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與女》(Hong Kong, Hong Kong)蔡繼光1983導演
這片在台灣似乎沒啥人看過或記得,但鍾楚紅及萬梓良二位在片中都有大膽到幾近全裸(但未露點)的演出,可能當年在台上映時還是剪掉了一些太露骨的畫面吧?但重點是這不是一般的奇情剝削及社會寫實片,男女主角處在當年那樣的香港底層,本來就是靠自己的身體打開出路,所以身體的作用才是主題。
片中萬梓良是泰國華裔,但至少在港還有正式身份,鍾楚紅則是廣東游泳來港的偷渡客,所以得躲警察,兩人迫於生存,萬梓良平常是個清潔工,但因識得泰拳及洪拳,加上年輕力壯,因地下拳擊賭賽而結識了自由搏擊選手及教練羅烈,有機會參加業餘自由搏擊大賽(這些當然都是片中的設定);紅姑就比較慘了,如果不想窩在底層移工男女混居的工寮裡,在沒有頭路、沒有收入的時候滿足不同男工的性需求,就只有出去到灣仔、旺角的舞廳、桑拿當小姐、媽媽桑,或者被某個老鰥夫相中為他生個兒子,有了兒子,香港身份證就指日可待。
這樣的移民血淚故事單就港片而言其實都不算罕見,但是當時年方廿三的紅姑竟然如此「犧牲」,既和關海山大叔滾床單一滾再滾,又和萬梓良從相遇相識相愛到相濡以沫,室內野外各處偷情(剛開始被不知名男工予取予求就不提了,導演還讓一個想上又不敢的知青型男工憤然扼腕,竟拿了本魯迅的《吶喊》蓋住臉面!),看了真是為紅姑感到憐惜與不忍。
就在二人奮發力爭上游的同時,原本一切發展看似愈來愈順利,豈知最後急轉直下(類似杜琪峰《非常突然》那樣),二人的夢想在最接近實現的時候雙雙落空,在路邊抱在一起倒在血泊中!這二人的夢想是什麼?萬梓良是想著到美國打贏業餘自由搏擊賽之後可以留在美國,紅姑一開始竟然說「到台灣」(想來是特別配音過,原詞應該不是這樣),但最後二人相愛,夢想也就合而為一都變成美國夢了。
然後你連上萬梓良那幾年紅透半邊天時拍的幾部電視連續劇:《流氓大亨》(一樣也是底層出身奮發向上的香港精神,但眼看就要苦盡甘來結果竟然......)、《命運輪》(一樣也是清潔工,一樣也是底層出身奮發向上的香港精神,但眼看就要苦盡甘來結果竟然......);然後再連上梁普智導演的《等待黎明》(與另一半邊天周潤發聯合主演,一樣也是底層出身奮發向上的香港精神,但眼看就要苦盡甘來結果竟然......),只是是為了逃離日佔香港(這一線要再連上許鞍華的《明月幾時有》,以及早年新浪潮眾多導演參與的《獅子山下》系列電視劇可以另寫一篇),然後你會明白任何時候的香港最動人的幾乎都是移民故事,不管是要移進來還是想再移出去。
然後從紅姑這一線也可以連上許鞍華《胡越的故事》,然後再連上《投奔怒海》,最後連回與劉德華華哥一起主演的《愛人同志》;然後再連上關錦鵬的首部作《女人心》(這片連上發哥,兩人後來成就出一部經典的《秋天的童話》,台譯片名《流氓大亨》又連回萬梓良那部電視劇),從發哥與關錦鵬又連上《地下情》;然後憑《月亮星星太陽》連上張曼玉,再連上《三個女人的故事》(又連回關錦鵬,還可以連上嘟嘟鄭裕玲,但我已經有點心累),以上這些移民血淚的愛情故事,在連上陳可辛的《甜蜜蜜》之後達到最高峰。
然後你還可以連上陳果的《香港有個荷里活》,再連上《三夫》,然後連到最近的《金都》都還有文章可以作;所以香港電影千絲萬縷,部部相連,所有成就都是一起累積出來的,沒有誰可以單獨成立。
片中萬梓良見到報上有便宜二手車特賣,拉了紅姑去試車,結果車牌數字是1997,萬梓良轉了一下其中一個9,發現原來是1967,二個都是戰後香港現代史上最重要的兩個年份,只是在2020年重看此片,獅子山下真是多少辛酸多少淚!
