無給職的實習勞動力,極有可能擠壓到心理相關的就業市場,使得準心理師,乃至於新手心理師的就業與生存環境更加險峻。除非本身家庭經濟優渥、不需擔負自身與家人開銷,否則準心理師有可能需要額外的專長、能力與工作來養活自己。
.
《心理師實習制度的結構議題》
透果我的分析,大家可以發現這些事情的背後有怎樣的結構循環。讀完這段如果讓大家感到焦慮或不安,這雖非我本意,但有這些情緒與感受是很正常的。我撰文的目的只是想讓大家了解,我們正生存在一個怎樣的環境。然後當未來還有人告訴你,為了讓自己更專業、更有能力在市場生存,你應該要花大錢上昂貴的課程、你應該抱知名大師大腿,以求有更好生存機會時,你可以有更多的思考空間,你可以有能力做判斷與決定。
.
最後,我想要引用台大社會系藍佩嘉老師,在2019年台大社會系小畢典時的一段話,分享給大家:
「過去有些同學跟我說,社會學學得越多,越感到無力。課堂上談到的問題,父權、種族歧視、階級不平等,感覺都是我們無力改變的巨大結構。大家要記得,我們從來不是自外於『結構』,我們就是『結構』的一部份。如果結構像是一道牆,這道牆之所以被築起,是因為每個人都貢獻了一塊磚,也就是說,結構之所以延續再生產,是因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習焉不察地『做性別』、複製種族刻板印象、漠視階級不平等。牆既然是人們打造的,當然也就可以由人們拆除、重建。改變絕非一蹴可幾,但絕對是可能的,讓我們一塊一塊磚頭地來吧。」
.
在此,我並非要講述性別不平等,或是種族歧視。我想說的是心理師實習制度整個結構對產業可能造成的影響。然而,當我們發現,我們也是那塊築起高牆磚的時候,必然的感到不安,當我們知道我們作為無給職實習生的勞動力,有可能會影響到未來自己未來的就業環境,自然會擔憂。外在環境並不會因為我們的擔憂與不安就有任何的改變,我們只能將之有意識地放在心中,也許有一天我們握有權力,也願意善待實習生,也有人願意推動制度性的改變 ( 雖然不用說,這阻力一定非常大 )。但我真心希望,未來有一天,心理師全職實習,是可以領有津貼、甚至是薪資。這整個環境結構也有更多改變的可能。(合十)
.
[閒聊]
抓抓:老天鵝阿,你不是在寫實習心理師技能,為何又變社會學了?
日常:我也不知道,寫一寫就變這樣了,大概我自由聯想太發散了。
抓抓:會不會有人說你又在說幹話?
日常:一定有阿,現在就有一個 (指抓抓)。
心理師實習 在 心理師,日常 Facebook 八卦
【啟程,準心理工作者的諮商路】
'
#實習心理師
#實習輔導教師
#心理輔導諮商治療新手上路
#超級新手的新手村
'
這題目我想了很久,因為我不想把它侷限在實習心理師的諮商、治療工作,我想包含實習輔導教師,關於開始個別的心理諮商、治療或輔導工作需要注意的地方。我自己當年接受督導的初始經驗並不好,學校課程教師與個別督導分屬不同的理論學派與工作系統中,兩者對於心理專業工作的看法經常處於齟齬的狀態,使我有種被雙方夾殺之感。因此多年以後,當我有機會和心理專業領域的晚輩討論個案,我會想,有哪些我是可以給予的,有哪些是我該堅持的,有哪些是可以有些彈性。我的訓練背景是心理動力,但我認為以下三個概念同樣適用在大多數取向的心理輔導 / 心理諮商 /心理治療。
'
首先,【心理諮商的重點在案主】
是的,這很重要也很根本,但常被遺忘。諮商時請暫且先忘了那些諮商技巧吧。如果只關注在自己接下來要說什麼或做什麼,反而會讓自己的腦袋沒有空間來思考案主想表達什麼、案主怎麼了。有些大學、研究所教師會讓準心理工作者從逐字稿中分析自己使用了那些諮商技巧,以增進準心理工作者的自我覺察,但即便如此也不代表心理輔導 / 諮商 / 治療是諮商技巧堆積而成。諮商是雙人舞,在跳舞的過程中你需要透過觀察對方、了解對方,來調整自己的步伐與節奏,相反的,案主也會試著調整自己。心理諮商 / 治療 / 輔導即為兩者共構而成。很多時候新手會把焦點放錯地方,放到自己身上,這很多是由於過度緊張與焦慮,擔憂自己在諮商過程中表現得不夠好的緣故,所以請深呼吸,試著放下自己的擔憂,把重點放在案主身上,他說了什麼、他讓你感受到什麼、你聯想到什麼。
'
再者,【穩定的諮商架構很重要】
