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可尚的復活機制來由
-
你們是要來這裡質問「你知道這個復活能力到底會有多 OP 嗎?」。
答案是—我當然不知道。
而這就是重點。
我們身為英雄設計師的職責就是做出能讓玩家感到無比興奮、獨特新奇的新英雄。各位玩家藉由對英雄的選擇,決定了我們製作的新英雄成功與否:新英雄是否值得你們投入好幾個小時來摸索、練習駕馭。更進一步來說,我認為那些設計最成功的英雄,就是只有玩家們能發揮出最大潛力的英雄。如果開發團隊在內部測試就能完美發揮出一名英雄的全部,代表這名英雄不夠真材實料。對我而言,看到玩家們終於能開玩一名新英雄,把他從裡到外摸透,還有專精玩家開秀那些前所未見的技巧讓我們大開眼界,是整個製作計畫中最讓我興奮的部分。
因此,我們並不知道這個復活能力到底會有多強大。有時候,埃可尚只會復活到一名友軍,而且那個隊友還會馬上又衝出去送頭;有時候,他能殺死剛拿下四連殺的惡徒,復活全隊直推主堡,憑一己之力顛覆戰局。我們只知道這個機制可能會有多少潛力,而這也驅使我們為這個效果加上限制(例如:參與擊殺第一個惡徒後,其他惡徒印記會立刻被清除),但直到取得正式上線的數據以前,我們無從得知這個效果實際的強度。
你們下一個會想問的是「那你們幹嘛做這麼有風險的事?」,我們的答案是「因為每個新英雄的設計都應該提供給玩家一些獨特、刺激而且新鮮的東西。」就算那新加入的未知機制可能不如復活來的響亮或影響重大,玩家們仍值得擁有更多,而不只是在同個職業內用同樣的模式與構築方式一再老調重彈的英雄。如果不肯冒風險,我們就不會有一個擁有重置斬殺大絕的輔助、也不會有一個 A 到一半要停下來裝子彈的射手、又或是能擋下子彈的快樂風男武士。除此之外,英雄聯盟的核心特色之一就是改變,這適用於我們設計的方式,而不只是設計出來的成品。我們推出各式各樣的東西,有時成功,有時就會失敗。當我們失敗,我們就會做出改變,歷經反覆嘗試直到結果變為成功。
最後一個我們經常被問的問題是「為什麼把復活能力給埃可尚,而不是其他更偏輔助性質的英雄?我寧可讓埃可尚有更多戰鬥能力。」,第一個回答是,關於「為什麼在設計埃可尚時會考慮到團隊取向的功能這一塊?」,是因為這樣的設計符合埃可尚的個人特質。他是一個有複雜故事的英雄,正在努力想辦法要融入這個世界。他這輩子都單打獨鬥,但現在他想要與人們建立連結,甚至出手幫助他們,即便那可能會賠上他的命。
當然,理由不能只是這樣—復活能力在遊戲玩法層面來看也必須是合理的。玩家們經常談論有些英雄不只是自己玩起來有趣,在敵方對抗時也很有趣。我們將這些都整理在上面那兩個優缺點清單了,也預期後續會有許多圍繞在那個部分的討論,但我也想談談將埃可尚設計為一個同隊搭配起來很有趣的英雄。
英雄聯盟是個多人合作的遊戲。需要團隊合作才能取勝。當我們在設計一名極度自私的角色時(刺客與射手重疊的部分),要讓該角色能「照著自己想要的方式遊玩,卻也能對團隊帶來貢獻」是非常困難的設計挑戰。當玩家看見埃可尚深入敵陣試圖要獵捕惡徒,而不是與其他隊友聚集打團時,能理解他仍是團隊的一份子,而且會想為他加油打氣,因為玩家知道他是為了團隊在努力著。這樣的概念是很重要的。
-
https://lol.garena.tw/news/articles/504
-
英雄聯盟官方 IG:smarturl.it/lol.tw
英雄聯盟官方 Youtube:smarturl.it/loltwyt
復活果實強嗎 在 我是馬鈴薯 Facebook 八卦
我在工作上遇到一些問題了。
之前跟我媽說有蝙蝠俠對超人這部電影,媽媽說不懂,蝙蝠俠好好的幹嘛去跟超人打,他們不是不同作品的嗎?
相信全地球的人應該都有類似的工作經驗。
像正義聯盟、復仇者聯盟這樣的美漫作品很常出現這樣明明是同一個團隊,角色實力參差不齊到一整個宇宙的程度。蝙蝠俠明明在自己的刊裡面跟一些怪洨"人",注意,還是人喔,都打的不上不下常常還打得很狼狽。一進正義聯盟甚麼狗屁外星鳥毛也是都他負責解決,什麼戰鬥力問題套個甚麼高科技裝甲就裝作沒事了。也因為美漫故事都是不同編劇寫的,蝙蝠俠的設定被通膨到不可思議,什麼每天每小時都睡五分鐘、全世界最聰明的人甚麼狗屁的,好像你拿了系籃冠軍就被挖角去打NBA一樣莫名其妙,真的就看編劇怎麼掰的。
想像蝙蝠俠第一天去正義聯盟上班,要幫超人修他家的外星電腦,幹,為甚麼,明明只是在高譚市裡面揍揍神經病而已,為甚麼突然來個這麼不科學的工作?萬一蝙蝠俠太忙,沒時間修他的超級裝甲,正義聯盟被外星人攻擊,蝙蝠俠真的被打死,超人要怎麼交代高譚市?
