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瓶文化聲明】
寶瓶文化於2020年8月24日出版《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的作者條子鴿,前於9月4日在其臉書所發表貼文引發各界議論一事,因屬其個人發言,且與寶瓶文化無關(亦未收錄於本書之中),本公司沒有任何評論。於《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出版後,本公司並無與作者條子鴿有任何其他進行中之合作計畫。
近日因條子鴿粉專引起的紛擾,之所以無法第一時間回應,是因寶瓶為一個民間公司,沒有公權力去調閱文件、侵犯個人隱私,在雙方(都有著公權力背景的雙方) 任一造拿出直接證據之前,我們不能、也沒有權力隨著網路風向、媒體具名或不具名的片面爆料,去判定任何一個人的罪行。
《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為條子鴿所撰寫的職場所見所聞的創作故事,書中內容,我們盡可能在編輯時確認,但人的生命細節情感、職涯經歷,編輯無法徵信核實,出版公司與作者間的關係是建立在善意與信任的基礎上。且因部分作者經歷個案涉及隱私,書中的人物、事件、時間、地點等均經作者編寫,也在書的折口說明:「本書所舉之人物、背景、情節等皆經大幅度改寫。」
寶瓶文化長期以來關懷基層弱勢,致力於挖掘各個階層的素人作家,也期盼這樣的出版方向,呈現出更多采多姿的台灣文化。與每一位作家合作原都是極其美好的相遇,本著良善的信任而合作。事發之後的沉默,乃是對人性的最後一絲期盼。
昨日(9/10)下午,台北市警局終於以官方身分,出面說明條子鴿之在職經歷,確認部分內容與事實不符。對於其在與公司溝通過程中,杜撰其個人經歷的行為,本公司實在無法認同。對於條子鴿濫用本公司的信任更深感痛心。
每本書的出版合約都有一條款:作者必須擔保所述為實,如有侵害他人權益,必須擔負起法律責任。如果書的本身觸法,寶瓶文化將循法律途徑處理。
我們可以體會曾經購買《你所說的都將成為呈堂證供》一書的讀者對於前述情事的不滿與情感受傷,對此我們深感抱歉!
對於接受寶瓶文化邀請而推薦此書的作家,我們也致上最誠摯的歉意。
為表達前述歉意,本公司即刻下架此書,對於已購買此書的讀者,本公司將無條件接受退書,退書方式如下:
請透過客服信箱aquarius@udngroup.com、寶瓶文化粉絲團私訊,或於週一至週五上午10點至下午5點,來電(02)2749-4988,告知要退書,本公司客服人員即會協助處理退書事宜。
特此聲明。
寶瓶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21.9.11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Lew Mon-hung劉夢熊,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盈富基金大揭秘】 中秋假期結束了,早兩天我想起宋朝文豪蘇東坡的一番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生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逆境和挫折,我們應該怎樣勇敢面對,化危為機呢?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心理素質,記得整整二十年前的中秋節正值金融風暴,索羅斯等金...
循 證 民 調 背景 在 黃暐瀚 Facebook 八卦
美豬必然進口台灣!
早上廣播才說了「ECFA」雙標,下午蔡總統馬上就加碼示範「美豬」雙標。
你不要說我是先知,2016年就已經寫好文章在等,我知道,美豬必然進口台灣。
暐瀚臉書 美豬必然進口台灣 2016-4-23
https://www.facebook.com/permalink.php?story_fbid=1014692521952198&id=457915217629934
這件事跟ECFA有87分像,馬英九推,叫害台灣,蔡總統推,變愛台灣!馬英九可能開放美豬,就嗆「總統下台」!「拒絕毒豬毒牛」,現在蔡總統決定要開放了,是因為台灣人已經同意「吃毒」了嗎?
我當然知道美豬會開放,不管藍綠執政都一樣,既然如此,台灣的政治人物什麼時候才要改掉「亂扯」、「雙標」這樣的毛病呢?
四年前的文章,有空,大家不妨看看~
暐瀚 2020-8-28 de 宜蘭
======以下全文======
美豬必然進口台灣
先說結論:「開放含量10ppb以內的美國豬肉進口台灣,是必然的」。
所謂「必然」,因為「必須」,而且「必要」。
以台灣目前的經濟環境和國際現狀來看,我們「必須」持續對外做生意,我們「必須」加入國際經濟組織,所以,不管喜不喜歡,我們終究「必須」得接受美國開出的條件。當然,必須妥協的同時,我們也「必要」為國人的健康著想,給予容許,並嚴格把關。
在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訂出瘦肉精容許殘存值之後,鄰近台灣的日本與韓國,都已經接受了「含瘦肉精」的美國牛肉豬肉進口當地。日本的標準是進口肉品容許10ppb,但國內農畜業不准使用;韓國則是進口肉與國產肉都一致採10ppb的容許標準。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日本韓國可以接受,台灣當然也有這樣的空間。尤其,我們比日韓,更需要與美國打交道,更急著想早一天加入「TPP」(跨太平洋夥伴協定)。
問題是,這樣的「國際現實」,理當由台灣全體國人一起誠實面對,為什麼政治人物們,總是要「言不由衷」?一再說出「善意的謊言」?
四個月前,總統辯論。國民黨總統候選人朱立倫像是掌握了秘密情資一樣,在辯論會上猛攻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蔡英文,問他先前訪問美國國務院的時候,有沒有給了美方甚麼承諾?會不會在當選之後,開放含瘦肉精的美國豬肉進口台灣?
