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真電玩宅速配,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微軟預定在2020年推出的《微軟模擬飛行》,是一款超寫實擬真的飛行模擬遊戲,遊戲中將會收錄整顆地球的完整地圖,無論是都會區的街道建築, 近郊區的村莊與鄉道,甚至是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外,只要是真實存在的地方就便可抵達,畫面的精細程度更是不在話下, 這睽違了13年的續作透過Bing Maps全球衛星畫面、...
微軟bing ai 在 李開復 Kai-Fu Lee Facebook 八卦
二十多年前,我和沈向洋等人一起從零開始,創辦了微軟亞洲研究院。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已在另一職業領域內深耕十年,而這位老朋友也告別了微軟,迎來了人生的新篇章。他說,在微軟工作的二十三年對他有非凡的意義,給他帶來巨大的成長和寶貴的回憶。
今天與大家分享的文章整理自沈向洋自述,他思考了多年來的工作經歷,總結了自己在職業生涯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職業生涯中的七堂課
文章來源 | AI科技評論(ID:aitechtalk)
1.你不能什麼都做(要專注)
2.要拓寬,先深入
3.會講故事很重要,對工程師亦然
4.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5.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6.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7.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在我剛獲得卡內基梅隆大學的機器人學博士學位時,我的職業目標是成為一名電腦科學教授。我將説明年輕人學習電腦知識,並為這個領域貢獻世界級的研究成果。
我渴望成為和我的導師 Raj Reddy 一樣的人,他教給了我一些人生中最重要的知識。當時一切準備就緒,我想我會在大約十年內成為終身教授。
但事實並非如此。
我後來做的一系列選擇讓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遠。作為事後諸葛亮,我發現我一直被另一種力量驅使著做出了這些選擇。
幾年前,數學家 Richard Hamming 發表了一次主題為 You and Your Research的演講,這次演講觸動了我。他問道:“你所在的領域最重要的問題是什麼?如果你所做的並不重要,如果你認為它不會產生重要的成果,那為什麼還要做這件事呢?”
我們中的許多人都會樹立一個特定的職業目標:成為一名經理,成為一名副總裁,並且不斷朝著目標前進。相比於“我想要什麼?”也許我們應該問自己,“我的領域需要什麼?”
如果我們這樣做,Hamming 提出的追隨最重要問題的建議可能會把我們帶到我們應該去的地方。
以下是我在追求這一哲學過程中學到的七個經驗教訓。
┃第一課:你不能什麼都做
剛從學校畢業時,我就決定在一家致力於虛擬實境(VR)的初創企業工作,在當時,VR 是一項遠遠領先於時代的技術。
在初創企業,所有的事情都必須你自己做,甚至這樣都遠遠不夠。在那個時候,我有了一個孩子。我很快意識到照顧孩子和創業這兩件事是不能同時兼顧的。我選擇了照顧孩子!
我第一次意識到,我的時間和精力並不是無窮無盡的。你不能一次做所有的事情。
┃第二課:要拓寬,先深入
在微軟研究院(MSR)成立之初,我就加入了它。不知何故,我覺得這將是一個可以開拓新天地的地方。
我遇到了很多像 Rick Szeliski 這樣的非凡人物,是他們教會了我在電腦視覺中深入研究運動估計等基本問題的重要性。我學到了當你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理解它,以一種令人信服的方式來書寫它,並且真正把它做好,這將會給你帶來巨大的進步。
我和 Rick 一起寫了很多文章,這裡面有一篇文章名為Creating Full View Panoramic Image Mosaics and Environment Maps,發表於 1997 年。今天,當你用手機拍攝全景照片時,你可能正在使用我們的演算法!