此片在1983年的第廿屆台灣電影金馬獎獲得七項提名: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最佳男、女主角、最佳錄音及最佳原作電影音樂,結果僅獲得最佳原著劇本一項獎,其實有點委曲了,不過畢竟那年台灣新電影剛剛登場,光是一起入圍最佳影片的片單就有:《小畢的故事》、《大輪迴》、《搭錯車》、《看海的日子》以及《海灘的一天》,最後得獎的是《小畢的故事》。
最佳導演只有三人入圍,除了本片的蔡繼光導演外,《小畢的故事》陳坤厚及《海灘的一天》的楊導,最後得獎的是陳坤厚,但能跟楊導一起入圍,蔡繼光也算夠力了。
最佳男主角萬梓良敗給《搭錯車》的孫越(那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也是由他和恬妞搭檔主持),另一位入圍者是陳震雷,有沒有發現萬梓良因此繫緣成為台灣女婿,且在五年後憑三人合作的《大頭仔》贏得金馬最佳男主角。
最佳女主角三位入圍者也是不得了,除了本片中一女配多夫的紅姑之外,另二位是《看海的日子》裡的陸小芬以及《小畢的故事》裡的張純芳,結果陸小芬勝出,日後她甚至也去演了一女配多夫的《販母案考》(香港導演唐基明拍攝的唯一一部台灣電影)。
本片由蔡繼光及許默共同贏得當屆金馬最佳原著劇本,擊敗了同屆入圍的《海灘的一天》的楊導、吳念真以及《搭錯車》的黃百鳴與葉雲樵,這個獎現今看來真是贏得有份量啊!
最佳原作電影音樂的入圍者來頭也不小,除了本片的林敏怡之外,還有《搭錯車》的李壽全以及《今年的湖畔會很冷》的李泰祥,猜猜看誰勝出?
當屆金馬獎除了虞勘平導演的《搭錯車》獲得十一項提名之外,就屬蔡繼光的《男與女》入圍七項次高,雖然最終只得一項,但也該是當年最重要的(非商業性的)香港電影了吧!
德雲社孫越 在 許榮哲 × 小說課 Facebook 八卦
「不想說話,卻還是被迫得社交」應該是我們現代人滿常遇到的情況。尤其在精神疲憊、耐心耗盡時,更是難受。
那該怎麼辦呢?你可以學相聲中的捧哏。
來看看德雲社著名捧哏孫越老師的分享吧。
影片出處:https://weibo.com/tv/show/1034:4669833149874305
德雲社孫越 在 阿空 Facebook 八卦
這兩天有一篇分析民報那篇說蔡英文的「長輩」就是高俊明牧師,還有長老教會與民進黨之間的關係的文章,在同溫層傳佈,有一些觀點我同意,但我仍想指出當中的問題:(該文連結我放留言第一樓)
1. 長老教會一直堅守台灣價值?並沒有。根據教會史專家王昭文老師的說法,長老教會過去是一個蠻善於也樂於和執政者合作的教會,並沒有特別反骨的體質,如果不是1970年前後國民黨一些作為把長老教會逼上梁山,包括強迫其退出教會界聯合國的「普世教會協會」、查扣羅馬字聖經、沒收教會公報等行為,並聯合其它教派發起「反共護教運動」,藉以孤立、打壓長老教會,逼使長老教會重新思考信仰和與政權的關係,後來才有高俊明等因美麗島事件入獄。
這些事件,讓長老教會不得不改變過去的作風,站到政權的對立面,發展「出頭天神學」、釘根本土的信仰告白。也因為被逼到沒有退路了,很自然就跟當時的各種「黨外」勢力走到了一起,從那時開始跟民進黨發展出密切的關係。當然,被壓迫者決定起身反抗是勇敢的,不減損一絲一毫我們對前輩的尊敬,可是還原歷史關係仍是重要的,並且不能忘記的是,長老教會跟黨外交好的,多半還是高層、教會菁英、神學院師生,這些人跟民進黨有革命情感,但一般教友和現在中生代這群牧師們可沒有。