當時蔡英文不斷強調:「言之過早」,儘管實問虛答,多少也已看出些端倪。
過去八年國民黨執政期間,民進黨一直反對「含瘦肉精肉品進口台灣」。擔任衛環委員會召委的民進黨立委林淑芬甚至還曾為此痛罵美國「得寸進尺」,痛罵國民黨「喪權辱國」,痛罵馬英九總統:「你到底跟美國政府交換了什麼」?今非昔比,不勝唏噓。
對此,蔡英文曾在辯論會上解釋:「的確,民進黨團原本態度確實是零檢出,但是2012年7月國際通過標準之後,民進黨中央已經調整態度,願意遵循國際標準」。
說的言之鑿鑿,乍聽也很合理。但仔細一對時間,才知道根本不是這樣。
2012年7月5日,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Codex」開會表決瘦肉精問題,最後以「69票贊成,67票反對」,兩票之差通過了所謂的「10ppb」容許值,這也就是日韓目前接受含量的標準由來。然而,表決之後才第二天,民進黨團就立即開記者會表示質疑。一來質疑Codex表決票數差距太小,有強渡關山之嫌;二來呼籲馬政府應參考歐盟做法,拒絕接受10ppb的容許值。
另一位衛環委員會的召委劉建國還補充表示,台灣的飲食習慣與歐美不同,吃豬肉的比例遠遠大於吃牛肉(比例約為 8:1),進口美牛與美豬,是完全不同的議題。尤其國內養豬業者為數眾多,政府若要引進美豬,必須先與產業溝通,取得同意才行。
在這樣「全面反對」的背景之下,2012年7月25日,當立院召開臨時會表決美牛議題時,民進黨全體立委,最後一致投下反對票,這個時間已經是國際食品法典委員會做出決議,並且提出10ppb建議標準整整20天之後的事情。事實證明,民進黨並未如蔡英文事後所述,因為Codex已經提出「參考標準」,就改變態度。
這些「歷史事實」,歷歷在目,所有影片資料,網路上皆可查詢。在野時的民進黨,確確實實的反對著「瘦肉精美豬」進口台灣,何以現在要執政了,卻突然急過「髮夾彎」,頭也不回的變心而去?
事實上,人體到底可以食用多少「瘦肉精」,專業意見看法分歧。已故的毒物專家林杰樑曾說,超過0.25ppb,就不宜食用。臨床上發現,食用瘦肉精可能會對人體造成中毒癥狀、噁心、頭暈、肌肉顫抖、心悸、血壓上升、心血管疾病等症狀,國人的擔心,不是空穴來風。
吃了可能危險,但不進口,又對台灣經濟發展不利,那怎麼辦?
或許台灣可以參考日韓的做法,開放進口,但清楚標示。民眾可以選擇吃,也可以選擇不吃,猶如當一個國家在面對美國的強勢經濟作為的同時,我們可以選擇接受,或是選擇不接受一樣。
如果我們不求加入國際組織,不求買美國的武器,甚至不求美國在兩岸角力的過程中,給予一定程度的協助,我們當然可以不要甩他,買什麼美豬美牛?通通拒絕。但眼前的台灣,沒有這樣的「實力」,面對美國,我們終究只能選擇「妥協」與「接受」。
也就是說,不管誰執政,都無法拒絕美國的「強求」,這是現實問題,藍綠政客人人心裡都清楚得很。既然如此,為什麼台灣政治總是不肯「實話實說」?總是要「選前一套,選後一套」?然後再「急過髮夾彎」,任人「唾面自乾」?
是台灣人「不願面對現實」?還是選民的選票,真的這麼「好騙」?不管喜不喜歡,美豬都「必然」將要進口台灣。
暐瀚 2016-4-23 de 淡水
2012-3-6 民進黨團要求「零檢出」記者會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pPF_RBHI0I
2012-7-6 民進黨團希望採取歐盟模式(不接受瘦肉精)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455MppH5jo
======以上全文======
POP撞新聞
核食、美豬、新九二共識! 2020-1-17
https://www.facebook.com/457915217629934/posts/2707342699353830/
聯合報
大選完美豬核食會進來嗎? 黃暐瀚:會,時間問題罷了 2020-1-17
https://udn.com/news/story/6656/4294383
風傳媒
美豬、美牛、核食會進口嗎?黃暐瀚:民進黨政府不要雙標 2020-1-17
https://www.storm.mg/article/2195124
ETtoday
美豬議題馬政府挨轟「開放就下台」 黃暐瀚批民進黨雙標 2020-1-17
https://www.ettoday.net/news/20200117/1628040.htm
循 證 民 調 背景 在 龍應台 - Lung Yingtai Facebook 八卦
2020年7月30日,李登輝先生過世。———————————————-
......「我們是叫化子軍,」他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七十軍,在到達基隆港之前的八年,是從血河裡爬出來的?你知不知道,我們從寧波出發前,才在戰火中急行軍了好幾百公里,穿著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沒想過,但是,我知道,確實有一個人想過。
