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
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
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後現代主義藝術 特色 在 典藏 ARTouch.com Facebook 八卦
<新書預告>
《藝術史學的世界觀》
★20世紀16本最具影響力藝術史書籍之評論集★
☆12/11正式上市!☆
本書內含十六篇充滿洞見的文章,針對二十世紀十六本最具影響力的藝術史書籍提出了精闢評論。這些文章分別重新思考這些重要文本,指引讀者穿越令人望之生畏的藝術文獻迷宮,提供一份解讀藝術史的路線圖。
從佩夫斯納堪稱現代主義準則的《現代運動先驅》、巴爾關於馬諦斯的知名專著,到宮布利希的《藝術與錯覺》,也包括於1961年出版時在藝術史領域引發劇烈震撼的葛林柏格之《藝術與文化》,以及羅莎琳.克勞斯將結構主義與後結構主義思維引介至藝術史研究的《前衛藝術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
這十六本書的內容涵蓋了中世紀建築到馬諦斯的作品,以及拜占庭聖像繪畫到後現代主義等各種主題。許多藝術史概論都是從理論與方法的視角介紹這些主題,本書則著重選取那些不斷形塑藝術史、具有指標性意義的出版品,以及這些文本背後的人物與故事。
十六位評書人皆為著名的藝術史學者及策展人(如《藝術力》作者Boris Groys、《塞尚》作者Richard Verdi),他們以後學角度對前輩著作之方法論、思想與師承脈絡,以及其著作對之後藝術認知及書寫的影響等面向,做一引薦與定位的彙整,也為想一窺藝術史複雜面貌的讀者規劃出廣博卻清晰的索引。
【預購請見】
☆博客來 https://goo.gl/dpo2yB
☆誠品 https://goo.gl/R58dx7
☆讀冊 https://goo.gl/NwEa2G
------------------------------------------------------------
【作者簡介】
★理查.雄恩Richard Shone
《伯靈頓雜誌》(Burlington Magazine)的編輯。著有若干探討法國與英國藝術的書籍,包括《布魯姆斯伯里肖像畫》(Bloomsbury Portraits, 1976)、《後印象派畫家》(The Post-Impressionists, 1979)、《華特.席格》(Walter Sickert, 1988),以及《阿爾弗雷德.希斯萊》(Sisley, 1993)。他曾為「聳動」(Sensation, 1997)這檔於倫敦皇家藝術研究院舉辦的展覽撰寫畫冊專文,並為泰特美術館策劃「布魯姆斯伯里藝術展」(The Art of Bloomsbury, 1999)。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藝術史學者,曾任《伯靈頓雜誌》特約編輯。他的著作《斷層線:1945-55年的德國藝術》(Fault Lines: Art in Germany 1945-55)於2007年出版。曾擔任倫敦科陶德藝術學院的客座講師,並於2010至2011年間任職華盛頓特區國家藝廊的資深研究員。他廣泛發表著述,主要探討德國和英國的現代與當代藝術,並定期為《伯靈頓雜誌》、《泰晤士報文學副刊》(Times Literary Supplement)與《藝術論壇》(Artforum)撰寫文章。
---------------------------------------------------------------
【章節】
第一章
★埃米爾.馬勒 Emile Male
《法國十三世紀宗教藝術:中世紀圖像及其靈感泉源研究》,1898年
L’art religieux du XIIIe siecle en France:Etude sur l’iconographie du Moyen Age et sur ses sources d’inspir, 1898
亞莉珊卓.蓋耶芙斯基(Alexandra Gajewski)
第二章
★伯納德.貝倫森Bernard Berenson
《佛羅倫斯畫家作品集:作為托斯卡尼藝術史與鑑賞中被分類、批判與研究的文件,附帶詳實豐富的作品目錄》,1903年
The Drawings of the Florentine Painters Classified, Criticised and Studied as Documents in the History and Appreciation of Tuscan Art, with a Copious Catalogue Raisonne, 1903
卡門.班巴赫(Carmen C. Bambach)
第三章
★海因里希.沃夫林Heinrich Wölfflin
《藝術史基本概念:新藝術的風格發展問題》,1915年
Kunstgeschichtliche Grundbegriffe: Das Problem der Stilentwicklung in der neueren Kunst, 1915
大衛.桑默斯(David Summers)
第四章
★羅傑.弗萊Roger Fry
《塞尚及其畫風發展》,1927年
Cezanne: A Study of His Development, 1927
理查.維爾第(Richard Verdi)
第五章
★尼可拉斯.佩夫斯納Nikolaus Pevsner
《現代運動先驅:從威廉.莫里斯到沃爾特.格羅佩斯》,1936年
Pioneers of the Modern Movement from William Morris to Walter Gropius, 1936
柯林.艾莫瑞(Colin Amery)
第六章
★阿爾弗雷德.巴爾Alfred H. Barr, Jr.