尋求重要的問題、解決棘手的挑戰,這就是通往領導的道路。成為某個領域的專家,並讓這成為自己的個人標籤,然後再擴展知識的廣度。
┃第三課:會講故事很重要
在科研、商業和生活中,你交流你的想法的方式可能比工作本身更重要。
我從電腦圖形學和交互技術領域的 TED——SIGGRAPH 中學到了這一點。十多年來,SIGGRAPH 教會了我才能的新標準。
即使作為工程師,在做技術演示的時候,你也需要通過講故事來向同事解釋你的想法,激勵人們去推進你的工作。如果沒有人相信,即使你做的工作再好也是無用功。
┃第四課:定位是什麼,就會得到什麼
我決定在北京擔任新的 MSR 實驗室主任,在四年多的時間裡,我真正瞭解了成為一名負責人意味著什麼。
在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不知道跨國公司在中國的實驗室應該做到怎樣才算成功。我們是第一個在中國成立實驗室的跨國公司!我們制定了三個目標:(1)推進電腦科學領域的發展;(2)為微軟的產品貢獻技術;(3)造福中國學術界和本土產業。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我們不懈地努力。在早期,我們定義的成功標準是使實驗室處於領先地位。我在中國的同事們將把 MSR Asia 變成世界領先的實驗室之一。所以,明智地定位你的目標。
┃第五課: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
我被要求回到美國並加入 Bing 專案,擔任產品開發副總裁,儘管我在專案管理、測試和開發方面幾乎沒有工程經驗。對當時的微軟來說,Bing 是一項新的工作。我必須重新學習最基礎的知識:項目如何活下來、如何快速學習和增值。
我發現解決 Bing 專案中最重要的問題需要深入的研究知識:搜索品質機器學習和分散式系統,而我們只有 2 個相關研究人員。因此,我回到 MSR 並招聘了 50 多個人。
面對競爭對手 google,我們經驗匱乏的團隊面臨著巨大的壓力。我們堅持不懈地度過了最艱難的時期,在研究過程中,團隊成員經常產生分歧。在這段時間,我總結出一句話:“把握可控的,留心可見的,不管其他。”人們很容易被沒有意義的事情所激怒,也經常會把自己困在那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上。你必須先看看你的身邊在發生什麼。如果你不能後退一步觀察全域,那你什麼也不能做。
┃第六課:專注於項目,而不是名頭
在 MSR,我遇到了圖靈獎獲得者、偉大的技術領袖 Jim Gray。
我曾經問過 Jim:“你在 MSR 和 SQL 都工作過,你似乎從不擔心自己是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Jim 的回答是,你不應該以你的頭銜來定義你的職業生涯。他說:“我跟進的是能產生影響的專案。”他並不關心自己在產品團隊還是研究團隊。
相反,他會思考有什麼有趣的項目可以做,以及有什麼團隊可以一起解決重大難題。不要陷入頭銜的泥潭,相反,潛心沉入研究吧。
┃第七課:走中庸之道,不偏不倚
無論在職業道路的哪個階段,你都會做很多事情,你會做決定,你會編碼,你會創造,你會實現。但比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會是誰?你會因為你是誰而為人所知?
很久以前,當我還是一個年輕的中國學生的時候,我接觸到了孔子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字面意思是走在路中間,保持你的方向。
對我來說,孔子所教東西的本質是要在各方之間保持平衡,傾聽、體貼和尊重。人們可能是極端的,並且不知道他們的極端立場是否正確。
不要過河拆橋。你永遠不知道哪位同事會成為你的下一任老闆,哪位實習生會繼續創造下一個獨角獸。
寬宏大量,敞開心扉,友善仁慈。
你永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是什麼。也許有一天,我會成為一名更好的教授。
微軟bing ai 在 朱成志的華山論劍 Facebook 八卦
這樣的天才,是任何國家都期望的人物,⋯⋯
本篇報導內容很長,但值得一看.
~~~*****~~~
比爾蓋茨公開批評~川普。
「你不信任任何中國人,不信任華為、不信任中國科學家、
不信任中國程序員等技術人員。那麼世界上,就沒有其他科學家能值得你信任!」
比爾蓋茨為何這麼說?因為有個神秘的中國大伽,疫情期突然返回其祖國效力了!
這個中國人的履歷,
可以用「王者」來形容,他是美國所有巨頭公司裡,職位最高的中國人!也是矽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一個攪動世界20年的風雲人物,竟在危險的疫情期毅然返國!