一九四六年春天,二十三歲的台灣青年岩里政男因為日本戰敗,恢復學生身分,決定從東京回台北進入台灣大學繼續讀書。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舊的美軍貨輪「自由輪」,大船抵達基隆港,卻不能馬上登岸,因為船上所有的人,必須隔離檢疫。在等候上岸時,大批從日本回來的台灣人,很多是跟他一樣的大學生,從甲板上就可以清楚看見,成批成批的中國軍人,在碼頭的地上吃飯,蹲著、坐著。在這些看慣了日軍的台灣人眼中,這些國軍看起來裝備破舊,疲累不堪,儀態和體格看起來都特別差。甲板上的台灣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批評,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這個時候,老是單獨在一旁,話很少、自己看書的岩里政男,突然插進來說話了,而且是對大家說。
「為了我們的國家,」這年輕人說,「國軍在這樣差的裝備條件下能打贏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是啊。」(99)
岩里政男,後來恢復他的漢名,李登輝。
在那樣的情境裡,會說出這話的二十三歲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懷,應該不同尋常才是?......(《大江大海》(2009)龍應台)
———————————————————
四十七 草鞋
我終於找到了一個七十軍的老兵,在台北溫州街的巷子裡,就是林精武。
所謂「老兵」,才剛滿十八歲,一九四五年一月才入伍,十月就已經飄洋過海成為接收台灣的七十軍的一員。
「在登陸艦上,你也暈船嗎?」我問。
他說,豈止暈船。
他們的七十軍一○七師從寧波上了美國登陸艦,他注意到,美國人的軍艦,連甲板都乾乾淨淨。甲板上有大桶大桶的咖啡,熱情的美國大兵請中國士兵免費用,儘量喝。
我瞪大眼睛看著林精武,心想,太神奇了,十八歲的林精武分明和十八歲來自密西根的小鮑布,在甲板上碰了面,一起喝了咖啡,在駛向福爾摩沙基隆港的一艘船上。
林精武看那「黑烏烏的怪物」,淺嘗了幾口,美兵大聲叫好。
兵艦在海上沉浮,七十軍的士兵開始翻天覆地嘔吐:
「頭上腳下,足起頭落,鐵鏽的臭味自外而入,咖啡的苦甜由內而外,天翻地覆,船動神搖--吐到肝膽瀝盡猶不能止,吐的死去活來,滿臉金星,污物吐落滿艙,還把人家潔淨的甲板弄得骯髒,惡臭,真是慘不忍睹。」
這個福建來的青年人,一面吐得肝腸寸斷,一面還恨自己吐,把美國人乾淨的甲板吐成滿地污穢,他覺得「有辱軍人的榮譽,敗壞中華民國的國格」。
打了八年抗日戰爭的七十軍士兵,在軍艦上個個東歪西倒,暈成一團。林精武兩天兩夜一粒米沒吃,一滴水沒喝,肚子嘔空,頭眼暈眩,「我在想,這樣的部隊,還有能力打仗嗎?然後有人大叫:『前面有山』,快到了。」
擴音器大聲傳來命令:「基隆已經到了,準備登陸,為了防備日軍的反抗,各單位隨時準備作戰。」
全船的士兵動起來,暈船的人全身虛脫,背起背包和裝備,勉強行走,陸續下船,美軍在甲板上列隊送別。林精武邊走下碼頭,邊覺得慚愧:留給人家這麼髒的船艙,怎對得起人家!
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一堆小山一樣的雪白結晶鹽。福建海邊,白鹽也是這樣堆成山的。有人好奇地用手指一沾,湊到嘴裡嘗了一下,失聲大叫,「是白糖!」大陸見到的都是黑糖,這些士兵,第一次見到白糖,驚奇萬分。一個班長拿了個臉盆,挖了一盆白糖過來,給每個暈頭轉向的士兵嘗嘗「台灣的味道」。
在基隆碼頭上,七十軍的士兵看見的,很意外,是成群成群的日本人,露宿在車站附近;日本僑民,在苦等遣返的船隻送他們回家鄉。
七十軍的老兵-大多是湖南子弟,八年抗戰中自己出生入死,故鄉則家破人亡,一下船看見日本人,有些人一下子激動起來,在碼頭上就無法遏止心中的痛,大罵出聲:姦淫擄掠我們的婦女,刀槍刺殺我們的同胞,現在就這樣讓他們平平安安回家去,這算什麼!
「我還聽說,」林精武說,「有兩個兵,氣不過,晚上就去強暴了一個日本女人。」
「就在那碼頭上?」我問。
「是的,」林精武說,「但我只是聽說,沒看見。」
林精武離開故鄉時,腳上穿著一雙迴力鞋,讓很多人羨慕。穿著那雙父母買的鞋,此後千里行軍靠它、跑步出操靠它,到達基隆港時,鞋子已經破底,腳,被路面磨得發燒、起泡、腫痛。
軍隊,窮到沒法給軍人買鞋。有名的七十軍腳上的草鞋,還是士兵自己編的。打草鞋,在那個時代,是軍人的基本技藝,好像你必須會拿筷子吃飯一樣。
麻絲搓成繩,稻草和破布揉在一起,五條繩子要拉得緊。下雨不能出操的時候,多出來的時間就是打草鞋。七十軍的士兵坐在一起,五條麻繩,一條綁在柱子上,一條繫在自己腰間,一邊談天,一邊搓破布和稻草,手快速地穿來穿去,一會兒就打好一隻鞋。
只懂福建話的新兵林精武,不會打草鞋。來自湖南湘鄉的班長,從怎麼拿繩子開始教他,但是班長的湖南話他又聽不懂,於是一個來自湘潭的老兵,自告奮勇,站在一旁,把湘鄉的湖南話認認真真地翻譯成湘潭的湖南話,林精武聽得滿頭大汗,還是打不好。他編的草鞋,因為鬆,走不到十里路,腳就皮破血流,腳指頭之間,長出一粒粒水泡,椎心的疼痛。最後只好交換:十八歲讀過書的福建新兵林精武為那些不識字的湖南老兵讀報紙、寫家書,湖南的老兵,則為他打草鞋。
