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我不是請大家留言最想要知道哪位日本歷史人物嗎?
秉持著認(ㄨˊ)真(ㄌㄧㄠˊ),我統計了一下結果,依照排名狀況大概是:
第4名:源義經
幼名「牛若丸」的他,是鐮倉幕府創始人─源賴朝的弟弟。有關他的傳說及創作不勝枚舉,像是他曾經降伏狩獵刀劍的弁慶,以及他曾經採突襲大敗仇家─平氏的大軍,更在海戰中徹底覆滅仇家。
然而也因為功高震主,最終他被哥哥一路追殺,之後選擇自盡。(有些人就傳說,他其實沒死,而是跑到蒙古去當成吉思汗了。這種沒根據的瞎話,我也基本只會在這種比較輕鬆的時候才會說。)
被譽為鐮倉戰神的他,披上了濃烈的個人色彩,的確是會讓人著迷的腳色。
第4名:卑彌呼
同樣是第4名的,還有傳說中的邪馬台王國的女王─卑彌呼。
這位據說能使用巫術的大姊,還跟三國時代屬於同期,咱們曹魏的第三代君主─曹叡,還曾經接受她的朝貢,所以可以確定是真有其人。
巫女、女王、日本人。嗯......的確是湊齊蠻多吸引人的要素呀。
第3名:西鄉隆盛
此人是明治維新三傑之一(另兩位是:Gay......說錯了,是桂小五郎,以及大久保利通),原本是九州薩摩籓的幹將,後來是日本陸軍的精神領袖。
後來因為政見不合,西鄉選擇回故居隱居,之後卻又為了捍衛武士的權益而舉兵反抗明治政府,這也是當時日本最大的內亂「西南戰爭」,西鄉最終戰敗,並在戰場上選擇切腹,以武士的方式死去。
他的事蹟被好萊塢電影改編成「末代武士」,也就是渡邊謙演的森勝元的人物原型,而末代武士也是我在電影系列中決定介紹的作品,到時我會更詳細的描述這位幕末維新的武士象徵。
第2名:織田信長
沒聽過這人,那我只能說您對日本(還有電玩)真的很絕緣。
差一點就終結戰國時代的梟雄,同時也是嚴刑極為獨特的傾奇者,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死亡,他的一生滿是傳奇色彩。
不過我覺得,與其我來介紹,大家不如去玩「信長之野望」,那還會更詳細。
(順帶一提,這次還有看官留言要我介紹:豐臣秀吉、德川家康、武田信玄、上杉謙信、山本堪助、大友宗麟、黑田官兵衛父子、伊達政宗、長宗我部元親、真田幸村、石田三成、宮本武藏、天草四郎......真的很想說:那大家一起去玩信長之野望吧。)
那究竟是誰?可以擊敗織田信長,成為這次大家最想知道的日本歷史人物呢?
答案是
.
.
.
.
.
.
第1名:安倍晴明
平安時代中,最著名的陰陽師。有人說他是白狐之子,有文獻相傳他擁有控制十二式神的強大威力,有人說安倍晉三是他的後代(基德:並沒有。不要瞎掰好嗎!)
果然這種充滿謎團的人,最有魅力呀。
礙於本人學識有限,所以這幾位排名較為靠前的人物中,我目前只有把握先介紹其中一位。
哪天等我資料蒐集夠了,比方說:去日本秋葉原一趟後(友曰:秋葉原跟以上這些人啥關係都沒有,別亂瞎掰好嗎?),說不定有機會把這些坑給填上。
總之,大家先祝福我能夠平時不放空,好好完成手頭上的寫作計畫,這樣我就有時間更多著墨日本史了。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Dd tai,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和歌山城是一座位於日本和歌山縣和歌山市市中心的梯郭式平山城,因為位於虎伏山上,所以又稱為虎伏城。紀之川流經和歌山城的北部,為城堡天然的護城河。它與松山城、姬路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和歌山城曾經為德川御三家中治理紀伊藩(又名紀州藩、和歌山藩)的紀伊德川家的居所,紀伊藩的的第五代藩主吉宗和第十三代...
德川幕府後代 在 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 Facebook 八卦
【日本武士與動物】
乍看兔耳頭盔,你可以想像日本武士戴著它上戰殺敵時的反差萌樣嗎?