他,就是 *沈向洋*。
1966年出生的沈向洋,太聰明也太「逆天」了,人生扶搖直上:
12歲,別人才讀初中,他已經初中畢業;接著初中只讀了兩年,不滿14歲,就考進南京大學,
20歲左右,就獲得了 *香港大學,電機電子工程系碩士學位!*
之後,沈向洋考入美國最頂尖的計算機學院~卡內基·梅隆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博士畢業,沈向洋選擇人工智能作為未來事業發展方向,
別看今天人工智能,
在全球都很吃香,可在30多年前,這一領域根本乏人問津,因那實在太冷僻也太遙遠了。和誰聊一下「人工智能」,一定會被當作「瘋子」看待。
但是沈向洋卻認定了這個全世界最前衛的研究,因在科研人的眼裡,30年後的未來,實已近在眼前。
1994年,當他公佈,
第一個人工智能三維全真模型時,全世界幾乎還沒有人,在這一個領域進行類似的工作;
在他寫的論文裡面,有世界上最早由照片轉換成虛擬現實的研究,他設計的「四分樹樣條數函數法」,則是世界上最好的運動參數估計算法。
在那個中國留美博士,還不受重視的年代,沈向洋直接被蘋果公司、微軟公司發聘書爭搶。他最後選擇了微軟,這個全球最知名的美國巨頭。優秀如他,即便是在高手如雲的美巨頭企業里,仍舊能「玩轉江湖」!
沈向洋一出手,
就開發出微軟的北美第二大搜索引擎:
必應(Bing);
還有情感機器人,
微軟人工智能:小冰.
而那些年,中國因高科技的落後,遭受到國外的企視,尤其像微軟這樣的巨頭企業,高管陣營裡,幾乎沒有中國人的容身之地。
但是沈向洋,打破了國外對中國的偏見!
2004年,
沈向洋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那時他只有38歲,卻達到別人50歲才能走到的高度!
2006年,
他成為世界最大的頂尖學會:
IEEE會士(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
2007年,
沈向洋人生最高光的時刻,微軟給了他最高級別待遇:
全球資深副總裁!
在美巨頭企業里,有個不成文的規定,
副總裁職位必須是美國國籍,可沈向洋20多年供職微軟,從始至終都保持中國籍,
即便是高高在上的副總裁職位,他都沒有要加入美國籍,而美國方面為了留住他,做了很大的讓步!
從此,沈向洋成為美國所有巨頭公司裡,
職位最高的中國人!
也是矽谷科技圈最有權勢的中國人!
在國際巨頭屈指可數的華人高管之中,他是微軟的王牌,也被稱為「人工智能之父」攪動世界人工智能風雲20年!
也許有人會問,
百度總裁陸奇博士當年回國時,不是說也代表人工智能最高水平嗎?
不錯,陸奇確實是一位傳奇人物,但陸奇當年能進入微軟,實是得益於師兄沈向洋的推薦!
在國外看來,美國科技圈及人工智能領域,沈向洋才是首席科學家,甚至高出陸博士半個身位。
麻省理工學院這樣評價:
如果你在感情上難以支持微軟,那是你還未曾遇見沈向洋 。
微軟研究院創始人里克·雷斯評價:
沈向洋讓微軟亞洲研究院,發展到了難以置信的高度。
歐美給了他最高級別的待遇: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
他獲得全美亞裔年度傑出工程師大獎;
2014年,
微軟公司年度技術領袖獎......
對全世界來說,
沈向洋
就是中國在IT界(人工智能),幾乎能碾壓所有人的「神」,他站在那裡!
履歷輝煌的華人之光,但因他的低調,除了人工智能界視他為「男神」,
而在普通人看來,他是神秘而不為人知的。
他一舉激起千層浪。
微軟突然宣佈,
沈向洋因個人原因辭去副總裁職位,
2020年2月回國。
什麼樣的個人原因?微軟沒有多說,
有相關人士分析,
是因半年來美國對華為不擇手段的打壓,激起了沈向洋的愛國義憤。
畢竟他心裡一直有中國。
早在1998年他在微軟剛立足,看到國內人工智能的落後,就馬上跑回北京,參與創立微軟中國研究院,後更名微軟亞洲研究院,並擔任計算組主任。
這個研究院的創立,對中國而言意義十分重大,它是人工智能的一座里程碑,堪稱中國IT界的「黃埔軍校」。
十多年來,沈向洋不斷將微軟先進技術,引進中國市場。
2004年,
在他成為微軟亞洲研究院院長後,更將這所研究院,辦成了中國科技界人才鼎沸的搖籃,一共走出了7000多名院友,
堪稱撐起中國人工智能的半壁江山:
其中200多位院友,
在世界各地頂尖高校執教;35位院友,是美國電子電氣工程師協會、
美國計算機協會,或美國人工智能學會會員;
超過15位院友在500強企業,和中國互聯網企業巨頭:如阿里、百度、小米擔任總裁,現在阿里巴巴的大佬王堅、小米創始人林斌等,就都在裡面學習工作過。
這所研究院,
被《麻省理工學院技術評論》譽為,
世界最火計算機實驗室。
有人問,沈向洋的貢獻有多大?