「林先生,」我問,「台灣現在一提到七十軍,就說他們穿草鞋、背雨傘、破爛不堪,是乞丐軍--您怎麼說?」
「我完全同意,」林精武抬頭挺胸,眼睛坦蕩蕩地看著我,「我們看起來就是叫化子。到基隆港的時候,我們的棉衣裡還滿滿是蝨子,頭髮裡也是。」
我也看著他,這個十八歲的福建青年,今年已經八十三歲,他的聲音裡,有一種特別直率的「正氣」。
「我們是叫化子軍,」他說,「但是,你有沒有想過,七十軍,在到達基隆港之前的八年,是從血河裡爬出來的?你知不知道,我們從寧波出發前,才在戰火中急行軍了好幾百公里,穿著磨破了的草鞋?」
我是沒想過,但是,我知道,確實有一個人想過。
一九四六年春天,二十三歲的台灣青年岩里政男因為日本戰敗,恢復學生身分,決定從東京回台北進入台灣大學繼續讀書。
他搭上了一艘又老又舊的美軍貨輪「自由輪」,大船抵達基隆港,卻不能馬上登岸,因為船上所有的人,必須隔離檢疫。在等候上岸時,大批從日本回來的台灣人,很多是跟他一樣的大學生,從甲板上就可以清楚看見,成批成批的中國軍人,在碼頭的地上吃飯,蹲著、坐著。在這些看慣了日軍的台灣人眼中,這些國軍看起來裝備破舊,疲累不堪,儀態和體格看起來都特別差。甲板上的台灣人你一句我一句地開始批評,露出大失所望、瞧不起的神色。
這個時候,老是單獨在一旁,話很少、自己看書的岩里政男,突然插進來說話了,而且是對大家說。
「為了我們的國家,」這年輕人說,「國軍在這樣差的裝備條件下能打贏日本人,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我們要用敬佩的眼光來看他們才是啊。」
岩里政男,後來恢復他的漢名,李登輝。
在那樣的情境裡,會說出這話的二十三歲的人,我想,同情的能力和包容的胸懷,應該不同尋常才是?
——————————————————-
99. 梵竹「一張高爾夫球場會員證的故事:訪何既明先生」,引自《共產青年李登輝》,藍博洲。
——————————————-
再讀下去:
反共不能凌駕「人」的立場
——對李登輝史觀的質疑
龍應台 《新新聞週報》1999
李登輝在今年1月接受了日本作家深田佑介的專訪(1月31日《自由時報》),專訪全文刊在《文藝春秋》社出版的政論月刊《諸君》2月號。李登輝是日本媒體的寵兒,談話廣受日本讀者注意。而身為中華民國的總統,他的言論不可避免地被視為代表台灣人民的聲音。深田佑介說,有些日本評論家稱李登輝為「哲人政治家」,對他推崇備至。不論是「哲人」還是「政治家」,前瞻的能力是一個必要條件,而前瞻的能力植根於對歷史的深刻的認識。李登輝在訪談中提出的史觀,既涉及中國人的過去,也論及台灣人的未來。台灣正處於一個摸索著尋找自我的歷史關鍵─ ─與中國大陸、與日本的關係如何界定,對於重新翻出的歷史如何做出價值判斷,做出的判斷又將如何影響自己未來的定位和格局,都是茲事體大的考慮。以李登輝的政治強勢,他個人的想法很可能就把一個社會推向某一個特定的方向,儘管那個方向不見得是正確的方向。對他的史觀提出質疑,我認為,是一個公民不得不盡的義務。
「深田:去年11月江澤民訪問日本時,猛烈地抨擊過去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有關日本的「過去」,並且要日本「認識歷史」,在所到之處一共說了11次,反而造成日本人的反感,我認為現在正是加強日台友好關係的最佳機會,因此特別來傾聽總統的看法。
李總統:50年前的舊事沒有必要反覆重提。我倒覺得在認識歷史上,江澤民比日本更有問題。為什麼呢?日本在戰後五十年間遵守和平憲法建設民主國家,很努力地向亞洲擴散和平民主主義,對這點不加以正視而不斷地反覆提舊事,絕非正確的歷史認識。
……外面說是因為江澤民小時候親戚被日軍殺害,而且他被強迫學習日語,身為國家領導人,以個人的恩怨和經歷對日本的過去加以斷罪最是很危險的。如果要說「過去」,50年前和五百年前都是一樣的……
……台灣本來有原住民,然後有為了追求自由而由中國大陸來的,就是我們這些台灣人,我們的祖先在四百年前因逃避明朝的暴政而來到台灣,現在我們所稱「外省人」,也是在50年前因逃避共產黨而到台灣的。最重要的是到台灣的這些人不是來台灣做統治者,而是要一直有建設新國家的精神,來建築我們的社會,追求自由和民主……」
舊事不必重提?
江澤民要來日本為戰爭侵略向中國人民道歉,李登輝把這個舉動稱為江澤民的「個人恩怨」。日本的侵略造成三千多萬個中國老百姓的死亡,在那三千多萬個死者身後還有數目更大的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這樣深沈巨大、史無前例的人類災難被輕蔑地貶為「個人恩怨」,實在令人駭異。以色列總理要求德國人道歉,或者波蘭總統要求蘇聯人道歉,我們都體認到:在每一個「要求」背後有多少慘痛的犧牲得不到彌補和安慰。對這樣的慘痛,我們只能垂首肅穆。李登輝是個學識廣博的人,他會以如此輕浮的態度來看待中日曆史,不會是由於缺乏知識,而有更深沈的歷史因素。
至於「50年前的舊事沒有必要反覆重提」,這所謂「沒有必要」,究竟是因為「舊事」已經經過徹底的爬梳整理,歷史的責任與是非已經交代清楚,還是因為舊事重提可能傷害到眼前的政治權宜?為什麼「沒有必要」?