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National Gallery of Art)目前正進行《日本藝術中的動物生活》(The Life of Animals in Japanese Art)特展,探討動物在日本藝術中扮演的角色。武士文化曾長時間活躍於此地,自然也成為展覽中非常有趣的部份。
平安時代末期,標示日本古代與中世紀分野的源平合戰於1185年結束,平氏政權滅亡,源賴朝(1147-1199)隨之創建鎌倉幕府,1192年成為首任「爭夷大將軍」。從此公卿制度衰頹,武士勢力崛起。直到1867年明治維新大正奉還後,接近700年的漫長歲月裡,整個日本幾乎都被掌握在幕府政權手裡。武士制度始於平安時期,這些通常具備貴族血統的專業軍人便由幕府將軍所領導。而自古被奉為天照大神後代的天皇此時只能偏安京都,形同傀儡。
相較於講究風雅的京都宮廷偏愛在藝術品中描摹鶴或鹿的細緻優雅,武士則更崇尚可以表現力量與魄力的動物,他們也在城堡裡以繪上老鷹、老虎等掠食者的畫作展現屬下的忠誠、強盛的兵力,以及無懼的勇氣。因為自小接受武藝訓練,武士也對自己高超的馬術感到自豪,因此還會請畫師把優秀的戰馬畫在屏風上,好炫耀主人的威風與聲望。
15世紀後期開始,日本各地大名為了爭奪更多資源和土地,開始彼此交戰,進入戰國時代,武家和武士角色更形重要。裝飾華麗的鎧甲可賦予武士榮耀和識別性。約莫是1550年左右,在歐洲人引介下,火槍開始現身於戰國時代,多半因為如此,設計獨特製作精良的頭盔需求量更高。因為在煙硝處處砲霧四散的戰場中,頭盔造型有助於廝殺混戰時辨認出敵我雙方,免得一個混亂,錯手殺了同伴。
到了德川家康一統天下,進入江戶幕府時代,老百姓終於盼來期待已久的承平日子。此時裝飾講究或稀奇古怪的鎧甲依然繼續產出,但已非使用在戰場上,而是做為正式慶典和軍事遊行時使用。
武家文化向來尚武崇道,結合神道教多神信仰,武士對於神鬼和動物力量的崇拜也反映在鎧甲設計上。例如連結武士形象與傳說中的天狗(てんぐ),賦予其強大特殊的力量;因為飛快速度與敏捷動作,兔子也常被拿來做為頭盔和裝甲上的裝飾素材,雖說我們現在看來是詼諧喜感多於肅殺之氣;飛燕的輕巧迅疾或大象的雄壯氣勢等特質,也都是鎧甲打造之參考。
這些擷取動物元素的鎧甲以另一種角度訴說數百年前由幕府掌控,規矩和階級森嚴的東瀛之土,以及隨著時代逐漸凋零的武士族群心之所繫與獨特美學,也讓我們更加認識這個曾經以不同方式影響世界的島國文化。
要是有機會看到日本武士鎧甲,或許可以江戶時代為界,在那之前,它可能曾隨著主人上陣殺敵身染血腥;但在那之後,也就是平日被收藏於宅院某處,待到重要節日時才會出門亮相,因此保存情況通常較良好,造型設計也會更花俏。
至於很可愛的兔耳頭盔,已是江戶時期出品,依據年代推論,純粹為展示炫耀用途,無法投身沙場展現神勇。按照當時規矩很多的社會制度看來,老百姓即使覺得再妙再逗趣,大概也只能低頭噗哧了。
圖片來源 : Junie Wang & 網路
《Copyright © 2019東西縱橫記藝JunieWang版權所有,禁止擅自節錄,若需分享請完整轉貼並註明來源出處》
德川幕府後代 在 子迂的蠹酸齋 Facebook 八卦
讀川端康成《名人》,這是部圍棋小說,描述昭和13年本因坊秀哉的引退戰。圍棋在台灣並不算是普遍,若談起圍棋文化的相關知識,猜想許多人都是從漫畫《棋魂》中接觸。這部小說讀起來並無特別的感受,反倒「本因坊」一詞感到好奇,進而對日本階級文化有些感觸。
「本因坊」現在是圍棋的「頭銜」,是棋手畢生追求的目標。但之所以能成為頭銜,正是《名人》中的本因坊秀哉於引退時,將此頭銜捐給圍棋協會,進而才有今天本因坊的頭銜稱號。在這之前,「本因坊」是個世家。
自日本戰國末期開始,不管是織田信長、豐臣秀吉或德川家康,都對圍棋這文化產生一定程度的宣傳。並且德川幕府後的穩定政局,對於圍棋棋手社會地位和收入的提升,有著相當程度的幫助。