《馬諦斯的藝術作品與觀眾》,1951年
Matisse: His Art and His Public, 1951
約翰.艾德菲爾德(John Elderfield)
第七章
★爾文.潘諾夫斯基Erwin Panofsky
《早期尼德蘭繪畫的起源與特色》,1953年
Early Netherlandish Painting: Its Origins and Character, 1953
蘇西.納許(Susie Nash)
第八章
★肯尼斯.克拉克Kenneth Clark
《裸藝術:探究完美形式》,1956年
The Nude: A Study of Ideal Art, 1956
約翰-保羅.史多納(John-Paul Stonard)
第九章
★恩斯特.宮布利希E.H. Gombrich
《藝術與錯覺:圖畫再現的心理學研究》,1960年
Art and Illusion: A Study in the Psychology of Pictorial Representation, 1960
克里斯多福.伍德(Christopher S. Wood)
第十章
★克萊門特.葛林柏格Clement Greenberg
《藝術與文化:評論文集》,1961年
Art and Culture: Critical Essays, 1961
波里斯.葛羅伊斯(Boris Groys)
第十一章
★佛朗西斯.赫謝爾Francis Haskell
《贊助者與畫家:巴洛克時代義大利藝術與社會之關係》,1963年
Patrons and Painters: A Study in the Relations Between Italian Art and Society in the Age of the Baroque, 1963
露易絲.萊斯(Louise Rice)
第十二章
★麥克.巴克桑德爾Michael Baxandall
《十五世紀義大利的繪畫與體驗:圖畫風格社會史入門》,1972年
Painting and Experience in Fifteenth Century Italy: A Primer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Pictorial Style, 1972
保羅.希爾斯(Paul Hills)
第十三章
★T. J. 克拉克T.J. Clark
《人民的形象:居斯塔夫.庫爾貝與1848年革命》,1973年
Image of the People: Gustave Courbet and the 1848 Revolution, 1973
阿雷斯泰爾.萊特(Alastair Wright)
第十四章
★斯維特拉娜.阿爾珀斯Svetlana Alpers
《描繪的藝術:十七世紀荷蘭藝術》,1983年
The Art of Describing: Dutch Art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1983
馬里特.威斯特曼(Mariët Westermann)
第十五章
★羅莎琳.克勞斯Rosalind Krauss
《前衛的原創性和其他現代主義神話》,1985年
The Originality of the Avant-Garde and Other Modernist Myths, 1985
安娜.洛瓦特(Anna Lovatt)
第十六章
★漢斯.貝爾亭Hans Belting
《圖像與崇拜:藝術時代前的圖像史》,1990年
Bild und Kult: Eine Geschichte des Bildes vor dem Zeitalter der Kunst, 1990
傑佛瑞.漢柏格(Jeffrey Hamburger)
#藝術史
後現代主義藝術 特色 在 黎明柔 Facebook 八卦
生而為人的意義是什麼?