非常湊巧,2月份西方世界最引人注目的重大新聞之一正是50年前的舊事重提:德國財團企業界開始對二次大戰中強征的奴工進行賠償。從50年代以來,德國政府已經對受過納粹迫害的個人付出了大約七百億美元的賠償金,但是德國企業,當年獲利於強征奴工的勞力,卻儼然置身事外。近一千萬名來自各國的奴工曾經在極不人道的情況下為德國的武器工廠、機械和汽車工廠夜以繼日地免費勞動;這些人絕大多數來自東歐國家,戰後又受到東西冷戰的懲罰,得不到任何補償。50年過去了,奴工凋零殆盡,為他們爭取權益的律師和人權組織終於有了突破。
去年夏天,德國大眾汽車公司(VW)在二十多個國家刊登全版廣告,通知當年的奴工前來申請賠償;大眾公司設立了一個兩千萬馬克的賠償基金準備發放。一方面想免於訴訟,一方面想對歷史的債做最後的結算,德國政府集結了當年曾剝削過奴工的各大行業,籌足大約20億美元作為賠償金,預備在99年9月1日正式執行賠償。所有的行政環節都以最速件打通處理,因為倖存的奴工皆已老邁,去日無多;選在9月1日則因為在60年前的9月1日,德軍侵入波蘭,掀起了二次大戰。選擇這樣的日子進行賠償,德國人再度向受侵略的民族表示他們的道歉和對歷史的擔當。
在歐洲,顯然不管是侵略者還是被害者都認為「舊事重提」不但必要,而且迫切地必要。歷史的罪責與是非不僅只是抽像空洞的哲學概念,它可以落實到有血有肉的個人身上。侵略者不但要對受害人道歉,還要對他做實質的補償;不但要做實質的補償,還要趕在受害人有生之年完成補償。舊事的重提,歷史的清理,必要,而且迫切。正義如果有任何意義,就得趕在這一整代人含冤死亡之前得到實現。所以50年前和五百年前是不一樣的;50年前造成的傷害,人們還有道歉和彌補的機會,歷史仍是活生生跳動著的此刻,良心逼著你正視它。
花岡事件
歐洲的奴工重新發出聲音不能不讓人想起花岡事件。
大戰爆發,日本的企業馬上感覺到人力資源的嚴重缺乏,於是與日本軍部取得默契:軍部從佔領國家強征奴工交與企業,企業以金錢回饋。日本從中國運來大約四萬多名奴工──多數是在東北擄來的俘虜和莊稼農民。在花岡的中國奴工為DOWA礦業公司下的鹿島組做最艱辛危險的地下採礦粗工。借用荷蘭歷史學者Ian Buruma的敘述:
中國奴工們即使在嚴寒飄雪的季節,仍舊穿著一襲軍衣,在地下的礦坑中挖掘堅硬的石塊,或是站在水深及腰、幾將冰凍的河溝中疏浚污泥;而他們每天所賴以維生的,僅是一顆即將腐爛的蘋果當作中飯,以及一碗稀飯當晚餐。
1945年7月30日,大約八百名中國奴工因為不堪虐待,集體逃亡,藏身在附近的山區。日本警方號召居民出來獵捕奴工;日本居民遂個個手持刀棍,圍捕奴工。
這些瘦骨嶙峋的奴工,本來就營養不良,再加上對當地環境不熟悉,絕大部份都在很短時間內被追捕回來。他們陸續被押到小鎮廣場上,一一強迫脫去了僅存內褲的襤褸衣衫,五花大綁地將雙手捆於背後……他們在如此又餓又渴的情形之下,在現場罰坐了三天三夜,當場就有50餘人暈死過去;他們無糧無水,聽說有不少的犯人相互飲用彼此的尿水維生,真是駭人聽聞、最為殘酷的暴行。
悠悠50年,這些中國奴工得到什麼樣的補償?
1945年9月,倖存的花岡奴工被當地的秋田郡地方法院以危害地方治安的罪名判以「無期徒刑」,終身監禁。後來被盟軍解放。
1948年,鹿島組的八名主管受軍事審判,坐了八年監牢之後釋放。其中之一叫岸信介,作了日本首相,鹿島組一轉身變成鹿島建設,日本首屈一指的重工業財團,戰後在中國大量承包工程,成為中國市場的大投資家。
1972年,周恩來與日本簽訂中日和約,放棄所有對日本索賠權利。
中國的奴工──當然還有韓國的、澳洲、美國、英國的戰俘奴工,在東方的歷史洪流裡,人,像蟲子一樣被衝進遺忘的黑暗中,轉瞬不見蹤影,連喊叫的聲音都發不出。他們只能在風燭殘年的破碎的夢裡看見;有一天,鹿島建設在世界各國刊登全版廣告,請當年的奴工前來索取賠償,日期還在7月7日,因為在62年前的這一天,日本士兵的皮靴與刺刀跨上了盧溝橋。
這一天還很遙遠,由於許多極其複雜的文化以及政治因素,日本人對歷史的認識還沒有走到這一步,他們還需要時間。白髮蒼蒼的慰安婦現在四處奔走,就是為了在死前能見到正義的實現,但是在日本人有一天終於有能力面對歷史的時候,那千百萬的受害者已經化為無聲無息的塵土。
舊事怎麼能不反覆重提呢?就是日本境內也有不少諤諤之士,譬如大江健三郎就在1990年法蘭克福書展上猛烈抨擊過日本對歷史罪責的自欺心態,稱日本人為最缺乏反省能力的「種族主義者」。江澤民訪日,身上背負著最沈重的債券,怎麼還也還不完的人性債券;李登輝有什麼權利、什麼立場,說,「舊事沒有必要反覆重提」?
