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整個旗山的人幾乎都靠香蕉吃穿|#香蕉榮光之路 #高雄
旗山香蕉很有名,但它對當地的影響可能比你想像還要大:因為當時整個旗山的人幾乎都靠香蕉吃穿,1966年落成了 #旗山青果合作社旗一辦事處,一樓用角落的巨大樑柱打造出寬廣無柱的空間,是香蕉集貨區;二、三樓為員工辦公室,頂樓還可停直升機,極具產業特色和文化價值。可惜的是旗一辦事處最終也被拆除了。
因此有一群人,努力的玩轉香蕉:白天他們是蕉農,接著趕回店裡烤香蕉蛋糕、調飲料;若有客人預約,一場以香蕉為起點的小旅行準時出發,串起小鎮的昔與今、鄉與里,重現香蕉的風華與榮光→
作者:高嘉聆,#微笑季刊2021春季號《#果旅正當時》
微笑季刊2021春季號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八卦
每一筆畫都蘊含著台灣歷史的味道|#城門的前世今生
台灣歷經大航海時代荷蘭、西班牙建設的歐洲式城堡,納入中國政權體系後,在各行政治理區域建造中國式城郭,包含城門、城牆、護城河、馬道等設施,如今則卸下防禦任務,轉化為凝聚市民認同的城市地標。
在有「色彩的魔術師」之稱的 #廖繼春 筆下,一起欣賞美麗的歷史城牆→
作者:凌宗魁,2021微笑季刊春季號《#果旅正當時》
微笑季刊2021春季號 在 微笑台灣319鄉+ Facebook 八卦
全球可可地圖中加工里程最短的產區|#可可也是台灣之光
在屏東的 牛角灣巧克力咖啡農園 裡,可以吃到巧克力咖哩飯、生巧克力,以及老闆最自豪的可可冰淇淋還有閃閃發亮的可可麵,值得一提的事,這些可可都來自 #賴錫賢 在屏東內埔的可可農場。
17年前當賴錫賢種下第一棵可可苗時,他還是醫院的行政主管,後來他聽聞了台灣可可在新鮮度上的優勢,便努力實踐從種植到成品的最短生產模式,還舉辦產地唯一的可可體驗及講座等,讓台灣可可推向國際!一起來看→
作者:高靜玉,2021 #微笑季刊春季號《#果旅正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