「名人」頭銜是德川幕府為了提倡圍棋文化所樹立的制度。當時便有本因坊、安井、井上、林等四個圍棋世家,不但能領取幕府的俸祿,還是被認定能傳承地位的「家元」,而「名人」頭銜便是從當是最強的圍棋棋手中選出,自然與四大家的棋手息息相關。初期四大家彼此不分軒輊,各有勝敗,但隨著時間演進,所謂四大家漸漸只剩下本因坊一家。
其他三家之所以逐漸凋零,歷史學家主要的觀點是「家元」(掌門人)傳承的文化不同。其他三家若不是將「跡目」(繼承人)傳承給兒子或親人,但本因坊家自一開始便樹立文化,由門下第一高手繼承。或許初期的差異不明顯,但幾個世代下來差距便逐漸拉大,本因坊一詞因而活到了現代。
其實很是感觸,我並不是第一次接觸日本這類的「姓氏文化」,也看過不少關於過繼、入贅的故事。但日本人對於姓氏的重視,恐怕遠遠超過尋常文化。以笑傲江湖為例,華山岳不群門下大弟子令狐沖,可說是被外界認定是掌門繼承人,但若依照日本文化,岳不群肯定會希望令狐沖能入贅岳家,以保證華山「岳姓」。但這樣的文化鮮少出現在我們的生活當中,但在日本當中卻經常發生。
在日本的政治、文化或學術圈,若你真想要有那麼個出人頭地的機會,沒有個良好的背景是極為困難的。你會需要個「大人物」替你背書,不管是單純的背書還是將你收為養子,對一個背後無靠山的你來說,這些助力都是無與倫比的。
說起來還真有點難以想像。若你是本因坊之家元,你在世的每分每秒,都只是為了守護「本因坊」的榮譽。即便你有了家庭、後代,但他們依舊不是你的首要目標,對你來說更重要的是本因坊之名,哪怕這名詞和你之間的聯繫完全沒有血緣關係。傳承這個名號,對你來說也全無意義,只為了能讓本因坊世世代代的活下去,僅此而已。
說真的,這是鐵一般的階級固化。你若是個優秀的棋手,或許有出人頭地和階級流動的機會,但這個榮譽終究屬於本因坊,你終究是沾了本因坊的光。
每次讀到關於日本的姓氏文化和階級差異,都會讓我不自覺地想起山崎豐子的《白色巨塔》。財前五郎作為沒背景的學子,雖然能力超群,但沒背景的他終究得要靠著入贅土豪之家,靠著這股助力才有機會爭取大位,而無論怎樣獲人肯定,都難以得到名門東教授打自心底真正的肯定。
德川幕府後代 在 Dd tai Youtube 的評價
和歌山城是一座位於日本和歌山縣和歌山市市中心的梯郭式平山城,因為位於虎伏山上,所以又稱為虎伏城。紀之川流經和歌山城的北部,為城堡天然的護城河。它與松山城、姬路城合稱日本三大連立式平山城。和歌山城曾經為德川御三家中治理紀伊藩(又名紀州藩、和歌山藩)的紀伊德川家的居所,紀伊藩的的第五代藩主吉宗和第十三代藩主慶福,後來分別成為幕府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和第十四代將軍德川家茂。和歌山城曾經被日本指定為國寶,但是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美軍轟炸而燒毀,現在的和歌山城是於1958年所重建完成的。和歌山縣出身的松下幸之助對於和歌山城重建提供許多資金。德川御三家的城郭非常的遼闊,現在和歌山城的面積只有極盛時期的4分之1而已。曾經是和歌山城內的地方包括了現在的和歌山市政府、和歌山市消防局、和歌山地方法院、和歌山家庭裁判所、和歌山地方檢察廳以前官方組織和學校、商業設施、辦公室街與和歌山中央郵局等地區,是規模非常大城堡,但其實本來預定建造的城堡規模是更巨大的。原先被火燒燬的天守並不確定是何時興建完成的,目前存在淺野幸長創建説(1600年)與徳川賴宣創建説(1619年)等說法。大天守後來於1850年重建完成,當時是3重且3層建築、天守台平面為菱形。現在的天守是1958年重建完成的,當時是根據1850年天守重建時的木工水島平次郎後代子孫榮三郎所收蔵的天守圖,並參考「御天守御普請覚張」來完成的。這次重建工作由東京工業大學名譽教授藤岡通夫指導下完成,以鋼筋混泥土建築來重建。

德川幕府後代 在 統治了日本260多年,德川幕府滅亡後,德川家族的結局如何? 的八卦
Comments340. 林文星. 德川幕府 並不是滅亡,而是將政權和平轉移至明治天皇,所以不要說是 ... ...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