2. 長老教會都是民進黨鐵票?非也,信徒結構早就已經有很大的改變。1990年代以後,都會區教會也開始了追求人數成長的迷思,到後期迅速向國語教派的神學跟禮拜模式靠攏,為了吸引一般年輕人,也跟著引進敬拜讚美,不再堅持全程台語傳統禮拜儀式,連兒童主日學和故事時間也漸漸不講台語了。很多教友因為經商、為了政通人和兩邊壓寶,跟國民黨也交好。有的教會甚至是有眷村老人的,若真的鐵桿深綠到此地步,這些外省杯杯們大概也待不下去。另外,長老教會有近三分之一教會是原住民教會,在長老教會做禮拜、選舉時投國民黨的,並不在少數。這件事國民黨很清楚,民進黨當然也知道。
若是談教會政治面,我們要面對的現實是,如果長老教會不是代議政治,而是會眾制,長老教會早就通過反同婚的正式文告和立場,甚至入教會憲法了也說不定。我們的教會體質上就不是「進步的、人權的」,這個美夢該醒了,不要說同婚了,每次講台灣主體意識,強調台灣文化的時候,都不見得有重視原住民教會的尷尬了。所謂人權意識,並沒有離開「自己人當家作主」這種很血緣國族主義的意識型態太遠。
長老教會的「開明」,是一個美麗的假象,是教會高層和知識菁英自己跑的很快很遠,會眾從來就沒有跟上過,當時成立和扶植同光教會的,也是這一群開明的知識菁英,並未得到教會界普遍的認可和祝福。至於當年那本持開明立場的同性戀議題白皮書,根本沒有幾個教友知道它的存在,對一般教友來說,到網路社群時代,發現自己教派竟然有牧師出來為同志講話,也是嚇到吃手手的好嗎?
若辦個信徒公投,一票一票加起來,絕對是反同的大大多過支持平權的。過去,是因為還有一群堅持信仰不該反智、且具備人權意識的教會菁英在制度裡撐著,透過議事技術阻擋著反方的攻擊,所以這個議題還能有一點討論空間,但這幾年反方也學會玩代議政治,找到門路了,而菁英們守不住了,這才是血淋淋的現實。我從不認為是反同方「奪權」成功,他們本來就是「多數民意」,沒有人權意識的,並不是教會高層,是基層與中層啊!長老教會的這一課,很值得關心民主制度發展的人一起深思。
3. 對教會高層和掌有政治權力的人而言,信仰往往不是決定性因素,利益才是。但對一個普通基督徒而言,關鍵不會是政治的統獨光譜,而是他的信仰怎麼說,是選擇先做一個基督徒,還是先做一個(台灣)人。這些年來,有沒有中共和國民黨利用同婚議題見縫插針?當然有,但那只是附帶結果,而不是因,倒果為因,是找不到答案的。國語教會早就已經找到神學語言去合理化親中立場,也早就在影響長老教會了,甚至有過去跑過黨外運動的後來也被這種信仰觀說服,跑到中國去跟宗教局握手排排坐吃果果,宣稱他現在的使命是在中國宣教,這個人今年還差一點繼續在長老教會高層往上爬,但因為別的事件被擋掉了。
同婚浮上檯面,只是加速了這個教派被吞食、同化的過程而已。不管是本土神學還是民主人權意識,始終是教會高層跟知識菁英的辯論,離一般教友始終是遙遠的,信仰教育沒有落實,當然就被那種能快速吸引人的淺碟成功神學給拉走了。