如果人性價值也必須劃分疆界,中國人的死難都只是他江澤民的事,與李登輝毫不相干;好的,那麼,從1937年到1945年總共有20萬7千多個台灣青年被徵調投入戰爭。其中將近六萬人或戰死、或失蹤,為日本天皇做了炮灰。還有那受了皇民思想號召而肆行屠殺,戰後被當做國際戰犯而處死刑的26人,處10年以上徒刑的147人。這些台灣人的犧牲──日本表示過歉意嗎?對台灣的慰安婦,日本表示過歉意嗎?更何況,在今天的所謂「台灣人」裡,畢竟有百分之十幾二十的外省人在大陸親身面對過日軍的刺刀,李登輝可曾考慮過他們的情感和創傷?誰 對他們道過歉?即使吝嗇地只談「台灣人」,李登輝,身為總統,又哪裡有權利、有立場,去對至今不認錯的日本說,「舊事沒有必要重提」?
台灣人的面對歷史
我不認為李登輝有失立場的談話是他有意取悅於日本媒體。他曾經公開批評過李光耀所鼓吹的「亞洲價值」而強調他信仰普遍的自由和人權。但是他對中國共產黨政權的憎惡、他對日本的源遠流長的好感,以及海峽兩岸的緊張對峙關係,扭曲了他對普遍人權的判斷。
李登輝說江澤民比日本人「更有問題」。是的,江澤民代表的是一個對自己人民開槍的政權,這個政權統治中國50年,手上所沾中國人的血可能比日本人還要濃腥。但是,甲殺了人,不能說因為「乙也殺了人」或「乙殺了更多的人」而使甲的罪行得到豁免。這個邏輯是荒唐的。中國共產黨有一天也必得站上歷史的審判台接受審判,但是共產黨再不義也不能拿來為日本的不義作辯護。
李登輝說,日本「在戰後50年間遵守和平憲法建設民主國家」,因此「過去」不必再談。這個邏輯也是奇怪的。就被害者而言,日本今天貧或富,獨裁或民主,對已經造成的傷害有什麼影響?就日本人自己而言,正因為日本是一個民主國家,它更有理由誠實而勇敢地面對陰暗的過去。戰後的德國難道不是一個「遵守和平憲法的民主國家」,為什麼在那裡,「過去」的討論和整理如此重要?
對日本的好感是李登輝這一整代人的歷史情愫。以中國民族主義為出發點的人很容易對這種情愫義正辭嚴地口誅筆伐,而這樣單向思維的批判很可能是錯置的。就如同在今天的香港有許多人對英國殖民所帶來的體制和文化認同超過對自己民族──中國的認同,李登輝這一代人對日本的認同也有它的「正當性」,必須放在時代的背景中去理解和尊重。問題的癥結在於:認同日本的什麼?大江健三郎、東史郎、家永三郎都是日本人,卻對日本政府和主流社會處理歷史的態度絕不苟同。這些人代表了日本文化中最珍貴的良心和勇氣。曾經是日本國民的台灣人,譬如李登輝,是否 在模糊的、浪漫的日本情愫之外,認真地思索過更深刻的問題:
在侵略戰爭的大浩劫中,屬於日本國的台灣人究竟是純粹的被害者還是身不由己的迫害者,或者兩者都是?界線怎麼劃分?如果民族主義的立場被拋棄,那麼他是否通得過「人」的立場的檢驗?對於自己,他是否能在日本人的歷史罪責裡看見自己的角色?對日本的歷史,他又是否能撇開自己的情感糾纏,做客觀的評斷?
這些問題,90年代以來紛紛在歐洲各國浮出。法國、比利時、荷蘭,長久以來把自己描繪成被德國壓迫的無罪的羔羊同時又是抵抗侵略的勇敢的英雄。歷史學家現在把現在把材料徹底翻出來,讓人們看見;羔羊英雄只是事實的一面,另一面是和侵略者權勢結合、狼狽為奸的懦弱與卑下。
把歷史的石頭翻開,露出長久不經日照的蟲豸,不是為了族群間的政治清算,而是為了更瞭解自己的存在地位。尤其台灣人正在尋找全新的未來航程,釐清自己的過去是不可或缺的羅盤。
李登輝公開說自己在22歲以前是日本國民,被民族主義者視為大逆不道,我認為是後者的立場偏執。但是李登輝對日本主流價值的全盤接受──全盤到罔顧歷史、罔顧正義的程度,我覺得非常可憂。如果他是一般學者,談話代表他個人,也就罷了,偏偏他是中華民國總統,在外代表全部台灣人說話,而所說的話比日本右翼還要右翼,實在使我這個台灣國民惴惴不安。
不是民族主義,是人權主義