一個神父,一間學校,一座教堂,一則愛與教育的傳奇
一群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將一生奉獻給台灣,已屆一甲子
他們日漸凋零,獨留一座教堂,訴說這撼動人心的故事
2013年,臺灣每個人都應該讀的書
邀請您,走進公東的教堂,找到再出發的勇氣
教育界、企業界、藝文界、媒體界知名代表人物
盛情推薦
公東高工的聖堂大樓是一座外表低調的建築物,沉默矗立東海岸已五十餘年,
罕有外人知道,它是由一位遠從瑞士而來的錫質平神父催生創建,
辦學並非神父的原意,但他發現,唯有教育可從根本改善人們的生活,
做為神父,他撫慰人心,給予人們精神的支持,
但當他站在教育者的位子上,他直接地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更深遠地影響了往後臺灣的木工與傢俱業。
「公東的教堂」是臺灣戰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的典範,
卻見證了臺灣從貧困落後到虛榮浮誇以至今天的惶惑恐懼,
它保留了一段完整的時代記憶,也給予我們重新出發的勇氣。
世界知名攝影家范毅舜,幾年前受邀前往科比意設計的拉圖雷特修道院,
並在《山丘上的修道院》一書中與大師有一番超越時空的心靈對談。
他從遙遠的異鄉回到臺灣後,卻發現早在六十年前,在自己原生地最邊緣處,
早已矗立一棟深具意義與同等份量的建築。
他走得遠遠地,然後又回到原地,發現真正撼動心靈的原來一直在這裡。
范毅舜繼《山丘上的修道院》與《海岸山脈的瑞士人》,再度以獨特的影像與文字,
分享這一段令人動容的教育與宗教的傳奇。
他將「公東的教堂」收入鏡頭,帶領我們親炙亦師亦父的錫神父的故事,
以及奉獻臺灣一甲子的白冷會士們在這塊土地上所做的事,
帶領我們回到過去,找回自己,重新思索如何定義自己的生命。
裝禎說明:
本書分為「精裝紀念版」與「平裝普及版」。
【精裝紀念版】
.書封採用40盎司灰紙板,呈現公東教堂清水模建築特色。
.開刀模軋形,模擬公東教堂彩色玻璃,正面出現錫質平神父部分臉部輪廓,反面為達興登設計公東高工時的建築藍圖。
.內文全彩,以高級輕塗模造紙印刷,完美呈現書中黑白歷史照片和彩色影像,同時也符合本書質樸人文的調性。
.部分內文以拉頁方式呈現,完整揭露公東教堂木門開啟後的教堂實景,以及錫神父與學生的親筆信函。
【平裝普及版】
.除書封裝幀與呈現和精裝不同之外,內文部分皆為一致。
【關於公東高工與公東的教堂】
臺灣第一道陽光升起的後山,有一所揚名國際的技職學校,它是臺灣優質木工的搖籃、締造臺灣傢俱產業的重要支柱。它以歐式學徒制奠定基礎的教學傳統,訓練出來的學生還沒畢業,就有企業搶著要。在出生率陡降、學生人數大幅減少、學校不得不減班的2012年,它竟然獲教育部核准恢復木工科,是近年來復科的首例。
這所學校的第一棟校舍聖堂大樓,是臺灣第二棟現代建築,四層樓的清水模構造,今天來看仍很前衛,頂樓的教堂有臺灣版「廊香教堂」之稱,興建時間相近於現代建築巨擘科比意聞名於世的系列作品。在臺灣僅能從有限的書本和雜誌汲取現代建築養分的年代,「公東的教堂」是有志建築的學子必定要朝聖的作品,是孕育臺灣現代建築重要的起源。
這所學校就是位於臺東的公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 ,是天主教白冷會在臺第一任會長錫質平神父一手催生創立。
【關於公東高工創辦人錫質平神父】
為了讓當時後山貧困的孩子習得一技之長,將來能立足社會,錫神父特別引進德國的二元教育制,理論實務並重,為臺灣技職教育開立先河。