"蝙蝠俠一定不會讓自己變成這樣的,他一定有備用裝甲!"
當然,我覺得他乾脆裝甲發意發給高譚警局就算了,在我心裡他的定位就是跟警察局合作的高功能神經病,別跟我扯設定了,多人撰寫的7、80年的故事是不會合理到哪邊去的。
" 蝙蝠俠不能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嗎?"我媽說。
對阿,蝙蝠俠不能管好自己的事情就好嗎?人家一邀就去,不會墊自己斤兩喔?
你看日本漫畫就正常多了,jojo大家都是替身使者(畢竟會互相吸引),海賊王就是都是果實能力者,鬼殺隊不管學什麼屁呼吸都有可能會死,大家至少看起來都在同一個平面上下。
為甚麼索爾那麼強,他可能一個人就能打1000個,其他超級英雄再怎麼殺,了不起十個,要100個才能抵一個索爾,為甚麼不叫鋼鐵人在家躲好研發他的時光機之類的就好了,偏偏大家都要去送死。就英雄嘛!你不站出來誰站出來?
你不站出來誰站出來?
但是如果是工作環境,你兩種都有可能會遇到的,尤其是美漫那種,小公司真的相對容易遇到,你上司是哈佛畢業,他合夥人剛蹲完出來之類的。日本漫畫那種一個設定就是一個架構那種感覺就是大公司才會有,缺點就是你一定要是替身使者就是了。
但是你說像日本漫畫一樣,大家都在同一個水準就很好嗎?事情沒你想的一樣美好,你永遠不知道甚麼狗屁倒灶的事情會從哪邊冒出來,你怎麼能確定大正時期不會突然發生外星人入侵,你遇到了你鬼殺隊也要硬著頭皮上不是嗎?所以你們隊上平常也要養一個悟空,這樣才合情合理吧?
換個角度想,蝙蝠俠偶而也能上上太空,去別的星球看看,不也對他的工作滿紓壓,增加經驗的嗎?(雖然聽起來很像爛老闆的話術)
我猜這也是為甚麼亞洲人為甚麼越來越能接受美漫了,國際化時代甚麼狗屁都會發生,香港情侶來台灣,會造成第三次世界大戰導火線之一也是沒人料的到ㄉ。
至於哪一個比較好,你只能期待編劇對你偏心一點,讀者喜歡你多一點,到時候看看死了能不能復活。
以防有人看不懂,我這篇在抱怨工作,對。不瞞大家說我工作內容有包含拯救宇宙。
..
寫完真的覺得很廢
復活果實強嗎 在 宗佑-文字慾的囚徒 Facebook 八卦
上一篇貼文裡我說過" (我們之所以懷念過去),可能不是過去真的太好,可能是現在太糟了......"
今天就看到一篇文章也有類似論點,但這一篇講的是電影,而且是預設在武俠電影。
我其實也挺喜歡看這種顯然很有想法,言之有物且具統整性的文章。(因為統整是件很難的事)
這篇文章裡談到二十年前的武俠與現在的武俠有何不同,這前後兩段時間我都躬逢其盛;也就是說,我經歷了國片的精華年代,也看過國片在質量上的衰退。
這篇文章的作者顯然對某一些導演具有針對性,而且一定要強調他沒有針對性;我相信,但...拍武術片就那些人,這一槍開下去中槍的也就是那幾個了。
但在此我要先(弱弱的)幫葉問系列辯駁一下。
這部顯然是武俠片的系列電影,其實也講到家人跟家庭的重要性,你看葉師傅不就是到處跟人家打架,然後問人家"是分勝負重要?還是跟家人吃飯重要?"