我相信日本的過去是必須深掘、必須探究、不可遺忘的,而這個立場,不是因為我是中國人台灣人,屬於被侵略被殖民的族群,因此尋求報復、洩憤。有這個立場,是因為,做為人類的一份子,希冀看見和平的實現,而20世紀兩次大戰給了我們一個極重要的教訓:如果歷史的是非曲直、怨怒疑忌不經過梳理就被草草掩蓋,它就變成一個數著秒鐘的定時炸彈,踢踢踏踏走向爆發。沒有對歷史的共識就沒有和平的基礎,而共識的達成唯有透過對「過去」的鍥而不捨的深掘與追究,最有責任研究日本過去的應該是日本本身的器識宏大的知識份子,就如同對文革史絕不放鬆的應 該是中國本身的知識先進,因為最深的批判來自最深的關切。令人憂心的是,中國與日本讓眼前的政治權宜將歷史的傷口暫時遮住,但是傷口在暗地裡潰爛惡化,有一天,傷者,或那自視受到不公待遇的,又以復仇者的猙獰面目再起。這樣的惡性循環,難道是日本人、中國人、台灣人所樂於見到的嗎?為了避免這樣可怕的前景而要求德國或日本切實地面對歷史,不是「哪國人」的立場,是「人」的立場。
要求日本道歉,因此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的問題,而是一個普遍的歷史罪責的問題。江澤民本人是否有這樣的認識,很值得懷疑。毛澤東和周恩來與日本人簽約時,從不曾問過老百姓的意願。但是那死於戰亂的三千萬人、那飽受凌虐的奴工和慰安婦,有權利要求精神與物質的彌補,只因為他們是「人」就足夠的理直氣壯,與民族主義扯不上關係,與人權主義卻大有關係。李登輝對人權價值的尊重我相信是真誠的,但是在他反中共和親日本的架構裡,人權價值卻不自覺地被壓縮得看不見了,三千萬人的犧牲變成「個人恩怨」,未經整理的重大歷史變成「不必再提」的舊事。
不,就是對距離我們極遙遠的盧安達或科索沃或阿富汗的屠殺,我們都不忍,也沒有權利這麼說的。
「新台灣人」來自「舊台灣人」
深田佑介的問題充滿投機主義的惡味──趁著中國與日本為歷史罪責起矛盾的時候,趕快發展台日關係!李登輝的回答也果真與他一拍即合。不能不問的是,建築在這樣一個基礎的台日關係,能為台灣帶來什麼利益?機會主義的結合能持久嗎?或者說,以扭曲歷史、蔑視人權為基礎建立起來的政治關係,是我們台灣人所渴望的嗎?
我不同意。
就如同我不能同意李登輝所描繪的美麗的台灣人圖像是符合歷史的。在他的描繪下,台灣人就是一個追求自由民主的族群。哪有這回事呢?李登輝說四百年前來的台灣人是為了「逃避明朝的暴政」而來到台灣,但是鄭成功的旗子上不是明明寫著「永明」嗎?「到台灣的這些人不是來台灣做統治者」的,李登輝說,但是他怎麼解釋來台的漢人是如何壓迫原住民的?五十年前的「外省人」是逃避共產黨而來,但是他們來了之後就建立了自由民主嗎?
台灣人受日本統治50年,受國民黨高壓控制50年,現在又受共產黨的武力威脅,在自我意識上就逐漸投射成一個羔羊似的被壓迫者,而羔羊在道德上都是純潔無瑕的。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自我圖像,但是,我們既然要求別人正視歷史,自己又何能例外,四百年來的台灣人既是羔羊,也是惡狼,被別人壓迫過,也壓迫過別人。對自由民主的認識絕不是台灣人的天生麗質,高人一等,而是經過不斷的墮落和奮起才獲得的一點淺淺的成就。這點成就我們可以珍惜,但是不必把它誇大成一個一以貫之的台灣人傳統。
解嚴12年來,台灣一步一步的在遠離老國民黨時代的中國意識,發展出以自己為主體的台灣意識。李登輝的史觀標誌著12年的距離;12年前,台灣的「中國人」和大陸人一樣談日本人的「血債」。黃春明的「沙喲那啦再見」對死不道歉的日本充滿義憤,是那個時期的經典作品。到了1999年,台灣總統對日本人公開說,要日本人對侵略戰爭道歉是江澤民的「個人恩怨」,日本現在是和平主義的使者,中國反覆對日本提起過去「絕非正確的歷史認識」。這個距離實在是驚人的。
這樣的史觀,就是李登輝所鼓吹的所謂「新台灣人」的史觀嗎?我看見其中蘊藏著非常大的危險。我想我們之所以反對中共政權,是因為這個政權與我們所信仰的人權價值有嚴重牴觸;信仰人權價值是因,反對共產政權是果。但是如果說,為了與中共爭取政治資源,為了與中國意識割離以凸顯台灣意識,而把歷史扭曲,而把人的災難渺小化、兒戲化──因為這些人恰巧是「中國」人;也就是說,反共倒果為因,成了最高指導原則,台灣人豈不是在1999年又退回到意識型態僵化的1949年,只是蔣介石版的教條換成了李登輝版的教條?不以人權價值為基礎的台灣意識 值不值得我們追求?我們可不可以讓反中共的目標無限放大,大到使我們對更普遍的恆久價值變得盲目?