然而,公東高工曾經因為錫神父重實質、不重形式,理論課程時數不合教育部規定得不到補助而財政窘迫;也曾經被迫升格為專科,為了確保後山孩子有學校讀、讀得起,錫神父極力抵抗,不惜與整個教育系統決裂,日後更為大學文憑掛帥,造成公東高工招生困難,而成為眾矢之的。
六十年過去了,曾言「不當神父就當將領」的錫質平神父早已長眠海岸山脈,獨留公東的教堂。而這棟作為學校精神象徵的建築,九二一大地震之後也成為危樓,差點被拆除。然而,「桃李無言,下自成蹊」。當年受錫神父照顧與教導的學子如今多成為臺灣傢俱木工業的支柱。
本書特色
◎天主教白冷會主要服務地區為臺灣東部,有「海岸山脈的瑞士人」之稱,來臺已屆一甲子,貢獻臺灣良多,尤以創會會長錫質平神父催生的公東高工,影響最為深遠,為臺灣樹立技職教育典範,間接促成臺灣傢俱產業。本書以多幅珍貴歷史照片和深情的文字,紀錄錫神父其人、其事、以及公東辦學的點滴。
◎本書作者特地赴瑞士親訪歐陸知名建築師達興登,公東教堂的設計者,透過建築師在瑞士、與公東同期的作品,得到藝術和信仰雙重的啟發。
◎白冷會在東海岸興建了百來座教堂,都是由傅義修士設計,是東海岸特殊的人文景觀,本書繪製精美地圖,標示這些教堂所在位置、詳細地址及聯絡方式,讀者可以按圖索驥,緬懷這群瑞士人為東台灣的守候與奉獻。
作者簡介
范毅舜(Nicholas Fan)
美國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碩士(Brooks Institute of Photography)。
曾受邀於美國華府參議院、德國的 Leica藝廊、法國尼斯的Alain Couturier藝廊、臺北的誠品藝廊及新光三越百貨公司藝文館舉行攝影個展。
著名的德國 Leica相機公司、瑞士的 Sinar相機公司、瑞典哈蘇Hasselblad相機公司、英國的Ilford相紙公司及美國的Kodak軟片公司,都曾以他的攝影作品做為產品代言。臺灣的Sony索尼公司,近年更支援他最新的數位攝影器材。
瑞典哈蘇專業相機公司更曾推崇他為全球最優秀的150位攝影家之一,他更是135相機發明者——德國Leica相機公司在德國總部舉行攝影個展的唯一華人。
美國會圖書館、參議院、加州布魯克攝影學院、臺北市立美術館皆收藏有他的攝影作品。
除了中文媒體,極具影響力的《華盛頓郵報》、瑞典發行全球的《Hasselblad》攝影雜誌、德國的《Leica》攝影雜誌、美國的《Kodak影像新聞》都曾以大篇幅專文介紹這位傑出的攝影家及其作品。
除了專業攝影外,范毅舜的出版資歷也相當豐富,過去數年他已經出版了近五十本圖文並茂的著作。在臺灣出版的作品包括:《海岸山脈的瑞士人》、《走進一座大教堂》、《法國文化遺產行旅》、《德國文化遺產行旅》、《攝影行遊間──旅遊攝影的技法與欣賞》、《歐陸教堂巡禮》、《老家人》、《漫步普羅旺斯陽光中》、《悠遊山城》、《逐光獵影》、《山丘上的修道院》……等書。
後現代主義藝術 特色 在 如何區分現代、後現代與當代藝術?乾貨滿滿!看完包會【井盒 ... 的八卦
... 藝術 史#現代主義# 後現代主義 #當代主義#現代 藝術. ... 風格派的蒙德里安和包浩斯的米斯凡德洛... 陳世倫•1.1K views · 9:06 · Go to channel · 10分鐘了解 ... ... <看更多>
後現代主義藝術 特色 在 『後現代主義藝術賞析』藝術直播 - YouTube 的八卦
本次侏羅紀博物館邀請到 後現代主義 大師『郭博州老師』為各位分享 後現代主義 畫作,老師運用多元的表現手法,通過情繫台灣、逸遊世界的創作理念, ... ... <看更多>