一個更具體的實例是,當時信望盟的罷免運動也一度鎖定台南的立委王定宇,但對很多台南選民來說,他們不支持同婚,卻更討厭台南子弟被欺負,台灣意識,或說「挺自己人」意識,在這裡是發揮作用的,到最後根本無法繼續連署下去。但對基督徒而言,順序就不一定是這樣,誰掌握了信仰的詮釋權,就可能掌握並扭轉這些人的政治意識。而這些人「神權至上」的概念,早在真愛聯盟還不知道在哪裡時就已經形成了,同婚造成的動盪是果,不是因。
更直白的說,同婚爭議讓教會內的權力洗牌成為可能,才有這麼風起雲湧的「各大派圍攻光明頂」,信徒傻傻的打聖戰,上面看的可是錢跟權力的重新分配。
信仰和統獨立場的衝突,只有在非常少數的老台獨的信徒身上會發生。把重點放在「長老教會因為同婚議題才被中國黨成功策反」,是太過一廂情願的解讀,繼續持這種看法,也就不會回到信仰的基礎去重新思考很多教會傳統信念是怎麼出問題的,不會面對一神教信仰要怎麼處理自身的排它性,甚至自身就是造成問題的原因。這樣,就算有一天接納同志變成教會主流的政治正確,信仰仍會是一個透過不斷分別來驗證自身安全感的狹隘存在,也永遠會找到下一個壓迫對象。
4. 高俊明牧師真的是卡住蔡政府的原因?我不認為。要說革命情感,說對民進黨的貢獻,呂秀蓮有比高俊明少嗎?但呂說要走,民進黨就讓他走了,高俊明何德何能?你可能會說,是因為長老教會的選票吧,但呂秀蓮背後沒有鐵桿深綠票?沒有海外台僑政治獻金?長老教會全台灣的會友才多少人(經常活動的頂多二十萬),真正關鍵的金主和人脈,民進黨早就握在自己手裡,哪需要看長老教會臉色?沒有這麼天真吧。
整個教會界,藍大於綠太多太多,民進黨再怎麼在意基督教的觀感,藍藍香們還是不會投給你。比較可能的是執政者不想得罪廣大民進黨支持者,讓長老教會出來擋箭牌;長老教會會友多數反同婚,這是無庸至疑的,但如果今天超過八成台灣民眾是支持的,蔡英文對高俊明還會不會那麼敬重深情,長老教會還有沒有那麼「重要」?我就不相信。
真正有勢力且掌握著國家各階層資源,特別是文化和媒體資本的那群基督徒,一直以來都在國語教會,看看今天孫越的告別式的場面就知道了,告別式在哪裡舉行、哪些人參加、他們手上握有台灣多少影視和政經資源的版圖?他們的影響力才真的是不成比例的驚人。要說執政黨顧忌他們因為同婚議題翻桌,進一步引中國勢力長驅直入,也比擔心長老教會選票(是有幾票啦)或對長輩的情深意重要來得合理一點點吧?
德雲社孫越 在 孫越_百度百科 的相關結果
相聲表演藝術家李文華先生的舅外孫。1990年,開始投身相聲界,1995年,拜石富寬為師。2010年1月,加入北京德雲社,與岳雲鵬搭檔並主攻捧哏。2014年1月, ... ... <看更多>
德雲社孫越 在 胖子孙越的微博 的相關結果
胖子孙越,德云社相声演员孙越。胖子孙越的微博主页、个人资料、相册,德云社。新浪微博,随时随地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儿。 ... <看更多>
德雲社孫越 在 孫越(相聲演員)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的相關結果
孫越 (1979年—),中國北京人,相聲演員。舅爺為李文華,師承趙小林,後拜師石富寬。自小隨趙小林、馬貴榮夫婦學習相聲,後參加北京藝馨相聲社。藝馨後為德雲社收編,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