穩定的諮商架構指的是每週固定時間與空間晤談,以前當學生的時候一開始只是被規定,但隨著經驗的累積,慢慢了解穩定架構的重要,它可以讓案主即便外在環境有所變化、生命經驗有所波動時,也能安穩地晤談。有些心理工作者因為自己的時間安排而無法給予案主穩定的諮商架構,有可能會讓案主感到不安穩,因為不知道下一週的時間被調到何時,或是被安排到哪個晤談室,這些都是隱微但又重要的影響。國中小高中學校輔導系統在這個部分會比較困難,因為很多時候無法每週抽同一位同學同一堂課,以免科任老師在打成績上的不方便。或是自費個案的時間安排也有可能因為家庭、工作等各種因素而調整諮商時段,但大致上我會期待盡可能維持心理治療架構。
在《小王子》中,狐狸對他(小王子)說:「你最好同一時間來。例如,假如你下午四點鐘來,從三點鐘開始我覺得幸福。越接近你來要來的時間,我會越覺得幸福。四點鐘一到,我早已坐立不安,你會知道我有多快樂,但如果你不管什麼時候來,我將不知道心要懸到什麼時候......我們應該有個模式。」
'
最後,【諮商歷程不會是直線進行】
部份新手心理工作者對諮商工作有種想像是,我和案主一起訂一個諮商目標,然後就可以像搭直達車一樣,往目標前進,抵達終點,但實際的狀況很可能是往前走三步,向後退兩步,也可能停滯不前卡在中間,或是中間繞了一大圈,還沒看到目標終點。這些其實都是正常的現象,無論是處理與面對自身的創傷經驗,對於過去的經驗有所理解與領悟,學習一套新的好的生活習慣與看待自己的方法,或是重新理解並適應生病後的自己,建立一個新的更好的生活方式,都不會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尊重並理解案主目前的狀態以及困難是重要的事,改變的速度會因個人的狀況而定。
‘
以上三點基本的概念提供給大家參考,最後我想說,心理工作不會是一條簡單的路,他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與能力,也因此心理工作者對於自己的工作以及我們提供服務的案主,需要懷著謙虛的心情,諮商關係是雙方共同建立的,今天是因為案主願意試著相信心理師、輔導老師、心理工作者,身為心理工作者的我們才有機會了解他們的感受、想法以及生命經驗,我們才有機會走進案主的生命。
心理師實習 在 Melody的心理學 Youtube 的評價
📝心理測驗| Meetype:https://meetype.com/
🔖IG@Meetype.tw:https://www.instagram.com/meetype.tw/
📍個人網站:https://melodyliao.cc
想要成為心理師,要有哪些資格?需要完成哪些關卡?臨床心理師跟諮商心理師又有什麼不同?
讓Melody一一來為您解答!如果有其他問題,也歡迎在留言提出,我們會回覆你!
廖偉玲諮商心理師 Melody的心理學 工作相關影片
製作有效的夢想板 https://youtu.be/FNk7Ve4j-I4
心理系在幹嘛?:深入了解心理系 https://youtu.be/MNyEaGKX9fk
如何找到高薪工作:認知架構 https://youtu.be/aDTbknLCn78
影片內容索引:
0:00 如何成為心理師?
0:23 成為心理師的三大步驟
1:49 心理師的研究所有在職專班嗎?
2:32 全職實習的場域、時數與項目?
4:04 心理師國考考什麼?
5:02 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差異?
7:22 諮商與臨床心理師的工作目標差異?
《致富的力量:人氣諮商心理師教你活用大腦賺錢》
一本由超級業務轉職心理諮商師的夢想激勵書
12道技巧+23個練習,包括正念技巧、催眠及完形心理治療、神經語言程式學NLP…….
為你消除金錢焦慮,激發內在動機,創建一套屬於自己的賺錢系統!
-----------------------------
#心理學 #心理師資格 #心理師考試 #心理師實習 #廖偉玲心理師 #meetype #諮商心理師 #臨床心理師 #如何成為心理師
![post-title](https://i.ytimg.com/vi/UIqfE2zozdA/hqdefault.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