他不就是在三部曲中讓大家知道自己有多疼老婆(而熊黛林就好演一點了,反正就是潑辣不講理到極致就好)
而甄子丹也在客串吳君如的"金雞"系列電影裡面,於台詞中諷刺的說 : "會去酒店的都是宗師,葉師傅是很愛家的好男人。"....藉以諷刺跟攻擊同題材電影的(梁朝偉)"一代宗師"
但諷刺的是,現實生活中的葉問,其實在中國與正室生下兩個兒子(葉準、葉正),在來港後也與一名上海女子生下私生子;而兩個兒子與父親不睦的點正是因為"父親拋下家庭隻身赴香港"。
就算不論其他吸食鴉片等個人負面情事,我想葉問一代宗師的身分無誤,但跟愛妻愛家等電影塑造的形象,我想有段不小差距。
這點倒是符合這個作者對於"武俠不談論家庭"的論點相符合。
不過還是要提一下,這真的是一部在政治正確上很諂媚的系列,第一集打日本人,第二集打英國人,第三集打美國人,顯然就是在電影裡面一直打外國人給買票進場的中國人看,裡面的葉問不是真實的葉問,就連詠春拳的意涵也越來越背離了。
我很認真覺得第四集可能會把佛立扎等一干壞蛋復活後,讓葉師傅再次打十個。
---------------------------------
而另一方面,他提到當年的編劇能寫出有深度的劇情,而現在的電影除了一堆宮鬥、場景堆砌之外,幾是一無是處。
這點我深有同感。如果說武俠講的是一種氣度、高度跟智慧(例如金庸在射鵰英雄傳裡說的"俠之大者"),或是塑造一個正面形象;那宮鬥劇除了魔高一丈所能帶來的戲劇張力外,還能有什麼值得我們看齊的?
(因為生活中很多小人,所以看見戲劇裡的小人最後被欺凌就很有快感? 這沒有對錯,因為我們本來就事在戲劇中找到自己想要的,但從作品本身來看,其實這就是兩造深淺不同了。)
而從一個歷史人看事情的角度來說,我只能說"一個時代的變遷"不會是由當代人造成的,而是從上一代人就埋下的因子。這個論點,也是用在文化變遷之類的議題。
舉例來說,我們今天的環境汙染不是我們造成的,而是上一代人自私濫用與沒有醒悟所造成的破壞;如果我們的下一代能看見稀有動物復育有成,那也不是因為他們努力而成,是因為我們這一代就踩了煞車,並試著做對的事。
同理。我小時候的國片之所以有深度、高度、言之有物,正是因為那些編劇的上一代所賦予的文化沃壤,才能栽種出豐碩且紮實的果實。
而現在的電影之所以沒什麼深度,也正是因為在此之後的人只顧著解放、打破窠臼,卻沒有在大破後給予大立,所以一堆的社會運動、一堆年輕人挑戰權威之後,並沒有帶領大家往更好更新的地方去,因為可能連他們都像隻追著蟑螂的貓一樣,在抓到後卻不知道能對它做什麼?或是下一步該做什麼?
是以當大家義無反顧的罵高層、諷刺現象、跟權威對著幹之餘,也推倒了所謂的"威權"後,反而迷航了,不知道要帶著大家往哪裡去了?
因為當他們之前行動的目的是要打破權威,但權威打破後,就不知道下一步了。
(怎麼感覺某政黨也陷入如此的險境............等等!! 這篇不是政治文阿。)
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小時候的那些編劇們因為承受了(現代所謂的....)威權、餘毒、窠臼、八股的背景,造成他們具備國家、民族、文化等思維,然後八股的寫出有內容、深度、理想與趣味兼具的劇本跟文章。
但後來的編劇,自由了、不受威權綁束了、敢指天罵地了,然後呢?
創造出了劉德華口中的"國片(港片)的黑暗期"。
------------------------------
這些問題其實面相還很多,我也知道有些人會對我的論點不苟同;反正跟權威對著幹就對了,我這種論點還是舔權威的心態所使然.......OK的。
但不管兩造間誰對誰錯,我只想到一個簡單的問題 ..........
我們的上一代還有古龍、金庸、倪匡、梁羽生等能影響好幾代、億萬人的文學巨擘,那現在呢?
我們能找到同樣有影響力的作家、編劇嗎?
不是說舊的東西一定就是好,但我們真的找的到能相提並論,甚至望其項背的嗎?能找到開先河、引領後世思潮的作品與人嗎?
不是說戲劇或文學一定要有多了不起的內涵,因為本來這就是一種多元元素的創作結果;但在過去的多元事高低深淺遠近都有的,現在只是光怪陸離、魑魅魍魎的集散地。
如果只是為破而破,卻破後不立,那跟紅衛兵有什麼不同?
見微知著、以小看大,我想這一篇文章的內容好,但更好的是可以讓我們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如此才能好好檢視我們現在所處的環境、時代,到底是越來越好了?還是越混越回去?
不然為什麼我們還在懷念老歌、老片、老時代?
我們看著自己一路走來,回頭看到我們從何而來,但卻不知道該往哪裡走嗎?
.
.
.
.
====
#見微知著_以小見大
#他山之石
#但近年來好像真的沒什麼好武俠片可以看
#這篇文章比我的貼文都長
#但有耐心的朋友真的推薦看完
每週一、三、五的晚上10點半,一起看、一起想、有瞌睡蟲一起養。
====
如果文章能合胃口,請記得按讚、分享、追蹤、搶先看。
#設搶先看的步驟請看這裡 : https://www.facebook.com/GeeChungYo/posts/2253325874890594
https://chinaqna.com/a/65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