業內權威的說法是:
他帶動了中國的人工智能領域。
這樣一位享譽世界的「風雲大佬」,
去年決定要辭職回國了。
微軟中國做了一件從沒幹過的事,發佈一封感謝信,
將沈向洋稱為「微軟的中國先生,
中國的微軟大使」,
還說「廿三歲月,赤子之心!
縱有萬千語,難訴離別情!」
都離職了,還這樣不捨,
微軟從來沒有對一個中國人這樣重視!
媒體打的標題是:
沈向洋離職,美科技巨頭再無華人高管。
美國多次輓留,也有很多人不理解,
沈向洋都走到人工智能的巔峰了,
美國也給了最好的待遇,他還缺什麼?
其實原因很簡單,再多的錢,買不來沈向洋的心。
2020年2月,是他計劃回國的日子,可突如其來的疫情,將他阻隔國門外。
一些幸災樂禍的人又跳出來:
「中國經濟因疫情受到打擊,沈向洋肯定不會回去了,疫情那麼嚴重他敢回嗎?經濟那麼低迷他能回嗎?」
確實,
當時疫情席捲中國,是最嚴峻的時刻,
很多海外人才都在觀望,
有哪個科學家,敢冒險呢?
而兩個月來,
沒有任何關於沈向洋的消息,就連很多國人都開始覺得,沈向洋不會回來了,明明那麼好的待遇,為啥回來?現在又是疫情的阻隔,憑啥回來?
可是,當3月5日沈向洋受聘清華時,
眾人皆驚!
他已經離職了一段時間,
也就是說,2月份國內疫情還正在嚴重的時候,
他已經冒著風險決定效力祖國了!
說到,他就要做到!
3月5日清華公佈:
沈向洋
成為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雙聘教授!
今天在清華大學高等研究院官網上,已經能查到沈向洋的博士生招生計劃,他要為祖國培養新的AI人才。
在得知沈向洋歸國後,
微軟創始人比爾蓋茨,
急得公開指責川普:
「如果你不能信任華為,
以及中國科學家和開發者,世界上將沒有你想要的人才,你一定會後悔讓這些中國科學家離開!」
在微軟,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全球副總裁,
一個是首席科學家。
在世界,他的身份有兩個:
一個是美國國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一個是英國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但最終他的身份只有一個,
那就是:中國人。
在疫情最艱難的時刻,沈向洋選擇了歸國,且回國後提出:
量子計算將是下一個十年的技術趨勢。
他還說了人工智能,
在這次抗疫中發揮的巨大作用:
「發展人工智能是真正造福人類的,尤其最近的疫情,讓人工智能真正有機會應用到很多方面。
一方面,人工智能加速,推進預防診斷治療。
另一方面,通過AI數據分析,可以從全球衛生健康、流行病學方面,確定疫情傳播的特徵、變化、趨勢,利用遠程協作,讓全球各地的醫生,能一起看到怎麼去應對風險。」
(全文結束)
微軟bing ai 在 真電玩宅速配 Youtube 的評價
微軟預定在2020年推出的《微軟模擬飛行》,是一款超寫實擬真的飛行模擬遊戲,遊戲中將會收錄整顆地球的完整地圖,無論是都會區的街道建築,
近郊區的村莊與鄉道,甚至是人跡罕至的荒郊野外,只要是真實存在的地方就便可抵達,畫面的精細程度更是不在話下,
這睽違了13年的續作透過Bing Maps全球衛星畫面、Bing Maps全球城市建模資料庫、微軟Azure AI引擎,才得以達到這不可思議的地圖範圍和次世代的畫質,
官方表示遊戲中有完整的400座城市、200萬座聚落、超過4萬8000座大小機場可以起降、15億棟建築、1兆5000億棵樹木,
以及與真實世界連動的全即時氣象系統,影片中呈現的都是遊戲的真實畫面,想環遊世界和找自己家的玩家們可以好好期待一下囉!
©2019 Microsoft.
「電玩宅速配」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tvgamexpress
「網紅攝影棚」節目:https://tinyurl.com/y3hejwb5
遊戲庫粉絲團:http://www.facebook.com/Gamedbfa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