「新台灣人」不是從石頭裡蹦出來的猴子,他必定得從「舊台灣人」蛻化而來,帶著他所有的歷史,所有的回憶,所有溫存的情感。對這些千絲萬縷的歷史回憶和情感,他必須沈思、梳理、衡量、選擇;每一番沈思梳理,每一個衡量選擇,都一點一點決定了他未來的面貌。「新台灣人」最後的成熟──不論他屬於哪一個族群,一定是在他給自己的歷史記憶和情感重新找到了安身之處以後,絕不在於把自己的過去粗暴地斬斷。而每一個族群的歷史記憶和情感,在台灣人重新凝聚的過程中,都是必須受到尊重的。
原載《新新聞週報》1999
攝影:龍應台,屏東大鵬新村
循 證 民 調 背景 在 Lew Mon-hung劉夢熊 Youtube 的評價
【盈富基金大揭秘】
中秋假期結束了,早兩天我想起宋朝文豪蘇東坡的一番話:「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人生很多時候都會遇到一些困難、逆境和挫折,我們應該怎樣勇敢面對,化危為機呢?其實很重要的是我們的心理素質,記得整整二十年前的中秋節正值金融風暴,索羅斯等金融大鱷對香港發動狂轟濫炸,對港元、港股、港產三者同時施壓,恆生指數跌至6000多點,香港的聯繫匯率也受到空前的壓力。
當時的財政司司長曾蔭權、財經事務局局長許仕仁以及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提出調動1200億的外匯儲備入市抗擊大鱷,這方案也得到了中央政府的支持。他們在恆生指數6000多點時入市,重點買入恆生指數成份股重頭戲的藍籌股,一下子就把國際金融大鱷,打得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隨後,恆生指數由6000多點,一直回升至12000多點,港府入市的1200億外匯儲備也增值到2000多億。港府一貫遵循積極不干預原則,於是決定還富於民,將總值2000多億的香港藍籌股打包成為一個「盈富基金」,並組織一個「盈富基金」的承銷團來將2000多億的「盈富基金」,賣給香港市民和國際投資者。而我就在這個背景下臨危受命,立下了軍令狀……

循 證 民 調 背景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評價
本集主題:「擁抱刺蝟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給出力量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介紹
訪問作者:陳志恆
內容簡介:
曾經在懷裡親密撒嬌的孩子,什麼時候起,竟成了冷漠的背影?
親愛的孩子,我好想再像從前那樣,緊緊擁抱你……
每個孩子都有可能成為刺蝟孩子,只有正確的陪伴與溝通能軟化尖刺!
在造成受傷的孩子與成為壞掉的大人之前,我們還能做些什麼?
陪伴是親子關係最重要的關鍵字,但是否每每想與孩子好好談心,面對的卻是惜字如金,甚至面露不耐的回應?來自十年教育現場的深刻觀察,諮商心理師陳志恆結合實務經驗與專業背景,一一破解親子矛盾,讓你擺脫關係泥淖,與孩子重啟連結、修復情感,進而成為孩子人生路上前進的堅實後盾。
孩子,為什麼你不再願意和我說話?
你是否常常覺得……
□為孩子付出了一切,孩子卻不懂得感恩與珍惜。
□越想靠近孩子,孩子似乎躲得越遠。
□孩子的情緒起伏不定、反覆無常,不知道如何適切安撫才好。
□被孩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反應給激怒,理智線難以接回去。
□每次讚美孩子,孩子都不領情,甚至情緒變得更糟,不知道自己說錯什麼了。
□孩子的口中只剩下「不知道」「還好」「隨便」幾個字,真叫人抓狂。
□孩子在課業、人際或生活上遇到困難了,卻不知道該怎麼幫助他才好。
□孩子有著某些偏差、極端又怪誕的觀念,不知道該怎麼幫他矯正過來。
□常冒出「如果這麼難教,乾脆不要管好了」類似「放棄教養」的念頭。
□因為沒太多時間陪伴孩子而心生罪惡,認為自己不是個好家長。
□總是不自覺地把怒氣發在孩子身上,事後又後悔不已。
□整天忙於孩子的事情上,卻沒時間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與心靈。
是否題題都令你心有戚戚焉?別擔心,這本書正是為了解決這樣的關係困境而生。
親與子是世界上最難割捨的關係,無疑相愛卻又很難無怨。不久前還圍在身邊撒嬌,沒完沒了地纏著說話,怎麼轉眼間,熟悉的孩子成了渾身帶刺的刺蝟,碰不得,講不得,一句話不對,隨時引發一場家庭風暴。
其實,他們的一字一句甚至每個動作,都在傳遞著訊息,都在等待著被理解。擁有專業背景與十年輔導現場經驗,最懂孩子心的心理諮商師陳志恆以36個真實情境切入,逐一剖析親子關係常見的風險,再分別提出解方,帶你讀懂話語背後代表的真正聲音。只要學會從中自我檢視,依循專業建議,就能達到有品質的關鍵陪伴與對話,也更能走入孩子內心,恢復過往無話不談的親密關係。
讓我們用愛軟化孩子的刺,拆去藩籬,重新擁抱。
作者簡介:陳志恆
諮商心理師、作家,也是情緒調適專家。
小時候立志當上教育部長,長大後只想開個快樂電力公司。喜歡與人相處,卻患有權威恐懼症,內心住著不安分的靈魂。
曾終日與青少年孩子為伍,常以正經嚴肅的形象見人,卻被學生視為諧星。在經歷近十年的學校輔導教師生涯後,人生急轉彎,辭掉穩定的教職,離開校園,走入社區,遠大的心理助人夢正要展開……
著有《受傷的孩子和壞掉的大人》(圓神出版)《此人進廠維修中!:為心靈放個小假,安頓複雜的情緒》(究竟出版)。
學經歷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班畢業
中華民國諮商心理師高考及格(諮心字第001155號)
美國NLP大學認證高階訓練師(Master Trainer)
全球NLP訓練與諮詢社群(GTC)認證成員
臺灣神經語言程式學學會(TBNLP)常務理事
簡快身心積極療法訓練合格治療師
愛心理(iSpace)管理顧問公司特約講師
曾任國立彰化高商輔導教師、輔導主任
作者粉絲頁: 陳志恆諮商心理師
出版社粉絲頁: 圓神出版.書是活的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七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天亮就出發」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sgo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